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认知行为疗法(教案)

贝克认知行为疗法(教案)
贝克认知行为疗法(教案)

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章认知行为治疗(CBT)

一、认知疗法核心原则

“扰乱人心思的不是那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是关于这些事情的看法。”

认知行为疗法两大核心原则——

1、人们的认知对情绪和行为具有控制性影响;

2、人们的行为能够强烈影响思维模式和情绪。

三个工作领域:认知、情绪和行为。

1.认知模型

二、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是运用认知和行为干预情绪性失调形成完整理论和方法的第一人。20世纪6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家阿龙?贝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疗法,作为针对抑郁症患者提供的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现在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

适用范围:重性抑郁症、广泛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物质滥用、进食障碍等,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其它心理障碍,如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疑病症和精神分裂症。研究发现,认知治疗对不同教育水平、收入和经历的患者均有效,并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

三、认知治疗的特点

1、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治疗途径

注意力转向目前的问题有助于患者制定出对抗无望、无助、回避、拖沓等症状的行为计划,更容易获得对近期事件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并得到证实。

2、高度协作的治疗关系、行为导向干预措施的运用

1)认知重建:识别自动思维(图式)——思维记录

改变认知——真实性检验、再归因、理性列表

演练——想象、角色扮演

2)行为方法:放松、脱敏、应付卡、活动激活

3、结构化

1)议程安排

2)制定治疗目标

3)制定工作计划(具体化:缓解紧张关系、想办法离婚)

四、优势

1、见效快,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增强个案的信心;

2、固定的结构,易操作和控制,节省时间;

3、可以减少治疗关系中的过度依赖和退行。

五、CBT在咨询中的整合应用

1、适用个案

有良好的治疗动机、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身体健康。

不适用个案:人格障碍、移情严重的个案……

2、适用时机

初期:个案咨询动机明确,诊断明确;

中间:个案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信念及情绪时。灵活的调整

第二部分 认知治疗的技术与步骤

第二章 基本认知模型

2. 认知加工层次

第三章 识别并矫正自动思维

如果我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事,说明我反应迟钝

忧伤

学习这本书

这太难了,我永远不能理解它们!

合上书

腹部沉重感

中间信念

自动思维

情 境

反 应 情 感

行 为

生理反应

核心信念

我不能胜任

核心信念

中间信念(规则、态度、假设)

自动思维

——温柔的检视

一、识别自动思维

1、识别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是一种思维流,但大多数时间我们意识不到它们。

自动思维特征:

1)自发涌现(”Oh,my God!”)

2)非常简洁

3)通常以“速记”形式出现

4)以语词或视觉形式

5)自动性思维影响我们对情景的的理解

6)它们引发体验到的情绪而不是环境本身

2、矫正自动思维的提问

基本问题:

刚才您心里在想什么?

提问时机:

1、当注意到患者在会谈中有情感变化时提问。

2、让患者描述困境或体验到情感变化时提问。

3、让患者与治疗师表演特定的角色互动,然后提问。

其他问题:

1、您推测一下刚才在想什么?

2、您认为会是在想()或()吗?(可能发生的。)

3、您是不是想象会发生什么事或想起已经发生的什么事?

4、这一处境对您意味着什么?

5、您是不是在想()?(治疗师举一个与预期回答相反的思维)

二、识别情绪

1、区别不同情绪的重要性,找到关键的自动思维。

2、确认情绪,解决命名的困难。

悲伤、压抑、孤独、不悦

焦虑、担心、害怕、恐惧、紧张

愤怒、恼火、生气、烦恼

害臊、尴尬、羞辱

失望

嫉妒、羡慕

愧疚

伤害

疑虑

3.消极情绪清单

3、评定情绪强度

0 25% 50% 75% 100% 一点儿也不伤心有点儿伤心中等程度伤心非常伤心伤心至极

4、情绪强度量表

情绪强度处境

10% 担心今天治疗我会不会迟到

20% 一侧疼痛,阑尾炎?

30% 不知道妈妈怎么突然来电话

40% 想到我得做那么多的事

50% 我在班上回答问题

60% 想到要去见助教

70% 与朋友谈论毕业后的生活

80% 我在班上不知道答案时要回答问题

90% 经济学考试前夜

100% 父亲遇车祸

4.情绪强度量表

三、评价自动思维

1、确定关键的自动思维

1)对这个思维您现在相信多少?(0-100%)

2)这个思维让您情绪感受如何?

3)情绪强度是多少?(0-100%)

2、评价自动思维※

苏格拉底式提问:

1)证据是什么?

支持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2)有没有不同的解释?

3)最坏会发生什么?我能承受得住吗?最好会发生什么?最可能的结局是什

么?

4)我相信这个自动思维结果会怎么样?

改变我的想法结果会怎么样?

5)我该做些什么?

6)如果我的一个朋友遇到这同样的情况,我会怎么跟他/她讲?

3、确认认知错误

1)全或无思维

2)选择性抽象

3)心理感应

4)消极预测

5)灾难化

6)过度概括

7)贴标签

8)夸大与缩小

9)个人化

四、应用的技术

概念化:强化认知模式

箭头向下技术:引出自动思维(“So what?”)

苏格拉底式提问:检验证据

认知错误清单:列表

功能障碍性思维记录(见附表) 应对卡

第四章

第四章 识别和矫正中间信念

一、认知概念化图表

有关童年的资料

哪种经历导致核心信念的发展和维系?

核心信念 什么是有关她自己最中心的信念?

条件、信念、规则

哪一个积极的假设帮助他/她应付核心信念?

什么是消极的假设?

(正面)

自动思维

我应该会做的,我真笨!

补偿策略

哪一种行为帮助应付信念?

情境一 情境二 情境三

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的意思

自动思维的意思

自动思维的意思

情绪

情绪

情绪

(反面) 适应性反应 实际上我应该不会做的,这是一项新技术; 我最终能学会的,只是首先要多做一些练习;我还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不管怎么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二、信念层次和自动思维的关系

三、典型的补偿策略

?避免消极情绪

?尽量完美

?过度负责

?回避亲密关系

?寻求认可

?回避对抗

?孩子般的行为

?试图使他人愉快中间信念

1、态度:不合格太可怕了

2、假设:如果我非常努力,我就能做好。

如果我做不好,我就是失败者。

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会失败。

3、规则:我必须把每一件事都做好.

我应该一直尽我最大的努力。

核心信念:我不行

自动思维

我不能做这个;这个太难了;我永远都学不会。

?表现高昂的情绪(吸引注意力)

?故意表现无能或无助

?逃避责任

?寻找不适当的亲密关系

?逃避注意

?激怒他人

?做出权威者姿态

?与他人保持距离或仅想取悦自己

四、矫正信念

1、关于信念的教育

2、检查信念的利弊

3、学习新的信念:详细列举并阐明

五、应用技术

直接询问:“你是怎么看请别人帮忙的?”

总结归纳:“在很多情境中,你似乎都有一种想法……”

箭头向下技术:引出中间信念

“如果那是真的,结果是什么呢?”

苏格拉底式对话:引导与辩论

行为实验: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行为计划以检验信念真实性 认知连续体:矫正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思维

“如果我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就是失败者。”

0分(我)90分(优秀者) 馅饼图

利用他人做参照点:“假如你有一个朋友…”

理性-情绪角色扮演:较强的辩论性,应谨慎使用

角色扮演:换位思考

“仿佛性”扮演:假如你相信新的信念,你会如何?

治疗师自我暴露

第五章矫正核心信念

一、关于核心信念

1.核心信念是关于某人自己最核心的观念。

2.负面的核心信念可能仅仅在心理上痛苦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3.人格障碍患者的负面核心信念可能几乎始终活跃着。

4.负性的核心信念通常是大体的、过于概括化的、绝对的。

治疗师应小心地选择何时以及如何与患者分享他的理解,如何开始矫正核心信念也应非常谨慎。治疗早期评估核心信念被证明很少有效。

二、工作步骤

操作步骤:

识别核心信念

苏格拉底式、箭头向下、检验证据

总结提出核心信念

“在这些自动思维中,你发现一个共同的主题了吗?”

探究形成原因

“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是否…”

教育归因方式

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真的;忽视了相反的信息

矫正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作业表、两极对比、运用比喻、

阅历检查、重建早期记忆

1、确认一个特定情境

2、关注情绪,特别是躯体感觉;

3、拉回到早期经历(用现在进行时),确认核心信念;

4、重演(现在的案主与小时的案主对话/ 角色互换)

三、核心信念的归类 A 无能

B 不可爱

第六章 其他认知和行为技术

每周活动记录表(见附件) 放松技术 分级暴露

积极自我陈述记录

我无能 我无力量 我失控 我软弱 我易受伤害 我陷入困境 我贫苦 我不胜任 我不起作用 我是失败者 我不被尊敬 我是有缺陷的 我比不上其他人 我不够好(根据成就)

我不可爱 我被人嫌弃 我不受人欢迎 我没有吸引力 我被人忽视 我是坏的 我是多余的

我没有价值 我与人不同

我是有缺陷的(因他人不喜欢) 我不够好(不被他人所爱) 我必定被拒绝 我必定被抛弃 我必定孤独

意象疗法:连接、重复、改变形象、替代、跳跃

家庭作业

第三部分访谈的结构

一、第一次会谈

目标

1、建立信任和情感协调。

2、使患者参与并进入认知治疗。

3、教育患者认识他的障碍、认知模式和治疗过程。

4、使患者的困难正常化并注入希望。

5、诱发(或纠正)患者对治疗的期望。

6、收集患者的情况。

7、建议一个目标清单。

第一次会谈结构

1、建立关系:表达关心和重视、表达信心

2、设置日程

“每一次会谈的开始我们都先来讨论并确定今天要谈论的内容,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我们首先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你看这样行吗?”

3、进行心境检查(包括客观量表评估)

“过去的一周,总体来讲,你的情绪(抑郁程度)如何呢?”

4、小结

5、确定问题,安排目标。

“……好,这些都是很好的目标,你看你是否将它们写下来,我们各保留一份呢?”

“你是否愿意读一下这些目标,看看有没有其他目标加进来?”

6、小结

7、教授患者认知模式。

“回想一下最近几天里,什么时候(事)让你非常的苦恼?”

“你想到了什么?”

“是这个想法让你紧张(其他情绪)吗?”

“你想一想,这些想法和你的感觉之间是怎么联系的吗?”

预告治疗步骤:确定思维——评估思维——改变思维

布置作业记录思维,询问记录这些思维是否有困难。

8、诱发患者对治疗的期望。

明确双方的责任:教与学(探宝、渔夫)

明确设置:时间、次数(不绝对预言)

9、谈论患者对自己障碍的认识。

10、安排家庭作业。

情绪记录

想一想下周日程需要加什么

提醒自己:我正患有抑郁症,我不是懒惰

行为建议:游泳或跑步等

11、概括与反馈

“整个过程有什么不舒服或疑问吗?”

二、第二次会谈

目标

1、帮助患者集中于选择一个主要问题或治疗目标,开始解决问题。

2、加强认知模式和自动思维的确认。

第二次及其他会谈结构和格式

1、目前状况和心境检查。

2、与之前会谈的连接。

3、日程设置。

4、家庭作业复习。

5、日程问题讨论。

6、新家庭作业安排。

7、阶段总结。

8、最后概括和反馈。

附件1

治疗笔记

患者姓名:莎丽日期:3/15 访谈次数:7 量表评分(或自评):

抑郁自评问卷=18,焦虑自评问卷=7,无望量表=9

讨论事项:关于英语论文的问题

治疗师的目的:

1、继续修正完美主义想法;

2、减少课堂上的焦虑与回避

会谈要点:

1、本周抑郁和焦虑减轻;

2、事件——自动思维——情绪

明天交英语论文论文不够好焦虑

干预:功能障碍性思维记录

结果:焦虑减轻

3、旧的信念:如果我得不到A,就意味着我不成功。(90%信念强度)

干预1:

结果:

干预2:

结果:

新的信念: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没必要所有课程都得A(80%)

4、课后提问应对卡

家庭作业:

1、阅读治疗笔记,并思考有关成功的新旧信念;

2、每天阅读3次应对卡,课后提出1-2个问题;

3、花1个多小时润色英语论文。

计划下次会谈内容:

完美主义如何影响生活的其它方面。

附件2

每周活动记录表

指导语:写下你每个小时的活动内容,然后采用0~10级的评分,对掌控感(M)或者完成的程度以及愉快感(P)或者你所感受到的享受程度作出评价。0分的评价意味着你没有任何掌控感或愉快感,10分的评价意味着你经历了最大程度的掌控感或愉快感。

时间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签名:日期:年月日~ 月日附件3

思维图式检测清单

姓名:日期:年月日利用该清单寻找你根本的思维方式,在你认为可能存在的思维图式上做个记号。

思维图式一思维图式二

[ ]不管发生什么,我都能设法处理。[ ]为了被人认可我必须尽善尽美。[ ]如果我努力学习,就能掌握本领。[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 ]我是个幸存者[ ]我很愚蠢。

[ ]我受到他人的信任[ ]失去了他(她),我没法活了。

[ ]我是可靠的[ ]我是虚伪的。

[ ]人们尊敬我[ ]绝不能暴露缺点。

[ ]他们可以打击我,但不可能打败我。[ ]我不讨人喜欢。

[ ]我关心他人。[ ]只要犯了一个错误,我就会失去一切[ ]如果事先做好准备,我往往做得更好。[ ]在他人面前,我总觉得不自在。[ ]我值得受人尊重[ ]我什么都做不成。

[ ]我愿意接受挑战[ ]不管做什么我都没法成功。

[ ]我很聪明[ ]这世界让我充满了恐惧。

[ ]我能把事情解决[ ]不可以相信别人。

[ ]我能应对压力[ ]我必须受到控制。

[ ]越是困难,我就会愈加坚强。[ ]我不吸引人。

[ ]我能从错误中吸取经验以自我完善。[ ]必须要掩饰自己的情绪。

[ ]我是一个好丈夫/妻子/家长/孩子/朋友[ ]我很懒惰。

[ ]一切都能解决的。[ ]如果别人真的了解我,就不会喜欢我

[ ]为了被人接受,我就要取悦他人。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 ⑴求助者与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⑵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 ⑶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的改变 ⑷针对具体、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短期,教育性的治疗。 ?一、基本原理 (一)贝克的认知疗法 1、三个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 ①共同感受:人们用以解决问题的工具。常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 ②自动化思维:人们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忽略了认知过程,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 跳跃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 ③规则: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 它们来指导行动。 2、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机制: ①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中,如果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造成认知扭曲,从而导致错 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两次交友失败,认定自己交友能力不行) ②自动化思维使思维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 以反省和批判;(孩子回来晚了,是不是又犯错误挨留了) ③在运用规则上,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 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听话的孩子) ***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思维的批判性),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观念。 3、七种认知歪曲: ①主观推断:没有根据就做结论。“孩子回来晚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②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一件是就形成结论。“这次考试我有一科低分,说明我不行”。 ③过度概括:仅凭一次偶然事件便得出极端信念。“这次恋爱失败了,我不具备交友的能力”。 ④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及格说明我不行,高分也不说明我聪明”。 ⑤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静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服务员对我粗暴无礼,都是因为我的错”。 ⑥贴标签或错贴标签:根据缺点或以前的过失来描述。“我是个失败者”。 ⑦极端思维: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思考。“不成功就是失败”。 5、五种认知治疗技术: ①识别自动思维—帮助求助者学会发掘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 ②识别认知性错误—指求助者在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比自动化思维更难识别 ③真实性验证—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将求助者的自动性思维和错误观念视为一种假设,鼓励求助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 式或情境中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让求助者认识到其观念是不合实际的,并能自觉加以改变。 ④去中心化—让求助者改变举止,然后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的变化。 ⑤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的波动特点,从而增强治疗信心。 (二)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 1、自我概念与群集观点 ①求助者的错误观念主要指错误的自我概念; ②错误观念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以群集的方式表现出来,每一个错误观念的群集都对应着某一类情绪障碍; 每一种观念都有类似的句式,大多数都是对自我的一种判断。

贝克认知行为疗法(教案)

第一部分概述 第一章认知行为治疗(CBT) 一、认知疗法核心原则 “扰乱人心思的不是那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而是关于这些事情的看法。” 认知行为疗法两大核心原则—— 1、人们的认知对情绪和行为具有控制性影响; 2、人们的行为能够强烈影响思维模式和情绪。 三个工作领域:认知、情绪和行为。 1.认知模型 二、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是运用认知和行为干预情绪性失调形成完整理论和方法的第一人。20世纪6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家阿龙?贝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疗法,作为针对抑郁症患者提供的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现在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 适用范围:重性抑郁症、广泛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物质滥用、进食障碍等,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其它心理障碍,如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疑病症和精神分裂症。研究发现,认知治疗对不同教育水平、收入和经历的患者均有效,并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

三、认知治疗的特点 1、强调以问题为导向的治疗途径 注意力转向目前的问题有助于患者制定出对抗无望、无助、回避、拖沓等症状的行为计划,更容易获得对近期事件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并得到证实。 2、高度协作的治疗关系、行为导向干预措施的运用 1)认知重建:识别自动思维(图式)——思维记录 改变认知——真实性检验、再归因、理性列表 演练——想象、角色扮演 2)行为方法:放松、脱敏、应付卡、活动激活 3、结构化 1)议程安排 2)制定治疗目标 3)制定工作计划(具体化:缓解紧张关系、想办法离婚) 四、优势 1、见效快,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增强个案的信心; 2、固定的结构,易操作和控制,节省时间; 3、可以减少治疗关系中的过度依赖和退行。 五、CBT在咨询中的整合应用 1、适用个案 有良好的治疗动机、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身体健康。 不适用个案:人格障碍、移情严重的个案…… 2、适用时机 初期:个案咨询动机明确,诊断明确; 中间:个案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信念及情绪时。灵活的调整

贝克认知疗法(个人整理版)

大纲 认知疗法的产生 一、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认知疗法的理论构成 常见的几种认知歪曲情形 建立治疗关系 确定治疗目标 确定问题 二、认知疗法的咨询过程检验表层错误概念 纠正核心错误概念 认知的进一步改变 新观念的巩固 识别自动性思维 识别认知错误 三、认知治疗技术真实性检验 去中心化 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 联系四、贝克认知疗法与艾利斯合理情绪疗法的比较 区别 认知疗法的适应范围 五、认知疗法的应用认知治疗法应用实例 认知疗法对抑郁的处理

贝克认知疗法 一、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认知疗法的产生 贝克认知疗法由美国临床心理家A.T贝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原理和技术,诸多实践经验也证实它“是一种比较成熟,最为重要的认知疗法”,贝克也因此被称为“认知治疗之父”。 贝克认知疗法的创立受到了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其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但主要来源于他对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同艾里斯一样,贝克起初是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在运用精神分析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消极认知是导致抑郁的根本原因。于是,在研究抑郁症的基础上,贝克发表了《抑郁:临床、实验和理论》一文,充分论证认知在治疗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 (二)认知疗法的理论构成 ?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理论是从心理病理学角度解释了个体认知导致心理障碍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有机体在生存过程中有一种无意识的,自动行的信息选择和加工过程,既认知过程。 ?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时贝克疗法中的核心概念。它指个体产生的,习惯化的,平时不能意识到的想法。贝克认为,人们不能意识到自动思维,但它确形成他们的歪曲信念和认同,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 ?认知图式 图式是我们看待问题的习惯方式。贝克把决定个体自动思维的深层次信念称为认知图式,它由以往积累的经验和有组织的知识构成。同样也指引着个体对信息的评价,预测和处理,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歪曲 贝克将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推理错误称为认知歪曲,认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信念即认知图式。 ?咨询关系理论 贝克认知疗法以一种“协同共建”的方式,通过咨询师和来访者的齐心协作来改变认知歪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认知行为疗法概述 什么就是CBT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就是由阿伦·贝克博士创立的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来减少情绪与行为失调,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的总与。目前,CBT已成为世界上传播最为广泛、被使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对于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就是否有效,部分人还存在着疑虑与/或误解。实际上从文献分析来瞧,CBT在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中的疗效与药物相当;在中-重度抑郁症的治疗中,CBT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 纯药物治疗。为期两年的随访发现,经CBT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仅通过药物治疗的患者。 英国NICE指南(指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APA指南(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爱丁堡皇家医学院SIGN指南(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国家临床指南)与加拿大CANMET指南(加拿大双相障碍治疗指南)都推荐CBT为心理治疗中的首选疗法。需要特别指出的就是,CBT就是一种优秀而有效的疗法,但CBT不就是万能的:单用CBT治疗适用于轻-中度患者,但不推荐单独应用于中-重度患者,禁止单用CBT治疗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优秀的疗法需要被恰当使用。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中的抑郁障碍管理部分共有九条内容,但没有任何一条内容直接提到如何进行用药管理,这与美国APA的治疗原则类似。所提到的内容全部就是关于如何建立关系、进行评估、患者监测、开展教育、提高依从性,这些问题通常比如何用药更为关键。 精神科医生应学会两条腿走路,既会药物治疗,又会心理治疗。现在的情况就是,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例分析49

[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 例分析49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了多篇关于“认知行为疗法案例分析”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从中能找到对您有所帮助的内容。 相关资料一 : 运用贝克认知疗法进行治疗的案例分析49 运用贝克认知疗法治疗的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一例有交往障碍的女大学生求助者的咨询案例研究,结合咨询过程,运用贝克认知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了贝克认知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贝克认知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案例事件 1、个人资料 1 杜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独生子。身高大约1.70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母亲曾是小学老师,后父母一起经商,家庭和睦,无老人同住。 2、症状详情 存在交往障碍,不敢与他人交谈,害怕集体活动,更愿意独处,对此感到十分苦恼、且情绪低落。自己在努力解除,但由于一直无法摆脱胆怯希望借助帮助尽快解脱;学习和日常生活照常,但有些妨碍。未查出幻觉、妄想及其他思维障碍。情感时而高涨时而低落。自知力完整,求治欲望强烈。精神活动协调一致,个性比较内向。 3、个人自述

入学后曾与本宿舍一名同学(称为C)关系不错,这位同学家庭条件优异,各方面比较能干,性格活泼开朗人缘很好。后来由于两人观点分歧,产生争执,不欢而散,自己感到受到了伤害,慢慢不敢与其交往。大概是从进入大学军训过后开始,求助者称自己开始感到严重的 不合群。宿舍的人都爱讨论买护肤品保养品,还时常约定好出去聚餐,自己家庭条件差又不好意思说出来,然后就受到了孤立。C家庭条件好且性格外向爱交朋友,并没有嫌弃求助者而是和她玩到了一起,但求助者很快就感觉到C有时候的言行是在刻意嘲讽她,让自己感到十分气愤。慢慢地, 2 求助者觉得与周围的人都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话题,甚至害怕和他人交谈,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 4、咨询过程 (1)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第一次咨询时,主要运用人本主义 的咨询原则,让求助者体验到被理解、被关怀、被温暖,建立信任关系。 (2)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结束时我向她 简单介绍了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并且帮助患者明了自己的情绪及行为障碍,简要概括出目前的问题,并且设立咨询的具体目标。 核心理念:我无能(消极) 中间信念:我必须要很有能力,大家才会尊重我 自动思维:消极看待自己,我不擅长交往,大家都看不起我。行为目标:1.学会找出自己的优点,并列明出来。 2.学会以温和的方式对待同学,而不是敌对的、 情绪化的方式。 认知目标:1.纠正“我不适合交往”“大家都看不起我”“我

认知行为疗法及案例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与案例分析 尹童20120403006 一.概述 认知行为治疗师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阿尔伯特?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阿伦?T.贝克(A.T.Beck)和雷米(V.C.Raimy)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认知行为疗法具体有以下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认知改变,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 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行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二、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 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简称(CBM)技术。关注的是求助者的自我言语表达的改变。梅肯鲍姆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CBM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的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CBM假设痛苦的情绪通常是来自于适应不良的想法。然而,与合理情绪疗法之间也存在区别。合理情绪疗法在揭露和辩论不合理想法时更直接和更具有对抗性。梅肯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则更多地注意帮助求助者察觉他的自我谈话。治疗过程包括交给求助者做自我陈述与训练他矫正给自己的指导,从而使他能更有效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咨询师和求助者一起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模仿求助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练习自我指导和期望的行为。重要的是要获得对一些问题情境具有实践意义的应对技能,其中的一些问题包括强迫和攻击行为、考试恐惧和演讲恐惧。 在梅肯鲍姆的疗法中认知重组起着关键的作用。梅肯鲍姆认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似乎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认知结构就像一个“执行处理者”,它掌握着思维的蓝图,决定什么时候继续、中断、改变思维。 梅肯鲍姆提出,“行为的改变是要经过一系列中介过程的,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及随之而来的结果。他区分了变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这个三个方面都相互交织在一起。他认为只关注一个方面将被证明是不够的。 第一阶段:自我观察。

(1-1-1)简评贝克认知疗法

2007年12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Dec.2007第26卷第12期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6No.12 简评贝克认知疗法 曾兴华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州350007) 摘 要:贝克认知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中典型理论之一。它是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认知歪曲来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它在处理焦虑、抑郁症等方面疗效显著,但对积极情绪的关注不够,需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贝克;认知疗法;认知歪曲 中图分类号:B84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7)12-0060-03 收稿日期:2007-08-11 作者简介:曾兴华(1971-),男,福建上杭人,2005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发展心理研究。 Beck 早期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忧郁症,但是实际经验中发现,患者的通病是想法上的歪曲与偏见,而建立自己的认知治疗理论。1976年贝克出版了专著5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6,首次提出了认知治疗这一专业术语和心理治疗方法,1979年又出版了5抑郁症的认知治疗6,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过程及其技术应用。 一、基本原理 1.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心理学理论基础 其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认知心理学认为在行为与刺激之间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外界各种信息通过感官传递给脑,并与脑中贮存的原来的经验、人格相结合,从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评价、推理和解释,最后得出结论,从中产生观念,再决定行为和情绪反应。认知疗法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提出其基本治疗理念:行为和情感是由认知作为中介的,适应不良性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咨询师的任务是发现这些不良认知,并提供适当的方法或学习技术矫正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由于适应不良性认知被矫正,将导致心理障碍的好转。在实际的治疗中,贝克还特别重视求助者的潜能。他强调,咨询师应注意引导求助者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因为贝克认为求助者是在某个特定问题上错误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并非整个认知系统 遭破坏,在这个特定问题之外,他们仍可能有正常的认知功能。 2.贝克认知治疗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图式、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1]93。 图式指过去经验中有组织的知识构形,人们用它来解释新的经验。它是从儿时开始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决定对自我和对外部世界如何知觉和编码的内部心理模型。 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 自动化思维是介于外部刺激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反应之间的想法。由于它们总是自动出现在头脑当中,使得人们的许多判断、推理像是一些模糊的、跳跃的自动化反应。 规则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人们据此评价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 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3.贝克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病因根源于一般的心理过程,诸如:有瑕疵的思考、根据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就妄下不正确的推论,以及未能分清楚幻想与现实。贝克指出了以下几种常见的认知歪曲情 ) 60)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认知疗法的观点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

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 途径 认知疗法是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它在于如何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认知疗法的大师们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艾利斯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因此,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辩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梅肯鲍姆认为,人的行为和情绪由自我指令性语言控制,而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内化,虽在成人期意识不到,但仍在控制人类的行为和情绪。如果自我指令性语言在形成过程中有误,则会产生情绪障碍和适应不良行为。因此,治疗包括学习新的自我指令、使用想象技术来解决问题等。贝克也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的适应环境。 认知治疗行为疗法的治疗原理 认知治疗----帮助当事人去修正不切实际的信念,假设和自动化思维。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干扰生活功能。例如:一位唯一在地震中生存的当事人,可能会将家人的死因归咎于自己身上而产生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认知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当事人找出不合理的信念,并且去对抗它,进而采取

认知治疗法认知治疗法由贝克博士(Aaron T. Beck, MD)

認知治療法 認知治療法由貝克博士 (Aaron T. Beck, M.D.) 致力發展,應用於治療不同類型的情緒病,他認為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主要受其主觀想法而非客觀事實所影響,當一個人面對一些客觀事件時,他往往會按一些慣常的思想反應,正面的想法可以有助我們產生正面的情緒或積極的行為,而負面的想法是從經驗中學習得來。情緒病患者就常常不能自控地以過度負面或鑽牛角尖的想法和態度去面對事情,以致日常生活出了亂子。心理輔導員會有系統地協助患者糾正其思想謬誤,以改善患者負面的情緒、行為和生活模式。 許多情緒病患者都容易有負面的思想反應,貝克認為是由於他們有思想陷阱、思想規條及核心信念所導致,而這些想法都是個人從小時候透過經驗學習回來。

思想陷阱 當人面對壓力時出現的即時想法,不少受到情緒困擾的人都會出現一些思想陷阱,令當事人在思考的過程把事件的真確性扭曲,因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常見的思想陷阱例如 ●諉過於己(攬晒上身):每當出現問題時,有這種思想的人往往把責任歸咎 於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的錯。 ●大難臨頭:把事情的嚴重程度擴大,推至「災難性」的地步,遇到一些不如 意的事情發生或某些阻滯,第一個念頭都會傾向壞的方向去想,並往往推想出誇大而嚴重的後果。 ●妄下判斷:在沒有什麼理據下,把事情的結果推斷為負面。 ●貶低成功經驗:常有這種想法的人,總把成功的經驗歸因於別人身上,認為 不是自己的功勞;或覺得自己的成績只是僥倖,沒有什麼大不了,沒有體驗為自己努力的成果。 ●怨天尤人:推卸責任,凡事歸咎他人或埋怨上天。 ●感情用事:以感覺作判斷或結論,忽略事情的客觀事實。 ●自怨自艾(打沉自己):這些人不斷向自己說負面的說話,以致意志消沉。 ●左右思想:面對事情不夠果斷,猶豫不決。 ●非黑即白:即絕對化思想,有些人看事情只有一個絕對的結果,不可能存在 其他可能性。

十一章-贝克认知疗法

第十一章贝克认知疗法 第一节贝克生平 ?1921生于及成长在新英格兰 ?俄罗斯犹太移民五个孩子个最小一个 ?其中兄弟姐妹中二个夭折,母亲患有抑郁症 ?贝克从小体弱多病和旷课,从小较自卑 ?童年有多种焦虑和恐怖症状 ?成功通过理性的力量控制住这些症状 ?学医,精神科、神经科出身 ?学过精神分析,但很快放弃 ?建立认知治疗学派 第二节认知理论 ?情绪障碍认知理论 ?(1)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绪和行为的障碍主要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而不是外部事件的直接后果; ?(2)情绪障碍通常伴有消极的认知,它们与情绪障碍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 从而导致情绪障碍经久不愈; ?(3)情绪障碍患者的认知常蕴含着重大的曲解,若这些曲解得到识别和修正, 其情绪和行为也将随之改善。 一、个体发展观 ?早期经验对障碍性思维形成至关重要; ?诊断标准在定位症状和认知治疗中的重要性; ?认知治疗的目标是思维、情绪和行为。 二、认知二层面(层次) ?自动性思维(Automatic Thought) ?思维流不停止进入人的意识;自动性思维影响我们对情景的的理解;它们引发 体验到的是情绪而不是环境本身。 ?图式(Schema) ?不合逻辑的推论称为图式,又称为“功能失调性假设”。指个体看待这个世界 及对周围的人、生活事件及环境的重要信念或假设。 自动性思维是贝克认知心理治疗的主要概念 ?自动性思维的出现是自发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心理障碍中,自动性思维通常 是歪曲的、极端的或不恰当的。 举例 ?老李今年60岁。他才从一个大型国营企业领导位臵上退下来。过去五十年来,他 从一个普通初中生爬到该大型国营企业总经理的位臵上。他退休时,身体仍很健康,既不缺钱,家庭又和睦,朋友又多。他因为情绪老高兴不起来,来接受心理治疗。 分析其认知图式 ?“人存在的价值只能通过工作和事业成功来体现”; ?“别人是用一个人的工作及事业成功与否来判断这个人存在价值的”;

认知行为疗法集合

根据语义分析技术,要使一个包含“我”的句子有意义,必须做到( )。多选(A)表语位置上不能使用“我” (B)谓语位置上不能使用系动词? (D)把“我”换成与“我”有关的具体行为和事件 参考答案:CD 语义分析方法:要使一个包含“我”的句子有意义,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要把主语位置上的“我”换成与“我”有关的更为具体的事件和行为;2、表语位置上的词必须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 关于语义分析技术理解正确的是( )。单选 (A)改变原有句式结构 (B)如何进行语义表达 (C)分析原有语法结构 (D)着重语义结构分析 参考答案:A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语义分析技术的关键是分析并改变求助者核心观念“主-谓-表”的句式结构,从而使求助者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看待自己的问题,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取代对自我的整体性评价,从而改变根深蒂固的核心错误观念。 (1/25)贝克提出的认知治疗技术包括( )。多选 (A)去中心化 (B)识别认知性错误 (C)去个性化 (D)识别自动性思维 参考答案:ABD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贝克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具的认知治疗技术:1识别自动性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验证。4去中心化。5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 (2/25)关于雷米的认知治疗观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 (A)治疗的目的就是消除表层的错误观念 (B)治疗的目的就是揭示并改变那些深层的错误观念 (C)治疗应从深层的错误观念入手 (D)治疗应逐步根除表层的错误观念

参考答案:B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雷米认为,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下列关于雷米的认知治疗理论的叙述,正确的包括()。多选 (A)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 (B)强调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 (C)把自我概念作为中心问题 (D)治疗应从核心错误观念入手 参考答案:ABC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D错误,治疗应从表层、边缘的错误观念入手。 (3/25)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强调求助者必须()。多选 (A)打破行为的刻板定势 (B)注意到自己对别人的影响 (C)巩固行为的固有顺序 (D)注意到自己如何感受和行为 参考答案:ABD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认知行为矫正技术(CBM)的一个基恩前提是求助者必须注意自己是如何想的,如何感受和行动的,以及自己对别人的影响,这是行为改变的一个先决条件。要发生改变,求助者就需要打破行为的刻板定时,这样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评价自己的行为。 (4/25)关于行为治疗的步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 (A)首先制定行为矫正目标 (B)一旦达到目标,即可逐步结束干预计划 (C)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是重要环节 (D)监测干预计划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答案:A 举一反三:心理咨询技能/认知行为疗法查看详情 。行为治疗是基于实验心理学的成果,帮助患者建立或消除某些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门心理治疗技术。行为治疗的实施依赖人的三种学习行为:反应学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

一、贝克的生平 阿伦.特姆金.贝克,l946年于耶鲁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53年获美国神经和精神病学会颁发的精神病学证书。此后,贝克从事精神分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并于1958年在美国精神分析学院毕业。目前任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认知治疗中心主任,《认识治疗与研究》主编。 其主要著作有《抑郁症:原因与治疗》;《认知治疗与情绪困扰》等。目前他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对抑郁症的治疗和研究。 贝克的母亲是一位能干活跃的女性,一直想成为医生,但缺少受教育的机会,她坚持学习和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贝克的父亲,哈里. 贝克学过多种语言,自修英语,是位社会主义者,知识丰富,常在家里聚会发起交换哲学、政治、文学各方面的意见。后去大学修心理学和文学研习课程。他喜欢写作,且教导几个儿子有同样喜好。 贝克的母亲由于两个孩子的夭折,终生走不出阴影,死于抑郁症,父亲开始写诗,据说是为了挣脱太太的阴影。他写的诗很多是献给自己的孙子,还要求他们评论。阿伦.贝克在认知治疗中心每周都有讲座和会议,就象当年父亲一样,都会事先把自己提出的观念写出来,传给学生并要求书面回复,这也是他认知治疗中的一部分。 贝克的童年是在妈妈丧女之后的过度保护中成长起来的,八岁时一次意外摔伤和感染母亲表现的非常紧张和忧虑。童年时期的贝克也有很多强烈的情绪,主要表现在焦虑、恐慌、逃学、无价值感,感觉自己很笨。童年时他还害怕窒息、遗弃、公共场所讲话、恐高。那次意外后的手术经历,使他产生了害怕手术的恐惧症,见到血就晕倒了,为了克服恐惧症而进入医学院。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学习了系统脱敏法,成功克服了恐惧。 贝克早期创立认知疗法时,虽然很孤独,但他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念,获得很多支持。他从观察患者和自己开始,理论概念更多源于自己的经验,虽然他未得过抑郁症,却因肝炎患过中度抑郁相当一段时间。正是这种亲身经历和客观观察,让他教导患者处理焦虑和抑郁很容易上手。 贝克的经历证明乔治.凯利的理念——心理学理论只要说的是别人,就是不是好理论。要判断心理学理论的好坏,要看他说的是不是心理学家自己的行为和机能。 二、雷米 雷米(V.C.Raimy)生于1913年,1935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43年,雷米在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指导下,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至l978年在弗罗里达大学进行心理学教学与研究。从1978年开始,他开设了私人诊所,从事认知治疗的研究与实践。由于受到罗杰斯的影响,雷米一直把自我概念作为他研究的中心问题。(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 他的对认知治疗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是:《自我的错误理解:认知治疗与错误观念的假设》 三、产生背景 认知疗法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心理治疗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阿伦·贝克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他认为: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 锁定 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孙春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刘华清(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 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2基本概念 "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 认知评估或信念对情绪反应或行为有重要影响,非理性或错误认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不是事件本身。 自动思维 遇到事件后的脑子出现的想法称作自动思维。 举例:看到狗便产生恐惧,在看到狗与巩惧反应之间有一个想法是这狗会咬我,还可能有狗咬人的恐怖的想象。狗会咬我就是自动思维。

认知行为疗法(四)

认知行为疗法(四) 六、专家观点 1、许多人认为我之所以心情不好是因为我遇到了倒霉的事件,好像是不好的事件带来的心理苦恼。在ABC理论中,由于 有认知的作用,所以不好的事件是否会带来心理苦恼就不一定了,甚至有可能会带来成长和好的机会。这就是认知行为治疗的重要观念:是非理性或错误认知导致异常情感或行为,而不仅仅是事件本身。 2、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的关系:如果将心理活动比喻成一棵树,那么自动思维就是树叶,核心信念就是树根。不合理的认知方式或自动思维来源于其深层的核心信念。核心信念的形成和早年经历有关,一旦形成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这种影响太隐蔽,一般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所以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当遇到一些类似事件时会触发核心信念。 举例:早年丧母的人长大后遇到不良生活事件的打击,如重大考试失利、患重病、遇到严重困难等可能触发其潜在的丧失感,表现为许多的负性自动思维,在不合理想法的影响下,越发不能考虑现实情况,将会逐步失去客观判断的能力,最终彻底印证了核心信念,即“我是糟糕的,没有人能帮助我。我是失败的。” 3、所以只是单纯的改变自动思维不行,要想彻底放弃一些不合理的认知,还必须从改变核心信念入手。

(1)认知行为治疗需要在行动中识别不合理认知,在行动中替代不合理认知,在行动中改变核心信念,所以行动很重要。 (2)治疗师会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要求每天做。不合理的认知是经年累月形成的,要改变它们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实践再实践。所以认知行为治疗不是单纯的改变认知,而是在行动中体会和修正认知。许多人只重视认知,不重视行动,结果变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变成了一个认知理论家,却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认知疗法案例

认知疗法案例 【篇一:认知疗法案例】 摘要:本文是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研究报告。咨询过程主要运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针对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提供心理咨询指导,最终帮助来访者顺利解决问题。节选部分咨询过程说明其中相关技术的使用,最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体会。 一、认知行为疗法的概述 (一)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结构,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代有a.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a.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本研究报告主要依据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进行分析治疗。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史 认知行为疗法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七十年代趋向成熟并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促使了认知疗法的兴起,认知行为疗法正是从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中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a.埃里斯(albert ellis)在美国创立合理情绪治疗(ret),因为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后融合发展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从1955年起a.埃里斯开始发表有关合理情绪治疗的文章,1962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及方法,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一书,至此合理情绪疗法正式登上了心理治疗的舞台。 20世纪60年代初期,a.t.贝克(aaron t.beck)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治疗法作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后成功地将这种疗法适用于完全不同的精神病性障碍和人群。 a.t.贝克等在1979年提出认知行为治疗(cbt),主张矫正行为应与矫正认知相结合。j.贝克(judith beck)是a.t.贝克的女儿,她继承并发展了其父倡用的认知治疗。 其他主要的认知行为理论家也在这一时期各自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 a.拉扎鲁斯(arnold lazarus) 在1976提出多模式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整理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本词条由?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孙春云(副主任医 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 理科 刘华 清 (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 理科 认知行为治疗由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 的方法,主要针对、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 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基本概念 "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 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终稿

认知行为疗法(试题) 一、单选题 1、认知学派源自于()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道扬镳 A.巴普洛夫 B.阿德勒 C.斯金纳 D.艾里斯 【正确答案】B 2、( )是经过长时问的积累形成了某种相对固定的思考和行为模式,行动发出已经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而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发出。A.自动化思考 B.自主化思考 C.习惯化思考 D.固定化模式 【正确答案】A 3、关于认知学派的基本观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人类的思想、感觉和行动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 B.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 C.几乎所有的人类心理活动都与认知有关 D.行为学派与认知学派的融合意味着二者不存在分歧

【正确答案】D 4、小朱学习成绩较差,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一个“差生”,社会工作者在与其交流中发现,小朱也认为自己是坏孩子,但他很想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好孩子。根据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工作者最适当的做法应当是( )。 A.帮助小朱改变是“坏孩子”的看法 B.为小朱提供功课辅导以提高成绩 C.让老师和同学改变对小朱的看法 D.帮助小朱宣泄早期不愉快的情绪 【正确答案】A 5、为行为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的学说是( )。 A.自我心理学 B.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C.社会学习理论 D.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正确答案】B 6、认知行为疗法是()。 A、一种技能 B、一种理论指导下的疗法

. C、一种强调关系建立的疗法 D、一种以个人价值观为指导的疗法 【正确答案】B 7、贝克的认知疗法强调()。 A、咨向师是诊断者 B、咨询师是教育者 C、咨询师治疗者 D、咨询师既是诊断者又是教育者 【正确答案】D 8、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扮演着中介与协调作用的是() A.情境 B.情绪 C.行为 D.认知 正确答案:D 9、ABC疗法中,A是指() A.对事件的评价与解释 B.刺激性事件 C.行为和情绪 D.治疗手段 答案:B 10、信念的特征不包括:() A.稳定性 B.执着性

认知行为疗法的优劣势

1.认知行为疗法结构化强,体系清晰,应用广泛,因为它有一整套完整的评估方法,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针对案主的行为判断出其是因为错误的认知导致的焦虑和自伤行为发生,因此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从预估、干预和评估三个步骤,采取ABC模型、量表、基线数据等一些模块化评估方法进行介入治疗,这一系列过程都是按照认知行为疗法体系结构进行实施的,所以相对较为方便。 2.认知行为疗法可操作性强,方法简洁,它可直接为案主提供使用技巧,从而应用这些技巧方式迁移到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情况或问题上,同时它强调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这样也有利于案主关注自身个体和可以随时调整急需改变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例如在此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利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案主共同描绘ABC模型,同时要求案主自己填写量表,这些都是操作性强,也较为简洁的方法,同时也便于案主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进行自我纠正。 (二)认知行为疗法的不足 1.太过于强调意识。认知行为疗法必须要案主自愿参与进行改变不良的认知和问题行为,通常在最初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进行介入,一旦案主自主接受后再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因此,社会工作者不能在案主未认识到问题的时候强行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其实施改变想法、感受和行为的介入。在本次案例中,一旦案主

自我意识太过薄弱,那么认知行为疗法就无法进行下去,因为认知行为疗法最为重要的地方在于案主要与社会工作者一同完成构建描绘ABC模型和填写量表,这些过程严格来说都是要根据案主的自我意识来完成的。 2.只注重行为发生当前的原因。认知行为疗法往往只关注行为发生的表层原因,而在特定情况下,案主可能因为过去的经历等一些潜在问题才导致的这么一个行为发生,所以社会工作者在一定情况下需要注意潜在或过去的问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此案例中,案主因为“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学校的任务”、“压力、劳累和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导致其自伤的结果,根据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模型分析出因素B(“自己只有达到父母的高度才算是一个“成功者””、“我无用,在工作中达不到老板的要求”),再根据因素B来进行纠正行为,而没有真正探究其潜在的原因导致的这么一个结果,比如过去的经历或问题等。 3.关注的是个体本身。认知行为疗法是在心理学基础上关注个体及自身的想法、感受及行为,忽略了环境及文化等社会层面的因素,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在评估问题时要适当视人在情境中,要将案主的文化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同时应给案主提供一个赋权的环境,避免剥夺的情况发生。在本次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利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案主进行治疗只是从案主个体本身出发,忽略了案主的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等直接对案主起到影响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