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例l 如图4-1所示,甲图中经线从右向左数字变大为西经,且在160°W-20°W之间是西半球,纬

线度数从下至上数字变大为北半球。同理,乙图表示东经、东半球、南半球。

B:给定半球图判断经线度数。

例2 图4-2已给定北极位置,图中A点目前在夜半球,经若干小时以后它进入昼半球,而跨过的即为晨线。在以南北极为中心的图中,晨昏线同时出现。

图4-2 图4-3

例3图4—3表示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照图,弧线AC为昏线,CB为晨线。若此图表示12月22目前后太阳光照图,AC就为晨线,CB为昏线。

(2)报据晨昏线和昼、夜半球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经度的判定:12点为白天的对称经线,24点(或O点)为夜的对称经线。图2中如果表示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照图,12点的经线为90°E,若此图表示12月22日前后,12点的经线为0°。纬度的判定:在经纬网光照图上,晨昏圈一定与某条纬线相切.那么切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数值上是互余的.由此可判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2中极点外的虚线圈若极圈,那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即为回归线。

例4读某日某地区的光照图(图4—4)(阴影部分是黑夜、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约为20°,判定太阳直射点的坐标。经度的判定:根据图示判定图中经线为110°E或11O°w.它与晨线相交于赤道,地方时为6点。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60°w或20°w;纬度的判定: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约为20°,而且图示北半球为昼大于夜.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0°N。

(3)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的范围等已有条件,确定相应的日期或节气。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到极点应全部位于昼半球,此时日期是6月22前后,节气为夏至。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也能确定日期和节气: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为春分和秋分日;当晨昏终与经线的夹角达最大23°26′.北极圈到极点应全部位于昼半球.此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为夏至。

(4) 根据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或者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计算任何一条经线的地方时。

(6)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经线的交点,计算各地的日出、日落时刻。光照图中任一点的日出、日落时刻,就是该点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相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

(7)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短,确定地球上不同纬度各地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8)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计算出不同纬度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情况。根据图3提供的信息可算出北京此时太阳高度,H=90°-|40°-20°|=70°。

(9)根据日界线判断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或推断地方时。在地球上分割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是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O时(或24时)的经线,一般O时的经线日期东大西小。当地球上只存在一个日期时,两条分界线重合。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则此时今日与昨日各占一半。

2. 解读地理过程示意图的思路不应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而应从点到面、从面到体,进行正向、逆向、纵向、横向、平面、立体的思维.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考虑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叫多端思维,也有人称发散思维。解读地理过程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①了解图意,图文转换,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流程图还要辨清箭头走向,分清总箭头和分箭头,从图中获取做题的信息。

②知识回顾,寻找依据。就是在读图了解图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整理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

内容。

③紧扣题意,准确答题。

④检查因果关系、必要条件等。

综合思维培养(综合运用创新)

例1读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示意图(4-5),回答: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那么.该图表示的节气是 ,A点的地方时是时,此时太阳直射点是点;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此时华北地区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②此时华北地区正值小麦收获季节

③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①罗马气候干燥

(3)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那么表示O°经线的是,A地的地方时为时,北京时间为月日时。

命题意图及评价这题出现在恢复高考后的文科综合试卷中。原题是两组选择题.现已稍作修改。此题不仅考查考生时地球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考生对图示信息提取、认定和判断的能力。通过判断节气、A点地方时来判定此时的农事活动。

解题思路①从题干中得知这是北半球.即逆时针转动。②回答第二小题时要理清晨昏线和经线之间的关系: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为春分和秋分日;晨线地方时为6点.可推断 A的地方时。③判别华北地区小麦是播种还是收获的季节时.关键在于想清楚华北地区分布的小麦是冬小麦,每年9、10月份播种,来年5、6月份收获。④根据180°经线两侧日期是西大东小,判断出NF 经线办180°.那么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 O点,经度度数为O度。A点的地方时和北京时问就能推算出来。

参考答案 (1)略 (2)春、秋分9 H ① (3)NB NF 3 7月7日8时

例2图4-6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中是

A.∠XOF B ∠TOF C ∠FON D ∠TON

(2)按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图上ST与EF之间为带。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MN向北移动到EF,再由EF向南移动到MN的过程中,在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O°,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无四季更替

(5)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纬度)纬线向南、向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

命题意图及评价这是一传统的、能充分体现地理特色的题目--黄赤交角及其地理影响。只不过命题者设问的角度较有新意,但本质没变化.此题能充分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还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经典问题的掌握情况。

解题思路(1)只要记住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能回答,图中E'F即为黄道平面。(2)地球上的“五带”为热带、温带、寒带,分界线分别是回归线和极圈。(3)当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时,极夜范围开始从南极点扩大到南极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极圈以内全为极夜,之后极夜范围从南极圈开始缩小至极点。(4)当黄赤交角为O°时,太阳始终直射赤道,晨昏线和经线永远重合,全球各地全年昼夜等长,无四季之分。(5)黄赤交角发生变化。但必须记住回归线的度数即为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为90°-回归线的度数。现黄赤交角为35°,北回归线为35°.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35°N。与此同时,热带、寒带的范围相应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参考答案 (1)C (2)北温带 (3)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 (4)ABD (5)北纬35度热带、寒带

例3读图4—7,分析回答:

甲乙丙

(1)乙图为锋面示意图.当冬季时在我国北方常表现为 (灾害性天气),此时地球位于甲图中点位置附近。

(2)若将乙图锋面移到丙图中,相当于哪条地面锋线 (GF或EF)。

(3)按上述条件:地中海沿岸正处于季,在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天气特征为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命题意图及评价本题以连环图形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从锋面类型的判断联系到锋面气旋,更结合这种天气现象发生的时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应住于何处.这就要求考生调动学科内知识的前后联系。解题思路首先判别乙图锋面类型,冷空气在下且为主动进攻.此为冷锋.冬季时北方受冷锋影响的灾害性天气表现为寒潮.时间确定后,判别在甲图的位置是A是B,主要看太阳直射点位置.添加赤道(垂直于地轴).由太阳直射点指向便不难判别出在B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正值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沿岸地区在西风影响下.天气特征表现为温和多雨.整个北半球出现的是昼短夜长现象。其次丙图表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气旋.它位于北半球,GF后的气流是较高纬度南下的冷空气.所以GF为冷锋。

参考答案 (1)冷锋寒潮 B (2)FG (3)冬西风,温和多雨,昼短夜长

例4读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图4—8),回答:

(1)图中A表示的分解作用,B、C表示生物作用。

(2)D表示绿色植物的作用。

(3)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形式存在的。

(4)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中增加造成的.简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是

(5)概略说明生物出现后显著的地理意义:

①;②

命题意图及评价该题结合了地壳物质循环(大循环)、生物循环(小循环)这两种自然界中重要物质循环类型,选取碳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要求考生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断地理事物的过程。题目结构清晰、简明,能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解题思路解题需要以相关知识(生物、化学知识)为背景,运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解答。对高三有一定的生物、化学知识基础的同学,此题难度并不大。-关键要仔细分辨箭头指向,认清整题是围绕C元素的迁移转化展开的。

参考答案 (1)微生物呼吸 (2)光合 (3)二氧化碳碳酸盐 (4)二氧化碳对植被的破坏化石燃料

的大量燃烧(5)①使自然界中化学元素进行迁移②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

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例5 如图4—9,示意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I表示烟草业的变化,Ⅱ表示鲜花业的变化。读

图并回答(2000广东高考):

(1)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

是。

(2)该区域发展花卉业的其它优势是

(3)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

(d)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题后括号内) ( ) 图4—9

A.减少运输成本 B 使卷烟的产量增加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 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命题意图及评价考查考生对产业结构转化规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及社会伦理观。本题要求考生根据图

示信息综合考虑农业布局的水、热、劳动力、土地等一般因素.还要考虑影响农业布局的技术因素。本

题完全将书本理论知识和生产、社会结合起来.起点高.但落点低,考生不难回答。

解题思路(1)实质上是考查该区域的气候特点:即昆明地区四季如春,降水丰富。

(2) 发展花卉业的影响因素很多.与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相似。由图中所示“世界花卉生产向发展

中国家转移”可推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业的成本支出较低,l由此可想到主要优势是劳动力丰富、廉

价和土地价格较低。

(3)由题中可知.花卉业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前提是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而解决保鲜和开发新

品种的关键当然是技术开发。所以第(2)、(3)题的解答采取由果溯因的方法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4)由图I可知,因为吸姻有害健康,所以国内外市场对卷烟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得卷烟产量减少,

烟草种植业萎缩,而且可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由图Ⅱ可知,市场对花卉的需求大增,鲜花产销业和

鲜花种植业蓬勃发展,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环境,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至于产业转化前后的运输成

本是难以确定“减少了”.因为产业转化前烟草业运量大.而产业转化后烟草运量减少了,但花卉运量增

加了.

参考答案(1)“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2)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3)技术创新(或技术开发,引

进技术) (4)CD

例6读图4—10.完成下列要求:(2003年新课程版全国高考试题)

(1)将正确选项地代号填入图中相应地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 酸雨

d 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命题意图及评价什么是地理学科的热点问题?影响全球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问题是永恒的热点。每年的高考试题中并不回避热点.只是出题方式不断变化而已。前两年沙尘暴频繁袭击我国北方地区.所以2001年、2002年连续在高考试卷中以不同的方式考查了这个内容。今年则变换为考查考生对这类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这类图学生应该不陌生,从跟踪调查学生的答题情况看,第(1)题正确率较高.而第(2)、(3)题的回答却不尽如人意。回答这类流程示意图首先要看清箭头走向,因为箭头指向蕴涵着事物的内在联系。如:氟氯烃的增加导致臭氧层空洞.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全球变暖。但要回答第(2)、(3)题时还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就是这题的回答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怎样。这个知识点在必修教材第八单元有详尽的论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1)略(2)人口的增长;经济活动的增加;传统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不合理、过度消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控制人口数量;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清洁生产;加强环境保护的污染治理;改变传统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合作。

潜能开发提高

一、选择题:

读中心为北极的示意图(图4—11),阴影区为4月16日,非阴影区为4月15日,判断l~2题。

1 NA的经度为 ( )

A.180° B 45°E C.135°W D.135°E

2 这时,北京时间是 ( )

A.16日23点 B 15日23点 C。15日17点 D.16日17点

图4—12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30°纬线圈的交点。据此回答第4题。

4 有关季节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 B 东北平原忙于小麦播种

C.开普敦地区暖热少雨 D 北半球的大雁往北飞行

读图4—13,回答5~6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就气压状况而言是低气压

②就气压状况而言是高气压

③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是气旋

④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是反气旋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地转偏向力 B 此图表示北半球反气旋气流运动状况

C.往往发生于夏季的亚欧大陆上空 D 垂直方向上有上升气流

读图4—14.回答7~13题。

7、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B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D.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8 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图.则 ( )

A.甲是副热带高气压 B ③代表东北信风

C.甲处为少雨地带 D乙处有热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9 若此图表示海陆闻水循环,则

A.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B乙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③代表径流输送 D ④代表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

10 若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

A.该地为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 B ②代表秘鲁寒流

C 丙处有上升作用形成的大渔场 D.④代表千岛寒流

11 若此图为她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 丁代表岩浆岩

B 丙代表沉积岩

C ②代表变质作用 D.④代表重熔再生作用

12 若此图为滨海地区海陆风模式图,甲是陆地,乙是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A.白天的海风 B 白天的陆风 C 夜里的海风 D 夜里的陆风

13 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

A 悉尼吹西北风 B.开普敦进入多雨季节

C 我国大部分地区刮东北风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14 读自流水盆地示意图(图4-15),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区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应属于 ( )

A.承压水 B 潜水 C 凝结水 D 渗入水

(2)新疆坎儿井引水工程开发的地下水应属于 ( )

A 承压水

B 冰雪融水

C 渗入水

D .潜水

(3)图中自流井喷出的水头高度理论上 ( )

A.高于承压水位 B 低于承压水位 C 等于承压水水位线高度 D.等于排泄区水位 ( )读图4-16,圆圈若代表国家,箭头代表该国国内人口迁移方向,回答15~16题。

15 该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情况,正确的是 ( )

A.二战前后,在国际人口迁移中,都是主要迁出国

B.二战前,国内居民主要迁往美国、巴西等地

C 沿海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

D 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最稠密

16 于该国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世界上城市化最早的国家 B 目前城市人口比重在90%以上图4—16 C.有世界闻名的超级大城市和巨大的城市群 D.该国的政治与经济中心是分开的

读图4—17,回答17~19题。

甲乙丙丁

17 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

A.炼油厂 B 造纸厂 C.电视机厂 D.电镀厂

18 若箭头所示为风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为合理,则工厂可能是

A.钢铁厂 B 水泥厂 C 化工厂 D.印染厂

19 若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位于我国太湖流域的城镇布局合理的是

A.甲 B 乙 C 丙 D.丁。

图4-18为某酒精厂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20~22题(2003年全国文科综合考试)。

20 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 )

A 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

21 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污染问题是 ( )

A 酸雨

B 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 臭氧层空洞

D 扬尘

22 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

A 实施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 隔断了与其它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综合题:

23 图4-19为6月22日地球光照图(图中虚线圆圈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北半球图中画出晨线.南半球图中画出昏线。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3)此时A点以南洋面上盛行

风.洋流向流。

(4)此时南半球图上B点的太阳高度角比C点太阳高度角。(大、小)

24 图4—20是某日地球光照图,回答有关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为.

(2)A点位于C点的方向。

(3)这一天B点夜长小时,D点昼长小时。

(4)此时H点为点钟.A点为点钟。

(5)曲线FGD表示的是线(晨线、昏线)。

(6)此时全球已有多少范围进入新一天(一小半.一大半,一半,全部)? 。

(7)A处的自转线速度为千米/小时,F处(60°N)的自转线速度为A处的。

25 图4—2I中阴影部分为夜正与极圈相切,读图后回答:

(1)A点在B点的方向。

(2)就角速度大小比较:A B C。线速度大小比较A B C。

(3)此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日点。

(4)设D点的经度为O°。此时B点的时刻是时。

(5)在A、D、E三点.能看到的星座个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26、图4—22中,甲图为d城市周边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分布图,乙图为某日不同纬度四地点的太阳高度(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判断甲图中d城市是否一定对应乙图中D点:,理由是:

(2)比较甲图中b点和乙图中B点的纬度高低,并说明理由。

(3)甲图中a、b、c三点中,此时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是;a点的旗杆影子朝方向。

(4)乙图若为夏至日,四地点按昼长时问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5)乙图若为冬至日,D点正值炎热干燥季节.则D点可能在 ( )

A.阿拉伯半岛 B 北非 C.秘鲁 D 美国

27 图4—23为中纬大气环流理想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绘出a、b、c三种气流的风向;

(2)a气流在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叫,此气压带是

原因形成的,在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是

(3)与b气流有关的气候类型有:、

(4)通常情况下,a气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场是一个闭合系统.而不是带状,原因是

.其中1月份在60°N陆地上出现的气压中心主要有

、;

(5)全年受b风影响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特点是。

28读图4—24,回答下列问题:

(1)围海造田的意义:①

(2)围海造田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并请举例:

29 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读下面框图(图4-25),将图下所列的地理现象及原因的代号填人图中适当的审格内:

①海洋生态破坏②海洋环境污染③自然原因④人为原因

⑤危及海洋生物⑥危及人体健康⑦工业生产

30 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图(图4—26),分析回答:

(1)分析图中A表示.B表示。(填写正确的数码)

①塘泥②基泥③青饲料④有机质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将甘蔗、果树、

的生产与有机结合起来,按生产的对象分类.此种农业属于。按投人的生产资料或劳动来分.应属于

(3)基塘生产中,多种植物轮作.可以充分保持

(4)基塘生产的内容与挂钩,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①气候条件②交通运输③科技投入④市场动向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一、选择题

l C 2.D.4.C 5.D 6.B 7.D 8.B 9.C 10.A 11.C 12.A 13.B 14.(1)B (2)B (3)C l5.B 16.C 17.C 18.D 19.D 20.A 21.B 22.D

二、综合题

23·(1)见下图 (2)23°26′N 90°E (3)西南东(4)c>B

24·(1)23°26′N 45°E (2)东南(3)12 24 (4)12 9 (5)晨(6)一大半(7)1670 一半

25·(1)西北 (2)= > > > (3)近 (4) 6 (5) A D E

26·(1)不一定,若乙图为夏至日,此两点为同一地点。若是冬至日,乙图中D点为23°26′S. (2)b

点纬度为68°26′N,乙图中B地太阳高度为零,分别表示66°34′N、66°34′S的正午或子夜,所以

无论冬至或夏至b点纬度始终高于B点。 (3)b,东北(4)A-D-C-B (5)C 。

27·(1)见右图 (2)副热带高气压动力炎热干旱(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4)海陆分布

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亚洲高压北美高压(5)南北纬大陆西岸的40°~60°终年温和多雨

28·(l)意义:①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②开发海底矿产资源(2)主要方式:①利用沿岸浅滩造陆,如荷兰,有l/5的国土来自围海造田;②近岸浅海人工岛,如日本、美国、

法国等沿海发达国家。其中以海上城市的规模最大、功能最全。

29.如图:

30·(1)②③①④(2)桑蚕养鱼混合农业密集型农业(3)土壤肥力(4)④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

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整理 必纠41个自然地理易错易混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判断某一物体是否属于天体,主要看这个物体是否单独存在于宇宙空间。 6、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与北京时间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数轴法),确定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过线减一日,向西过线加一天)。 7、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8、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9、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的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时)。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太阳方位与日影方向相反。 10、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1、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北球为冬季。 12、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与冬至日、远日点与夏至日的区别。 13、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p=pgh)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4、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集锦

厦门市翔安一中2013年高三总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应考基本原理和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

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自然日界线:零点所在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 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人文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80o:向东旧一天,向西新一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 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是对地理现象的反映,它体现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概念的建立和原理的理解需要一种感知,不是一种简单的背诵式的记忆。这一感知过程也就是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是对众多地理信息进行抽象;因此,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提出地理概念原理的教学对策是让学生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地理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探讨几种感悟教学的切入点。 :地理概念、原理本质特征教学策略信息感悟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 一、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本质特征体现着基本地理思维 1.地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地理信息的一种抽象。 现行高考考试大纲中改变了能力目标的表述,侧重于学习行为过程;在四个考核目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直接与地理概念和原理有关。所谓地理信息,就是用文字、图象、数字等表达的一些地理现象和特征;调用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地理概念和原理。当我们理解了地理概念和原理背后的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后,就能有效地实现“调动和运用知识”去解读信息。

2.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和时空的条件性。认识概念、原理的过程,是一种信息有序化的过程;所以,概念、原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概念的建立过程与原理的把握是一种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 3.地理概念、原理的建立过程,是一种对地理现象中所蕴涵的本质特征的感悟。 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 例如,应用基本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有“热力环流”。 二、地理概念教学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准确性和关联性。准确性要求学会归纳、判断;关联性要求学会联想、发散。他们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1.从“准确”的相对性中去感悟概念 概念要求准确,所以概念中的限定词通常是作为把握概念的关键。但从表达这一层面来说,所下的定义永远是一个相对的准确;从反映概念的某一事物的现象和特征来说,通常又不能涵盖概念的全部。这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比如,热力环流:体现在许多环节上;空间上有地面和高空,温度上有冷和热,空气运动有垂直和水平运动。“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也就不能达到概念本

高中地理 原理规律大归纳

高中地理原理规律大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自然地理学原理

自然地理学原理(第二版)陈述逑 第一章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 第二章自然地理学的系统方法 正负反馈及案例 系统的反馈 反馈的概念 一个系统的输出反过来作用于输入,从而对系统再输入和系统过程产生影响的机制。 正反馈 回返信息使系统输入或过程原因在原来变化方向上得到促进或放大,进一步偏离初始状态。例如: 湖泊污染-鱼类死亡-湖泊污染加剧;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熵增加剧)。 正反馈过程一般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具有方向性,它使系统趋于不稳定,产生偏离平均状态的涨落,是导致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原因。 负反馈 回返信息使系统输入或过程原因在原来变化方向上得到抑制或缩小,趋向回到初始状态。例如:野兔-狐狸种群变化过程,产草量-放牧量的变化过程。 负反馈过程通常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变化,具有循环性,它使系统趋于稳定或动态平衡,是产生系统动态自稳定的原因。 正、负反馈的关系 相辅相成:正反馈过程中包含和孕育着负反馈过程,负反馈过程中也包含和孕育着正反馈过程。如:冰雪覆盖-反射率-气温过程,气温-云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过程。 相互转化:稳态-动态稳定-突变-新稳态;如: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坡地形态变化,河道洪水泛滥等。 第三章地球系统的能量收支 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处,在大气圈热成层顶,与辐射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 量值:1367 W·m-2(1969-1980年),标准差1.6 W·m-2,最大偏差±7 W·m-2。 试用5800K的黑体辐射来估算太阳常数,并对比所对应的峰值波长,已知日地平均距离为1.496*1011m,太阳半径为6.96*108m,斯蒂芬–玻尔兹曼常数为5.6697*10-8(W/m2/K4)。解:依题知 根据黑体辐射定律,应用斯蒂芬–玻尔兹曼公式: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基本规律与原理

第1讲大气运动规律 [考纲原文] 1.大气受热过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网络构建] 题点1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 母题导入 (原创)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读图完成问题。 (1)判断造成该区域南北温度差异及①处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分

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南北温差最小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大雾天气较多,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其中最不利雾气天气形成的情 形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太阳辐射洋流 (2)乙乙处等温线最稀疏,南北温差最小 (3)A 解析第(1)题,由于地理纬度差异,高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纬度较低区域温度比纬度较高区域高。①处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寒流对所经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温度较同纬度低。第(2)题,与其他三处相比,乙处等温线最稀疏,南北温差最小。第(3)题,①情形下部热上部冷,空气对流显著,利于污染物扩散。其他三种情形,在不同高度均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核心规律 1.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日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情况。一般,低纬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2)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之中,就北半球而言,太阳辐射最强在夏至日,最热月在7月;太阳辐射最弱在冬至日,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大陆推迟一个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年变化的幅度。一般,气温的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原理中的四字口诀

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原理中的 四字口诀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查字典地理网高中频道小编准备了2019年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原理中的四字口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自然地理原理中的四字口诀 一、地球的公转速度:近快远慢,近冬远夏。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越近,公转的速度越快;离太阳越远,公转的速度越慢。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此时属于我国的冬季;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此时属于我国的夏季。 二、地球自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道不偏。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在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三、月相的变化: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上西西是指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天,月面朝西。下下东东是指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日)出现在下半夜的东天,月面朝东。

四、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球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五、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求出时差,东加西减。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时刻要更早一些。计算的方法分两步:(1)根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分钟,求出两地的时间差;(2)未知时间=已知时间时差。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面,则相加;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西面,则相减。 六、气压高低的比较:上低下高,高高低低。 垂直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符合上低下高原则,即越往上,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越往下,气压越高。水平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看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向低处弯曲为低压。 七、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字,上逆下顺。 全球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字来掌握其运动方向,两个8字以赤道为界。每个8字,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下面那个圈呈顺

地理规律和原理

高中地理主要的地理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 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 一、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 ⑴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 ①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原因: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 ②夏至日,太阳辐射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冬至日,太阳辐射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 ①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季节变化小。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 ②中纬度地区,当地夏季太阳辐射强,当地冬季太阳辐射弱。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变化较大。 ③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少。原因: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太阳高度小。 (3)、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①、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②、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③、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 1.地球公转速度分布规律 ⑴规律:日地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距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 ⑵公转速度变化图示: 2.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 太阳直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所接受到的太阳垂直照射点(即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3.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o)。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方向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高考专题复习――自然地理主要规律和原理

20XX年高考专题复习――自然地理主要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 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 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 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 件等方面。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 恒星年:3656时9分10秒2、地方时计算规律

计算规律:东比西早(大),东加西减;相差1时区,相差1小时。 ※日界线 例一.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回答以下1-2题 1.甲地时间为: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3、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 A .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线)。在晨昏线西侧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 B .晨昏线的规律及应用(晨昏线是解决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 日照图综合判读等等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线索和突破口) ①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逆向使用,已知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或昏线,判读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判断地方时 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0:00;与晨昏圈相切的纬度,如果出现极昼则切点(晨昏圈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为00:00,如果出现极夜则为12:00。 如右图A 为00:00,B 为12:00。 ③判断节气或季节 北极圈出现极昼(或者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者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晨昏圈和经线圈重合则为3月21日(春分日)或9月23日(秋分日)。 ④判断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和方向) 昼长=昼弧弧度/15o;夜长=夜弧弧度/15o。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考前必看专题:地理规律和原理

专题复习:地理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 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 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 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 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件等方面。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 恒星年:365日6时9 分10秒 2、地方时计算规律

计算规律:东比西早(大),东加西减;相差1时区,相差1小时。※日界线 例一.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 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 据此回答以下1-2题 1.甲地时间为: A.9时B.12时C.21时D.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1月7日4时 B.1月8日11时 C.7月7日11时 D.7月8日4时

3、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 A.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线)。在晨昏线西侧 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 B.晨昏线的规律及应用(晨昏线是解决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日照图综合判读等等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线索和突破口) ①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逆向使用,已知昼夜半球的分界 线是晨线或昏线,判读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判断地方时 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 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0:00;与晨昏圈相切的纬度,如果出现极昼则切点(晨昏圈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为00:00,如果出现极夜则为12:00。 如右图A为00:00,B为12:00。 ③判断节气或季节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例l 如图4-1所示,甲图中经线从右向左数字变大为西经,且在160°W-20°W之间是西半球,纬

自然地理原理中的四字口诀

自然地理原理中的四字口诀 一、月相的变化:“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上西西”是指上弦月(农历初七、八)出现在上半夜的西天,月面朝西。“下下东东”是指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日)出现在下半夜的东天,月面朝东。 二、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地球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三、地球的公转速度:“近快远慢,近冬远夏”。 地球绕日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越近,公转的速度越快;离太阳越远,公转的速度越慢。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此时属于我国的冬季;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此时属于我国的夏季。 四、地球自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道不偏”。 因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会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在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五、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求出时差,东加西减”。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时刻要更早一些。计算的方法分两步:(1)根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分钟,求出两地的时间差;(2)未知时间=已知时间±时差。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面,则相加;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西面,则相减。 六、气压高低的比较:“上低下高,高高低低”。 垂直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符合“上低下高”原则,即越往上,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越往下,气压越高。水平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看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向低处弯曲为低压。 七、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两个8字,上逆下顺”。 世界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字来掌握其运动方向,两个“8”字以赤道为界。每个“8”字,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下面那个圈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 八、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夏p冬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b”。用字母的线段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

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总结 一、地球与地图 1、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 2、两点间経度差满足同减异加; 3、经纬网中东西方向的判定:同在东经度,经度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 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按以下法则操作:在以0°为中央经线的经纬网 图中,若两点间的经度差小于180°,则按左东右西的原则判断,若大于180°, 则按左西右东的原则进行判断。 4、经线长度等于两点间的纬度差x111km;两点间的纬线长度等于两点间的経度 差x111cosθ(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6、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点的连线; 7、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同线登高,同图等距;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大于 大的,小于小的。 8、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的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地貌;海岸线曲直情况。 例:中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 布。 9、等高线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去方向相反;等高线 越密集,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搬运和侵蚀能力越强,等高线越稀疏,坡度 越缓,水流速度越慢,搬运和侵蚀能力越弱,沉积作用越强。 二、气候篇 1、海陆风:海陆间昼夜温差引起的热力环流称为海陆风。白天吹________风,夜 晚吹________风。 2、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________(山谷/山坡)吹向________(山谷/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风从________(山谷/山坡)吹向________(山谷/山坡)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3、城市风:由于城市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燃烧、汽车尾气排放等释放出大量热 量及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导致城市气温常年较郊区高,继而引起的空气由城市 ________(上升/下沉),郊区________(上升/下沉),在城市与郊区间形成热力环

必修一地理原理的成因和规律

必修一地理原理的成因和规律 第一章:地球 地球运动的成因和规律 地球自转轨道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23°26′)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地球公转轨道 黄道平面 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 8、五带分布规律 第二章:大气 大气运动的成因: 冷热不均——〉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高 低 ———— ——— 热 冷 低 高 ———〉水平运动(风)高 低 (热力环流) (风) ————— 低 高 气候的成因: 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气温 大气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降水 季风环流 地形——气温、降水 下垫面状况 海陆分布——降水 (1)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基本规律: 1、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 2、晨昏线的变化规律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5、极昼极夜范围的时空变化规律 6、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的随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7、某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随季节(时间)变化规律

气温变化 最冷月>15°C 最冷月0-15°C 最冷月<0°C 最热月<10°C 最热月<5°C 特点 全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冷夏热 冬寒夏凉 全年严寒 (2)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 方向 降水情况 水 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 多 平 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 少 运 由海洋吹向陆地 多 大气运动 动 由陆地吹向海洋 少 垂直 上升 多 运动 下沉 少 (3)以北半球为例在地表性质均一的情况下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 气温特点 + 降水特点 气候类型 (4) 世界气候分布的规律 西岸 内陆 东岸 极地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 少雨 全年多雨 冬雨夏干 全年少雨 夏季多雨 全年多雨 终年 寒冷 冬暖夏凉 冬冷夏热 终年 高温 西风带 副 热 带 高气压带 信风带 赤道低 气压带 受 季 风 影 响 地 区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原理归纳

自然地理原理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 总星系 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2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复习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复习 近两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中越来越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且不回避重点。因此,“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是高三地理复习的基本要求。地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地理规律和原理,因为地理规律和原理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只有加强了对它们的理解与记忆,才谈得上灵活应用。那么现行地理教材中主要有哪些地理规律和原理?在高三阶段如何进行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复习?怎样在解题中运用这些地理规律和原理? 一、认识教材中的地理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即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包括运动特征、空间特征、成因、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地理原理是地理规律的基础规律。现以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社版)目录为线索,归纳、整理如下。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1.反映物质运动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能力) ①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②地球运动: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和公转(方向、轨道、周期、速度、黄赤交角)特征。2.反映空间分布的地理规律和原理:(训练空间思维、地图能力、分析比较能力) ①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②太阳的外部结构; ③银河系中恒星的分布;④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 ⑤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⑥地球公转线速度的变化; ⑦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空间移动; ⑧经度分布规律: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东减小的为西经; ⑨纬度分布规律:是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北减小的为南纬; ⑩经纬网格形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网格越向高纬度变形越大; ⑾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从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向北逐渐减小; ⑿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 3.反映时间变化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能力,图像判读能力) ①太阳活动周期(11年);②地球自转周期(恒星日、太阳日、昼夜更替); ③地球公转周期(到达两分两至、近远日点的时间,公转速度随时间变化); ④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周年变化;⑤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⑥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⑦晨昏线的变化; ⑧北半球各地——太阳出没方向随季节的变化。 4.反映因果关系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强化综合思维、演绎推理能力) ①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③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⑤昼夜交替的影响; ⑥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洋流、河流两岸的侵蚀现象等)。5.其它——太阳直射点与地球的关系: ①一个时刻:太阳直射地球表面一个点; ②一个太阳日:太阳大约直射地球上的某条纬线圈; ③一个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绕行约365圈。

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及应用

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及应用 1.时间计算:东加西减(时区相差数),每隔150相差1小时,每隔10相差4分钟。2.日期界线:零时所在的经线和180 0经线。过180 0 日界线:东减西加(1天)(注意:1800不等于日界线) 3.地球自转意义:昼夜更替;地方时(时间更替);地转偏向力,地球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 4.地球公转的特征: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并且与黄道面(地球公转轨道面)呈66034'的夹角。其意义是形成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进而形成公转的几个意义。 5.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气候带)形成。 6.近地面大气(对流层)增温原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而不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推论1: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规律: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推论2: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C / 100米。 推论3:这也是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也是温室效应的原理。 应用此原理解释的现象: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为什么气温不高?(空气稀薄) 2.为什么同一地点高处不胜寒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3.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暖一些?(云多,即水汽多,保温作用强) 4.温室大棚起保温作用的物质是塑料薄膜,而不是里面的二氧化碳。 7.平流层增温原理:平流层中的臭氧直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8.大气运动的原理:下垫面的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产生下垫面冷热不均的情况有: 1.高低纬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而产生的冷热不均(产生不同纬度间的环流,如三圈环流:大陆西岸) 2.同纬度的海陆接受相同的热量,但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产生的冷热不均。(产生 季风环流:大陆东岸) 推论1:大气运动方向:水平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垂直上高压下沉,低压上升。 推论2: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应用:解释山风、谷风、海风、陆风、热岛、雨岛、季风、三圈环流。 9.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应用: (1) 西欧靠近沿海的地区为什么终年温和湿润? (2) 北欧工业不发达,却是世界上酸雨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 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为什么终年干旱?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夏季却多雨? (4) 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终年飘向何方? (5)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是世界上水稻分布的最北界线,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终年受暖湿的西风影响 (2) 北欧地处工业发达的西欧的下风向 (3) 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天气;东岸受季风环流控制,夏季风从海 洋吹向陆地,高温多雨 (4) 此地是极地东风带,终年吹东南风,所以红旗向西北飘 (5) 此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比同纬度冷;夏季比同纬度热,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生长。10.大气降水的原理:充足的水汽,足够的凝结核,空气有上升运动。 降雨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 11.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低气压带多雨(赤道低压带多对流雨;副极地低压带多锋面雨和气旋雨);西风带的大陆西岸多雨;高气压带(副热带、极地高压带)和极地东风带少雨;季风环流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还要注意: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12.我国降水分布规律: 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各年间降水变率大; 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13.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北半球亚欧大陆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