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案例分析

关于激励理论案例的分析报告①②

1、案例简介

蒋云飞,是一位有着高学历、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比较好的营销人才。在一家企业的人才招聘活动中,,通过层层筛选进入了该企业行政管理层。经过了一段企业环境、工作条件等摸索

时间,形成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对企业的产品以及该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现状了如指掌,同时对整个行业未来发展走向和预测也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但这种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敏捷

细致的能力潜质并没有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好的发挥出来,在他所主持的工作也是只是为了应

付上一级领导交给的任务,经过仔细的摸底和了解,才知道当初企业在招聘他进来时,许下了很多的承诺,但当他本人经过一定努力完成了企业交给他的硬性指标之后,兑现承诺时由于企业当时的能力条件和现状根本无法完全做到,因此不是大打折扣就是延后拖着不办,大大打击了他个人的积极性。要不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单位的原因,恐怕他本人早已经离开了这家企业。

2、案例分析

2.1 现象

该企业在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上存在明显的信用危机。一方面对企业整体销售管理体系中的相

关岗位的职责、职能认识不清,另一方面对企业管理经营型人才的需求分析不具体

2.2 问题

在企业的人才招聘活动中,有相当一些学历较高、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比较好的人才,通过层层筛选选好不容易进入了企业之后,却没有表现应有的能力。对此企业深感,明明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秀人才,但为什么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企业所有?其实问题的根本是在

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的确定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

2.3 原因

在人才的招聘、录取和使用上没有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需求相挂接,就会直接导致了人才的使用不当和浪费。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对企业现阶段营销人力资源的全面需求分析不足

大多数企业都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招徕一批学历高,经验丰富的员工,结果又没有

相应的岗位给他们发挥能力,最后消极怠工,企业和员工都不满意。例如上例,产生该员工

水平过高的后果:工作麻痹大意、高劳动力成本——生产率下降;待遇低、没有施展才能及成长机会——满意度下降。

2.对企业管理经营型人才的需求分析不具体

由于企业目前可提供的资源有限,人力资源管理还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化运作模式,因而对管理经营型人才(特别是营销人员)的需求分析,往往显得笼统而不具体,对人员的安排与调

配主要由企业领导的喜好与意愿而决定,缺乏科学性的指导与分析来作为依据。

①完稿日期2006年12月12日

②本文由个人完成,选取编写案例,并通过个人就有关资料的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撰写的案例

分析报告

2.4 所用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有时也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ion-hygiene theory)]由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泊格提出。他相信,个人与其工作的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而

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任务的成功与否。赫茨泊格调查了这样一个问

题:

“人们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他让人们详细描述自己感到工作中特别好和特别差的情境,

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归档,并制成图。

根据赫茨泊格的观点,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相互独立的,而且截然不同。因此,管理者若努力在工作中消除不满意因素,则只能给工作场所带来和平,却未必具有动机作用。这些因素只能具有安抚员工,却不能激励他们。赫茨泊格把管理质量、薪

金水平、公司政策、工作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和工作稳定性这些因素概括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iors)。当这些因素充分时,员工便没有了不满意感,但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满意。赫茨泊

格提出,要想激励人们积极从事工作,必须重视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或是可以直接带来结

果的因素,如晋升机会、个人成长机会、认可、责任和成就。人们发现这些因素具有内在奖

赏性。

3. 启示及建议

3.1 启示

企业家如何才能留住营销人才?

营销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任何企业都离不开营销。营销员是产品和消费者

的桥梁,没有一流的营销员就没有一流的企业。所以,使得企业充分认识到营销人员人才是

企业战略发展的一个部分具有现实意义。

许多企业的组织设计和结构,存在岗位的职责、职能认识不清,不但导致了效率下降,还挫伤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致使人才外流危机,值得企业重视。

除了以利益驱动作为调节杠杆外,事实上,在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更应该建立和员工之间

的信任感,对于员工的绩效给予进一步的认同感。

多数以销售为导向的企业,在人员激励方面主要以下形式:制定销售目标奖励制度、建立销售业绩奖金标准以及一系列的利益驱动型的激励政策。因此,这样的激励手段都显得生硬有余、亲情不足。

事实上,大多数中小企业与营销人员之间在关系结构的问题上,也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大多数营销人员的生活、工作、住房及家属等问题上,更是关心不足,缺少沟通。

如果企业能够与员工建立透明、公正、信任的隶属关系,包括兑现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的承诺,科学地进行绩效考核,满足人才在认可感、尊重感、成就感等心理需要,这些权变的措

施或许比每年多发几千元奖金更能得到营销人员的心。

营销人员难以真正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对企业的价值观普遍缺乏认同感,在“打工者”与“主人翁”之间摇摆不定。这些问题是真正形成对营销人员管理的“激励障碍”。

3.2 建议

凡事都需要谋,用谋必求制胜,制胜必用奇招,奇招就是兵家突破常法,打破思维常规,以

高度的理解力和洞察力,敏锐地从习惯思维中捕捉空白点,并逆着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向,从相反中求相成。

管理者应该突破传统模式意义上的经营利益(分红,参股等)、物质利益(节庆购物券、差

旅津贴等),尽可能地应用权变的组织行为学模式,设计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增加一种使

得员工对于自己在企业内工作满意度的途径;适度授权,使得员工在受到管理者鼓励参与工

作决策过程当中,进一步感性化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上下等级链;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

的冲突,使得员工与企业有“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其被企业的认同感。

硅谷高科技员工的激励

一些人认为,典型的加利福尼亚人与世界上别的地方的人有所不同。尽管这是人们的某种成见,但是

至少有一部分加州人确实与众不同。这部分人在硅谷工作,就职于那些推动科技与信息发展前沿的高科技

公司。

以他们当中的一员凯西小姐为例,她典型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白天工作12个小时后,晚上9点锻炼身体,然后接着工作。这就是她一贯的作息安排,每周6天,并一直能坚持好几个月。凯西是娱乐产品部

的项目经理,主管电脑游戏光盘的制作。她一般每周工作一百个小时左右。和她在硅谷的那些同事们一样,她并不需要遵守严格的时间规定,而只是在自己想工作的时候才工作,只不过她大多数时候都想工作而已。

什么可以激励人们过这样一种生活呢?在硅谷,很多特殊的机会层出不穷,这就为某些人提供了强大

的激励机制。在这里,一种普遍的激励因素是金钱。在今天,硅谷有1/3以上的高科技公司给员工以股权,而对非高科技公司,这一比例不到1112。因此,在这一行业中,短时间内暴富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即使有

人赇不到钱,他能得到的基本补偿金也非常诱人。例如,硅谷的软件、半导体工人每年平均可以得到7万美元的补偿金,而美国普通工人平均每年只能得到 2.7万美元。

对于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是另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虽说钱很重要,但很多人承

认,如果只是为钱,他们是不会像现在这么努力的。事实上,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可以与音乐家的工

作相媲美,因为工作给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工作本身就是最吸引他们的地方。

第三个激励因素是,在硅谷的工作有很高的显示度,容易为人所认可。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人来说,他

们有更多的机会在顾客中闻名。比如说,娱乐产品部发行了凯西监制的游戏光盘。成千上万的顾客会来买

种光盘,并在他们的电脑上使用。她的名字就会出现在制作人员的名单中,就像电影制片人的名字出现在

影院中一样。

来自同行的压力和认同也是非常重要的激励因素。这个行业中的人工作时间都很长,这也成了整个行

业通行的一种“标准”。人们去上班时就知道自己必定要工作很长时间,这是既定的事实。他们这么做是

因为每个人都这样,不这么做的人就会遭到同行的讥讽。

最后一个激励因素是这些工作所提供的自主性。事实上,现在流行的很多管理方式,比如说授权,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