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优美句段,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3、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特点的写法,学习作者对动植物生动形象的拟人化描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图提示,谈话导入

1、出示两组图片:城市与村庄。

师:请看一组图片。这是很多孩子没去过的繁华大都市北京。这是纯朴自然的田园乡村。我们本居住于乡村,对这幅图中的景物是最熟悉的。接下来的两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现代诗人陈醉云的脚步,一起走进课文,走进乡下人家。2、出示课题。全班齐读。

——教师指导读课题:注意,是咱们“乡下”人家,不是城里人家,我们把这“乡下”两个字读得稍重一些,再试一次。(你看,抓住了关键词,咱们就能把普普通通的课题读得很有感情。)

二、字词教学

过渡:要想读懂课文,先过生字词大关。

1、认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开火车读)

2、查字典,完成多音字组词。(2分钟)

3、根据解释,选择正确的词语。(3分钟)

4、生字教学(提醒“率”字的笔顺笔画),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并纠错。(5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2、引导:“独特、迷人”。

3、师:作者写的第一样事物是瓜。请同学们顺着自然段找出剩下的事物,并在课本上圈出来。

第二课时

四、重点品读“瓜”、“花”和“吃晚饭”

(一)瓜

1、出示课文第一段前半部分:我们都来自农村,所以相信你一定知道为什么要在门前搭一瓜架?——为种瓜。

2、提问:如果是你,你会在自家屋前种什么瓜?你种,我种,让这些瓜藤攀上……屋檐(引读)

3、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把它变换一下格式,就变成了一首小诗,指名读。全班读。

4、思考:“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些瓜呀、藤呀、叶呀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5、小结:作者将瓜藤与石狮旗杆进行了对比。这样写的目

的就是为了突出瓜架的——可爱。“可爱”表现在颜色丰富鲜艳,不是人工染,自己长,纯天然——瓜:自由自在。

6、链接1:出示萧红的《祖父的园子》,生自由读。每个同学自己读自己的,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大声就怎么大声。

7、段落指导朗读(读出可爱和轻快)。师范读。指名读。(二)花

过渡:对于咱们这些乡下人家来说,仅仅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远远不够的,赶快找找还有什么?

1、提问:在乡下人家门前,你看到了哪些花?

2、提问:作者用了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些花,请找出来打上括号。指导学习“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3、提问:这些朴素而华丽的花是怎样开放的?请找出来划上波浪线。指导学习“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4、想象:如果是你,你还会在家门前种哪些花?

师:是啊,你种,我种,让这些花依着……风光(引读)

(三)吃晚饭

1、提问:你能找到乡下人家吃饭独特的关键词吗?——指导学习“天高地阔”。指导朗读(读出开阔)。师范读。指名读。

2、师:除了吃饭时的天高地阔,还有另一番情境。

3、链接2:出示谢冰莹的《小桥流水人家》。全班读。

4、链接3:出示《击壤歌》。

5、小结:所以,乡下人家吃饭的场景多么自在!

五、总结写法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乡下人家都有了进一步了解。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只能和大家分享瓜、花和吃饭,其他有趣的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下面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句话:“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他们有纯天然的瓜,还有什么呢?请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说完整。

1、师:老师发现大家说到的都是咱们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事物。农老师用一幅画来表达,看看。左边是作者选择的乡下的美好事物:攀檐的瓜藤,绽放的鲜花,雨后的竹笋,觅食的鸡鸭,捣衣的妇女,院落的晚餐,鸣叫的小虫……

2、师:难道乡下人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不开汽车吗?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事物来代表乡下呢?

——因为那些瓜,那些花,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那种吃的状态是乡下人家独有的。

原来这叫独特。

3、师:再看,右边是课文写到的时节和各种鲜花次第开放的时令。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及春夏秋的时间顺序把事物和时节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特别有意思!下一次习作课同学们可以学一学这种写作方法。

六、布置作业

师:背诵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风景段落,并展开想象把它画下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