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的三九贴时间表

20XX年的三九贴时间表
20XX年的三九贴时间表

20XX年的三九贴时间表

三九天是中国传统农历年中的某一时段,2018年三九天很快又要到了,三九贴的时间我们也要知道哦!我们一起看看2018年的三九贴时间表吧,希望对大家有用。

2018年的三九贴时间表预贴:2017年12月12日至21日

一九:2017年12月22日至30日

二九: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1月8日

三九:2018年1月9日至17日

加强贴:2018年1月18日至27日

三九贴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在12月中旬左右可以开始首贴,之后每9天之后再完成一九贴、二九贴、三九贴和加强贴通常效果更佳。

三九贴使用方法在农历的一九、二九、三九中各选择一天,采用特制中药药膏贴敷大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共3次。

每次2-3小时。另外常用的方法是三九天内连续使用益气贴10-15贴。

每日1次每次3小时。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注意保暖。

贴敷的时间:不管是三九贴还是三伏贴,每一九或一伏当天是最佳贴敷时间,因此最好按时贴敷。一般贴敷时间小儿0.5 ~ 2

小时,成人为3~5小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也可适当调整延长,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疼,可以减少贴敷时间。

三九的意思三九天是中国传统农历年中的某一时段。中国俗语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之说法。与三九对应的是三伏。如果说三伏天是最热的一天的话,那么三九天,是人所感受到最冷的时段。三九比较好计算,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日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一般三九时最冷。

三九贴适应症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

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

妇产科疾病

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等。

风湿骨病

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

不适合敷贴三九贴的人1、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

2、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

3、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不适宜贴敷。

4、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

5、咯血,活动期肺结核,严重心脏病患者慎用本疗法,孕妇禁用,发热患者暂缓贴治。

三九天的养生方法穿: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

据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30%,4℃时占60%,-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正如俗话所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儿童外出更应注意随时戴帽子。

吃: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令进补在我国历史悠久。古人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应讲究养藏之道,适时进补,可以增加营养,祛寒气、壮身体。

这季节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此时也正是亲朋好友相聚,吃麻辣火锅、红焖羊肉的好时节哦。“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见“三九”养生何等重要,大家都记得要好好温补下!

养:天冷勤泡脚多搓手

保暖从养生角度来说就是要暖头、暖足、暖背。三九天,记得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不仅能驱寒消除上班的疲劳,还可以促进睡眠,睡个好觉哦!

三九寒天,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一是能锻炼手指,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二是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冻疮发生;三是工作在室内的人经常搓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上班族们,看见了么,快快活动活动你们的手指吧!

动:“冬练三九”室内慢跑

人在三九天里阳气虚弱,心肺负担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

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 一、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4、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三、慎用人群 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2、孕妇、婴幼儿; 3、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颜面部; 四、操作规范 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贴敷部位 1)基础穴: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取穴,临床常用穴位有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2)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辨症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另外,包括大椎、定喘、膻中、中府、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也有选用。 3)治疗骨关节炎疾病,常用的穴位有大椎、肾俞、悬钟、关元、阿是穴等。 4)治疗脾胃病,常用的穴位有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等。 3、贴敷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1)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2)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6、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7、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同时,我科也开展“三九”天或平时时间进行贴敷,以提高临床疗效。 8、贴敷时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为了保障这一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规范临床操作、指导广大患者科学就医,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全国长期应用这种疗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研究》课题组(参加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临床研究证据,根据临床使用的经验,制定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草案,以供广大医生、患者参考使用。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 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治未病”的外治方法,它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原理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阳气也相对充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补阳的中药,通过辨证分析,在人体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药物贴敷,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为什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在三伏天进行? 根据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头伏、中伏、末伏的对应日均为庚日,根据天干与五行相应的理论,庚对应的是金,而肺在五行属金,所以,冬病夏治三伏贴对肺系疾病效果最显著。夏季影响肺系疾病的诱因很少,病情平稳,症状相对较轻,人体的阳气充盛,给予三伏贴贴敷,可以调养阳气,提高免疫力。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等。 ◎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等。 ◎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平时怕冷、怕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禁忌症 对于肺炎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不宜进行药物贴敷。对贴敷药物极度过敏的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不宜贴敷。活动性肺结核、咳血的患者禁用。心肺功能不全者禁用。孕妇禁用。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 冬病夏治,不止是贴膏药,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饮食疗法等均是治疗手段。从临床效果看,穴位贴敷还是最好。 “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治疗。 按照中医理论,人体阳气生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一些冬季的高发疾病,就是由于人体内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所致。而在夏季,人体阳气达到高峰,借三伏最热之时,对病人进行治疗,使虚阳恢复正常,就能有效增强其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作用。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能包治百病,可以治疗的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冻疮、风湿病和部分肾脏疾患等。因此,凡易患此病者,都可考虑在三伏天进行治疗。不过,其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治疗方法并不像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只有去医院贴块膏药那么单调。目前运用比较多的方式,其实有6种。 1.中药内服:比如,慢性咳喘病人由于久病会导致脾肾亏虚,所以针对个体情况,可以服“止咳合剂”、“化痰合剂”等多种对症药物。只要坚持连续服用3个月,就会有不错的疗效。 2.穴位敷贴:这是属于内病外治的方法,即将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中草药制成膏剂,敷贴在病人的背部相应穴位上,使药物由皮肤进入穴位经络,再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到达肺脏,调整机体内在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这种方式需要有准确的敷贴时间,即每年每伏的第一天,一伏一敷,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这也是目前开展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3.穴位注射:通常选用丹参、川芎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可以起到调节病人体内神经体液,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每月1次,连续3个月。此外,脱敏治疗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过敏性哮喘病人。首先,病人必须做过过敏原试验,明确致敏物质后,由医生给病人注射脱敏制剂,使其过敏程度降低,从而减少哮喘发作。脱敏治疗是一种长期方案,患者需要耐心配合,以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目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由于此法使用方便、操作容易,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历经几千年越来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北京地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基本均沿用《张氏医通》记载的处方,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防治其他病症的药物依疾病而各所不同。 目前,北京地区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区采用的贴敷膏,均由市药监部门认定的专用制剂室在无菌、清洁环境下制备,并密封、冷藏保存。

最新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哮喘72例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哮喘72例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哮喘72例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哮喘72例 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哮喘7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1个疗程治疗并观察1年后评定疗效。72例中男性50例,女性22例;年龄18~70岁;病程2~25年。其中支气管哮喘32例,哮喘性支气管炎26例,其它类型哮喘14例。 治疗方法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均为双侧)。

药物配制及操作: 玄胡、白芥子各20g,细辛、甘遂、南星各 10g,共研细末,另备麝香1g 。 以上为每人1年之用量,1年共贴敷治疗3次,即在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各敷贴1次。每次取上述药粉的1/3,以生姜汁调成糊状,置于直径5cm 大小的胶布上,分别贴双侧肺俞、心俞及膈俞,3 ~4小时后揭下。 如局部有烧灼感,疼痛明显者可提前揭下;若局部发痒,发热有舒适感, 可多贴几小时,但一般不超过6小时;若局部出现水泡,可用艾条灸之,防止感染。连贴3年为1疗程。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痊愈: 哮喘症状完全控制,体征消失,并经1年以上观察无复发。 有效:哮喘症状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

无效:哮喘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所有病例均经1个疗程治疗并观察1年后评定疗效。 72例患者中痊愈28例,占39%,有效33例,占46%,无效11例,占15%,总有效率为85%。 典型病例 吴某,女,57岁,1994年6月28日初诊。患者诉咳痰、咳喘5年余,每遇感冒、受凉或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哮喘发作,冬季寒冷时尤甚,曾多方求治效不佳。诊见神清面白,咳喘气短,神疲乏力, 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诊为哮喘(肺肾阳虚型),予上法治疗,3周后自觉咳喘症状明显好转, 后连贴2年,诸症皆除,随访1年以上未见复发。 体会 穴位敷贴法属针灸疗法中“天灸”类,即利用药物对穴位的较强刺激作用,来调整人体之经气 ,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陈贤标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三伏贴的功效 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全新磁药叠加疗法,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护理

第24卷第4期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VOL.24NO.4 2012年JOURNAL OF HEZE MEDICAL COLLEGE2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以气道不完全可递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阻通常呈渐进性,并且伴有肺部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的炎症反应[1]。防止患者肺功能恶化,提高其生活质量,是COPD防治的关键[2]。 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某些宿疾得以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夏季伏天外界阳光最盛,人体腠理开泄,“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为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3]。这时对COPD患者进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因此,选一年中阳气最盛“三伏天”为本病最佳治疗时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典型“冬病”的特点,每发作和加重于冬季。穴位敷贴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方法简便且疗效显著。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减少穴位敷贴副作用及提高疗效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中60例采用冬病夏治并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均为我院2012年夏季门诊患者,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1],均处于稳定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60.97岁;观察组60例,男44例,女16例,年龄40~75岁,平均59.54岁。两组病程、病情、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1常规治疗每次贴药前进行拔罐治疗,贴药后进行耳针辅助治疗,拔罐留罐10min,耳针留置到下次治疗。拔罐取双测定喘、双侧风门、双侧肺俞、双侧肾俞。耳针贴在气管、肾上腺、肺、肾、内分泌等对应部位。贴敷分别予每伏的第1天、第4天、第7天贴于背部的天突、膻中、双侧肺俞、双侧膏盲、双测定喘等穴。贴敷时间为10:00~14:00,9次为一疗程,延续2~3年。中药贴敷辅料为5cm×15cm透气敷片,内置直径为2cm的膏状药,主要成分为细辛、半夏、黄芩、洋金花、杏仁等,为患者贴敷前先擦干汗液,找准穴位,以鲜姜汁涂擦穴位,并贴上敷贴。 1.2.2护理干预 1.2.2.1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医学教育在贴敷前应使患者及家属了解贴药的基本知识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耳针的自我按压,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向患者家属讲解敷帖所需时间及撤除药片时间,敷贴的最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微热而无大泡生成或有细小水泡。若敷贴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不适,可视其程度,提前1~2h 揭去膏药;若贴后局部温热微痒、皮色微红,自觉舒适者可适当延长敷贴时间。 1.2.2.2心理护理COPD患者因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多出现焦虑,对治疗失去信心,尤其是第一次进行冬病夏治的患者,多抱怀疑态度,护士应根据不同心理,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介绍外敷法的疗效和优点,使患者配合治疗。 1.2.2.3用药前询问药物过敏史,警惕皮肤过敏。敷贴中要密切观察,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而酌情护理。在敷贴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饱、过咸、过甜,避免鱼腥类助湿生痰、易过敏等食物。 doi:10.3969/j.issn.1008-4118.2012.04.35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护理 岳淑珍 (石嘴山市中医医院,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与护理。方法将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其中60例采用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中医四诊资料。结果护理干预组:显效4例,好转30例,总有效率为56.67%。常规治疗组: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20.0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是提高穴位敷贴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穴位敷贴/投药与剂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18(2012)04-0063-02 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