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基本内容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就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对比《通论》提出了以下的观点、理论与方法。

第一、在均衡原理上;第二、在分析方法上;第三、在利息论上;第四、在政策上。本书从伦理学、法律学与经济学方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论述。

基本观点

凯恩斯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一国的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有效需求是指商品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动,因而就业水平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或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他指出,总需求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总和,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是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结果。心理上的消费倾向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因而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心理上的灵活偏好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使预期的利润率有偏低的趋势,从而与利息率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投资需求的不足。凯恩斯还认为,心理上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在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中尤为重要,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从增加投资需求着手。凯恩斯指出,投资的变动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种乘数效应,因而他更主张政府投资,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地增长。

凯恩斯在书中体现的主要经济思想。

1.有效需求和就业理论

2.三大心理规律

凯恩斯提出了“三大基本心理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规律,(3),灵活偏好规律。这是凯恩斯这个就业理论的支柱。

第三,灵活偏好规律。

人之所以偏好货币,由三个动机组成:(1),出于交易的目的;满足日常生活需要;(2),出于预防的目的,以备应付意外的开支;(3),出于投机的目的,“即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较市场上一般人高明,想由此从中获利”。

3.乘数原理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乘数原理占有重要地位,它绝不只是一个“数学概念”。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它是“整个就业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有了这一步,设消费倾向不变,则我们可以在总就业量、总所得与投资量之间,建立一个确切的关系”。也正是以此为桥梁,凯恩斯将其经济理论导向经济政策,并指导经济实践。

4.资与物价理论

5.危机理论

《通论》对当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影响及贡献

《通论》的出版,在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着作。此后,凯思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60 年代末以前,通过其追随着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经济理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着成是现代的同义词。所以,某些经济学家将从《通论》出版开始直到60 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称作“凯恩斯时代”。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系。 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 14、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形式。 15、欧元的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下降20%)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金铸币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劳动价值说) 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的一种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 E、便于携带 答案:ACDE 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 A、五铢 B、布 C、刀 D、元宝 E、铜贝 答案:BCE 3、信用货币包括()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经济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他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脱离了地域的限制,几乎世上所有的高校都以他的理论作为经济学学习的基础,教导学生以“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来分析经济现象。 本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经济学界一直由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古典经济理论所领导,古典经济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市场可以依靠市场自动的调节机制——看不见的手,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凯恩斯早年也赞同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 但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造成的市场失灵使得凯恩斯意识到古典经济理论的局限性,即市场机制无法维持经济的繁荣,看不见的手无法完全操控市场的一切。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的病症,寻求拜托危机的措施,凯恩斯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在通论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即用国家的力量强制调控市场经济,用看得见的手,帮助国家度过经济危机。 古典经济学以以萨伊定律为基础,认为供给本身能创造需求(萨伊定律认为供给本身除了用于自己使用以外,其余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用于与别人进行交换),单单考供给便能达到充分就业,并以此为前提进行分析。凯恩斯认为,仅仅靠市场机制单独运行是无

法达到充分就业的,因此,古典经济理论完全就是建立在一个错误假设上的错误的理论。凯恩斯认为他自己的理论才是符合现实假设的合理理论。 凯恩斯认为,是有效需求的不足造成了市场无法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共给等于上面的总需求时商品的需求量,总共给在短时间内是稳定的,所以有是否能达到充分就业就主要受总需求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心理因素导致了有效需求的不足。在他看来总需求等于消费需求加上投资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或投资需求其中之一不足,就会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消费倾向”影响消费需求,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流动性偏好”影响着投资的需求。为此,他着重分析了这三种心理因素,以及这三钟因素的规律。 消费倾向心理: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出于谨慎的动机,往往不愿意将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而更加愿意将钱存起来,以便自己未来使用。因此,社会的总需求将会小于社会的总供给,如果储蓄无法有效的转化为投资,将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导致国民收入的减少以及失业。 以此为基础,凯恩斯发现了边际消费递减规律,即在每一收入的增量中,个人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用来储蓄的部分的比例却越来越大。 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计即资本的边际效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是美丽珍贵的装饰品。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至东周发展成为有铭文的铜贝蚁鼻钱,形成正式金属铸币,主要流通于南方楚国地区。 另一种最早的货币是铜质的钱、镈、刀。钱、镈是农具,刀是多种用途的工具,它们也是人们可以让渡的财产,在殷周或更早的遗址中都有出土。大概在殷商晚期和西周,这些铜工具在不同地区形成一般等价物。钱、镈至春秋发展为专职货币,即后人所称的空首布;虽保存青铜铲的基本结构,有细长的銎,但已不适宜装木柄,不能作工具使用,而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先秦铸币。至战国进一步发展为略具铲形小铜片的布币,主要流通于北方周、晋、郑、卫地区。青铜刀至东周发展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国及燕、赵地区。 战国中后期使用一种更便于授受使用的圆形金属铸币圜钱,在周、魏、赵、秦、齐、燕等地出现,特别是秦国正式采用圜钱制度,为圜钱发展成全国统一的铸币形式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 贵金属黄金也作为货币进入流通。它以镒(20两)、斤(16两)计。南方盛产黄金的楚国还出现铭文“郢爰”等字样的金版。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但在中国是最早的黄金铸币。 秦汉的法定货币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以前铸造的包括贝币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地方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即主要在上层统治阶级范围内行使的货币,单位以镒计。又以原秦国的铜铸币,圆形方孔半两圜钱为下币,主要供民间日常交易使用。这样,实现了中国货币种类及其单位的首次统一。半两钱的圆形方孔形式,与古人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相符合,又便于在经济生活中授受使用,故这一铸币形式沿用到清末。 汉承秦制——黄金为一等币单位以斤计。以铜钱为二等币,汉初曾允许私铸。

货币银行学多选题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多项选择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1.一般而言,货币层次的变化具有以下(A D E )特点。 A.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快,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大 B.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慢,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大 C.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快,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小 D.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慢,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小 E.金融产品越丰富,货币层次就越多 2.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 A 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现金 F.其它存款 3.在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 B C D 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其它存款 4.信用货币包括( C D E F )。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纸币 D.银行券 E.存款货币 F.电子货币 5.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 A B C D E F )。 A.税款交纳 B.贷款发放 C.工资发放 D.商品赊销 E.善款捐赠 F.赔款支付 6.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对现钞的正确表述是( A C D )。 A.居民手中的现钞 B.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C.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D.购买力最强 E.以上答案都对 7.关于狭义货币的正确表述是( A D )。 A.包括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 B.包括现钞和准货币 C.包括银行活期存款和准货币要性就越小 D.代表社会直接购买力 E.代表社会潜在购买力 8.货币发挥交易媒介功能的方式包括( A C D )。 A.计价单位 B.价值贮藏 C.交换手段 D.支付手段 E.积累手段 9.贵金属不能自由输出输入存在于( D E )条件下。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E.金块本位制10.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 A C E )。 A.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B.汇率安排多样化 C.国际收支可自动调节 D.黄金美元是国际货币 E.黄金是国际货币 11.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具有以下性质( A B D )。 A.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B.国家法定价格标准 C.面值为货币单位的等份 D.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银行 E.足值货币 12.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A B )。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E.无法满足各国对国际清偿能力的需要 13.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A C E )。 A.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 B.人民币主币无限法偿,辅币有限法偿 C.人民币采用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 D.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发行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三部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经济学原理》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为经济自由主义作了总结,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凯恩斯主义的经典之作,标志着凯恩斯主义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 进入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陷入“经济学危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 本书共分6篇24章。第一篇引论中,批评了李嘉图及其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约翰、穆勒、马歇尔、庇古等人的两个“前提”:一、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物;二、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的效用正好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这仅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能适用于普遍情况。进而他分析了“有效需求原则”: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相交时的数值,就业量就是这个交点值。第二篇中,他则主要阐明了预期、所得、储蓄、投资的定义,以及使用者成本等问题。第三篇研究了消费者倾向,分析消费倾向的主客观因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的关系。第四篇关于投资引诱,分析了资本边际效率、长期预期状态、偏好与利率、资本性质以及利息与货币的特征。第五篇货币工资与物价,阐述了货币工资的改变、就业函数与物价的问题。第六篇引用了几篇短论,分析了商业循环,论述了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最后是结束语,《通论》所引起的社会哲学。而起中则是“有效需求理论”是本书最核心精彩的部分,凯恩斯运用总量分析的方法,对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投资、消费、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一系列总量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同时,独辟蹊径地创造了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定理,精辟的分析出导致现实失业与萧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通论》中我们比较认知的理论是它的有效需求理论,以及产出变动而非价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1-7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 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 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 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 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 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辅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 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繁举。现仅按货币的不同形式种类,分述如下。 一、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简陋的生活。那时生产力还很低下,人们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所获得的物品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所以当时没有商品交换,也不存在货币。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维持自身生活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 了交换的需要。开始时,氏族与氏族之间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后来扩大到部落之间互通有 无,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各自的公共财物。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个人之间的交换也愈来愈多 了,而且逐渐占居了优势。古书曾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1)“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2)据说这是四、五千年以前神农、唐尧时的 情形,是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 生产日益发展,物品愈来愈丰富,交换也就愈频繁。人们为了交换方便,就先把手中的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附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发展阶段,直到当前最现代化的电子货币。2.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4.现代不兑换信用货币主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 5.金银复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 6. 铸币是国家权力进人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7.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8.纸币是国家依靠国家权力发行,强制进人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9.法律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10.格雷欣法则中,市场上流通的是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 1l.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 12.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人民币是纸制的信用货币,是货币的符号或代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13.为保持本位币地位,国家规定其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 14.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 的货币形态。 15.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按国家是否规定金、银币之间的交换比价,货币制度划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l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 B 。 A、增加2倍; B、增加1倍; C、减少1倍; D、不变。

2.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用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称为 A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等价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货币形态的总的演进趋势是 D 。 A、实物货币——信用货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 B、信用货币——电子货币——金属货币——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实物货币; D、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4.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是 D 。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 B、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5.货币在执行 A ,最早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6.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体 是 D 。 A、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B、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C、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D、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金币可自由铸造.可自由输出人,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这是 B 。 A、金块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美元一黄金本位制。 8.“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 C 。 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9.一国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和基本通货是 B 。 A、法偿货币; B、本位币; C、现钞货币; D、存款货币。 10.金块本位制又称 A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一) 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三部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经济学原理》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为经济自由主义作了总结,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凯恩斯主义的经典之作,标志着凯恩斯主义这一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进入 20 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陷入“经济学危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由于力。图挽救这次“经济学危机”而被称为对传统经济学的“革命”的。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本书共分 6 篇 24 章。第一篇引论中,批评了李嘉图及其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约翰、穆勒、马歇尔、庇古等人的

两个“前提”:一、工资等于劳动力的边际产物; 当就业量不变时,二、工资的效用正好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这仅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能适用于普遍情况。进而他分析了“有效需求原则”: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相交时的数值,就业量就是这个交点值。第二篇中,他则主要阐明了预期、所得、储蓄、投资的定义,以及使用者成本等问题。第三篇研究了消费者倾向,分析消费倾向的主客观因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的关系。第四篇关于投资引诱,分析了资本边际效率、长期预期状态、偏好与利率、资本性质以及利息与货币的特征。第五篇货币工资与物价,阐述了货币工资的改变、就业函数与物价的问题。第六篇引用了几篇短论,分析了商业循环,论述了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最后是结束语,《通论》所引起的社会哲学。而起中则是“有效需求理论”是本书最核心精彩的部分,凯恩斯运用总量分析的方法,对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投资、消费、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一系列总量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同时,独辟蹊径地创造了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定理,精辟的分析出导致现实失业与萧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通论》中我们比较认知的理论是它的有效需求理论,以及产出变动而非价 激情教学是以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去吸纳

凯恩斯《就业,利益和货币通论》读后感及读书笔记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危险的倒不是既得权益,而是思想。”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资本主义的救世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的判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制度问题,凯恩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的判断是有效需求问题。面对同一问题两位先贤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见解,所以结合课堂在阅读过凯恩斯这位伟大经济学家所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之后,我在他经济学的理论之下有了一点哲学体会。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是优秀的,面对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几乎都选择了市场经济这一不可抗拒的潮流,我们由衷地钦佩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经济可以致富的思想的深邃。然而单单凭借市场经济这一无形的“手”来掌握经济是不够的。过度的市场经济自由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为西方带来了经济危机这一副作用。1933年3月,罗斯福面对着惊涛骇浪般袭击的经济萧条的严峻形势,就任美国总统并宣布着手治理经济萧条:1、一反自由放任,强调国家计划和需求管理,包括直接对农业生产进行干预2、摒弃了传统的财政平衡的做法,接受了财政赤字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观点。3、扩大信贷,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私人投资。4、向国外转嫁经济危机,包括宣布美元贬值、组织美元集团等。在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需求管理的措施之后,从1933年开始,经济的确有所复苏。罗斯福的一系列“新政”,都是一种政策举措,都是一种实际操作,需要经济学的革命。 凯恩斯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我从亚当密斯的市场理论到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阐述的主张市场经济(无形的手)与国家干预(有形的手)相结合来管理国家经济这一时代发展变化得出:这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

第二章货币制度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⑴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⑵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⑶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⑷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第33-35页) ●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⑴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⑵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⑶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第36-38页)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⑴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⑵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第38-39页)。 ●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货币与货币制度 练习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铸币—— 2.存款货币—— 3.准货币—— 4.一般等价物—— 5.价值贮藏—— 6. 金币本位制—— (二)选择题(答案可以多个) 1.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量指标中的货币增长率指标反映了()的状况。 A.货币存量 B.货币流量 C.货币增量 D.货币总量 2.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和存款货币的乘积就是()。 A.货币存量 B.货币流量 C.货币增量 D.货币总量 3.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4.在货币层次中,货币具有()的性质。 A.流动性越强,现实购买力越强 B.流动性越强,现实购买力越弱 C.流动性越弱,现实购买力越弱 D.答案AC是正确的 5.货币流通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货币制度是()。 A.信用货币制度 B.金币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6.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在()条件下不复存在。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信用货币制度 D.金币本位制 7.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国家惟一法定货币的时间是()。 A.1998年1月1日 B.1999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8.关于人民币发行管理方面的正确规定是()。 A.发行库由商业银行经营 B.发行库保存发行基金 C.业务库由人民银行管理 D.业务库保存回笼基金

9.金银铸币按照法定比价流通是()。 A.金汇兑本位制 B.金块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10.牙买加体系的的特点之一是()。 A.保持固定汇率 B.国际收支可自动调节 C.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D.实行浮动汇率 1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职能。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购买手段 D贮藏手段 1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货币材料 B.货币单位 C 货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 D货币的支付能力 13.金银复本位制包括三种货币制度,其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 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汇兑本位制 14.现代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 A通货是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 B纸币不与金银保持等价关系 C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 D 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15.金币本位制的内容有()。 A.以黄金为币材 B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私自熔化 C银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私自熔化 D银行券可以自由兑现金币 16.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经历了()等几种形式。 A. 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17.货币必备职能包括()。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8.代用货币是()。 A. 纸质货币 B.不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 C 可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 D 只能有国家发行的货币 19.信用货币是()。 A. 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 B.不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 C 金属货币 D 债务型货币 20.货币形式的演化经历了()等阶段。 A. 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 代用货币 D信用货币 21.金币本位具有()性质。 A. 自由铸造 B. 私自熔化 C 自由输出入 D 有限法偿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凯恩斯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可是承载着他思想理论的这本经典著作却没那么如雷贯耳。这与这本书更加的专业和难懂,出版时作者把西方职业经济学者作为读者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地方也都不太理解,显示出自己经济学知识十分不足的弊端。虽然如此,这本经济学史上的巨著仍能让人受益匪浅。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了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希望通过历史背景的了解更好的理解书的内容。20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通论》。我们可以看到,凯恩斯撰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反对传统的学者所信奉的就业理论以及由此对付危机的态度。具体地说,他企图推翻传统的有关就业理论赖以组成的上述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货币论组成的三个部分并且提出他治理危机的对策。此书问世根本动摇了传统经济理论,引起了经济理论上的一场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本书所建议的政策。 由于这本书的专业性,商务印书馆版本在正文前又大段的译者导读,这一部分对我这种经济学初学者来说真是太有用了。首先从导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西方经济学的有关失业的理论。该理论由三部分构成:第一,劳动市场论。按照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就业论,社会的就业量和实际工资由对劳动的供求双方苏决定。第二,利息论。按照传统的说法,投资资金的来源是储蓄,而人们储蓄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能得到利息,一边获取更多的消费。第三,旧货币数量论。按照旧货币数量论,人们之所以需要金钱,原因仅在于金钱能够买到的物品,如投资品、消费品等。这三点理论的目的在于证明:资本主义总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而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凯恩斯的观点正是对原有观点的批判和发展。在译者导读中,高鸿业先生还列出了凯恩斯的理论框架:

金融学多选题复习题

《金融学》多选题复习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一般而言,货币层次的变化具有以下(ADE)特点。 A、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快,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大 B、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慢,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大 C、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快,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小 D、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慢,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小 E、金融产品越丰富,货币层次就越多 2、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AE)。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和其他存款 E、现金 3、在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中是指(BCDE)。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其他存款 4、信用货币包括(BCDE)。 A、金属货币 B、电子货币 C、纸币 D、银行券 E、存款货币 5、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ABCDE)。 A、税款缴纳 B、货款发放 C、工资发放 D、商品赊销 E、善款捐赠 6、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对现钞的正确表述是(ACD)。 A、居民手中的现钞 B、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C、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D、购买力最强 E、以上答案都对 7、关于狭义货币的正确表述是(AD)。 A、包括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 B、包括现钞和准货币 C、包括银行活期存款和准货币 D、代表社会直接购买力 E、代表社会潜在购买力 8、货币发挥交易媒介功能的方式包括(ACD)。 A、计价单位 B、价值贮藏 C、交换手段 D、支付手段 E、积累手段 9、币材一般应用具有(ABCD)的性质。 A、价值较高 B、易于分割 C、易于保存 D、便于携带 E、成本较低 10、马克思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角度,将货币的职能排列为(ABCDE)。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第二章货币制度 1、贵金属不能自由输出输入存在于(DE)条件下。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E、金块本位制 2、国际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ACE)。 A、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B、汇率安排多样化 C、国际收支可自动调节 D、黄金美元是国际货币 E、黄金是国际货币 3、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具有以下特性(ABD)。 A、国际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B、国家法定价格标准 C、面值为货币单位的等分 D、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银行 E、足值货币 4、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AB)。

关于《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一生最为著名的就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该书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他提出的“有效需求”和“乘数理论”代替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获得了经济学界的公认,并被人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凭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不但成为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甚至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而且他还能被置身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家的行列,能与亚当斯密相提并论. 《通论》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萨伊定律”与充分就业均衡 《通论》的核心是就业不均衡理论。凯恩斯认为,经典经济学只承认两个失业范畴:一是摩擦失业,一是自愿失业。充分就业理论基于两大前提:第一,工资等于劳动力之边际生产力;第二,当就业量不变时,工资效用就等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在古典经济学家眼中,资本主义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所有愿意从事劳动的人都会就业,只有自愿失业者或者正在转换就业位置的人才会处于失业的状态。 凯恩斯反对萨伊有关供给会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他认为萨伊忽略了货币这个因素。事实上,供给与需求不一定会平衡。他提出的法则是:储蓄动机与投资动机不同,人们有可能储蓄过多而消费过

少,而使得储蓄和投资不一致,从而产生市场需求不足——对消费品、生产资料需求不足,供过于求,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与失业。 萨伊定律在西方具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最简单的一种是“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意思是说,生产者进行生产,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消费,主要是为了拿自己的产品与其它生产者进行交换,以便得到他所需要的其它东西。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供给,就会自动地存在着一种相应的需求。所以,按照萨伊的说法,社会上一切产品都能被卖掉,因此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现象。不仅如此,由于每个生产者都尽量制造出最大数量的产品和别人交换。也就是说,社会不仅没有生产过剩的现象,而且还能使生产达到最高的水平,即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二、有效需求原则 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的购买力不足,并由此导致萧条。凯恩斯给出了关系等式: 收入=产品价值=消费+投资 储蓄=收入-消费 因此,储蓄=投资 三、消费倾向 凯恩斯认为,当就业量增加时,总所得也随之增加。然而社会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总的真实所得增加时,总消费量也在增加,但没有所得增加德那么快。这是一个心里法则,无论从人性来看,还

我国的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 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形成 ?不稳定的货币流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本位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 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区别两种货币制度的依据。 3、货币名称、价格标准 ?1821年,每1英镑含金量7.32238克 ?1946年,每1英镑含金量3.58134克 ?1967年,每1英镑含金量2.13281克 ?1914年,中国:1圆=23.977克白银 ?1934年,每1美元含金量0.888671克

?2、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 ?本位币与辅币 ?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 ?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 ?3、规定发行准备 ?4、规定货币的对外交往能力 ?自由兑换

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 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特征 银币自由铸造、自由流通、自由兑换、无限法偿, 白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缺点:价值低且不稳定 中国的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 ?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可以自由铸造,具 有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1)平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和相互 兑换的一种复本位制。 ?

?2)双本位制 ?国家根据市场金银比价为金币银币规定固定的兑换 比率,金币银币按法定比率流通。 ?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劣币驱逐良 币”规律,1558年)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当两种铸币在市场上流通且规定法定比价时, 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 流通,被熔化成金属块或输出国外,实际价值 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 假设,金银法定比价1:15;市场比价1:16。则: 1金币——1金块——16银块——16银币——1金币+1银币 假设,金银法定比价1:15;市场比价1:14。则: 15银币——14银块+1银币——1金块+1银币——1金币+1银币 ?3)跛行本位制

人民币制度的内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人民币制度的内容 篇一:概括我国目前人民币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一、概括我国目前人民币货币制度及其主要内容。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一种“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即在大陆实行人民币制度,而在香港、澳门、台湾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表现为不同地区各有自己的法定货币,各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各种货币之间可以兑换,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 人民币是我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主币“元”是我国货币单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辅币与人民币主币一样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人民币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并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 中国人民银行对人民币发行与流通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发行基金计划的编制、发行基金的运送管理、反假币及票样管理和人民币出入境管理等方面。

篇二: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制度 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制度 (一)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各金融机构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 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二)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是否制订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内部考核制度;是否制订人民币收付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制度;是否设置检查、培训登记簿并规范记载。 (三)营业场所公示内容。是否公示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提供券别调剂的服务承诺及举报电话;是否公示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是否按要求组织爱护人民币宣传。 (四)临柜人员人民币收付管理情况。是否无偿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是否准确掌握兑换标准;兑换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准确掌握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是否对外支付不宜流通人民币、只收不付人民币、停止流通人民币;是否按规定收兑只收不付人民币或停止流通人民币;是否根据合理需要原则为公众办理券别调剂业务;是否对回笼款及时进行整点挑剔;流通券与残损券有无互相夹带现象。 (五)缴存款质量。缴存到人民币银行的钱捆是否符合

自考货币银行学历年真题(1)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表现为( )2010-01) A.在商品交换中起到媒介作用 B.从流通中退出,被保存收藏或积累起来 C.与信用买卖和延期支付相联系 D.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5.“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现在以下哪种货币制度下( )(2010-01)A.双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信用货币制度 D.银单本位制 1.认为货币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对经济无实质性影响的理论是( ) (2010-10) A.中立货币论 B.马克思主义货币论 C.货币极端重要论 D.货币面纱论 1.商品流通中货币的形态发展顺序为( ) (2011-01)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C.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世界货币

D.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8.下列有关货币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2011-01) A.货币是商品 B.货币是金银 C.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号 D.货币是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 1.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其执行的职能是( )(2011-10)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 (2012-01) A.金汇兑本位制 B.平行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以下关于名目货币说的陈述正确的是( ) (2012-01) A.和金属货币说是一致的 B.承认货币的商品性 C.认为货币具有实质价值 D.认为货币在本质上只是一种票券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后感

《就业、利息和通论》读后感 本书作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著作。他提出的“有效需求”和“乘数理论”代替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获得了经济学界的公认,并被人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由于本书,凯恩斯不但被认为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而且还被置身于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西方经济学家,能与亚当斯密相提并论,他也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资本主义的救世主”。本书出版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世界通用的名词。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就业量决定有效需求,也即消费,而就业量取决于消费倾向和投资量。在假定社会的消费倾向为既定的情况下则就业量的均衡水平决定于当前的投资量。投资量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率所确立的投资引引诱。凯恩斯极其强调资本市场的力量,这是他高于后世货币主义者之处。 货币主义者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通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数量,就可以控制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稳定发展。凯恩斯却雄辩地指出,带有投机需求的货币是促使利息率剧烈波动的主要因素,投机需求主要是出于人们对未来的主观预测,这种预测的变化是不可能通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抵消的。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在决定利息率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入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先后发生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以美国为主导爆发的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企业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市场供求力量失衡,这一严重的现实使得新、旧古典经济学理论陷入“经济学危机”。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发表了《通论》,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就业,以缓解市场供求力量失衡的问题,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并被当时的美国总图罗斯福所接受,史称“罗斯福新政”,通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渡过了这次的经济大萧条。 凯恩斯认为,导致“经济大萧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就业水平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政府要想办法促进有效需求,而最好的办法是提高就业、增加工资以增加消费,增加穷人收入,实行赤字预算与适度的通货膨胀政策。 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充分就业的难以实现就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根据以往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商品供不应求,企业家雇佣更多的工人来扩大生产;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商品必然供过于求,企业家必然增加商品存货或者降价促销,这就导致利润下降和减少工人以缩减成本。我们在高中历史课本中也曾了解到,大萧条时美国资本家把新鲜的牛奶倒入河里,也不用于销售——这就是生产过剩,而有效需求不足。所以当出现经济萧条情况时,最重要的是促进就业,增加有效需求,而这些凯恩斯认为应该由政府干预。 而本书则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指出了政府调控的核心目标,既充分就业。因为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保证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各国政府多数依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来进行各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这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和经济理论研究,还是很有启发的。具体来说,至少有两点。 第一,《通论》有力地证实:市场不是万能的。由于市场中各个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不可能完全协调一致,所以经济萧条(乃至经济危机)和大量失业的“市场失灵”的现象会时常存在。因此,国家有必要使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空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通论》也说明了作为宏观调控手段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该通过何种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