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域油气管道的安全现状及建议

公共区域油气管道的安全现状及建议
公共区域油气管道的安全现状及建议

公共区域油气管道的安全现状及建议管道运输是能源输送的主要手段,管道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在输送水、油、气、煤以及通信、供电、交通、运输和排水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工业和城镇生活的大动脉,因而被称为生命线工程。

然而,近日的一则“我国油气管道每10公里有2.5处隐患,但整改率只有12.6%”的报道,再次让油气管道的安全问题成了大家的热议的话题。被称为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在方便城市生活的同时,也因施工不当、年久失修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甚至成为当地居民的“夺命线”。而油气管道隐患整改工作涉及单位多、投入大、难度高、不少地方需要政企联动才能解决。油气管道安全隐患多,整改难度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油气管道的建设现状入手,分析油气管道隐患整改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治理建议。

一、压力管道的分类和建设现状

按照《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压力管道按其用途划分为工业管道、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其中: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

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

管道;公用管道是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

气管道和热力管道;长输管道是指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间的用

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

在我国,随着油气田的相继开发建设,油气管道建设事业已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北油南运”、“西油

东进”、“西气东输”、“海气登陆”的油气输送格局。就陆上而言,目前我国共有陆上油气管道996条,总里程近12万公里,中央

企业、地方政府所属里程分别10.4万公里、1.6万公里,被占压11972处,安全距离不足9171处,交叉穿越8293处。

在城市,油气管道更与供水、排污、供电、供气、热力等管道

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线。就对200多个城市进行的地下管线普

查的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到2013年,全国直接因地下管线事故而产生死伤的事故共27起,死亡人数达117人,管道事故比工业发达

国家高出数倍。油气管道的“最后一公里”成了管道事故的多发地。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设计因素、制造因素、安装因素、管理不善、腐

蚀等。城镇地面开挖和地下施工安全管理缺失、施工单位安全意识

淡薄、管道企业对所属管道监护管理不到位等管道安全管理问题尤

为突出。

二、公共区域油气管道隐患整改难原因分析

公共区域油气管道隐患多,整改难度大主要表现在:1、管线上

方建筑物占压、管线与道路交叉占压等油气管线的“违章占压”;2、管线与周边居民区安全防护距离不足;油气管线与其他管道间安全

距离不足等的“穿越人员密集场所”等。这些情况又常与城市区域

扩展、部门职能转换、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等纠缠在一起,致

使油气管道隐患整改工作涉及单位多、投入大、难度高。这也是油

气管道隐患整改率低的根本原因。

三、现有油气管道隐患治理的一些建议

1、要进一步落实管道单位对管道安全主体责任。其中包括:安

全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管道巡护、定期检测、维护等制度的

实施;制定本单位管道事故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人员和

设备物资,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明显标识管道,并在显眼位置设

立安全指引;建立和实施工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许可制度。

2、各部门要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可以安委办牵头,发改、规划、国土、建设、交通、安监、公安、环保、水利等部门加强信息交流,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化解已存在的油气管道安全问题。

3、要大力宣传油气管道安全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燃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油气管道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安全保护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特别是在油气管道穿越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对周边人民群众、铺户防油气管道事故的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的宣传和教育。

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管道作为大量输送石油、气体等能源的安全经济的运输手段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管道的维护管理,防止泄漏,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我国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油气管道检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管道作为气体、石油等介质的长距离输送设施,被敷设于世界各地陆地、海洋等各种环境之中。安全是管道运行最基本的条件,因而,在进行管道规划、设计、施工、操作及维护的各个阶段,都要根据相应的法规采取安全措施,尤为重视对泄漏事故的早期发现及防止漏泄扩散。然而,即使管道在敷设、运行时达到设计质量标准,管道的老化仍是不可避免的。在管道工业发达的美国,目前运行的管道有50%以上是建于50年代、60年代,作为预防管道事故的措施,法律规定要定期检查管道全线的腐蚀状况。据美国对管道泄漏事故源的统计,第三者施工占第一位,腐蚀泄漏居第二位。 在我国要求大范围地定期检查管道腐蚀及其它状况,并用智能清管器对老管道进行检查,采取措施防止事故于未然。除定期修理外,检查时间最好是在运行中。必要时为了便于检查和维修,需对设备进行改造。 1 管道检测概况 管道敷设网络涉及陆地、海洋,有的横穿大河、铁路和高速公路等。管道敷设环境及构造是影响检查诊断的重要因素。 一般对管道进行外部和内部检测,当从外部检测困难时,应采用内部检测法检测。管道的全线管理并不容易,现实中不得不根据观测范围的有关数据推测管道全线的状况。由于管内检查仪器,特别是检测清管器的实用化和检测结果可靠性的提高,使管道全域的在线检查成为可能。 2 主要的检测技术 2.1埋地管道位置检测技术 利用从地表面检测埋地管道位置的技术,把握地下油气管道的位置,防止建设施工时造成事故。 ①电磁感应法该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向埋地管道直接通交流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

油气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综述 摘要: 石油是维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石油管道则是是保障能源供给、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设施。管道运输具有平稳连续,安全性好,运输量大,质量易保证,物料损失小以及占地少,运赞低等特点,已经成为石油运输的首选方式,但是随着管道的广泛应用、运行时间的延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管道泄漏也逐渐增多,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有火灾爆炸的危险,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威胁。因此,建立管道泄漏检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报告事故的范围和程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防止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总结国内外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管道泄漏检测和定位的主要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关键词: 管道泄漏事故检测定位原理 正文: 1、事故案例 (1)、事故经过 2008年3月14日凌晨3时30分左右, 4名协勤人员在回兴镇兴科一路巡逻时,发现郑伟集资楼17# “小精点发廊”门市附近有较浓的天然气异味,在隔壁经营夜宵店的王祥金,就去敲门告知该户可能有天然气泄漏,当该门市人员开灯时随即发生爆炸。 (2)、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临街PE(d110)燃气管线被拉裂,导致天然气泄漏,泄漏天然气通过地下疏松回填土层窜入室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开关电器产生的火花引起爆炸。 间接原因 A、管线回填未对地基进行处理或采取防沉降措施,回填土层在雨水的浸润作用下产生沉降。 B、管线在外部载荷应力叠加作用下,对管线热熔焊缝产生一定影响,导致管线拉裂。 C、对管线走向不明,巡管不到位。 泄漏是输油管道运行的主要故障。目前,国内外出现多种输油管线泄漏检测及定位方法,其中包括:生物方法、硬件方法和软件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硬件方法和软件方法,生物方法

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总结

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总结 篇一:(再修)油气输送管线等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报告 肥东县油气输送管线安全 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肥东县人民政府 (XX年3月21日) 尊敬的吴市长、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将我县油气输送管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组织,明确职责。根据省、市的相关要求,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油气输送管线专项排查整治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县油气输送管线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并及时制定下发了《肥东县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线专项排查整治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了县直各单位和乡镇(园区)的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二是全面排查,摸清家底。经全面摸排,途经我县境内

油气管线共有公里,其中长输管道公里、城镇管道公里、成品油管线14公里,涉及企业共有6家,其中,西气东输在我县天然气管线全长公里,经过6个乡镇园区;省天然气公司在我县有三条天然气管线,总长公里,经过3个乡镇园区;合肥燃气在我县管线全长公里,经过5个乡镇园区;安然燃气在我县天然 气管线全长17公里,经过2个乡镇园区;深圳燃气在我县天然气管线全长公里,其中高压管线公里、次高压管线公里、中压公里、低压管线公里,经过6个乡镇园区。三五二管理处在我县成品油管线全长14公里,经过2个乡镇。 三是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循环经济园作为我县化工企业集中区,各类石油天然气、危险化学品等易燃易爆品输送管线错综复杂,摸清这个园区油气管线的底细,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十分必要。经排查,园区内的油气管线共涉及两个方面:公共区域运输管道方面,有中盐红四方公司跨天工大道运输危险化学品、蒸汽等13条管道,总长度1300米,介质主要为蒸汽、液氨等,目前除蒸汽管道外,其余尚未投入使用;中盐红四方公司为园区企业供热管道,目前已建设总长度4800米;肥东深燃公司为入园企业供气管道总长度约千米。企业厂内管道方面,主要有中盐红四方厂内蒸汽、液氨等危险化学品及各类运输管道合计约千米;艾普拉斯、星

管道隐患排查整治方案

管道隐患排查整治方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白豹作业区油气管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总结白豹作业区按照相关要求,迅速部署输气管线专项安全检查工作。加大油区油气管道隐患排查改治力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油气集输管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油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快速开展行动。 作业区对本次检查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深刻吸取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二是管线巡视人员要对输气管线加大检查监管力度,责任落实到人,督促井区查处外漏、跨越两端的管道设施进行保温安装防护栏共治理18处,防止泄漏事件的发生。三是进一步抓好安全基础管理、设备设施安全运行、隐患排查治理、应急预案和检修预案制定及执行、员工培训等工作。四是对可能影响管道安全的施工项目要进行及时协调并安排人员进行有效监管。对10年以上或管径大、流量大、铺设区域地质结构复杂的管线、近期频发泄漏的管线及建设标准低、输送介质复杂的管线开展全面腐蚀检测及清水试压,四季度我作业区共清水试压井站集油管线165条。对查出的隐患实行“一隐患、一档案”,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对站井存在隐患的限期整治完成。确保油区安全重大事故零发生、安全责任零缺位、隐患排查零漏洞、违法违规零容忍。 二、明确机关部门职责,切实加强合作。 作业区安全组要切实履行好牵头职责,及时会同各机关部门做好集油管道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的指导、协调、检查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

保排查不留盲点、不留死角、不走过场。通过检查油管线排查出32条隐患,已整改全部整改 三、加强督促检查,全面分析总结。 坚持边清水试压检查边整改,以检查促整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暂时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限期整改、跟踪落实;在整改活动暂告一段落后,时开展全面的分析总结工作,要借此次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的契机,建立健全白豹油区集油管道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我油区管道平稳运行。 白豹作业区 2018年1月28日

隐患分级管理办法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1目的 为强化公司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明确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内容和要求,提高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效果,逐步实现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生产事业部. 3职责 、安环部负责起草本制度 、安环部总监负责审核本制度 、总经理负责批准本制度 4内容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制度。 、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引自《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隐患分级 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隐患 ..1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仪表操作人员,未经考试考核合格或未持证上岗。 ..2发现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和脱岗、睡岗、酒后上岗的证据。 ..3新进、转岗员工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1)常压和低压储罐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和高液位报警报警器; (2)压力储罐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低液位报警器、高液位报警器和高高液位自动连锁切断进料装置; (3)容量大于100m3的储罐应设液位测量远传仪表,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设高、低液位报警。、一般隐患 一般隐患评价法(LEC)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隐患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隐患可采用如下方法: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22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详 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央企业在陆上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管理方面不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管理方法基础上,积极开展油气管道运行保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关中央企业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油气管道配套管理、咨询机构,健全了管理机制,并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与企业本身管理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融合,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

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安全意识培养上,有关中央企业通过确保全员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对生产过程的主观责任意识,接受员工的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国内油气管道的情况,初步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探索了事故的预防性管理方法,搭建了管理体系框架,提升了管道风险防控和现场处置能力,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安全技术,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为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上,有关中央企业在重点防护管线或管段(人口密集区、打孔盗油频发段、地质灾害频发段、防恐重点部位、老原油管道)加强油气管道

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气管道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功礼王莉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 摘要 近几十年来,中国长输管道技术不断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特别是高凝含腊原油的加热输送、原油热处理及加剂综合处理工艺、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文章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在原油、成品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方面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管道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趋势,提出了我国油气管道行业应加强对油气输送工艺、油气储存技术、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及配套技术、油气管道运行管理、管道信息管理系统、管道施工技术6 个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世界范围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管道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评价 世界能源需求的扩大和发展加速了世界长距离油气管道的建设步伐。据统计,2003 年全球正在建设和规划建设的油气管道总长约7.6万km;今后15 年内世界管道的长度将以每年7%的增长率增长,其中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将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世界将新增东北亚、东南亚、南美洲3 大输气管网。 原油管道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世界原油管道技术现状 目前原油管道普遍采用密闭输送工艺,出现了冷热原油顺序输送、原油/成品油顺序输送工艺;对高凝、高黏原油采用热处理和加剂处理工艺。降凝剂和减阻剂种类多、效果好、应用普遍;采用环保、高效、节能型管道设备,泵效达85%以上;多采用直接式加热炉,炉效超过90%;运用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模拟管道运行和事故工况,进行泄漏检测,优化管道的调度管理;对现役管道进行完整性评价及管理。 例如:美国的全美管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一条热输原油管道,全长2 715 km,管径760 mm,全线采用计算机监控和管理系统(SCSS)。在控制中心的调度人员通过计算机可实现管道流量、压力及泵、炉、阀等设备的自动控制,仿真系统软件可完成泄漏检测、定位、设备优化配置、运行模拟等功能。 2世界原油管道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盛产含蜡黏性原油的大国,都在大力进行长距离管道常温输送工艺的试验研究。随着含蜡高黏原油开采量的增加以及原油开采向深海发展,各国都特别重视含蜡高黏原油输送及流动保障技术研究。挪威、法国、英国、美国等石油工业发达国家在含蜡高黏原油流变性及其机理、管道蜡沉积预测等方面达到很高水平,并将带来应用技术的新突破。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标准版)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659

关注油气管道安全管理(标准版) 近年来,我国有关中央企业在陆上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油气管道)管理方面不断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治理隐患。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经实践验证的成熟管理方法基础上,积极开展油气管道运行保障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关中央企业按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油气管道配套管理、咨询机构,健全了管理机制,并将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与企业本身管理制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融合,形成了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在安全意识培养上,有关中央企业通过确保全员培训教育,全

面提高员工安全行为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增强员工对生产过程的主观责任意识,接受员工的监督,营造自我约束、自主管理和团队管理的安全文化氛围。 在推进科技进步上,有关中央企业针对国内油气管道的情况,初步提出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探索了事故的预防性管理方法,搭建了管理体系框架,提升了管道风险防控和现场处置能力,研究探索了一系列安全技术,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为保障管道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上,有关中央企业在重点防护管线或管段(人口密集区、打孔盗油频发段、地质灾害频发段、防恐重点部位、老原油管道)加强油气管道巡护,对部分因运行日久造成腐蚀老化等现象的老旧管道进行了更新改造,提高了管道自动化控制水平和安全运行系数。 在促进行业发展上,有关中央企业不但在安全管理方面利用种种措施、手段,提高本企业安全管理能力,而且在国家法律法规建设方面,也积极参与法规标准的起草工作,将平时安全管理的成功

最新整理燃气安全隐患分级标准管理.docx

最新整理燃气安全隐患分级标准管理 1 目的为规范民用户、工商业用户户内燃气安全隐患的管理,加强户内燃气设施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保证用户安全用气,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民用户、工商业用户户内燃气安全隐患的级别、分类、整改及跟进等内容。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1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3.2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全管理规则》3.3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3. 4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3. 5 《郑州市燃气管理条例》3. 6 《郑州市燃气管理条例实施细则》4 职责4.1 安全技术部负责公司户内燃气安全隐患管理的指导和监督工作;负责对隐患用户向上级部门进行备案工作;监督本标准的落实;组织对该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5 管理内容及要求5.1.隐患级别定义5.1.1 一级隐患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具有可能导致户内燃气设施发生危及用户及周围邻居生命财产安全的泄漏,以及引起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或违反国家规范明令禁止条例款的,需马上做出整改的隐患。5.1.2 二级隐患严重的安全隐患,具有可预见的危险,需现场给客户整改建议,如未能即时改善,需再次联系客户跟进,督促用户整改。 5.1.3 三级隐患一般的安全隐患,具有潜在的危险,一定时间内不易造成危险,需现场给客户整改建议,督促用户整改。5.2 用户盗用气非法手段使用天然气(用户有破坏计量装置或者从计量装置之前的燃气管道上直接取气等行为),发现之后,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5.2.1 隐患分级、项目描述、整改要求隐患级别序号隐患项目隐患描述整改(或督促整改)工作要求一级1漏气灶前球阀(含)逆气流方向的燃气管道、计量表具、管件等公司免费维修维护部位漏气(外漏及灶前阀内漏)。1、漏气处理不过夜;2、若不能立即维修,现场实施软封堵;3、安检员对用户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拍照存档,做好记录并用户签字确认;4、维修后全面检漏,确认无漏气隐患,用户在派工单上签字确认。灶前球阀(不含)顺气流方向的用户设施,如燃气具及阀门、胶管等配件需用户承担整改费用的漏气。1、漏气处理不过夜;2、若不能立即维修,现场实施软封堵;3、若用户不愿支付费用,可进行自修,安检员对用户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拍照存档,做好记录并用户签字确认;4、定期督促用户整改,做好督促记录;

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工作的通知

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工作的通知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附件 关于规范和推进油气输送管道 检验检测工作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国资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能源局,有关中央企业: 自2014年10月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配合协调,管道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管道使用单位(以下简称管道企业)对管道检验检测工作重视不够、管道法定检验覆盖率偏低,检验机构无管道检验资质、管道检验检测工作不规范不合规等问题。2015年11月12日,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位于浙江省北仑区一条成品油管道发生腐蚀泄漏事故。据调查,泄漏点所在管段,因管道企业计划进行迁建,未按规定进行全面检验,未能发现并消除管道腐蚀减薄造成的隐患,导致管道发生泄漏事故。该事故暴露出部分企业管道检验检测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检验机构未依法依规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等问题。 油气管道检验检测是保障油气输送管道本质安全,发现和消除管道安全隐患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的通知》(安委〔2014〕7号)、《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和<2015年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工作要点>的通知》(安委〔2015〕4号)等文件要求,落实管道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和推进油气输送管道的检验检测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工作。严格落实油气输送管道检验检测制度,依据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开展包括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和型式试验、管道安装监督

油气管线安装中的安全措施(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油气管线安装中的安全措施(新 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油气管线安装中的安全措施(新版) 摘要:油气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其管线安装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针对油气管线安装中的安全措施,本文从防腐、焊接及堵塞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油气管线;安装;安全措施 强化油气管线安装管理,提高安装质量,在提高油气生产量的同时,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这就要求相关负责人在油气管线安装中,结合每一施工环节的具体状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 1.油气管线安装中的防腐安全措施 缓蚀剂主要是为了减少油管腐蚀缓蚀剂的使用。主要的和良好的条件下保存,缓蚀剂类型,进入循环,注射速率等。低成本的技术,较低的初始投资,但过程复杂,对生产影响较大。此外,腐蚀

抑制剂不同类型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在中性介质中多使用无机缓蚀剂,钝化和降水型;酸性介质缓蚀剂是有机化合物,但现在,根据需要在中性介质中的缓蚀剂的缓蚀剂是用于有机酸性水介质,和用于缓蚀剂添加无机盐。不同的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排布,潜在的序列、化学性质不同,在不同介质中的吸附特性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需要保护系统是由多种金属的腐蚀抑制剂,是很难满足要求,此时应考虑复合缓蚀剂的使用。有两种缓蚀剂注入法:(1)间歇喷射:抑制剂从管注射后,对生产有一定的影响。(2)连续注射法:主要通过对石油套管和注入阀注入缓蚀剂威尔斯或油管的油环或环形空间,油气不需要关井,因此,对生产影响不大。 2.油气管线安装中的焊接安全措施 2.1主要问题 根据服务补焊修复的需要,具有两类修复技术--套管修复和管道焊接修复安装。套管修复,是由两个半圆管对接在管外壁被修复并半套焊接在管壁和两个半圆管对接,这是整体形成与管道的运行。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管道腐蚀减薄的局部加固,防患于未然。当管道

油气管线安全隐患的深层次问题分析与思考

编号:SY-AQ-06575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油气管线安全隐患的深层次问 题分析与思考 Analysis and Thinking on deep level problems of oil and gas pipeline safety hazards

油气管线安全隐患的深层次问题分 析与思考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为深刻吸取“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教训,全国各地安委办协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时效”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油气输送管线和城市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对境内的所有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成品油管线、燃气管网进行了全面排查,基本摸清了油气管线基本运行情况和隐患情况,治理了一大批安全隐患,基本建立了基础台帐,做到了心中有数。全方位夯实了制度、科技、培训、管理、设备、现场等各项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为全面提升油气管线整体安全水平、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排查统计,我国陆上油气输送管线总长度约12万公里,其中:

原油管道2.34万公里,成品油管道2.12万公里,天然气管道7.54万公里;9家中央企业所属管道10.36万公里(主要权属单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地方企业所属管道1.64万公里。运行10年以内、10~20年、20~30年和30年以上的长输管道分别占总里程的69.8%、16.9%、6.45%和6.85%。从管道长度和管道数量两方面看,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陕西、浙江、河南、湖南、四川、山西、湖北、广东、江苏等11个地区。截至3月底,全国共排查油气输送管线隐患2.9万余处,已整改2467处。其中:存在管道占压1.19万处,已整改1612处;存在安全距离不足9171处,已整改720处;不满足安全要求交叉穿越8293处,已整改135处。需要政府协调整改的隐患1万余处,其中重大隐患5072处,整改任务十分艰巨。主要是因为隐患总量大、整改难度大,高度集中于个别地区和企业。 目前,全国年供应天然气865亿m3,人工煤气86亿m3,液化石油气1372万吨;城市燃气普及率为93.2%,县城及小城镇的燃气普及率为68.5%;用气人口4.96亿人,用气户1.51亿户。全

安全隐患分类的说明

安全隐患分类的说明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的标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划分为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个大类,其中基础管理包含13个中类,现场管理包含11个中类。下面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是针对match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安全生产投入、应急救援、特种设备基础管理、职业卫生基础管理、相关方基础管理、其他基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1,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消防验收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问题和缺陷。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过期等。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类隐患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未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标准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如危险物品的生产、

经营、储存单位,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且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安全生产责任制类隐患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安全生产责任制涵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车间主任、班组长、岗位员工等层级的安全生产职责。其中,生产经营单位至少应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岗位员工三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责任制建立不完善的,属于此类隐患。 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隐患排查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规章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缺少某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是某类制度制定不完善时,则称其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类隐患。 5,安全操作规程类隐患

如何做好长输管道输油站队的安全管理

如何做好长输管道输油站队的安全管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如何做好长输管道输油站队的安全管理长距离输油管道系统具有点多、线长、分散、连续和单一的输送特点,为确保长距离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必须加强安全管理。输油站队作为输油管道的心脏,安全工作极其重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生产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责任制,并确保贯彻执行。各输油工艺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自己负责范围内的工作职责和安全责任,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保证输油管道安全、平稳地运行。现结合我在管道企业基层单位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长输管道输油站队的安全管理工作谈一点体会,供同道参考。 1、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输油生产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 安全工作是输油站队的生命线,要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必须用坚强的领导抓安全,用完善的制度保安全,用科学的方法管安全,用经常的教育促安全。 第一健全安全组织,安全管理网络化。在认真落实“一岗一责制”的同时,确保站队安全管理网络高效运行,明确站长是安全第一负责人,书记是安全保证人,安全员是安全责任人,站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各班组设有兼职安全员,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安全承包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站队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研究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学习传达上级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具体布置安排近期的安全工作,做到事无巨细,事事有人管。

第二强化全员意识,安全教育制度化。坚持每周一次生产安全会,每月一次职工大会,要以安全为主题,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兴趣事例、进道理,把上级安全工作方针、政策传达给职工,让职工知道应该怎样做,使大家真正体验到安全的重要性,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与此同时,认真做好安全三级教育,对新调入和转岗职工认真组织进行站队和班组的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新岗位的安全规范和消防技能,考核合格后再上岗。从而保证了安全教育的效果。 第三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安全制度系统化。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安全制度的同时,还就从本站队生产实际出发,制定适合自己需要的一系列安全制度。如《干部值班制度》《上下班签到制度》《车辆派遣制度》《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环保工作执行制度》等,使全站安全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第四根据不同季节开展活动,安全活动经常化。要本着围绕安全、突出重点、学会要领、重在参与的原则,经常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活动。每一季度,可以针对各生产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第二季度,结合“安全月”和夏季“四防”工作,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知识竞赛、职工安全合理化建议、防汛抢险演习等活动。第三季度,重点放在秋季防火、冬防保温工作上。第四季度,结合车辆管理、设备保养、检查等开展活动。 第五加大隐患整治力度,安全技措规范化。“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为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站队要每周定期对各班组和各岗位进行检查,并现场研究落实整改方案和措施。对查出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列

油气管道腐蚀在线实时监测系统

油气管道腐蚀在线实时监测系统 摘要:近些年,管道泄漏事故频繁发生,不仅损失油气和污染环境,还有可能带来重大的人身伤亡。为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和将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小,需要研究泄漏检测技术以获得更高的泄漏检测灵敏度和更准确的泄漏点定位精度。文章对在线腐蚀监测技术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结合油气管道的特点,提出油气管道腐蚀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构建与实施,为油气管道腐蚀防护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腐蚀在线腐蚀监测技术腐蚀监测系统 油气管道运输中管道损坏导致的泄漏事故不仅浪费了石油和天然气,还造成了由于维修所带来的材料和人力上的浪费、停工停产造成的损失,甚至还可能因腐蚀引起火灾。特别是天然气管道腐蚀引起的爆炸,威胁人身安全,污染环境,后果极其有严重。因此,作好管道腐蚀监测工作有很重要。引起油气管道的内外腐蚀的因素包括:输送介质的水、硫化氢、二氧化碳、无机盐的含量,输送介质的流动和冲刷,输送的压力和介质温度,土壤的含盐量、含水量和温度等等,这些因素造成油气管道存在多种腐蚀现象,如均匀腐蚀、点蚀、应力作用下的局部腐蚀(应力腐蚀开裂、氢损伤、磨损腐蚀)等。 一、油气管道腐蚀机理 油气管道,特别是长输管道所选用的管材常为碳钢或合金钢,一般情况下,管道腐蚀是一种电化学腐蚀过程,在电解质中,作为阳极的金属溶解,同时放出电子,而这些电子又被阴极过程所吸收,这样导致金属不断溶解。电化学腐蚀过程如下: 阳极反应:Fe–2e→Fe2+(氧化反应) 阴极反应:H++e→H或2H2O+O2+4e→4OH- (还原反应) 电子的定向转移,产生腐蚀电流,加速了金属的溶解,因此对腐蚀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金属腐蚀情况、电位、电流及电阻的变化等因素推导计算出金属腐蚀的速率等参数,从而直观的显示出金属的保护状态。 二、国内外腐蚀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目前主要测量方法有:现场挂片法、电阻法、电化学法及电感法。 1.现场挂片法 将一定材质和规格的试片,暴露在腐蚀环境中某个特定的时间周后对试片的质量变化进行测量和计算,并对试片表面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腐蚀试片法是腐

长输油气管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1

197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1845023.html, 中国化工贸易网 长输油气管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曾宪伟1 王 涛1 郝卫军1 陈 鹏2 (1.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襄阳输油处,湖北襄阳 441002;2.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武汉输油处,湖北武汉 430077) 摘 要:长输油气管道途经地区多,沿途地形地貌变化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而且一经投产,就会长时间运行,管道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管道本身及其附属设施也会老化,产生诸多安全隐患,威胁管道运行。本文就长输管道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长输管道 安全防范 油气盗窃 一、长输油气管道安全隐患 (1)油气盗窃对管道运行造成严重破坏。 在巨大利益驱使下,在长输管道上打孔盗油的现象频繁发生,全国范围内所有长输管道无一幸免。打孔盗油不仅给输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管道停运,而且在盗油的过程中由于石油的易燃易爆的物理特性,引起火灾及爆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盗油过程中如果引起石油泄露,甚至会导致周围群众哄抢,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2)自然灾害对长输油气管道的破坏 我国地震断裂带、煤矿采空区、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山区等自然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众多,长输管道途经这些地区时,易受地震、泥石流、塌陷和洪水冲击等自然灾害破坏,长期以来,管线爆管、悬空、露管、护坡堡坎垮塌等事故频繁发生。 (3)运行中的误操作及管道自身缺陷 管道材质、施工、运行的缺陷导致管道本质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自身的材料缺陷和施工质量不合格,如管道母材质量不合格、焊接技术原因等;如防腐层破损等(老管道尤为突出);管道运行过程中的操作失误,如管道阴极保护失效、输油管道误操作造成水击破坏等。 (4)对长输油气管道的非法占压及周围施工 《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中对长输油气管道与周围建构筑物安全距离的做出了明确规定,在长输管道建设各阶段应参考当地政府的建设规划,以避免多个工程间相互交叉影响。管道周围施工会引起安全距离不足、管线损伤、施工机具材料对埋地管道碾压以及爆破等安全隐患。同时在管道两侧5 m以内,搭建违章建筑,挖砂取土等也会对管道造成安全隐患。 二、输油管道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1)国家完善油气管道保护法规框架和执法体系 2001年,国家频布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该条例的颁布使得油气管道安全保护有法可依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广泛深入地依法治管是当务之急。但《条例》的行政执法机构缺位日显突出,应加快《条例》的修订工作,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 建议地方政府颁布实施保护长输管道的地方性法规,提高油气管道保护意识,消除地方保护倾向,营造浓厚的油气管道保护氛围。目前辽宁省、甘肃省已颁布实施了相应的法规,在保护长输油气管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安部等法制部门强有力的综合治理和保护为管道安全铸造了法制后盾。建议公安部门建立专司石油石化的公安机构,与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完善油气管道保护的执法体系。同时,督促地方政府更好地承担保护油气管道的责任。 (2)防范打孔盗油 ① 完善立法、建立反打孔盗油长效机制 。管道作为输送石油能源的重要工具,发展迅速,仅凭《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已无法适应管道发展的趋势,国家应出台保护长输管道的专项法律法规。 在总结反打孔盗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实行企警联合保护管道,并将其做为一项长效机制保留、完善、坚持下去。 ② 增加科技投入。在长输管道上安装声学检测防盗系统和智能防盗防腐技术两种反盗油防范预警机制,实现网络化监控,在各输油气站配备管道检漏仪器。 ③ 强化夏、秋两季的管道检漏和巡线工作。夏季多雨土地比较松软,特别是麦收秋种季节,随着农民翻地耕耘给盗油分子创造了在管道上安装阀门盗油的最好时机,另一季节是秋收后,因为农闲时期土地庄稼不用管理也不经常 到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不仅为盗油分子提供了条件也为管道埋下了隐患,这个时期也是打孔盗油高峰期,是为入冬后盗油打基础。严把这两个季节关,不给盗油分子安装阀门的机会,可以减少打孔盗油的发生。 ④ 要继续深化管道违法占压和打孔盗油专项整治,重点整治违法占压管道安全监控措施的落实,以及向地方政府的报告和备案的落实,全面掌握违法占压管道和存在事故隐患管道的治理情况,切实保护好油气管道的安全。 (3)加强对长输管道水工保护设施、穿跨越段的维护管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对长输管道的破坏。加强对诸如管道沿线多发地质灾害区域的灾害监测与治理;强化管道交叉施工现场管理,加大管道保护力度;强化线路巡检,严格监控平原水网地带鱼塘机械清淤、修建沟渠等威胁管道安全现象,严看死守机械清淤的危险地段;全面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着力做好管道沿线风险识别和高后果区,建立和完善企地联防的管道保护机制,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4)加强长输油气管道防腐技术 输送油、气的钢质管道大都处于复杂的土壤环境中,所输送的介质也都有腐蚀性,因此,管道内壁和外壁均可能遭到腐蚀,一旦管道被腐蚀穿孔,就会造成油、气漏失,不仅使运输中断,而且会污染环境,并可能引起火灾,造成危害。可采用阴极保护技术防止油气长输管道腐蚀的腐蚀损坏,这是管道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阴极保护是通过阴极电流使金属阴极极化实现,通常采用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方法。系统的检测主要通过密间隔测量管道阴极保护的数据来准确分析判定管道的阴极保护状态。 (5)提高长输油气管道设计质量 一条管道能否长期安全运行,特别是一旦发生事故使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最小,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站场的设计在符合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方便运行和维修。输油气站场的位置选择必须严格按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考虑与周围建筑、城市、村庄、公路等的安全防火距离,应避免选在低洼处。站场设备、设施的选择要可靠并考虑合理的备用。要按有关规范设计必要的安全防火设施。通讯、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要可靠。管道设计要合理选择路由、工作压力、防腐形式, 针对所输气质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管材,特别是经过人口稠密区及活动断裂、滑坡、失陷性黄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等特殊地段时必须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线路截断阀选择要可靠确保需要时及时关闭,要根据下游调峰需求和保安气量统筹考虑设计合理的储气设施,避免因事故造成中断下游供气。另外,要给予设计工作充分的时间保证,设计方案要反复论证,取其最优,以避免因抢时间造成的设计缺陷。 三.结论 总之,做好长输管道安全防范工作愈加重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公众的安全教育,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一定可以保障长输管道的平稳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柳庆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7,(05). [2]李文波,苏国胜.国外长输管道安全管理与技术综述[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01). [3]金玮.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初探[J].华北国土资源,2009,(03).

油气集输工艺标准技术现状与展望-第二章长距离输油管道输送工艺标准技术

第二章长距离输油管道输送工艺技术 1. 概述 长距离输油管道通常是指距离长、管径大、输量高的原油管道,输送压力高而且平稳。由输油站和管路两部分组成,输油站分为首站、若干中间加压站、若干中间加热站及末站,其任务是供给油流一定的压力能和热能,将原油安全、经济地输送给用户;管路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为减少事故危害、便于抢修,可紧急关闭的若干截断阀室以及阴极保护站。 输送原油的粘度和凝固点比较低,可以采用不加热直接输送的方式,但是具有较高凝固点和粘度的原油,就需要经过加热后输送,或者经过改性,采用不加热的常温输送方式。北美国家的输油管道多是输送低凝点、低粘度原油,所以多为不加热输送。对于凝点和粘度较高的原油均采用加热输送(如美国全美管道和科林加管道)。随着原油流变性的研究,原油添加化学降凝剂后常温输送技术也应用于一些原油管道运行管理中。由于实际生产需要和常温输送的工艺优越性,促使此项技术日趋成熟。近20年来,我国有10多条原油管道试验研究了添加化学降凝剂输送技术,取得的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1.1 高凝点、高粘原油的输送 我国生产的原油多属高含蜡、高凝固点、高粘度原油,对于凝固点、粘度较高的原油来说,输送工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加热输送,另一是常温输送。我们在加热输送高凝、高粘原油方面积累了丰富非经验,但加热输送有其弱点,一

是低输量受到热力条件的制约,二是一旦发生事故停输,必须立即抢修,及时恢复运行,否则,较长时间的停输会酿成凝管事故。 1.1.1 加热输送工艺 加热输送是指将原油加热后进入管道加压输送,通过提高原油输送温度降低其粘度,来减少管路摩阻损失。原油管道加热输送存在两方面的能量损失,散热损失和摩阻损失。热油向下站输送过程中,由于其温度高于管路周围的环境温度,存在径向温差,热油携带的热能将不断地往管外散失,因而使油流温度在向前输送过程中逐渐降低,引起轴向散热损失,油流温度下降,粘度上升,单位长度管路的压降逐渐增大。需要重视的是油流温度接近凝固点时,单位长度管路的压降会急剧上升,容易出现管道事故。我国原油大多具有粘度大、凝固点高的性质,加热输送工艺是国内原油管道常用的一种输送工艺。 还有两种不常用的加热方式,一是以阿拉斯加管道为代表,该各管线原油流速达3.13m/s,原油在高速下摩擦所产生的热能足以弥补沿程热损失,这种方式一般来说不经济,只能在特定场合下使用。另一种是利用电集肤效应加热,以印尼贝鲁克到米那斯管线为代表,长114km。 1.1.2 常温输送工艺 对于高含蜡原油管道输送,通常采用化学添加剂(降凝剂或流动改进剂、蜡晶抑制剂)、进行热处理、用轻烃馏份稀释原油、用水作成乳化液或形成水环等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