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学全部

旅游地质学全部
旅游地质学全部

旅游地质学全部

一、选择题/填空题

我国最深的天然湖泊是( )C

A青海湖、 B新疆茶卡盐湖、C长白山天池、D西藏爱赛湖火山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四种,下列哪个不属于火山地貌景观( )B A截顶圆锥形、B扇形、C盾形、D 穹窿形

以下不属于超变质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石山岳地貌景观的是( )A A安徽黄山、B 安徽天柱山、C山东泰山、D山东崂山

下列哪些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A

A云南石林、云南澄江、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

B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天津蓟县 C 云南腾冲、河南嵩山、江西五虎山、四川龙门山

D福建漳州、四川九寨沟、广西丹霞山、四川自贡恐龙 5、浙江雁荡山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 ) B A.花岗岩地貌景观 B.丹霞地貌景观

C.流纹岩地貌景观

D.喀斯特地貌景观

6、下列关于泉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B.不同的温泉有不同的作用与疗效

C.超过当地沸点的泉称为“汤”

D.山东济南是著名的泉城

/以下不是旅游地质资源评价方法的是( )C 7

A定性评价方法、B定量评价方法、C差异评价法、D综合评价法 8、以下不是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的是( )C

A旅游地质资源的调查、B旅游地质资源环境评价、C旅游地质学的生产、发展与期望、

D旅游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

9、下面商品中,不属于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的是()C 观赏石B、观赏石材C、观赏化石D、观赏矿石矿物

10、下面不属于海蚀地貌的是()D

海蚀台B、海石槽C、浪蚀崖D、海蚀谷

11、地质公园的特点不包括()B

科学性B、系统性C、经济文化价值D、旅游功能

12、下列只属于滑坡地貌的现象是()C

A羊背石、B悬谷、C马刀树、D岩阶

13、下列哪个不属于河流景观( )B

A河流袭夺作用、B牛轭湖、C壶穴、D心滩、江心洲

14、以下对河流——湖泊资源简述不正确的是( )C A我国外流湖区多为淡水湖,西部内陆湖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B在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有黄果树瀑布和黄河壶口瀑布 C云南是我国已发现的温泉和矿泉最多的省份,总数达六百三十余处 D珊瑚礁主要是由造礁珊瑚与充填在其间的珊瑚碎屑以及少量的其他生物碎屑组成

15、以下对玉龙雪山景区简述正确的是( )A

A、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故又称为“黑白雪山”

B、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C、2007年5月8日,玉龙雪山被批为4A型旅游景点

D、玉龙雪山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

1、广西桂林是我国典型的(岩溶)地貌类型。

2、诺日朗瀑布位于我国四川省(九寨沟)。

3、我国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分别是(京杭大运河)、(海塘)、(坎儿井)。

4、我国四大石窟分别是(敦煌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5、187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第一座国家公园,也是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6、在我国,以“泉城”而家喻户晓的城市是(济南)。

7、在海滨旅游中,“3S”代表了(海洋sea)、(海滩sand)、(阳光sun)。 8、在我国的七大古都中,(安阳)作为古都的历史最早。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质学:旅游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与旅游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质作用所产生的旅游地质资源,从中发现可供人们观赏、休闲、愉悦、猎奇、探险,应用于旅游活动与旅游产业开发的地质景观、地质资源,并对旅游地质资源评价、开发及保护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

2、旅游资源容量: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3、自然保护区:划出一定面积和范围,包括陆地、水域、湿地及一定高度的空间,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物种,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这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就称为自然保护区。

4、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其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

5、旅游开发:是指人们为了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致力从事的开拓和建设活动。

三、问答题:

1、简述主题公园的概念和特点。

答:1)概念: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类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2)特点:A.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

B.被动游憩形式。

D.高门票,高消费。

2、简述我国山地景观的旅游价值。

答:山地景观是观赏型旅游地质景观的一种,具有雄、奇、险、幽、秀、及其组合的特点。多变地貌造就特殊气象气候景观、水体与生物景观组合形成良好生态,附着人文建筑景观与历史文化胜迹。它具有观光、休憩、疗养、登高、攀岩、探险、考察等旅游价值。

3、冰川对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哪三种类型。

答:冰川对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包括冰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三种类型。 1)冰蚀作用:冰川活动破坏组成冰床的岩石和地形的作用,又称刨蚀作用。冰蚀包括掘蚀和磨蚀两种作用方式,而几乎没有溶蚀作用。

2)搬运作用: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他处。冰川搬运能力很大,可将粒径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块搬走。

3)沉积作用:包括融坠、推进和停积等 3种方式。冰碛常构成一系列堤形地貌。另外,冰川融水(冰水)也会产生沉积作用,即冰水沉积作用。 4、简述中国旅游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旅游地质学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A(旅游地学综合思想萌芽阶段(1978年以前);

B(旅游地质学学科思想孕育阶段(1978-1985年);

C(旅游地质学学科初创阶段(1985-1999年);

D(旅游地质学全面发展阶段(1999年至今)。

四、论述题:

1、以滇池为例,说明旅游开发导致哪些问题,如何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答:1)旅游开发导致诸多问题:

(1)旅游开发,导致滇池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A. 水体富营养化。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水色暗黄绿,氮、磷化合物及多种有机化合物进入滇池内,导致水生生态环境内厌氧呼吸增多,水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升高,滋生绿藻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生长,水体中含氧量急剧下降,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甚至灭绝。 B.滇池水体严重受污染。

内湖部分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滇池速度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

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 2)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A.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资源开发要与保护相协调;

B.发展速度要与发展质量相协调;

C.发展规模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

D.经济效益要与生态效益相协调;

E.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

景区景点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载体。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如何确保景区景点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景区景点经营效益的持续获取。

2、以石林景区为例,谈谈你对岩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的理解。答:岩溶,主要指流水对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业为辅的地质作用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现象。岩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分析如下: 1)有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存在。

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是可溶性岩石发育的地区。石林的主要岩石是灰岩,主要矿物是方解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2)岩石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3)流水的动力作用。

A.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

B.流水的流动作用

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

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

3、论述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准则及开发途径。

答:1)开发影响因素:

(1)旅游地质资源价值与结构;(2)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3)区域社会经济环境条件;(4)区位状况;(5)旅游竞争;(6)旅游需求 2)开发准则:

(1)观赏性、科学性并重,发掘旅游资源地学特色,开发突出资源优势,寓科学性于景观观赏性之中。

(2)市场导向原则。

(3)以景观地学科学内涵为基础,开展多资源、多层次内涵的综合开发。 (4)充分挖掘旅游地质资源的科学文化内涵,突出旅游地质资源的特色。 (5)以发掘景观科学性、提高景区的开发层次,统筹规划、高起点、高层次、创名牌、创精品。

(6)遵循开发与保护辩证统一的理念,在环境保护思想指导下进行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以开发促发展,以保护其可持续利用。

(7)维护景观的自然美,人文景观设施构建必须与景观特色相协调,防止景观视觉污染。

3)开发途径:

(1)地质遗迹开发。

(2)地质公园开发。

4、“三江并流”自然遗产的景观分类有哪些,

答: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奇特多样,因而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多组合的景观系列,以下为三江并流带的十个特色旅游景观类型:

1)三江并流旅游地质景观

2)新构造运动旅游地质景观

3)岩溶/泉华旅游地质景观

4)雪山/冰川旅游地质景观

5)高原湖泊旅游地质景观

6)丹霞旅游地质景观

7)盆地旅游地质景观

8)观赏石

9)石质文化景观

10)典型矿床科考性旅游地质景观

下面是经典古文名句赏析~~不需要的朋友,

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经典古文名篇(一);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圣人无常师;李氏子蟠,年十七

经典古文名篇(一)

1. 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马说韩愈(唐) 字退之《昌黎先生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à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字茂叔《周元公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战国)名轲字子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还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yua)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劝学《荀子》(战国)名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ng)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gà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í)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不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问说刘开(清)字明东、方来号孟涂

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

(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qiǎng)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duo),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

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0. 前赤壁赋苏轼(北宋)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1(后赤壁赋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2(卖炭翁白居易(唐)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氏长庆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以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jì)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jiāng)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jì)向牛头充炭直(值)。

13(木兰诗《乐府诗集》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à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

鬓,对镜帖(贴)花黄。出门看火(伙)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石钟山记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骊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

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fú)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钟者。侍僧使小童扶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kōng)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zh?)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guàn)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zēng)吰(h?ng)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此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kuǎn)坎镗(tāng)鞳(tà)之声,与向之噌吰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骊元之所见闻,殆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骊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5(五人墓碑记张溥(明) 字天如《七录斋集》

五人者,盖当蓼(liǎo)洲周公之被逮(dài),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jīng)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jiǎo),何也,

下面是经典古文名句赏析~~不需要的朋友,

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经典古文名篇(一);1.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马说韩愈(唐)字退之《昌黎先生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3(师说韩愈(唐);古之学者必有师;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圣人无常师;李氏子蟠,年十七

经典古文名篇(一)

1. 陋室铭刘禹锡(唐)字梦得《刘梦得文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马说韩愈(唐) 字退之《昌黎先生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e),其真不知马也。

3(师说韩愈(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u)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

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àn)。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4.爱莲说周敦颐(北宋) 字茂叔《周元公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战国)名轲字子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还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yua)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劝学《荀子》(战国)名况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ng)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又)槁(gà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旅游地质学_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喀斯特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1、定义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兼有部分地表水的作用)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称为岩溶作 用或喀斯特作用(karstfication)。由此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称为岩溶地貌或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源于该地而得。) 2、成因 喀斯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3、形成条件 (1)可溶性岩石岩石的可溶性是发生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化学成分,像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岩石很难溶于水,如岩浆岩、大多数变质岩,所以岩溶作用在这些地区难以进行。而碳酸盐岩较易溶于水,所以岩溶作用主要发生在灰岩、白云岩发育的地区。 (2)岩石的透水性与流动性透水性强的岩石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在这些岩石中的地下水运动速度相对较快,新鲜的地下水不断补充,使它处于不饱和状态,具有较大溶蚀能力。岩石的透水性最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结构,构造,破碎程度和空隙的连通性。由粗颗粒或大小不均匀的碎屑组成岩石的透水性能强,利于地下水流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时其透水性好,反之则差。所以在石灰岩的破碎部位,地下水易于流动,岩溶作用也最为发育。

旅游地质学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20世纪末,随着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地球科学亦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我们早先理解的采掘地质矿产的学科,而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基底,地质奇观更是作为山水旅游资源的精灵,逐渐走入我们日益丰富的旅游视野,并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对新时代旅游的定义。人们对旅游地质的认识与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灵感有关,随着人们地质知识的不断增多,地质资源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旅游者的兴趣。 用严格的术语讲,旅游地学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被叫做地质旅游资源。通俗的讲,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者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遗迹,都叫做旅游地质资源。同时,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它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简而言之,它就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其自身的优越性。其在旅游业的作用很多,这里仅说三条典型。 (1)、地质资源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旅游日渐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求新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地质学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地质学也能说清楚为什么在云南石林以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奇秀峰林,而四川黄龙却以沉积为主形成瑰丽泉华。又例如,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区,奇峰异石、碧水飞瀑,丰富的人文景观,第四纪冰川竟也在此现身,出落有大量冰川遗迹。嵩山兼纳少林寺、中岳庙、嵩山书院,殊不知嵩山保存有五代同堂的地层和三次造山运动的记录,有地学百科全书之称。总之,地学旅游的开展将会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2)、旅游地学开展将不断发现、更新旅游资源,有益于对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如地质工作者经过科学考察,对全国各地的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申报,不仅仅使得一些本毫无名气的自然奇观展现在世界面前,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有文化的学者游客前来游览,避免了有些旅游资源在未被认识之前很容易被当成“废物”被破坏掉且无法再现。旅游地质学是“慧眼尖睛”,及时识别其价值,并及时提请有关部门予以保存、开发和建设。。 (3)、旅游地学开展有益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下,国内旅游者的踪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和大部分县市,公民通过地学旅游,体察了祖国的辽阔博大和美丽可爱,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分析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旅游管理 地质旅游的概念与特征分析 董红梅刘慧芳 基金项目:本文由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地质旅游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翠华山、洛川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编号: 2013JK0184)。 作者简介:董红梅(1973-),女,汉族,山西平陆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管理等方面教学研究工作。 刘慧芳(1990-),女,硕士研究生。 地质旅游是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之一。但由于对地质旅游概念及特征的界定不清,使我国地质旅游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对国内外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出地质旅游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特征,以指导我国地质旅游的针对性开发及有效、细化管理,最终实现我国地质旅游的持续发展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目的。 地质旅游是旅游业中相对较新的概念,目前已成为全球快速增长的旅游形式之一。我国在1980年正式成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科普委员会,专门负责、组织和开展地质科学普及活动,如举办全国青少年地学科技夏令营活动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地质旅游形式。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开始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了地质遗迹保护十年规划,并决定建立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正式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建立全球地质遗迹保护网络体系(GGN)及发展地质旅游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积极参与筹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并开始大规模地发展地质旅游。但随着我国地质旅游的发展,其市场竞争也日愈激烈,为了竞争客源和吸引

更多游客,一些地质公园进行的地质旅游开发完全偏离了地质主题,使得开发的地质旅游有名无实。究其原因,除受利益趋动外,还与国内对地质旅游的研究不足,对地质旅游概念、特征的界定不完善有关。因此,对国内外的地质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质旅游概念,为规范地质旅游开发与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地质旅游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世界许多旅游景区已出现因不良的旅游开发行为而使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于是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旅游业的理念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和地方文化的保护,并提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可持续旅游形式。地质学家也渐渐理解地质保护重要性并开始关注、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早在1995年英国地质历史学家Hose首次提出了“Geotourism”这一新术语。但是对于“Geotourism”中的“Geo-”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Geotourism”中的“Geo-”源于“geology”和“geomorphology”,并指出地质旅游是以地质、地貌,具体包括地形地貌、岩石露头、岩石类型、沉积物、土壤和晶体等自然旅游资源为游览对象的旅游。目前这种理解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所接受和使用。 另一种解释认为Geotourism 中的“Geo-”源于“geographical”,是1997年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资深编辑乔纳森和其妻子莎莉提出的“地理可持续旅游(Geographical sustainable tourism)”演变发展而成,2002年美国旅游业协会(2009年改为美国旅游协会)和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将“Geotourism”的这种解释进行了介绍,认为地质旅游的目的是为维持或提高一个地方的地理特征,包括环境、文化、美学、遗产和当地居民的福祉(其中的

旅游地质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西安石油大学素质选修课大作业 瀑布地质景观概述 课程名称:旅游地质学 学生姓名:XXX 院(系):石油工程学院 学号:20120402XXXX 专业:油气储运专业

一、瀑布的定义 瀑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侵蚀作用的速度取决于特定瀑布的高度、流量、有关岩石的类型与构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二、瀑布的成因 多姿多彩的瀑布是如何形成的呢?按照地学原理,地表上任何一种地貌单元,均是地球的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作用的产物。所谓内营力,主要是指地球深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又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之分,岩浆活动则往往形成火山地貌。所谓外营力是指起源于太阳能和重力能影响所产生的冰川、水流波浪和风力等的作用,其地质意义可归结为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三种。瀑布的形成也是地球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瀑布形成过程中,内营力起着重大的作用。一种是由水平运动或垂直运动造成的断层或裂谷,为瀑布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此时若有溪流或江河流经断层或裂谷,则可形成瀑布。如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就是这样形成的。另一种形成瀑布的内营力是火山爆发过程,熔岩的漫溢将河道阻塞,使原来的河床形成一个新生的岩坎,河水由岩坎上翻跌而下,形成瀑布。如黑龙江宁安县境内的吊水楼瀑布(又称境泊湖瀑布)就是这样形成。 外营力作用形成瀑布的机理是由水流对河底软、硬岩基岩的差别侵蚀造成的。在两者出露处,硬岩层突露于易受侵蚀的软岩层之上成为陡崖,水流在此陡落形成瀑布。我国大多数瀑布的形成都是缘于此因。形成瀑布的动力若不仅只有水流的冲蚀,而且还有水流的溶蚀作用,则往往形成喀斯特瀑布。这些瀑布发育于可溶性的碳酸盐岩地区,我国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的瀑布,多半是这类喀斯特瀑布,而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是它们代表。喀斯特瀑布之中还有更为独特的一种类型,它并不露在地表之上,而是深藏在洞穴之内,称为暗瀑。如贵州安顺龙宫的龙门飞瀑和浙江金华冰壶暗瀑等,均是著名的喀斯特暗瀑。 形成瀑布的第三种原因,是由河流的袭夺造成的。所谓河流袭夺,指的是处于分水岭两侧的两条河流,其中侵蚀力较强、侵蚀较深的河流进行下切侵蚀,最终将另一侧那条河流的一部分袭夺过来,使之成为袭夺河流的支流。由于袭夺河的下切程度大,河床高于被袭夺河流的河床,因此,在被袭夺河流汇入袭夺河时,往往产生跌水,形成袭夺瀑布,或称悬河瀑布。 瀑布的第四种成因是由于冰川的刨蚀作。如庐山王家坡瀑布,就是发育在庐山王家坡冰川上的。大约距今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现在庐山一带因气候寒冷而发育了大量冰川。王家坡冰斗便是当时一个冰川悬谷。后来随着气候变暖,庐山一带变成了现代的亚热带气候。这样,王家坡古冰斗便成了一个积水潭——碧龙潭。碧龙潭水外流时,翻崖跌入王家坡谷地时,便形成了王家坡瀑布。

旅游地质学全部

旅游地质学全部 一、选择题/填空题 我国最深的天然湖泊是( )C A青海湖、 B新疆茶卡盐湖、C长白山天池、D西藏爱赛湖火山地貌按形态可分为四种,下列哪个不属于火山地貌景观( )B A截顶圆锥形、B扇形、C盾形、D 穹窿形 以下不属于超变质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石山岳地貌景观的是( )A A安徽黄山、B 安徽天柱山、C山东泰山、D山东崂山 下列哪些是中国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 )A A云南石林、云南澄江、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 B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黑龙江五大连池、天津蓟县 C 云南腾冲、河南嵩山、江西五虎山、四川龙门山 D福建漳州、四川九寨沟、广西丹霞山、四川自贡恐龙 5、浙江雁荡山是下列哪种地貌景观的典型代表,( ) B A.花岗岩地貌景观 B.丹霞地貌景观 C.流纹岩地貌景观 D.喀斯特地貌景观 6、下列关于泉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B.不同的温泉有不同的作用与疗效 C.超过当地沸点的泉称为“汤” D.山东济南是著名的泉城 /以下不是旅游地质资源评价方法的是( )C 7 A定性评价方法、B定量评价方法、C差异评价法、D综合评价法 8、以下不是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的是( )C

A旅游地质资源的调查、B旅游地质资源环境评价、C旅游地质学的生产、发展与期望、 D旅游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 9、下面商品中,不属于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的是()C 观赏石B、观赏石材C、观赏化石D、观赏矿石矿物 10、下面不属于海蚀地貌的是()D 海蚀台B、海石槽C、浪蚀崖D、海蚀谷 11、地质公园的特点不包括()B 科学性B、系统性C、经济文化价值D、旅游功能 12、下列只属于滑坡地貌的现象是()C A羊背石、B悬谷、C马刀树、D岩阶 13、下列哪个不属于河流景观( )B A河流袭夺作用、B牛轭湖、C壶穴、D心滩、江心洲 14、以下对河流——湖泊资源简述不正确的是( )C A我国外流湖区多为淡水湖,西部内陆湖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 B在我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中有黄果树瀑布和黄河壶口瀑布 C云南是我国已发现的温泉和矿泉最多的省份,总数达六百三十余处 D珊瑚礁主要是由造礁珊瑚与充填在其间的珊瑚碎屑以及少量的其他生物碎屑组成 15、以下对玉龙雪山景区简述正确的是( )A A、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故又称为“黑白雪山” B、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 C、2007年5月8日,玉龙雪山被批为4A型旅游景点 D、玉龙雪山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 1、广西桂林是我国典型的(岩溶)地貌类型。

旅游地质

唐代著名诗人卢纶的“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处于中期阶段的贵州高原 地貌的极好诗句。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 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地质原因:3类可溶性岩石广布 气候原因:温度降水气压等方面,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气压越大水中CO2溶解越多 生物原因:岩石表面生长的菌类、藻类生物分泌溶蚀性酸,腐蚀岩石。 代表地形: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 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桂林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以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中有洞,“无洞不奇”。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岩壁为瀑布华地貌。九寨沟钙华滩流属于水下地表堆积地貌,如珍珠滩瀑布;黄龙风景区钙化池、钙化坡、钙化穴等组成世界上最大而且最美的岩溶景观;石柱县新石拱桥为喀斯特天生桥地貌。瑶琳仙境,以“雄、奇、丽、深”闻名于世。 研究意义: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区有许 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在水库大坝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

地质调查报告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 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名称:资源勘查工程班级:2008级一班姓 名:** 学号:******** 指导教师:贾志海李振生日期:11月18日—12月10 日 目录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岩浆岩第五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第六 章矿产第七章结语 3-5 6-16 17-20 21 22-2425-28 29-30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巩固并加深对已学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注意培养自己吃苦 耐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 自己对地质事业的兴趣,热爱地质事业,勇于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逐步掌握由点到面、点 面结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将古论今等地质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习期间主要是通过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方法的系统训练,从而学会掌握地质踏勘、剖面 测量、地质填图和地质报告编写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培养自己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 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野外地质调查实习,根据地质调查工作流程,可分为室内准备阶段、野外工作阶段和室 内整理阶段三个阶段。 1、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 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2、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粘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侵入 岩,并能掌握岩石(尤其是碎屑岩及侵入岩)手标本的描述。 3、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斜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应用这 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 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5、 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特征。 6、 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 质素描图。 7、掌握直线法、导线法实测地层剖面以及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实际 材料图和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图基本技能。 8、掌握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内容、 格式和要求。 9、实习结束以后,每人须提交: ⑴、野外记录本⑵、地形图(全部) ⑶、实测剖面图(手绘,1:1000)⑷、实习报告(电子版及打印件)⑸、工作区 地质图(一级填图区域)小组提交材料:

旅游地质学论文

旅游地质学论文 经过一个学期的旅游地质学课程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旅游地质学及地质旅游资源,学习了各类地质旅游资源简要介绍和各类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成因、时空分布规律等五一假期,同学们都去各地旅游,因为今年选修的旅游地质学,所以决定去中国地质博物馆看看,进去之后一层实验室的介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萤石,他在一些石英长石的包裹中露出了淡淡的绿色,非常漂亮,其次是一的美丽的三角洲地貌,河流弯弯曲曲流入海洋。还有悬崖和峭壁,断层和褶皱,这些结合在一块非常美丽。 这让我想起了大西北的丹霞地貌,所谓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喀斯特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常见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天坑、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以及地下发育的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地貌形态。对于石灰岩地区上述独特的地貌,国内外学术界均以南斯拉夫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区喀斯特地貌高原的地名来命名,即“喀斯特地貌”。 雅丹地貌的成因不只一种,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一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当地主风向一致;二是洪水作用形成的邻近山区或湖滨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与附近山地洪水的走向一致,并在雅丹的土丘上留有洪水的痕迹;三是在阵发性暴雨和洪水作用的基础上,再经过风的修蚀作用而成的雅丹地貌,沟谷长轴走向既与洪水走向一致,也和当地主风向一致,是二者合一的第三种成因。 继续向里走我看到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石,这样我大饱眼福,那么岩浆岩造就了那些风景名胜呢? 岩浆岩,特别是花岗岩造就了很多名山大川,东北大小兴安岭、东南沿海一带都有成群的花岗岩分布。安徽黄山多姿的奇观就是花岗岩体经过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在陕西华山也可以看到花岗岩体被断裂切割成十分陡峭的地形,形成好像被斧头劈开一样笔直的百丈陡崖。花岗岩这么坚硬耐磨,是因为组成它的矿物比较坚硬、结构致密的缘故。花岗岩的种类比较多,按照所含的矿物种类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按照岩石的结构、构造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中粒花岗岩、粗粒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等。花岗岩因为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一种优质的建筑材料。但有些花岗岩含有放射性元素。会使人身体受到伤害,易得不育症。一般说碱性花岗岩含有放射性矿物较多。放射性矿物的特征是具有鲜艳的颜色和油脂光泽等。在选购石材时最好不要用红色天然的花岗岩。不含放射性矿物的花岗岩呈灰白色,颜色虽然不很鲜艳,但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还是选择它们,或者去选购人造花岗岩的板材。 玄武岩常形成广阔的台地,高原玄武岩是岩浆溢流形成的地貌景观。安山岩浆的黏度比玄武岩浆要大得多,不容易形成溢流,常喷发形成边坡比较陡的大型火山,比如世界著名的日本富士山、意大利维苏威火山就属于这种类型。 我国黑龙江镜泊湖地区有很多奇特的玄武岩景观,不仅可以供人们观光游览,而且也是认识和了解火山岩最好的一个天然课堂。 学习了旅游地质学,那么我国的地质旅游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1)、我国地质旅游资源多样性和丰富性: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丰富性是指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其空间分布广泛。如我国数百座大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海岛海滨等旅游资源,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也是随处可见。 (2)、区域分异明显:我国地域辽阔,地质资源的分布也受到了区域差异的影响。比如:在气温高、降水充沛,温度湿热的南方地区,发育有各类型的岩溶地貌、溶洞和地下河;而在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读书报告材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读书报告题目:地貌景观与旅游地质 院系 姓名 班级 学号 任课教师 2013年5月4日

地貌景观与旅游地质 摘要:自然地貌景观的美是一种自然美,是大自然塑造的一种”形体”语言,人们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到自然界的风韵,冶情操,而且认识了自然界的神奇。我国复员辽阔,地貌景观多样,有风姿不同的山岳地貌景观;有银埂玉盘似的流水地貌景观;有宛如旧堡古刹的风城地貌景观;有礁石累累的海岸地貌景观;更有色彩斑斓、独具一格的丹霞地貌景观。种种自然地貌景观多姿多彩,神秘奇特,令人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由此带动了旅游地学的诞生和发展。 关键词:地貌景观旅游地质旅游地质资源 近年来地质旅游资源迅速发展,成为了自然旅游的主体,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我的家乡的旅游地质资源。

一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是地质学分支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介于旅游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分析、解释名胜区、风景点、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变及发展,并着重于对自然景观作科学性的描述与探讨,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规划、利用和保护,以推动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研究对象为旅游地质资源。 在《中国旅游地质资源说明书》中对旅游地质资源的定义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它包括自然遗迹、人类文化遗迹(遗址及各种遗存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遗迹(即人类开发了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人类遭受的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前者又可称为地质旅游资源,后两者可合称人文地质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说明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35种,给旅游地质提供了一份较完全的分类参考:重要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矿床产地;重要地质构造遗迹;古人类遗址;溶洞;碳酸盐岩峰丛、峰林地质景观;碳酸盐山岳丘陵地质景观;高山钙化地质景观;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土林地质景观;丹霞地质景观;雅丹地质景观;沙漠地质景观;花岗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海岸地质景观;现代山岳冰川地质景观及登山地;古冰川遗迹;冻融地质景观;峡谷;瀑布;河流地质景观;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具有特殊意义的泉;地震遗迹;崩坡、滑坡、泥石流遗迹;陨石坠落遗迹;重要古代水利工程;古采矿、古冶炼遗址;古烧瓷遗址;石窟、岩画及摩崖题刻;其他地质景观;多种地质景观。 地质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的主体,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在第三产业中已占绝大部分比例,地质旅游的蓬勃兴起,成为推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

旅游地质学报告

新余旅游资源报告调查 姓名:张文豪年级:2012级自动化学号:12090041074 我的家乡新余位于江西中部,地处南昌、长沙两座省会城市之间,1960年设市,1963年撤市,1983年复市,现辖“一县四区”:分宜县、渝水区、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新余经济开发区和仰天岗管委会,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人口112万。新余位于北纬27°33’~28°05’,东经114°29’~115°24’,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 新余地处九岭、武功山、峰顶山三山交接地带,山势险要,因近海且市内地形多以丘陵山地为主,较利于海面温暖的湿气进入,所以,新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霜期短,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充足,气候温和,冬季短,夏秋雨水少,多干旱,春季则雨水较多,冬季则多霜雪天气,常有冻害出现。出行新余最好在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期间,既不会有夏季的炎热,也不会出现冬季的灾害天气。 新余具有渊远的人文底蕴。新时器时代的拾年山、棋盘山遗址,源远流长五千年的袁河文化、蒙山文化,哺育了一大批英雄豪杰、学者名流。新余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王钦若、明朝宰相严嵩、当代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当代世纪风云人物、著名医学教授、美籍华人何大一的故乡。毛泽东的《兴国调查》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成书于此。 新余是旅游胜地。烟波浩淼、清澈澄碧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湖,有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大小岛屿99个,具有群岛峡谷曲水、植物基因种库、水下千年古城"三绝",集"水文化"和"仙文化"于一体,山水相映,水天一色,可让人充分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情境,还有洪阳古洞、昌山古刹、严嵩万年桥、大岗山、百丈峰、魁星阁等一大批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近年市区新建的充满时代气息和艺术风范的袁水园、城区五湖、太阳城、仰天岗风景区等,可谓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主要资源分析: 1. 仙女湖 1)仙女湖的由来: “仙女湖”的名称源自1600多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搜神记》中记述的“仙女下凡”美丽传说: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飞去,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2)古老的湖: 据考古学家考证,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仙女湖地区繁衍生息。千百年来,先人们的智慧和劳作,为这方水土留下了深厚凝重的文化积淀和人文胜迹。尤其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任分宜教渝时撰写的《天工开物》,为世界科技史涂上了厚重的一笔,也为仙女湖灵山秀水平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湖区内还有闻仙塔、万年桥、读书台、昌山庙、龙王庙等人文景观交织。3)美丽的湖: 仙女湖秀美的湖光山色、古树名木、农舍村寨、响泉飞瀑,形成一幅幅天然图画。湖中的岛屿,姿态各异,风姿绰约。在万顷碧波的仙女湖,既可观赏水天相连、烟波浩淼、渔帆点点的汪洋平湖;又可领略“碧簪”星罗棋布、山水缠绵相依、湖叉曲径通幽的迷幻世界;还可轻舟漫游在蜿蜓曲拍、船动景移的湖光水色中。 4)年轻的湖: 仙女湖原名江口水库,地处新余城区西南20公里,是江西省4大水库之一,相应水域面积

旅游地质学读书报告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旅游地质学”读书报告 《地球的演化历史》 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院部 _____ 日期 __ __

地球演化历史 从人们初步了解地球至今,人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地球是从哪儿来的?它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吗?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地球的演化历史。 1.地球的形成 对于地球的来历和诞生过程,学者们众说纷纭。目前,比较公认的假设为大爆炸学说。该学说提出,约66亿年前,银河系里发生过一次大爆炸,爆炸之后大量释放出的能量使宇宙膨胀。约50亿年前开始,尘埃星云收缩。重的物质向内部集中,轻的物质向外逸散,后来重的物质形成行星,而地球约在46亿年前形成。 地球的形成与太阳系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目前行星比较地质学的研究结果看,在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存在着大规模的陨石冲击事件。这次陨石冲击大约发生在距今40亿年前,时间可能长达5-10亿年,月球、水星以及众多的小行星至今布满了这次冲击事件的陨石坑。而地球、金星、火星有较为复杂的内外动力作用过程的行星,表面受到了长期的改造,陨石坑保留的数量极其有限,但仍可辨别出陨石冲击的痕迹。 陨石冲击事件实际上是太阳系形成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太阳系形成初期,原始的气尘云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首先凝聚成大大小小的块体,并逐渐的相互撞击形成大的凝聚中心。之后,逐渐演变成行星。陨石冲击事件不但是行星形成的原因,也是地球圈层分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早期地球演化 2.1地球外圈的形成 地球形成的早期曾经存在一个原始大气圈,其成分与宇宙中的其它天体一样,以氢、氦为主。由于氢、氦气体容易向外层空间逃逸,在太阳风的作用下很快就消失了。而地球早期的陨石冲击事件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不断增加,大部分的岩石和外来的陨石都处于熔融状态,岩石中的挥发组分从岩石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现在大气圈的雏形,但早期大气圈的成分和现在的大气圈成分相比有较大的区别,最明显的是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地球生命的起源问题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基础理论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的答案。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已经发现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有机分子,说明构成生命物质基础的有机物质可以在自然条件下的宇宙空间形成。但从从简单的有机分子道生命的诞生则需要经过:有机物小分子到有机物大分子到多分子体系再到生命的飞跃过程。 从地球早期大气圈的成分推测,由于早期大气圈中氧的含量很低,臭氧的含量更低,不能有效地阻止太阳紫外线辐射对生命的伤害。因此地球早期的生命可能诞生于海洋,海洋中富含各种生命繁殖所必须得元素,同时深深的海水阻挡了紫外线对生命的伤害,是生命繁衍最合适的环境。 有证据表明,地球在水圈(下文有叙述)形成之后不久生命就诞生了,在南非巴布顿地区发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记录距今已经38亿年。在此之前科学家通过地球化学研究的

旅游地质特点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随着社会、经济、政策的发展,旅游成为了社会经济第三产业,在国际社会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通过对旅游地质学的学习和了解,分析了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及分布,作出此学习报告。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在一系列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导下,如社会、经济、交通、政治等,旅游业迅速成长,各行各业也逐渐融入其中。而地质科学作为研究大地、矿物等诸多绮丽景观的学科,向我们展现了诸多自然之美,让人们不断认识到地质科学的瑰美与绮丽,旅游地质也进入人们的视线。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也是旅游地质学的出现促进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旅游地质资源,通俗地讲,就是与地质有关的旅游资源,也就是旅游资源中那些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人类文化遗址。从学科定义上讲,旅游地质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并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叫做地质旅游资源。 同时,由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形成的困难和时间的漫长,所以这些资源都是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空间定位性:如丹霞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红色砂砾岩分布区,岩溶地质景观只出现在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分布区,等等; 永续性:地质作用的速度除了一些突发性的变化,如火山、地震、滑坡等能使地质体瞬时发生变化外,一般都较为缓慢。相对于人的历史来说,地质遗迹的存在具有永续性; 不可再生性:地质作用的速度一般都较为缓慢,当破坏了这些地质遗迹时,它将是不可或难于再生的; 鲜明的科学性: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帮人们研究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的规律等。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旅游地质考试题

一、填空题 1、旅游资源按成因或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2、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叫做内力地质作用(内营力),內营力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3、內营力是由地球外部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受大气,水和和生物因素等的影响而产生的外力地址作用,按作用过程分类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址学:是综合旅游的地质学,是两个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到的新学科 2、地址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是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 3、岩浆作用:由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其过程叫岩浆作用。 4、水平运动:是地壳中的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相邻地块或相互分离拉力,或相互靠拢挤压,或做剪切错位,褶皱构造,平移断层等地质构造及地壳水平运动的产物。 5、丹霞风景地貌是在红色砂岩上发育而成,具有较高观赏上价值的地貌景观。 6、旅游学:是研究和旅游有关的各种问题,研究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旅游的资源,文化,心理,经济,美学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学问。 7、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成分,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及其演变历史与规律等。 8、地壳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指由于地球内部动力,而引起的地壳产生水平向或垂直向的运动时地壳变形和变位。 9、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较高温度的高压环境,是地壳中先成岩石,在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的过程 三、论述分析: 1、试述旅游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地质学与地学,旅游学的之间的相互关系 (1、)旅游风景地学的研究内容,各种地质作用形成旅游自然景观资源,从地质学角度分析成因及其保护;从地学及工程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遗产景观的历史发展及其保护。 (2、)旅游风景地学是地学与旅游学的交叉科学,旅游景观地学与地学,是从地学的角度研究各种旅游点景观美“美”成因以及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科学,是一门新兴地学与旅游学的交叉边缘学科 2、什么是岩溶?岩溶地貌产生发育条件是什么? (1)、岩溶:可溶性岩石以被水溶解为主的化学溶蚀作用,并伴随着机械作用而形成沟槽,岩隙,洞穴,以及由于洞顶塌落而形成地表产生陷穴一系列现象和作用的总称 (2)、岩浆景观形成的条件,具有可溶性岩层,地下水活动,潮湿气候地质构造与地形。 3、风景湖泊的形成主要有哪几种原因? (1)、构造胡,地质构造作用形成,构造湖:地面发生断裂,然断裂方向出现凹陷,凹陷处竹简储水形成湖泊。(2)、河成湖,河流地质作用形成,例如洞庭湖(3)、火山湖火山作用形成如五大连池 (4)、堰塞湖,地震,崩塌滑坡等泥石流等堵塞河流形成(5)、冰川湖,冰川作用形成(6)、岩溶湖,岩溶作用形成(7)、风成湖,风蚀或风堆积形成(8)、海成湖 (9)、人工湖 4、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我国的丹霞地貌旅游景观景点有哪些? (1)、丹霞风景地貌是在红色砂岩上发育而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旅游景观 (2)、在以下作用下形成: 1、砂岩强烈氧化,岩层产生断裂,垂直节理发育 2、风化,流水侵蚀切割和重力坍塌的综合作用,形成悬崖陡岩孤峰,峰林等地貌。 3、红色砂岩球状风化,形成如柱,塔,堡等山体。 (3)、丹霞地貌景点:广东岭南丹霞地貌,浙江的武夷山,安徽的齐云山,附件永安的“百丈崖”等5、试述泰山的形成与济南泉城形成的关系。20 分

旅游地质学结课论文-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姓名:*** 学号:*** 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一):定义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 ① 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二):成因及形成条件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气候严寒,常年积雪,当雪积聚在地面上后,如果温度降低到零下,大气降水是以固体形式,形成常年不化的积雪。并逐年增厚,逐渐变成微蓝色而透明的冰川冰,并沿着斜坡或者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缓慢运动,这种运动的冰体就叫冰川。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这一海拔高度冰川学家称之为雪线。在南极和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上,冰川是发育在一片大陆上的,所以称之为大陆冰川。而在其它地区冰川只能

旅游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旅游地学 课程名称(英文):Tourism earthscience 课程编码:06011002 开课学期:3 学时数、学分数:48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升本旅游管理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旅游开发概论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旅游地学是应用地学知识研究旅游景观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的课程。旅游地学是了解旅游景观、旅游地地理环境的基础,是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与旅游景观的关系,从成因层面上规律性地把握旅游景观的分布。本课程的学习将为旅游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旅游地学概念体系 旅游地学发展和未来的艰巨任务4、旅游地学主要研究课题 第二节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1、基本属性分类2、自然成因分类系统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地学的概念体系,了解这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学习方法,理解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并了解它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地学基础知识——矿物及岩石(10学时) 第一节矿物

一、矿物的基本特性1、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2、矿物的化学成分3、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和物理性质 二、重要矿物介绍1、自然元素矿物2、硫化物类矿物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矿物4、含氧盐类矿物 第二节岩石 一、岩浆岩1、基本概念2、岩浆岩的物质组成3、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4、岩浆岩分类5、主要岩浆岩介绍 二、沉积岩1、基本概念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3、沉积岩的物质组成4、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5、沉积岩的分类及其介绍 三、变质岩1、基本概念2、变质岩的特征3、变质岩的物质组成4、变质岩的结构与构造5、主要变质岩介绍 本章要求掌握岩石矿物的基本特性及鉴别方法,并能对常见矿物、岩石正确识别。 第三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基础知识(2学时) 一、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二、褶皱构造三、断裂构造1、节理2、断层 本章要求掌握岩层产状的各种性质特征,重点掌握构造变动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之间的差别。 第四章岩石矿物与旅游资源(6学时) 第一节岩浆岩景观 一、花岗岩地貌1、花岗岩特征2、花岗岩与旅游资源3、实例分析 二、玄武岩地貌1、玄武岩特征2、玄武岩与旅游资源3、实例分析 第二节沉积岩景观一、石灰岩地貌1、基本特征2、喀斯特地貌3、实例分析 二、红砂岩地貌1、红砂岩基本性质2、丹霞地貌景观3、实例

2020年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2020年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㈠实习时间:XX年5月16日—5月23日 ㈡实习区域概况: ⒈皇岛: 北京位于北纬39度56秒,东经116度20秒;西北毗临山西、内蒙古高原,南与华北大平原相接,东近渤海;市中心海拔43.71米;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368平方公里。西、北、东三面环山,山区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2%,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3℃,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7℃,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5.2℃,年平均降水量507.7毫米。无霜期189天。北京市工业发展以“能耗少、水耗少、物耗少、占地少、污染少和附加值高、技术密集程度高”为原则,根据市场需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扶植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个新兴技术先导行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机械装备等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积极支持轻纺、医药、印刷等适合首都特点的优势行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北京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旅游业已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和首都经济中心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十五”期间北京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

游业两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北京旅游业经济总量始终居于全国前列。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㈠张家口—北戴河沿途: ⒈地形变化:冀西北间山盆地—山前平原—滨海平原。 ⒉业生产特点:一年一熟—一年两熟。 ⒊民建筑:均坐北朝南但张家口房屋北无门窗,而秦皇岛的则南北均有门。 ㈡鹰角石下海滩上: ⒈岬角、海湾的侵蚀、堆积:山海关—北戴河间海岸形态为岬湾相间状。受波浪折射作用,岬角处波能汇聚受到侵蚀,海湾处波能副散形成堆积。(实习报告 )鹰角石所在处为岬角,其由花岗伟晶岩脉组成,抗侵蚀能力强,形成突出的岬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