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与环保概论》复习提纲

《化工安全与环保概论》复习提纲
《化工安全与环保概论》复习提纲

《化工安全与环保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美国保险协会(AIA)把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分为哪几个类型?(第4-5页)

1.工厂选址 2.工厂布局 3.结构 4.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5.化工工艺

6.物料输送 7.误操作 8.设备缺陷 9.防灾计划不充分

2.常用的安全工程评价方法有哪些?(第8-9页)

1.经验系统化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2)危险性预先分析法(3)Dow化学公司法

2.系统解剖分析法

危险性可操作研究方法

3.逻辑推导法

事件树事故树

4.人的失误分析法

3.化工安全技术的新进展主要有哪几方面?(第11页)

1.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和安全评价技术迅速发展。

2.监测危险状况、消除危险因素的新技术不断出现

3.救人灭火技术有了很大进展

4.预防职业危害的安全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5.化工生产和化学品贮运工艺安全技术、设施和器具等的操作规程及岗位操作法,化工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安全技术规范不断趋于完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第二章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哪几类?

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7.放射性物品8.腐蚀品

2.易燃液体按其闪点可分为几类?

易燃性危险可以细分为极度易燃性、高度易燃性和易燃性3个危险类别。

极度易燃性是指闪点低于0℃、沸点低于或等于35℃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

高度易燃性是指无需能量,与常温空气接触就能变热起火的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

易燃性是指闪点在21~55℃的液体物质或制剂具有的特征

3.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为哪几类?

化学物质危险参考前欧共体危险品分类可划分为物理危险、生物危险和环境危险3个类别。

1.物理危险:3种

(1)爆炸性危险(2)氧化性危险 (3)易燃性危险

2.生物危险

(1)毒性危险 (2)腐蚀性和刺激性危险 (3)致癌性和致变性危险

3.环境危险

4.美国标准协会按照毒性物质物理状态将毒性物质分为哪几类?

(1)粉尘 (2)烟尘 (3)烟雾 (4)蒸气 (5)气体

5.毒性物质的毒性等级是哪五个?

毒物的急性毒性可按LD50或LC50的数值划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类(见下表)。

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

LD50/mg.kg-1 小鼠吸入2h的

LC50/mg.m-3

兔经皮吸收

LD50/mg.kg-1

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

11~1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

<50

51~500

501~5000

5001~50000

>50000

<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

第三章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

1.化工厂的定位一般遵循什么原则?

(1)有原料、燃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良好的流通条件;

(2)有储运、公用工程和生活设施等方面良好的协作环境;

(3)靠近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水源;

(4)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5)有良好的工程地址和水文气象条件。

2.压力容器按其设计压力可划分为哪几类?

压力容器按照其设计压力p的大小,可以划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和超高压容器四个类型。

(1)低压容器,0.1MP3≤p<1.6MPa;

(2)中压容器:1.6MPa ≤p<10 MPa

(3)高压容器:10 MPa ≤p<100 MPa,

(4)超高压容器:p>100MPa

3.压力容器的安全附件有哪些?

安全附件是承压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安全附件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即安全附件的压力等级和使用温度范围必须满足承压设备工作状况的要求;制造安全附件的材质必须适应承压设备内介质的要求。

锅炉:安全阀、压力表和水位计(以上必不可少)、高低水位报警器、引送风连锁装置、火焰监视器和紧急切断阀、防爆门和排污装置以及温度和流量测量仪表(可选)。

压力容器:安全阀、爆破片、紧急放空阀、液位计、压力表、单向阀、限流阀、温度计、喷淋冷却装置、紧急切断装置、静电消除装置、防雷击装置等。

4.化工维护的必要性是什么?

设备的特点所决定。流体及固体的输送,需要应用许多管线、传送设备、叉车和其他物料加工设施及罐、鼓或其他形式的封闭容器。

过程的性质所决定。包括温度范围广泛的单元操作,设备大小不一,类型各异。化学工业中的一些问题,如高腐蚀速率、易燃液体、毒性或有害物料是典型的、特有的。

操作情况所决定。化工事故案例记录表明,许多严重的伤亡事故都与失误有关。例如,把惰性或毒性气体接入供人员呼吸的空气管线;管路错连使不恰当物料误加至反应器引起火灾、爆炸或毒性气体的释放;总之,化学工业中的恰当维护对安全显得格外重要。

第四章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可燃物质(一切可氧化的物质)、助燃物质(氧化剂)和火源(能够提供一定的温度或热量),是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

2.燃烧一般分为哪几个基本类别?

(1)A类燃烧如木材、纤维织品、纸张等普通可燃物质的燃烧

(2)B类燃烧易燃石油制品或其他易燃液体、油脂等的燃烧

(3)C类燃烧供电设备的燃烧

(4)D类燃烧可燃金属的燃烧

3.什么是物质的闪点、自燃点、着火点?

可燃液体表而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与火源接近时会发生瞬间燃烧,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的现象称为闪燃。

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引发的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持续燃烧达5min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点燃。点燃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4.什么是爆炸?

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

5.爆炸的分类是怎样的?

1.按爆炸性质分类 (1)物理爆炸 (2)化学爆炸

2.按爆炸速度分类 (1)轻爆 (2)爆炸 (3)爆轰

3.按爆炸反应物质分类 (1)纯组元可燃气体热分解爆炸 (2)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

(3)可燃粉尘爆炸 (4)可燃液体雾滴爆炸 (5)可燃蒸气云爆炸

6.什么是爆炸极限?

当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7.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初始温度、初始压力、隋性介质及杂质、混合物中痒含量、充装混合物的容器管径、点火源等。

初始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大:

初始压力升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混合物中加入隋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下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充装混合物的容器管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

点火源的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大。

8防火防爆的措施有哪些?

对于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处理,以及对于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点火源的安全控制。

9.常用的灭火剂有哪些?使用时注意事项是什么?

1.水禁水性物质如碱金属和一些轻金属,以及电石、熔融状金属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非水溶性,特别是密度比水小的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原则上也不能用水扑救。直流水不能用于扑救电气设备的火灾、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以及可燃粉尘的火灾。原油、重油的火灾,浓硫酸、浓硝酸场所的火灾,必要时可用雾状水补救。

2.泡沫灭火剂考虑扑救后的损失程度,在确保不应造成更大损失的条件下,方可扑救。在泡沫枪(炮)没有射出泡沫前,不能直接冲击带电设备。

3.干粉灭火剂

4.其他灭火剂采用卤代烃灭火时应特别注意,这类物质加热至高温会释放出高毒性的分解产物。

第五章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1.毒性物质是如何风分类的?

按化学性质、用途和生物作用结合起来的分类方法分八种类型:

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迄今人们已知的元素有109种,在地球上稳定存在的有95种,其中有80种是金属和类金属,再加上其化合物,所以这是毒物数量最多的一类。

2.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如氟、氯、溴、碘等及其化合物。

3.强酸和碱性物质,如H2SO4、HNO3、HCl、HF、NaOH、KOH、NH4OH、NaCO3等。

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如O3、NOx、NCl3、CO、COCl2、COF2、NOCl等。

5.窒息性惰性气体,如He、Ne、Ar、Kr、Xe、Rn。

6.有机毒物,按化学结构可进一步分为脂肪烃类、芳香烃类、脂环烃类、卤代烃类、氨基及硝基烃化合物、醇类、醚类、醛类、酮类、酰类、酸类、腈类、杂环类、羰基化合物等。

7.农药类毒物,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氟、有机氮、有机硫、有机汞、有机锡等。

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2.什么是毒性?

毒性是用来表示毒性物质的剂量与毒害作用之间关系的一个概念。在实验毒性学中,经常用到剂量—作用关系和剂量—响应关系两个概念。

3.什么是剂量—作用关系?什么是剂量—响应关系?

?剂量—作用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生物个体内所起作用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考察职业性接触铅的剂量-作用关系,可以测定厂房空气中铅的浓度与各个工人尿液中δ-氨基乙酰丙酸不同含量之间的关系。这种考察有利于确定对敏感个体的危害。

?剂量-响应关系是指毒性物质在一组生物体中产生一定标准作用的个体数,即产生作用的百分率,与毒性物质剂量之间的关系。仍以职业性接触铅为例,考察剂量—响应关系,可以测定厂房空气中铅的浓度与一组工人尿液中δ-氨基乙酰丙酸含量超过5 mg·dm-3的个体的百分率之间的关系。

剂量—响应关系是制定毒性物质卫生标准的依据。

4.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化学物质的毒性具体是如何影响的?

化学物质的毒性大小和作用特点,与物质的化学结构、物性、剂量或浓度、环境条件以及个体敏感程度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在有机化合物中,碳链的长度对毒性有很大影响。

分子结构的饱和程度。不饱和程度越高,毒性就越大。

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几何异构。一般认为,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

分子结构的对称性和几何异构。一般认为,对称程度越高,毒性越大。

物理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1.溶解性

毒性物质的溶解性越大,侵入人体并被人体组织或体液吸收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于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有可能溶解于脂肪和类脂质中,它们虽不溶于血液,但可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类脂质结合,从而表现出明显的麻醉作用

2.挥发性

毒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与其挥发性有直接关系。物质的挥发性越大,在空气中的浓度就越大,危险性越大。

3.分散度

粉尘和烟尘颗粒的分散度越大,就越容易被吸入,危险性越大。

环境条件对毒性的影响

1.浓度和接触时间

环境中毒性物质的浓度越高,接触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引起中毒。

2.环境温度、湿度和劳动强度

?环境温度越高,毒性物质越容易挥发,环境中毒件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容易造成人体的中毒。

?环境中的湿度较大,也会增加某些毒物的作用强度。

劳动强度对毒物吸收、分布、排泄都有显著影响。劳动强度大能促进皮肤充血、汗量增加,毒物的吸收速度加快。

3.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

环境中的毒物往往不是单一品种,而是多种毒物。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较单一毒物的毒性,可以增强,也可以减弱。

5.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的?

毒性物质一般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接触进入人体的。

6.什么是急性职业中毒?什么是慢性职业中毒?

急性职业中毒:是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的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发病很急,病情严重,变化较快。如果急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预后严重,易造成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慢性职业中毒:是指长时期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慢性中毒发病慢,病程进展迟缓,初期病情较轻,与一般疾病难以区别,容易误诊。如果诊断不当,治疗不及时,会发展成严重的慢性中毒。

7.职业中毒的特点是什么?

群发性,即同车间同工种的工人接触某种工业毒物,苦有人发现中毒,则可能会有多人发生中毒。

特异性,即毒物会有选择地作用于某系统或某器官,出现典型的系统症状。

8.职业中毒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职业中毒诊断要有职业史、劳动卫生调查、体格检查等三方面的详细资料作为依据。

1.职业史

职业史是职业中毒诊断的主要依据。职业史包括现在工种和既往工种,各工种起止年、月和专业工龄、接触毒物的种类、方式和接触剂量等。

2.劳动卫生调查

劳动卫生调查包括工艺过程、生产方式、劳动环境、防毒措施、劳动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

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症状是患者本人自我感觉到的不适感。体征是医生通过望、闻、触、叩等物理检查能看到或感觉到的异常变化。

3.体格检查

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症状是患者本人自我感觉到的不适感。体征是医生通过望、闻、触、叩等物理检查能看到或感觉到的异常变化。

9.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抢救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现场急救设施

有剧毒物质的工厂、车间、作业场所、应设置救护室或救护站。医护人员应熟悉毒物作业环境,能够分析事故原因,掌握职业中毒的特点和急救的医疗措施,随时做好救护和抢救的工作准备。救护站应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器械和急救药品。

1.急救设备和器械

救护站应配备救护车、抢救担架、救护床;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氧气呼吸器、苏生器、氧气瓶或袋;清水及清洗设备。

应配备的医疗器械有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开口器、压舌板;外科切开和缝合器具、消毒包;止血带、纱布、棉球;洗胃器、洗眼器、吸水器;针灸针、夹板、绷带等。

2.抢救药剂和药品

一般药物如2%的硼酸水、5%的碳酸氢钠溶液、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回苏灵、洛贝林等;强心剂如西地兰、毒毛旋花子贰甙K、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镇静剂如度冷丁、安定、冬眠灵、非那根等;氧气;葡萄糖及维生素c等的注射液。解毒药品应根据毒物作业场所的具体毒物作相应的准备。

二、急救现场准备

1.救护者防护准备

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人体内。因此,救护人员在抢救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和

皮肤的防护。如穿好防护服,佩带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否则,非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使中毒事故扩大。

2.切断毒物来源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真查看,并采取有力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等,切断毒物来源。对于已经泄漏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迅速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打开门窗,或者进行中和处理,降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3.中毒者急救准备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解患者衣领、腰带,并仰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

迅速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物污染的皮肤。

若毒物经口入胃引起急性中毒,对于非腐蚀性毒物,应迅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而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泻。对于腐蚀性毒物,一般不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氧化铝凝胶灌服,保护胃粘膜。

令中毒患者吸氧。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施行复苏术。

三、现场抢救

1.心脏复苏术

患者心跳骤停,应实施心前区叩击术或胸外心脏挤压术进行抢救。令患者仰卧在硬床板或地板上,四肢舒展。在心跳停止1min 30 s内,心脏应激性增强,叩击心前区往往可使心脏复跳。术者用拳以中等力叩击心前区,一舷连续叩击3—5次,立即观察心音和脉搏。若恢复则复苏成功;反之放弃,改行胸外心脏挤压术。

2.呼吸复苏术

呼吸复苏术与心脏复苏术应同时进行。不进行呼吸复苏术,人体组织缺氧,心脏复苏也无法成功。口对口的入口呼吸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其潮气量较大,适于现场急救。可以听到肺泡呼吸音为复苏成功标志。若有苏生器,采用苏生器自动进行人工呼吸更佳。

3.解毒和排毒措施

金属及其盐类的中毒,可采用各种金属络合剂,如依地酸二纳钙及其同类化合物、巯基络合物以及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等,与毒物中的金属离子络合生成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

注射和服用解毒剂

吸氧。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可立即吸入氧气,不但可以缓解机体缺氧,对毒物排出也有一定作用。中和体内毒物及其分解产物。

采用利尿、换血以及腹膜透析或人工肾等方法,促进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10.防止职业中毒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一、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二、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

三、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

四、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第六章压力容器和机电设备安全

1.锅炉停炉后,常用的保养方法有哪些?

锅炉停炉后,为防止腐蚀必须进行保养。常用的方法有干法、湿法和热法三种。

2.锅炉水垢有什么危害?

锅炉水垢按其主要组分可分为碳酸盐水垢、硫酸盐水垢、硅酸盐水垢和混合水垢。碳酸盐水垢主要沉积在温度和蒸发率不高的部位及省煤器、给水加热器、给水管道中;硫酸盐水垢(又称石膏质水垢)主要积结在温度和蒸发率最高的受热面上;硅酸盐水垢主要沉积在受热强度较大的受热面上。硅酸盐水垢十分坚硬,难清除,导热系数很小,对锅炉危害最大。由硫酸钙、碳酸钙、硅酸钙和碳酸镁、硅酸镁、铁的氧化物等

组成的水垢称混合水垢,根据其组分不同,性质差异很大。

水垢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严重威胁锅炉安全。水垢的导热系数比钢材小很多,所以水垢能使传热效率明显下降,排烟温度上升,锅炉热效率降低。由于结垢,需要定期拷铲或化学除垢,而除垢会引起机械损伤或化学腐蚀,缩短锅炉寿命。面且,结垢也是锅炉受热面过热变形或爆裂的主要原因。

3.目前清除水垢的方法有哪些?

清除水垢有手工除垢、机械除垢、化学除垢三种方法

4.压力容器的应用特点是什么?

(1)种类繁多、应用面广。石油、化学和冶金等工业,反应、分离、传热、贮运等化工过程。

(2)操作条件复杂、安全要求高。从-100℃以下的低温到1000℃以上的高温;从大气压以下的真空到100MPa 以上的超高压范围相当广。处理的介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有害物质,有数千个品种。

5.压力容器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什么?

压力容器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是破裂失效,有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蠕变破裂等几种类型。

6. 高压工艺管道突出的危险因素有哪些?p204

7.人误入动机械危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大致可以分为操作失误和误入危区两种情况。

8.动机械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

1.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2.提高动机械的安全可靠性

3.预防人身伤害的防护装置或设施

9.电流对人体有什么伤害?

人体在电流作用下,会有麻木、针刺、打击、疼痛、痉挛、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心跳紊乱、心室颤动等症状。引起上述各种症状的电流并非某一确定值,而是某一确定的范围。能引起人体感觉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阈值。男性平均感知阈值约为1.1mA,女性约为0.7mA。人能自主摆脱带电导体的最大电流值称为摆脱阈值。男性平均摆脱阈值约为16mA,女性约为10.5mA。室颤阈值是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值。由于心室颤动极易使人致命,可以认为室颤阈值是最小致命电流值。心室颤动是心室每秒400一600次以上的纤维性颤动。心室颤动时,会终止血液循环。数十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即可引起心室颤动。

10.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流流经人体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触电持续的时间、电流的种类、电流流过的途径等都有重要作用。通电时间越长,电击的伤害就越大。就电流种类而言,工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大于直流电流和高频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流经心脏者,电击危险性很大。左手至前胸、左手和右手间、手和脚间的电流途径都是很危险的。双脚间和局部肢体的电流途径的危险性则较小,但遭电击后,由于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可能会出现新的电流途径。电流作用于人体时,女性的危险性较男性的大;儿童的危险性较成人的大;体弱有病者的危险性较健壮者的大;体重小的危险性较体重大的大。

11.防止触电的技术和措施有哪些?

为了有效地防止触电事故,可采用绝缘、屏护、安全间距、保护接地或接零、漏电保护等项技术或措施。

12.触电的现场急救应注意什么?

1.急救原则

(1)坚定急救意识 (2)抓紧抢救时机

2.迅速脱离电源

只有在触电者脱离了电源后,才能对触电者施救。触电急救中,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头,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掉插头,使电源断开;

(2)如果远离电源开关,可用有绝缘的电工钳剪断电线,或者带绝缘木把的斧头、刀具砍断电源线;

(3)如果是带电线路断落造成的触电,绝缘物,可利用手边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物,把电线拨开,或用衣物、绳索、皮带等将触电者拉开,使其脱离电源;

(4)如果是高压触电,必须通知电气人员,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抢救。

3.现场急救措施

(1)触电者伤害不严重

如果只是四肢麻木,全身无力,而神志还清醒,或者虽一度昏迷但没失去知觉者,可使其就地休息1—2h,并严密观察。

(2)触电者伤害较严重

心脏虽跳动,但无知觉无呼吸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呼吸而心脏停止跳动者,应立即采用人工体外挤压法进行救治。

(3)触电者伤害很严重

心脏和呼吸都已停止,两眼瞳孔放大,此时,必须同时采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人工体外挤压两种方法救治,而且要有充分耐心坚持下去,尽可能坚持抢救6h以亡。直到把人救活或确诊已经死亡为止。如果决定送医院救治,在途中切不可中断急救措施。

(4)触电者有外伤

可采用食盐水或温开水冲洗伤口并用酒精消毒后包扎,防止创伤表面受细菌感染。如伤口出血,要设法止血。

在抢救触电者时,严禁注射强心针。人体触电时心脏在电流作用下出现颤动和收缩,脉搏跳动微弱,血液传播混乱。这时注射强心针只会加剧对心脏的刺激。尽管精神上可能呈现瞬间好转,但很快就会转向恶化,造成心力衰竭死亡。

第七章工业腐蚀与预防措施

1.什么是腐蚀?

腐蚀是指材料在周围介质作用下产生的破坏。腐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机械的等等。

2.腐蚀的机理有哪些?

化学腐蚀

是指周围介质对金属发生化学作用而造成的破坏。工业中常见的化学腐蚀有金属氧化、高温硫化、渗碳、脱碳、氢腐蚀等。

电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由于不同组分或组成的金属材料之间形成原电池,其阴、阳两极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某一组分或组成的金属材料溶解,造成材料失效。

3. 化学工业中,腐蚀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腐蚀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在设备损伤事故中,腐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很大比例。

在化学工业中,所用原材料及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副产品、产品等大部分具有腐蚀性。腐蚀性介质对建筑物、厂房、设备基础、各种构架、道路、地沟等,都会造成腐蚀性破坏。

4. 常见的工业腐蚀有哪些类型?

a全面腐蚀,是指金属结构的整个表面或大面积的程度相同的腐蚀,也称作均匀腐蚀。

b缝隙腐蚀,是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狭缝内发生的腐蚀。

c孔腐蚀,是金属表面个别小点上深度较大的腐蚀,简称孔蚀,也称作小点腐蚀。

d氢损伤:

氢腐蚀:在高温高压下,氢引起钢组织结构变化,使其机械性能恶化,称为氢腐蚀。

氢脆是指氢扩散到金属内部,使金属材料发生脆化的现象。

5. 常用的工业腐蚀监测技术有哪些?

一、电参数监测法

1.电阻法

2.极化阻力法

3.电位法

4.涡流技术

二、物理监测技术

1.超声波技术

2.氢监测技术

三、腐蚀环境监测法

1.化学法

2.挂片法

6.材料的防腐措施有哪些?

一、电化学保护

?阳极保护:在腐蚀介质中,将被腐蚀金属通以阳极电流,在其表面形成有很强耐腐蚀性的钝化膜,借以保护金属,称为阳极保护。

?阴极保护:阴极保护有外加电流法和牺牲阳极法两种。外加电流法是把直流电源负极与被保护金属连接,正极与外加辅助电极连接,电源对被保护金属通入阴极电流,使腐蚀受到抑制。牺牲阳极法又称作护屏保护,它是将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与被保护金属连接构成腐蚀电池。电位较负的金属(阳极)在腐蚀过程中流出的电流抑制了被保护金属的腐蚀。

二、缓蚀剂的应用

缓蚀效率随缓蚀剂浓度增大而增大,但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缓蚀剂浓度增加,缓蚀效率反而下降。如铬酸盐、重铬酸盐、过氧化氢等氧化性缓蚀剂就属于这种类型。在较低温度下,缓蚀效率较高。升高温度,吸附作用下降,腐蚀加重。在某一温度范围内,缓蚀作用是稳定的。有时升高温度会提高缓蚀效率,这是因为形成的反应产物膜或钝化膜质量好。腐蚀性介质的流速增大一般会降低缓蚀效率。但有时腐蚀性介质的流动会使缓蚀剂分布均匀,反而会提高缓蚀效率。

三、金属保护层

1.保护层及其类型

2.化学转化膜

四、非金属保护层

非金属保护层是指用非金属材料覆盖于金属或非金属设备或设施表面,防止腐蚀的保护层。非金属保护层分为衬里和涂层两类。

第八章普通工业安全卫生

1.防止平面跌伤的措施有哪些?

平面跌伤主要是绊跌和滑倒危险,防护应集中于清除造成绊跌和滑倒的危险源上。这些危险源如果不能即刻清除,则应用栅栏将其围绕隔离,应有良好的照明,并配置警示信号器或信号灯等。对作业区应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清除容易造成跌伤的危险源,应鼓励所有雇员报告可能会引起人员跌伤的危险区段。

2.高处作业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课本243页 1、2、3、4、5

3.人力搬移物品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工厂设计和作业规划时就考虑叉车、升降机等机械设施的应用。尽量减少人力搬运。当用手搬移重物时,对重物的质量要有一定的限制。人能够搬移的最大质量,由于个体差异太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过有些专家指出,搬移的质量如果超过个人体重的一半时.就需要格外小心。适当应用个人防护用品会减少或减轻伤害。当搬移较重物品时,应穿安全鞋,佩戴防护手套。当搬移化学品容器时,应穿防护服装,对眼睛也要进行必要的防护。

4.使用手推车时应注意哪些?

双轮和独轮手推车都应该配置铰链护板,对手进行保护。物品装车时,应使较重物件重心较低,并在靠近车轮处安放。物品必须平稳码放,而且不能挡住推车人的视线。推车人应避开车轮,挺直脊背,靠手足的力量提起车把向前推。车边缘物件悬伸部分与车轮间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隔,以防车行进时接触摩擦,发生事故。除非上坡,车应该是推而不是拉,而且不宜倒车。车的推进速度不宜太快,避免与行人或墙角等障碍物碰撞。车应停放在指定地点,不得停放在人行道上。

5.什么是噪声?

噪声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一切令人不快或不需要的声音

6.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振源、介质、接受器是构成声音的三个基本要素

7.声音的物理量度主要是什么?

声音的物理量度主要是音调的高低和声响的强弱

8.主要的工业噪声源有哪些?

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工业噪声源的噪声组成及其A声级(1)机泵噪声(2)压缩机噪声

(3)加热炉噪声 (4)风机噪声

9. 噪声的危害有哪些?

1、噪声会造成听力减弱或丧失

2、爆炸、爆破时所产生的脉冲噪声在无防护条件下,强大的声压和冲击波作用于耳鼓膜,使鼓膜内外形成很大压差,造成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此即爆震性耳聋。

3、噪声最广泛的反应是令人烦恼,并表现有头晕、恶心、失眠、心悸、记忆力衰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 4 在强噪声下,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10. 控制噪声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控制噪声的基本措施是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隔离噪声及接受者的个人防护。

11.什么是静电?

倘若原子由于某种原因获得或失去部分电子,则原来的电中性被打破,而使物质显电性。假如,所获得电子没有丢失的机会,或丢失的电子得不到补充,就会使该物质长期保持电性,我们就说,该物质带上了“静电”。因此,通常所称之“静电”即附着在物体上很艰移动的集团电荷。

12.静电的放电形式有哪些?

火花放电、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场致发射放电及雷形放电是几种常见的静电放电形式

13.静电有什么危害?

(1)固体静电危害在工业上,绝缘材料的带电会使生产不能顺利进行 (2)液体静电危害(3)粉体静电危害(4)气体静电危害(5)人体静电危害

14. 静电的预防与消除措施有哪些?

(1)从工艺改进着手尽量少产生静电;

(2)利用泄漏导走的方法迅速排除静电;

(3)利用中和电荷的方法减少静电积累;

(4)利用屏蔽的方法限制静电产生危害;

(5)改变生产环境,减少易燃易爆物的泄放。

15.紫外线的危害是什么?如何防护?

?紫外线可直接造成眼睛和皮肤的伤害。眼睛暴露于短波紫外线时,能引起结膜炎和角膜溃疡,即电光性眼炎。强紫外线短时间照射眼睛即可致病,潜伏期一般在0.5~24h,多数在受照后4~24 h发病。首先出现两眼怕光、流泪、刺痛、异物感,并带有头痛、视觉模糊、眼睑充血、水肿。长期暴露于小剂量的紫外线,可发生慢性结膜炎。

?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可被皮肤的不同组织层吸收。波长2.20×10-7m以下的短波紫外线几乎可全部被角化层吸收。波长2.20×10-7~3.30×10-7m的中短波紫外线可被真皮和深层组织吸收。

红斑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天。

?空气受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后,能产生臭氧,对人体的呼吸道和中枢神经都有一定的刺激,对人体

造成间接伤害

?防护:在紫外线发生装置或有强紫外线照射的场所,必须佩带能吸收或反射紫外线的防护面罩及眼镜。此外,在紫外线发生源附近可设立屏障,或在室内和屏障上涂以黑色,可以吸收部分紫外线,减少反射作用。

16.射频辐射的危害有哪些?如何防护?

?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体温明显升高。接触人员会出现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神经兴奋性增强、失眠、嗜睡、心悸、记忆力衰退等。

?在射频辐射中,微波波长很短,能量很大,对人体的危害尤为明显。微波除有明显致热作用外,对机体还有较大的穿透性。尤其是微波中波长较长的波,能在不使皮肤热化或只有微弱热化的情况下,导致组织深部发热。深部热化对肌肉组织危害较轻,因为血液作为冷媒可以把产生的一部分热量带走。但是内脏器官在过热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血液冷却,有更大的危险性。

?微波引起中枢神经机能障碍的主要表现是头痛、乏力、失眠、嗜睡、记忆力衰退、视觉及嗅觉机能低下。微波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血管痉挛、张力障碍症候群。初期血压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升高。长时间受到高强度的微波辐射,会造成眼睛晶体及视网膜的伤害。低强度微波也能产生视网膜病变。

防护:

基本措施是,减少辐射源本身的直接辐射,屏蔽辐射源,屏蔽工作场所,远距离操作以及采取个人防护等。在实际防护中,应根据辐射源及其功率、辐射波段以及工作特性,采用上述单一或综合的防护措施。

17.电离辐射的危害有哪些?

(1)中枢神经和大脑伤害主要表现为虚弱、倦怠、嗜睡、昏迷、震颤、痉挛,可在两周内死亡。

(2)胃肠伤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虚弱或虚脱,症状消失后可出现急性昏迷,通常可在两周内死亡。

(3)造血系统伤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但很快好转,约2~3周无病症之后,出现脱发、经常性流鼻血,再度腹泻,造成极度憔悴,2~6周后死亡。

18.电离辐射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1)缩短接触时间

从事或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体受到外照射的累计剂量与暴露时间成正比。

(2)加大操作距离或实行遥控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屏蔽防护

采取屏蔽的方法是减少或消除放射性危害的重要措施。屏蔽的材质和形式通常根据放射线的性质和强度确定。屏蔽γ射线常用铅、铁、水泥、砖、石等。屏蔽β射线常用有机玻璃、铝板等。

19.生产中的有害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1.化学性因素

(1)刺激性气体,如氯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气等;(2)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等;(3)金属,如汞、铅、铬等;(4)有机化合物,如苯、硝基苯、苯胺、有机氟化物、有机磷农药等;(5)生产性粉尘。2.物理性因素(1)噪声与振动;(2)高温或低温;(3)爆炸和着火;(4)化学腐蚀;(5)身体负荷过重。3.精神心理因素

20.“三级预防”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预防职业性损害,必须针对职业病发病的三个基本条件,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以预防为主的“三级预防”原则。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2)二级预防,阻断预防(3)三级预防,诊治预防。

天体物理学教材《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strophysics》评介研究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strophysics》 (second edition)教材评价 暴鹏程(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1、本书的出版情况和作者简介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strophysics(second edition)》(《现代天体物理概论》(第二版))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课程编号为8.901的课程”Astrophysics I” (天体物理I)所选用的教材。本书于2006年由Addison-Wesley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278页(含附录共1400页),作者是韦伯州立大学的Bradley W.Carroll和Dale A.Ostlie. Bradley W.Carroll是美国韦伯州立大学的物理系教授,他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取得数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博尔德科罗拉多大学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和天体物理博士学位。 Bradley对天文学抱有终身的兴趣并且对头顶的星空怀有一种天真的好奇,这导致最终投身天文学领域。在Carl Hansen 和 John Cox的指导下,他的博士课题是脉冲星的自转效应。之后,他去罗切斯特大学和Hugh Van Horn一起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是研究中子星及其堆积盘的振荡。在这两所大学的熏陶下,Brad 掌握了构造复杂天体物理系统的简化模型的精髓。四年后,结束博士后研究的Bradley幸运地得到韦伯斯特州立大学的教职,并且更幸运的是,在那里碰到了Dale Ostlie,两人在恒星脉冲领域都有专长并且见解相近。Bradley十分喜欢和学生共同探索物理世界,这给他写这本书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Dale A.Ostlie是美国韦伯州立大学理学院的院长,他于1977年在圣奥拉夫学院取得物理和数学的学士学位,然后于1982年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取得物理/天体物理的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空间望远科学技术研究所,贝茨学院物理系,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图书馆理论物理组进行教学科研工作。从1984年起,在韦伯州立大学物理系进行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在本书的另一个作者Bradley W.Carroll来到韦伯州立大学后,由于在许多领域尤其是恒星脉冲领域的共识和对教学的热爱,两人合著了本书。 2、本书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天体物理作为天文学的二级学科,也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天体物理是研究天体和其他宇宙物质的性质、结构和演化的天文学分支。天体物理学从研究方法来说,可分为实测天体物理学和理论天体物理学。前者研究天体物理学中基本观测技术、各种仪器设备的原理和结构,以及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从而为理论研究提供资料或者检验理论模型。后者则是对观测资料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理论模型,以解释各种天象。同时,还可预言尚未观测到的天体和天象。用物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分析来自天体的电磁辐射,可得到天体的各种物理参数。根据这些参数运用物理理论来阐明发生在天体上的物理过程,及其演变是实测天体物理学和理论天体物理学的任务。 本书是天体物理学的一本经典的教科书,两位作者都是多年从事教学和研究一线工作。本书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介绍阐明天体物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应用情况,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天体物理入门级教材。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 研究报告 武汉市新洲区凤凰中学课题组 1.问题的提出 农村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素质。振兴农村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则在农村教师,农村教师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在新课程环境下,如何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呢?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的重要课题,试图通过研究解决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1基于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兴起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运动在各国蓬勃开展。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是世界各国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在1986年,美国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强调以确立教师专业性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在英国,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化的实施,教师专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如日本在1971年就在中央教育审议会通过的《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与调整的基本措施》中指出,教师职业本来就需要极高的专门性,强调应当确认、加强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

面推进,教师专业化正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关注,开始意识到“教师职业专业化,直接关系着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并从根本上制约着未来中国的社会发展潜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既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由量变到质变飞跃的保障措施,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品位的重要分水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都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政府和教师就职学校也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建立了相应的机制,关于教师专业化和专业发展的专著和论文不断增多。尽管如此,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开展之际,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的行动还远远不够深入,我国中小学教师质量与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2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该是“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在保持原有的职业素养的同时,还必须重新定位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革,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5、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6、重力 1.重力的由来: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 (1)重力也叫重量。(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g=9.8N/kg。(3)重力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同一物体在靠近地球两极处重力最大,靠近赤道处重力最小。 3.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2)应用:重垂线,检验墙壁是否竖直。 4.重心: (1)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2)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以外。 7、摩擦力 1.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2)接触面粗糙。(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3)滚动摩擦力: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粗糙程度。(2)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5.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①减少压力;②使接触面光滑些;③用滚动代替滑动;④使接触面分离。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结题报告 (2011-06-19 16:29:02) 转载▼ 标签: 教育 引言 新世纪之初,自建国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雁塔区被定为西安市教改试验区,我校有幸成为了首批教改试验学校之一,在这一新形势下,好多原来隐藏在教育教学背后的潜在矛盾也越来越明显的浮出水面,最明显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缓慢已成为教改继续深入的桎梏。面对这一现状,2003年初,我校语文教研组在我校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其它职能部门的配合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经过近半年的前期准备和调研,拟定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呈送雁塔区教育局,经教育局评审组同意,2003年6月被正式列为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周密部署下,经过课题组两年多的调研、讨论、研究,现已完成研究任务。 一、课题的提出 1.近年来,在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要学好,必须对教师进行持续的、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传统专业发展的模式必须改变。教师不再被动地坐在那儿,接受“专家”的新思想或新实践,对专业发展的评价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的满意度,或是对这些新方法的用途进行评价。学校教育改革呼唤新的教师专业发展。 在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同时还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促使课堂教学合理化。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形成了教师反思运动以及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美国人认为教学是使所有其他专业成为可能的重要专业;是形成今天教育和美国未来的专业。培养并支撑教师知识和技能的终身发展对美国国家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既是学生学习场所,也是教师发展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2.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是以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开始,经过学历补偿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向以旨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迈进。继续教育已成为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这标志着我国教师的在职培训也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正在不断努力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熟悉而陌生的力》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2020中考复习专题《熟悉而陌生的力》 一:知识点梳理 1、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 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要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3、弹簧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

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 (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4、弹力: 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塑性: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变形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这类物体发生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均属于弹力。 5、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三要素: 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 g=9.8N/kg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 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质地均匀、规则形状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练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小明利用斜面分别进行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如图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实验效果明显,甲实验中水平面要尽量粗糙,乙实验中水平面要尽量光滑 B.甲、乙两个实验中,利用斜面都是为了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C.甲、乙两个实验中,小球到达水平面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 D.甲实验中小球刚开始下滑时具有的机械能相等,乙实验中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小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 2 . 今年中考体育成绩仍然以50分计入总成绩,积极科学的去锻炼,明确各个项目相关物理知识,有利于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踢足球时只要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B.推出后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C.立定跳远时人能向前运动是由于一直受到地面推力的作用 D.跑1000米的同学起跑时用力向后蹬助跑器能使他获得向前的作用力 3 . 如图所示,是某品牌卷笔刀的使用说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削铅笔时,刀片变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静止在壳体内的铅笔屑,受到的力相互平衡 C.卷笔刀的外壳平滑无尖锐棱角,是为了增大对接触物的压强 D.卷笔刀外壳的手捏处设计了一些凸起的颗粒,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 4 . 如图所示,用水平推力F将质量均为m的木块A、B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F B.木块A受到B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木块A受到墙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 D.若增大力F,则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5 . 磁悬浮列车将为现代交通运输开辟了新的天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 A.由于列车在悬浮状态下行驶,因而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通过列车底部和下方轨道间的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可使列车悬浮 C.列车悬浮行驶,车体不受任何阻力、运行平稳 D.为产生极强的磁场使列车悬浮,制作电磁铁的线圈宜选用超导材料 6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Kg棉花和1Kg的铁质量一样大 B.一杯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 D.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7 . 月球表面周围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对物体的引力仅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在月球车上能做到的是A.用超声波测定速度B.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C.利用风能发电D.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8 . 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小球

2021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熟悉而陌生的力》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熟悉而陌生的力》 知识再现 一、力以及力的三要素 ▲记一记:1、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的作用是________,力的作用效 果是:(1)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2)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单位是______。 ▲做一做: 3.当你用力踢球时,你的脚会感到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对________也产生力的作用,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人在水中游泳时,受到水的阻力,施加这个力的物体是_______,受力的物体是_________。 5.小明穿着旱冰鞋用力推墙时,他自己将__________,因为墙对他也有__________。 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记一记:1、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弹力。通常所说的_____、_____实质就是弹力,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1、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_N, 用该测力计测量力最大可到______N,此时所测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2.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的物重时,错将物体挂在拉环上, 而手提挂钩,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4N,则物体的物 重 ( ) A.一定等于1.4N B.一定小于1.4N C.一定大于1.4N 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三、来自地球上的力 ▲记一记:1.物体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重力的大小常用___________来测量,或用公式_________来计算。g=9.8N/kg的物理意义是

【2019最新】八年级第6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测试题(1)

【2019最新】八年级第6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测试题(1)测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穿旱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结果离墙而去,这说明_______与_____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果以墙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 2.游乐场里的碰碰车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当两辆车对碰时,都会向后运动,这既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又说明力的作用可以_____________。 3.建筑工地上,砖工师傅常用重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________,其原理是根据_______________。 4.在跳板跳水这项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和,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 5.质量是指物体_________________,重力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6.在排球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球,主攻手用大小不变的力扣球,球的落地点和旋转性各不一样,这说明力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7.雨天,在泥路上洒上一些炭渣可以防止滑倒,这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__________________。 8.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用电磁力量使列车“浮”起来,再通过牵引力使列车开动的车辆,它利用磁悬浮使列车脱离与钢轨的接触,从而可以使摩擦________而极大地提高行驶速度,矿泉水的瓶盖都制成凸凹不平的条纹,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方便打开。 9.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9,则他们的体重之比是_____________,若甲同学的体重是490N,则乙同学的体重为_________N。 10.两人同时用4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若将此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8N的力拉它,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 11.某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24.5N,则该弹簧测力计下端最多只能挂____kg的物体,当钩上挂5个250g的钩码时,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N。(g=10N/kg)12.如果人体和其他物体之间不存在摩擦,对人的衣、食、行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试举两例: 例:人将拿不住筷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对于一个鸡蛋来说,下列情况下属于力所引起的变化的是() A.放久了的蛋变臭B.碰破了 C.孵出小鸡D.煮熟了 2.打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 A.手对球的推力B.重力 C.不受力D.手对球的推力和重力 3.用钓鱼竿拉出水中的鱼时,对鱼施力的物体是() A.手握鱼竿的人B.钓竿C.拉住鱼的鱼钩D.鱼 4.鸡蛋去碰石头,鸡蛋反而破了,说明()

881-天体物理学

881-《天体物理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试卷的内容结构及分值分布 填空题 10% 选择题 10% 名词解释 20% 简答题 30% 证明、计算题 30% 三、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一)宇宙概观 了解天体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的基本性质,包括太阳系、恒星世界、星系和星系团等; 了解接受宇宙信息的主要渠道,了解电磁辐射的地面、空间观测手段和方法。 (二)基本天体物理量及其测量 1. 掌握恒星视星等和绝对星等之间的关系、星等和光度之间的关系; 2. 了解恒星的黑体辐射谱,掌握维恩位移定律、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在估计恒星相关参量中的应用。 3. 掌握恒星的光谱分类标准、不同光谱型谱线特征及成因; 4. 掌握恒星在赫罗图上的分布、利用赫罗图估计恒星的基本性质; 5.掌握变星的分类及基本特征;造父变星的周光关系及应用;

超新星的分类及特征; 6. 掌握不同天体距离测定方法,包括三角时差法、标准烛光法及哈勃定律; 7. 掌握双星系统恒星质量测定方法、恒星光度对质量的依赖关系、球状星团或椭圆星系的位力定理; 8. 了解恒星的年龄的估计方法。 (三)恒星的形成与演化 1.了解恒星形成时的金斯判据、恒星形成主序星前阶段所发生 的物理过程; 2.了解恒星在主序阶段所发生的物理过程; 3.了解求解恒星结构的基本方程,了解简并和非简并状态下的 物态方程; 4.掌握恒星能量的位力定理; 5.掌握小质量、中等质量和大质量恒星离开主序后的演化过 程,以及在赫罗图中的位置及对应的物理过程; 6.了解超新星分类及特征、中微子基本性质、太阳中微子之谜 及可能解释;超新星遗迹的高能辐射; 7.了解密近双星的演化的洛希等势面、密近双星演化中的物质 交流、白矮星和中子星系统中的吸积过程; 8.了解引力波辐射及探测原理。 (四)致密星 1.了解白矮星的基本性质,掌握白矮星质量的钱德拉塞卡极限; 2.了解中子星的结构,掌握中子星自转角速度与磁场的估计方

教师专业发展自评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自评报告 Xx班级xx姓名xx学号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学习,在金老师生动的情景教学下,我们通过辩论与角色扮演思考,使我收获了很多,让我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将对我未来的教师职业生涯指明前进的方向。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论域:1.教师自主发展论的含义。2.影响教师自主发展影响因子。3.教师自主发展的发生学原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我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将有助于我在教师职业化的岗位上有目标的去进取。 费孝通先生提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他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四句话概括了文化自觉的本质内涵。 教师文化自觉对于教师明确自身的文化处境以及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反思自身的文化责任与文化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中,我对专业发展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激发自己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做教学生活的真正主人。教师的文化自觉,在于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自觉地参与教育、研究教育,激发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使教育劳动成为创造性活动,把教育活动看作实现自我价值、体现人生意义的过程。具体认识和做法如下: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指教师的角色认同,即教师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特定社会地位、特殊使命和职责的意识。我认为,教育通过文化传承造就人性,培育新人,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以其所领悟与感受到的文化智慧与力量去启迪学习者的心智。这一职责与其说“伟大”“神圣”,毋宁说“艰苦”“卓绝”。在教师教育实习中,第一次讲课的感觉是最难以忘记的,在艰苦卓绝中一次次战胜困难战胜自我,我感受到了做教师的幸福,自我发展的快乐,自我实现的骄傲,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专业自觉。教师的专业自觉,是自觉把专业活动当作研究对象、理性审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专业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表现在技能、能力与智慧,而且涉及教师的内心世界,关系教师的心灵和精神。 自我反思。反思要求从自身出发理解对象、理解自己。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主动地把专业活动当作一项思考的任务,不仅仅是谋生获取薪水的工作。教师能从反思中感受快乐、主动地参与变革专业活动,从这一点上说,教师能够进行自我反思,显示着职业认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为了正确审视自己的课堂效果,我在实习的课堂上邀请一起的同学去听我的课,课后向实习指导老师和听我课的同学请教我的课堂效果,寻找缺点不足。我发现,虽然通过教师教育践习中听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和课堂试讲,但不当之处还是经常出现,对学生的关照,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自己的了解,都可以做到更恰当。 自我更新。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力的作用。 磁力 1、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有关力的概念的考察 2、产生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例如:磁力 4 、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如没有力的作用,不产生力。 1、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2、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同时消失、成对出现 ②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作用在受力物体上。 2、力的作用相互性可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力相互作用的考察 3、甲对乙施加力F1,甲是施力体,乙是受力体,作用点在受力体上;同时 乙对甲施加力F2,乙是施力体,甲是受力体,作用点在受力体甲上; F1与F2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形变; 三、力的作用效果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考察题型:(1)辨别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用效果应用:

1、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标明力的三要素; 题型:(1)对力的三要素理解 2、力的三要素中一个要素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变化。 3、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作用效果也相同。 题型(2)力的估测:两个鸡蛋或一个苹果大约重1N ;物理课本大约重3N ;一瓶矿泉水重5 N ; 题型(3) 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中某一因素的变化关系时,应假设另2个因素不变化。 1、确定受力物体; 2、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五、力的示意图 3、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末端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5、标上数值和单位。 题型(1)画简单的力的示意图:(要点同上) 1、确定受力体 2、分析受哪些力;复杂图形可用正方形或长方形代替,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题型(2)画多个力的示意图: 3、定力的的作用点、方向、线段长度(力越大,线段画得越长) 4、标上数值和单位。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六、弹力 2、产生弹力的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的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等; 4、物体受到外力发生形变的想象非常普遍,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很小,不容易观察到。 5、弹力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状、形变大小有关。 题型:对弹力的认识:(同上) 1、原理:根据在一定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 七、弹簧测力计 2、结构: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秤钩等组成。 3、 1、力的大小 四、力的三要素 2、方向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3、作用点 F=10N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本章复习和总结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本章复习和总结 【教学目标】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认识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认识重力,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施力物体,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4.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归纳法:整合本章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 2.观察法: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 3.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 4.实验法: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本章总结】 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

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 探究点1 力 例题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不一定有另一个施力物体存在 B.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但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C.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但不一定是施力物体 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存在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一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是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结果,A选项错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一定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B、C选项均错误;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至

天体物理概论_向守平_第一章绪论探索宇宙12天体物理学简史资料

§1.2 天体物理学简史 真正意义上的天体物理学开始于十九世纪。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广泛应用于天体的观测研究,对天体的结构、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天体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些主要事件是:(注:科学家在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已经获得了十几次诺贝尔物理奖)

1864年英国天文爱好者哈根斯和意大利教士塞西分别用摄谱仪证认出一些恒星的元素谱线,哈根斯并根据多普勒效应测定了一些恒星的视向速度;1869年英国天文学家洛基尔在太阳光谱中首次发现氦线,之后到1895年才由英国化学家雷姆塞在地球上发现了氦; 1885年哈佛大学天文台开始用物端棱镜方法,对恒星光谱的分类作大规模的研究,此后到1924年,共完成225,000多颗星的光谱分类,这 是近代天文史上的巨作,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并求出水星近日点进动的精确值; 同年,美国天文学家亚当斯发现测定恒星距离的分光视差法,使得恒 星距离测量的范围由几百光年(三角视差法的上限)达到几千光年;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查》一文,为现代宇宙学的奠基之作; 1919年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领导的日食观测队发现太阳引力使光线偏转的现象,成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验证之一;

1920年代印度天文学家萨哈发表恒星大气电离理论,同时德国天文学家埃姆登和史瓦西、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等建立了系统的恒星内部结构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红移-距离关系,为现代大爆炸宇宙学奠定了观测基础; 1930年 1932年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预言存在完全由中子构成的恒星——中子星; 1934年德国天文学家巴德与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提出,中子星是超新星爆发的产物; 1937~1939年德国物理学家魏茨泽克和美国物理学家贝特提出质子-质子反应和碳氮循环两种核反应,创立了恒星核能源理论; 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和沃尔科夫建立了中子星的理论模型,预言中子星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密度可达每立方厘米几亿 吨; 1944年荷兰天文学家范德胡斯特从理论上提出存在星际中性氢21厘米射电谱线,后在50年代初被观测证实; 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预言,宇宙创生于一次热大爆炸,并预言可以观测到温度大约为10K的大爆炸背景辐射遗迹; 1951~1954年美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的天文学家先用光学的方法,继而用射电方法发现并描绘出银河系的旋涡结构; 1959年美国用高空气球进行γ辐射观测,发现宇宙γ射线源,之后又发现太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会议内容及程序: 第一、主持人代表课题组解读及陈述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陈述目前新手幼儿教师入园前对幼儿生活习惯的了解及培养,补充说明研究该课题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第三、作详细说明及补充。 第四、课题主持人代表课题人员作课题论证报告。 第五、三位专家点评课题研究方案及设计,并提出研究意见及“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规律性、突破性、前瞻性,有一个良好的研究过程,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以此达到新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不断促进新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水平。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题目: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策略研究 研究对象:镇中心幼儿园 (一)研究内容: 1、新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原因 社会方面,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及不断提高,现在的幼儿教师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突出,比如新手幼儿教师入园前对幼儿的一切生活习惯及兴趣爱好不了解,与幼儿相互难以交流,缺乏一定的经验、锻炼。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首先对幼儿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根据新手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目标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2、调查研究法:定期对本园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因教师专业

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因素,全面了解教师专业成长不同的心理发展需要,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 (四)组织分工 主持人负责课题的申报、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及过程结题报告的设计及撰写,结题报告的设计及撰写,组织召开课题研讨会议,交流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收集装订相关资料。 、负责实践调查,收集、整理、统计各种调查资料及数字。 (五)进度 第一阶段有针对性的对教师发展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掌握不同层次教师,不同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教师的发展需要归划出合理的目标。 第二阶段在前期积累的教师发展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调整发展策略,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档案和园本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归纳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案例、论文。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3.结题。 (七)预期成果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 课题优点 1、研究目标明确、突出,课题研究方法恰当、分工合理,明确提出了提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 2、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我们当前必须研究的重点,在当代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是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的,本课题着重提出了如何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策略,正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3、学校有较浓郁的研究氛围,支持配合保证有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一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木板和足球均发生了弹性形变,关于它们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足球受到的支持力是木板产生的弹力 B.足球产生的弹力作用在木板上 C.木板形变是由于木板产生弹力造成的 D.足球产生的弹力就是足球对木板的压力 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B.如果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跳远时助跑是为了增大身体的惯性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3 . 物体在一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先在大小为F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接着在方向不变大小为2F的推力作用下继续前进了相同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B.前一段距离物体所受力合力为零 C.后一段距离物体仍匀速运动 D.前、后两段距离推力对物体做功相同 4 . 测一个6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 A.量程15N,分度值0.5N B.量程5N,分度值0.2N C.量程10N,分度值0.1N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均可用

5 . 有下列事例:a.游泳.b.走路;c.飞机在空中加油;d.发射火箭。其中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是() A.a、c B.a、b、c C.a、b、d D.a、b、c、d 6 . 如图所示,冰壶比赛是冬季运动会的重要项目,请根据情景回答() A.人推冰壶前进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冰壶是静止的 B.冰壶对地面的压力和冰壶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和冰壶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冰壶的支持力和冰壶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7 . 如图所示的y﹣x图象,它可以表示 A.做匀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B.同种液体,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某一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 D.电流通过某一导体产生的电热与流经这一导体的电流的关系 8 . 如图所示,乒乓球是我国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下列关于乒乓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球拍击球时,乒乓球和球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

教师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doc

《教师合作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开题报告 渊泉小学陈新琼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1.国外的研究现状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学者劳蒂就对教师工作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指 出教师工作方式具有现实主义、保守主义和个人主义三种典型特征,其中个人主义是指教 师羞于和同事合作,不乐于接受来自同事的批评,教师之间没有合作共事的要求与习惯, 20 世纪 90 年代,加拿大学者哈格夫斯对教师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将教师文化分成了个 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相比较而言,自然合作文化 是教师合作最为理想的文化,具有自发、自愿、自主、超越时空、不可预测的特点,而人 为合作文化是由外在控制的、被动实施的,局限于一定时间和空间的、可预测的合作。之后,教师合作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学者们纷纷论述教师合作的重要性。 在国外,尽管教师合作的相关研究已有较长时间,其实践形式也相当完备,然而在实 际的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都承认:“在学校里,教师在教学上的相互协作是微弱的或 是不存在的。” 总而言之,国外学者对教师工作方式、教师文化及合作重要性、合作实践形式颇有研 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并在合作实践形式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教师合作毕竟是现实问题,涉及到具体的国情、校情、师资情况等,在对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上,我们更需要从本国的已有研究出发。 2.国内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对教师合作重要的探讨比较充分。如朱小蔓 等从师德的角度出发,认为教师合作是顺应世界职业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的主体条件,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和有效的教育资源;唐玉光等从教师专业发 展的角度出发,指出构建合作型教师文化是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成功与否 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于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合作关系的强弱。 当前我国教师合作问题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有文献详细讨论教师合作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