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

关于编制粘胶基活性炭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2a10724276.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粘胶基活性炭纤维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粘胶基活性炭纤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2) 2.5粘胶基活性炭纤维项目发展概况 (12)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热固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增强热固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研制1.聚丙烯腈基碳纤维(PAN-CF) 碳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腈(PAN)、沥青、粘胶纤维等为原料,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工艺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90%的特种纤维。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导电、导热、膨胀系数小、减震等优异性能,是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同时在体育用品、交通运输、医疗器械和土木建筑等民用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综合性能好,因而发展很快,产量占到9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品种。 1.1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 聚丙烯基碳纤维是继粘胶基碳纤维后第二个开发成功的碳纤维。它是目前各种碳纤维中产量最高品种最多发展最快技术最成熟的一种碳纤维。 聚丙烯腈(PAN)是由(AN)聚合而成的链状高分子。 由于PAN在它的熔点317℃以前就开始热分解,因此不能采用熔融纺丝而只能通过溶剂进行湿法或干法纺丝。 聚丙烯腈碳纤维的生产过程分三步:(1)预氧化;(2)高温碳化处理;(3)高温石墨化处理。 (1)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 预氧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原丝在碳化时熔融,通过氧化反应使得纤维分子中含有羟基,羰基,这样可在分子间和分子内形成氢键,从而提高纤维的热稳定性。在聚丙烯腈纤维预氧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和氧化脱氢反应。 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约200℃左右约有75%氰基发生了化学反应。未环化的杂化发生氧化脱氢反应,使纤维中结合一部分氧。一般认为,在制造聚丙烯腈碳纤维时,纤维仅需要部分氧化,含氧量在5%~10%较好。预氧化采用的方法有两种:空气氧化法和催化法。 原丝在200~300℃空气中预氧化时,其颜色从白→黄→棕→黑,说明聚合物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并开始形成石墨微晶结构。催化环化是将聚丙烯腈原丝在225℃的SnCl4二苯醚溶液中催化成环。催化法有可能使部分氰基未被氧化,造成结构缺陷。目前工业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是空气预氧化法。 同时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力学性能,在原丝预氧化时同时采用引力牵伸。 (2)预氧化的碳化 预氧化的碳化一般是在惰性气氛中,将预氧丝加热至1000~1800℃,从而除去纤维中的非碳原子(如H,O,N等) 。生成的碳纤维的含碳量约为95%。碳化过程中,未反应的聚丙烯腈进一步环化,分子链间脱水,脱氢交联,末端芳构化成氨。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分子链间的交联和石墨晶体进一步增大。碳化温度对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碳化过程中,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在拉伸强度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值。这是由于随温度的提高,碳纤维中的石墨晶体增大,定向程度提高,因而拉伸模量升高而拉伸强度趋于下降。 (3)PAN的石墨化 石墨化过程是在高纯度惰性气体保护下于2000~3000℃温度下对碳纤维进行热处理。碳纤维经石墨化温度处理后,纤维中残留的氮,氢等元素进一步脱除,六角碳网平面环数增加,并转化为类石墨结构。 在PAN石墨纤维的制备中,牵伸贯穿生产全过程。不仅在生产PAN原丝时需要多次牵伸。牵伸使微晶沿纤维轴向择优取向,微晶之间堆积更加紧密,从而使密度和模量提高。

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_陈水挟

第19卷第4期Vol .19No .4 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总第76期Dec .2001 收稿日期:2001-05-22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1999J01301) 作者简介:陈水挟(1963—),男,博士,副教授,从事环境材料、吸附分离功能材料研究。 文章编号:1004-793x (2001)04-0066-05 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 陈水挟,罗颖,许瑞梅,曾汉民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75) 【摘 要】 利用活性碳纤维的高效吸附性能,通过浸渍法把银、银盐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吸附 沉积在活性碳纤维上,并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制备出含细小银化合物或金属银颗粒的活性碳纤维。利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ICP 发射光谱等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了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的结构。研究了这类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对大肠埃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lus aureus )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这类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强的杀灭能力,经其处理后,水中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菌被完全杀灭。对每次使用后被洗脱的银含量测定表明,水中所含银浓度低于饮水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银型抗菌剂;抗菌性能中图分类号:TQ342+.87 文献标识码:A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Ag -Type Antibacterial Activated Carbon Fiber C HEN Shui -xia ,LUO Ying ,XU Rui -mei ,ZENG Han -min (Materials Science Institute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610275,China ) 【Abstract 】 Several kinds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 ),or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AC )loaded metallic silver particle or silver halid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soaking ACF or AC in silver salt solu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fibers was analy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 M )and powder X -ray diffraction (XRD ).The Ag content in the fiber was measured by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 ma (ICP )emission spectroscopy .Antibacterial test was carried out against Es -cherichia coli (E .coli )and Staphylococcur aureus (S .aureus ).The tesults show that ACF loaded silver have strong anti -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 .coli and S .aureus .After dealed with ACF /AC loaded Ag ,AgCl ,AgI ,no E .coli or S .aureus alive in solution can be detected .The analysis of Ag content in water after antibacterial test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Ag me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 of the National Potable Water Standard ,which indicated that ACF /AC loaded s ilver in this experiment would be a safe antibacterial agent . 【Key words 】 activated carbon fiber ;s ilver -type antibacterial ag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 DOI :10.14136/j .cn ki .issn 1673-2812.2001.04.015

活性碳纤维的特性

活性碳纤维的特性 1)吸附量大 活性碳纤维对有机气体及恶臭物质(如正丁基硫醇等)的吸附量比粒状活性炭(GAC )大几倍至十几倍。对无机气体也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对水溶液中的无机物、染料、有机物及贵金属的吸附量比GAC 高5—6倍。对微生物及细菌也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如对大肠杆菌的吸附率可达94—99%)。对低浓度吸附质的吸附能力特别优良。如对于吸附质的浓度在几ppm 级时仍可保持很好的吸附量,而GAC 等吸附材料往往在几十ppm浓度时才有良好的吸附能力。 2)吸附速度快 对于从气相中吸附气态污染物的吸附速度非常快,对液体的吸附也可很快达到吸附平衡,其吸附速率比GAC 高数十倍至数百倍。 3)再生容易,脱附速度快 在多次吸附和脱附过程中,仍能保持原有的吸附性能。如用120-150℃蒸汽或热空气再生处理ACF 10-30分钟即可达到完全脱附。 4)耐热性好 在惰性气体中可耐高温1000℃以上,在空气中的着火点高达500℃以上。 5)耐酸、耐碱,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6)灰份少。 7)成型性好,易加工成毡、丝、布、纸等形态。 活性碳纤维的介绍 一般传统上所使用的活性炭可分为粉末状活性炭(AC)和颗粒状活性炭(GAC),上世纪六十年美、日、俄等国家相继研发出第三种形态的活性炭称为活性碳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s,/ACF)。国内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也研发出活性碳纤维。因为活性炭纤维其表面遍布微孔,以及可经二次加工,成为不

同形态的毡及布状的材料,与传统的颗粒炭相比,具有较快的吸附、脱附的速度和更便利的操作维护等优点 活性碳纤维(以下简称ACF)的诞生在整个环保产业是一场革命。ACF是以粘胶基纤维为原料,经高温碳化、活化后制成的纤维状新型吸附材料,与社会上公认的比较好的吸附材料颗粒状活性炭相比,ACF具有以下显著的的特点: (一)、比表面积大,有效吸附量高。由于同样重量的纤维的表面积是颗粒的近百倍,所以需要填充的活性碳纤维的重量非常小,然而吸附效率却非常高,根据所处理废气的有机气体含量和其它物理特性的不同,吸附效率在85%至98%之间,多级吸附工艺可以达到99.99%,远远高于活性碳颗粒吸附法的最高吸附率88%,而且体积及总重量也都很小。 (二)、吸附﹑脱附行程短,速度快;脱附﹑再生耗能低。ACF对有机气体吸附量比颗粒状活性炭(GAC)大几倍至几十倍,对无机气体也有很好的吸附能力,并能保持较高的吸附脱附速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如用水蒸气加热6-10分钟,即可完全脱附,耐热性能好,在惰性气体中耐高温1000℃以上,在空气中着火点达500℃以上。 (三)、对低浓度吸附质的吸附能力特别优良,对ppm数量级吸附质仍保持很高的吸附量 (四)、形状可变,使用方便;强度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活性碳纤维的应用 有机溶剂的回收 用于从气相分离回收有机溶剂,如对苯类、酮类、酯类、石油类的蒸汽均能从气相吸附回收,特别是有腐蚀性的氯化物、很容易起反映的溶剂、很容易分解的溶剂,使用ACF 做溶剂回收设备吸附脱附速度快、处理量大、回收溶剂质量高,而且回收效率可达97%以上。 空气净化

活性炭纤维的应用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摘要:活性炭纤维(ACF)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于粉末活性炭和粒状活性炭的新型吸附材料。该材料的特性有:孔径分布窄、微孔丰富、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表面化学性质和吸附脱附速度快等。正是由于这些特性,近年来活性炭纤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工艺、结构与性能及其实际应用。 关键词:活性炭纤维(ACF);制备;性能;应用。 1引言 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简称ACF)是继粉状活性炭(PAC)和颗粒活性炭(GAC)以后的第三代产品,是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活性炭。ACF主要分为粘胶基ACF、酚醛基ACF、聚丙烯腈基ACF、沥青基ACF等。ACF与以往的活性炭相比,比表面积大,含量丰富的微孔占总体积的90%左右,孔径分布狭窄且均匀,微孔孔径大多在1nm左右,没有大孔和过渡孔,吸附、脱附速度快、可塑性和再生性强。ACF表面有各种官能团,对于金属离子、某些有机物及某些气体有很好的选择性吸附功能,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吸附剂。 2活性炭纤维的制备 活性炭在工程中应用会在吸附层中出现松动和沟槽,有时会出现吸附层过分密实,导致流体阻力增加从而影响正常操作。为了提高吸附效果人们尝试将粉状活性炭或细粒活性炭粘附在有机纤维上或灌入空心的有机纤维中,制成纤维状活性炭,但效果不理想,于是人们后来开始探索用有机纤维为原料制备活性炭。 2.1活性炭纤维的原料来源 目前用于制造ACF纤维的原料除了沥青纤维、聚丙烯睛纤维、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素)、酚醛纤维外,还出现了如苯乙烯/烯烃共聚物,聚偏二氯乙烯,聚酸亚氨纤维、木质纤维和一些天然纤维等。前四种已经实现大规模生产并付诸工业化。 不同的原料纤维有不同的生产工艺,制成的ACF的性能也有所不同。不同原料生产的ACF 的主要优缺点如表2-1所示[1-3] 表2-1 不同原料生产的ACF的主要优缺点 种类 主要优缺点 沥青基 原料低廉,产品收率高,但杂质含量高, 不易制得,连续长丝,深加工困难,强度低 聚丙烯腈基 结构中含有S、N化合物,有催化剂作用,吸附性能好, 工艺简单成熟,但比表面积较小,成木高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_柴晓燕

2011年第7期广东化工 第38卷总第219期https://www.360docs.net/doc/2a10724276.html, · 293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 柴晓燕,朱才镇,刘剑洪 (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 [摘要]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比强度和高比模量的增强型与功能型高性能纤维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及文体用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1)07-0293-03 PAN-based Carbon Fibers And Reinforce Composite Materials Chai Xiaoyan, Zhu Caizhen, Liu Jianho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China) Abstract: Polyacrylonitrile carbon fibers were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aerospace, strategical missile, sports and leisure industries, because of which are the most crucial and imperative part of the reinforce of the composition. The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PAN-based carbon fiber, and the applications in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Keywords: carbon fibers;reinforce;composite material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过一系列的热处理转化而成的含碳量在90 %以上的脆性材料,是一种纤维状的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碳纤维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和低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导电、传热、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的优异性能,结构独特,集众多优异性能于一身,它既可以作为结构材料的增强基承载负荷,又可作为功能材料[1]。由于碳纤维的强度比钢大,相对密度比铝还轻,并且具有上述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和现代国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碳纤维产量的提高,碳纤维市场的扩大,价格不断降低,民用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碳纤维已经渗透到高尔夫球杆、网球拍、滑雪板、钓鱼竿、游艇、赛艇、汽车构件、火车零件、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被誉为21世纪最有生命力的新型材料[2]。 碳纤维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而工业化则起步于20世纪50~60年代,是应宇航工业对耐烧蚀和轻质高强材料的迫切需求而发展起来的。l9世纪末,爱迪生首先用碳丝制作了白炽灯的灯丝,1959年,日本大阪工业试验所的近藤昭男发明了利用聚丙烯腈(PAN)纤维制造碳纤维的新方法,这一工艺很快受到重视,并实现了通用型PAN基碳纤维的工业化生产。而英国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高性能的PAN基碳纤维的生产技术,处于了领先地位。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美国航天工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发展[2]。 目前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聚丙烯腈(PAN)纤维、沥青纤维和粘胶纤维为原丝来生产碳纤维[3]。其中粘胶基和沥青基碳纤维用途较单一,产量也较为有限,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简单,产品力学及高温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因而发展较快,成为高性能碳纤维发展和应用的最主要和占绝对地位的品种,主要用于高性能结构及功能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等国防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PAN基碳纤维 1.1 PAN基碳纤维的制备工艺 PAN基碳纤维的制备包括PAN原丝的纺丝、预氧化和碳化三大工艺过程。优质的PAN原丝是制造高性能碳纤维的首要条件。原丝纺丝工艺有湿法、干法、干湿法和熔融法等[3-5],其中干湿法和熔融法是新的发展趋势,而湿法工艺则相对较为成熟。湿法成形的纤维纤度变化小、残留溶剂少,而且容易控制原丝质量,因而湿法纺丝仍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纺丝工艺。PAN基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PAN原丝的预氧化,又称热稳定化,一般在180~300 ℃的空气气氛中进行。因为当温度低于180 ℃时反应速度很慢,耗时太长,生产效率过低;然而,当温度高于300 ℃时将发生剧烈的集中放热反应,导致纤维熔融断丝。在预氧化过程中要对纤维施加适当牵伸以抑制收缩、维持大分子链对纤维轴向的取向。预氧化的目的是使热塑性PAN线形大分子链转化为非塑性的耐热梯形结构,从而使纤维在碳化高温下不熔不燃,继续保持纤维形态[7-9]。预氧化方法包括恒温预氧化、连续升温预氧化和梯度升温预氧化。其中,前两种预氧化方法效率较低,目前主要用于实验室研究,而梯度升温预氧化则是当前工业化生产所普遍采用的。预氧化温度及其分布梯度、预氧化时间、张力牵伸等是影响预氧化过程的主要工艺参数。恰当的预氧化工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纤维得到稳定化,为后期碳化提供均质的预氧丝;而不恰当的预氧化工艺则会造成原丝热稳定化的过度或不足,在高温碳化过程中纤维可能发生熔断或形成较多结构缺陷,严重影响最终碳纤维的性能。预氧化过程在整个碳纤维制备流程中耗时最长,预氧化时间一般为60~120 min,碳化时间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而石墨化时间则以秒计算。可见,预氧化过程是决定碳纤维生产效率的主要环节。 碳化过程一般包括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两个阶段,低温碳化的温度一般为300~1000 ℃,高温碳化的温度为1100~1600 ℃。碳化时需要采用高纯度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在碳化过程中,较小的梯形结构单元进一步进行缩聚,且伴随热解,向乱层石墨结构转化的同时,释放出许多小分子副产物。非碳元素O、N、H 逐步被脱除,C元素逐步富集,最终生成含碳量在90 %以上的碳纤维。 图1 PAN基碳纤维的制备工艺流程[6] Fig.1 The production of PAN-based carbon fiber 1.2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结构 丙烯腈(AN)在一定的聚合条件下双键被打开,生成大分子链,同时放出反应热。氰基中的氮原子电负性大于碳原子,使氰基中的碳原子与氮原子间的电子云偏向氮原子,氮原子呈负电性,碳原子呈正电性。与氰基相连的主链上的碳原子与氰基中碳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由于诱导作用的影响,偏向氰基碳原子,所以形成了很强的偶极矩。同一条聚丙烯腈大分子链上的氰基极性相同,互相排斥,呈现出僵硬的刚性,按照一定角度排列形成了对称的圆棒体,如图2所示。圆棒体的直径约为0.6 nm,长度约为10~100 nm。几根至几十根圆棒平行排列形成了有序的结晶区,而杂乱堆砌的大分子链则形成非晶区,即无定形区如图3所示。 聚丙烯腈原丝的预氧化过程从无定形区开始,逐渐发展到结晶区。纤维在预氧化初期是半融状态,丝束结构消失后呈块状的堆垛结构;预氧化中期,块状堆垛结构由束状向片状发散排列结构转变,并且在预氧化的后期趋于稳定。碳纤维是由片状石墨微晶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的所谓“乱层”结构,通常也把碳纤维的结构看成由两维有序的结晶和孔洞组成,其中孔洞的含量、 [收稿日期] 2011-06-10 [作者简介] 柴晓燕(1985-),女,浙江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及其改性研究

活性炭纤维(ActivatedCarbonFiber,ACF)是 继粉状活性炭(PAC)和颗粒活性炭(GAC)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碳材料。活性炭纤维可以按其原料的不同分类,较常见的有粘胶基、酚醛基、聚丙烯腈基和沥青基活性炭纤维,其他原料的有聚偏二氯乙烯、聚酰亚胺纤维、PBO纤维、聚苯乙烯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氯乙烯(Saran)基、PVA基、天然植物纤维基等系列的ACF[1],其产量以粘胶基最多。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原料低廉,得率高,研制成功的最早,结构性能优良,是目前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最广泛的炭纤维,因而具有及高的研究价值。1结构特点 1.1高比表面积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从900-2000m2/g,有巨大的伸缩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制备。1.2孔径均匀 紊乱碳层堆叠的类石墨微晶结构,主要以微孔为主,92%的孔径<2nm[2]。变化范围可以从0.2-2nm,含有少量的中孔,基本上没有大孔。ACF的微孔孔径,直接开口于表面[3],比较一致。1.3活性基团丰富 粘胶基ACF的主要成分是碳,此外还有少量的氧和氢等元素,为较纯的纤维素结构,纤维表面结构复杂,有类石墨或交联烃类的碳氢结构单元、羟基、醚基、羰基、羧基等[4],具有含氮官能团是其应用在脱硫、脱氮领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基团活性强, 可以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2性能 2.1吸附性能 活性炭纤维微孔结构直接分布于固体表面,使吸附质分子不需穿过大孔、中孔而直接到达微孔的吸附部位,缩短了吸附行程,加快了吸附速率,使大量微孔得到了充分利用。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吸附容量大,吸附层薄,吸附灵敏度高,在低浓度甚至痕量下,也可进行极其有效的吸附,吸附效率比活性炭高得多;再生容易,对乙醇的再生吸附率超过95%[5]。2.2电性能 活性炭纤维孔道比较畅通,连接紧密,电阻低,极化性导电性好,适用于作电极材料,且具有耐热性强、热膨胀性低、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在一些电池或电器的电极生产中已经得到应用。ACF制品种类众多,应用方便。 2.3氧化还原性能 ACF能将一些电极电位较高的离子还原为零价或低价金属,利用ACF的氧化还原特性,能把钯离子、六价铬、银离子和三价金离子还原,在贵金属的回收和冶炼,高价有毒有害废水的治理方面,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纤维的氧化还原能力与类石墨片层有关。2.4催化特性 在催化中发挥作用的有石墨层面中π电子、碳原子所具有的不成对电子、表面含氧基团和ACF的表面自由基。在处理气态污染物时,ACF优于活性炭类催化剂[6]。 2.5生物相容性 ACF易于微生物固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利用此特性,发挥微生物的降解和活性炭吸附的协同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及其改性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梁英娟,罗湘南 [摘 要]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结构突出, 性能优越,吸附量大,制备得率高,便于加工控制和改性处理,因而其产量最多,应用最广泛。介绍了粘胶基活性炭纤维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多样性、加工制备过程和化学改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粘胶基活性炭纤维;吸附;改性[中图分类号]TQ342+.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095(2007)08-0026-03 [基金项目]河北省建设厅基金资助项目(2005-125)[收稿日期]2007-05-29 [作者简介]梁英娟(1974-),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水污 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第30卷第8期2007年08月Vol.30No.8Aug.2007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活性碳纤维(ACF)回收有机蒸汽

大连理工大学科技成果——活性碳纤维(ACF)回收 有机蒸汽 一、产品和技术简介: ACF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吸附剂。它是以粘胶基纤维为原料,经高温炭化﹑活化后制成的纤维状新型吸附材料。ACF具有优异的结构与性能特征,与社会上公认的比较好的吸附材料——颗粒状活性炭(GAC)相比,ACF具有显着的优点:ACF具有微孔结构,比表面积大,有效吸附量高,为GAC的1.5~10倍;具有一定量的表面官能团,对有机气体具有较大的吸附量,且吸附、脱附行程短,速度快,比GAC快1~2个数量级;可实现对有机废气、废液的全自动连续净化处理;滤阻小,是GAC的1/3;对低浓度吸附质的吸附能力特别优良,在吸附质浓度低的情况下,仍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可达到ppm级;而GAC等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在低浓度时大幅下降;可制成纤维束、布、毡等各种形状,应用中更灵活,操作更方便;强度高,耐破损和撕裂,不会像GAC一样在操作中形成沟槽和沉降。这些优点使ACF逐渐取代传统的GAC吸附剂而在工业过程中应用。我们开发的活性碳纤维回收有机蒸汽技术,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操作简单,全程可自动化操作,对有机蒸汽的痕量吸收非常有效,是解决目前化工厂所面临的环保问题的最佳方法。我们已经成功地为扬子-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一套苯蒸汽回收装置,经处理后,尾气中的苯含量远远小于国家环保规定的指标。工艺流程简单,可根据具体工况设计合理的工艺过程,可选择单床、双床或多床工艺。

二、应用范围和生产条件: 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以下行业及有机物种类: 烃类: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石脑油、护膜挥发油、环己烷、二氧杂环己烷稀释剂、汽油等。 卤烃:三氯乙烯、全氯乙烯、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三氯苯、四氯化碳、氟里昂等 酮类:丙酮、MEK(甲乙酮)、MIBK(甲基异丁(基甲)酮)、环己酮等 醚类:甲醚、乙醚、甲乙醚、THF(四氢呋喃)、甲基溶纤剂等。 醇醛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甲醛、乙醛、糠醛等 聚合用单体:氯乙烯、丙烯酸、苯乙烯、醋酸乙烯等。 适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医药、感光材料、汽车部件、电气、电子元件、印刷、涂漆、罐装车、橡胶、纤维、塑胶、人造革、干洗、酿造等 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工艺方案,可实现全自动控制,操作条件温和,在常温低压下进行,生产易控制,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装置占地面积小,能耗低,使用寿命长。 三、获得的专利等知识情况:自主知识产权 四、提供技术的程度和合作方式: 提供产业化技术,装置设计制造,交钥匙工程。应用实例: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碳吸附单元。

项目名称: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制备新技术

项目名称: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制备新技术 来源: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小类: 能源化工 大类: 科技发明制作A类 简介: 碳纤维是一种高科技纤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课题依托我校与吉林化纤公司联合自主研发 的三元无机水相悬浮聚合,湿法二步法制备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工艺流 程短,成本低,质量稳定,产量高,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等特点,是国内首家独创。吉林化纤 公司采用该技术正进行万吨级原丝生产线的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PAN基碳纤维原丝生 产企业,并可实现年增销售收入12亿元,年增利润7亿元。 详细介绍: 碳纤维产品以其优异的特殊性能已成为经济发展和国防事业的重要战略物资,美、日等发达国 家极为重视并大力发展,但由于我国碳纤维原丝质量不过关一直影响碳纤维产品的质量,美、 日等国家又严格限制对我国出口碳纤维,从而极大制约了我国军事及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也 限制了相关民用领域的开发。为打破制约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及其相关 配套技术,提高我国碳纤维产业的整体研发、生产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吉林化纤股份 有限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大腈纶生产企业,具有丰富的腈纶生产经验。2008年3月,公司抽调出 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20余人的攻关小组,研发碳纤维。攻关组依托企业自身腈 纶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势,积极联系相关科研部门和院校,合作研发碳纤维生产技术。并于2009 年1月与我校合作,开展T300级PAN基碳纤维原丝工业化攻关。攻关组整合了实验室成果与 工业化腈纶生产控制技术,集成创新出生产PAN基碳纤维原丝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双方科研人 员共同设计并制造了实验室聚合釜,2009年2月研发出PAN基碳纤维原丝用聚合配方,2009 年4月,用自主研发的聚合釜和聚合配方生产出30 kg碳纤维原丝用聚合物,先后在意大利蒙 特公司的实验线和化纤公司现有设备改造的生产线上进行试纺,生产出了第一批碳纤维原丝, 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碳纤原丝指标水平,尽管存在一定不足,但有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 5月,双方共同设计并制造了年产30吨聚合釜,5月末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生产出 碳纤维原丝用聚合物,同时对化纤公司已有的纺丝生产线进行改造。经过两个月时间,30 吨/ 年聚合釜和改造后的纺丝线工艺设备都具备了试生产碳纤维原丝条件,09年8月正式生产。在 此基础上,公司又对已有的生产线进行了进一步改造,将生产能力提高到1500吨/年,并于2010 年2月21日正式投产。到目前为止,年产1500吨生产装置已稳定生产出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 日本东丽公司T300的水平的碳纤维原丝,且已全部投放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公司生产的1K 丝,目前已应用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43所)、北京玻璃钢研究所(251所)等单位的尖端产 品上。目前,国内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均采用一步法,即通过溶液聚合直接纺丝方法生产碳纤 维原丝,但此方法由于反应后期体系粘度过大,造成体系换热困难,因此该反应反应釜不能太 大,到目前为止,采用该方法制备碳纤维原丝的生产厂家最大的反应釜只有一吨。我们生产碳 纤维原丝的方法是建立在吉林化纤原有腈纶生产方法之上,采用无机氧化还原引发、三元水相 悬浮聚合法生产PAN基碳纤维原丝聚合物,湿法、二步法生产碳纤维原丝,与一步法相比,由 于两步法聚合反应在水相中进行,换热容易,聚合釜可以做的很大,其容量可达28吨,大大超 过一步法生产用聚合釜。因此本方法具有产量高、适合大规模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 低等特点,是国内首家独创。吉林化纤公司生产的碳纤维原丝经碳化后性能指标可达到或超过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简介及其发展概况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简介及其发展概况 摘要: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为人造合成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建筑、体育、汽车、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生产碳纤维采用特殊组分且性能优异的专用PAN基纤维即PAN原丝。本文简要介绍国内外PAN基碳纤维的发展概况和现状,PAN基碳纤维的应用,重点介绍了PAN基碳纤维的结构、性能、纺丝、制备等技术,以及分析我国碳纤维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纺丝国内外发展比较差距 碳纤维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综合性能好,因而发展很快,产量占到9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品种。碳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腈(PAN)、沥青、粘胶纤维等为原料,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工艺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90%的特种纤维。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导电、导热、膨胀系数小、减震等优异性能,是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同时在体育用品、交通运输、医疗器械和土木建筑等民用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PAN基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综合性能好,因而发展很快,产量占到9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的品种。 一、碳纤维及其发展史 1.1碳纤维的先驱——斯旺和爱迪生 碳纤维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1860年,英国人约瑟夫·斯旺用碳丝制作灯泡的灯丝早于美国人爱迪生。十九世纪后期他俩各自设计出了白炽灯泡.他是研制碳丝的第一人,同时他的利用挤压纤维素成纤技术为后来合成纤维的问世起到了启迪作用。 爱迪生解决了碳丝应用与白炽灯的灯丝问题,他发明的电灯,这也是碳丝第一次得到了实际应用。1910年库里奇发明了拉制钨丝取代了碳丝作为灯丝,从此碳丝的研制工作停止了下来。指导了20世纪50年代碳丝的研制又重新出现在现在的材料科学的舞台上,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战略武器的耐高温和耐烧耐腐蚀材料,今天的碳纤维已经形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新型材料体系,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军事和民用工业领域,而且仍在强劲发展.1.2碳纤维的三大原料路线 黏胶基碳纤维、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其中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本文将要为大家介绍的。 1.3聚丙烯腈碳纤维的发明者――近藤昭男 近藤昭男从业于大阪工业大学技术实验所,在碳研究室从事于碳素的崩散现象和碳素的崩散碳素胶状粒子的研究。他研究了应运腈纶在一系列热处理过程中物性和结构的变化,即开始研制PAN基碳纤维。虽然近藤昭男发明了用PAN原丝制造碳纤维的方法,但英国人瓦特在预氧过程中施加张力牵伸,打通了制取高性能碳纤维的工艺流程,从而牵伸贯穿了氧化和碳化的始终,成为研制碳纤维的重要工艺参数。所以近藤昭男发明了用PAN基原丝制造碳纤维的新方法,瓦特打通了制造高性能PAN基碳纤维新工艺。 1.4从日本东丽公司碳纤维发展历程看PAN基原丝的重要性。 日本东丽公司无论碳纤维的质量还是产量都居世界之首,以该公司研发碳纤维历程给人们一个启迪,即原丝是制取高性能碳纤维的前提,没有质量好的原丝就不可能产出好的碳纤维 东丽公司成立于1926年,1962年开始研制PAN基碳纤维,原丝为民用腈纶,产不出

聚丙烯腈碳纤维性能表征要求规范

聚丙烯腈碳纤维性能表征规范 聚丙烯腈碳纤维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电学性能。对于碳纤维材料来说,拉伸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拉伸模量以及断裂伸长率是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由于纤维材料本身的特点,很难对其压缩力学性能进行有效的表征,因此基本不考虑纤维本身的压缩性能。碳纤维的热物理性能包括热容、导热系数、线膨胀系数等,也是材料应用的重要指标。电性能主要为体积电阻率以及电磁屏蔽方面的性能。对于碳纤维的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各国都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应的测试标准系列,这些标准系列同时包括了在力学性能测试时需要的线密度、体密度、上浆量等相关的测试。对于热物理性能,相关的测试标准较少。 5.5.1 碳纤维性能测试标准 日本从1986年开始发布了其碳纤维力学性能测试标准,有关标准见表5.30,其中JIS R7601-1986《碳纤维试验方法》涵盖了碳纤维单丝、束丝的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外,还包括以及密度、上浆剂含量、线密度等测试方法及规范。JIS R7601-2006《碳纤维试验方法(修正1)》是在国际对石棉制品应用规定严格的条件下,将JIS R7601-1986中拉伸性能测试中夹持用垫片的石棉材料进行了删除。相比于JIS R7601-1986,JIS R7608-2007《碳纤维-树脂浸渍丝拉伸性能测试方法》被广泛地用于碳纤维力学性能的测试,其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也更强。 表5.30 日本碳纤维测试标准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1 JIS R7601-1986 碳纤维试验方法 2 JIS R7602-1995 碳纤维织物试验方法 3 JIS R7603-1999 碳纤维-密度的试验方法 4 JIS R7604-1999 碳纤维-上浆剂附着率的试验方法 5 JIS R7605-1999 碳纤维-线密度的试验方法 6 JIS R7606-2000 碳纤维单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7 JIS R7607-2000 碳纤维单纤维直径及断面面积试验方法 8 JIS R7608-2007 碳纤维-树脂浸渍丝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9 JIS R7609-2007 碳纤维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 10 JIS R7601-2006 碳纤维试验方法(修正1) 日本东丽公司作为世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能力和水平最高的企业,也有自己的碳纤

碳纤维用聚丙烯腈基原丝的研究进展

碳纤维用聚丙烯腈基原丝的研究进展 碳纤维根据原丝类型可分为: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黏胶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酚醛基碳纤维,其中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受到最广泛的应用。聚丙烯腈(PAN)原丝质量决定着碳纤维最终性能,目前是制约我国碳纤维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PAN原丝的发展现状,对目前国内外纺丝工艺所用纺丝方法和溶剂等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标签:碳纤维;聚丙烯腈基原丝;研究进展 1 前言 PAN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热膨胀系数小等优异性能,可与树脂、金属、陶瓷、碳复合而成增强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领域和民用领域,如卫星、运载火箭、飞机等尖端领域,及体育器材、建筑材料、医疗器械、运输车辆、机械工业等。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需要高性能的原丝,因此原丝的生产技术是碳纤维生产的关键技术。要进一步提高碳纤维的性能,必须进一步提高原丝的质量。 2 国内外PAN原丝的发展状况 2.1 PAN纺丝液的制备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DMSO法丙烯腈间歇溶液聚合,这种方式虽然获得的纺丝液质量较好,但是其聚合的主反应过程并不稳定,放热集中,黏度变化大,同时,间歇聚合采用分批次进、出料,而不同批次的物料使得聚合液的黏度和分子量存在差异,影响聚合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聚合投料的浓度较低,需要大量溶剂,并且纺丝效率低,溶剂回收过程能耗大,成本高。而本体聚合不需要溶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且聚合工艺过程简单、设备简单,虽然存在反应体系黏度大、聚合反应热不易导出,影响PAN分子量分布的缺点,但在未来可能会成为PAN聚合的发展方向。 2.2 PAN原丝的制备及预氧化 目前,国内外生产用于碳纤维的PAN原丝主要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并且大多公司采用有机溶剂,以DMSO为溶剂生产的原丝产量最大。比如:日本东丽采用DMSO,日本三菱和中国台湾台塑采用二甲基甲酰胺。也有不少公司使用无机溶剂,比如:日本杜邦公司采用ZnCl2水溶液,吉林化工公司采用HNO3。湿法纺丝速度低、生产成本高,因此提高纺丝速度、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3 PAN原丝的纺丝工艺

聚丙烯腈碳纤维的工艺流程

聚丙烯腈碳纤维的工艺流程 1.概述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聚丙烯碳纤维是一种以聚丙烯腈(PAN)、沥青、粘胶纤维等为原料,经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工艺而制得的含碳量大于90%的特种纤维。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导电、导热、膨胀系数小、减震等优异性能,是航空航天、国防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同时在体育用品、交通运输、医疗器械和土木建筑等民用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PAN基碳纤维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综合性能好,因而发展很快,产量占到9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品种。 2.制备 聚丙烯腈碳纤维是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碳纤维,主要作复合材料用增强体。无论均聚或共聚的聚丙烯腈纤维都能制备出碳纤维。为了制造出高性能碳纤维并提高生产率,工业上常采用共聚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对原料的要求是:杂质、缺陷少;细度均匀,并越细越好;强度高,毛丝少;纤维中链状分子沿纤维轴取向度越高越好,通常大于80%;热转化性能好。 生产中制取聚丙烯腈纤维的过程是:先由丙烯腈和其他少量第二、第三单体(丙烯酸甲醋、甲叉丁二脂等)共聚生成共聚聚丙烯腈树脂(分子量高于 6~8万),然后树脂经溶剂(硫氰酸钠、二甲基亚矾、硝酸和氯化锌等)溶解,形成粘度适宜的纺丝液,经湿法、干法或干-湿法进行纺丝,再经水洗、牵伸、干燥和热定型即制成聚丙烯腈纤维。若将聚丙烯腈纤维直接加热易熔化,不能保持其原来的纤维状态。因此,制备碳纤维时,首先要将聚丙烯腈纤维放在空气中或其他氧化性气氛中进行低温热处理,即预氧化处理。预氧化处理是纤维碳化的预备阶段。一般将纤维在空气下加热至约270℃,保温0.5h~3h,聚丙烯腈纤维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棕色,最后形成黑色的预氧化纤维。这是聚丙烯腈线性高分子受热氧化后,发生氧化、热解、交联、环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耐热梯型高分子的结果。再将预氧化纤维在氮气中进行高温处理(l 600℃),即碳化处理,则纤维进一步产生交联环化、芳构化及缩聚等反应,并脱除氢、氮、氧原子,最后形成二维碳环平面网状结构和层片粗糙平行的乱层石墨结构的碳纤维。 由PAN原丝制备碳纤维的工艺流程如下:PAN原丝→预氧化→碳化→石墨化→表面处理→卷取→碳纤维。 3.性能 碳纤维有如下的优良特性:①比重轻、密度小;②超高强力与模量;③纤维细而柔软; ④耐磨、耐疲劳、减振吸能等物理机械性能优异;⑤耐酸、碱和盐腐蚀,可形成多孔、表面活性、吸附性强的活性碳纤维;⑥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高,不出现蓄能和过热;高温下尺寸稳定性好,不燃,热分解温度800℃,极限氧指数55;⑦导电性、X射线透过性及电磁波遮蔽性良好;⑧具有润滑性,不沾润在熔融金属中,可使其复合材料磨损率降低; ⑨生物相容性好,生理适应性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