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同步习题2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同步习题2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同步习题2 北师大版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基础巩固题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年月,结束于年月,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战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2.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中国在下列哪次战争中的失败(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是《》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

4.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

C.辽东之战D.威海卫战役

5.年4月,和日本首相、在日本签订了中日《》,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割、、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③开放、

、、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6.阅读下图:

请回答:

(1)上图历史人物是,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他指挥向敌舰撞击,不幸中了鱼雷,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2)他的举动体现了的民族精神。

7.下列几项说明了《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下列各项中,《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不同点在于( )

A.割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哪次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强化提高题

10.《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深入内地最远的是( )

A.沙市B.重庆

C.苏州D.杭州

11.按时间长短顺序,排列侵华战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②③①D.③②①

12.清政府与哪国签订条约后,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

A.英国B.美国

C.日本D.法国

13.“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一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

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B.美国的殖民统治

C.日本的殖民统治D.法国的殖民统治

14.阅读下列材料: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2)上述材料中的“公”指何人?

(3)上述材料中的“海军”的名称是什么?

(4)这次战争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课外延伸题

15.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图中的“熊”和“虎”分别把中国的什么地方强占为“势力范围”?

(2)图中的“鹰”在当时提出了一项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主张,请说出这项主张的名称,并简述其危害。

16.《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这一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最多的主权是( )

A.领土主权B.军费支配权

C.关税自主权D.口岸管理权

17.北洋水师的遗址在下列哪一城市( )

A.青岛B.烟台

C.大连D.威海

18.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我们国家招商引资,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中考链接题

19. 1896年的某天,苏州的一家日本工厂内机器轰鸣……这种情景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列强势力入侵长江流域最远的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1.“东海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进行不到一年,结束的时间也就是签订条约的时间。

答案:1894 7 1895 4马关条约

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掌握。《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是在甲午战争后。答案为C。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主要战役的掌握。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李鸿章为避战自保,下令北洋舰队躲进基地——威海卫,后遭到日本海陆军的夹击,全军覆没。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的掌握情况。

答案::1895李鸿章伊藤博文马关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2亿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

6.邓世昌致远舰不畏强暴,勇于抗争,不怕牺牲

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是《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马关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辛丑条约》。所以正确答案是C。

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个条约的分析、比较能力。做此题的基础是熟知两个条约的内容,只要掌握条约的内容,便能比较得出答案为D。

9.C解析: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

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特别是《马关条约》中的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更是刺激了列强,它们纷纷在中国划分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为C。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地理知识的能力。C、D两项苏州、杭州靠近沿海,可排除。A项沙市处于内地的湖北,而B项重庆在湖北的西面,是四个城市中深入内地最远的一个。答案为B。

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侵华战争时间的掌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一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一1895年),由此可知答案为B。

12.C

1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运用历史事实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得知“酷炎的夏日”是指近代史上侵占台湾的殖民者,正确答案为C。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邓世昌这个历史人物的全面理解和分析能力。

答案:(1)1894年的黄海海战。(2)邓世昌。(3)北洋舰队。(4)《马关条约》。

15.(1)“熊”——长城以北和新疆;“虎”——长江流域。

(2)“门户开放”政策。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16.A解析:《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是割让土地最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答案为A。

1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古今地名比较掌握的能力。做此题必须先明确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哪场战役,知道是威海卫战役后,再比较地名,得出答案D。

1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现实分析比较的能力。不同点可以从开放是否主动、开

放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比较。

答案: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被迫的,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来中国投资办厂是主动的,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1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内容再现和把握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能力。《马关条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苏州是条约中新开辟的通商口岸,所以才会出现日本工厂机器轰鸣的景象。

20.C解析: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并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可知,《马关条约》中开放重庆为商埠,使列强势力侵入长江流域最远,故答案是C。

21.C解析:考查学生分析处理历史资料的能力。首先要正确理解诗句,诗中的“海战”是指“黄海海战”,“致远”是“致远舰”。此诗是指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所以答案是C。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甲午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和结果;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中日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教材中有关历史材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并据此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分析,认识: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通过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的学习,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线索结构】 (一)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逐步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西方列强对日侵华采取不干涉政策 3、朝鲜东学党起义 (二)经过 时间:1894年——1895年 战役:丰岛、牙山之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 结果: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三)影响 1、日本控制朝鲜、割占台湾,成为东方强国 2、《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

【学教思路】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的结果 思考:为什么说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 (1)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封建残余及天皇制国家机器相结合表现出来的侵略性; (2)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为扩大资本、掠夺原料、寻求国外市场,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3)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列强的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2、中国:19世纪末在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加紧侵略中国,中国边疆地区危 机进一步加深,而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3、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中日共同出兵朝鲜,日本借机扩大事端,发动战争。 二、甲午战争的经过 爆发:1894年7月25日,日海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战争爆发,8月1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主要战役: 平壤之战:1894年,日军围攻平壤,清军将领马玉昆英勇杀敌,回族将领左宝贵抗战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走,平壤失陷。 黄海之战:1894年9月,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双方互有损失,中国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李鸿章下令保船,不许巡海迎战,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战役的制海权,从而大大便利了日本的进一步侵略。 辽东之战:黄海大战后,日军一路从朝鲜进入中国,聂士成抵抗,日军占九连城;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占大连、旅顺,制造了旅顺惨案。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进犯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海,北洋舰队爱国官兵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但日军陆军从荣城湾登陆,海陆夹攻,部分清军将领投敌。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三、甲午战争的结果 1、中国战败,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代表伊腾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使台湾与祖国隔离数十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②赔偿日军费白银二亿两——使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还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两个创深痛巨 的不平等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 国带来的巨大危害和中国爱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史实。教师应补充背景知识:①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②帝国主义的根本特点是“垄断”;③日本明治维新后的 发展简况。明确其对外政策主要特点是“灭亡中国”。《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 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 订”两个子目主要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渐高涨之时,八国联军借口剿灭义和 团运动发动新的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恰当认识农民运动的局限性和评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总结梳理中国逐步沉沦彻底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程和主要原因,归纳生成近代中国发展的两种趋势和方向,为以后民主革命史的学习准备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认识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理解当时 中国社会的变化。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对甲午战争经过和《马关条约》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严重危机的一个 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促成清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中国各界民众奋起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转折。 ②通过对义和团运动起因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义和团运动是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但因它 仍属于旧式农民战争,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所以最终无法阻挡住帝国主义的侵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分析,激发学生对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 责任感。 ②通过对两次战争结果的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树立“为中华崛起而 读书”的远大志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甲午战后中国各阶层的探索 四、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跨度大,理论要求较高,针对高一年级新生的特点,应注重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联系学生已有 知识,构建知识联系,建立和巩固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方式,在教师积极引导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质疑答疑、原始史料阅读、论从史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

高一年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及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争夺殖民地高潮这一背景下爆发的,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它是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步骤;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列强获得了在华建厂权,而且,大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迫使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具有很强政治奴役性的借款协定。由此,列强不仅实现了对华资本输出的愿望,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和中国的惨败,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瓜分中国一事被列强提上日程,很快地,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各列强都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和利益。因此,他们为了各自的侵略目的,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他们的态度与目的不仅有利于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而且,也影响了《马关条约》内容的执行。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重点。《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学习这一内容,将会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所以《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本课又一重点。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学生在理解条约的一影响时,很难将条约的签订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成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特点联系起来,而资本输出将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加深被掠夺地区的殖民地化。所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

相信大家对钓鱼岛事件都有所关注,随着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我国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而今天的钓鱼岛事件就是甲午中日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带着疑问去探讨一下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个问题,······我呢暂时不给你们说答案,在我的讲解中都会提到这些事件,只要你们认真听之后,自然就会知道。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看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大陆政策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萌生对外侵略的野心,并企图在对外扩张中找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中国味中心的“大陆政策”。 明治维新后日本由被侵略者成为侵略者,这说明资本制度的侵略性、扩张性。也说明了明治维新使日本独立、富强起来。这里是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我国也仿效过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一次重要变革---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也是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这几个方面展开的,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欧美列强纵容、默许日本侵略(有利的国际环境助长气焰)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对于日本的侵略行径,列强处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均采取了纵容默许的态度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然对中 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三、朝鲜1894东学堂起义。——机会 公元1894年在朝鲜境内爆发了反对朝鲜王朝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侵略的农民起义。朝鲜政府向清政府寻求援助,于是给了日本可趁之机,日本也借机派兵朝鲜,但是起义平息后日本却不撤兵,还不断挑衅清军。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四、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调停,不认真备战。 当时清朝内政腐败,经济落后,国防军事外墙内干。清政府居然把战争爆发与否寄托于西方列强可见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而且那时慈禧正在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对日本和了结。奉行避战求和政策。在此的情况下,就给日本可乘之机 于是爆发了甲午之战。所以说落后就要挨打,就会受尽欺辱任人宰割,唯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高中历史剧本甲午中日战争【实用】

甲午中日战争(节录) 旁白: 19 世纪末,经过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国力大盛。为了解决国内各种复杂的矛盾, 侵略成性的日本统治集团把魔爪伸向了他昔日的老师——中国。发动了一场旨在侵吞土地,掠夺财富的罪恶战争?? 第一幕:求和基调 人物:李鸿章慈禧太后左宝贵叶志超等人 地点:坤宁宫西暖阁 时间: 1894 年夏 李鸿章:启禀太后,中日开战,前方战事吃紧,海军衙门上来奏折,要求增加海军军费, 以供战需。 慈禧:哦,那就拨一些过去吧。 李鸿章:是,可前一时期,各国赔款刚付清,所以国库紧张万分,海军大臣恳请??恳请?? (李鸿章犹犹豫豫,吞吞吐吐,面带难色) 慈禧:恳请什么呀? 李鸿章:恳请太后把办60 大寿庆典维修颐和园的费用暂时移挪一用? 慈禧:什么?(把眯着的双眼猛的睁开)要挪掉这笔银子!哼!(站起,来回渡步,后 背对李鸿章站定)我好不容易办个寿宴,现在竟打起我的主意来了!告诉他们不可能,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以后让他一辈子不高兴!(满面怒容)与日本之战,能和则和,我可不要 到时让我没了好兴致! 李鸿章:是,太后,臣一定照办!(缓缓退出)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议事厅) 李鸿章:各位将军,中日虽然交战,但是,仍然要以和为贵,国际友人正在帮我们调停, 能不战最好不战。当前我方,应先定守局,再图进取,更何况过些时日老佛爷就要搞“万寿庆典”。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可不要坏了她老人家的好兴致啊! 左宝贵叶志超等人:是,中堂大人!(齐声) 第二幕:平壤失守 人物:左宝贵叶志超士兵甲 地点:朝鲜平壤城 时间: 1894 年夏 (墙外枪炮声骤紧,喊杀声震天) 士兵甲:左将军,日军已分多路围我平壤城,形势危急! 左宝贵:来,随我上城墙应敌。(急忙出营) (城墙上死尸累累,已有多处被炮弹击中)

甲午中日战争试题精选50道资料

甲午中日战争相关试题 一.非选择题 1.甲午战争发生的时间是_1894_; 2. 3.甲午战争历时多久9个月; 4. 5.甲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6. 7.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8.甲午战争中日签订条约是在日本广岛签订的(地点); 9.条约是清政府哪位大臣和日本签订的李鸿章; 10. 11.甲午战争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 化; 12.条约中阻碍中国名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是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场; 13. 14.甲午战争割了那些土地给日本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15.甲午战争中爆发的三次战役为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战役;二.选择题 1.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平?”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

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败最全面的表述应为D。 2.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 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 答案:D 解析: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3.“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 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 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 C.表面收回,但仍被日本控制 D.置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知识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法不准确。C、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将长城以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4.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A.汉口 B.九江 C.重庆 D.宜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方位,需联系地理知识作答。 5.德俄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说明 A.德日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激烈 B.日本已不能独霸中国 C.德俄法利益完全一致 D.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3《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125周年(1895—2020)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热点直击】 2020年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125周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遭遇日本侵略的重要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后,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条约中,通过割地、赔款、增开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等条款,中国继续丧失了大量主权。同时,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内容考查较多,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甲午中日战争 1.爆发背景 (1)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2)日本“大陆政策”的制定。(蓄谋已久)。 (3)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袭击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8月1日,中日双方宣战。战争之初,清军陆军自平壤败退鸭绿江,日本海军夺得黄海制海权。9月27日,黄海海战爆发,5个多小时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5舰被击沉,4舰被击伤;日本联合舰队伤5舰。10月,在鸭绿江江防之战中,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11月,日军攻占旅顺口,血洗全城,残忍的杀害无数中国民众。日军攻占旅顺后,进攻威海卫,在1895年2月1日,占领威海卫。于是,日军以海军和陆军配合攻击北洋舰队。经过激战,北洋舰队受到重创,提督丁汝昌等自杀殉国。17日,北洋舰队全部覆灭。在辽东战役中,清军6万余人从辽东全线溃退。威海卫失陷后,就已经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协约内容: (1)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军军费白银2亿两。

人教新课标历史高中年级《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2.5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要求:(1)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2)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一个重点。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 2.难点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课堂教学设计 1.战争爆发的背景 师: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带有什么特点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由于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使日本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那么,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打投影) “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摘自佐田自茅《征韩论》(1870年) 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这段文字真实反映了日本侵略集团侵略扩张的野心。 面对国内困境,日本政府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奉行“国之兴废,在于兵力”的原则,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并把朝鲜、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军事地图也都绘画了。 同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生:(阅读教材,了解列强的态度) 师:当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 生:(阅读教材) 师:日本采取什么手段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 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师: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借口保护侨民,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战争的性质及结果。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国干涉还辽。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争夺殖民地高潮这一背景下爆发的,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它是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步骤;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

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列强获得了在华建厂权,而且,大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迫使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具有很强政治奴役性的借款协定。 由此,列强不仅实现了对华资本输出的愿望,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和中国的惨败,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瓜分中国一事被列强提上日程,很快地,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重点分析本课重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各列强都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和利益。 因此,他们为了各自的侵略目的,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

2019高考历史专题训练: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含答案和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一、选择题 1.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其目的都是救亡图存 2.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 5.对下图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1895—1911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

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 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 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 6.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下图是民国初年出现的漫画《亡清退位之现象》。拍子下的蚊子是“袁”,蛛丝下面挂着的蜘蛛是“滚”。此幅漫画的寓意是() A.颂扬袁世凯推翻清王朝的功劳 B.袁世凯促成了民主共和的实现 C.希望推翻袁世凯以实现真共和 D.鼓励袁世凯彻底推翻清朝统治 7.李大钊认为,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B.具有旧式小生产者的保守性 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 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 8.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入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来有人觉得不妥,便译作“民 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有司空、司徒这样具体、琐碎的八个部门构成)。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 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 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 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 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 9.(2017课标全国Ⅰ,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10.据统计,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到1912年,运作的中国公司已有 20 749家。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型企业,只有750家公司雇工超过100人。材料主要表明() A.民族企业在前行中仍有不足

高中历史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必修2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基础知识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原因;中日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二、能力要求 1、甲午战争是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步骤。 2、国力弱、社会制度腐朽、军事技术落后是中国近代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中国只有强盛起来,才不会挨打。 3、《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好!请看这幅历史图片,它记录了一段历史,一段令所有中国人永远不会忘掉的记忆。一百多年前,爱国官兵慷慨激昂誓死捍卫中华海疆,腐败清廷惧敌媚外横遭列强侮辱欺凌。今天我们就要重新剥开这已凝结了百余年的伤痛,回顾这场民族的灾难与屈辱。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一场大规模侵略战争。它的爆发绝非偶然,是当时各种国际因素促成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加紧瓜分世界的重要组成

部分。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众所周知: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垄断组织的产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此期间资本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极其尖锐,正是在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世界的大背景下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 1、日本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我们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由于改革很不彻底,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上为了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日本统治者精心炮制了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加紧扩充军事力量,多方面搜集刺探中国的军事机密做好了发动战争的一切准备。大家下去搜集一下日本大陆政策的相关内容就会发现大陆政策是相当宏伟的。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中日战争已不可避免,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面对日本扩张的动向,西方列强为了各自的利益,纷纷表现出了默许和纵容的态度,这就为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2、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有利的国际条件 就在日本做好了发动战争的一切准备,国际条件又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则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契机 1894年朝鲜的东学党起义爆发后,日本一步步将清政府引入自己预设的战争陷阱,蓄意挑起争端。 面对日本政府的磨刀霍霍,清政府内部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和北洋大臣李鸿章却力主避战求和,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导致中日战争尚未爆发中国已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4、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丧失先机 二、经过

高中历史剧本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节录) 旁白:19世纪末,经过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国力大盛。为了解决国内各种复杂的矛盾,侵略成性的日本统治集团把魔爪伸向了他昔日的老师——中国。发动了一场旨在侵吞土地,掠夺财富的罪恶战争…… 第一幕:求和基调 人物:李鸿章慈禧太后左宝贵叶志超等人 地点:坤宁宫西暖阁 时间:1894年夏 李鸿章:启禀太后,中日开战,前方战事吃紧,海军衙门上来奏折,要求增加海军军费,以供战需。 慈禧:哦,那就拨一些过去吧。 ? 李鸿章:是,可前一时期,各国赔款刚付清,所以国库紧张万分,海军大臣恳请……恳请…… (李鸿章犹犹豫豫,吞吞吐吐,面带难色) 慈禧:恳请什么呀 李鸿章:恳请太后把办60大寿庆典维修颐和园的费用暂时移挪一用 慈禧:什么(把眯着的双眼猛的睁开)要挪掉这笔银子!哼!(站起,来回渡步,后背对李鸿章站定)我好不容易办个寿宴,现在竟打起我的主意来了!告诉他们不可能,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以后让他一辈子不高兴!(满面怒容)与日本之战,能和则和,我可不要到时让我没了好兴致! 李鸿章:是,太后,臣一定照办!(缓缓退出)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议事厅) 李鸿章:各位将军,中日虽然交战,但是,仍然要以和为贵,国际友人正在帮我们调停,能不战最好不战。当前我方,应先定守局,再图进取,更何况过些时日老佛爷就要搞“万寿庆典”。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可不要坏了她老人家的好兴致啊! ( 左宝贵叶志超等人:是,中堂大人!(齐声) 第二幕:平壤失守 人物:左宝贵叶志超士兵甲 地点:朝鲜平壤城 时间:1894年夏 (墙外枪炮声骤紧,喊杀声震天) 士兵甲:左将军,日军已分多路围我平壤城,形势危急!

左宝贵:来,随我上城墙应敌。(急忙出营) , (城墙上死尸累累,已有多处被炮弹击中) 左宝贵:各部听令,集中火力,向日军开炮!……啊!开炮!……啊!(做痛苦状,牺牲倒下,鲜血染红了城墙砖) 士兵甲:左将军,左将军……(失声痛哭) 士兵甲:(跑向叶志超营)叶将军,左将军他……他……他……他牺牲了!(痛苦流泪)叶志超:啊!看来,此城已守不住了!来啊!我们从后城门撤退! 旁白:叶志超一路狂奔,夜行500里;一直逃到鸭绿江边,方才敢喘一口大气,无怪乎,当时老百姓传“文官三只手,武官四只脚,四脚脱如飞,还恐被捉了”。 第三幕:黄海受制 人物:丁汝昌邓世昌士兵乙李鸿章 ( 地点:黄海海面 士兵乙:报告提督大人,我军前方遭遇日舰袭击。 丁汝昌:好,传令下去,准备迎战! 旁白:激战中,致远号被击中且已弹尽粮绝,船体发生倾斜。 士兵乙:邓大人,我们中弹了! 邓世昌:还击!狠狠的打! 士兵乙:邓大人,我们已经没有炮弹了! 邓世昌:什么!没有炮弹了!(神情怒视着日本的吉野舰)好!那我们就与他们同归于尽!传令下去,全力加速,目标吉野舰!(双手做转盘状) | 士兵乙:(眼含热泪,但神情坚毅)是!大人! 旁白:就在致远舰冲向敌舰的时候,不幸被敌鱼雷击中,全舰240余名士兵与舰同沉大海!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 丁汝昌:中堂大人,我军致远号和经远号都被击沉(声音低沉),但日舰队也受到重创,我请求下令北洋其余舰只一起迎敌。 李鸿章:不可!我军已是伤亡惨重,应好好休整,我命令你将北洋舰队开入威海卫,不许出海迎敌,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丁汝昌:是(很委屈的样子,摇摇头做无可奈何状,退出) 旁白:就这样,因为李鸿章的避战自保方针,使的日本轻松获得了黄海制海权。以至这支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舰队在后来的威海卫之战中全军覆没!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人民版必修1

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民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及结果。《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争夺殖民地高潮这一背景下爆发的,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它是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步骤;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列强获得了在华建厂权,而且,大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迫使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具有很强政治奴役性的借款协定。由此,列强不仅实现了对华资本输出的愿望,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和中国的惨败,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瓜分中国一事被列强提上日程,很快地,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各列强都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和利益。因此,他们为了各自的侵略目的,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他们的态度与目的不仅有利于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而且,也影响了《马关条约》内容的执行。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重点。《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学习这一内容,将会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严重性。所以《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本课又一重点。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从哪些方面反映出来,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学生在理解条约的一影响时,很难将条约的签订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成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特点联系起来,而资本输出将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经济控制,加深被掠夺地区的殖民地化。所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重点、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教师适当介绍日本经济发展情况和“大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一历史知识点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 联军侵华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甲午中日战争: (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 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退回国内)——黄海海战(不宣而战)——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惨败及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2.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意义:《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国联军侵华:时间:1900年6月 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原因:根本——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4.《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 (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4)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甲午战败影响:国内——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 农民: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军决心用暴力推翻政府(辛亥革命) 国外——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一课重点考题汇总

1.(04上海24)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日:“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平?” 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败最全面的表述应为D。 2.(05黄冈3月)下列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B.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C.俄国对朝鲜虽有野心但未准备就绪,对日采取不干涉政策 D.朝鲜东学党起义,中国和日本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 答案:D 解析:当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出兵镇压,日本则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D与史实不符。 3.“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 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 B.为俄、德、法三国瓜分 C.表面收回,但仍被日本控制 D.置于俄国势力范围之内 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三国干涉还辽”知识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选项可知:A项中“维护了国家主权”说法不准确。C、B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正确,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租借旅顺、大连湾,将长城以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4.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轮船沿长江最远可以到达: A.汉口 B.九江 C.重庆 D.宜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方位,需联系地理知识作答。 5.德俄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说明 A.德日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激烈 B.日本已不能独霸中国 C.德俄法利益完全一致 D.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 答案:解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德俄法相勾结与日本进行争夺对辽东半岛的侵略权益,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既相勾结又相互斗争的情况。因此正确答案是D 项。 6.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021年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

2021年高一历史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甲午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战争的性质和结果;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中日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教材中有关历史材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关信息,并据此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战败原因分析,认识:社会制度的腐败,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 通过爱国官兵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的学习,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线索结构】

(一)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逐步强盛,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西方列强对日侵华采取不干涉政策 3、朝鲜东学党起义 (二)经过 时间:1894年——1895年 战役:丰岛、牙山之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之战 结果: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三)影响 1、日本控制朝鲜、割占台湾,成为东方强国 2、《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3、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四)台湾人民反割台的斗争 【学教思路】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1、日本: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的结果 思考:为什么说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 (1)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封建残余及天皇制国家机器相结合表现出来的侵略性; (2)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为扩大资本、掠夺原料、寻求国外市场,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对外扩张,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