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六项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教育文档

采取六项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新余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主要采取了以下六项措施:

第一,实施现代职业教育基地工程,发挥品牌效应,着力培育新余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升专、升本工程,加快形成以高职本科为龙头、高职专科为主体、中职为基础的办学格局。“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全市职业院校办学层次晋升和综合能力提升工作,通过扶优扶强、资源整合、引进嫁接、开放办学、发展教育集团等手段,集中精力扶持1 所以上职业院校跻身高职本科行列,3 所以上职业院校达到高职专科水平。二是积极筹办“江西太阳能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全省“三个千亿工程”之光伏产业工程,拟将新钢职工大学更名为“江西太阳能职业技术学院”,更名成功后,将全市公办职业教育资源进行进一步重组,力争实现2008 年招生。学院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光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学校。三是切实抓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职业教育的品牌学校。“十一五”期间,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实现15 万人,其中高职3 万人,中职12 万人。重点要建设好12 所3000 人以上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成5 所以上万人规模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并力争有2 所高职院校跻身全国职业院校前20 强。四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快建成一批市场需求旺盛、特色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专业。紧密贴合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需要,贴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真正做到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组织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积极开发一批市场稀缺性专业;因校制宜开展特色办学,做大做强主打专业,使全市职业院校基本形成“一校一特色”的办学格局。“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20个左右市场竞争力强的示范专业建设。五是积极发展集团办学,适时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知名企业嫁接重组、合作办学,发展职教集团;通过优强职校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组建职教集团;通过“龙头”院校兼并、重组、托管一般职校,培育职教集团;通过一般职校之间的合理分工、互补办学,催生职教集团。“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五大职业教育集团。

第二,突出整体运作,提升整体形象,着力锻造新余职业教育的统一品牌。积极借鉴招商引资的有益做法,采取政府搭台、学校唱戏的办法,政府牵头组织新余职业教育的集中招生、集中推介会议,按照统一形象包装、统一招生政策、统一宣传推介、统一合同签订的要求,集中宣传推介新余的职业教育。进一步强化品牌营销意识,通过举办政府新闻发布会、定期制作高水平广告、在强势媒体开辟专题宣传栏目等手段,强力推介新余职业教育品牌,切实改变以往各职业院校各自为战、成本昂贵、收效不

高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各职业院校的管理和自律,建立健全政府职业教育信息发布、督导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对各职业院校的评价评估,严厉禁止各职业院校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积极组建自律性质的新余职业教育协会,具体负责对职业院校的协调监管、信息沟通、矛盾调解、引导调节等事项,通过协会促成定期磋商,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沟通各方信息,规范院校办学行为,协调解决各职业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做大就业市场,建设职教片区,着力构建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平台。一是抓紧推进职业教育片区建设。重点建设三个片区:城东区(经济开发区)聚合了中山学院、天工学院、江南理工学院、东华学院、新世纪中专等5 所院校,全市职业教育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在这个区域规划建设城东职教片区。城西区现有渝州学院、江西冶金技师学院、华东旅游酒店管理学校,在校学生3 万多人,是全市职业教育人数最多、办学层次较高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规划建设城西职教片区。城中区有赣西学院、市职教中心、东南科技学校、华东工程学校、中大电脑科技学校,在这个区域规划建设城中职教片区。二是切实抓好新余就业大市场建设。把就业大市场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合作平台,加快建成集就业推介、社会保障、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人力资源开发于一体的服务体系,真正做到“要想就业来新余,要学技术来新余,要评定职称来新余,招合格员工来新

余”,努力把新余建设成为江南知名的劳动力大市场,成为面向长珠闽的优质劳动力输出基地。三是加快建成一批公共职教资源。按照公共资源共享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投资、学校入股、校企合作、市场运作等多种模式,在职业教育片区和现有职业院校相对集中的地区,加快建成公共科研实验区、公共实训基地、公共文化卫生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馆等公共职教资源。抓好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我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高标准建成全国一流的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充分发掘我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等资源优势,强化校企合作,加快建成一批各具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实习工位短缺等问题。

第四,改革办学模式,构建互通立交,着力消除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障碍。下力气疏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互通渠道,鼓励普通中学与职业院校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允许学生在一定阶段跨校流动,允许普高及初中学生成建制地升入职业院校。积极推行普通高中“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教育实验,依托职业院校举办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实验班,通过增加技术课程和职前预备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在学好普通高中文化课程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为升入高职或直接就业打好技术基础。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和三年制中职教育,采取发放“职业教育卡”、免试入学、签订优先就业合同等办法,鼓励初三学生分流就读职业院校。支持并试行高中阶段学

生学业多证制,普通高中高三分流的学生接受一年左右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修完相应专业课程的学分,并经考试(考核)合格后可再发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愿参加全省普通高中会考、符合毕业标准的,可同时发给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第五,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师资建设,着力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一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着力抓好教师队伍的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全面推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和专业课教师“双证”制度,加快引进一批专业骨干、学科带头人、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人才。进一步畅通优秀教师的进入通道,允许和鼓励职业院校采取在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企业专业技术骨干中挑、人才市场上聘等多种途径充实师资队伍。切实改善职校教师的工资待遇,制定相应的工资标准,加快建立民办职校教师合理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创新教学手段,大力推行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多种教育模式和课程,重点建设好骨干、特色和现代化标志性专业,实行灵活学制,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职业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办学,积极开辟职校产业园区,加快建成一批产学研训一体化教育教学基地,努力探索出一条产业链式办学的新路子。三是坚持把现代企

业制度导入职业教育,全面推进职业院校经营管理的创新。大力推进职业院校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完善职业院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全面落实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职业院校用工、分配制度,加快构建学校教职员工广泛参与民主管理、决策的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