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42个必背知识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通过一系列语言教育活动对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达成的要求或效果,是学前阶段语言教育任务要求的总和。

3.语言表达是指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成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进行交流的行为,是幼儿园语言学习与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

4.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是指在学前阶段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应当形成获得的最为重要的语言经验。

5.谈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某一主题进行的交谈,是人们最常使用的语言运用形式,也是儿童交流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6.日常谈话是指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谈话,带有强烈的情境性和随机性,如儿童进餐、户外活动、生活照料、玩具分配、儿童冲突等情形产生的谈话。

7.集体谈话是指由教师组织,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谈话活动,这种活动中教师往往根据儿童的兴趣、教学的内容引入一个谈话主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儿童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儿童观点之间的质疑和讨论,并适时通过回应和引入新的问题将儿童的讨论带入新的领域,从而帮助儿童学习谈话的规则,逐渐掌握谈话过程中的策略。

8.辩论的含义

(1)广义的辩论是指讨论和辩论,讨论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对立性和争论性。

(2)狭义的辩论是指针对对立的观点进行论证和辩驳的活动。

9.幼儿园的辩论活动是指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下,辩论的双方或多方运用一定的方法,围绕一个相互对立的话题进行解释说明、论证反驳的语言活动。

10.辩论活动的核心经验是指在辩论活动中,幼儿应掌握的一些能力,应发展到的水平。

11.硬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要的那些物质条件、有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

12.软环境是指由传播活动所需的那些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

13.叙事又称说故事,是指一种脱离语境进行有组织表达的语言能力。

14.叙事性讲述是一种口语叙事能力,指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要说清楚人物、事件、地点和为什么,并且要说明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15.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是指儿童在发展叙事性讲述语言能力过程中所需要学习并获得的最重要、最核心的经验,这些经验与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过程相关,但又不仅限于此。

16.看图讲述活动是指以图画为凭借物所进行的叙事性讲述活动。看图讲述的凭借物都是图片,即平面的具象画面,表现静止瞬间的暂停形象,幼儿在讲述时除了需要感知、理解画面信息之外,还需要联想静止画面之外相关活动的形象与连接的情节。

17.情景讲述活动是指以情境为凭借物所进行的叙事性讲述活动。这里的情境既可以是教师或幼儿现场的情景表演,也可以是视频展示的一段情景事件,还可以是动画片片段。

18.说明性讲述是独立讲述的其中一种类型,是用简洁明了、规范准确的独白语言,说明与解释事物的形状、特征、功用或操作过程的讲述形式。

19.文学作品是指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后创作出来的作品。

20.幼儿文学作品是指适合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文学作品。

21.文学语汇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运用的全部语词总和,包括词汇、语言句式以及修辞方式。

22.文学形式是指作品内容赖以显现的文学的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段等。

23.文学想象是指儿童学习依据语言进行文学想象的经验。文学作品是以想象为基础的作品,想象是文学作品的基础和灵魂。

24.“文学想象”的核心经验是指通过学习和欣赏作品,能想象出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节画面、人物特征和主题意境等内容;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初步根据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想象出新的内容或情节。

25.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26.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

27.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作品。

28.表演游戏是指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来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使幼儿将语言的形象转化成动作的形象,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和表达文学作品。

29.阅读是从书面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建构意义的过程。

30.幼儿的阅读是“前阅读”,是有着自身特点和需要的阅读形式。前阅读是指以图画书为主

要阅读材料的阅读活动。

31.前阅读的核心经验是指支持幼儿在终身学习中成为一个成功阅读者的必备经验,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能力的幼儿应具备的态度、行为和能力。

32.前识字是以激发儿童对符号和文字的兴趣,发展儿童文字意识的核心经验为目的的,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文字再认是儿童自然习得的结果。

33.“前识字”活动是指语言教育活动中聚焦儿童文字功能、文字形式和文字规划核心经验发展的活动,前识字活动重点是指培养儿童对文字和符号的兴趣和敏感性,获得有关文字功能、文字形式和文字规则的核心经验,儿童在活动中对文字的习得和再认是儿童前识字核心经验发展的自然结果。

34.前识字的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获得的有关符号和文字在功能、形式和规则上的意识,并在有目的、有意义的情景中初步习得符号与文字的经验。

35.书写并不是指儿童书写规范的汉字,而是指儿童能够涂画、模仿与书面文字相关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指简单的汉字字形,还包括简单的笔画、图形等。

36.前书写是指儿童在未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前,根据环境中习得的书面语言知识,通过涂鸦、图画、像字而非字的符号、接近正确的字等形式进行的书写。

37.师幼互动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8.行为管理前瞻策略是指教师在幼儿不当行为出现前,明确规则,提出期望,密切关注所有的幼儿,防止幼儿不恰当行为的出现。

39.学习时间最大化策略是指教师充分利用语言教育活动时间,安排丰富的,蕴含学习机会的活动,尽可能排除干扰。

40.多形式推进策略是指教师在组织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材料,使用视、听、动手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兴趣,吸引儿童参与活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41.目标导向策略是指教师通过知识引导、总结、重新定位等目标导向策略,引导幼儿聚焦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效果。

42.语言示范策略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大量、词汇丰富、形式多样的语言刺激,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在语言示范策略中,包括重新组织和详述、自我描述和平行描述、使用高级语言这三个具体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