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古代笑话中的人物形象》

群文阅读《古代笑话中的人物形象》
群文阅读《古代笑话中的人物形象》

教育戏剧融入小学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课题:古代笑话中的人物形象

自流井区荣边镇中心小学黄裕秀

群文篇目:

打半死》《固执》《燃衣》《悭吝》教学目标:

1.读懂笑话内容,感受古人的幽默,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笑话的兴趣。

2.通过对人物性格和事件的分析,发现性格与事件的内在联系;通过表演笑话中精彩片段,发现笑点的重要作用,以及与性格、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感悟经典的魅力。

3.通过实践运用,学习古代笑话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笑话中人物性格和事件的分析,发现性格与事件的内在联系;通过表演笑话中精彩片段,发现笑点的重要作用,以及与性格、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感悟经典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群文材料、学习任务单、教师入戏道具教学过程

、戏剧游戏: 我说你学

选取“性贪者乎是也,是也。”“不让人乎是也,是也。”“何不早说非也,非也。”三段古文对话,由老师带领着,模仿古人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

使学生肢体放松;将群文阅读篇目中难以理解的内容,用游戏的形式悄悄渗

入孩子的大脑,以推动后面的学习和理解。

、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教师入戏

师:我带上帽子就是几百年前,天上飘的一朵云,取下帽子就是黄老师。现在我是天上的云,我在天上飘着飘着,突然发现了几个有趣的人,后来,这几个人走进了一本古代笑话书,叫《笑林广记》中,就藏在《打半死》《固执》《燃

衣》等文章中,今天云请大家来读这组古代笑话,把藏在文字里的人物给揪出来,看看他们有趣之处在哪里。

2.自主阅读,读懂大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笑话《打半死》《固执》《燃衣》,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3 .检查阅读情况:学生结合注释,任选一则笑话说大意。

学生小组合作,用定型雕塑的形式,任选一则笑话进行表演。老师用手机抓拍孩子们的表演镜头。

4.多媒体展出老师抓拍的画面,学生交流汇报。

三、细读选文,发现规律

1.再读选文,梳理内容。

(1)学生快速浏览《打半死》《固执》《燃衣》三则笑话,借助“学习任务单” 梳理笑话里的“人物性格”事“件”笑“点”。

提示学生:“人物性格”在文中圈点,填写关键词;“事件”用关键词进行概括;

笑点”直接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来。)

2)交流汇报,完成梳理。

交流1:说说三则笑话里的人物性格(生汇报)

教师总结:《打半死》性贪;

固执》——性刚;

燃衣》——性急、性缓。

交流2:为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作者选取了什么事件(生汇报)教师总结:打半死》——拿命换钱;

固执》——对立

燃衣》——燃衣。

交流3:你认为每则笑话的“笑点”在哪儿?教师总结:

打半死》——笑点在最后,既贪财又贪命;

固执》——笑点是走了一半路,又返回家,然后雇车又走;

燃衣》——笑点是性缓者,缓得出奇,令人又生气又好笑。

2.品读“笑点”,演绎笑点片段,感受幽默,发现笑点与人物性格的紧密联系。

3.小组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要求,小组探究。

顺着导学单探究一下:古人在点明人物性格的时候,所选的事件以及笑点的位置上有着怎样的相同点?

2)小组汇报,总结规律。

小组汇报、补充。

师引导总结:开篇点明主题,事件幽默典型,笑点大都在结尾,出人意料。

4.统整思维,感悟经典

回顾板书,引导学生关注性格、事件、笑点之间的联系。小结:《笑林广记》里的笑话大多

如此:先是开篇点明人物性格;再选典型幽默的事件表现人物性格;最后以出人意料的语言制

造笑点,凸显人物性格。这样层层刻画,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四、迁移阅

读,尝试运用

1.学生为《悭吝》续写笑点,刻画人物“最悭吝”的形象原文

悭吝

一人性最悭吝[qi d ln],忽感痨瘵[I d 0 Z之疾。医生诊视云:脉气虚

弱,宜用人参培补。”病者惊视曰:“力量绵薄,惟有委命听天可也。”医生曰:“参既不用,须以熟地代之,其价颇贱。”病者摇首曰:“费亦太过,愿死而已。”医知其吝啬,乃诈言曰:“别有一方, 用干狗屎调黑糖一二文服之, 亦可以补元神。”

病者跃然起问:“

1、学生续写

2、学生交流分享,紧扣“最悭吝”组织评价

3、教师相机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说说最喜欢谁的续写及喜欢的原因。

4、3、出示笑话原文,品味结尾“出人意料、画龙点睛”之妙

5、四、拓展延伸,提升表达

今天咱们一边读着古代笑话,一边从人物性格、事件、笑点三个方面 去发现了古人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8 2、拓展阅读,走向课外

课后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进行阅读拓展,你可以读这本经典的《笑林广

记》,《笑林广记》是一部流传久远、影响深广的通俗笑话总集。全书分 12部, 共

收笑话1000余则,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旷世奇珍。

10、五、板书设计

学习任务单

6、 1、总结群文,提升表达

7、

9、

11、

古代笑话中的人物形象

12、

性格

事件

笑点

核心素养下的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核心素养下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古诗词鉴赏一直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对于教师来说,要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学生真正走进古诗领略诗中的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是生活经历和知识都有限的学生。所以现在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提倡群文阅读这一方式。 昨天听了海南华侨中学马青老师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一课,我获益匪浅。在马老师的课堂上,她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一样愁字别样情,知人论世明本心”的主题,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带着学生读了阮籍、爆照、李清照这三位诗人的诗歌,强化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这三位诗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思考。 首先什么是群文阅读?百度上这样说:“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也可以说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方向,现在还在尝试阶段,所以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群文阅读式的古诗教学与我们以往古诗教学“理解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单篇阅读的有益补充,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感受诗词独特久远的意境,斟酌词句间独特

的魅力,进而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一、结合内容,巧选古诗词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群文阅读的理念是抛弃传统的单篇精读中分析过度、微言大义、字斟句酌、过分拓展文本思想、老师阅读代替学生阅读的弊端,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去理解、质疑和发现,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既深奥又久远,所以把一首古诗单篇讲解,很容易使学生只是领略了其字面意思,其实根本就没有走进它的意境和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利用有限的知识水平充分地来学,就要巧选古诗词。 如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组古诗词为载体,我们可以将《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这几首古诗词并在一起,利用不同意象共同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样,结合意境,巧妙地把意象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词编排在一起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走进一组古诗词的意境而不是一首古诗词的意境,与多位诗人产生共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鉴赏能力。 二、把握主题,创设意境 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一节课里读一群古诗词”,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古诗词。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一定要摒弃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内容分析式阅读的典型特征。仅仅只有20几个字的古诗词却要条分缕析35分钟,既没有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可能

群文阅读之感受诗歌的魅力

群文阅读之感受诗歌的魅力

————————————————————————————————作者:————————————————————————————————日期:

群文阅读之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 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 主题回顾 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经.采薇》艰苦思乡 《春夜喜雨》及时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 《天净沙.秋》游子思乡 阅读概览 (一)初读诗歌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群文阅读第八单元

群文阅读第八单元

————————————————————————————————作者:————————————————————————————————日期:

群文阅读“科技博览”教学设计 雨城区中里小学:卢国艾【群文议题】 科技博览 【执教年级】 四年级 【选文篇目】 《巨伞下的城市》《电子五官》《儿童的奇想与发明》《黄河象》 【教学目标】 1.阅读群文,了解短文内容,学会积累与思考。 2.培养孩子热爱科技的意识,让他们懂得科技发展改变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在科学故事的阅读交流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与思考,学习阅读方法,为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记录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孩子们,大家想到上海世博会那些漂亮的场馆中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世博会场馆建设的录像,请大家认真看,仔细想,看完以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播放多媒体课件) 2.生交流感受,体会世博场馆细节中蕴含的科技之美。

3.师:今天,我们将继续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科技博览一课的学习。(板题:科技博览)这是一棵知识树,也是一棵“科学之树”相信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让这棵知识树更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 4.孩子们,我们已经完成了教材第八单元课文的学习,谁来说说,这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方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那么,大家从这几篇课文中分别感受到了些什么呢? 《呼风唤雨的世纪》:巨变 《电脑住宅》:便捷 《飞向蓝天的恐龙》:探索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奇迹 三、阅读概览 5.在本单元的《同步阅读》教材中,选编了10篇以科技博览为主题的文章,我们要求大家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四篇。(出示《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大家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大家都有些什么样的阅读体会。 6.组织交流,学生汇报。你最喜欢哪一篇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7.结合学生汇报引出每篇文章的研究主题(据学生交流板书,同时感受几篇文章不同的表达方法) 《电子五官》:作者:建群;功能奇特──主体研究:电子五官有哪些超凡的作用?作者是怎样把他们的作用讲清楚的?(主要采用作比较和分类说明的方法表现了电子五官奇特的功能。) 《儿童的奇想与发明》:作者:李媒;创造奇迹──主体研究:课文讲述了那几个关于奇想与发明的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些什么?(通过布希曼发明口琴、雷内克发明听诊器、兰德发明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毕寇制作脚踏车、比斯特发明隐形眼镜等五个典型事例,形象的说明了大胆想象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黄河象》:作者:刘后一;合理推想──主体研究:这篇课文在介绍古代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时,与你读过的其他说明文有何不同?(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推理,生动的描述了古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红柳 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荫,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端详这在大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分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这一种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肠柔骨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柔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间。 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她把她惊人的美丽和执著、倔强,留在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繁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留连,那儿有着太多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奸,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1)本文写的是红柳,而第一自然段却又写了胡杨树,请简要分析作者写胡杨树的用意。(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怦然心动”?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本文中,“大漠瀚海”与“江南内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红柳选择了“大漠瀚海”,正体现了其甘于寂寞的精神。 B.作者把戈壁中匍匐于地表的红柳用“她”来指代,以“胭脂痕”“手的抚摸”来形容,将红柳坚韧与柔美和谐地统一起来, C.作者浓笔重绘红柳,不仅赞扬了她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更赞扬了她高张生命旗帜的阳刚精神。

小学语文_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乡愁——思乡诗群文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学习课外思乡诗词,感受中国独特的思乡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在读中感受思乡情感,进行文化熏陶。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感悟思乡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有一句诗,大家耳熟能详,“露从今夜白”——生接“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并将这种真切的情感融入到了一首首思乡的诗词中。前面我们学习了这三首诗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虽然这三首诗词作者不同、朝代不同,体裁也不同,但都向我们展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那是什么引起了他们的思乡情怀呢?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做了总结回顾,请拿出你的课前学习单,我们来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先读一读这首诗,然后说说诗人借助了什么景或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分析意象 (一)泊船瓜州 学生交流,是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春风明月就成为王安石乡愁的寄托。 拓展明月。 (1)那老师发现,在很多诗中,都有一轮明月。手势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中有月亮;手势齐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有月亮;手势齐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指——月亮,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也有月亮。那就奇怪了,为什么诗人如此地钟情于明月啊? ——月亮很圆、很美。 ——嫦娥 ——柔和,让人安静 (2)是啊。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中国人追求的家庭团圆! “以月寄情,抒发感想”,表达对家人、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就是中国诗人的月亮情结。我

们再来读一读这诗中的月亮—— 你看春风、明月就像是思乡的符号,让人看到,不由得就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品味着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第二首诗《秋思》谁来汇报? 生:家书。(秋风)(“秋风惹愁思,落叶人断肠”。秋风的萧瑟也给诗人带来了内心的孤凉。除了秋风,还有什么也寄托着张籍的乡愁啊。) ——家书 1.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啊?(纸短情长,道不尽对家人的思念。)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山遥路远,离别容易相聚难!浪迹天涯的游子就只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家书中。一封家书寄托了多少相思和牵挂啊!这样沉甸甸的家书,在古诗中也随处可见。 3.师:杜甫在《春望》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齐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家书抵万金,你感受到什么? ——珍贵 (2)课件出示: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陆游《渔家傲》 流清泪啊,谁再来读读? 4.同学们,一封家书,往来一万三千里;一封家书,万金不换;一封家书拆了又封、封了又拆,道不尽对家人的万千思念。秋思,(手势)。 (三)长相思 1.纳兰性德写的《长相思》,又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呢?谁来汇报。学生汇报。 2.这都是哪里的景物呀?(边塞之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正是看到这些边塞之景才不由得引起了浓浓的思乡情。我们一起来感受着读一读。 三、对比发现 1.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三首诗词,那你发现这些诗词有什么共同点? ——借助景或物表达感情。 2.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借助的是——张籍在《秋思》中借助的是,纳兰性德在《长相思》中借助的是——。作者正是借助春风、明月、家书、边塞之景等物象(板书:物象),

群文阅读 小古文

《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原泉小学姓名:刘玉兰 联系电话:案例内型:群文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叶圣陶语)小学“小古文”教学,应遵循其“小”的特点,启蒙的阶段目标,把握三个一点:“激发一点兴趣”、“读出一点韵味”、“揣摩一点语言”。 一、激发一点兴趣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杨氏之子》课前交流,我从生活入手,学生联系生活,意在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第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难读”“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学生不会读,教师范读、带读、教读。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 第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杨氏之子》从《世说新语》导入,拓充《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有两千多个,里面有原文、有注释、也有译文,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二、读出一点韵味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读”的指导要“实”,要求要适度。《杨氏之子》的读分四个层次:音、断、意、情。 三、揣摩一点语言

“文言共生”是语文教学的性质,教学中当警惕“废于清议”或“死于章句”的偏颇现象。只有把语言文字的教学放在文字文化的大背景下,教学才能扎实而不枯燥,浅白而不浅薄。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杨氏之子》、《徐孺子赏月》、《口中狗窦》的主要内容。 2、运用品味语言、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精妙。 3、拓展阅读材料,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文言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在交流朗读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练,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谈话: 1、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古文佳句,谁能说一说呢 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古文佳句用的语言是古人的,用这样的语言写的文章叫古文,也可以叫做文言文。 2、我曾经认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他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刘氏之女”,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 3、这就对了,氏,指的是姓,“之”就是—— (预设,生:“之”就是“的”。) 4、谁会用老先生的方法做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1,复习导入法既能复习旧知识,更为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曾经学过文言文,使他们对文言文没有惧怕的心理,并且能容易使学生进入角色。2,让学生试着用文言介绍自己是让生初步感受文言特点,且对古文中

群文阅读案例

复活——多角度思考古生物的何去何从 泸县梁才学校许丽 教材分析: 本组主题是“多角度思考古生物的何去何从”,配以课本第八单元科学技术创造奇迹组织教学内容,选编有以下几篇文章:《复活霸王龙没戏,打算复活猛犸象》、《猛犸象复活或有戏》、《猛犸象能复活吗》、《千万别复活猛犸》。猛犸象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极寒动物之一,围绕猛犸象能否复活这一话题,从古生物学和科学的角度为猛犸象的复活与否展开探索,丰富的古生物学和科学知识,极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希望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孩子们能展开大胆的想象,喜爱阅读富有科学常识的文本,养成一种科学探索精神。 这几篇文章结构分明,条理清晰,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每个部分的内容,很容易有目的的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分运用小标题的提示作用,让学生“根据主题寻问题”,并学会有针对性的阅读文本,检索有用信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单元文本的阅读,理解每篇文本的主要内容,结合“自我展示”问题,在文本中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以单元学习为引导,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复活猛犸象这一主题的科学认知,激发科学探索精神,能够全面科学的看问题。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2.西师版《新群文读本》教材:《复活霸王龙没戏,打算复活猛犸象》、《猛犸象复活或有戏》、《猛犸象能复活吗》、《千万别复活猛犸》 教学重点: 1.在每一个小标题的提示下理解文本内容,理解科学常识。 2.分享孩子群文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群文阅读奠定基础。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不足,理解文本中的一些科学专用名词。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诗歌情感把握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教学设计 明星学校:杨锋【教学目标】 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教学方法】品味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作 【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1分钟) 诗歌是传情达意的艺术,诗歌的情感主旨就是一首诗的灵魂,我们只有把握 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才能称得上真正地读懂了一首诗。所以这堂课就跟大家一起讨 论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希望帮助大家能真正读懂诗歌。 二、研读文本(30分钟) (一)、走进诗歌(5分钟)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以下两首诗歌,看看诗人传递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并说说从哪 里看出来的。 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明确:第一首诗表现对农民的同情,从题目《悯农》中可以直接看出。“悯”字 便是这直接抒情的字眼。《思远人》、《最爱东山晴后雪》中的“思”、“爱”也是 这种类型。

赏读第二首诗歌(先不展示题目),表达了什么感情?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 明确:从“孤灯”“梦难成”大致可以揣测到是孤寂的情怀,可是并不确切地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孤寂,这时展示诗歌题目——《闺情》。很容易把握住是闺阁女子对远方男子的思念,这是闺怨诗的常见情感。透过诗歌题目,分析诗歌题材,也能帮助大家理解诗的感情。《送蜀客》、《从军行》便是如此,从题目中可知它们是典型的送别诗和边塞诗,情感一般是思念或对战争的厌恶。 小结:诗歌的题目是一首诗的浓缩,题目有时直接传递诗人的感情,或者是与某种典型的诗歌题材相联系,同学们在读诗时养成首先看题目的习惯,这对大家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非常有利。 (二)品味诗歌(20分钟) 【文本一】 ①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②,渚清沙白鸟飞回③。 ④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 万里悲秋常作客⑤,百年⑥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⑦,潦倒新停浊酒杯⑧。 【文本二】 ①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③。

群文阅读说课稿

群文阅读说课稿

群文阅读“好孩子,好品质”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群文阅读教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好孩子,好品质》。课题适用于小学一年级,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制定、议题的确定、群文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与意图这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说课。 一、议题的确定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想熏陶的文化功能。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是时代的要求,是对语文人文性的诠释,借助群文阅读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并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群文的选择 群文阅读的文本选取的是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七组的四篇课文,小白兔与小灰兔》、《两只小狮子》、《小伙伴》、《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四篇课文都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主题,很具有教育意义。通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教学带领孩子们走进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学生通过读故事,感受故事的内容,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好孩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主题与班级学生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确定了活动的总目标。 1、轻松愉快地阅读群文,从不同的故事中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2、在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文章,自主阅读,做好批注,写出感悟。 4、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展课外阅读。 5、培养学生爱劳动、学会生活的本领、关爱他人、诚实等优秀品质。 根据学情和教材分析,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立为 1.从本单元的真情故事情景中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 2.分享群文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奠定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群文阅读教案《爱的奉献》

群文阅读《爱的奉献》 泸江小学:赵廷梅【教学内容】 1、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课文:《掌声》《一次 成功的试验》《给予树》《好汉查理》 2、 课外阅读材料:《一个美丽的故事》《难忘的八个字》、《去看 马戏》《毽子里的铜钱》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献出自己的爱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既能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朗 读,又能初步学会默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使其尽快适应 中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沐浴在爱的港湾里,可以说,谁也离不 开“爱”。爱到底是什么呢?我说: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座,你们说,爱还可以是什么?(生自由作答) 爱还可以有哪些表达方式呢,我们应该怎样献出自己的爱?今天我们就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画知识树——来讨论这个问题。 2、(出示课件——知识树)这里就有一颗知识树,也是一颗爱之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中能用你精彩的表现,让这棵爱之树结出智慧的果实。 二、主题回顾 (一)孩子们,通过第八单元4篇课文的学习,你从中看到了哪些人用怎样的方式献出了自己的爱呢? (抽生回顾课文内容并作答) 1、《掌声》:这篇课文中,同学们给了自卑的残疾女孩以鼓励的掌声,让英子从此改变了生活态度,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微笑着面对生活。

同学们用哪种方式表达了对英子的爱呢?-(鼓励的掌声)师点击课件——鼓励 爱可以是一次鼓励的掌声。 2、《一次成功的实验》:在教育家的实验中,一个女孩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以及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实验获得了成功。 从实验成功的背后,你看到了同学之间的爱可以怎样体现呢?(先人后己,团结合作) 先人后己也就是一种谦让的美德。点击课件——谦让 3、《给予树》:我看到了金吉亚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送给了一个陌生女孩洋娃娃,实现了小姑娘的愿望。 金吉亚对陌生小女孩的关爱就体现在——(送给他洋娃娃)点课件——给予 4、《好汉查理》:这篇课文写了一个自称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了女孩的信任和尊重,两个人互帮互助,查理也改掉了自身的弱点。 这里的爱是查理和小女孩之间相互的,促使查理改掉缺点的是什么?(小姑娘的信任和尊重)点击课件——信任 (二)小结:从这些课文我们看到了,爱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可以是——鼓励,谦让、给予、信任(引导学生读出四个核心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课内文章的回顾,既是对旧知的复习,提炼主题词,也是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的一种训练,在此,老师不必做过多指导】 三、阅读概览 (一) 在同步阅读中,也为我们精选了8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已经仔细品读了其中 的四篇,并填写了《阅读浏览表》,现在,我们就根据填写的一起来交流交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你从中感受到的爱的方式。 (抽生汇报) 题目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的片 段或句子想提出的问题 《一个美丽 的故事》 张玉庭 《难忘的八个字》玛丽.安.伯德

七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师版)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 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 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 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 何况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弄清记叙文的结构,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古诗中儿童生活》-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

《群文议题——古诗中的儿童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等方法,阅读这五首古诗,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画面, 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2.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感悟古诗是怎样把儿 童的各种情态表现出来的,并在群诗诵读中积累这些歌咏童 真的千古名篇。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等方法,阅读这五首古诗能用 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画面,感受 古代儿童生活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感悟古诗是怎样把儿童的各种情态表现出来的,并在群诗诵读中积累这些歌咏童真的千古名篇。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快乐。古时候,孩子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会做什么事,爱玩什么游戏?他们会有怎样的乐趣呢?让我们在群诗诵读中积累佳句,在群诗阅读中寻找答案。(板书议题:古诗中的儿童生活) (二)共读一首,打开思路。 1.咱们先来共读第一首古诗。 课件出示:《桑茶坑道中》。 请同学们熟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强调“着”的读音)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思考:(课件出示) 这首诗最有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古代 的儿童在______(放牛),写出了儿童的______。(悠闲、自在……)你是从哪个字或词感受到的?(眠正着)为什么?你觉得这首 诗还有哪些写法上的好处?(这首古诗前两句写出了天气由雨 变晴,大地由湿变干,溪水由浅变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 然充满了“动”感;第三句写牧童在柳荫下酣睡是“静”,第四 句一头老牛在草地上吃草,吃一会儿又向前走一点,再吃一会 儿,再走一点,越走越远,是东。动静结合。) 3.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带着感情再读这首 诗,看看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我们来看:播放视频《桑 茶坑道中》。(每出一句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来) 4.小结:欣赏这首小诗,我们不仅醉心于江南原野自然景色的

群文阅读《故事中的人名》

《故事中的人名》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年级:五年级 议题:故事中的人名 阅读篇目:《马小跳这个名字》《秃鹤》《老顽童周伯通》《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给人物取名的秘密》五篇文章 阅读目标: 1、通过探究名字与事件的关系,了解作家给人物取名的方法; 2、通过了解取名的秘密,激发课外阅读和探究名著中人物名字的兴趣; 阅读重点: 从选文中感受到人物名字与事件之间的联系。 阅读难点: 从《给人物取名的秘密》选文中了解文学作品中作者取人名的方法。 阅读准备:课前阅读前4篇文章 阅读过程: 一、兴趣引入 孩子们,大家都认识他吧,谁来叫出他的名字,他还有其他的名字吗?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教师小结:喜欢一个名字的理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起一个好名字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走进一组群文,探究故事中人名的秘密。板书:故事中的人名。 二、精读第一篇。 1、回顾引入: 昨天你们读了《马小跳这个名字》《秃鹤》《老顽童周伯通》《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这4个故事,回忆一下,这4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生说,教师板书:马小跳、秃鹤、老顽童、鲁智深 3、在这几个人名中,猜猜看哪个字或词是最关键的,并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为什么。 4、生汇报:跳(一出生就跳),秃鹤(头秃),老顽童(老顽童),鲁(粗鲁)。 师小结:有些时候,我们读文章,就需要大胆猜测,到底是否名副其实呢? 5、现在大家拿出你手中的故事材料一《马小跳》再读读,边读边想故事中的哪些事件和这个名字有关?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概括故事中的事件。

6、学生汇报《马小跳》: ①刚出生时放在台称上称重量时就跳(师:刚出生就跳) ②出生一百天的纪念日时,放在圆桌上跳三尺高(一百天时又跳) ③一岁前,大家叫他跳,他就跳(想跳就跳) ④长大了,不仅愤怒时跳,高兴时也跳。 师:大家通过交流,你知道马小跳起名的理由了吗?(动作) 师小结:正是因为马小跳一出生就会跳,而且爱跳,习惯跳,所以作者就赋予他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将一个活泼可爱的马小跳形象跃然纸上。 三、共读2、3、4篇 教师过渡:大家知道吗?故事中像这样有趣的名字还有很多,我们一起去看看!拿出资料,分小组快速浏览相应的文章,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1、学生汇报《秃鹤》: ①他是十足的小秃子,有人叫他秃鹤,他会很高兴地答应. 他秃得很地道,孩子们喜欢摸他的头,他把自己的头看得珍贵 ③三年级时,在意秃头,别人碰不得了,屠父丁四企图用肉换想摸他的头,没成功 ④秃鹤不再快活,雨天不打伞,女同学笑他秃头,让他不好意思上学; ⑦因为秃头,夏天还戴着帽子。 9、小结:秃鹤这个名字跟他的长相有关,整个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秃”字展开。 2、汇报《老顽童周伯通》 通过交流,相信大家对故事中的名有了新的认识,大作家张港对故事中的人名进行了深入研究,,请快速浏览材料五,看看你从中还能找到那些起名的方法。 五、探究人物名字的秘密 1、学生默读张港的《故事中人物名字的秘密》 2、学生归纳取名的秘密 ①跟人物身份有关(孙) ②跟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猪) ③和人物命运有关(元迎探惜) ④跟作者写作意图交有关(贾雨村) ⑤和人物关系有关(宝玉、黛玉等) 师小结:我们发现每个名字都不是空穴来风,各个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 所以张港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姓一名皆具精意。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八组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 第八组“珍爱家园”教学设计 高新区第一小学胡梅 【本组概述】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设计理念】 主题: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激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对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的珍爱之情。 情景: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鲁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 补充教材: 《离太阳最近的树》《我的山谷曾如此绿》《家在黄河边》《鸟魂》 【教学重点】 在感受家园的美好和了解一系列的环境危机中触动心灵,激发情感。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激发阅读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引出主题──珍爱家园。 孩子们,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茫茫的宇宙中的一叶扁舟之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上的一花一草,河流土地,森林动物都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值得我们爱护。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我们的家园(板书:家园)。第四组的课文你们还记得他们吗(生说题目)?你发现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了吗(教育我们珍爱家园)?(板书:珍爱)。 这节课,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这是一棵懂得珍爱家园的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 2.从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只有一个地球》:珍惜资源;《大瀑布的葬礼》:维护生态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眷恋土地;《青山不老》:植树造林。 三、阅读概述 (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六篇以珍爱家园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出示课件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附:同步阅读卡) 3.学生汇报: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了解课文内容。 4.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离太阳最近的树》:爱护树木──从西藏阿里的红柳绝迹,你体会到了什么? (某些人光短浅,愚昧无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人们犯了错误,还浑然不觉;人们在自掘坟墓,还义正辞严。这些自以为是的人总是考虑自己如何用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就是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为环境带来了多么严重的伤害。最后阿里红柳绝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017—2018年度七上语文期末复习卷——现代文阅读(2018.1)

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 班级: 姓名成绩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3分) 启蒙师 琦君 “不倒翁,翁不倒,眠汝汝即起,推汝汝不倒,我见阿翁须眉白,问翁年纪有多少……”我摇头晃脑,唱流水板似的,把这课国文背得滚瓜烂熟,十分得意。 “唔,还算过得去。”老师抬起眼皮看看我。于是他再问我:“还有常识呢?那课瓦特会背了吗?” 我楞头楞脑的,不敢说会,也不敢说不会。 “背背看吧!”老师还没光火。 我就背了:“煮沸釜中水”这第一句我是会的,“化气如……如……” “如烟腾。”老师提醒我。“化气如烟腾,烟腾……”我呢呢唔唔地想不起下一句。 老师的眼皮耷拉下来了,“啪!”那只瘦骨嶙嶙的拳头一下子捶下来,正捶在我的小拇指上。我骇一跳,缩回手,在书桌下偷偷揉着。 “像锯生铁似的,再念十遍,背不出来还要念。”老师命令我。 鼻子尖下面一字儿排开十粒生胡豆,念一遍,挪一粒到右手边,念两遍,挪两粒。像小和尚念《三官经》,若不是小拇指疼得热辣辣的,早就打瞌睡了。 已经九点了,还不放我去睡觉,我背过脸去打了个哈欠,顿时计上心来: “老师,我心口疼,我想吐。”我捂着肚子喊,妈妈时常是这样子喊着心口疼的。 “胡说八道,这么点孩子什么心口痛,你一定是偷吃了生胡豆,肚子里气胀。喏,我给你吃几粒丸药就好了。”他拉开抽屉,里面乱七八糟的,有断了头的香,点剩的蜡烛,咬过几口的红豆糕,还有翘着两根触须的大蟑螂。老师在蟑螂屎堆里捡出几粒紫色的小丸子,那是八字胡的日本仁丹,又苦又辣,跟蟑螂屎和在一起,更难闻了。我连忙抿紧了嘴说:“好了,好了,这会儿已经好了。” “偷懒,给我念完十遍,明天一早就来背给我听。”我很快念完十遍,抓起胡豆就跑。 一日习字,他把一个小小银珠盒放在我手腕背上,我的手只能平平地移动,稍一倾斜,银珠盒滑下来了。我还得握紧笔杆,提防老师从后面伸手一抽,笔被抽起来,就是字写得没力气,又须重写。上夜课时,老师把我写的五张字拿出来,原来满纸都打了红圈圈,他以从未有过的温和口气对我说:“你要肯用心临帖,字是写得好的,你看这几个字,写得力透纸背。” “老师,您教我写对联好吗?”我得意起来了,“我会背对联:‘天半朱霞,云中白鹤。河边青雀,陌上紫骝。’这是花厅前柱子上的一副对子。” 老师非常高兴,说:“好,我就教你诗与古文。” 老师教我读《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给我听,我却要打瞌睡了。我说:“我也要读‘黄柑竹篓记’。”(后来才知道是《黄冈竹楼记》)老师说:“慢慢来,古文多得很,教过的都得会背。” 渐渐地,我背了好多古文与诗。我已经学作文言的作文了,《说蚁》是我的得意杰作:“夫蚁者,营合群生活之昆虫也,性好斗……”

核心素养下的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核心素养下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课例分析 听了海南华侨中学马青老师的《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教学》一课后,我获益匪浅。 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它博大精深,内容繁杂,而入选课文的诗歌往往受到体制容量的限制,不可能把诗歌文化较为全面地展示给学生,编入教材的诗歌文本,它只是一种文化载体的例子,所以学生仅仅学习和掌握教材中的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特别是课堂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花去大量的时间来一篇篇地学习诗歌,这必然要求有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诗歌教学中,采用群文阅读,也许值得一试。 在马老师的课堂上,她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一样愁字别样情,知人论世明本心”的主题,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带着学生读了阮籍、爆照、李清照这三位诗人的诗歌,强化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这三位诗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思考。 一、教师层面 1、转变角色。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先是平等,老师是学习共同体的一员,这就要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只有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踊跃发言,才会出现期待的生成。马老师用她的亲和搭建了和学生良好沟通的桥梁。其次是首席。每个阶段,老师为学生搭建的平台是不一样的。对高中同学而言,帮学生选阅读材料,提供可供选择的议题,这些对他们是必要的帮助。 2、学识须高。 马老师在课堂上对诗人的人生经历、心境作了阶段性总结,体现了深厚、渊博的诗词学养,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清代李沂在《秋星阁诗话》中说“读书非为诗也,而学诗不可不读书。诗须识高,而非读书则识不高;诗须力厚,而非读书则力不厚;诗须学富,而非读书则不富。”带着学生读诗、读一组诗的教师更要有丰厚的底气,只有拥有了丰厚的学识,懂得了诗学的理论,对诗有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素养,才能驾轻就熟地使用和重组诗歌教材,才能机智地处理诗词,才能保持对诗词鉴赏的鲜活感。 二、选文层面 1、给学生选择空间。 在诗歌的群文阅读中,如果教师把所有的任务都安排得很周全,学生就失去了许多实践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学习,只是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已,并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应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从课题的提出,到分工搜集资料,到课堂,再到结论的得出,都应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由学生去完成。尤其是选择读哪些诗,应该听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由选诗鉴赏,吃吃“自助餐”,教师只是对同学们在解读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予以指导,而不是越殂代疱,包办一切。学生们的创造性以及对诗歌的独到见解有时是让我们惊叹不已的。他们的知识与能力从实践中来,他们的积极性从成功的体验中来。 2、选文要有代表性。

_秀拉_中的人名寓意与原型

收稿日期:2006-01-18 作者简介:李喜芬(1963-),女,河南原阳人,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  第39卷 第4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7月 Vol .39 No .4 JOURNAL OF ZHE NGZ HOU UN I V ERSI TY July 2006  《秀拉》中的人名寓意与原型 李喜芬 (河南农业大学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02) 摘 要:莫里森擅长用人物特殊命名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在《秀拉》中,她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探究非洲传统文化的渊源,宣扬她本人真知灼见的女权主义思想,从不同的视角说明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 关键词:人名寓意;神话原型;圣经典故 中图分类号:I 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6)04-0134-03 在文学作品中,对文本中的人物进行特殊命名来赋予作品多重的寓意是许多作家常用的技巧。“作家在创作中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为揭示人物性格、命运及其作品的背景、结局等的关系而给人物赋予特殊姓名。如: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梅尔维尔的名著《白鲸》中的Ahab 和Isl mael,英国散文作家班杨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Faithful 和Christian,这些特殊的名字不仅使人物变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富有个性,而且使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寓意和无限的张力。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就非常善于运用人物的特殊名字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作品的主题和寓意。作为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把写作当作“思考方式”,对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她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以独特的视角、多变的叙述方式揭露性别歧视、揭示处于边缘地带的黑人女性的悲惨生活、抨击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的社会中所受的双重压迫。为了揭示人物的命运和小说的主题,熟稔西方文学的莫里森借助神话原型,对《秀拉》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特殊命名,这些特殊名字不仅反映了她真知灼见的女权主义思想,而且使她的作品蕴含多重寓意。 荣格认为:“原型是人类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模式或意象,如在我们的故事、宗教和幻想中表示出来的出生、死亡、复活、四季、母亲等。”人类学家弗莱指出神话就是原型,也就是说,在进行叙述时是神话,在提到意思的时候是原型。原型是文学中可以独立交际的单位,它以人物、意象、象征、主题、情节等多种形态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通过特定的文化语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揭示作品的主题。弗莱认为文学是“移位的神 话”,古代的神话和宗教信仰在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发 生了“移位”,如诞生、发展、死亡等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和神话中某一神仙的诞生、发展、死亡有些相似之处。莫里森不仅系统地接受过西方文化教育,而且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她熟谙《圣经》、古罗马希腊神话,精通创作艺术,她在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一系列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神话原型———不但借鉴了传统神话的叙事模式,而且将西方、非洲以及美籍非裔人的民间信仰、神话、通灵以及魔幻等因素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如在《所罗门之歌》中,莫里森就借助《圣经》中所罗门国王的原型向读者道出美国黑人那不堪回首的被奴役的辛酸历史,揭示美国黑人的真正宝藏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秀拉》是莫里森的第二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她赋予人物特殊的名字,通过名字的特殊寓意和神话传说,揭示黑人女性和命运抗争、寻求自我、发掘自我的执着精神,指出非洲文化渊源和美国黑人文化交相辉映。 1 《秀拉》既是小说之名又是主人公的名字,这本身就极富象征涵义。在非洲的语言中,“秀拉”有诸多不同的涵义:(1)恐惧;(2)逃跑;(3)用棍戳,刺;(4)由好变坏;(5)受挫;(6)精神上的失败;(7)被战胜;(8)由于害怕而无法动弹;(9)不知所措。作者给予黑人女性秀拉这个特殊的非洲名字,隐喻她桀骜不驯的性格、坎坷不平的一生。与常人不同,秀拉的眼角上与生俱来就有一块胎记,有人说它像玫瑰,有人说它像蛇,还有人说它像水蝌蚪,更有人说那是她母亲汉娜的骨灰印记,似乎命中注定她令人感到神秘、恐惧和向往,她将要给“底层”的人前所未有的震撼。 在传统的西非文化中,女祭司的身上都纹有图案, ? 4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