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86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

措施正式样本

井筒煤柱回收安全技术措施正式样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尽量减少投资损失和煤炭资源损失,按照矿井

整合的批复和煤炭行业关井等相关规定、要求,计划

于XX年XX月XX日始,对井筒煤柱组织开拓、回收

和井下设备、物资的回撤,力争 XX年XX月XX日前

完成矿井关闭工作。为确保矿井煤柱回收期间安全,

特编制措施如下:

一、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通风

由于煤柱回收主副风井联络巷、石门上山较多,

为减少漏风、跑风,以确保工作面风量正常供给,在

各联络巷分别安设风门、板障等控风设施,通过部分石门上山连接,回风直接进入总回风巷,利用主、副井进风,左翼回风巷作为回风,通过石门回风上山回风直接进入总回,工作面回采顺序按照由下至上顺序进行推采。

(二)工作面供电

主副井井筒煤柱开拓期间,将中央泵房变电所大型设备全部回撤升井,通过在第一联络巷以上15米位置安设移动式变电站,通过各石门上山、联络巷作为回收煤柱供电。

(三)提升运输

主副井井筒煤柱回收,分别在主井两侧安设一部溜子,主井皮带尾安设转载溜子,通过溜子直接上主井皮带,副斜井作为辅助提升运输;

(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的选择:

1、采煤方法

采用单一煤层倾斜长壁式采煤方法

2、循环进尺

循环进尺1.0m,日进2个循环。

3、回采工艺

采用放炮落煤、人工装煤、机械运煤、人工支回柱的回采工艺。

落、装、运煤方式

1、落装运煤方式及概述

采用人工打眼,爆破落煤、人工攉煤,溜子皮带运输。

2、煤破说明

〈1〉采用MSZ-1.5型手持式电煤钻人工打眼。

〈2〉采用2#煤矿许用安全炸药和毫秒延期电

雷管爆破,MFB-100型防爆式电容晶体管发爆器引爆。

〈3〉依据实际情况和煤层硬度,如果采高低于1.5m,则炮眼采用对眼布置,眼距0.90m,装药量为顶眼300g,底眼525g;如果采高大于或等于1.5m,则炮眼采用三花眼布置,眼距0.9m,装药量为顶眼300g,腰眼450g,底眼525g。特殊情况下,如卧底挑顶等,装药量可适当增减。

〈4〉采用正向装药结构,串联起爆,炮眼封泥长度不低于0.5m。

顶板管理

1、顶板特性

(1)该煤层属Ⅱ-Ⅲ级中等稳定类顶板。

(2)顶板下沉量:日常10毫m,最大(来压时)20毫m。

(3)支柱载荷:日常12MPa,最大(来压时)24MPa 。

2、顶板管理方法

(1)顶板管理方法:

采用3-4排支柱控顶,人工回柱放顶,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2)支护材料选型

支柱型号规格

DZ14-30/100 DZ16-30/100 DZ18-30/100

DZ20-30/100 DZ22-30/100 DZ25-25/100

顶梁型号规格1.0m长B型铰接顶梁

特殊支架材料规格:选用优质落叶松打设木垛

木垛料规格:1200mm×150mm×150mm

(3)支柱工作阻力确定:

初撑力≥12MPa,初工作阻力12MPa,最大工作

阻力30MPa,选用平均工作阻力24MPa。

(4)基本支架:

排距1.0m,柱距0.8m。

采用齐梁齐柱正悬臂布置方式,支柱要垂直顶底板,达到足够的初撑力,顶梁要平直,接顶要严实。

临时支柱要求:

在顶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顶梁下帖煤壁挖柱窝打上临时支柱(可隔一挂一顶梁);如果顶板压力大、比较破碎,在攉煤前应棚棚挂梁子,所挂顶梁下距溜子沿(靠煤壁侧)不大于400mm处挖柱窝打上临时柱子,要求支柱支设有力。

(5)特殊支架及要求

①木垛

正常推采时,工作面溜子头、溜子尾及皮带巷溜子尾处各架设一个木垛,要求四面见线,接顶有力,

架设正规,不得架设在浮煤、浮矸上。顶板完整的地段,如果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超过10m,老塘悬顶超过2m不落的,要增加木垛加强支护,木垛间距(中-中)8m。

②戗柱

③密集(或丛柱)

④机窝(运输机)维护

使用调角定位铰接顶梁(或工资钢梁3.6m)与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在生产溜子头、溜尾上方沿垂直工作面方向各架设四棚大棚,柱距0.8m。溜子头四棚每根顶梁下都打成对柱加强支护,溜尾四棚支护密度与工作面内一样。但溜子头超前硐内的支护密度与工作面内一样。

⑤充填带(材料、尺寸及充填方法)

(6)控顶距和放顶步距:

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放顶步距1.0m。

3、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加强支护措施:

根据我矿工作面推采时,对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情况观测,为了搞好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特制订以下措施:

〈1〉初次来压期间,为防止推倒支柱,工作面增加一排支柱加强支护,增加的支柱全部打设在切顶线排的顶梁下,打成戗柱形式,且初撑力要达到要求。另外,工作面增设木垛支护,木垛料选用优质落叶松,木垛间距(中一中)8-10m,规格1.2m×

1.2m,要求接顶有力,架设正规,待初次放顶结束后,进入正常推采阶段,工作面增加的支柱撤出工作面作为备用支柱使用,增加的木垛进行撤除。对于顶板完整的地段,如果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超过10m,老

塘悬顶超过2m不落的,要增加木垛加强支护,木垛间距(中-中)8m。

〈2初次来压过后,周期来压期间,要保证戗柱支设正规有力。

4、回柱放顶方法:

〈1〉采用人工回柱放顶,可借用拔柱器辅助回料,正规循环作业时,采用见四回一。

〈2〉回料前正规支柱应支设完毕,且迎山有劲。

〈3〉工作面分段回料,每一小段由下而上,由老塘向煤壁逐棵逐排回柱。

〈4〉回柱时两人协调操作,一人观察顶板,一人回柱。

〈5〉回柱时,先打实水平销,人在顶梁下,用手把卸液,待乳化液卸出后迅速将柱子拉出,然后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