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冷和热)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冷和热)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冷和热)教学设计

1.冷热和温度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2.使学生知道常温下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使学生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杯、铁支架、热水、温度计、记录表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红果果与绿泡泡这个节目吗?这个节目的口号是什么?(生回答: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细心观察,探索奥妙,YES!)

2.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去探索科学的的奥妙。

二、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并学会了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示范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请一个学生测量)

2.师:下面的同学要认真观察,仔细判断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否规范。(学生进行测量报温度,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结果板书:℃)

3.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否规范,那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评价)

三、连续测量一杯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师:谁能再来测量一下这杯热水,(请一名学生上来帮读出温度)它的温度( ) ℃(板书),从这两个温度,你们发现这杯热水有什么变化了吗?(板书:变凉、热水的温度变化)看到这个现象,你们想研究这杯热水的哪些问题?

2.学生提问题。

(1)过一会儿,这杯热水的温度会是多少?

(2)这杯热水的降温有规律吗?

(3)这杯热水放一天后会是多少度?

(4)这杯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

3.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地去研究,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杯热水放久了,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板书:冷热与温度)热水变凉的秘密是什么?(课件投影录音:猜一猜,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

学生个别进行猜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下降、没有规律)4.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测,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学生回答)5.师: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的方法很好,为了便于探究,我们设定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同学们要按下面的要求开展实验,请看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1)仔细观察温度计,组员轮流读出各时间点的温度。

(2)每个同学认真记录温度计上的数据。

(3)第一个铃声响后,在记录表的“0”分钟格内记下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从此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且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水杯来读数。

6.师:过一会儿老师给每组一杯热水,但取到热水后要等到老师发令才能把温度计放进热水中,温度计放进热水中后,每个小组认真观察温度计的液柱,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请组长马上举手告诉老师。

(教师给每组杯子里倒热水)

7.请各组把温度计放进热水中。

(各组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组长举手告诉老师。)

8.好,我们开始记录第一个温度。(明确任务后各小组开展活动,收集活动的数据信息,教师巡视指导。)

四、画热水变凉温度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师:同学们都认真细致地收集到热水变凉的数据,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刚才收集到的数据用一条曲线来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热水降温的曲线图。

2.(投影出示:热水降温曲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上有两条轴,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当0分钟时热水的温度是61℃,我们就在0分钟对着的竖轴线找到61这个刻度描一个点,2分钟时热水的温度是55℃,就在2分钟对着的竖轴线找到55这个刻度描一个点,以此类推描好每个时刻段的点,然后用直尺把每个点连接起来。(边说边示范)

3.学生试画曲线图,教师巡视指导。

4.请各小组认真地分析记录表与曲线图,轻轻地讨论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说明

了什么问题?(小组交流)

5.(学生汇报)师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

6.师小结:我们发现热水的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并呈先快后慢的规律下降的。(板书:先快后慢)

7.师:温度什么会这样变化,那是因为“热水刚到进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投影)

五、小结、延伸

师:这节课同学们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的态度,通过动手动脑,学会了用曲线图表示热水降温的变化过程,还探索了热水降温的规律,你们真不愧是未来的科学之星,但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假如我们继续观测下去,这杯热水的温度会怎样变化?是否会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究,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1.冷热和温度

68℃

猜测: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下降、没有规律

结论: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

呈先快后慢的规律下降

28℃

2.热的传递

【教学目标】

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和液体对流的实验。

2.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3.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教学重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凡士林、火柴、蜡烛、铝片或汤勺、细铁丝、平底烧瓶、橡皮泥、试管夹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大家看过吧?在这部动画片中当灰太狼抓不到羊时,红太狼经常用什么打灰太狼呢?(平底锅)在生活中,我们用它做什么?(炒菜)请同学们想一想,炒菜时,菜和锅原本都是凉的,后来为什么变热了呢?

生:(略)

2.同学们认为热在物体中是可以传递的,是吗?

3.好,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板书:热的传递)

二、热传递的方式

(一)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1.大家看,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丝和金属片,一会,我们就用这些金属材料来代替平底锅做一个模拟实验,研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提问:热在金属里会怎样传递呢?

3.学生进行猜想并作出假设。

4.桌面上有铁丝、铁片、金属汤勺、橡皮泥、凡士林、蜡烛、火柴、酒精灯、夹子。利用这些材料请各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并观察金属是怎样传递热的。

5.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并认真观察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6.实验前教师先讲解示范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点、灭酒精灯。(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用过的火柴杆应放在垃圾筒里;加热的金属汤勺不能用手去摸,以免烫伤)7.学生先汇报实验方案——经历实验过程——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8.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

(二)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

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在固体中是用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那么在液体中,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幻灯片)这是一张正在加热水的图片,请大家猜想一下,热在液体中会怎样传递呢?

2.学生说出自己的假设或是自己的看法。

3.讨论:老师这里就有一杯水,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呢?

大家知道水是无色透明而且会流动,加热后能否清楚地看到水的流动方向呢?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讨论与交流(往水里加东西)

4.介绍实验方法并演示实验。

(师在实验中强调酒精灯的火焰与加热物体烧杯之间的距离,外焰的温度最高)

5.学生仔细观察并画图作记录。

6.生观察、汇报、交流。

7.小结:水受热后回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提问:“古代,我国有一位军事家,他发明了一种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指挥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

(三)认识热辐射:

1.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其实,热还有一种传递方式,我们来看这几张图片(热辐射)

(烈日下的单杠等健身器材、烤焦的木板、冬天在太阳在取暖、炉火温暖了屋子……)2.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

3.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4.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热传递方式。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如熔炉、火焰等)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巩固应用

1.在我们生活中,热的传递往往不是单一的方式传递的,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

2.出示教材中的热传递方式图,提问:在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呢?学生讨论交流。

3.在我们的家里,微波炉和电磁炉属于哪种热传递的方式呢?

【板书设计】

2.热的传递

温度高温度低热传导(固体)

热对流(液体、气体)

热辐射

3.加热和冷却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设计实验,认识到热胀冷缩会导致物体体积发生变化。

3.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有利有弊。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点】

认识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蜡烛、火柴、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红墨水、烧瓶、中间插玻璃管的胶塞、气球、水槽、记号笔、热水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上课开始,教师(出示蜡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

2.“谁知道画是用什么怎样制作的?”(板书:蜡烛)

3.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知道的制作画的过程。

4.“你们想不想亲自试试?”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用蜡烛绘画,了解加热和冷却能使蜡烛的形态变化

1.“请大家拿起蜡烛,点燃,用火焰给蜡烛加热,看谁能用蜡烛在纸上作画。”

2.学生开始制作蜡画。老师巡视,指导注意安全。

提示:“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

3.“成功了吗?把你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部分先完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蜡画作品。(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

4.“请大家把蜡画放下,想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

5.教师引导:

“蜡烛原来是什么形态?”(板书:固体)

“让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形态?”(板书:液体)

“由于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作画。流到纸上的蜡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箭头)

“为什么会凝固?”(板书:冷却)

6.“加热使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的———(板书:加热和冷却)”

7.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形态改变了。刚才看到同学们在用蜡烛绘画时产生了一些碎蜡烛,有的同学的蜡烛已经很短了,扔掉挺可惜的,想一想:怎样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变废为宝,用好这些短蜡烛、碎蜡烛?

8.讲述:利用短蜡烛、碎蜡烛可以制作新蜡烛,还可以制作彩色蜡烛。

三、课件

介绍二氧化碳和干冰的转化。

四、拓展延伸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形态也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加热

蜡烛固体液体

冷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提出预测

1.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2.导入: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它们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板书:体积

3.了解前概念: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影响?学生自由发言。

二、实验探究,验证猜测

活动一:演示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个铜球(板书:铜球),铜球加热和冷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演示。”

2.学生在老师的监护下做演示实验。

“这是一个铁环,这是一个铜球,铜球恰好可以从铁环中间穿过(演示铜球能够穿过铁环)。给铜球加热……”,“铜球还能够穿过铁环吗? (学生试一试铜球能不能穿过铁环)将铜球放入凉水中冷却后再试,观察:又发现什么?”

3.“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铜球的什么改变了?”

“铜球的体积改变了”(板书:体积)

“体积是怎么改变的?”

“没有加热的时候铜球恰好可以穿过铁环,说明铜球比较小;加热后铜球不能够穿过铁环了,说明铜球的体积胀大了”(板书:热胀)

“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又能够穿越铁环,说明铜球的体积缩小了”(板书:冷缩)。“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热胀冷缩”。

4.小结:铜球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活动二:水的加热和冷却,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大家猜一猜:水加热和冷却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2.老师介绍:“这是一个装满了红色水的小瓶子,瓶盖上插了玻璃管;我们可以观察到玻璃管里的水位。先把小瓶子放入热水中,让小瓶子里的红水受热,仔细观察玻璃管里的水位有没有变化;过一会儿,再把小瓶子放入冷水中,让小瓶子里的红水冷却,再仔细观察玻璃管里的水位有没有变化。”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谁来说说,通过这个实验,你们认为水加热和冷却以后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请说出你的理由!”

5.“吸管里的水上升、下降,为什么说水的体积就发生改变了?”

6.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板书:水)水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活动三:迁移方法,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1.(出示空烧瓶)设疑:这只烧瓶中有什么呢?是的,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空气是否也具体相同的性质呢?

2.预测。

3.迁移实验方法。我们怎么知道它受热或冷却时体积变化的情况呢?看看这些材料(出示烧瓶、气球、水槽)再回忆刚才做的实验,你应该会有所启发。

4.交流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5.分组实验,

6.汇报小结。

归纳小结,揭示物体的热胀冷缩

在刚才的一系列实验探究中我们知道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三、科学阅读,情感教育

过渡: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

1.你们知道它是怎样发明的吗?

2.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阅读《温度计的发明》,谈收获或感受。

4.视频介绍温度计的发展史。

四、联系生活,巩固运用

1.说一说热胀冷缩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播放视频:浇水泥地时要切缝、自来水管会冻裂、夏天电线变长)

2.老师考考你:你能让瘪了的乒乓球变圆吗?

师演示:利用加热还可以弯曲玻璃管。

3.课堂总结:结合板书,回忆刚才的实验,你能告诉我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板书设计】

3.加热和冷却

固体(铜球)加热膨胀

液体(水)体积热胀冷缩

气体(空气)冷却收缩

4.吸热和散热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2.能够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并设计、完成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

3.能用物体吸热、散热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并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物质的散热和吸热性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油、水、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铁架台、温度计等;温度计、同样大小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夏天常有这种情况,太阳落山后地面很热,于是人们总是喜欢在地上洒些水来降温;放在太阳底下的水缸被晒得发烫而2水缸里的水却没怎么变热。自然界中每一种物体都有吸热和散热的本领,每一种物体吸热的本领会一样吗?散热的本领会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板书:吸热和散热)

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出示:水和油

设计油和水吸热和散热的对比实验

1.预测:

油和水谁吸热快,谁散热快?我们怎么比较油和水的吸热本领?

2.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哪些相同条件?

(质量、同时加热、同样的热量、同样的容器、同时读温度计)

学生回答。(适当板书)

3.讨论:介绍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铁架台、温度计等,我们利用这些器材怎么做实验?

4.利用实验器材,我们怎样控制好同质量、同热量、同时读温度计?

不同的酒精灯,火力能控制的一样吗?怎么办?用同一个酒精灯,油、水同时放在上面。火焰对着哪个部位?对比用一个酒精灯加热与两个酒精灯加热,对火力大小的影响。

汇报。

(提示:在这个实验中,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火力大小的不同,如何获得相同的热量值得学生思考,例如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把油和水放在一个三脚架上,用一个酒精灯加热,可以保证油和水获得相同的热量。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严密、精确。)

5.强调实验安全问题及注意事项。(安全、纪律、数据记录)

6.学生实验。

(1)组装仪器;

(2)记录加热前的温度;

(3)听从指令,同时加热、读数、记录。

7.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

从数据分析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你们组跟大家的结果不一致,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火力?读数?)

8.小结:在获得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油的升温速度比水快;在同时停止加热的情况下,油的降温速度比水快。(板书)

三、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水和油这些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那同一物质,如果表面颜色不同,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如何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同质量

同热量油快快

同时读温水慢慢

第二课时

一、课件导入

1.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你会选择穿哪件T恤呢?(PPT出示黑色、黄色、紫色、白色四种颜色的衣服)

2.为什么?预设学生(黑色、黄色、紫色、白色,凉快、好看等)

3.他说白色吸热少,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不同颜色的吸热能力。板书:吸热

二、探究不同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与放热性能

1.猜一猜,你觉得谁的吸热本领最强?

2.那么我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

给学生思考时间(预设:把4种不同颜色的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晒,看哪件衣服的温度比较高。)3.原来你是要把这四种颜色进行对比,真不错,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的材料。

出示一些实验材料(温度计、同样大小黑纸罩的杯子和白纸罩的杯子)。

4.利用这几样材料,我们该如何去证明他们的吸热本领呢?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5.全班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2)各组提出不同的意见

(3)交流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6.PPT展示实验中的注意点,待各小组都清楚后开始实验。

注意事项:

(1)调节好每一根温度计在杯中的位置。

(2)记录下每种颜色的初始温度以便看出实际升高的温度。

(3)小组分工,一人观察一个温度计,一人做记录员,注意记录时间(5分钟)。

(4)在实验过程中请勿不停的摆动温度计,造成误差。

7.各小组完成实验

8.大家实验都做完了,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你们发现这两种颜色的吸热本领怎么样啊?

请每一组的组长来汇报一下

黑板展示实验数据,由这些数据,你们发现什么了?

预设:这两种颜色的吸热本领存在差别,黑色吸热能力最强,白色的吸热能力最弱。

三、了解生活中常见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1.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适当补充。

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例子。体会利用科学知识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四、拓展作业

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效果最好。

【板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同样的物体深色吸热快、浅色吸热慢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教学目标】

1.知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有多种形式,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2.能做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3.能够通过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来源。

4.能够设计并完成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

5.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6.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感受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教学难点】

做造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玻璃片、盘子、冰块、深色铝制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试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认识水的不同形态

1.复习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2.借助课件认识水的三态,汇报并欣赏欣赏雾凇、雪人、山中雾、下雨、冰山、白云、露珠、霜、雹的图片。

3.认识三态之间的转化。

二、模拟云、雨、露、霜的实验

云、雾、露、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那么,水是怎样形成雨、霜、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一)造雨实验,探寻雨的成因。

1.雨,同学们都淋过,可是雨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猜测、交流

2.学生分组做实验:先准备半杯热开水,再把一块冷玻璃罩在杯口,观察玻璃上是否有水珠。3.汇报观察结果:是否有水珠?想一想杯口玻璃上水珠是哪里来的?

4.请将玻璃平拿举起,然后斜侧立起,观察到什么了?这就是下雨。

5.小组讨论:雨是怎么形成的?

6.汇报讨论结果:雨是怎么形成的?

7.小结:当云中的水滴或小冰晶凝结得足够重时,就会降落下来。当小冰晶穿过暖和的空气层时,会融化成雨水落下来,这就是下雨;如果空气低于0℃,就会下雪;如果夏天高空中凝结成的大冰晶穿过暖和的空气层时没有被融化,落下来的就是冰雹了。

(二)造霜实验,探寻霜的成因。

1.谈话:见过霜吗?霜是什么?在什么温度下会出现霜?

2.学生汇报交流。

3.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霜的成因。

4.教师演示,讲解实验要求。

先把碎冰倒进干燥的易拉罐,罐内放入一支试管,在试管和罐内各放一支温度计,在碎冰中加入盐,在罐底下放一块湿毛巾。观察:罐外是否有霜出现?试管里的水结冰时,温度是多少?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测量温度。

6.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霜了吗?试管里的水结冰时,温度是多少?罐内温度计是多少度?你知道霜是怎么形成的了吗?

7.小组汇报:

8.小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罐壁而凝结成小水珠(露珠),壁外温度降到零度以下便结成细小的冰粒,即为霜。

(三)造雾实验,探寻雾的成因。

1.雾,大家也见过,你知道雾是怎么形成的吗?

学生猜测、交流

2.学生分组做实验:准备半杯不冒热气的温水,把一冰棒或一块冰放在杯口,观察出现的现象。

3.小组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4.小组汇报:

5.小组讨论:雾是怎么形成的?

6.小组汇报:

7.小结: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多

春秋季出现。雾分辐射雾和平流雾。

总结:概括地说,雨、霜、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降温而凝结形成的。

三.总结

1.水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多姿的形态?

2.通过探究学习,你知道雨、霜、雾是怎么形成的吗?

【板书设计】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云、雾、雨、露(液态)

冰、雪、霜(固态)

水蒸气(气态)

第二课时

一、导入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

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

二、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1.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蒸发的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现象。)

4.设计实验方案。

5.了解自然界的蒸发现象:列举你知道的蒸发现象。

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的。

三、了解水的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谈话:蒸发现象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你认为蒸发的快慢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教师提出有关注意点。

4.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6.小结: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等有关。

四、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

2.讨论:为什么年年下雨,雨水却总是降不完?

3.讨论: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五、总结

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受热受冷

水水蒸气水

(蒸发)(凝结)

水蒸气(气态)

水冰

(液态)(固态)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冷和热》知识点整理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2、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4、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 6、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冰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7、冰受热以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8、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c。 9、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 10、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11、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水沸腾以后,停止加热前,温度不再继续上升 12、热水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个现象是由热水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造成的。 13、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用外焰加热物体。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14、水蒸气遇冷以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15、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O℃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 16、在自然界中,水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 17、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8、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探针式电子温度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红外线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 温湿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19、-5℃读作:零下五摄氏度。 20、夏天轮胎容易爆胎是因为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21、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因为夏天架电线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就会绷断。 22、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因为乒乓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23、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C或低于0°℃时,水遵循热胀冷缩规律;温度在0~4℃C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发生反常膨胀。温度降到0℃时水结冰,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所以冰可以浮在水面上。 1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美打印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完美打印版) 目录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4、观察月相、 5、各种各样的天气 6、不同的季节 7、做大自然的孩子、 第二单元材料 1、我们生活的世界 2、不同材料的餐具、 3、书的历史 4、神奇的纸、 5、椅子不简单 6、做一顶帽子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

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全部教案(共4节)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 1.《冷热与温度》教案 【课标落实】 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 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 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6.3.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材分析】 《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冷和热》的第一课时。通过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学习,学生对热现象有了具体的感知,认识了常见的热现象,通过三年级下册《测量气温》的学习,学生学会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能正确读、写温度以及单位。本课将物质的冷热现象由气体延伸到液体,学生需建立起“温度”的概念,以及理清“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近一步学习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并且更加规范地使用温度计测量、探究温度变化规律。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冷热水的差别,对“温度”形成感知,并意识到人的皮肤无法精确地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程度,存在误差。第二部分,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表示”,形成“温度”的概念,并认识测量工具——温度计,观察其结构,学会使用。第三部分,探究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设计连续测温的实验方案,记录、描绘、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第四部分,认识不同的温度计,人类为了促进生产生活,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了不一样的温度计,在生活的不同方面发挥着作用。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和三年级下册《测量气温》的学习,学生已经关注并认识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学会用皮肤这种感官去感知,也知道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空气或其他气体的温度,会读数并记录温度数据,正确地使用温度单位。本课学生进一步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更扎实地训练使用温度计以及读数。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温水的温度,并连续测量12分钟内的水温,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观察、分析温度的变化。学会设计探究实验、考虑实验细节、明确测量的步骤、方法,学会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用直观地方式展示数据并总结概括,是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探究思维的重要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四)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

2018部编教材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部分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地球【板书】: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水: (海洋河流)空气阳光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生对地球家园形成一个整体认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分析】 学生本就生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另外,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对自己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学生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人造的,有可能是有生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教师在学生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一不可。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一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地球是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大白纸(大白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 教师准备:比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片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神秘的信”------引入新课 展示一封来自宇宙的信,从“介绍地球家园”这个任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好,请看大屏幕!(ppt展示内容。) 师:你愿意帮助多多吗? 生:愿意! 师:一个优秀的导游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师:那老师要问问同学们了,你们了解地球吗?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2018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冷和热)教学设计

1.冷热和温度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2.使学生知道常温下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使学生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杯、铁支架、热水、温度计、记录表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红果果与绿泡泡这个节目吗?这个节目的口号是什么?(生回答: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细心观察,探索奥妙,YES!) 2.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去探索科学的的奥妙。 二、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并学会了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示范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请一个学生测量) 2.师:下面的同学要认真观察,仔细判断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否规范。(学生进行测量报温度,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结果板书:℃) 3.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否规范,那些方面需要改进? (学生评价) 三、连续测量一杯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师:谁能再来测量一下这杯热水,(请一名学生上来帮读出温度)它的温度( ) ℃(板书),从这两个温度,你们发现这杯热水有什么变化了吗?(板书:变凉、热水的温度变化)看到这个现象,你们想研究这杯热水的哪些问题? 2.学生提问题。

(1)过一会儿,这杯热水的温度会是多少? (2)这杯热水的降温有规律吗? (3)这杯热水放一天后会是多少度? (4)这杯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 3.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地去研究,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杯热水放久了,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板书:冷热与温度)热水变凉的秘密是什么?(课件投影录音:猜一猜,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 学生个别进行猜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下降、没有规律)4.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测,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学生回答)5.师: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的方法很好,为了便于探究,我们设定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同学们要按下面的要求开展实验,请看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 (1)仔细观察温度计,组员轮流读出各时间点的温度。 (2)每个同学认真记录温度计上的数据。 (3)第一个铃声响后,在记录表的“0”分钟格内记下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从此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且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水杯来读数。 6.师:过一会儿老师给每组一杯热水,但取到热水后要等到老师发令才能把温度计放进热水中,温度计放进热水中后,每个小组认真观察温度计的液柱,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请组长马上举手告诉老师。 (教师给每组杯子里倒热水) 7.请各组把温度计放进热水中。 (各组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组长举手告诉老师。) 8.好,我们开始记录第一个温度。(明确任务后各小组开展活动,收集活动的数据信息,教师巡视指导。) 四、画热水变凉温度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 1.师:同学们都认真细致地收集到热水变凉的数据,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刚才收集到的数据用一条曲线来表示。下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热水降温的曲线图。 2.(投影出示:热水降温曲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上有两条轴,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当0分钟时热水的温度是61℃,我们就在0分钟对着的竖轴线找到61这个刻度描一个点,2分钟时热水的温度是55℃,就在2分钟对着的竖轴线找到55这个刻度描一个点,以此类推描好每个时刻段的点,然后用直尺把每个点连接起来。(边说边示范) 3.学生试画曲线图,教师巡视指导。 4.请各小组认真地分析记录表与曲线图,轻轻地讨论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说明

2018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2018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陆地:山川动植物人类 地球水:海洋河流 空气阳光 地球上有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教学探究目标: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 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2020秋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冷与热 知识点

第三单元冷与热 一、我会填 1.我们的假设是对是错,需要用(事实)来验证! 2.一般来说,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3.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热胀冷缩”)。 4.水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通常是100°C)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这种现象称为(沸腾)。 5.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作(蒸发),(加热)可以使蒸发变快。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肉眼(无法看到)。 6.蜡烛和冰块受热后会(熔化)。 7.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蒸发),因此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8.(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9.(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气化现象。 10.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产生的过程物体的形态是由(气态)变成(液态)。 二、我会判 1.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 2.使用温度计时要符合操作规范。(√) 3.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4.测量水温的实验时,一定要等温度计液面不动时才能读数。(√) 5.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形态。(√) 6.露水、白云、雾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7.水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不能变成水。(×) 8.早晨,草地上有许多晶莹的露珠,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9.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的过程需要放热。(√) 10.我们教室里的空气中没有水蒸气,海面上的空气中有水蒸气。(×) 11.我们经常看到冰冻的矿泉水瓶外壁有水珠产生,这些水珠是里边的矿泉水渗透出来的。(×) 12.玻璃瓶外面的小水珠不是由瓶内的冰渗透出来的,所以与里面的冰没有关系。(×) 三、我会选 1.超市里面的饮料都不装满是因为( B )。 A.商家缺斤短两 B.预防温度上升胀破瓶子 C.怕结冰 2.下列哪些现象不是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现象( C ) A.有“白汽”出现 B.温度计示数不断升高 C.沸腾时没有气泡出现 3.水沸腾时的温度(B)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导语】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包括正确的概念、命题、原理与理论体系;其对象是客观本质与客观规律,内容是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等人工语言.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书的历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 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聚焦话题: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穿插竹简观察体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 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 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用毛笔在竹片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放回笔筒,体验结束.

最新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 “材料”单元共6课,分别是《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

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三、教学目标 1.“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物质的外在特征,以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课题: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日期: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

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 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最全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课不缺)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

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 冷和热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教案 1.热水变凉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结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 (1)当着学生的面倒一杯开水,问学生这杯水放在这儿,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学生猜测。 (3)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提出假设。 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进行验证。 3、设计实验。 (1)各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 (2)请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一些注意事项: 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 C.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 D.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 E.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记在P76的表格中) 4、学生分组实验。 5、分析统计。 (1)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并将数据画出曲线图。 (2)学生完成P76中的曲线图。 (3)请学生说说看了曲线图后你想到些什么?尽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A.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 B.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 6、得出结论。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逐渐下降的。继续观测下去,温度将逐渐稳定。 板书设计: 1.热水变凉

2021扬州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冷和热》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共4课时)

1.《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本单元四课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安排的。本课引领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对后面3课学习内容起概括作用。第一部分,认识温度计的作用。通过游戏导入,学生用手指感触并比较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引导学生认知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我们可以用温度计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第二部分,学习并使用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第三部分,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通过观察、测量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引导学生得出热水降温先快后慢的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第四部分,认识生活中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了解对应的用途。 二、学习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2.能准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发现热水降温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3.了解身边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知晓其对应的用途。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冷水、热水、温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温度计、实验单、秒表。 五、教学过程 (一)用手初步体验比较不同温度的水,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1.用手初步体验、比较不同温度的水。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2.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我们用手直接感知比较不同水温,有时会存在误差,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意图解析】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用手指初步感知不同的水温,发现存在误差,从而顺势引出温度计及其作用。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一课冷与热

第三单元冷与热 1 乒乓球复原了 教学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冷与热”的起始课,通过学生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瘪的乒乓球如何复原”引发思考,从而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在此过程中,学生初步体验依据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材的第一部分给出生活中的“小发现”,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烫就能复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提出假设。 第二部分是对假设的验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教师须规范实验操作的细节,强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数据,为后续实验分析与得出结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正式实验前,教师须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器材。了解针简的构造有利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准确把握实验的关键点。针简上的刻度是获取实验现象的关键,是判断活塞是否运动的重要证据。 第三部分是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讨论,该部分,学生观点的呈现十分重要,教师须准确把握学生表达的内容,相机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达成课标中“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科学知识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课型为探究实验课,因此本课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完整地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实验验证一结果分析一得出结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环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梳理提炼。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气体、固体、液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 2.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比较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3.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4.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并在教师引导下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5.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准备 材料准备: 教具:乒乓球、乒乓球拍、热水、烧杯;铜球与铜环、酒精灯。 小组:针简、软塞、热水、烧杯:烧瓶。 活动场地:科学教室或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