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

丙酮
丙酮

丙酮产品技术说明书

丙酮(acetone,CH3COCH3),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丙酮在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炸药、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

目录

1分子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生产方法

?传统制法

?工业制法

5工业用途

6安全风险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消防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操作注意事项

?法律法规

7毒理资料

?急性毒性

?接触限值

8运输信息

9贮存方法

1分子结构

1、摩尔折射率:15.97

2、摩尔体积(cm3/mol):75.1

3、等张比容(90.2K):156.5

4、表面张力(dyne/cm):18.8

5、极化率(10-24cm3):6.33 2物理性质

丙酮结构式[3]

相对密度(水=1):0.7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0

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

燃烧热(kJ/mol):1788.7

临界温度(℃):235.5

临界压力(MPa):4.7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

爆炸上限%(V/V):13.0

引燃温度(℃):465

爆炸下限%(V/V):2.5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酮与频哪醇。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6]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可催化加氢生成醇。

4生产方法

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异丙醇法、异丙苯法[10]、发酵法、乙炔水合法[11]和丙烯直接氧化法。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丙酮是制备苯酚的副产品,是异丙苯氧化后的产物之一。

传统制法

丙酮的生产方法较多。古老的方法是用石灰中和木材干馏所得的木醋液,制成乙酸钙,再经热分解制得丙酮。

工业制法

工业上研究过的合成丙酮的方法有:

1、从乙酸得到乙酸钙,然后加热至160摄氏度分解生成丙酮和碳酸钙;

2、乙炔在氧化锌催化剂上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丙酮;

3、乙醇蒸气在铬酸锌催化剂存在下,高温反应生成丙酮;

4、液化天然气或石脑油氧化制丙酮(氧化产物还包括甲醛,乙酸,丁醇等);

5、异丙醇氧化或脱氢制丙酮;

6、异丙醇过氧化氢法制丙酮;

7、异丙醇与丙烯醛合成丙酮;

8、异丙苯法制丙酮,联产苯酚以丙烯和苯为原料,经烃化制得异丙苯,再以空气氧化

得到氢过氧化异丙苯,然后以硫酸或树脂分解,同时得到丙酮和苯酚;

9、丙烯直接氧化法制丙酮,工艺路线与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法相似;

10、对甲基异丙基苯过氧化氢法生产对甲酚,副产丙酮;

11、二异丙苯法生产氢醌,副产丙酮。

但工业上实际采用的方法并不很多。目前我国用粮食发酵的生产丙酮仍占较大比重。在合成法中异丙苯法是主要的。由含淀粉的农副产品发酵制得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三者的比例为丙酮:丁醇:乙醇=32:56:12至25:70:3(重量比)。每生产1t丙酮,约耗用11t淀粉或60-66t废糖蜜。异丙苯法是丙酮生产路线中最经济的方法,同时得到苯酚。

两者之比是,苯酚:丙酮=1:0.6(重量)。以苯酚计,10万t级装置每吨苯酚消耗丙烯

(90%)590kg。

5工业用途

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用于生产环氧树脂,[14]聚碳酸酯,有机玻璃,医药,农药等。亦是良好溶剂,用于涂料、黏结剂、钢瓶乙炔等。也用作稀释剂,清洗剂,萃取剂。

还是制造醋酐、双丙酮醇、氯仿、碘仿、环氧树脂、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重要原料。在无烟火药、赛璐珞、醋酸纤维、喷漆等工业中用作溶剂。在油脂等工业中用作提取剂。

用于制取有机玻璃单体、双酚A、二丙酮醇、己二醇、甲基异丁基酮、甲基异丁基甲醇、佛尔酮、异佛尔酮、氯仿、碘仿等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在涂料、醋酸纤维纺丝过程、钢瓶贮存乙炔、炼油工业脱蜡等方面用作优良的溶剂。

6安全风险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所有人员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密封。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法律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1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7毒理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5800mg/kg(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

LC50: 无资料

接触限值

中国MAC 400 mg/m3(皮)

美国ACGIH 1000ppm,2380mg/m3 TWA: OSHA 1000ppm,2380mg/m3

8运输信息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9贮存方法

1.本品具高度易燃性,有严重火灾危险,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储存于阴凉干燥、良

好通风处,远离热源、火源和有禁忌的物质。所有容器都应放在地面上。但久贮和回收的丙酮常有酸性杂质存在,对金属有腐蚀性。

2.用200L(53USgal)铁桶包装,每桶净重160kg,铁桶内部应清洁、干燥。贮存于干燥、

通风处,温度保持在35℃以下,装卸、运输时防止猛烈撞击,并防止日晒雨淋。按防火防爆化学品规定贮运。

3.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

过29℃。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丙酮是什么,两个方面告诉你

丙酮是什么,两个方面告诉你 所谓的丙酮是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含有特殊的辛辣气味。容易溶于水中和甲醇、乙醇等等的有机溶剂中。属于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易燃也容易挥发。 一、.化学性质 1.丙酮球棍模型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酮与频哪醇。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

2.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可催化加氢生成醇。 3.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丙酮是制备苯酚的副产品,是异丙苯氧化后的产物之一。

工业丙酮国家标准.docx

工业丙酮 GB/T6026-1998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 - 10- 19 批准 ????1999- 04- 01 实施 ? 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 ASTMD329— 1995 标准,对 GB/T6026—1989 进行了修订。主要项目的设置与 ASTMD329 相同。由于我国丙酮产品均偏酸性;高锰酸钾时间试验包括了醛及国内用户对醛没有特殊要求;气味是定 性指标易产生争议,所以碱度、醛、气味项目未列入标准。根据国内丙酮生产工艺情况,保留了 GB/T6026-1989 标准中醇含量测试项目。 与 GB/T6026-1989 相比,此次修订增加了水混溶性和纯度两个测试项目。高锰酸钾时间试验方法等同 采用了 ASTM D329规定的方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6026-1989 。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技术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二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凤玲、时安敏、袁秀芳、吴炳印。 本标准于1985 年首次发布,1989 年进行修订。 本标准委托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分会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丙酮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异丙苯法和发酵法制得的丙酮。该产品主要用作有机溶剂及有机合成的原料。 分子式:( CH3)2CO 相对分子质量:(按1995 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01— 198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603— 1988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1250— 1989 极限数值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3143— 1982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en 单位一铂 - 钻号) GB/T4472— 1984 化工产品密度、相对密度测定通则 GB/— 1986 挥发性有机液体水浴上蒸发后干残渣测定的通用方法(eqv ISO759 :1981 ) GB/T6678— 1986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0— 1986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 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7534— 1987 工业用挥发性有机液体沸程的测定(eqv ISO918 : 1983) 3 要求 外观:透明一体。 工业丙酮应符合表 1 要求。 4 试验方法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使用符合现行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 中实验室用三级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

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酮(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on 中文名称:阿西通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249 CAS No.:67-64-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丙酮 67-64-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因足量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1 -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

MSDS_丙酮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 企业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企业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桓公路15号 邮编: 255408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国家应急电话:0532-8 技术说明书编码:橡胶厂104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塑料制造、涂料的溶剂,是生产双酚A、丙酮氰醇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农药、石油炼制和化工领域。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低闪点易燃液体,危险化学品分类为 3.1;急性毒毒:LD50:5800mg/kg (大鼠经口);20000mg/kg(兔经皮);刺激性:家兔经眼:3950Ug,重度 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395mg,轻度刺激。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极度易燃液体。对眼睛产生严重的刺激。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 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 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灼烧感。后出现口 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 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 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明火、热源,禁止吸烟。保持容器密闭。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通风和照明 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

阅读并了解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操作。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 装备。避免吸入蒸气、烟气或喷雾。操作后彻底清洗。操作现 场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用水 灭火无效。如果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 底冲洗皮肤,就医。如果眼睛出现刺激症状:,立即翻开上下眼 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如果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 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禁止催吐。如果发生呕吐,让病人前倾或左侧位躺下(头部保持低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吸入呕吐物。仔细观察病情。禁止给有 嗜睡症状或知觉降低即正在失去知觉的病人服用液体。意识清 醒者可用水漱口,然后尽量多饮水。就医。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在阴凉通风处。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 物理化学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 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 险。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 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 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 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在有氧及无氧状态下,均会迅速生物分解,在高浓度下对微生物有毒。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AS No. 丙酮分析纯≥99.5% 67-64-1

丙酮项目初步方案

丙酮项目初步方案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摘要说明— 丙酮,英文名是acetone,分子式为C3H6O,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 该丙酮项目计划总投资15467.1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861.7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22%;流动资金4605.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78%。 达产年营业收入37829.00万元,总成本费用29558.69万元,税金及附加282.83万元,利润总额8270.31万元,利税总额9693.87万元,税后净利润6202.7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491.1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3.47%,投资利税率62.67%,投资回报率40.10%,全部投资回收期3.99年,提供就业职位705个。 报告内容:项目基本信息、投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市场调研分析、项目规划方案、项目建设地方案、土建工程、项目工艺说明、项目环保分析、安全规范管理、项目风险概况、项目节能概况、计划安排、项目投资规划、经济收益分析、项目综合结论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丙酮项目初步方案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第二章投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第三章项目规划方案 第四章项目建设地方案 第五章土建工程 第六章项目工艺说明 第七章项目环保分析 第八章安全规范管理 第九章项目风险概况 第十章项目节能概况 第十一章计划安排 第十二章项目投资规划 第十三章经济收益分析 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第十五章项目综合结论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我们在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围绕 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合作共赢。公司坚持 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 宾客至上服务理念,将一整套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完善的服务方案。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形成了完 整的内控制度。公司根据市场调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大力发展 相关产业的同时,积极实施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为重点 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将 以全国性的销售网络、现代化的物流运作、科学的管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客户双赢的经营方针,努力把公司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相关行 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在品 牌建设方面不断努力。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荣。 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与服务创新为根本, 以持续研发投入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基础,继续在细分领域内稳步发展,

最新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丙酮;二甲(基)酮;阿西通;2-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Dimethyl ketone 推荐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限制用途:无资料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 67-64-1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2,皮肤腐蚀/刺激-2,急性毒性-经口-4,对水环境的危害-长期4,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

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泡沫、二氧化 碳、干粉、砂土灭火。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 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 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 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丙酮99.5%67-64-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丙酮的生产工艺

xx学院 课程论文 课题丙酮的生产工艺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定稿日期:2013 年1月15日

摘要 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制造醋酸纤维素胶片薄膜、塑料和涂料溶剂。丙酮可与氢氰酸反应生产制得丙酮氰醇,该应用占丙酮总消费量的1/4以上,其中丙酮氰醇是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有机玻璃)的原料。在医药、农药方面,除作为维生素C的原料外,还可以用作各种微生物与激素的萃取剂等等。丙酮的生产方法主要由异丙醇法、异丙苯法、发酵法、乙炔水合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约占93.2%),即用石油工业产品异丙苯在硫酸的催化下被空气氧化重排成丙酮,副产物苯酚。该方法产率高,产生的废品很少,而且同时能得到苯酚这一副产品,因此被称为“一箭双雕”法。我选择的生产方法就是异丙苯法。 关键词:丙酮,异丙苯,苯酚

目录 1前言 (1) 2原料、产品、副产品等物理化学性质 (2) 2.1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 2.2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3) 2.3副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4) 3生产工艺技术 (8) 3.1生产工艺简述 (8) 3.2影响因素 (11) 3.3国内外的最新的变化 (12) 4催化剂的应用 (16) 5安全与环境 (17) 5.1安全 (17) 5.2环境 (19)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1前言 丙酮亦称二甲基酮, 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溶剂, 其化学性质较活泼, 能进行卤代、加成、缩合、还原等反应。以丙酮为原料制得甲基丙烯酸酯是有机玻璃单体。双酚A是合成材料单体, 丙酮亦可制醋酐、双丙酮醇、基化氧.异亚丙基丙酮、甲基异丁基丙酮、己烯二醇和异佛尔酮等。丙酮还可热解为乙烯M esityl oxide酮。 1595 年L ibavins 等第一次制得丙酮, 在工业上最早是用木材干馏得到的木焦酸为原料制取乙酸钙, 再干馏得丙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由于对丙酮的需求激增, 开始利用 1919 年W ezm ann 提出的发酵法生产丙酮, 碳水化合物或糖密在特定的杆菌作用下, 发酵生产丙酮、丁醇和乙醇。此法首先在英国建成投产。后来虽然出现了从乙醇或乙炔制取乙酸, 再经乙酸钙干馏制取丙酮的几种方法, 但均不能与发酵法相竞争, 无工业化生产。三十年代末石油工业开始发展, 由于发酵法生产丙酮消耗大量粮食, 此法逐渐被以石油为原料的方法所代替; 首先发展的是异丙醇脱氢法, 50 年代异丙苯法生产苯酚、丙酮问世, 丙酮工业生产又转向此法。并成为目前世界上生产丙酮的主要方法。此外, 三十年代美国曾由液化石油气生产丙酮, 但由于产品是复杂混合物, 分离困难, 导致流程复杂, 现已停产。 丙烯直接氧化法制丙酮, 工业上称W acker 法, 是在乙烯直接氧化生产乙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日本建有三个工厂, 总生产能力 10^5t/a左右, 由于设备腐蚀问题, 未获得大规模发展。 目前世界上丙酮生产方法主要是异丙苯法、异丙醇脱氢法和丙烯直接氧化法; 发酵法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一定比重。

购买丙酮流程和所需资料

基本信息 办事程序:申请、受理、审批、备案 项目依据:国务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公安部《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办法》 许可条件:注册登记在本区的合法使用、生产、经营企业 申报资料 1、易制毒化学品单位首次登记表 2、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单位承诺书 3、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图或使用说明; 4、易制毒化学品购买申请表(正表交于禁毒部门、附表派出所受理签注意见、盖章并一式二份交于禁毒部门和辖区派出所);必需 5、企业年检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必需 6、申请单位介绍信;必需 7、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必需 8、购销合同;必需 9、销售单位营业执照、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证明(安监局出具);必需 10、合法使用需要证明(注明拟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和用途等,并盖章);必需 11、公安禁毒部门认为申请单位有必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12、上次开具的购买备案证明(销售单位单位签注一栏必须填写实际购买数量、经办人签名、日期、公章)。 注:首次办理需提供“1--11”的材料。 将以上材料准备充分,至当地公安局禁毒科办理《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 以下是灞桥区的办理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所需手续,看似比较麻烦。具体的流程我想学校应该有的。 办理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所需手续 2010-08-04 10:09 缉毒大队(点击次数:50)

一、购买单位介绍信 二、购买申请表 三、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申请报告(说明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用途) 四、购买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五、购买单位法人组织代码证 六、购买单位税务登记证 七、购买单位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制度 八、购销合同 九、销售方法人营业执照 十、销售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十一、购买方法人的委托书 十二、购买方法人和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十三、所有的材料需加盖公章、经法人签字

最新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最新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丙酮;二甲(基)酮;阿西通;2-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Dimethyl ketone 推荐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限制用途:无资料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67-64-1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2,皮肤腐蚀/刺激-2,急性毒性-经口-4,对水环境的危害-长期4,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 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 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 上撤离。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灭火。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 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 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 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丙酮99.5%67-64-1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及安全标签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SDS 编号: 产品名称:丙酮版本: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one 本产品推荐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 国家应急电话: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2,皮肤腐蚀/刺激-2,急性毒性-经口-4, 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3,对水环境的危害- 长期慢性4,吸入危害-2,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吞咽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 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长期持续的有害影响;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 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抗溶性泡沫、二 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6℃。保持容器密封。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 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 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 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三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丙酮%67-64-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丙酮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改日期:2016/09/01 产品名称:丙酮 第一部分化学品基本信息 化学品中文名: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pro pan one|di m ethyl ketone 化学品别名:二甲基酮 C A S N o.:67-64-1 E C N o.:200-662-2 分子式:C3H6O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液体。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气体可能会引起头晕或窒息。 |G H S 危险性类别 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 2;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2A;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麻醉效应,类别 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造成昏睡或眩晕。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禁止吸烟。保持容器密闭。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作业后彻底清洗。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求医/就诊。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保持低温。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危害描述 物理化学危险 高度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 吸入蒸气可能引起瞌睡和头昏眼花,可能伴随嗜睡、警惕性下降、反射作用消失、失去协调性并感到眩晕。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本品能造成严重眼刺激。眼睛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炎症并伴随有疼痛。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 请参阅 S DS 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 危险组分浓度或浓度范围C A S N o. 丙酮>= 99.0 67-64-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 S 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使用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面具。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根据出现的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注意症状可能会出现延迟。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从而增加火势和/或蒸气的浓度。蒸气可能会移动到着火源并回闪。液体和蒸气易燃。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 合适的灭火介质:干粉、二氧化碳或耐醇泡沫。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丙酮;二甲(基)酮;阿西通;2-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acetone;Dimethyl ketone 推荐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限制用途:无资料 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邮编:传真:?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CAS No.?67-64-1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2,皮肤腐蚀/刺激-2,急性毒性-经口-4,对水环境的危害-长期4,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事故响应: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 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 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 火。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把倒空的容器归还厂商或在规定场所掩埋。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 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 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一氯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一氯丙酮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修订日期:2013 年11 月26 日SDS 编号:1002 最初编制日期:2007 年11 月20 日版本:2.1 第1 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一氯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chloroacetone 企业名称:乐平市中盛化工 企业地址:省乐平市塔山工业园二路 邮编: 333300 传真:0 联系:0;0 电子地址:qiufeng0576hotmail. 企业应急:09(24h);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是染料、催泪剂、合成药物和农药的重要原料。

第2 部分危险性概述 1、紧急情况概述: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和催泪性。在日光的作用下分解而生成催泪性极强的气体,是一种催泪性毒剂。误服与皮肤接触、吸入会中毒。 2、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2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1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 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 3、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会中毒; 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一次接触致器官损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皮肤接触致死; 吸入致死; 防说明: ·预防措施: ——在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在未了解所有安全措施之前,且勿操作。——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型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保持容器密闭。 ——仅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操作。 ——避免吸入。 ——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呼吸防护器具。 ——妊娠、哺乳期间避免接触。 ——作业场所不得进食、饮水、吸烟。 SDS 编号: ——操作后彻底清洗,身体不能接触。污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所。——应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如食入,立即就医。禁止催吐。 ——如吸入,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休息,保持有利于呼吸

丙酮

丙酮产品技术说明书 丙酮(acetone,CH3COCH3),又名二甲基酮,为最简单的饱和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的辛辣气味。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机溶剂。易燃、易挥发,化学性质较活泼。目前世界上丙酮的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丙酮在工业上主要作为溶剂用于炸药、塑料、橡胶、纤维、制革、油脂、喷漆等行业中,也可作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环氧树脂等物质的重要原料。 目录 1分子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生产方法 ?传统制法 ?工业制法 5工业用途 6安全风险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消防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操作注意事项 ?法律法规

7毒理资料 ?急性毒性 ?接触限值 8运输信息 9贮存方法 1分子结构 1、摩尔折射率:15.97 2、摩尔体积(cm3/mol):75.1 3、等张比容(90.2K):156.5 4、表面张力(dyne/cm):18.8 5、极化率(10-24cm3):6.33 2物理性质 丙酮结构式[3] 相对密度(水=1):0.7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0 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 燃烧热(kJ/mol):1788.7 临界温度(℃):235.5

临界压力(MPa):4.7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 爆炸上限%(V/V):13.0 引燃温度(℃):465 爆炸下限%(V/V):2.5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酮与频哪醇。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6]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可催化加氢生成醇。 4生产方法

丙酮行业研究

丙酮(propanone或Ace-tone),也称二甲基酮(DimethylKetone)。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79。它是最简单、重要的脂肪酮。为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类似薄荷的芳香气味,极易挥发,极度易燃,具有刺激性。与水互溶,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种有机溶剂。熔点-94.6℃,沸点56.5℃,相对密度(H20=11)0.80,相对密度(空气=1)2.00,饱和蒸汽压(39.5℃)53.32kPa,引燃温度465℃,最大爆炸压力0.870MPa,爆炸下限2.5%,爆炸上限13.0%。 丙酮可用做醋酸纤维素和硝基纤维素的溶剂,乙炔的吸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原料。例如,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双酚A、丙酮氰醇、甲基异丁基酮、己稀二醇(2—甲基-2,4—戊二醇)、已佛尔酮,还可热解为乙烯酮。

一、国外生产简况 2005年世界丙酮生产能力近60.0万吨/年,表观消费量为5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和6.7%。世界丙酮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洲,3地区合计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89.4%,其中北美占32.4%,西欧占30%、亚洲占27%。世界丙酮消费量最大的地区是西欧,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1%,其次是亚洲和北美,各占3成左右。

预计2006年世界丙酮生产能力将达630多万吨/年,表观消费量约560万吨。近几年世界市场略有过剩。预测未来数年,世界丙酮生产能力增长速度将比过去放慢,预计在6.3%左右。预计2008年世界丙酮生产能力将达720万吨/年,需求量约640万吨。 二、国内生产简况 (一)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度增长 2005年全国丙酮(异丙苯法联产法)总能力增加到27.5万吨,生产量约26.9万吨,开工率97.8%。19 98—2005年7年生产能力和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6%和12.2%。预计2006年全国丙酮(异丙苯法联产法)总能力将达44.4万吨,生产量约41.3万吨,开工率93.0%。近几年我国丙酮生产能力及生产量情况见表1。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酮安全技术说明 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酮 化学品英文名称:aceton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阿西通 CAS No.:67-64-1 分子式:C3H6O 分子量: 58.08 推荐及限制用途: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用于生产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有机玻璃,医药,农药等。亦是良好溶剂,用于涂料、黏结剂、钢瓶乙炔等。 丙酮也用作稀释剂,清洗剂,萃取剂。还是制造醋酐、双丙酮醇、氯仿、碘仿、环氧树脂、聚异戊二烯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重要原料。在无烟火药、赛璐珞、醋酸纤维、喷漆等工业中用作溶剂。在油脂等工业中用作提取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和化学危害:丙酮属于第 3.1类低闪点易制毒易燃化学品,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丙酮的危险类别(GHS):丙酮属于第3.1易制毒化学品

警示词:危险易燃液体 防范措施 .远离火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采用防静电措施,容器及接收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电器,保持通风。 .穿戴防静电服装、一般防护手套、护眼面罩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先有口唇、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重复接触可致皮炎。 环境影响: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丙酮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主要用途:是基本的有机原料和低沸点溶剂。

丙酮

丙酮:按速率0.01m/s算 (1)分子结构 1、摩尔折射率:15.97 2、摩尔体积(cm3/mol):75.1 3、等张比容(90.2K):156.5 4、表面张力(dyne/cm):18.8 5、极化率(10-24cm3):6.33 (2)物理性质 丙酮结构式 丙酮结构式 相对密度(水=1):0.78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00 饱和蒸气压(kPa):53.32(39.5℃) 燃烧热(kJ/mol):1788.7 临界温度(℃):235.5 临界压力(MPa):4.7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24 爆炸上限%(V/V):13.0 引燃温度(℃):465 爆炸下限%(V/V):2.5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酮与频哪醇。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1,3,5-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与次卤酸钠或卤素的碱溶液作用生成卤仿。丙酮与Grignard试剂发生加成作用,加成产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与氨及其衍生物如羟氨、肼、苯肼等也能发生缩合反应。此外,丙酮在500~1000℃时发生裂解,生成乙烯酮。在170~260℃通过硅-铝催化剂,生成异丁烯和乙醛;300~350℃时生成异丁烯和乙酸等。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氧化,但可催化加氢生成醇。

丙酮购买流程

丙酮购买申报资料及流程 基本信息 办事程序:申请、受理、审批、备案 项目依据:国务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公安部《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办法》 许可条件:注册登记在本区的合法使用、生产、经营企业 申报资料 1、易制毒化学品单位首次登记表 2、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单位承诺书 3、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图或使用说明; 4、易制毒化学品购买申请表(正表交于禁毒部门、附表派出所受理签注意见、盖章并一式二份交于禁毒部门和辖区派出所);必需 5、企业年检的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必需 6、申请单位介绍信;必需 7、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必需 8、购销合同;必需 9、销售单位营业执照、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备案证明(安监局出具);必需 10、合法使用需要证明(注明拟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和用途等,并盖章);必需 11、公安禁毒部门认为申请单位有必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12、上次开具的购买备案证明(销售单位单位签注一栏必须填写实际购买数量、经办人签名、日期、公章)。

注:首次办理需提供“1--11”的材料。 将以上材料准备充分,至当地公安局禁毒科办理《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 办理第二、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所需手续 一、购买单位介绍信 二、购买申请表 三、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申请报告(说明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用途) 四、购买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五、购买单位法人组织代码证 六、购买单位税务登记证 七、购买单位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制度 八、购销合同 九、销售方法人营业执照 十、销售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十一、购买方法人的委托书 十二、购买方法人和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