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考试试题概要

自动控制系统考试试题概要
自动控制系统考试试题概要

《自动控制系统》考试试题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 2007

试题说明:

1.本试卷满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共3页,六个大题。

一、填空题

1、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案有、

和三种。

2、对于改变电枢回路电阻的调速方法,当负载大小不变时,总电阻越大,转速就越,通过控制,可使转速上升,实现有级调速。

3、由机械特性方程式可知,Φ减小,

n增大,特性线的斜率。

4、目前调速系统采用的主要方案是。

5、改变电动机端电压调速的特性曲线是。

6、针对电力拖动系统的转速控制要求的调速、稳速的静态性能指标是和

7、静差率是,

用表示。

8、调速系统静差率指标应以为准。

9、对调速系统,希望转速降n

?。

10、从n

?的表达式可知,当负载一定时,R阻值越小,n

?也就。

11、调速范围一定时,n

?小则静差率s也,静差率一定时,n

?小则调速范围

12、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K值越大,则静特性的硬度越。

13、调速系统的转速检测一般采用。

14、无静差系统多采用调节器。

15、单闭环调速系统采用PI调节器可实现转速是无静差调节,采用

可以限制动态过程中的最大电流。

16、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外环是,内环是。外环中控制转速的调节器称为,用表示,内环中控制电流的调节器称为,用表示。

17、PMW是的英文缩写。

18、工程上主要从、、

这三方面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

19、稳态误差对调速系统来说就是转速的。

20、典型的跟随过程指的是在系统输出量对

的响应过程。

21、描述系统跟随性能的指标是和。

22、描述系统抗扰性的指标是和。

二、选择题

1、对于变电阻调速,当总电阻R越大,特性线的斜率越,或称之为机械特性越。

A、小,软

B、大,硬

C、大,软

D、小,硬

2、只能在额定转速以上作小范围升速调速的方案是。

A、变电阻调速

B、变励磁磁通调速

C 、变电动机端电压调速

D 、变电流调速 3、目前调速系统采用的主要方案是 。 A 、变电阻调速B 、变励磁磁通调速 C 、变电动机端电压调速D 、变电流调速

4、在保证调速精度(s 不变)条件下扩大调速范围(D 增大),则必须设法 系统的速降(nom n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无法实现

5、当系统的nom n ?一定时,若对静差率s 的要求越严(即s 值越小),则允许的调速范围就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无法实现

6、直流调速系统中常用的检测装置不包括以下哪种 。 A 、转速检测B 、电流检测 C 、电阻检测D 、电压检测

三、判断题

1、直流电动机最早被采用的调速方案是变电阻调速。( )

2、弱磁调速方案的调速范围小,特性较硬。( )

3、变电动机端电压调速可实现额定转速一下大范围平滑调速,并且在整个调速范围内机械特性的硬度会改变。( )

4、静差率表征负载变化引起调速系统的转速偏离原定转速的程度。( )

5、系统的调速特性越硬,n ?越小,则s 就越大,系统的稳速性越差。( )

6、开环系统能够实现平滑无级调速,其机械特性比较软,稳速能力好。( )

7、当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静差率有一定要求时,开环控制系统可实现的调速范围是不大

的。( )

8、电流负反馈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都可以对被控量其反馈调节作用,可以抑制负反馈环内的各种扰动作用。( )

9、调节时间小,过渡过程越小。( )

10、调节时间衡量的是过渡过程的快速性。( ) 11、%σ衡量的是系统过渡过程的快速性。( )

12、在实际中不同的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是不同的。( )

四、简答题

1、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案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2、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的实质是什么?

3、晶闸管变流装置有什么优缺点?

4、调速系统的静态指标是什么?各项指标之间有何联系?

5、什么是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

6、在单闭环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中,若引入电流负反馈环节,对系统的静特性有何影响?

7、具有PI调节器的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在动态调节过程中比例、积分两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8、为充分利用设备的过电流能力,又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调速系统应具备什么条件?

9、直流拖动系统起、制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是什么?

10、双闭环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恒流升速阶段,两个调节器各起什么作用?

11、带电压调节器的三环调速系统,电压调机器主要起什么作用?

12、独立励磁控制的调压调磁的调速系统的特点是什么?13、什么是校正?什么是调节器?

14、用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进行动态校正设计的步骤是什么?

15、什么叫

min

r

M准则?什么叫最佳频比?

16、如何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上求取系统的开环增益?

17、在什么条件下可利用表3-4确定转速闭环的跟随动态性能。

18、什么叫环流?说明环流产生的条件与环流的利弊。不同的可逆系统式怎样处理环流的?

19、什么样的波形称为PWM波形?怎样产生这种波形?

20、H型电流是如何实现系统可逆的?

四、计算题

1.电动机额定转速

min

1500r

nom

n=,在额定励磁条件下,由晶闸管变流装置供给可调直流

围?如果调速范围增加1倍,能满足静差率为多少?若调速范围增加1倍,而静差率s=0.5要求不变,则系统的静态速降应为多少?

2、某一V-M 开环调速系统,电动机额定电流A I nom 3.41=,额定转速min

1000

r nom n =,电

枢电阻Ω=1.00R ,电势系数2.0=e C ,整流装置等效电阻Ω=25.0rec R ,当要求静差率s=0.3时,能够达到的调速范围为多少?

3、某调速系统,D=10,电动机额定转速min

1000

r nom n =,若要求s=5%,则系统允许的静

态速降为多少?如果系统开环时的静态速降为63r/min ,则闭环后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应为多少?

4、采用线性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为电压放大器的转速负反馈单闭环调速系统如图1-22所示。系统的已知数据如下: 电动机kW P M nom 5.7:=,V U nom 220=,A I nom 1.41=,m in /1500r n nom =,Ω=5.0a R 。

5、设典型Ⅰ型系统的参数s

K 1

10=,T=0.1s ,当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于系统时,求动态响

应的超调量%σ,调节时间s t ,相角裕量()c r ω。如果要求限制系统超调量%σ不大于5%,则应该如何重新设计参数?这时系统阻尼比ξ、相角裕量()c r ω、调节时间s t 各为多少?

6、推导用min r M 法设计的典型Ⅱ型系统且h=5时的闭环传递函数。

7、在可控环流可逆系统中,若预置nom r I I %8=,且设环流抑制环节中02R R =,计算负载电流多大时给定环流r I 完全消失?

8、画出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大范围降速调速时电枢电流波形图()t I a 。

五、问答题

1、在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中,当电网电压、电枢电阻、负载转矩、电动机励磁电流、测速机磁场各量发生变化时,对系统有何影响?系统对它们有无抑制能力?为什么?如果是开环调速系统,以上诸因素对转速影响又如何?

2、当改变直流调速系统给定电压时能否改变电动机转速?为什么?若给定电压不变,改变反馈系数的大小,能否改变转速?为什么?

3、如果转速负反馈系统的反馈信号线断线(或者反馈信号的极性接反),在系统运行中或起动时会有什么后果?试分析说明。

4、给定电源和反馈检测元件的精度是否对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精度有影响?为什么?

5、带电流截止环节的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如果电流截止比较电压com U 发生变化,对系统的静特性有何影响?如果电流信号的采样电阻c R 大小变化,对系统的静特性又有何影响?

6、在电压负反馈系统中,当电网电压、电枢电阻、负载转矩、电动机励磁电流、测速机磁场各量发生变化时,对系统产生扰动作用,问系统对这些扰动有无抑制调节能力?为什么?引入电流正反馈后,抗扰能力有何变化?

7、PI 调节器与I 调节器在电路上有何差异?它们的输出特性有何不同?为什么用PI 调节器或I 调节器构成的系统能成为无静差系统?

8、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机器在动态调节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9、若要改变双闭环系统的转速应调节什么参数?若要改变系统起动电流应调节什么参数?

10、双闭环系统在起动过程的转速调节器饱和阶段,电流反馈信号

i

U是否与

igm

U相等?为什么?如果转速调节器采用比例调节器,系统的起动过程会如何?

11、晶闸管整流装置电流断续时系统的参数会有何变化?电流自适应调节器是怎么样解决电流断续问题?在三环调速系统中采用电流自适应调节器是否必要?为什么?

12、为何要限制电流的变化率?带电流变化率调节器的三环调速系统如何取得电流变化率反馈信号?改变什么参数可以调节电流变化率的大小?

13、恒转矩和恒功率负载各采用什么调速方案?为什么?

14、什么叫系统的预期频率特性和系统固有频率特性?预期对数幅频特性在低、中、高三个频段的形状对系统的性能各有何影响?

15、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说明典型Ⅰ型系统与典型Ⅱ型系统的特征。为什么它们能成为现代直流调速系统的预期特性?

16、典型Ⅰ型系统的待设计参数是什么?典型Ⅱ型系统的待设计参数是什么?结合电流闭环与转速闭环的校正过程予以说明。

17、结合电流闭环或转速闭环的动态校正,说明串联PI调节器的比例系数与积分时间常数的大小分别对系统的跟随性能与抗扰性能的影响?

18、说明双变流器反并联电枢可逆系统四象限运行时,各象限中触发脉冲相位、变流器工作状态、电动机运行状态、能量转换关系。

19、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可逆系统带动一起重设备,需完成上升与下降重物两种任务,问是否一定需要采用双变流器反并联可逆线路?

20、自然环流可逆系统中存在的是直流环流还是脉动环流?在反并联线路与交叉线路中是怎样分别予以限制的?

21、可控环流可逆系统的零位应该小于、等于或大于

90?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大,其移相触发特性大致应如何变化?

22、为什么在逻辑无环流切换装置中必须设置封锁延时和触发延时?延时过短或过长将产生什么后果?

24、比较各类可逆系统的移相触发特性。怎样在工程上实现?

23、错位的含义是什么?错位无环流可逆系统中用什么办法消除直流环流、脉冲环流和

动态环流?

25、比较逻辑控制装置与选触单元的功用与结构。

26、从系统组成、功用、工作原理、特性等方面比较直流PWM调速系统与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间的异同点。

27、异步电动机改变定子调速和直流电动机改变电枢电压调速是不是性质相同的两种调速方式?为什么?

28、采用调压调速的异步电动机带恒转矩负载时,在不同稳定运行速度下,转子电流的大小是否相等?为什么?

29、晶闸管直流调压电流(整流电路)希望输出电流最好是连续的,而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则要求输出电流必须是断续的,为什么?

30、如何实现滑差电机的反转?改变电磁转差离合器磁极的励磁电流方向是否可以实现反转?

31、在串级调速系统中,当电动机空载时,运行速度与电动机的同步转速有何不同?为什么?

32、串级调速系统的功率因数与电动机的运行速度和负载大小是否有关系?若有,大致是什么关系?

33、试对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和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运行性能(调速性质、机械特性形状、运行效率等)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4、电压源变频器由于滤波电容的存在,加大了电压调节回路的时间常数,不适宜作为伺服系统中的变频器,但SPWM变频器同样属于电压电源变频器,却广泛地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中,原因何在?

基本电力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

电力安全施工培训考试卷 姓名:联系电话培训日期: 一回答下列问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在括号里打“√”“×”,共20题每题2分) 1.在工作时不超出作业范围,并制定的线路行走,不得随意走动,不得超过黄色警戒线,听从现场安全管理员指挥。 ( ) 2.进入厂房和施工区域可以不佩戴安全帽。() 3.施工过程中,可以随便触碰好奇的设备。 ( ) 4.施工过程中距离地面2米以上属于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禁止上、下抛物() 5.在生产区域或施工作业现场,严禁穿拖鞋、凉鞋、短裤,背心。() 6.安全帽在佩戴前,应调整好松紧大小,以帽子不能在头部自由活动,上下跳动帽子不会掉且自身又未感觉不适为 宜。 ( ) 7.在施工过程中,觉得没必要的时候可以不系下颚带,也可以不戴安全帽。() 8.当天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垃圾在工作结束时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丢垃圾。 () 9.任何设备在未验明是否带电时,只要觉得自己不会碰到就可以施工。( ) 10.发现电器着火时应用水赶快扑灭。 ( ) 11.施工过程中只要觉得安全,可以不听从管理人员指挥和安排靠自己感觉施工。( ) 12.施工前必须听从现场负责人安排指挥,如发现有安全隐患可以拒绝施工。() 13.雷雨天气,需要在室外高压设备区域工作时,应穿绝缘靴,并不准靠近避雷器和避雷 针。 . () 14.当设备断电,且用验电器确定设备不带电后即可工作。( ) 15.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随意移动或拆除遮拦、接地和标示牌。 ( ) 16.施工前找不到负责人可先开工,等找到工作负责人后与其商量,可不办理工作票。( ) 17.电气设备无论仪表指示有无电压,凡未经验电、放电,均应视为带电。( ) 18.电力线路挂、拆接地线可单人进行。( ) 19.验电前,应先在有电设备上进行试验,确证验电器良好,方可用于设备验电。( ) 20.新参加电气工作的人员、实习人员和临时参加劳动的人员(管理人员),应经过安全知识教育后,方可下现场 参加指定的工作,并且可以单独工作。(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案填在题目后方括号里。(共30题每题2分)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院系: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6.6.6-2016.6.19 手机: 工业大学教务处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摘要: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 分析了系统开环时倒立摆的不稳定性,运用根轨迹法设计了控制器,增加了系统的零极点以保证系统稳定。采用固高科技所提供的控制器程序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分析,将电脑与倒立摆连接进行实时控制。在MATLAB中分析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稳态指标,检验了自动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0.引言 摆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可以分为倒立摆和顺摆。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控制理论和算法,非常的直观、简便,在轻松的实验中对所学课程加深了理解。由于倒立摆系统本身所具有的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许多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一直将它视为典型的研究对象,不断从中发掘出新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中以一阶倒立摆为被控对象,了解了用古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如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掌握MATLAB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1.系统建模 一级倒立摆系统结构示意图和系统框图如下。其基本的工作过程是光电码盘1采集伺服小车的速度、位移信号并反馈给伺服和运动控制卡,光电码盘2采集摆杆的角度、角速度信号并反馈给运动控制卡,计算机从运动控制卡中读取实时数据,确定控制决策(小车运动方向、移动速度、加速度等),并由运动控制卡来实现该控制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电机转动,通过皮带带动小车运动从而保持摆杆平衡。

教务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

教务处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1 概述(设计思想) 教务管理系统是一个面向学校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为其提供服务的综合管理系统,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学分制、选课制的展开和深入,使得教务日常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复杂,而现有的教务管理软件基本上都是单机版本的,已满足不了现在教务工作需要。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综合网上教务管理软件。 该教务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思想: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充分利用高校现已有的网络资源。实现教务各上下级之间迅速便捷的沟通,在系统的架构上采用了当前流行的B/S结构与C Z S结构及 Internet 网络相结合的技术突破了系统使用地域的局限性,使整个校园网甚至Internet 上的用户都可访问本教务系统并进入相应的教务信息查询,如查询课程表、教学进程等等.为了体现分散操作、统一管理的思想,实现教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分散操作、信息共享,使传统的教务管理朝数字化、无纸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教务各上下级之间迅速便捷的沟通,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的教务管理机制。 教务管理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前台和后台。前台客户层采用了最新的webstart 工具,使得客户端可以自动升级、即时更新,减轻了系性;后台数据层采用了对象关系型数据库,它将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所有的客户端都从后台捌用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并且后台数据还具有自动备份功能,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后台主要有系统管理员,前台则主要面对在校学生和教务处人员和各院系教务员及任课教师使用,教务网的管理员分初级管理员和高级管理员:初级管理员是各科室的负责人,提交本科室的待发布教学通知、公告等信息,管理本科室的上传文件并接受高级管理员的管理;高级管理员管理所有上传的文件,审核并发布各科室提交的信息,管理教务信箱和教务网界面等。教务处长属于高级管理员。 2 系统策略 系统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实时更新,系统比较完善可靠,技术成熟,可以按照不同学校对于教务的不同需求进行更改,满足用户需求。 先进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技术先进,系统先进,比较完善。 安全性 数据库考虑到安全性问题,对文件进行加密,提高了安全度,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维护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界面可以再后台管理前台显示的界面,模块化程度高,可维护性强。 正确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正确反映教务的信息,实时更新数据,保证信息正确和可靠 简单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操作简单,界面简洁,后台管理易学,维护复杂度比较小适应性 该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在多平台下使用,对浏览器的兼容性强,适用性强。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医学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 1、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部分。 2、血管可分布于人体各部,血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类。 3、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不同,可将细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类。 4、_________细胞发挥细胞免疫功能,__________细胞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5、泌尿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部分。 二、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人体的神经组织和淋巴组织是重要的内脏。() 2、细胞核内有DNA是遗传物质。() 3、胃黏膜可分泌胃酸、胃蛋白酶和黏液。() 4、皮肤仅有保护作用和分泌排泄功能。() 5、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萎缩性胃炎是自身免疫病。() 三、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择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在横线空白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成人安静时正常心率为70~85次/min D、肝脏的主要功能是三大营养物质的合成及激素药物的代谢 E、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 B、骨基质是钙和磷的储存库 C、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抗菌物质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D、灭菌疫苗是人工自动免疫的重要方法 E、以上都正确 四、简答题 1、人体有哪些系统?试各举出主要器官或组织结构名称。 2、免疫缺陷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系统概要设计文档

系统概要设计文档
1 / 18

目录
系统概要设计文档 ....................................................................................................... 1b5E2RGbCAP 目录 ................................................................................................................................2p1EanqFDPw 1 引言 .............................................................................................................................. 3DXDiTa9E3d 1.1 编写目的及阅读建议 ...................................................................................... 3RTCrpUDGiT 1.2 系统概述 ......................................................................................................... 35PCzVD7HxA 1.3 文档概述 ............................................................................................................. 3jLBHrnAILg 1.4 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 ......................................................................................3xHAQX74J0X 2 引用文件 ...................................................................................................................... 3LDAYtRyKfE 3 设计概述 ....................................................................................................................... 4Zzz6ZB2Ltk 3.1 功能需求规定 .................................................................................................... 4dvzfvkwMI1 3.2 运行环境 ........................................................................................................... 4rqyn14ZNXI 4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EmxvxOtOco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SixE2yXPq5 4.1.1 概述 ........................................................................................................ 46ewMyirQFL 4.1.2 设计思想 ............................................................................................... 5kavU42VRUs 4.1.3 基本处理流程 ........................................................................................ 6y6v3ALoS89 4.1.4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 9M2ub6vSTnP 4.4 接口设计 ........................................................................................................ 100YujCfmUCw 4.4.1 用户接口 ............................................................................................. 10eUts8ZQVRd 4.4.2 外部接口 ............................................................................................ 10sQsAEJkW5T 4.4.3 内部接口 ............................................................................................. 11GMsIasNXkA 5 运行设计 ..................................................................................................................... 11TIrRGchYzg 5.1 系统初始化 ................................................................................................... 117EqZcWLZNX 5.2 运行控制 ........................................................................................................... 11lzq7IGf02E 5.3 运行结束 .......................................................................................................... 11zvpgeqJ1hk 6 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 11NrpoJac3v1 6.1 出错信息 ..........................................................................................................111nowfTG4KI 6.2 补救措施 .......................................................................................................... 12fjnFLDa5Zo 7 系统维护设计 ............................................................................................................. 12tfnNhnE6e5 附录 ............................................................................................................................. 12HbmVN777sL
2 / 18

基础知识考试试卷

基础知识考试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是程序文件的细化。 质量记录 作业指导书 质量手册 (2)下列关于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误差没有符号 不确定度恒为正 误差有一个允许误差范围 不确定度没有不确定度的限值 误差不知道真值,但有一个人为的约定真值 不确定度不知道真值,也没有约定真值 (3)计量发展史上,以微观自然为基准的是()。 原始阶段 古典阶段 经典阶段 现代阶段 (4)()是实验室检验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内部的法规性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技术管理体系文件 规范体系文件 (5)反映系统误差大小,表明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是()。 精密度 正确度 准确度 精确度 (6)管理体系文件的层次划分一般为()层次。 二个或三个 三个或四个 四个或五个 (7)比热的单位J/(kg?K)的中文读法是() 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 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每千克开尔文焦耳

每千克每开尔文焦耳 (8)授权签字人需要变更,检测机构应按要求向()履行变更手续 计量认证发证机关 国家认监委 地方质检部门 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9)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5.348×20.5≈109.6 42.1+3.276≈45.4 3764.3÷21≈179.3 26.65-3.925≈22.73 (10).下面关于原始记录档案保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原始记录禁止用磁性方式记录 归档时,原始记录应单独装盒保管 原始记录属于保密文件,不得借阅、复印 按政策要求,水利工程的检测记录在工程保修期内不得销毁 (11)下面对有效数字的描述,正确的是()。 1.002包含2位有效数字 0.0002包含1位有效数字 0.0441包含4位有效数字 0.0060包含1位有效数字 (12)对于校准实验室,设备校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应确保实验室所进行的校准和测量可溯源到()。法定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或法定单位制 (13)以下不属于管理体系文件特点的是() 协调性 实用性 规范性 唯一性 (14)随机误差是() 有规律的 没有规律的 可预测的 可预防的 (15)SI基本单位中,长度和热力学温度的名称分别是()。 公里,摄氏度 米,开尔文 公里,开尔文 米,摄氏度 (16)数字2.7650修约为三位有效数字应该为()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移通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年12 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制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报告正文 摘要 关键词 设计内容 三、设计总结 四、参考文献

一、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简明)任务书——供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6班)本科学生用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有别于毕业设计,更不同于课堂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统筹运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工程实际系统进行完整的全面分析和综合。 一设计题目:I型二阶系统的典型分析与综合设计 二系统说明: 该I型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如图所示。 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图 其中:R=1MΩ;C =1uF;R0=41R 三系统参量:系统输入信号:x(t); 系统输出信号:y(t);

四设计指标: 设定:输入为x(t)=a×1(t)(其中:a=5) 要求动态期望指标:M p﹪≤20﹪;t s≤4sec; 五基本要求: a)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b)利用根轨迹方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单数同学做); c)利用频率特性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双数同学做); d)完成系统综合前后的有源物理模拟(验证)实验; 六课程设计报告: 1.按照移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写课程设计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 3.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参数计算过程、分析过程,包括: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原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图一张(自绘); (3)系统分析,综合用精确Bode图一张; (4)系统综合前后的模拟图各一张(附实验结果图); 4.提供参考资料及文献 5.排版格式完整、报告语句通顺; 6.封面装帧成册。

概要设计范本

概要设计范本

[XXXX公司办公自动化] 概要设计说明书 [V1.0(版本号)] 拟制人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概要设计说明书 引言 1.1编写目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推进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和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加快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发展。 对于电力系统的企业,如何充分、快捷、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的大量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是企业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服务内容和办公设施的现代化,这种情况日益突出。同时为了提高单位的日常办公效率,减轻手工劳动强度,使单位的日常运营纳入高效而快捷的轨道,就必须利用现代的信息手段。现代的信息技术优势在于对信息的处理高效而精确,可以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输,及时地反映企业办公的变动

情况,完善办公调度,提高企业服务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 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手段。XXXX公司计划建设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建立全局八个部门的信息网络,全面提高办公效率,并做到信息传输自动化、公共服务远程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实现全局办公系统全面信息化。 本说明书给出XXXX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说明,包括最终实现的软件必须满足的功能、性能、接口和用户界面、附属工具程序的功能以及设计约束等。 目的在于: ?为编码人员提供依据; ?为修改、维护提供条件; ?项目负责人将按计划书的要求布置和控制开发工作全过程; ?项目质量保证组将按此计划书做阶段性和总结性的质量验证和确认。 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包括:

体育基本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体育基本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2004年的夏季奥运会在(B)举行。 ?????A、悉尼?B、雅典?C、巴黎?D、北京 ?????2、2004年的欧洲杯在(C)进行 ?????A、德国?B、比利时?C、葡萄牙?D、荷兰 ?????3、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B)年在希腊举行的 ?????A、1894?B、1896?C、1900、D、1890 ?????4、脊柱一般至(C)才巩固,在整个发育时期均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形。?????A、18-19?B、19-20?C、20-21?D、21-22 5、某个人进行100米比赛时,假设平均步长2米平均步频4步/秒则用了(C?)。?????A、12″40??B、12″45??C、12″50???D、12″60 ?????6、在NBA篮球比赛的总决赛中采用的是(C)制。 ?????A、五局四胜?B、五局三胜??C、七局四胜??D、六局四胜 ?????7、现代的足球运动起源于(C?) ????????A、法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8、奥运会的会旗为白色的底色,中央有五个套联的环,自左至右的颜色为(A?) ?????A、蓝、黄、黑、绿、红??B、蓝、黑、黄、绿、红 ?????C、蓝、黑、黄、绿、白??D、红、绿、黑、黄、蓝 ?????9、1984年(B)获得的奥运金牌,实现了我过在奥运史上金牌的“零”的突破

?????A、郎平??B、许海峰??C、李宁??D、黄志红 ?????10、在双杠的支撑摆动动作中,应以(B?)为轴摆动 ?????A、手??B、肩???C、宽????D、腰 ?????11、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后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的动作特点是(A?)?????A、一大、二小、三高??B、一大、二大、三高 ?????C、一小、二大、三快??D、一小、二小、三快 ?????12、在有13个足球队参加的比赛中。若采用淘汰共需(C)场就可决出冠军。 ?????A、10???B、11????C、12???D、13 ?????13、《体育与保健》课开始上课整队时,老师(或体育委员)一般按(A)顺序发出队列口令。 ?????A、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B、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 ?????C、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 ?????D、立正—向前看—报数—稍息—立正 ?????14、走和跑的区别在于(D?) ?????A、跑的速度快,走的速度慢 ?????B、跑时身体重心起伏大、走时身体重心起伏小 ?????C、跑的步副大,走的步幅小 ?????D、跑时身体有腾空,走时身体没有腾空 ?????15、个性心理特征包括(D) ???????A.气质、性格、动机???? B.气质、性格、需要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引言 (3) 编写目的 (3) 定义 (3) 参考资料 (3) 2.范围 (4) 系统主要目标 (4) 主要软件需求 (4) 学生模块 (4) 教师模块 (6) 修改密码 (6) 管理员模块 (7) 重修审核 (7) 3. 软件系统结构设计 (9) 软件体系结构 (9) 软件程序结构图 (9) 图软件程序结构图 (9) 学生登陆系统 (9) 模块命名规则 (11) 模块描述 (11) 功能需求追溯 (19) 4.数据设计 (20) 数据字典复审 (20) 数据项 (24)

学生信息表Student__info (24) 教师信息表Teacher_info (24) 学生成绩表 StudentScore_info (25) 权限表A uthority_info (25) 5.系统维护设计 (26)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Software Preliminary Design Description 1.引言 编写目的 在分析历年大学体质测试结果统计分析流程基础上,我们5人项目小组对该系统进行了概要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目的编写此说明书。 1、对系统概要设计的阶段任务成果形成文档,以便阶段验收、评审,最终的文档 验收。 2、对需求阶段的文档再次确认过程,对前一阶段需求没有做充分或错误的提出修 改。 3、明确整个系统的功能框架和数据库结构,为下一阶段的详细设计、编码、和测 试提供参考依据。 4、明确编码规范和命名规范,统一程序界面。 预期读者:详细设计人员、软件工程任课教师。 定义 系统: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统计分析系统 参考资料 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统计分析系统(系统)设计方案 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统计分析系统(系统)项目审批表 大学体质测试相关规章制度说明 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统计分析系统(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Z Z Z Z学院 专业名称Z Z Z Z Z 学生姓名Z Z Z 学生学号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 0++= 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 和穿频率Wx 。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 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 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 和有限极点数n 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设备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总体设计 (2) 2.1需求规定 (2) 2.2运行环境 (2)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3) 2.4结构 (3)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3) 2.6人工处理过程 (3)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3) 3接口设计 (3) 3.1用户接口 (3) 3.2外部接口 (3) 3.3部接口 (4) 4运行设计 (4) 4.1运行模块组合 (4) 4.2运行控制 (4) 4.3运行时间 (4)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4)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4)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4)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4)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5) 6.1出错信息 (5) 6.2补救措施 (5) 6.3系统维护设计 (5)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根据设备管理系统的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定义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定义了模块的技术实现方法。定义软件系统结构,确定软件子系统,I/O接口,处理模式。从各个角度用符号化的方法保证项目下一步更好进行 本文档的预期读者为:项目经理、设计人员、SQA、开发人员、测试人员 1.2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设备的广泛应用,如何通过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是众多企业的追求问题,所以设备管理系统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管理好各个设备的应用情况,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效率。 设备管理系统还是一个企业与整个世界联系的渠道,企业的Intranet网络可以和Internet相联。一方面,企业的员工可以在Internet上查找有关的技术资料、市场行情,与现有或潜在的客户、合作伙伴联系;另一方面,其他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你对外发布的企业信息,如企业介绍、生产经营业绩、业务围、产品服务等信息。从而起到宣传介绍的作用。随着财务办公系统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通过自己的Intranet网络联接到Internet上,所以这种网上交流的潜力将非常巨大。设备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众多企业认识到尽快进行办公系统建设,并占据领先地位,将有助于保持竞争优势,使企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1.3定义 VS2010: Visual Studio2010。

电子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电子元件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部门:姓名:工号: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色环电阻第四环颜色是银色,对应的误差多少?( ) A.5% B.10% C.15% 3.二极管在电路板上用( ) 表示。 A、C B、D C、R 4.电感线圈的单位是( ) A.H B.L C.R 5.色环电阻颜色为:红-黑-黑-橙-棕其阻值为( )。 A、200Ω B、20K C、200K 6.电容量的基本单位是() A.欧姆 B.亨利 C.法拉 7.电烙铁短时间不使用时,应( )。 A、给烙铁头加少量锡 B、关闭电烙铁电源 C、不用对烙铁进行处理 8.前四环为棕黑黑红的五环电阻标值为多少?() A.100欧姆 B.10K欧姆 C.1K欧姆 9.电容器容量与电荷关系是() A、电容量越大,存储电荷越少 B、电容量越大,存储电荷越多 C、电容量越小,存储电荷越多 10. 图片所示是何元器件()。 A 电感 B 电阻 C 电容 D 电位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 电阻用字母表示,电阻的基本单位是 ,电容用字母表示。 2. 电容的基本单位是,二极管用字母表示。 3.请写出下列大写字母所代表的电子元件。 L R D C Y IC S/SW_____ Q ______ 4. 电感是由组成,所有电感都极性之分。 5.电阻色环分为色环和色环,五色环前三环为:,第四环为,最后一环为。 6..请把下表各色环的表示头颜色填出: 颜色: 代码: 0 1 2 3 4 5 6 7 8 9

8.发光二极管极性:长脚为______,短脚为_____. 9.电烙铁的握法分为 11.焊接烙铁的温度为 ,焊接的最佳时间为 . 12.按烙铁头分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12.焊接的四步法: 13. 14.元件脚弯制是不能从其根部进行弯曲,大约距的地方进行弯制。 15.焊点的融化温度为。 14.焊接的工具有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5色环电阻的第5位色环表示误差值。() 2. 电子元件在检验时只要功能OK,外观无关紧要。() 3. 普通二极管管体上有白色标示的一边为负极。() 4. 电阻是没有方向性的元器件。() 5. 有三只脚的元器件都名叫三极管。() 6. 烙铁温度过底、焊接面( 焊盘/引脚)氧化或有油污,容易造成假焊。() 7. 二极管有极性,插件时应该注意方向;IC插件时应该注意方向。() 8.焊点拉尖的一般原因是烙铁的撤离方法不当或加热时间过长。()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及专业软件课程实习 题目名称:三阶系统分析与校正 年级专业及班级:建电1402 姓名:王杰 学号: 141504230 指导教师:许慧 评定成绩: 教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2016 年 12月 27日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经典控制理论和相关课程知识的能力; (2)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3)学会使用MATLAB语言及Simulink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4)学会使用硬件搭建控制系统; (5)锻炼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控制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控制相关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课程实习任务 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s)=K/s(0.1s+1)(0.2s+1) 分析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 (1)系统响应斜坡信号r(t)=t,稳态误差小于等于0.01; (2)相角裕度y>=40度; 如不满足,试为其设计一个pid校正装置。 三、课程实习内容 (1)未校正系统的分析: 1)利用MATLAB绘画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和闭环零极点图 2)绘画根轨迹,分析未校正系统随着根轨迹增益变化的性能(稳定性、快速性)。 3)作出单位阶跃输入下的系统响应,分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 4)绘出系统开环传函的bode图,利用频域分析方法分析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开环振幅)。 (2)利用频域分析方法,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校正方案,要求有理论分析和计算。并与Matlab计算值比较。 (3)选定合适的校正方案(串联滞后/串联超前/串联滞后-超前),理论分析并计算校正环节的参数,并确定何种装置实现。

儿科治法概要

第五章儿科治法概要 【学习目标】 1.了解儿科治法概要的内容。 2.掌握儿科常用内治法的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法。 3.熟悉儿科外治法及其临床应用。 4.具有随证确立治法的临床处置能力。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治”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医儿科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很多,主要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由于小儿生理、病理、病因、病种与成人有所不同,故在治疗方法、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的运用上也有其特点。具体治法应结合儿科特点,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选用,以提高疗效。 第一节小儿内治法的用药特点 一、治疗要及时、正确、谨慎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故诊断明确、辨证准确、治法正确、选药精确尤为重要。治法用药是否正确,关系着小儿病情的进退。药物的选择方面,由于“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捉风捕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故其用药应审慎,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药物有寒、热、温、凉之分,用之不慎可造成新的阴阳失衡致生他疾。在同类药物中,要尽量选择适宜小儿体质特点的药物,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有毒、重镇、攻伐、峻下、壅补之品,应谨慎使用。

二、治疗要中病即止 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其对药物反应较成人灵敏。其处方用药应轻巧灵活,尽量避免治疗目的不明确、堆砌药物的大处方。性味猛烈的药味,应严格掌握其用量。小儿中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方剂组合、药味多少,以及药味本身的性味、质地轻重、毒性大小来确定,并可结合医者的临床用药经验使用,一般应在药典规定的剂量范围内。处方要精准,用药要适当,剂量要准确,还要注意使用的时机和法度,做到“中病即止”,或“衰其大半而止”。 三、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选择要适宜 儿科用药一般以内服汤剂为主,但汤剂有服用不便及“缓不济急”的不足。近年来,许多医院开始推广使用中药煮散剂。中药煮散剂继承了辨证论治的长处,保持了汤剂的固有特点,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色与复方特点,克服了汤剂用量大、饮片外形大、有效成分不能充分利用等缺点,既节约了药材,提高了疗效,且大大降低了药费,煎煮药量可随机掌握,服用方便。对于婴幼儿,也可用口服液或糖浆剂。丸剂、片剂在不能吞服时,可研碎,温水冲服。颗粒剂和浸膏剂可用水溶解稀释后服用。为了避免服药困难,可用栓剂或通过直肠给药。病情需要时,可用注射剂注射给药,作用迅速,是儿科比较理想的一种给药方法,但要严格掌握其剂量、适应证、禁忌证,防止发生副反应。 四、中药煎服方法要合理 汤剂具有加减灵活的优势,仍然是儿科最常用的剂型。煎熬时要分清处方中是否

教务管理系统(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说明书 1. 总体设计 1.1 需求规定 教务管理系统可分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和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开发的整体任务是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达到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目的。 本阶段目的在于明确系统的数据结构和软件结构,此外总体设计还将给出内部软件和外部系统部件之间的接口定义,各个软件模块的功能说明,数据结构的细节以及具体的装配要求。 1.2 运行环境 软件基本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环境。 1.3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概要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明确系统的数据结构和软件结构,设计外部软件和内部软件的接口,说明各个软件模块的功能说明,数据结构的细节等。系统的总体处理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的总体处理流程 1.4 系统体系结构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 教务管理系统 选择操作 基础维护 教学管理 报表统计 选择操作 选择操作 班级信息维护 课程信息维护 学生选课 课表查询 成绩输入 打印成绩单 学生信息维护 教 师信息维护

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本系统的体系架构如图1-2所示: 图1-2 系统体系架构 本系统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定义为:客户机层上的表示层主要是通过Struts 框架实现的,由显示视图产生一个请求。请求被ActionServlet(控制器)接收,它在struts-config.xml文件中寻找请求的URI,找到对应的Action类后,Action类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Action类执行建立在模型组件基础上的业务逻辑,模型组件是和应用程序关联的。一旦Action类处理完业务逻辑,它把控制权返回给ActionServlet,Action类提供一个键值作为返回的一部分,它指明了处理的结果。ActionServlet使用这个键值来决定在什么视图中显示Action的类处理结果。当ActionServlet把Action类的处理结果传送到指定的视图中,请求的过程也就完成了。中间业务层是通过Spring框架实现的,首先建立一个BaseAction,它继承了Action类,而其他定义的Action都要继承这个BaseAction。这个BaseAction需要导入AppContext工具类,这个AppContext需要导入Spring中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这样一个继承BaseAction的Action,就可以getXXXService()的方法得到某一个service的实例-----服务定位器的设计模式。持久(PO)层是由hibernate 架构实现的,它包括关于整体数据库的hibernate.cfg.xml文件、每个表的JavaBean类和每个表的hbm.xml文件,通过Spring集成模板HibernateTemplate提供DAO 来使用PO。在Spring 的配置文件(applicationContext. xml)中配置sessionFactory的bean 来管理hibern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