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聚氰胺)原始记录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聚氰胺)原始记录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聚氰胺)原始记录1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聚氰胺)原始记录

受理号:第1 页,共页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

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三聚氰胺)原始记录(续页)

第页,共页

仪器使用情况使用前:使用后:检验人:复核人:审核人:

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4 实验名称水质分析 实验时间2010年4月12 实验室生科院实验楼综合2 一.实验预习 1.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测定水中溶解氧、浊度、氟化物、铁、氨氮和pH、六价铬、硫化物、钙、亚硝酸盐氮、有效氯(总氯)COD和总磷的方法。 了解这些因素在水环境中的地位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 水是水生生物生活的场所,水体洁净程度如何,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多少,是我们选用不同用途水源时的主要依据,进行水质分析已成为环境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 溶解氧的测定: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 4MnSO4 + 8NaOH 4Mn(OH)2(肉色沉淀) + 4Na2SO4 2Mn(OH)2 + O22MnO(OH)2(棕黄色或棕色沉淀) 2H2MnO3 + 2Mn(OH)22MnMnO3+ 4H2O 加入浓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就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 4KI + 2H2SO44HI + 2K2SO4 2MnMnO3 + 4H2SO4 + 4HI 4MnSO4 + 2I2 + 6H2O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碘含量(碘量与溶解氧量成比例关系),计算出水样溶解氧的含量。 氨氮的测定: 氨与碘化汞钾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黄色络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在0~L的氨氮范围内近于直线。反应式如下: 2K2(HgI4) + 3KOH + NH3 NH2HgOI (黄棕色沉淀) + 7KI + 2H2O 亚硝酸盐测定: 测定亚硝酸盐氮,通常使用重氮比色法,此法是基于亚硝酸盐和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作用,再与α-萘胺起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液进行比色。 pH测定: 利用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组成一个电池。在此电池中,被测溶液的氢离子随其浓度不同将产生相应的电位差。此电位与溶液的pH值的关系,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E = E0 + log[H+] (25℃) E = E0–pH 式中,E0为常数。 浊度(NTU): 基于不同浊度的被测溶液对电磁辐射有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比浊法。 铁: Fe 2+ +二氮杂菲橙红色络合物 基于在pH3~9的条件下,低价态铁离子与二氮杂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对可见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工业分析》期末卷3

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级 化工 班 第学 期 《工业分析》试题 12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页数:2页 一、单选题 (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定向非随机不均匀物料的采样原则是( ) A 、随机采样 B 、非随机采样 C 、分层采样 D 、定期采样 2、决定水的性质和应用的指标是( ) A 、物理指标 B 、化学指标 C 、微生物指标 D 、物化指标 3、对植物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重要作用的元素是( ) A 、氮 B 、磷 C 、钾 D 、钙 4、决定水的性质和应用的指标是( ) A 、物理指标 B 、化学指标 C 、微生物指标 D 、物化指标 5、用酸度计测定试液的pH 值之前,要先用标准( )溶液进行调节定位。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 、缓冲 6、从物料堆里采样前应该先除去表层多少厚度的样品后才能采样。( ) A 、不用除去表层样品 B 、0.1m C 、0.2m D 、0.3m 7、若被测气体组分能在空气中燃烧,常用( )测定。 A 、吸收分析法 B 、吸收重量法 C 、燃烧分析法 D 、气体容量法 8、属于人造硅酸盐的是( ) A 、长石 B 、云母 C 、石英 D 、陶瓷 9、在煤的工业分析采样时,当火车皮容量在30t 以下时,沿斜线方向采用( ) A 、三点采样 B 、四点采样 C 、五点采样 D 、七点采样 10、需要进行定期计量检定的仪器,器具有( ) A 、瓷舟、称量皿; B 、坩埚、分析天平; C 、热电偶、分析天平; D 、瓷舟、压力表。 11、通常用于检验一组数据异常值的方法是( ) A T 检验法; B F 检验法; C 相关性检验法; D Grubbs 法。 12、测定煤中灰分时炉膛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这主要是为了将( )排出炉外。 A 水蒸气; B 烟气;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3、在煤的灰分测定实验中,用于灼烧、灰化煤试样的仪器是 ( 2 ) A 、空气鼓风干燥箱 B 、马弗炉 C 、瓷坩埚 D 、旋转蒸发仪 14、在水泥的硅酸盐分析中,用盐酸酸解样品时,不能使用下列哪种坩埚。( 1 ) A 、 铂坩埚 B 、玻璃坩埚 C 、陶瓷坩埚 D 、塑料坩埚 15、在水质分析时需要长时间存放水样应当采用下列哪种材料的采集容器 ( 2 ) A 、无色硬质玻璃磨口瓶 B 、聚乙烯瓶 C 、棕色硬质玻璃磨口瓶 D 、硅硼玻璃试剂瓶 二、填空题 (共6题,每空1.5分,共30分) 1、从待测的 中取得分析试样的过程叫采样,样品的制备一般包括 、 、 。 2、在煤的工业分析采样时,当火车皮容量在30t 以下时,沿斜线方向采用 采样;当车皮容量为40t 或50t 时,采用 采样;当车皮容量为50t 以上时,采用 采样。 3、化学肥料的分析项目包括 、 和 的分析。 4、在水泥及其原料系统分析中,EDTA 直接滴定法测Al 是将滴定Fe 3+后的溶液调节pH 为 ,然后以 和 为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由 色变为 色 5、样品量至少满足 次检测的需要。供全分析用的水样不得少于 ,供 单项分析用的水样不得少于 。 6、在煤的水分工业分析中,煤中的水以 、 、 、三种形式存在。 密 封 线 班级: 学号: 姓名:

原始记录

吕梁程峰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原始记录表格 批准人: 审核人: 颁布日期: 生效日期:

目录 序号受控表名称受控编号 1 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2 声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3 区域环境噪声普查监测原始记录 4 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测原始记录 5 交通噪声车流量记录表 6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7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8 噪声监测数据 9 气象参数原始记录表 10 CO标气校准记录表 11 标准滤膜恒重称量记录 12 烟气黑度原始记录 13 固定污染源现场检测调查表 14 固定污染源(气)检测结果 15 仪器(流量、压力)校准记录表 16 仪器(标气)校准记录表 17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 18 采样器校准记录 19 固定源废气采样记录 20 检测位置示意图 21 水质采样现场记录 22 样品交接记录表 23 检验任务单 24 样品流转单 25 滤筒(滤膜)恒重称量记录表 26 大气检验原始记录(重量法) 27 非甲烷总烃检验原始记录 28 油烟检验原始记录 29 大气检验原始记录

30 一氧化碳检验原始记录 31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常规项目检验) 32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pH) 33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分光光度法) 34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紫外分光光度法) 35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化学需氧量) 36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BOD5) 37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BOD5) 38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总悬浮物) 39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微生物) 40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油) 41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溶解氧) 42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溶解氧) 43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总硬度) 44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高锰酸盐指数) 45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氯化物) 46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溶解性总固体) 47 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水) 48 离子选择电极法检验原始记录(气) 49 氟化物标准使用液配制及校准曲线绘制记录 50 水质检测原始记录(流量-容量法) 51 水质检测原始记录(流量-流速仪法) 52 原子荧光法分析原始记录 53 原子吸收法原始记录 54 气相色谱法检验原始记录(二甲苯) 55 气相色谱法检验原始记录(苯系物) 56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全盐量) 57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酸度、碱度) 58 大气检验原始记录(苯可溶物) 59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验原始记录 60 离子色谱法检验原始记录 61 六六六、滴滴涕检验原始记录 62 水质检验原始记录(CO32-、HCO3-) 63 大气检验原始记录(氯气) 64 CO检验原始记录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毕业作品相关要求及评分细则 一、毕业作品类型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作品包括以下5类: 1.分析测试报告 ①样品来源、样品名称和分析检验的目的; ②检验的项目; ③分析方法(尽量用国家标准)和原理; ④原始数据和数据处理,如果不是带有工作站的仪器分析以及化学分析项目一律要有手写的原始记录为准,有图表的不可缺少图表; ⑤检测结果及评价; ⑥实习后的体会与收获。重点写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 2.分析检验方法的改进报告 ①原来分析方法及原理; 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③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完成技术工作的具体过程; ④解决时具体写出涉及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⑤改进方法后的优势和取得成效——改进前后都要有数据对比加以说明; ⑥自己的感想、体会和收获。 3.实验室质量管理报告 ①质量管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调研;

②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③改进的方法; ④在某些方法有什么提高; ⑤自己和收获和体会。 4.生产工艺的调研和改进报告 ①生产的产品和工艺流程; ②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③存在的问题; ④改进的建议和创新点; ⑤改进后的优势和取得成效; ⑥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5.与专业相关的其他类作品 二、毕业作品要求 1. 学生毕业前,均应完成毕业作品一件; 2. 学生毕业作品的主题,须与本专业课程体系相关,不能用原有的专业综合实训报告代替毕业作品,作品最后需附有相关原始记录; 3. 毕业作品的制作,需个人独立完成; 4. 学生毕业作品均需有两名指导教师(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和一名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按系部的统一安排,校外指导教师一般为实习项目的现场负责人。 5.指导教师在2015年3月31日前依据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及岗位情况确定学生的毕业作品选题范围,与所指导学生沟通后确定最终毕业作品选题,并制定毕业作品指导工作任务书。 6.学生需在确定选题后的半个月内(2015年4月17日前)向

一氧化碳超限原因分析、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玉溪市东方煤业有限公司 华盖山煤矿 一氧化碳超限报警分析报告及防护措施 编制:安全管理部 2016年4月

关于华盖山煤矿 一氧化碳超限报警分析报告及防护措施 一、概述: 我矿104工作面放炮后回风流中经常出现一氧化碳超限现象,传感器显示报警时刻最大值高达480ppm,时间一般2分钟左右,经制定专项措施后按照措施内容进行了阶段现场试验,在严格落实水泡泥、炮泥封孔技术,控制每循环爆破炸药量及增加有效风量的各项措施下,通过现场情况细致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因我矿井下不存在火区,所以一氧化碳超限报警是因工作面放炮作业后的炮烟排放过程导致的短暂性超限,为有效预防和杜绝因放炮作业后炮烟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二、一氧化碳超限原因分析及采取措施后取得的效果: 1、炸药质量问题 因炸药配比偏向负氧平衡时,炸药爆炸过程反应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量较大,炮烟中一氧化碳含量超限,造成一氧化碳传感器超限报警。 针对该问题,我矿积极与同我矿用同一种炸药的塔甸煤矿、比里河煤矿、观音山煤矿询求解决方案,经多方询问得知与我矿使用同一类级别的同一种炸药,在爆破后都会存在炮烟中CO短时间超限状态,多数超限在200ppm以上。针对

该问题我矿已向华宁县公安局火工品管理部门及民爆公司寻求帮助,希望生产厂家为我们提供炸药配比氧平衡单一资料。针对我矿提出的请求,2016年4月25日,华宁县公安局火工品管理部门负责人与玉溪市公安局火工品管理部门人员到炸药生产厂家进行寻求解决方案,因索要资料涉及到炸药配比元素,按规定不能提供该材料,因此该项原因分析无法继续开展。 2、工作面煤壁较疏松,有孔裂隙存在,打眼装药爆破因孔裂隙存在的因素,导致爆破效果减弱和爆破过程影响等原因造成一氧化碳含量增加。 针对该问题现场已要求作业人员在工作面遇煤层地质构造带及前方煤壁松散破碎点采用人工镐挖或者少量装药放小炮方式进行爆破,此方式控制炮烟中CO效果较好。 3、放炮前,未严格使用好黄泥、水炮泥封孔,封泥长度不足,封孔效果未达到要求等人为因素,导致爆破过程一氧化碳含量增加。 针对该问题现场已要求爆破员封孔时必须使用水泡泥,剩余部分采用黄泥满孔封实,封孔全过程由安全员全程盯守检查验收,确保封孔满足要求。 4、破碎大块煤或单打底眼爆破时,或特殊情况下爆破作业炮眼深度不足600mm时,此时填炮泥长度不足或存在孔裂隙导致爆破作业过程一氧化碳含量增大。 针对该问题已单独制定专项大块煤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原始记录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原始记录的管理。 2 职责 2.1 公司生产经营系统的原始记录工作,在公司生产管理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公司各部门管理其归口管理业务的原始记录,对归口管理原始记录的统一性、合理性、科学性进行控制。 2.2 工艺技术、技术设备、产品检验和验收、质量管理、产品原材料理化分析、计量检测、生产操作以及新产品试制等有关科技质量方面的原始记录,由科技质量部负责。 2.3 员工人数、生产工时、员工聘用、出勤、工时利用、员工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原始记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2.4 成品收发、原材料收发、消耗和废旧积压物资处理等方面的原始记录,由市场营销部负责。 2.5 有关生产“五品四数”方面的原始记录,生产安全、人身事故、工业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原始记录由安全生产部负责。 2.6 财会系统的原始凭证,包括各种帐、卡、传票,由财务资产部负责。

2.7 公司行政办公方面的原始记录由公司办公室负责。 2.8 公司证券管理等方面的原始记录由证券部负责。 2.9 各单位根据上述分工,可自行拟定、修改、补充所分管的原始记录。 3 管理内容与方法 3.1 原始记录的建立 3.1.1 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各个活动应建立适应各种工作需要的原始记录。 3.1.2 原始记录的设置必须从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应公司生产和管理的需要。 3.1.3 原始记录必须与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密切结合,要与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配合进行,使之成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3.1.4 原始记录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应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群众掌握。 3.1.5 要根据生产的不断发展变化,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研究问题,不断改进健全原始记录。 3.1.6 原始记录的形式、格式由使用单位设计,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使用。 3.1.7 原始记录统一由综合统计部门分类、编号颁发。废止的原始记录亦应报综合统计部门注销。 3.2 原始记录的分类。 3.2.1 产品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包括:在制品记录、生产进度记录、物耗记录等。 3.2.2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原始记录包括:职工聘用解

气体检测结果记录表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结果记录表(㎎/M3)项目名称:中铁XX集团有限公司XX地铁X号线XX标项目经理部2017年月日 时间地点工序 工艺 现场 人数 可燃气体 氧气含量 硫化氢气体 H2S 一氧化碳 CO 检测人员签字备注 CH4 O2(%) 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

检测频次:3~7天检测一次;每个监测点至少测定三次,(CO取平均值,CH4、H2S取最大值)发现可燃气体时,24小时连续监测。检查项目:隧道开挖、人工挖孔桩、受限空间作业 检查方法:距地面1.5米,甲烷检测在隧道上部硫化氢检测在隧道下部。 评价结果:正常、不正常

检测结果记录表(㎎/M3)项目名称: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2号线06标项目经理部2016年月日 时间地点工序 工艺 现场 人数 可燃气体 氧气含量 硫化氢气体 H2S 一氧化碳 CO 检测人员签字备注 CH4 O2(%) 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

检测频次:3~7天检测一次;每个监测点至少测定三次,(CO取平均值,CH4、H2S取最大值)发现可燃气体时,24小时连续监测。检查项目:隧道开挖、人工挖孔桩、受限空间作业 检查方法:距地面1.5米,甲烷检测在隧道上部硫化氢检测在隧道下部。 评价结果:正常、不正常

检测结果记录表(㎎/M3)项目名称: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地铁2号线06标项目经理部2016年月日 时间地点工序 工艺 现场 人数 可燃气体 氧气含量 硫化氢气体 H2S 一氧化碳 CO 检测人员签字备注 CH4 O2(%) 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浓度评价

检测频次:3~7天检测一次;每个监测点至少测定三次,(CO取平均值,CH4、H2S取最大值)发现可燃气体时,24小时连续监测。检查项目:隧道开挖、人工挖孔桩、受限空间作业 检查方法:距地面1.5米,甲烷检测在隧道上部硫化氢检测在隧道下部。 评价结果:正常、不正常

煤炭实验原始记录表

发热量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 _______________ 设备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品名称 _______________ 室温、湿度c、%RH 样品状态________________ 检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标准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T-14、DCLRY-6全自动量热仪

()含碳量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________________ 设备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 室温、湿度c、%RH 样品状态________________ 检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标准—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使用设备(编号、型号及名称)F-05、LE104E、电子分析天平 T-16、TYXL-11、节能智能一体马弗炉

氮的测定实验原始记录 样品编号_______________ 设备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品名称_______________ 室温、湿度c、%RH 样品状态_______________ 检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118页)

浙江省环境监测系统原始记录表式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原始记录表目录 001 、电导率、溶解氧、水温测试原始记录 002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分析原始记录 003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I )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 色谱分析原始记录(Ⅲ) 004 浮游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005 (冷)原子荧光 吸收 法分析原始记录 006 红外(非分散)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 008 标准曲线和质控记录 009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I ) 010 分光光度法原始记录() 011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I ) 012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 013 容量分析法原始记录(Ⅲ) 014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I ) 015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 016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Ⅲ) 017 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Ⅳ) 018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Ⅰ) 019 生化需氧量分析记录(Ⅱ) 020 重量法分析原始记录 021 硫酸盐化速率分析原始记录 022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记录 023 标准物质配置记录 024 一般试剂配制记录 025 分析原始记录 026 色度分析原始记录 027 地表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028 污染源废水采样和交接记录 029 土壤采样和交接记录 030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031 煤样采样和交接记录 032 水生生物采样和交接记录 033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 034 大气环境采样和交接记录(24小时) 035 大气降水采样和分析记录 036 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37 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3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039 铁路边界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40 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41 飞机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42 工业企业噪声源监测原始记录 043 环境振动测量记录表 044 结构传播敏感建筑物室内噪声监测原始记录 045 样品委托单(站内) 046 监测结果统计表 047 实验室环境条件记录表 048 样品保存条件记录表 049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I) 050 烟尘及气态污染物现场测试记录() 051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 052 废气(烟尘)污染物测定运算记录(Ⅳ) 053 自动烟尘(气)采样仪记录表(I) 054 烟气分析仪测量记录表 055 二恶英前处理原始记录 056 废(烟)气状态参数现场测试记录(二噁英) 05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勘察记录表 058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期间生产工况及处理设施运转情况记录059 现场监测(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单

工业分析技能大赛题库--多选题

序号题目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答案 1 属于化学检验工的职业守则内容的是()。爱岗敬业,工作热情主动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依据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熟练的职业技能ABC 2 职业守则包括()。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依据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实验室的纪律ABC 3 化学检验工应遵守的规则有()。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依据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遵纪守法,不谋私利,不徇私情ABCD 4 下列哪些属于化学检验工职业守则的内容()。爱岗敬业,工作热情主动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依据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遵纪守法,热爱学习ABC 5 化学检验工的职业守则()。爱岗敬业,工作热情主动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遵纪守法,不谋私利,不徇私情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ABCD 6 "化学检验工职业守则内容为()。 " 爱岗敬业,工作热情主动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依据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遵纪守法,不谋私利,不徇私情遵守劳动纪律,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ABCDE 7 化学检验工的职业守则包括()。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一丝不苟地依据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遵纪守法,不谋私利,不徇私情爱岗敬业,工作热情主动ABCD 8 下面所述内容属于化学检验工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的()。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ABCD 9 化学检验工专业素质的内容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分析化学知识标准化计量及质量基础知识电工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知识 B C D 10 化学检验人员应具备()。正确选择和使用分析中常用的化学试剂的能力 制定标准分析方法的能力使用常用的分析仪器和设备并具有一定的维护能力高级技术工人的水平AC 11 不违背检验工作的规定的选项是()。在分析过程中经常发生异常现象属于正常情况分析检验结论不合格时,应第二次取样复检分析的样品必须按规定保留一份所用的仪器、药品和溶液必须符合标准规定BCD 12 分析检验人员一般具有()。熟悉掌握所承担的分析、检验任务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对测定数据有分析能力能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分析仪器、设备根据分析项目要求,查找分析方法ABCD 13 化学检验工职业素质主要表现在()等方面。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职业情况ABCD 14 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建

一氧化碳超限分析报告

一氧化碳超限分析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关于哲庄煤矿井下各掘进头一氧化碳超限报警 分析报告 时间:2012年8月10日 地点:哲庄煤矿调度室 参加人员:熊洪赵朝宏张才举欧坤张瑞乾张学成 禄彬王家先饶应福李世银蔡朝华王勇 吴维贵吴俭吉学武黄龙刘永良孙成友 吉学贵 一、概述: 由于近期来我矿掘进工作面经常发生一氧化碳超限,经过落实分析,一氧化碳超限时均有放炮作业,故此一氧化碳超限为放炮后造成的瞬时超限。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措施。 二、一氧化碳超限原因: 1、炸药质量问题造成放炮后炸药爆炸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造成一氧化碳传感器超限,是超限的直接原因。 2、放炮时,未严格使用好水炮泥,封泥长度不足。 3、一氧化碳探头刚安装完善,正处于调试期间,有些设置值不正确。 4、措施实施不力,落实执行不到位。 三、防范措施:

1、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严禁使用黑火药和冻结或半冻结的硝化甘油类炸药。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2种不同品种的炸药。含水超过%的铵锑炸药及硬化到不能用手揉松的硝酸铵类炸药。 2、在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或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 130ms。不同厂家生产的或不同品种的电雷管,不得掺混使用。不得使用导爆管或普通导爆索,严禁使用火雷管。 3、放炮员必须按照《放炮员安全操作规程》装药、封眼。炮眼封泥应采用水炮泥。装填水炮泥时应选紧靠药卷填上10—20cm的炮泥,然后装水炮泥,外端再填以炮泥。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和压的太紧,以防捣破水炮泥,不得使用漏水的水炮泥。 4、装药时按规定让炸药接触密实,封泥应用不燃性的砂,粘土。杜绝易燃物当封泥封炮眼,严防炸药爆燃引起火灾。 5、打眼装药时,适当减少装药量,防止一氧化碳事故发生。 6、放炮前,将迎头喷雾打开,喷嘴对着迎头,用若干喷嘴在离工作地点约30 米左右处设置一个水幕,以稀释放炮所产生的CO。 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增加矿井风量利用率;使放炮后产生的CO尽快吹散。 7、瓦斯巡检员严格按照检查周期对各个工作地点、密闭、老巷的CO检查。杜绝有盲区、漏检的现象发生。 8、加强职工培训对CO的危害的认识,以及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范本

附件6: 煤的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范本)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是根据国家标准并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的,适用于公司内入厂煤和入炉煤的工业分析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作业指导书采用上述标准中的定义。 4 职责和分工 4.1燃料管理主管 4.1.1全面负责检验测试工作质量。 4.1.2负责检验测试质量事故及检验测试质量争议的处理。 4.1.3经常检查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4.1.4审核检验测试记录。 4.1.5解决检验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2化验员 4.2.1对各自承担的检验测试工作的质量负责。 4.2.2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4.2.3严格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及时填写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记录。

4.2.4保持工作场所清洁,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 4.2.5按时完成检验测试任务,及时提出检测报告,并按规定程序送审,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无误。 4.2.6爱护仪器设备,做好保养工作;操作中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后立即报告主管人员,研究处理。 5 化验员和仪器要求 5.1具有煤质检验人员岗位合格证或有1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5.2仪器设备与试剂要求: 5.2.1电热鼓风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5.2.2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5.2.3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5.2.4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5.2.5智能马弗炉。 5.2.6全自动工业分析仪。 5.2.7瓷灰皿:长方形,底面长45 mm,宽22 mm,高14 mm。 5.2.8挥发分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的盖的瓷坩埚,尺寸符合GB/T212-2008的要求,坩埚总质量为15~20g。 5.2.9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6 安全注意事项 6.1各种设备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6.2在高温炉内取送物品时,身体要与炉门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烫伤。

一氧化碳超限分析报告

一氧化碳超限分析报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哲庄煤矿井下各掘进头一氧化碳超限报警 分析报告 时间:2012年8月10日 地点:哲庄煤矿调度室 参加人员:熊洪赵朝宏张才举欧坤张瑞乾张学成禄彬王家先饶应福李世银蔡朝华王勇 吴维贵吴俭吉学武黄龙刘永良孙成友 吉学贵 一、概述: 由于近期来我矿掘进工作面经常发生一氧化碳超限,经过落实分析,一氧化碳超限时均有放炮作业,故此一氧化碳超限为放炮后造成的瞬时超限。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措施。 二、一氧化碳超限原因: 1、炸药质量问题造成放炮后炸药爆炸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造成一氧化碳传感器超限,是超限的直接原因。 2、放炮时,未严格使用好水炮泥,封泥长度不足。 3、一氧化碳探头刚安装完善,正处于调试期间,有些设置值不正确。 4、措施实施不力,落实执行不到位。 三、防范措施: 1、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炸药。严禁使用黑火药和冻结或半冻结的硝化甘油类炸药。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2种不同品种的炸药。含水超过%的铵锑炸药及硬化到不能用手揉松的硝酸铵类炸药。

2、在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瞬发电雷管或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不同厂家生产的或不同品种的电雷管,不得掺混使用。不得使用导爆管或普通导爆索,严禁使用火雷管。 3、放炮员必须按照《放炮员安全操作规程》装药、封眼。炮眼封泥应采用水炮泥。装填水炮泥时应选紧靠药卷填上10—20cm的炮泥,然后装水炮泥,外端再填以炮泥。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和压的太紧,以防捣破水炮泥,不得使用漏水的水炮泥。 4、装药时按规定让炸药接触密实,封泥应用不燃性的砂,粘土。杜绝易燃物当封泥封炮眼,严防炸药爆燃引起火灾。 5、打眼装药时,适当减少装药量,防止一氧化碳事故发生。 6、放炮前,将迎头喷雾打开,喷嘴对着迎头,用若干喷嘴在离工作地点约30 米左右处设置一个水幕,以稀释放炮所产生的CO。 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增加矿井风量利用率;使放炮后产生的CO尽快吹散。 7、瓦斯巡检员严格按照检查周期对各个工作地点、密闭、老巷的CO检查。杜绝有盲区、漏检的现象发生。 8、加强职工培训对CO的危害的认识,以及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9、加强对机电硐室防灭火设备的认真检查落实。上全上齐皮带运输机以及各种电器设备的保护装置,并保证保护装置的灵敏可靠。 10、对老巷、采空区进行及时封闭,并保证封闭质量,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涌出。 11、工作面及各施工地点放炮前必须向调度室汇报,加强对CO浓度监测。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分析检验”赛项规程

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GZ-2019016 赛项名称:工业分析检验 英文名称:Industrial Analysis and Testing 赛项组别:高职组 赛项归属:生物与化工大类 二、竞赛目的 工业分析检验赛项是依据高职教育工业分析技术相关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通过技能竞赛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企业岗位对接。通过理论与仿真考核、实践操作考核,考查学生产品质量监控的意识及现场分析与处理样品的能力;考查学生工作效率、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职业素养;考查学生执行国家质量标准规范的能力。通过竞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展示教学“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对接岗位”的教学成果。增强职业教育在社会的影响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提高毕业学生满意率和优秀率。 三、竞赛内容 工业分析检验赛项竞赛内容依据企业岗位和职业标准要求进行,设立理论知识考核、仿真操作考核、实践操作三个竞赛单元。理论考核题库参见《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试题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书号978-7-122-23572-5,范围为中级篇和高级篇试题,不包含各章节计算题、综合题以及第四章化学反应与溶液基础知识。仿真考核题目:液相

色谱与质谱联用仿真考核—虚拟样品的定性和定量测定。实践操作考核考题: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试样中铁含量。 理论知识考核竞赛时长60分钟,仿真操作考核竞赛时长为40分钟,实践操作竞赛时长为210分钟。仿真考核、理论考核平台参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业分析检验”赛项指导书(修订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书号978-7-122-23521-3,书中配有学习光盘。理论知识考核、仿真操作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均以满分100分计,最后按理论知识考核占20%,仿真操作考核占5%,实践操作考核占75%的比例计算参赛总分。 (一)理论与仿真考核点分布

原始记录书写要求讲课稿

原始记录书写要求

1. 记录表格使用炭素,蓝黑墨水填写或计算机打印(必须保证记录的原始性),字体 要书写工整,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或纯蓝墨水填写;分析结果报告单要求必须打印。所有打印的记录不能手工改错,如果改错,须重新打印。 2. 每项监测任务的所有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表格,均应使用同一个编号,即本次监测任务的唯一性标识。 3. 手写的记录表格如有空格,则划斜线和加盖“以下空白”印章:打印的记录表格如有空格,不得手划斜线,在最后一个监测分析数据下方如有空格,应在紧邻下一空格内加盖“以下空白”印章或手填“以下空白。” 4. 记录表格整体框架和要素原则上不得变动,但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列宽、行高, 也可进行个别相邻格的合并或拆分等。如使用者认为整体框架和要素确需变动或修改,应按照有关程序规定进行。 5. 原始记录填写应在一格中的下半部,不得涂改、刀刮。如需修改,应在错误处划一斜线(应能看清原记录数据),并加盖本人私章,并在此格上部书写正确的数据, 每页原始记录改错地方不应超过三个。 6. 所有落款应签姓名不得盖章,签姓名用全称,签名字体工整、消晰、整齐原始记录单“分析人”一栏,未持证人员不能单独签名,应将姓名签在持证人员之后:分析人员只有 1 人时,该分析人员不得在校核或审核处签名。 7. 原始记录中相对偏差取一位有效数字或整数,修约规则为只入不舍,加标回收率取整数。 8. 原始记录和分析结果报告单中,当测试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或最低检出浓度时, 应填报为“未检出”,并在记录中注明方法检出限或最低检出浓度。容量及重量分析项日,如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悬浮物、氯化物、石油类,全盐量。矿化度、溶解性总固体等低于检测下限时,以<L”的形式填报L”为检测下限值。 9. 气相色谱,液相(离子)色谱,GC-MS色质联用仪、原子荧光仪、测汞仪测试气态、固态样品原始记录可参照相应水质测试原始记录填写。 10. 质控措施在任务通知单中下达,应具体到每个监测因子:采样原始记录单和分析 项目原始记录中“质控措施”一栏填写实际质控情况。检测项目分析工作结束后,应填报质控结果统计表,质量负责人应在任务通知单及质控结果统计表上签字,目的是对质量负责。 11. 无组织排放分析结果报告单“备注”一栏应注明上风向、下风向点位序号、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天气情况等因素。 12. 各仪器设备填写使用、维护或维修记录应使用专用表格。 13.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封面唯一性标识编号同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编号。 14. 原始记录、报告单及检测报告中必须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诸如mg/标干m3 mg/Nm3”等非法定计量单位一律换成法定计量单位,写出mg/m3”。 15. 检测结果在0.1—1000(不含1000)之内的,不能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如540不能写成5.40X102,直接报540即可。 16. 采样记录应填写有关的现场参数。项目名称应该按国家有关标准的名称规范书写,如氰化物不能写成氰,除pH、PM10、TSP三个项目可以用符号外,其他项目一律用文字书写。

病历分析例题——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病例摘要]男性,65岁,昏迷半小时半小时前晨起其儿子发现患者叫不醒,未见呕吐,房间有一煤火炉,患者一人单住,昨晚还一切正常,仅常规服用降压药物,未用其他药物,未见异常药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无肝、肾和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8℃,P98次/分,R24次/分,Bp160/90mmHg,昏迷,呼之不应,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未触及,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樱桃红色,颈软,无抵抗,甲状腺(-),心界不大,心率98次/分,律齐,无杂音,肺叩清,无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克氏征(-),布氏征(-),双巴氏征(+),四肢肌力对称化验:血Hb130g/L,WBC6.8×109/L,N68%,L28%,M4%,尿常规(-),ALT:38IU/L,TP:68g/L,Alb:38g/L,TBIL:18umol/L,DBIL:4umol/L,Scr:98umol/L,BUN:6mmol/L,血K+:4.0mmol/L,Na+:140mmol/L,Cl-:98mmol/L [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高血压病I期(1级,中危组) (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突然昏迷,查体,见口唇樱桃红色,无肝、肾和糖尿病病史及服用安眠药等情况,房间内有一煤火炉,有一氧化碳中毒来源,无其他中毒证据 2.高血压病I 期(1级,中危组)血压高于正常,而未发现引起血压增高的其他原因,未见脏器损害的客观证据二、鉴别诊断(5分) 1.脑血管病 2.其他急性中毒:安眠药等中毒 3.全身性疾病致昏迷:肝昏迷,尿毒症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三、进一步检查(4分) 1.碳氧血红蛋白定性和定量试验 2.血气分析 3.脑CT 四、治疗原则(3分) 1.吸氧,有条件高压氧治疗 2.防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代谢 3.对症治疗:保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预防感染 4.防治并发症和预防迟发性神经病变

一氧化碳分析仪期间核查(通用版)

一氧化碳分析仪期间核查 1、核查目的 保证本站的一氧化碳分析仪正常运行,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期间核查,验证该设备是否保持检定/校准时的状态,确保其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检查项目 一般检查、示值误差、重复性、响应时间、稳定度、零点漂移、噪声。 3、标准物质 CO/N2标准气体 4、核查依据 《一氧化碳分析仪使用说明书》 5、核查条件 检定条件检定要求 温度(℃)(15一30)℃±2℃ 湿度(%)<75% 大气压力(86一106)kPa±0.5kPa 表1 核查条件设置一览表 6、核查方法 6.1一般检查 6.1.1分析仪器应标明制造单位名称、分析器型号、出厂编号及制造年、月,附件应齐全,并附有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产品合格证。 6.1.2 分析仪器和各调节部分应能正常调节,各紧固件应无松动。 6.1.3 新出厂的分板器的涂层和镀层不应有明显的颜色不匀和剥落,应无毛刺和粗糙不平,各部件接合处应平整。 6.2示值误差测定 在规定的检定环境条件下,分析器经预热稳定后用零点校准气和浓度为测量范围上限值的标准气体,校准分析器零点和上限(见附录图A1)后,在测量范围内依次通人均匀分布的3种浓度标准气体,并记录通人后的实际读数。重复上述步骤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对多量程分析器,应对每一量程进行测定计算。 按下式计算示值误差A:

6.3重复性测定 在规定的检定环境条件下,分析器经预热稳定后,用零点校准气校准分析器零点后,再通入上限值70%-90%浓度范围的标准气,待读数指示稳定后,得到测量值C;重复上述步骤6次,重复性以相对标准偏差C v来表示。 按下式计算相对标准偏差C v: 6.4响应时间测定 在规定的检定环境条件下,分析器经预热稳定后,用零点校准气校准分析器零点后,按60 L/h 流速向分析器通人上限值75%左右浓度的标准气,读取稳定数值后,撤去标准气,使分析器指示为零。再通人上述浓度的标准气,同时用秒表记录从通人标准气体瞬时起到分析器指示第一次稳定示值的90%时的时间,此时间即为分析器的响应时间。重复上述步骤3次,其算术平均值即为分析器的响应时间。 6.5稳定度测定 在规定的检定环境条件下,分析器经预热稳定后,用零点校准气及浓度为测量范围上限值的标准气体校准分析器零点和上限。然后用浓度为分析器上限值70%-90%之间的标准气体通入分析器,待分析器示值稳定后,记录数值C1。分析器连续运行48h,按记录表中的时间间隔通上述标准气体,并分别记录分析器示值(非连续测量分析器连续运行4h,每间隔1h通上述标准气体,并记录分析器示值)。取全部记录示值中的最大漂移值为C2。记录大气压力值,如有影响则进行修正。 按下式计算分析仪的稳定度:δs=(C2-C1)/R×100% 6.6零点漂移测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