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小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李家小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李家小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李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整合开发与实施

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指导,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二、基本理念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二者的联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2)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就是说,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3)二者课时可以结合使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置实验方案》中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2.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路子。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的实际,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综合实践型校本课程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1.让学生获取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研究活动,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家乡、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家乡、为祖国建设发展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3.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6.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学会探究,学会运用所学动手实践,学会学习。

7、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积累相关的儿童文学作品,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习文学的兴趣,并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二)分类目标:

(三)阶段目标

1.阶段目标随年段递增:

小学低段:学会关心自我

小学中段: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

小学高段: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

2.阶段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指定性领域中的指标:

四、内容框架: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美丽的葫芦埠》《舵手》校本课程的整合

1.校本课程《舵手》内容框架

为适合学生阅读,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发本地区资源,编写《舵手》系列读本,以此作为校本课教材。一册教材使用一学年。

2.综合实践活动构建框架

从三年级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领域,整合《美丽的葫芦埠》《舵手》校本课程,开展实践活动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每学期1-2个,同时结合德育活动开展图书跳蚤市场、读书朗诵会、读书故事会等非指定性领域活动。

主题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整合社区服务与实践、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校本课程的整合

借助省级规划课题《基于“课程·课堂·课外”的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研究》在我校的研究,利用市区小学科学教研员与我区部分科学骨干教师力量,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开发并实施小学科学课程,对已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重组,具体结构如下:

从课程设置角度看,研究如何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的科学教育内容体系。学校科学课程以主题单元形式编排内容活页,每学期一个大主题,其中安排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探究活动、以“科学发现室”活动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外科学项目、学校科学实践活动基地种植活动等。具体如下: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针对学生英语学习语言环境差,英语基础薄弱现状,学校开展英语交际实践课。

1.内容与形式:

(1)手工制作式的庆贺活动。在教师节和圣诞节来临之际,我们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人人制作一张贺卡,并用英语写上美好的祝愿,在实践课上进行展览、交流、评比,有意识地复习相关知识,如:Who ma de this card?What did he write on it?I think …….

(2)小品表演。在学过Borrow A Pan之后,要求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扮演the man and the woman,熟悉台词,策划动作。实践课上让那些平时不善于说话的学生也大出风头。

(3)智力竞赛和知识抢答。在学习现在完成时后,我们开展了

击鼓传花的智力游戏,鼓止花落,持花者抽签答题,答对有奖。不仅活跃了气氛,而且又及时复习了现在完成时中易混淆的知识点。在学习了宾语从句的基础上,开展Passing on a message活动,把班级分为8个小组,第一个人说一句教师所给的话,依次后传,然后对证,正确者累计分最高获奖,让学生在快乐中巩固了宾语从句的三个主要问题(引导词、语序、时态)。

(4)写作竞赛。第5单元The Accid ent,第11单元A GreatInventor,第3单元A Good Teacher,我们都要求学生以课文为例,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当堂写作比赛,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5)演讲比赛。在第1单元English Names和第9单元Uncle Wang'sFactory的学习中,我们为了让学生学会分层次对课文和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性理解,开展了知识演讲竞赛。例如:Talk about my name. Talkabout sb's past. Something about sb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

2.编排原则:

(1)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实践课是对阶段教学活动效果的展示,它被作为常规教学的范畴,但又有别于普通课堂教学活动。它主要以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目的,也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

(2)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开展实践课,是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思、乐中用,让有才华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场所,让他们体验到学英语的乐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使用

价值。

(3)注重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活动课编排体系相适应的原则。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既不同于少儿期,也不同于高中时期,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实践课程知识的选编一定要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结构和英语语言的实际水平。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切实转变行政的管理理念

郭元祥教授曾说过,综合实践活动是检验校长良知的试金石。我多年来一直受到这句话的鞭策与指引。课程改革在我区的实施已近5年整,可是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举步维艰,其中之一就是学校领导干部对此课程理念不了解,缺少对课程的整体建构的能力,导致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块鸡肋。因此,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使该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必须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提高学校领导执行新课程的自觉性。只有领导认识真正提高了,才会重视该课程,该课程在学校才可能“合法化、规范化、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整合教科室、大队部及家长委员会的力量,支持教导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导处牵头组成课程指导小组,由该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和协调管理各功能室、年级组开展各项工作。具体如下:

(二)培训教师,切实提高课程的实施能力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关系到课程的成败。我校充分利用校本培训这一平台,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教师指导策略、主题构建、课程资源整合等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进行培训,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充分利用教学录像与成功案例,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同时结合学校的读书计划,安排教师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一书,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驾驭能力。

(三)有效管理,切实保证课程的过程实施

制度保障。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学校出台了系列管理制度,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管理办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职责》、《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制度》,并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教师目标考核方案之中,通过考核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课程开设。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一课时,做为校本课程时间。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1节为《舵手》,另1节为信息技术、1节为科学校本课程。另1节英语交际实践课。具体如下:

教师配置。在教师配置上,体现集中与全员的统一,集中是将《舵手》安排4位教师任教,科学校本课程有科学专职教师任教,英语交际实践活动有英语教师任教,有利于课程教师与管理,全员是在主题活动中实现全校教师均要参与指导,承担指导师任务,这样既解决了教师的优化组合问题,又符合课程的要求与特点,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硬件建设。为推进课程实施,学校建设了集纸质阅读藏书与电子阅读一体化的阅览室,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营造了书香校园的环境,购买了新教育实验儿童阶梯阅读丛书100个书包1200本图书,为师生共读奠定基础,《舵手》采用书本形式印发。为科学校本课程建设了科学发现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等等,为全校班级配备多媒体设备(目前班班通以达到100%)。

课题驱动。《舵手》开发与实施作为学校有效推进安全建设策略的课题研究(区级立项)一部分,实现教科研课题工作化、工作科研化,这对于如何优化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大有裨益。根基教育实施作为国家级规划课题,对规范、科学、有效课程实施也将产

生重大影响。

六、评价体系

(一)学生评价

1.评价原则

过程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特别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应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应局限在对学生所得出结论的评价,允许失误。

多元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社会交往的多元方式。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反对简单的量化手段划分等级。

整体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作品、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综合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本身是由四大指定领域组成,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2.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是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情感体验及获得的知识、技

能等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应采用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应放在过程评价上,从而体现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改进功能。

学生评价重点在参与态度、情感和过程体验方面;教师评价侧重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实践成果上。

评价结论一般有两种形式,即过程性评价结论和终结性评价结论。过程性评价结论是指对学生平时的活动进行表扬、表彰,对研究得到的结论与成果在班内、校内或更大的范围进行交流,并把这些内容以图文声并茂的适当形式在校内外公开场所宣传、展出等。终结性评价结论是指学生学年评价结论,是由教师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项评价的综合结论。终结性评价结论采用等第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待提高四个等第。

(二)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内容作为教师单项评比的依据,同时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

1.评价原则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师评价最重要的特征,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面向未来,考虑教师的发展需求,重发展而非重功利。

立体性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给不同层面的教师提供参与的机会,并且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着力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不称职教师;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注意阶段性,层次性,以及参与评价的广度、深度等;全面评价是指在确定和运用评价标准时要全面,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反馈性原则。重视各个层面包括校内与校外间、上级与下级、领导与教师、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鼓励多种评价主体包括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多向交流反馈过程。

互动性原则。新课程需要的教师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自我评价、教师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多方面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教师自评,教师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成了教师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评价内容与方法

坊安李家小学

二零一三年三月二日

方案-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龙源学校 “在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课题子课题 “学校课程开发建设与研究”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本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给了学校更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充分体现了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和民主化。毋庸置疑,学校课程将成为本轮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为此,我校将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目标,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家长负责的精神,努力开发和建设好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开发依据: 1.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和自主的人格。 2.以《课改纲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等为本轮课程改革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3.以学校的办学理念(面向未来,创办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和育人目标(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科学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实践依据。

4.学校现有课程开发资源的概况: (1 )每年的恐龙公园游园活动、到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等德育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 (2)学校现有校园多媒体网络系统、有线广播系统、程控系统、消费网络系统、电视演播系统和学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六大系统”,有多媒体投影教室、自然实验室、音乐舞蹈室、钢琴室、二胡室、管乐器室、美术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动植物标本室等设施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 (3)我校荣获“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成立了臧克家诗社,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顽强品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我校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朝气蓬勃、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这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障。学校聘请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18位全国知名学者、专家任办学顾问,组成了强大的教育教学精英群体。 (5)我校高楼林立,绿树葱茏,繁花似锦,四季景色宜人,有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附近有恐龙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和企业,地理、环境、交通都十分便利,这为学生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发现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愿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特长。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打下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3.探索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理念,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方案

一、创建背景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离不开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联系、社会流动日益频繁,各种大众传媒、精神文化产品对家庭的影响不断增强,由此带来了未成年人教育的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价值取向、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家长学校的建设面临着对象覆盖难、方法奏效难、效果实现难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麻城城市圈的扩大,城区人口增长越来越多,市民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加之独生子女的增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增多,造成班额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难教,使老师的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觉得现在的书难教,家长难缠;而有些家长只顾自己挣钱,把教育孩子完全推给了学校;也有些家长对学校教育十分挑剔,稍有意见就在公众场合或网站上发泄不满,攻击老师、攻击教育,既有损教师尊严、又有损教育形象,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亲情观,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从而优化教育环境,培育出思想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新人,我校专门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有效性进行探索和实践,想闯出一条具有二小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之路。 二、特色介绍 赵村小学家长学校十余年一直在努力建设自我。回顾十余年的办学历程,家长学校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办学路子,围绕“家校融通、共育共进”的思路,成立了赵村小学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了“六定六建”,“六定”即: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定期家访、定期举行家长及社会人士座谈会、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通报情况、定期举行亲子活动;“六建”即: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信箱”、建立“校长接待日”、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心灵驿站”,达到了“十有”,即:有机构、有制度、有教室、有教师、有教材、有培训、有经费、有计划、有总结、有活动、有档案。家长学校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为了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独具小学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我们将逐步实现以下新目标: 第一、通过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达成共识,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纪实

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纪实 重庆教育改革新冲击波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纪实一所小学校的课程 改革正影响一个区域教育改革的进程,她的改革探索冲击着人们旧有的课堂教学观,她所面临的困惑正是基础教育阶段学 重庆教育改革“新冲击波”——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纪实一所小学校的课程改革正影响一个区域教育改革的进程,她的改革探索冲击着人们旧有的课堂教学观,她所面临的困惑正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共同的难题,她所立志改革的方向,纾解转型期应试教育评价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让课堂回归育人本质,让轻负高效不再只是口号……最重要的,让普通市民意识到教育改革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2014年2月27日,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负责人一行步履匆匆走进重庆谢家湾小学,短短半天行程里,专家们一刻也没消停,紧张地分头听课,

与教师座谈,与学生交流……而与此同时,重庆市2014年基础教育工作会选择在谢家湾小学举行,300多名重庆各区县教育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观摩了谢家湾小学8堂整合课例,并聆听了校长刘希娅的发言。 是什么引发如此多教育专家和校长对谢家湾小学的高度关注?是课程整合——谢家湾小学正在探索推进的课程改革主题。 点开百度词典,课程整合狭义讲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课程整合并不是“新发明”,早在国家教育部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但关于课程整合的探索,国内步伐迈得比较大的目前只有北京十一学校及清华附小。而在重庆,谢家湾小学是第一个对此大胆探索并付诸实施的小学校。 按照谢小构建的小梅花课程体系,十几门国家、地方课程被分成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大类,推动课程形态、课程内容、课程与人的全面整合。 “我家孩子不是你们的小白鼠”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观念观念还是观念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相悖人与课程的整合早餐桌上的思考期末典礼上的欢呼声尾声改革者说: 整合,首先意味着对原有教材体系的重组和融合,相应课堂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备课方式等必须发生一系列转变,这是一次由内到外的改革探索,注定一开始充满艰险。 从去年年中开始,一场“地震”率先在家长中引发了。

李家小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李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整合开发与实施 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指导,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二、基本理念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校对国家、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本课程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二者的联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2)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也就是说,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3)二者课时可以结合使用。

(完整版)小学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小学家校共育工作计划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 1、利用全体老师会议,班主任会议等交流家校共建的经验和班级工作经验,也给老师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探索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取长补短,切实解决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2、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在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由学校领导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建构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3、制定修改家长学校章程,明确家校合育的指导思想、考勤制度等,帮助家长明确“家校合育”的含义及功能,修改确定家长委员会成员名单。 4、进一步加强与家长委员会成员们的联系,听取委员会成员意

谢家湾小学课程改革文字稿

【走基层·第一手调查】 谢家湾小学课改:一次艰难的探索 谢家湾小学是重庆的一所名校,新学期,这所学校实行了一项名为“小梅花”的课程改革,把原来十几门课程,整合成了五门。在新课程表上,专门的语文、数学、英语课,都不见了。这次改革,也引来了各方的关注。 去年年底,重庆谢家湾小学决定在新学期启用新的课程表。消息一出,立刻在家长中间炸开了锅。这是今年1月6日该小学监控录像拍到的画面,一些家长正在学校门口散发传单。 家长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反应课程究竟是怎么改的呢 这是谢家湾小学六年级二班上学期的课程表,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11门课。 刘校长说,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更适合触类旁通的“综合课程”。新学期,谢家湾小学推出“小梅花”课程改革,打碎了传统的十几门课,重新组合成“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等5门新课。同时,还鼓励一些老师跨学科来任教。这么大的变化,家长们一时难以接受。 为了让家长能投“赞成票”,学校做了不少工作,面对面沟通,请家长来听课。大家这才发现,课程整合和老师跨学科,在一些班级已经悄悄试点四五年了。

2009年,学校决定试点“课程整合”,音乐老师杨必亮主动请缨,改教起“数学”。他巧妙地把音乐当中的节奏和数学中的找规律,整合在了一起。 让家长们意外的是,“音乐老师教数学”的这个班,在全年级不仅合唱比赛总拿第一,数学测试居然也名列前茅。“课程整合”、“老师跨界”,看来还是行得通的。家长们终于同意让学校试一试。 对学校和老师来说,课程改革的挑战,这才刚刚开始。因为没有先例可以参考,教学计划必须反复研讨、重新编写。讨论中,数学特级教师赵晓岚提出,把原来五年级“综合实践”课中的“警察破案”和六年级数学中的“逻辑推理”整合到一块。这堂课也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一。 其实,早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已经提出了要“课程整合”,但很少有小学推行,原因就是它涉及学科和师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正因为如此,谢家湾小学的改革越发引人关注,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负责人,也专程到学校调研。 谢家湾小学把十几门课整合成了5门,科目少了、课时少了,多出来的时间去哪了呢请您继续关注《走基层第一手调查》。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实施 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计算机及网络设施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迅速得以提高。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中的尖端领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扩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辅助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各个具体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美: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逐渐增多,日渐能满足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我校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

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改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思考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小学课程:在这里指学校根据上级课程计划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主要有三个重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目的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兴旺小学家校共育活动方案

兴旺小学“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育人网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响应上级各部门的号召,构建“家校联系”的教育平台,促进教育多元化,深入推动家校联系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实际情况做好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家校共建共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家委会建设,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的德育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教育优势力量。 2、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提升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动力,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初步形成家校共建共育强大合力,有效提升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3、通过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成熟,追求成为“孩子心目中理想的教师”。 三、家校共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尚宗林 副组长:张如林

组员:各班班主任 四、实施方案: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和班主任个别交流,并征求班主任的意见,了解班主任的想法。 2、召开全校教师会,让大家有所了解,并进行分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 1、教师定期家访 深入开展“大家访”工作。教师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是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作为家长应热情接待。教师家访要仪表端庄,语言文明,一分为二地评价学生,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切忌家访时附带其它与孩子无关的事,而有损教师形象。家长要认真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及特长,与教师共同研究教子良方,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每学期每个孩子至少家访一次。 建立教师常态化家访和家访回访制度,定期组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开展家访,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重点走访贫困家庭、村居(社区)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定期走访,广泛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及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的成绩,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学校采取了由本村老师带队,班级搭档,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分开,分班级分批次的进行家访。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精编版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新城办事处中心小学 家校沟通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决定进一步细化家校联系的方法,使用家校联系册,以使家校联系更规范,更完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5、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在教学、管理、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逐步形成教风正、学风浓、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积极进行研讨的良好风气。 三、实施步骤 1、利用开学初的全体教职工大会,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家校共育需要全体老师共同参与;召开全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让全体老师都参与,不仅提升班主任工作的的艺术水平和整体层次,交流家校共建的经验和班级工作经验,也给老师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探索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取长补短,切实解决班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提高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推动学校快速发展。 2、完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在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由学校领导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建构的家长学校组织机构。 3、召开首期家长学校开学典礼,宣读家长学校章程,明确家长学校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考勤制度和考核办法,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学校”的含义及功能,使家长认识到家长学校与普通家长会的区别。并宣布家长委员会成员名单。 4、进一步加强与家长委员会成员们的联系,听取委员会成员意见。通过家长开放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一步探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5、家长学校工作要有针对性,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家校联系工作和家庭教育工作,召开专题讲座、学生家长座谈会,沟通家校联系,促进经验交流。 6、适时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聘请家教获得成功,具有丰富经验的家长到校为家长学员们传经送宝作经验介绍。 7、强化家校联系工作,结合我市开展的“双联双帮活动”,教师应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走向家长,以教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主题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学本课程培训的心得体会_主题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4月11日至4月14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前 往四川的培训小组。在为期四天的培训中,无论是聆听龚雄飞院长 的以“学本式”课堂为主题的专题报告,还是去参观以“创造教育”为办学特色的重庆巴蜀小学,或者是参观“课程整合”改革进行的 比较彻底的重庆谢家湾小学等相关内容。我都感触颇深,不得不说 是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粗略地谈谈我的收获。 如果说去年的广州“升本教育”之行,让我树立了时时刻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注意在平时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少教多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模式。那么,在本次的四川“学本教育”之行后,我进一步明确了“以学生 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知道关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错 的许多具体细节问题。比如教师应该如何设置需要课堂问题,如何 去判定这个问题是否需要小组合作。以及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 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及通过小组合作,如何保证不同基础的学生全部学会。 由此,结合本人教学中相关问题,引出以下思考: 一、备课时,避免把“学案”备成“同步练习题“模式。 龚雄飞院长说,我们教师平时上公开课前,总是有种误区,也往往会下发三样 东西:教案、学案、同步习题。他建议“教案“之说法应该消失,我们教师只是需要备一份”教学设计“。备课的关键是,我们要备 学生怎么学,即把学生怎么去学每项内容的学习方法都背出来。比如,我们呈现一个数字问题,让每组学生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如 果教师没有明确规定,那么基本上是每组的每位学生汇报下自己的 方法结束。但是,如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出细节,有明确指令,比如让小组长主持,询问三个问题:”每个人说说你们怎么找出来的?”、”我们小组的共同意见是。。。”、”还有什么不明白

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解集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多方面较原来的课程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为了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目的,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推动我校的素质教育落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验目标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及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良好环境和和谐氛围,力争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一)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1、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行为得到转变,新课程理念得到树立,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2、实现开放、互动、高效的适应新课程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

(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2、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三、实验措施 (一)加强教育管理保障课改的顺利进行 1、加强实验过程的质量监控。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等活动,引导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质量调查,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监控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2、教育经费开支适当倾斜。为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奖励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推进。 (二)、师资培训 1、上级培训:在各年级教师参加市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基础上,继续组织教师自行学习培训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2、校本培训。 培训内容:①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②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③新课程与评价改革;④新课程新理念;⑤信息技术培训等。 培训形式:专题讲座,集体研讨,个人自学。 培训时间:课余时间。 (三)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康家小学开展家校共育方案

康家小学开展“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活动实施方案 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创办家长满意的教育,根据市教育局、镇教管文件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学校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16—2017学年。 二、活动范围及形式 参加范围是全校在职在岗教职工,服务对象是全校学生家长。本着“全员参与、全面覆盖”的工作原则,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确保家校共育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 三、活动内容 1.开展教师联系家长“两个一”活动。每位教师每月与所有包靠家长至少联系一次,每学期对所有包靠家长家访一次,向家长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办学以及教育发展的意见建议,对合理化的意见建议,学校要积极采纳并在规定期限内给予反馈。要通过家访、电话、短信、网络等适当方式,确保“两个一”活动落实到位。 2.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每学期,按照班级和学生分布区域,本着方便家访的原则实行教师分片包靠划片家访。教师要熟悉包靠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爱好特长、学习情况、在校表现等各方面情况,确保与家长沟通联系能够深入,不走过场。

3.组织高质量的家长会。每学期校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包靠分工深入班级,定期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现场倾听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教育的发展改革、政策制定更加符合家长、社会的利益诉求。 4.组织亲子教育报告会。学校要加强和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中心的联系,在落实好家长课程的基础上,每学期要召开一次亲子教育报告会,报告会要主题明确、符合实际、力求实效,尽可能邀请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为家长开展好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5.开展家长评教师、评学校活动。每学期末,学校按照“一校一方案”原则做好教师的师德考核和评议学校工作,学校要主动吸引一定数量的家长委员会成员、部分家长代表参加。要注重工作实效,通过各种方式倾听家长对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和教师存在的问题要建立问题台帐,限期整改。针对家长反映的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性建议,学校要认真汇总并向镇教管办办公室汇报。 6.推行学校开放日制度。学校定期向社会开放,邀请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代表、家长委员会成员进校园、进课堂,参观了解学校教学或教育管理,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更加深入理解、支持教育工作。 7.加强学校政务校务公开。全面落实教育政务、校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对于涉及招生、分班、收费和学生资助等重要政策信息,及时公开到位,在信息发布时,要公布咨询电话,加强政策解读。除涉密文件外,各类教育工作文件均

家校共育 实施方案

xxx有限公司 家校共育实施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修订次数:第 1.0 次更改持有者:

“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实施方案 一、创建背景 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离不开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联系、社会流动日益频繁,各种大众传媒、精神文化产品对家庭的影响不断增强,由此带来了未成年人教育的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价值取向、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态势,家长学校的建设面临着对象覆盖难、方法奏效难、效果实现难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麻城城市圈的扩大,城区人口增长越来越多,市民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加之独生子女的增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增多,造成班额越来越大,学生越来越难教,使老师的精神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觉得现在的书难教,家长难缠;而有些家长只顾自己挣钱,把教育孩子完全推给了学校;也有些家长对学校教育十分挑剔,稍有意见就在公众场合或网站上发泄不满,攻击老师、攻击教育,既有损教师尊严、又有损教育形象,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妇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家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亲情观,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从而优化教育环境,培育出思想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时代新人,我校专门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有效性进行探索和实践,想闯出一条具有二小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之路。 二、特色介绍 石莱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创办于1998年。回顾十余年的办学历程,家长学校在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办学路子,围绕“家校融通、共育共进”的思路,成立了石莱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活动,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了“六定六建”,“六定”即: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定期家访、定期举行家长及社会人士座谈会、定期以书信的形式向家长通报情况、定期举行亲子活动;“六建”即: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建立“家长信箱”、建立“校长接待日”、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心灵驿站”,达到了“十有”,即:有机构、有制度、有教室、有教师、有教材、有培训、有经费、有计划、总结、有活动、有档案。家长学校的工作逐渐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轨道。为了总结经验,继续深化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独具中心小学特色的“目标统一,家校共育”的家长学校工作特色,我们将逐步实现以下新目标:

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学习心得

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学习心得 荣县荣新小学邹小辉 带着充满对谢家湾小学浓厚神秘的心情,和几位同事踏上了进军重庆九龙坡谢家湾的路程。一路上很兴奋,竟然没有了晕车的不良反应,只管和同事不停的聊着,设想着我们未来一周的学习、听课、交流、总结的种种……去之前听了但校长的专题讲座,看了同事们的学习总结,去之后也拿出来反复的看过,他们或许与我们接触的老师不完全一样,所以我们的感受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为了进步,现在把与他们不一样的感受与同伴们共勉。 我们这一批去的2个语文分别安排在二年级和四年级,数学:李老师安排在四年级,程主任说因为老校区一、二年级班级少,老师都很年轻,所以我和夏老师都安排在二年级杨老师班。不过我们这次运气很不错,赶上了两节与周末重庆市专家同课异构的试讲课,一节去天津参赛的试讲课,而且都有幸参与了他们的评课研讨。星期一、二主要跟随杨老师,星期三下午参加了他们学校举办的“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星期三、四、五主要跟随上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严主任,期间我们还有幸听了重庆市特级教师赵晓岚老师的随堂课,同时还与同伴们一起去听了李晓琼老师、黄主任、汤老师、杨媛老师的语文课,可以说每个人风格不一,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课间与任课老师交流,与程主任交流,了解他们的学生、老师、领导,了解他们的课堂、课题研究、考试机制、评价体制,心中的迷惑与神秘渐渐被揭开……

一、见闻及思考 (一)升旗仪式选题极好 升旗仪式在一个小女孩的主持声中开始,看到孩子们坚定的步伐和自信的神情,不禁让我对他们投去赞许的眼神。“课间大声说话好,还是不好?”这是他们辩论的主题,当听到这个题目时,我立刻想到的是:课间说话肯定不能大声啊。可是马上听到正方同学说道:课间大声说话好,因为下课后就是我们放松的时候,如果说话还要注意不能大声,那我们的心灵如何能够得以释放?我们没有得以释放上课又如何能够做到用心学习……顿时,场内掌声呼声响起,辩论进行的非常激烈,当时我就在想:这是小学生吗?他们要做这样的辩论得查阅多少资料?他们的大胆、自信与坚定难道就靠几天的训练就能做到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二)老师上课轻言细语 听了那么多个老师的课,每个老师给我的感觉都是轻声细语,一点都不费力,就像我们平时和朋友聊天一样,至始至终都是面带微笑,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 (三)学生自信有主见 不管是升旗仪式上的主持人、升旗手、表演者,还是课堂上每一位孩子的发言,或者课间老师与我们的交流,都能看着孩子们的那种自信,没有唯唯诺诺,没有扭扭捏捏。 (四)学生的语言表达非常好 我听过的数学课,孩子们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得很流利,语文

xx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王秀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背景】 我们王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培养特长,和谐发展。根据这一理念确定的学校精神是:勇于实践,勤于探索,锐意进取。同时以“我努力,我成长,我快乐”为学校的校训。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学校课程是实现这一理念和发扬这一精神的重要平台和极佳切入点。为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近年来,在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领导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正在不断的进步。为立足于更加美好的未来,还需要我们全体师生集思广益,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为此,我们在过去两年实施学校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向老师、同学、家长等多方通过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吸取以前的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

时的16%-20%。我校认真学习国家、省市有关学校课程文件,结合学校自身所在区域特点,从挖掘内部潜力入手,逐渐形成了本校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 二、培养目标 (一)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在对师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仍然从“阅读”、“数学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构建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开发学校课程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国家课程进一步优化,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基础上,重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过程;二是开发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进一步体现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追求。 (二)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课程通过开放、多元的学生社团系列学校课程的建设,不断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省、自律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参与、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结构及门类 (一)修身养志学校课程开发系列 这个系列的学校课程的开发涉及到教育和教学的方方面面,前面两年我们开发的学校课程项目都在其中,具体情况如下: 1.我校已开发的课程:篮球、田径、美术、电脑、口风琴、鼓乐队、课外阅读、数学活动、英语口语、快乐音乐。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参观重庆谢家湾小学有感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参观重 庆谢家湾小学有感 前几天,我有幸跟着学校的领导老师们一块,奔赴祖国西南,探访了重庆和成都多所名校。短暂的几天参观学习,我收获颇多。其中,重庆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整合、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的识字课教学,成都红牌楼小学的经典诵读与书法课程教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科技课及充分利用资源进行课程整合的精英教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重庆市谢家湾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以“六年影响一生”为办学理念,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式校园文化。这主题文化包含着“红梅文化”,“开放文化”,“朵朵文化”、“光彩文化”,。即把每一个师生都看作花中珍品红梅、接纳和尊重每一个个体、为师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良好的环境和土壤、相信师生的发展是阳光和精彩的。一进校门,我们便被这主题式的校园文化吸引,校名旁,门厅边,墙壁上,花园里……到处可见有数字6和梅花组成的校徽和彰显着办学理念的“六年影响一生”六个大字。学校的装修主色调是灰色的,但到处装饰的朵朵梅

花和飞翔的小鸟却被衬托格外显眼,校园里墙壁上到处装饰的孩子们笑靥如花的图片,楼梯边的瓷砖上也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时时受感染,处处得熏陶,健康成长,快乐飞翔,这样的校园文化,到处都是隐性的课堂。 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异彩纷呈,围绕“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型学校文化,全校61个班都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教室的后墙上,班名、班徽、班级格言、班级公约……一目了然,两边的墙壁上,也满是学生的作品、活动的图片。教室外面的墙壁上,装上了泡沫板,学生的手抄报,练字,绘画…….都用图钉钉在泡沫板上,这样在展示的过程中方便更换。每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参观、评价,心中的自豪、自信就会油然而生,用班级文化影响孩子,也是隐性的课堂。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我们东关小学是一所有着良好口碑的老学校,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的艺术和语文方面的课程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但如何好上加好,优中更优,我觉得我校的校园文化、校园坏境方面可适当加以改善。首先,校园文化方面可更加鲜明些,可更多的利用空间,墙

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参考模板

重庆教育改革“新冲击波”——重庆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纪 实 一所小学校的课程改革正影响一个区域教育改革的进程,她的改革探索冲击着人们旧有的课堂教学观,她所面临的困惑正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共同的难题,她所立志改革的方向,纾解转型期应试教育 评价与素质教育的矛盾,让课堂回归育人本质,让轻负高效不再只是口号……最重要的,让普通市民 意识到教育改革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2014年2月27日,教育部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负责人一行步履匆匆走进重庆谢家湾小学,短短半天行程里,专家们一刻也没消停,紧张地分头听课,与教师座谈,与学生交流……而与此同时,重庆市2014年基础教育工作会选择在谢家湾小学举行,300多名重庆各区县教育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观摩了谢家湾小学8堂整合课例,并聆听了校长刘希娅的发言。 是什么引发如此多教育专家和校长对谢家湾小学的高度关注?是课程整合——谢家湾小学正在探索推进的课程改革主题。 点开百度词典,课程整合狭义讲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课程整合并不是“新发明”,早在国家教育部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但关于课程整合的探索,国内步伐迈得比较大的目前只有北京十一学校及清华附小。而在重庆,谢家湾小学是第一个对此大胆探索并付诸实施的小学校。 按照谢小构建的小梅花课程体系,十几门国家、地方课程被分成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大类,推动课程形态、课程内容、课程与人的全面整合。 “我家孩子不是你们的小白鼠” 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整合?观念观念还是观念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相悖人与课程的整合早餐桌上的 思考期末典礼上的欢呼声尾声改革者说: 整合,首先意味着对原有教材体系的重组和融合,相应课堂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备课方式等必须发生一系列转变,这是一次由内到外的改革探索,注定一开始充满艰险。

小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一、背景 20世纪后半期至今,课程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的多样化又成为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就意味着作为学校,不仅承担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任务,也挑起了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的责任。 课程的开发,就是把教育方针的落实当作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点,就是把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当作办学的动力。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拓展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增强教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提高学习的情境化和体验性。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办出特色,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课程的开发,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学生个性中,实现因材施教和因趣选学,课程设置也可以形成适应不同需求的形式结构,单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系统课程与专题课程相结合,有形课程与无形课程相结合,规定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努力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过程性与科学性、地方性与全球性、预成性与生成性、逻辑性与动态性”的融合与平衡。从而实现教育观念、师生角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我们小学的老师自主编写供学生学习的文本。自主设计编写,不仅仅追求文本出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的过程。在设计编写中,让学生亲近现在、融入生活。 (一)文本的确立 1、文本的范围 (1)走向特色——凸现学校特色教育。学校的特色教育要具有鲜明的校本特征。学校特色多多少少是由校本课程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学校形成特色的一种具体保障。而小学在历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排球这一特色,同时,也形成了人人打排球这一传统,因此,为了把这种传统发扬光大,学校确定了排球这一校本课程。 (2)崇尚科学——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