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历史知识点:鸦片战争

2018中考历史知识点:鸦片战争
2018中考历史知识点:鸦片战争

2018中考历史知识点: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doc

2017年中考专题复习专题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有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组织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重点详解】 国际格局的演变 仁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岀安排,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 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美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消极影响一一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积极作用一一两大集团,力量均衡, 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趋势: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精品推荐】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 原始社会——战国: 一、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1、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距今约有170万年。 2、北京人:发现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已经懂得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河姆渡遗址(水稻)和半坡遗址(粟):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开始了原始农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已经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村)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过着定居生活;都懂得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原始居民烧制的彩陶是原始艺术的精品;都懂得纺线织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代表。 二、商鞅变法 1、目的:战国时期,各国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3、内容:(1)废井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地方。 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商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当时一次最为彻底的变法。 三、文字、孔子、百家争鸣 1、文字: (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 (3)大篆: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4)竹书、帛书:战国时期,出现了竹书和帛书; (5)小篆、隶书: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我国文字的演化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 2、思想家老子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后被道教尊为教主,称为“太上老君”。(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岩就是宋代道教的老子的石造像) 3、孔子: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复习中国古典文学专题时,一位同学绘制了如下表格,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A ) 宋元 吴承恩、曹雪芹 2.关于右图中包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C ) A.此书的作者应该是汉族人桑君长B.书影上的后魏是指三国时的曹魏 C.该书是为地理著作《水经》作的注D.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3.右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封面的一幅截图,它反映的是( D ) A.龙门石窟浮雕 B.云冈石窟雕像 C.雕版《金刚经》 D.莫高窟的塑像4.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C ) A.割地B.赔款C.办工厂D.赎辽费 5.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B ) 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6.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B )

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维 7.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A ) A. B. C. D.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D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9.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A )A.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B.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D.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0.“多快好省”、“超英赶美”、“以钢为纲”等词语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C )A.公私合营 B.第一个五年计划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11.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得以恢复,这时我国外交正处于( C ) A.与西方的紧张期 B.与苏联的蜜月期 C.与美国的改善期 D.与日本的建交期12.1988年1月21日,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他们欢呼“到家了”。此时他们“离家”长达( B ) A.38年B.39年C.43年D.93年13.1992年,呼和浩特市成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件事属于下面对外开放进程图中的( D )

2018年中考专题复习——中国历史综合探究题

一、民主与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民主与法制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我国也在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了探究中外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九年级三班组织了一次主题:感受“中外民主与法制”的活动。请你参与: ★步骤一:回顾国外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1)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神权到人权、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渐进过程。请你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法律文件加以说明。(任意两个) (2)法制建设对资本主义国家度过经济难关,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举一典型事例说明? ★步骤二:反思我国民主与法制的探索历程 (3)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哪个事件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 (4)民主法制建设是不断巩固、完善的过程。总结我国“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1949~1977年期间)的经验教训。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请举出这一时期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加以说明。 ★步骤三:感悟中外民主法制的真谛 (6)民主法制建设与政治经济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探索创新——拨正国家发展的航向。中国、苏俄(苏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各对此进行学习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步骤一活动探究 活动Ⅰ:对两国革命道路的探究 (1)要求:模仿小军对俄国革命道路的解说,帮小芳将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解说词补充完。 活动Ⅱ:以两国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2)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他实施了什么政策?(1分)“苏联的模式”有何特点? (3)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同时也出现过严重失误。请就“成功仿效”、“创新”和“失误”各举一例。 步骤二感悟提高 (4)比较两国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得到的最大启迪是什么?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中央外宣办和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上的今天》开栏的话探究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宣告了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请以西安事变为例说明。 (2)党成立后,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磨砺,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例子。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宣告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探究二: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3)1956年7月1日当生日这天,《长沙晚报》创刊。同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请问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争取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我国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请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3)综观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你认为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第1页(共3页)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还乡后疾呼:“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勒索2100万银元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力排众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所称颂的英雄人物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杨靖宇 3.“中国自强之策,除修明政事,精练兵勇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以中国聪明才力,国耻足以振矣。”这段话体现了 A.洋务派的观点 B.维新派的观点 C.革命派的观点 D.进步知识分子的观点 4.在反映西安事变的影视作品中,周恩来与蒋介石互称“蒋校长”“周主任”,源于他们都共事于 A.北京大学 B.黄埔军校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5. 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 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某电视台制作了一部纪录片《车轮上的记忆——奠基》,与此相关的事件可能是 A.鞍山钢铁公司的建立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 C.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建立D.武汉长江大桥的竣工 7.一批外国友人要到被称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他们要参观的是A.上海 B.深圳 C.厦门 D.广州 8.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D.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9. 1980年,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成为中国转让给美国的第一项农业科技专利。该技术的发明人是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袁隆平 10.《圣经》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中国 11.有这样一个案例:奴隶阿布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阿布被割掉了耳朵。阿布被判的法律依据是 A.《汉谟拉比法典》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12.推动美国和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旧势力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A.人文主义 B. 启蒙思想 C. 相对论思想 D.马克思主义 13.“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体现了哪一位科学家的观点 A.达·芬奇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14.右图是一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山姆大叔召唤小鱼过来的目的有 ①援助欧洲发展②扶持控制欧洲 ③建立北约④遏制苏联力量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 号③阶段发展的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C.南北战争结束分裂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二、非选择题( 6小题,共45分) 16.观察历史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划“√”,否则划“×”。(5分) 图一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图二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 (1)这组漫画反映的内容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图一中的希特勒在炫耀取得这次战争的最后胜利。 (3)在图一的时间德军占领了苏联的莫斯科。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2111520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选择题 1.抓住历史事件相关联的因素,有助于梳理知识,加深理解?以下关联不正确的是() A.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美洲和西亚统治的新秩序 B.华盛顿会议一一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C.希特勒上台——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D.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 2.巴黎和会后,德国的军用飞机被肢解(如下图),其依据的是《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 A.向波兰割让“波兰走 廊” B.不得拥有空 军 C.向法国交还阿尔萨斯一一洛 林 D..海外殖民地被瓜分 3.美国《政治周刊》评论说,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罗斯福 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改变了美国外交策 略 B. 削弱国家资本主义垄断程度 C.根除了美国经济危 机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 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一一十月革命一一社会主义思潮

8. 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 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 A. 恢复工业 B.整顿金融 业 C. 调整农 业 D. 兴办公共工程 9.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 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相似之处有( ) ①大国强权政治明显 ②重新确立战后亚欧政治版图 ③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 ④都有损害 中国主权的做法 C.罗斯福新政一一《全国工业复兴法》 《社会保险法》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一德国突袭波兰一一德国投降 5. 在华盛顿会议上居主导地位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 C.日 D.法国 6.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是( ① 列强操纵,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② 充满矛盾和斗争 ③ 侵犯中国的主权 ④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7.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 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D. ①④ C. ①③ 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8年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解析 第一部分——选择题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相关知识点。所给图片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自然环境、打制石器没办法还原原始人的相貌,生活想象图是还原之后的想象。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历程。青铜铭文的部分被称作“金文”。四选项从远到近依次为“A-B-C-D”,故选A。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相关知识点。题干限定的朝代为周,解题关键句为“封周王室贵族于燕”。“封建亲戚,以屏藩周”,只有B项可选。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秦建立后巩固统一的措施。左图反映货币的统一、右图反映文字的统一,可知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AB不选,通过齐楚燕韩赵魏秦排除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相关知识点。观察图片,可知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所给战役为“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选B。A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争为官渡之战,故错误;C,“三国鼎立正式形成”的时间为222年,故错误;D,“结束三国鼎立”为280年司马炎讨吴国获胜,故错误。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根据表中信息“南朝北朝、隋朝”之后, “五代十国”之前,“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可知该选唐朝。AB分别属于北朝、南朝,C属于隋朝。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相关知识。建国、灭国、和议显示了民族政权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动态博弈,故选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第一幅图片中,主要经济区在北部的黄河流域,第二幅图里,宋代主要经济区转移到了长江流域。D项,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正确。

焦作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

焦作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下对应的数字涂黑。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19个小题,满分75分。考试时间思品、历史共计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所选答案填至答题卡上。(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 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区划,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 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3. 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②元朝设置宣政院 ③鉴真东渡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 次列强侵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 7. 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有是( ) ①张仲景——麻沸散②王羲之——《女史箴图》 1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抗日战争(有答案)

抗日战争 1.某同学想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起点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 A. B. C.D. 2.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西安事变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A.发生时间 B.发动者 C.解决过程 D.历史影响 3.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4.卢沟桥在古代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因清代乾隆帝亲笔御书“卢沟晓月”四字立碑于桥头而闻名;卢沟

桥在近代又因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而震惊世界。该事变标志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5.《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那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6.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共御外侮。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八路军、新四军改编的完成 C.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谈话的发表 D.淞沪会战的爆发 7.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 A.开赴北伐战场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胜利结束长征 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 8.蒋介石在台儿庄战役大捷后的电报中说:“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惜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由此可见,台儿庄大捷的主要原因是 A.前方将士不怕牺牲 B.后方同胞大力支援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D.蒋介石的正确领导 9.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外国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沈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

沈阳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下对应的数字涂黑。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19个小题,满分75分。考试时间思品、历史共计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所选答案填至答题卡上。(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 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区划,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 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3. 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②元朝设置宣政院 ③鉴真东渡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 次列强侵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 7. 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有是( ) ①张仲景——麻沸散②王羲之——《女史箴图》 1

中考历史2018年周年历史大事件

中考历史2018年周年历史大事件 中国历史七上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3、383年淝水之战 中国历史七下 1、618年李渊灭唐,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2、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3、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灭亡。 4、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5、1553年,葡萄牙人攫取澳门居住权 6、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中国历史八上 1、1853年,太平军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2、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收复新疆) 3、1898年6月戊戌变法开始。 4、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5、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6、1933年10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7、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李宗仁),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8、1948年9月,三大战役开始(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中国历史八下 1、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2、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3、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5、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真理问题的讨论。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40周年) 6、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 7、1993年,“汪辜会谈”

汕头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

汕头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下对应的数字涂黑。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19个小题,满分75分。考试时间思品、历史共计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所选答案填至答题卡上。(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 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区划,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 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3. 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②元朝设置宣政院 ③鉴真东渡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②设置厂卫制度③八股取士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 次列强侵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 7. 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有是( ) ①张仲景——麻沸散②王羲之——《女史箴图》 1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共十七个专题)

2018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改革与制度创新 中国古代改革 中国古代制度创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能力训练】中国古代改革 改革(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三项措施,并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德,……,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姓或重复,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延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魏书〃高祖纪》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推行的哪些“汉化”政策?这些政策的施行对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作用? (3)比较材料一、二,说说两次改革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专题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与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能力训练】 外交是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纵观中外对外交往历史,可以为我们今天走改革开放之路提供重要启示。观察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2 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图3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图4 “广东十三行” (1)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辟的中西方贸易通道,据图1可知,汉代丝绸最远可运到哪里?“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战略意义? (2)据图2说明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因素是什么?该图反映了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据图3写出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出发的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点。你能从图中获取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 (4)据图4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中的四幅图片,说说中国古代

2018中考历史: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2018中考历史:中国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

2018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2018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出现盛世对外开放使用火药②国家统一商业繁荣科技领先③政权并 立贸易发达发明司南④强化皇权闭关锁国科技落后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 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 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 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民族矛盾的尖锐 C.顽固势力的反扑 D.民众的盲目 排外 3.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如图所示。六个序号分 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对应的事件按 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②战略反攻开始③国民党政权覆灭 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②④③服饰 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据此回答4-5题。 4.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 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人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 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5.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 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审美观念变 化的根源是() A.君主权力受限 B.文艺复兴深入 C.工业革命展开 D.社会经济衰退 6.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 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 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使 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二、非选择题

[推荐学习]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篇章专题提升专题四中共探索复兴之路中国梦国共关系试题

专题四:中共探索(复兴之路、中国梦、、国共关系) 革命道路的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一)党的诞生: 1、1921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二)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1、创建黄埔军校。 2、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1、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利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井冈山地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3、井冈山会师:1928年井冈山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长征(1934-1936) (1)原因: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长征。 (2)遵义会议(1935)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四)抗日战争(1937——1945) 1、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2、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3、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1945,延安)召开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 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吉林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一条款出自于 A.《南京条约》 B.《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与“1948年”“解放长春”等信息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4.下列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歌瑶“鞠躬尽瘁好总理,万隆外交显智慧”反映的内容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求同存异”方针 6.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下列与公元元年的确定有关的宗教创始人是 A.汉谟拉比 B.穆罕默德 C.耶稣 D.乔达摩?悉达多 7.文学艺术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作品中热情歌颂资产阶级革命适动的是 A.《最后的晚餐》 B.《战争与和平》 C.《向日葵》 D.《英雄交响曲》 8.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采取的措施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马歇尔计划 9.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合作化 公私合营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0.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倡导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 B. “一超多强” C.信息化 D..和平与发展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列举四例中国人民进行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4分) 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4分) (1)“实业救国'状元实业家—— (2)译著《天演论》,启蒙思想家—— (3)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 (4)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1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3分) (1)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改革—— (2)俄国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1921年苏俄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改革—— 1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际组织名称。(4分) (1)—战前形成的以德国为核心的军事集团—— (2)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建立的合作组织—— (3)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的国际组织—— (4)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