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课件

盆腔炎性疾病及后遗症试题

盆腔炎性疾病及后 遗症试题 一、单选题 1、盆腔炎性疾病的病理变化不包括哪项 A. 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C. 急性附件炎 E.肝周围炎 2、关于引起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哪项不正确 A. 可以是单纯厌氧菌 C. 可为需氧菌混合厌氧菌 E.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3、盆腔炎性疾病中经淋巴系统蔓延错误描述是 A. 少见于链球菌感染 C.产褥感染经此途径传播 E.放置宫内节育器也经此途径感染 4、盆腔炎性疾病的感染途径为 A. 沿生殖道路黏膜上行蔓延 C.经血循环蔓延 () B .经淋巴系统蔓延 D. 直接蔓延 E. 以上都对 5、 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正确的有 A.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C.性活动、性卫生不良 E.以上都对 6、 盆腔炎性疾病需要做的辅助检查是 A. 血尿常规 C.凝血酶原检查 E.以上都不用 7、关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传染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产褥及流产后感染主要是血行性播散 B. 结核性盆腔炎主要是沿黏膜上行性感染 C. 沙眼衣原体是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D. 阑尾炎等消化道炎症可通过淋巴系统蔓延到内生殖器 E. 淋病奈瑟菌是通过淋巴系统后再蔓延到生殖器 8、 下列哪项不是盆腔炎性疾病的手术指征 ( ) A .药物治疗 48-72小时体温不降,中毒症状加重或肿块增大者 B. 脓肿破裂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C. 脓肿形成,药物治疗病情缓解,肿块局限化,但不消失 D. 药物治疗,病情缓解,双侧附件虽未触及肿块,但有增厚感和压痛 E. 病情有所控制,但脓肿形成,并向阴道后穹窿突出 9、 下列哪项情况不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 ) 姓名 得分 ( B.急性盆腔腹膜炎 D. 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 B.可以是单纯需氧菌 D.以厌氧菌为主 () B.流产后感染经此途径传播 D.见于厌氧菌感染 () B.下生殖道性传播疾病感染 D.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 B .宫颈管分泌物检查 D. 血细菌培养加药敏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住院患者。 一、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TCD编码:BNP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ICD-10编码:N73.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2)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2.证候诊断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 2.盆腔炎慢性期,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若盆腔炎性包块(盆腔包裹性积液,又称盆腔炎性包裹性囊肿)>10cm,或

盆腔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需手术治疗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妇科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白带常规、BV检查,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血常规、血沉、尿常规、大便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免疫十项、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可选择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 、免疫学检测等。 敏、C-反应蛋白、CA 125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中成药 丹黄祛瘀胶囊 3.中药特色疗法 (1)针刺加TDP神灯: 湿热瘀阻证:子宫、水道、归来、中极、阴陵泉穴; 寒湿瘀阻证: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 气滞血瘀证:气海、血海、中极、内关、三阴交穴; 气虚血瘀证:合谷、足三里、八髎、神阙穴。 (2)红藤煎保留灌肠(红藤30g,败酱草30g,鸭跖草30g,桃仁10g,公英 30g,地丁30g,三棱10g,莪术10g)。 (3)推拿法(一指禅法、鱼际揉法、推法、点法、擦法等手法):关元、中极、归来、肾俞、血海、膈俞、三阴交、阴陵泉、八髎等穴位。 (4)刺络拔罐法:关元、气海、血海、膈俞等穴位,先刺络,后拔罐。 4.西医疗法:多用于急性发作期

指南规范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指南规范▎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盆腔炎症性疾病(PID)的诊断PID诊断的最低标准在性活跃期女性及其他存在性传播感染(STI)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子宫压痛,附件压痛,宫颈举痛。下腹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PID诊断的附加标准口腔温度≥38.3℃;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升高;C 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大多数PID患者都有子宫颈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镜检白细胞增多。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则诊断PID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如有条件,应积极寻找致病微生物,尤其是与STI相关的病原微生物。PID的特异性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经阴道超声检查或MRI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出物等。PID的治疗治疗原则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抗菌药物治疗静脉药物治疗●静脉给药A方案:①单药治疗:第二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抗菌药物静滴,根据具体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间隔时间,如头孢替坦2 g/12 h,静滴;或头孢西丁2 g/6 h,静滴;或头孢曲松1 g/24 h,静滴。②联合用药:如所选药物不覆盖厌氧菌,需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 g/12 h,静滴。为覆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可加用多西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米诺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阿奇霉素0.5 g/d,静滴或口服,1~2 d后改为口服0.25 g/d,5~ 7 d。 ●静脉给药B方案:氧氟沙星0.4 g/12 h,静滴;或左氧氟沙星0.5 g/d,静滴。为覆盖厌氧菌感染,可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 g/12 h,静滴。●静脉给药C方案: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3 g/6 h,静滴;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2 g/(6~8)h,静滴。为覆盖厌氧菌,可加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0.5 g/12 h,静滴。为覆盖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可加用多西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米诺环素0.1 g/12 h,口服,连用14 d;或阿奇霉素0.5 g/d,静滴或口服,1~2 d后改为口服0.25 g/d,5~7 d。●静脉给药D方案:林可霉素剂量0.9 g/8 h,静滴;加用硫酸庆大霉素,首次负荷剂量为2 mg/(kg·h),静滴或肌内注射,维持剂量1.5 mg/(kg·1.8 h);2种药物均可采用1次/d给药。非静脉药物治疗●非静脉给药A方案:头孢曲松250 m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或头孢西丁2 g,肌内注射,单次给药。单次肌内给药后改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 一、定义 盆腔炎性疾病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有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二、概述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遗留病变,以往称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改变为组织破坏、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形成。可造成输卵管阻塞、增粗、积液;输卵管卵巢粘连、子宫固定等。盆腔组织中常常找不到病原体。本病往往由急性盆腔炎延误诊治,或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演变所致,或无明显急性发作史。病情较顽固,缠绵难愈,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临床常有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可单一或复合发病。 三、临床特征与转归 1、特征:下腹部疼痛,或带下增多,或阴道出血,或伴有发热。 2、转归 治愈:但可遗留疤痕、粘连、功能障碍 迁延:急性――→慢性 扩散: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四、诊断 1.病史: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2.症状: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痛连腰骶,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低热起伏,带下增多,月经不调,不孕。 3.体征:子宫常后倾后屈,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或触及囊性肿块,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4.辅助检查: ①B超检查:可有一侧或两侧附件液性包块;②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输卵管迂曲、阻塞或通而不畅; ③腹腔镜检查:盆腔粘连,输卵管积水、伞端闭锁。 五、鉴别诊断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慢性盆腔疼痛为临床特征。但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或自觉症状较多,包括一些精神神经症状,缺乏特异性。 应注意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卵巢肿瘤等相鉴别。 六、治疗 (一)、西医治疗:尚无特殊有效治疗。 1、一般治疗: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2、药物治疗: 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同急性盆腔炎; 抗生素,加α糜蛋白酶/透明质酸酶,或胎盘组织液。 (二)、物理疗法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三)、手术治疗。

盆腔炎有哪些症状

盆腔炎有哪些症状

盆腔炎有哪些症状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 外阴部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但在现实生活 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 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 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 盆腔炎的发生。盆腔炎患者易感疲劳。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 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 剧。可以使用[清炎妇膳坊贴]调理,对缓解盆腔炎症状很有帮助,淘宝有售。

急性盆腔炎 ?(1)症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检查时发现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有肌紧张、 压痛及反跳痛。盆腔检查: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穹窿有明显触痛,子 宫及双附件有压痛、反跳痛,或一侧附件增厚。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 起病慢,病程长。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腹坠腰痛 等。检查时发现,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2)急性慢性盆腔炎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作出诊断。但是一定要做 好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 囊肿蒂扭转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

慢性盆腔炎 全身症状为有时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由于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 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由于慢性炎症而导致盆腔淤血、 月经过多,卵巢功能损害时会出现月经失调,输卵管黏连阻塞时会导致 不孕症。

盆腔炎性疾病-课后练习题

盆腔炎性疾病 一、选择题 1.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危因素不包括( D ) A.分段诊刮术 B.阑尾炎 C.细菌性阴道病 D.性伴侣使用避孕套 E.性伴侣患性传播疾病 2.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E ) A.患者均出现腹痛 B.月经通常没有改变 C.均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加 D.均有发热 E.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呕吐、腹泻 3.盆腔炎性疾病的最低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A ) A.下腹疼痛 B.下腹反跳痛 C.下腹压痛 D.宫颈举痛 E.体温超过38.3℃ 4.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正确的是( A ) A.经验型选择抗生素 B.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 C.诊断不确定时,可待明确诊断后应有抗生素 D.用药期间,为观察病情随时行妇科检查 E.病情严重者,需平卧位休息 5.盆腔炎性疾病考虑手术治疗的是( D )

A.呕吐、腹泻 B.体温大于38.3℃ C.病情严重出现电解质紊乱 D.抗生素治疗72小时,病情加重 E.B型超声提示输卵管卵巢脓肿 6.盆腔炎性疾病的后遗症不包括() A.不孕 B.异位妊娠 C.子宫内膜异位症 D.慢性盆腔痛 E.炎症反复发作 A3型题(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 25岁,女,人工流产后5日出现发热,体温38℃。查体:外阴(—),阴道内少许血性分泌物,宫颈充血,子宫正常大,压痛明显。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增厚,无压痛。本病应首先考虑为(D ) A.盆腔腹膜炎 B.不全流产 C.输卵管卵巢炎 D.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E.吸宫不全 2.女,28岁,产后半年,放置宫内节育器后6日出现发热,下腹痛,应首先排除( B ) A.阑尾炎 B.节育器移位 C.肿瘤扭转 D.上呼吸道感染 E.盆腔炎性疾病 三、判断改错题 盆腔脓肿或输卵管脓肿,经抗生素治疗2周无效或病情加重,应行手术治疗。 (错)改为:2周改为48到72小时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新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新规范 一、盆腔炎概念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2006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定义〕,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输卵管炎(salpingitis)、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和盆腔腹膜炎(peritonitis)。通常,PID可局限于某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PID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而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生,如若发生盆腔炎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 二、PID的后遗病变 盆腔炎的后遗症包括盆腔炎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和异位妊娠。 (一)不孕 盆腔炎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不孕的发生率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有研究显示,盆腔炎第一次发作,其最少不孕发生率为8%,最多不孕发生率为13%。,而第三次发作时最少不孕发生率为40%最多不孕发生率为60%。 (二)异位妊娠 盆腔炎后异位妊娠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8-10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也与盆腔炎发作次数有关。有研究显示,盆腔炎第1次发作时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6%,第2次发作为12%,第3次发作为22%。 (三)慢性盆腔痛 约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遗留慢性盆腔痛。慢性盆腔痛常在PID 急性发作后的4-8周。盆腔炎发作1次时,慢性盆腔痛患者率为12%,而发作3次以上时为67%。 (四)盆腔炎反复发作 由于PID造成的输卵管组织结构的破坏,局部局部防御机能减退。若患者仍处于同样的高危因素,可造成盆腔炎的再次感染导致反复发作。有PID病史者,约25%将再次发作。 三、PID病原学 PID病原体通常分为外源性病原体和内源性病原体,往往是两者同时合并存在。外源性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支原体有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及解脲支原体三种。内源性病原体则为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通常可以仅为需氧菌感染,也可以仅为厌氧菌感染,但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 美国Landers DV的研究表明,PID中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分别占53%和31%。我国天津一项纳入200例PID患者的研究显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人型支原体和厌氧菌感染率分别占PID病原体的10%,26%,47.5%和3%。青岛一项325例PID患者的研究中病原体分布为解脲尿原体占41.20%、沙眼衣原体占15.60%、淋病奈瑟菌占11.10%,而混合感染为31.10%。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状况调查,结果601例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解脲脲原体为70%,沙眼衣原体感染占25.5%,而306例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也分别为41.2%和7.2%。以上可见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耐瑟菌等是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 四、PID的特征

81 妇科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 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白带常规、BV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并排除特异性阴道炎。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 (1)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

最新盆腔炎性疾病及后遗症试题

盆腔炎性疾病及后遗症试题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盆腔炎性疾病的病理变化不包括哪项() A.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B.急性盆腔腹膜炎 C.急性附件炎 D.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E.肝周围炎 2、关于引起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哪项不正确() A.可以是单纯厌氧菌 B.可以是单纯需氧菌 C.可为需氧菌混合厌氧菌 D.以厌氧菌为主 E.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3、盆腔炎性疾病中经淋巴系统蔓延错误描述是() A.少见于链球菌感染 B.流产后感染经此途径传播 C.产褥感染经此途径传播 D.见于厌氧菌感染 E.放置宫内节育器也经此途径感染 4、盆腔炎性疾病的感染途径为() A.沿生殖道路黏膜上行蔓延 B.经淋巴系统蔓延 C.经血循环蔓延 D.直接蔓延 E.以上都对 5、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正确的有() A.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B.下生殖道性传播疾病感染 C.性活动、性卫生不良 D.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E.以上都对 6、盆腔炎性疾病需要做的辅助检查是() A.血尿常规 B.宫颈管分泌物检查 C.凝血酶原检查 D.血细菌培养加药敏 E.以上都不用 7、关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传染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产褥及流产后感染主要是血行性播散 B.结核性盆腔炎主要是沿黏膜上行性感染 C.沙眼衣原体是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D.阑尾炎等消化道炎症可通过淋巴系统蔓延到内生殖器 E.淋病奈瑟菌是通过淋巴系统后再蔓延到生殖器 8、下列哪项不是盆腔炎性疾病的手术指征() A.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不降,中毒症状加重或肿块增大者 B.脓肿破裂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C.脓肿形成,药物治疗病情缓解,肿块局限化,但不消失 D.药物治疗,病情缓解,双侧附件虽未触及肿块,但有增厚感和压痛 E.病情有所控制,但脓肿形成,并向阴道后穹窿突出 9、下列哪项情况不是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表现() A.异位妊娠 B.不孕 C.卵巢巧克力囊肿 D.慢性盆腔痛 E.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

观察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观察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8-04-02T15:37:01.33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作者:周娜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湖南省新邵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 4229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40例盆腔炎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所有患者选择使用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康妇炎胶囊,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腹痛程度,采用McCormack评分表评价患者体征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腹痛程度VAS和体征McCormack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结论采用妇炎康复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康妇炎胶囊;盆腔炎性疾病;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Kang Yan Yan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ith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70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70 cases). Levofloxacin and metronidazole were selected in all patients.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Kang Fu Yan capsule on this basis,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and the degree of abdominal pain was evaluated by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nd the changes of physical signs were evaluated by McCormack score table.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8.6%,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P < 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VAS and McCormack signs of abdominal pain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5)that,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ain of patients. Conclusion Fuyankangfu 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reduce the pain,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Kang Yan capsule;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urative effect 盆腔炎性疾病(peivicinflammatorydisease,PID)是女性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1]。近年来,盆腔炎患者日趋增多。女性免疫力低下,被支原体、厌氧菌等感染生殖道,周围组织发炎,从而引起此病[2]。盆腔炎患者会有腹部疼痛、腰痛、异味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腹痛、月经紊乱、宫外孕和不孕等症。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容易造成后遗症,生活质量低下[3]。我科采用妇炎康复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取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40例盆腔炎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年龄21--59岁,平均(36.8±3.9)岁;病程6月--35月,平均(14.7±4.2)月。对照组年龄20--58岁,平均(36.7±3.7)岁;病程7月--34月,平均(14.6±4.3)月。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选择使用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即将0.5g左氧氟沙星+0.5g甲硝唑与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实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静脉滴注7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康妇炎胶囊,根据每天3次,每次3粒,连续服用2周。 1.3疗效标准[4] 痊愈:小腹及腰骶部酸痛症状消失,月经量正常,白带正常,无异味,精神状况良好,妇科检查盆腔无压痛及反跳痛,B超检查子宫附件区无包块,盆腔无积液,停药后半年不复发。显效:小腹及腰骶部酸痛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盆腔压痛不明显或有所缓解,B 超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盆腔积液减少2/3。有效:小腹或腰骶部酸痛有所减轻,B超检查附件区包块最大直径缩小不到1/2,盆腔积液减少I/2。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变化,B超检查均无改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腹痛程度,采用McCormack评分表评价患者体征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疗效更显著(P<0.05),详见表

盆腔炎性疾病模拟试题

盆腔炎性疾病模拟试题A型题: 1.30岁,继发不孕5年,经后4天突起高热,寒战,下腹痛,右侧甚,血压110/80毫米汞柱,脉搏120次/分,体温39℃.白细胞18000/毫米,中性80%,下腹轻压痛。妇查,宫颈有脓性分泌物,子宫后倾,稍大稍软,有压痛,双侧附件增厚,压痛,根据上述症状, 应考虑为下述何种疾病:A A.急性阑尾炎 B.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C.急性盆腔腹膜炎 D.重型急性子宫内膜及肌层炎 E.以上均不是 2.产后三月,月经未复潮,发热伴下腹痛及血性白带两天,查:腹软,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子宫稍大,压痛,双侧附件增厚,明显压痛,阴道分泌物为脓血性,体温38.5℃. 血红蛋白11克%,白细胞15000/毫米,中性84%,最大可能诊断为:C A.输卵管妊娠 B.卵巢瘤蒂扭转 C.急性附件炎,双侧 D.输卵管积水 E.急性盆腔腹膜炎 3.关于输卵管炎症下述哪项是正确的:B A.结节性输卵管炎是输卵管峡部肌层增生所致 B.输卵管积脓可演变为输卵管积水 C.输卵管积水均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D.输卵管积水之液体来自管壁上皮分泌 E.慢性输卵管炎均为急性输卵管炎迁延所致 4.一般急件输卵管炎时,何部位受累最轻:D A.肌层 B.浆膜层 C.间质层 D.内膜 E.输卵管周围 5.对于急性盆腔炎,哪些不正确:E

A.常有分娩、流产、盆腔手术等原因 B.伴有高烧、寒战 C.下腹剧痛 D.治疗要彻底以免形成慢性 E.急性期定期做盆腔检查,以了解病情6.下述哪种情况不是急性生殖器炎的后遗病变:C A.输卵管积水 B.输卵管卵巢囊肿 C.卵巢巧克力囊肿 D.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E.慢性输卵管、卵巢炎 7.关于输卵管炎症下述哪项是正确的:B A.结节性输卵管炎是输卵管峡部肌层增生所致B.输卵管积脓可演变为输卵管积水 C.输卵管积水均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D.输卵管积水之液体来自管壁上皮分泌 E.慢性输卵管炎均为急性输卵管炎迁延所致8.一般急性输卵管炎时,何部位受累最轻:D A.肌层 B.浆膜层 C.间质层 D.内膜 E.输卵管周围 9.慢性盆腔炎病变主要存在于:D A.子宫肌层及输卵管 B.子宫内膜及输卵管 C.子宫旁结缔组织及输卵管 D.子宫旁结缔组织,卵巢及输卵管 E.盆腔腹膜,卵巢和输卵管 10.有关输卵管积水,哪项是错误的:E A.输卵管粘连、闭锁,渗出物积聚形成 B.输卵管积脓,脓液逐渐被吸收形成 C.肿物囊性常与周围粘连 D.常为腊肠型壁较薄而光滑,双侧性

盆腔炎病历

姓名性别年龄岁科室内病室床号病案号 入院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出生地:交口县石口乡职业: 入院记录: 记录日期: 陈述者:患者本人 主诉:月经不规律半年伴白带增多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月经周期不定,或长或短,经量时多时少,间有经期腹痛,以“月经不调”治疗,口服乌鸡白凤丸等药,疗效不佳,1月后出现白带增多现象,并有腰痛,下腹部隐痛,感觉全身乏力。今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时,精神状态不好,睡眠不好,饮食少,大便干,小便正常。 既往史:盆腔炎病史3年,无伤寒、结核等病史,无结核病接触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外伤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 结婚史:爱人体健,夫妻关系和睦。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8℃呼吸:20次/分脉搏:78次/分血压:130/80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精神疲乏,神志清晰。

姓名性别年龄岁科室内病室床号病案号皮肤、粘膜:无水肿、黄疸出血及皮疹。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部:头颅大小正常,头发色黑,有光泽。 眼:眼结膜苍白,无充血,巩膜无黄染。 耳:听力尚佳,耳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通畅,无分泌物,鼻窦无压痛。 口腔:唇色淡红,牙龈无肿胀、出血,伸舌居中,口腔粘膜无出血点及溃疡,两侧扁桃体无肿大。 颈部:两侧对称,柔软,无压痛,无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 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 肺部 视诊:肋间隙无增宽及变窄。呼吸运动两侧对称。 触诊:语颤无增强或减弱,无摩擦感。 叩诊:两肺呈清音。 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脏 视诊:心尖搏动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1厘米处。心前区无隆起,无弥散性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位置与视诊相同,未触及震颤。 听诊:心率78次/分,心律齐,各辧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包

盆腔炎性疾病及后遗症试题

盆腔炎性疾病及后遗症 试题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盆腔炎性疾病及后遗症试题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盆腔炎性疾病的病理变化不包括哪项() A.急性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 B.急性盆腔腹膜炎 C.急性附件炎 D.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E.肝周围炎 2、关于引起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体哪项不正确() A.可以是单纯厌氧菌 B.可以是单纯需氧菌 C.可为需氧菌混合厌氧菌 D.以厌氧菌为主 E.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3、盆腔炎性疾病中经淋巴系统蔓延错误描述是() A.少见于链球菌感染 B.流产后感染经此途径传播 C.产褥感染经此途径传播 D.见于厌氧菌感染 E.放置宫内节育器也经此途径感染 4、盆腔炎性疾病的感染途径为() A.沿生殖道路黏膜上行蔓延 B.经淋巴系统蔓延 C.经血循环蔓延 D.直接蔓延 E.以上都对 5、盆腔炎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正确的有 ()

A.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B.下生殖道性传播疾病感染 C.性活动、性卫生不良 D.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E.以上都对 6、盆腔炎性疾病需要做的辅助检查是 () A.血尿常规 B.宫颈管分泌物检查 C.凝血酶原检查 D.血细菌培养加药敏 E.以上都不用 7、关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传染途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产褥及流产后感染主要是血行性播散 B.结核性盆腔炎主要是沿黏膜上行性感染 C.沙眼衣原体是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D.阑尾炎等消化道炎症可通过淋巴系统蔓延到内生殖器 E.淋病奈瑟菌是通过淋巴系统后再蔓延到生殖器 8、下列哪项不是盆腔炎性疾病的手术指征 () A.药物治疗48-72小时体温不降,中毒症状加重或肿块增大者 B.脓肿破裂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C.脓肿形成,药物治疗病情缓解,肿块局限化,但不消失 D.药物治疗,病情缓解,双侧附件虽未触及肿块,但有增厚感和压痛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 盆腔炎症性疾病(pelvic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由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等。性传播感染(sexuauy tranitted infection,STl)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PID主要的致病微生物。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PID的发生。引起PID的致病微生物多数是由阴道上行而来的,且多为混合感染。延误对PID的诊断和有效治疗都可能导致PID上生殖道感染后遗症如输卵管因素不孕和异位妊娠等。 PID的诊断 PID的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其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决定。1.PID诊断的最低标准:在性活跃期女性及其它存在STI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1)子宫压痛;(2)附件压痛;(3)宫颈举痛。下腹痛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 2.PID诊断的附加标准:(1)口腔温度≥38.3℃;(2)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3)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4)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大多数PID患者都有子官颈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镜检白细胞增多。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细胞,则诊断PID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如有条件,应积极寻找致病微生物,尤其是与STI相关的病原微生物。 3.PID的特异性诊断标准:(1)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2)经阴道超声检查或MRI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3)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出物等。 PID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根据经验选择广谱抗菌药物以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和需氧菌等。(1)所有的治疗方案都必须对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有效,子宫内膜和宫颈微生物检查无阳性发现并不能除外淋病奈瑟菌和沙眼衣原体所致的上生殖道感染。(2)推荐的治疗方案抗菌谱应覆盖厌氧菌。(3)诊断后应立即开始治疗,及时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与远期预后直接相关。(4)选择治疗方案时,应

盆腔炎性疾病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一、盆腔炎性疾病 第一节盆腔炎性疾病 1、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 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常见为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病原体为外源性及内源性,常为混合型感染。 2、多发生于性活跃期、有月经的的妇女。 3、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 4、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a、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b、阴道口 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c、宫颈内口紧闭,宫颈管黏膜形成皱褶、嵴突或陷窝。宫颈管胶冻状粘液栓形成机械性屏障,粘液栓内乳铁蛋白、溶菌酶可以抑制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d、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子宫内膜喊乳铁蛋白及溶菌酶,清除少量进入宫腔的病原体;e、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以及输卵管的蠕动;f、输卵管液中含有乳铁蛋白、溶菌酶;g、生殖道免疫系统。 5、外源性致病菌: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其他有支原 体,包括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以及解脲支原体。内源性病原体: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可以仅为需氧菌或厌氧菌,但以混合感染多见。主要的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有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6、厌氧菌感染易形成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静脉炎、脓液有粪臭并有气泡。 7、感染途径:a、沿生殖道粘膜上行蔓延;b、经淋巴系统蔓延;c、经血循环传播;d、直 接蔓延。 8、高危因素:年龄、性活动、下生殖道感染、子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性卫生不良、邻 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急性发作。 9、临床表现:因炎症轻重、范围大小而不同。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a、常见症状:持 续性下腹痛,活动或者性交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可以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b、月经期发病可以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c、若有腹膜炎,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伴有泌尿系感染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位于子宫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引起膀胱肌炎还有尿痛等;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在腹膜外可致腹泻、里急后重和排便困难。 10、如果有输卵管周围炎,同时有上腹疼痛者,应怀疑有肝周围炎。 11、体征差异大:a、轻者无明显异常发现,或妇检仅发现宫颈举痛或宫体压痛或附件 区压痛;b、严重病例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甚至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c、盆腔检查:阴道可见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宫颈表面分泌物清除后若有脓性分泌物从宫口流出,提示宫颈管粘膜或宫腔有急性炎症,穹窿触痛明显,须注意是否饱满,宫颈举痛,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为单纯性输卵管炎,可以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压痛明显,若为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不活动;d、宫旁结缔组织炎时,可扪及宫旁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压痛明显; e、若有盆腔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可扪及后穹窿或侧穹隆有肿块切有波动感,三合诊 能协助进一步了解盆腔情况。 12、诊断:a、最低诊断标准: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或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

盆腔炎性疾病论文

盆腔炎性疾病论文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为探讨一种高效、简易、安全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2008年10月以来12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采取口服、外用中成药结合红外线理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对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患者,参考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2006年美国cdc诊断标准》,经妇科检查及临床检验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1.2 方法 将年龄在18~45岁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将阴道超声检查显示附件区增厚、输卵管积液、附件囊性包块为超声阳性组,其余为妇科检查显示子宫压痛及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伴阴道分泌物增多患者为阴道超声检查阴性组。治疗组采用康妇消炎栓(葵花药业集团生产)直肠给药,1枚/(次·天),口服妇科千金胶囊(千金药业生产)2粒/(3次·天),同时配合红外光腹部照射30分/((次·天)),12天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400mg口服,每天2次,甲硝唑400mg口服,每天2次,连用14日。

治愈标准: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使用中成药配合局部红外光照射同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疗效对照 2结果 2.1 发病特点 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中18~40岁有60例(50%);近期手术者占70例(58%);初次性生活年龄小,性生活频繁,有多个性伴侣者22例(18%);患阴道炎性疾病,阴道频繁冲洗者26例(22%);盆腔炎性疾病再次发作者54例(45%)。 2.2 治疗组及对照组疗效,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 3讨论 3.1 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 盆腔炎性疾病的表现各种各样,没有特有的症状和体征,诊断起来显得比较困难。本研究显示出阴道超声检查阳性的病例显效明显高于阴道超声检查阴性的病例数,提示在盆腔炎的诊断中会出现一定的假阳性率,在按照盆腔炎性疾病治疗无效后,排除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而治疗有效的病例即可确诊为盆腔炎。虽然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2006年美国cdc诊断标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仅

谈勇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探析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inflammatory?disease, PID)是妇科常见且高发于育龄期妇女的一组病因复杂、多重感染的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of?PID,SPID)是盆腔炎性疾病未经及时或正确治疗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慢性盆腔痛、异位妊娠、不孕及炎症反复发作等,其中引起输卵管堵塞性不孕发生率较高,约为20%~30%[1]。西医在盆腔炎急性期治疗时常用抗生素控制病情,但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无阳性致病菌时,西医无有效药物对症治疗。中医药的多靶点、多器官作用方式在慢性病治疗上有独特优势。吾师谈勇教授师从国医大师夏桂成,从事妇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攻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及妇科疑难杂症,在SPID的治疗方面建树独到。笔者通过跟随谈教授学习,将其诊治SPID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以飨同道。1 辨证施治,紧守病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中医典籍内并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带下病”“妇人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等范畴,其在临床中医辨证分型上并无统一标准,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主要分为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瘀滞、气虚血瘀、肾虚血瘀证型进行辨证论治[2]。有研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发现湿热瘀结证和气滞血瘀证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主要证型,通过临床调查发现证型分布频次从高到低分别为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寒湿凝滞型、脾虚湿瘀型、肾阳虚衰型[3]。谈师认为此病概因妇人经期产后胞宫气血不足,或宫腔、盆腹腔手术后胞宫受损,或房事不洁,湿热毒邪易侵袭胞宫,留滞于胞脉,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血瘀,日久正气亏损,脾肾阳虚,湿浊化寒,缠绵不去。湿浊瘀阻日久,炎症反复发作,盆腔组织增厚,血运不畅,机能下降,广泛粘连,病情缠绵难愈。其病因病机早期以“湿、热、瘀”为主,迁延日久病机转为“寒、湿、瘀”,故SPID病机主要为“湿、瘀”,证候虚实夹杂,本虚在脾肾两虚,标实在湿浊、血瘀。治疗上当紧扣病因病机,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根据具体证型佐以清热利湿、疏肝行气、散寒除湿、补肾健脾益气等治法。2 扶正改邪,调周种子 前人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时常以祛除湿、瘀之邪为主,但病情时有反复,疗效不佳。谈师继承夏桂成教授的“扶正改邪”法,从整体论治,考虑湿浊、血瘀缠绵不去的原因是正气不足,将在扶正前提下祛除病理产物的方法称为改邪,正气充足,温养气血,则瘀血流通,湿浊得以消散[3]。其主要理论基础有“肾主生殖”,即肾之精气主导女性的生殖功能[4],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因病程久,病势反复,易损伤正气,致使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患者出现月经失调,生育功能异常。当机体正气亏虚时,湿瘀之邪更易侵入,湿热侵袭,盆腔炎复发,瘀血内阻加重,盆腔组织增生、粘连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4],故扶持正气是治疗SPID的重要步骤,因其病所在下焦,病位主要在肾,肾为五脏六腑之根本,正气出于肾,故 谈勇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探析 孙迎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 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的高发病率疾病,是目前妇科研究热点之一。谈勇教授认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病机主要在“湿”与“瘀”,病位在肾,涉及肝脾,治疗上以“扶正改邪”为原则,创立扶正改邪方联合调周法,运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散寒除湿、疏肝行气、补肾健脾益气等治法,并配合中药直肠导入、外敷等外治法、心理疏导等来提高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瘀?扶正改邪?中医药疗法?谈勇 中图分类号 R 271.91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 (2018)09-0015-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