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2197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钻井技术授课单位:石油系煤层气教研室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建华 2012 6

学分: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石油工程概论》是钻井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系统介绍石油地质、石油勘探、石油开发、石油钻井、采油方法、油井增产原理、油品储存与运输等容。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课程后开设的课程,设置在这个专业二学期,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本课程系统学习地质作用的知识,组成地球的三类岩石、油气藏的形成与富集;会识别油气藏的类型,油气勘探的任务、程序与勘探方法;掌握油气开采的方法、设备,油气开发方案的编制。油气钻探的设备、钻具、钻井液的相关知识,现场应用的钻井技术。明确油田稳产高产的原理与技术,最低损耗的进行油品输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知油气从勘探到生产直至输送的各个工作过程。

最终目标:提高石油天然气钻井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3课程设计思路

1.3.1教学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现场职业岗位标准选取教学容,按照工作任务过程及逻辑关系和学生认知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容。据此,本课程共设计了七个学习情境33项学习任务,排序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得认知规律:

学习情境一石油地质分析

学习情境二石油勘探

学习情境三石油开发

学习情境四石油钻井

学习情境五采油技术

学习情境六油井增产

学习情境七油品保存与运输

1.3.2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按照油田生产现场,本专业岗位群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实施项目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做”合一,体现“做、中、学”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1.专业能力

(1) 掌握地质学的相关概念;

(2) 能够熟知油气藏的富集条件、油气层的压力与分布;

(3) 能够掌握油气田勘探的方法与任务;

(4) 能够掌握石油开发的主要容;

(5) 能掌握钻井的方法、设备与油气井控制;

(6) 能够掌握采油的技术与方法;

(7) 能够掌握油井的增产原理;

(8) 能够掌握油品输送的输油泵、阀门及输油管道。

2.社会能力

(1) 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 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

(5)具备石油人的铁人精神、吃苦耐劳精神;

(6)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3.方法能力

(1) 具有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意识;

(2) 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的工作态度;

(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具有爱国创业精神。

(4“将今论古”,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5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的工作态度。

3.课程容与要求

3.1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或学习领域描述

《石油工程概论》学习容和要求见表1-1。

表1-1 《石油工程概论》学习容与要求

3. 2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

《石油工程概论》学习情境设计见表1-2

表1-2 《石油工程概论》学习情境设计

续表1-2

续表1-2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室、实训基地,借助于多媒体、现场实测资料、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适合于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独立的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学习时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引导、陪伴的作用,学生之间要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教学项目。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工作任务单引导的教学法,教学的实施采取任务驱动,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完整性。把“教、学、做”融合在一起,学完一个情景即完成一个工作任务。

4.2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教学方法

(1)引导文教学法

本课程主要以项目均为载体,把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引导学生实际问题,教学的主要实施步骤为:

(1)创建学习情境,引出问题;

(2)学习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3)通过分析标准,确定方法;

(4)实际动手操作;训练能力;

(5)报告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组织自评互评,提升素质。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参加了教学的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价成果,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了操作技能和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教室和实验室合一,边讲边练,将理论与实际融于一体,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头脑风暴法

教师先布置工作任务,由学生负责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在拥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分小组讨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4)案例教学法

选择煤层气田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缩短学校与实际生产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5)角色扮演法

在具有地质分析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班组进行组织管理,在任务实施之前,由班长组织召开班前会,传达学习及操作任务要求,劳动分工及安全注意事项,劳动监督与检查、考评等,任务结束后召开班务会总结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考评结果,教师在整个过程仅充当技术顾问巡回指导,使学生获得工作经验的同时,养成服从、协作、负责的职业素养。

4.2.2教学手段

1.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将理论教学部分制成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有趣味;另外,教师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知识面,组织学生参加技术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实验室,为学生创造真实情景

3.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能课程将建设精品课程,学生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学习。

4.3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要求

考核方式:节点考核、过程考核

(1)节点考核:每个项目(或任务)结束后要组织学生自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该项目成绩为学生自评(30分)+组长评价(30分)+教师评价(40分)。所有的项目(或任务)完成后,各项目(或任务)成绩取平均值的50%作为总成绩的第一组成部分。

(2)过程考核:每个学习情境结束要做笔试(或口试、或答辩、或网上答题)和技能操作考核,比例见表2-4。

表1-3 考核评价比例分配

注:总成绩构成:节点考核成绩+过程考核成绩

5.课程实施条件

5.1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阅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5.2校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5.2.1课程对校实训基地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

5.2.2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

5.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3.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教材的选用和编写要求;教材编写参照学校《关于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的指导意见》。

5.3.2课程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的开发与利用。

5.3.3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师资源: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现场专家和技术能手;兼职教师。

(2)实训条件:一体化教室;校实训基地等。

(3)学习资料:专业教材;相关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电子图书馆、地质模型;专业网上资源;科研信息等。

(4)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专业认识实习、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6.其他说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