复分解反应说课稿

复分解反应说课稿
复分解反应说课稿

《复分解反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复分解反应是继前面学过的多个反应类型后又一种新的反应类型。它涉及的反应多,应用范围广,贯穿对酸、碱、盐学习的始终,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写法及本质。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理解,解决物质、离子共存问题。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1)本节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写法,因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是书写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前提,教材中的化学方程式涉及复分解反应的较多,所以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写法理应成为本节重点。

(2)本节难点:

本节难点是对复分解反应本质的理解。原因是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就是离子的重组,微观抽象,学生难以直观理解。

(3)本节关键点:

本节关键是对难电离物质的理解。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导问法:

本节课有几处学生活动环节,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

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如学习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条件、写法过程中都采用此法。

2、归纳法

让学生观察只停留在对知识的表象认识,通过归纳就可以上升为理论,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知识。本课中多处采用归纳法。

3、讲练结合法

为了突出知识的产生过程,我采用了讲练结合法,通过此法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巩固了知识点。

三、学法指导

1、讨论法

2、归纳法

3、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酸碱中和反应,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动态展示NaOH和盐酸反应的过程,导出复分解反应。

此导入既复习旧知识,又形象具体的展示物质解离的过程,为学生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提供了依据,对复分解反应的本质作了铺垫。同时,为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打下了基础。

2、探究活动

(1)活动1

结合NaOH和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让学生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2)活动2

教师出示一组化学方程式,学生判断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①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②Cu(OH)

2+H

2

SO

4

=CuSO

4

+2H

2

O

③Na

2CO

3

+H

2

SO

4

=Na

2

SO

4

+H

2

O+CO

2

④Ca(OH)

2+Na

2

CO

3

=2NaOH+CaCO

3

⑤NaCl+AgNO

3=AgCl↓+NaNO

3

⑥CO

2+Ca(OH)

2

=CaCO

3

↓+H

2

O

观察以上复分解反应,完成以下表格:

此环节中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活动3

教师出示一组物质,让学生判断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如能,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Na

2CO

3

+CaCl ⑤CuSO

4

+BaCl

2

②KOH+HCl ⑥Ba(OH)

2+CaCO

3

③H

2SO

4

+ NaCl ⑦BaSO

4

+ NaNO

3

④K

2 CO

3

+ HCl ⑧Ca(OH)

2

+H

2

SO

4

此环节巩固复分解反应条件,运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归纳复分解反应的写法。

活动4

教师提问:我们已总结出复分解反应条件,就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这是什么原因呢?

[动画演示] NaOH和盐酸,AgNO

3

和NaCl溶液反应的过程并讲解。

此环节设计从微观上展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加深了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

3、应用

多媒体显示习题(见中考精典)

设计意图:能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会写出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进而解决物质共存,离子共存问题。

4、板书设计

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条件: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3.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4、本质:离子相互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

5、复分解反应的应用:①生活中的应用②学习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