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课后通关:4-2-2 中国地理分区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课后通关:4-2-2 中国地理分区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金版教程】地理一轮课后通关:4-2-2 中国地理分区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研析图表·素养强化

区域组合图的判读与应用

区域组合图以某一区域图为主图,配以与其紧密相关区域某要素资料图、局部放大图、地物模式图或景观图等。利用该类图可以分析区域特征、评价区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合理进行区域产业布局以及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等。

[答案对照]

1.(1)D (2)C

2.(1)危险:地形崎岖(起伏大);地质条件差,多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灾害;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寒冷,缺氧;跨越众多大江、大河,峡谷多; (任答两点)

美丽:海拔高,冰川、雪山景观;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生物景观多样;高山、峡谷、瀑布较多,山水景观独特;沿途体验民族风情特色。(任答三点)

(2)河流上游穿行于高山峡谷,流水侵蚀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枯水期河床裸露,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强风吹

拂,将泥沙搬运至河岸沉积,促成沙丘地貌的形成和发育。

(3)应加大开发。种类丰富,品质较好,市场广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应加强保护。该地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开发会破坏当地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当地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 (1)条件:苹果产量大,原料丰富;苹果价格便宜;劳动力丰富、廉价;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地价便宜;鲜果市场相对较小。(任答五点)

(2)自然障碍:山地(秦岭)地形阻挡。

(3)分布特征:位于河流交汇处;碛附近上游河段。

作用:碛阻挡水流,使上游水位抬升;碛处海拔较高,使河流水位落差变小,流速变慢;使水位季节变化小(枯水期渡船不易搁浅)。(任答两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2015·湖北黄石统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苹果优势产区分布和图中乙地丘陵地区夜间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并大量外销。苹果树要求冬无严寒,冬季极端低温不低于-12 ℃,生长期一般为每年的4月~10月。甲地苹果在外表色泽上呈全红,但乙地苹果有较高的含水量,口感更清脆。

(1)与甲地相比,简析乙地发展苹果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2)从环境角度指出在甲省大力种植苹果树给河流带来的有利影响。

(3)乙地丘陵地区的果树通常种植在山腰地带而不是谷地,以保证果树的安全越冬和早开花。试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1)距海近,降水多(气候更湿润);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水陆交通更便利;更接近消费市场;种植技术更成熟。

(2)径流量增加(或变化减小);河流含沙量减小;水质改善

(3)冬春季节的夜间,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地底部冷空气集聚,气温低,易产生冻害;半山坡气温较高,果树不易受到冻害,开花早。

解析(1)本小题考查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中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方面加以分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

省位于黄土高原,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种植苹果树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使得河流径流量增加,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小,水质得以改善。(3)从材料“苹果树要求冬无严寒,冬季极端低温不低于-12 ℃”可知苹果树对气温的要求较高,冬春季节的夜间,山坡降温速度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底冷空气集聚,气温低,易产生冻害,而半山坡气温较高,果树不易受到冻害,开花早。

2.[2015·泉州质检]图甲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如图乙)。

(1)甲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按图丙中①→②→③→④顺序,依次写出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2)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季节性积雪是牧人的生命线,牧人常说:“羊群是被雪线牵着走,而不是牧人”。请分析其原因。

(4)转场游牧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答案(1)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和高山草甸带。

甲山峰山麓地带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形成荒漠。

(2)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3)从盆地到高山,随着海拔的升高,气候(气温和水分条件或水热条件或气温和湿度条件)垂直差异大,雪线会随季节变化而升降。每到春夏来临,随着雪线不断上升,高山草甸带水热条件适宜,牧草生长茂盛(或高山草甸带气温升高湿度增加,牧草生长条件改善,牧草丰富),气候温和,羊群等被赶到海拔较高的夏季牧场。当秋冬季节来临,雪线又不断地下降,高山草原牧草被积雪覆盖(或水热条件不宜牧草生长,或气温降低湿度减小不利于牧草生长),且高山草原上的气候寒冷气温较低,牲畜无法生存,羊群被赶着下山,在相对温暖的山麓牧场越冬。

(4)距离远(时间赶);地形复杂,高差大;沿途畜牧生产保障条件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雪灾、冻害、旱灾、风灾等)的威胁;导致牧草不足,牲畜掉膘(减重)、疾病、甚至死亡,使畜牧业产量下降。

解析(1)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形成温带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和山地草甸带。(2)该地气候干旱,物理风化作用强,是形成碎石的主要原因,而冰川和冰雪融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是碎石在山麓堆积而形成碎石滩的主要原因。(3)雪线高度受到气温的影响较大,不同季节气温变化导致雪线高度变化,从而引起高山草甸带的水热条件变化,造成牧草分布的变化,是导致牧人迁徙的主要原因。(4)本小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其中不利的因素可从地形、自然灾害、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中国自然分区

2009年9月6日,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学听课。据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温家宝总理赞成地理课把地理和地质、气候结合起来,也指出了教材中的问题——教材对我国地区的划分不清楚,甚至有错误,缺乏自然的或行政的依据。 嗣后,全国各大网站以“温家宝听课发现地理教材误将陕甘划入华北”为题,对此事作了报道。从媒体的行文看,基本上认为把陕甘划入华北是一个地理知识的错误。 华北,对这个地理名称的由来暂不做更远的历史追溯。就其所指称的地理区域说一般秦岭-淮河线以北中国的广大区域。 新中国成立以后,“华北”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在多种意义上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曾设置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大行政区,分别管辖若干省、市、区。其中华北区辖京、津、冀、晋、内蒙古5省、市、区。这是在行政区域范畴使用“华北”这个地理名词。 1950年~1952年,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是较所辖省、市、区高一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并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地方的代表机关。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从1952年起,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改为行政委员会,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在各大行政区进行领导和监督地方政府的机关。1954年,为减少层次,加强中央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直接领导和提高工作效率,各大行政区均撤消。 作为行政区的华北区撤消后,1958年,国家计划部门将全国划分为七大经济协作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1961年调整为六大区,其中华北区包括京、津、冀、晋、内蒙古。 今天,很多人认为华北地区仅包括京、津、冀、晋、内蒙古两省两市一区基本上源于建国初期基于华北行政区和华北经济协作区的先后设立。 然而,地理学区划的研究不仅仅限于行政地理区划和经济地理区划,自然地理区划研究也是地理学区划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地理学家对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做了持续的探索性研究,对中国自然地理的地带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一、罗开富方案 最初发表于1954年。两年后由科学出版社以中华地理志丛刊第1号《中国自然区划草案》正式出版。该方案明确提出以自然综合体或景观作为区划对象,以植物与土壤作为景观的标志即区划标志。在标志不确定处,则选用气候界线或地形界线加以补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当时已经有了“对于水分与热量配合关系的考虑,并将其视作为农业服务方向的体现。为“表现我国景观的地带性与递变性”,该方案把全国分为七个基本区,即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康滇区、青藏区和内蒙古新疆区,其下又分23个副区。基本区和副区的命名,除康滇区因西康省撤消和卫藏区因习惯性称谓发生变化,目前已不用或少用外,其余区的名称一直被普遍沿用。区划等级单位只有两级,则显然是由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尚未及开展大规模综合考察,气象、水文台站少而且资料系列短等客观因素所致。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案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第 1 课时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我国有哪些不同的地理区域? 2、我国可划分哪四大地理区域? 3、尝试划分不同的地理区域。 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界限。 (二)导入新课: 寒假期间哪些同学去过别的地方,从地理的角度按照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两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总结他去的地方与自己的家乡有何不同? 通过第一个活动设计,学生的兴趣高涨,顺理成章就引入《中国地理差异》的教学,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五带、地形区、工业区、温度带、干湿地区等的划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三)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2-3,思考下列问题,约10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请你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你的家乡所在的地理区域。 (在长江中游南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鱼米之乡”的美称。) 2.读P3图5.2:说明划分区域的理由? 山区——海拔在500米以上,颜色、等高线密;——林区。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坦。——农耕区(农作物分布)。 3.读P4图5.4:说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界限。 四大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划分依据 北方地区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 以北,东临黄、渤海季风区的北部,一月00C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以南,以东, 东南部临、海季风区的部,一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 山—阿尔金山以北非季风区,西北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 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课堂活动 1.读P5图5.5:请你说出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它与四大地理区域的

中国地理分区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2·石家庄模拟)地球上30° N纬线穿越的地带是一个神秘地带,许多奇迹和奇异现象分布在该纬线南北200千米范围内。我国318国道(如图所示)大致沿30°N纬线延伸,景观也极为丰富,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关于318国道沿途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宜昌是我国主要的电力工业城市 B.成都的城市道路网格局为方格—放射式 C.林芝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麻纺基地 D.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其兴起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河流 解析:宜昌附近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工程,是我国主要的电力城市;成都市道路网为方格—环形—放射式;林芝为毛纺织工业城市;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该谷地是内力作用造成的。 答案:A 2.下图是318国道某段航拍图,该段所在地显著的地形特征是()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山高谷深,地势陡峻 C.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 D.河网密布,湖荡星罗棋布 解析:从航拍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公路呈“之”字形,地形特征为山高谷深,地势陡峻,经过横断山区;千沟万壑为黄土高原地理特征,喀斯特广布为云贵高原地形特征,不在318国道沿线地区,河网密布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征,与航拍地形不一致。 答案:B 3.下列地理现象,能够满足“地处30°N神秘地带、且正值318国道沿线旅游旺季”两个条件的是()

A.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 B.尼罗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为一年中的较大值 C.潘帕斯草原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D.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附近常受飓风侵袭 解析:能够满足“地处30°N神秘地带、且正值318国道沿线旅游旺季”两个条件即30°N 夏季,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附近夏季常受飓风侵袭,直布罗陀海峡在30°N以北,尼罗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为一年中的较大值时为冬季,潘帕斯草原位于南半球;因此选择D项。 答案:D 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回答4~5题。 4.“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萌。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 解析:诗句描绘的地貌类型是喀斯特地貌,同时布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答案:D 5.刘伯温曾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姑且不谈其预测依据,若真的如预言所讲,则合理的理解是() A.江南地势低,被海淹没了 B.江南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 C.云贵的现代文明超过江南地区 D.“云贵万重山”的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 解析:“云贵万重山”意味着幅员广阔,物产丰富,一旦开发,潜力无限。 答案:D (2012·苏州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年降水量、七月均温、一月均温 B.年降水量、一月均温、七月均温 C.七月均温、一月均温、年降水量

课标版高考地理 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 挖命题 【考情探究】 分析解读本专题在近5年课标卷中共考查了5次,分值8—24分,属于高频高分考点;在高考命题中,有两大方向:一是直接考查国情知识,如重要地理事物位置与分布、区域典型特征;二是把区域知识作为基本背景,考查地理原理与规律。复习备考中要依据此方向,加强基础知识掌握,强化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读我国某地某年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三题。 1.(2019届河北衡水中学期中,25)该地可能位于( )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C 2.(2019届河北衡水中学期中,26)该年我国最有可能出现(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答案A 3.(2019届河北衡水中学期中,27)该地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 )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热量充足,可以种植亚热带作物 C.温带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但春旱严重 答案A 4.(2019届云南昆明摸底,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松嫩平原上河流纵横、沼泽广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前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1)概括图中0℃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2)分析松花江下游径流量较大,但季节变化较小的原因。 (3)简述松嫩平原发展绿色农业的区位优势。 答案(1)东部和西部向南(低纬)凸出,说明气温较低;受山地影响,所处海拔高,年平均气温低;中部向北(高纬)凸出,说明气温较高;中部为平原,且冬季有西部山地(大兴安岭)阻挡冷空气,气温较东西两侧高。 (2)径流量较大的原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大;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原因:森林、湿地广布,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显著。 (3)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市场需求增加;政府政策引导;科技扶持。

(完整word版)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4·安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正确。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 (2014·安徽)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B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试题部分)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 5年考情 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 和界线;四大单元的位 置、范围、区域主要特 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 响因素 Ⅲ 2017课标Ⅱ,1—3,12分苏南、苏北差异与联系 ★★☆ 2017课标Ⅲ,1—3,12分 长江三角洲自然特征与传统文 化 西北地区和 青藏地区 Ⅲ 2019课标Ⅲ,9—10,8分行政区位置与自然特征 ★★★ 2017课标Ⅲ,37(1),8分额尔齐斯河流域自然特征 2015课标Ⅰ,37,24分青藏高原冻土与铁路建设 2015课标Ⅱ,37(1)(2),12分河套平原地势特征与灌渠 分析解读本专题在近5年课标卷中多次考查,属于高频高分考点;在高考命题中,有两大方向:一是直接 考查重要地理事物位置与分布、区域典型特征;二是把区域知识作为基本背景,考查地理原理与规律。复习 备考中要依据此方向,加强基础知识掌握,强化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真题探秘】

【考点集训】 考点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浙江在古代良渚文明时期(距今4 500—5 300年)就形成了相对浓郁的商业氛围。浙江的茶叶、丝绸、草药和瓷器是古代浙江主要的贸易货物,名满全国,在与福建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占有显著优势。京杭大运河在隋唐开凿时直抵杭州,开凿后是南北方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下图为良渚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质检二,6)良渚文明时期,浙江就已经形成了浓郁的商业氛围,其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B.临海对外交流便捷 C.陆路交通十分便捷 D.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答案A 2.(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质检二,7)古代福建在茶、药材等农产品贸易中与浙江竞争处于劣势,主要是因为() A.农产品品质差 B.距市场远,成本高 C.生产技术落后 D.土地少,产业规模小 答案B 3.(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质检二,8)开凿京杭大运河对杭嘉湖平原的影响是() A.湿地面积扩大 B.农业结构调整 C.人口规模减小 D.文化氛围减弱 答案B 4.(2020届山西省实验中学月考一,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京津冀地区大致可分为坝上高原(属内蒙古高原一部分)、燕山和太行山、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面积约为15万km2。下图为1961—2011年京津冀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线(mm)分布图。

中国旅游地理大纲

《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所用教材为庞规荃编著的《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教育出版社)。本课程以中国特定地域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环境、特点、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和发展规律,阐述了旅游活动与我国旅游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 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 第l章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学 问题: 1、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2章旅游资源 名词: 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问题: 1、旅游资源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意义何在? 第3章旅游开发 名词: 旅游开发 问题: 1、旅游开发应考虑哪些方面的条件? 2、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旅游开发有哪些主要类型? 第4章旅游业规划 问题: 1、旅游规划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2、旅游规划的步骤大体分为哪几方面? 第二编中国旅游地理总论 第l章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旅游地理位置;地貌;风景名山;海岸带;海岸带旅游;康乐气候;风景名胜区 问题: 1、我国风景名山的主要类型和代表名山是什么? 2、熔岩地貌和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3、我国各类名泉风景区有哪些? 4、我国如何利用气候环境开发旅游项目?我国主要的天气景观有哪些? 5、我国风景名胜可分为几大类?举出代表景区。 6、我国自然保护区有哪些类型? 第2章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名词: 文物;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园林;红色旅游;风土民情;民俗旅游;博物馆。 问题: 1、人文旅游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2、我国古代主要水利工程有哪些? 3、说明我国园林的三大类型和代表园林。 4、我国有哪些民族民俗旅游资源? 5、我国博物馆大致可分为哪些类型? 第3章交通与旅游 名词: 旅游线路 问题: 1、说明发展交通运输与旅游大众化的关系。 第三编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第l章旅游地理区划 名词: 旅游区 问题: 1、说明中国旅游地理分区是如何划分的。 第2章京、津、冀旅游区

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地理 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

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 挖命题【考情探究】 5年考情 考点 内容解读 要求 考题示例 考查点 预测热度 2017课标Ⅱ,1—3,12分 苏南、苏北差异与联系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Ⅲ 2017课标Ⅲ,1—3,12分长江三角洲自然特征与传统文化 ★★☆ 2017课标Ⅲ,37(1),8分额尔齐斯河流域自然特征2015课标Ⅰ,37,24分青藏高原冻土与铁路建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四大单元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Ⅲ2015课标Ⅱ,37(1)(2),12分 河套平原地势特征与灌渠 ★★★ 分析解读 本专题在近5年课标卷中共考查了5次,分值8—24分,属于高频高分考点;在高考命题中,有两大方向:一是直接考查国情知识,如重要地理事物位置与分布、区域典型特征;二是把区域知识作为基本背景,考查地理原理与规律。复习备考中要依据此方向,加强基础知识掌握,强化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读我国某地某年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三题。 1.(2019届河北衡水中学期中,25)该地可能位于( )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 C  2.(2019届河北衡水中学期中,26)该年我国最有可能出现(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答案 A  3.(2019届河北衡水中学期中,27)该地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 )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热量充足,可以种植亚热带作物 C.温带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但春旱严重 答案 A  4.(2019届云南昆明摸底,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松嫩平原上河流纵横、沼泽广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前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1)概括图中0℃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2)分析松花江下游径流量较大,但季节变化较小的原因。 (3)简述松嫩平原发展绿色农业的区位优势。 答案 (1)东部和西部向南(低纬)凸出,说明气温较低;受山地影响,所处海拔高,年平均气温低;中部向北(高纬)凸出,说明气温较高;中部为平原,且冬季有西部山地(大兴安岭)阻挡冷空气,气温较东西两侧高。 (2)径流量较大的原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大;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汇水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小的原因:森林、湿地广布,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显著。 (3)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市场需求增加;政府政策引导;科技扶持。

中国地理:南方地区随堂练习(附答案)

中国地理分区部分:南方地区 一.选择题: 读左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该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B.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应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C.该地区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 2.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主要为丘陵 B.该地区盐碱地分布广 C.土壤贫瘠 D.农业气象灾害频繁 3.该地区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壤酸化 B.土地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土地沙化 14.关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正确叙述( ) A.生活能源短缺,乱砍滥伐现象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B.因气候多雨湿润,植被即使被破坏,恢复也容易 C.生态环境的破坏只影响低山丘陵地区不影响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D.这里的人地关系比较缓和 读左图,回答6-8题: 5.河流N是我国() A.南北方分界线 B.内外流域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耕作业与畜牧业分界限 6.N河以北的河流一般() A.只有一个汛期 B.具有凌汛 C.具有冰期 D.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7.近年来M市地下水位以每年30cm的速度下降,其直接原因是() A.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补给不足 B.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C.城市建设过快,水污染严重 D.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读左图某海岛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B.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两熟 C.地处热带区域,不受寒潮影响 D.河流有明显汛期 9.关于该岛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发展电力工业 B.热带季风气候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 C.著名的莺歌海盐场位于该岛东海岸 D.主要工业区位于该岛的丘陵台地 10. 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黄海之滨 B.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南方地区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是花生 D.江南丘陵红壤分布广泛,红壤呈酸性,肥力差,改良的方法是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读下图,回答11-12题。

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

八(下)地理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练习题1 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0o C ________ 河流封冻状况________ 不封冻 年降水量<800毫米________ 植被类型_________________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玉米________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____________ 公路、铁路、水运 1、AB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该线是() A.青藏高原边缘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D.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下图中能反映丙.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3、读右图,图中秦岭-淮河线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不.属于该线的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o C等温线 C.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旱地、水田分界线 4、下列数据中,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o C B. 8o C C. -4o C D. 16o C 5、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限的划分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地势 D.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6、下列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秦岭-淮河 线以北的是() 7、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 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地势 8.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上所显示的地理景 点,两处景点所在地理区域分别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青藏地 区C.西北地区、南方地区D.北方地区、青 藏地区 9.下列山脉不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巫山 B.南岭 C.武夷山D.太行山 10.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018届高考地理(课标版):第十七单元 中国地理 第二讲 中国地理分区 含答案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 基础 题组 2016年4月12日,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图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6湖北江汉中学检测)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 ①热量充足②土壤肥沃 ③降水丰富④生长周期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16湖北江汉中学检测)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 ②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

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④加强市场分析,建立供需信息发布机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湖水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过去,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回答下面三题。 3.(2017山东潍坊上学期期中)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 B.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C.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 4.(2017山东潍坊上学期期中)湖区东岸N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堆积 B.风化作用 C.风力堆积 D.湖水堆积 5.(2017山东潍坊上学期期中)在湖泊①②③④四处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宜兰全年多雨,台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沙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下图为台湾省局部地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6.(2016湖北八校一模)宜兰多雨的原因是( ) ①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多地形雨 ②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影响大 ③春季气温回升快,以对流雨为主 ④6月中旬到秋末多台风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16湖北八校一模)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说法中不可信的是( ) A.甲处温泉是该地重要景点 B.乙处坡度陡且易发滑坡 C.丙处两县以山脉为界 D.丁处河流少因为沟谷少 8.(2016湖北八校一模)沿海的沙丘对兰阳平原的影响是( ) A.多沙尘暴 B.增加洪灾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7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填空题 1.从自然环境分异上看,中国分为、和三大自然区。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 5.西北地区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地形多为和,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由于降水少,屋顶一般建的比较。 6.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北的,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杂粮的主要产区。 7.南方地区分布在秦淮以南的季风区,地形多为和,耕地以为主,是我国、、的主要产区。 8.青藏地区主要分布于上,地形多为和,地势高,以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少数地方可发展等高寒农业及林业。 二、选择题 9.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青藏高原 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10.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 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1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划分与下列地理要求有关的是()

A.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大于或小于10℃有关 B.与能否被夏季风影响有关 C.与地形海拔高度是否高于3 000米有关 D.与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800毫米有关 12.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是湿润地区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它们是我国1月平均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C.它们是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D.它们是我国4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13.根据划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下列几组自然事项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由于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大多结冰 B.由于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 C.这里的气候深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D.由于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充沛 14.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D.三年两熟 15.下列不是我国南方地区水果的是() A.山楂B.柑橘C.菠萝D.荔枝 三、综合题 1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西安市中考地理专题四中国地理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知识整合二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讲义中图版

知识整合二: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 一、西北地区 1.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a内蒙古高原、b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3.农牧业:灌溉农业、f河套平原、绿洲农业,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场、新疆天山牧场。 4.城市、交通:d呼和浩特、e乌鲁木齐,第二亚欧大陆桥。 5.河湖:稀少,多季节性河流。 6.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二、青藏地区 1.地形区:图中的a祁连山山脉,b巴颜喀拉 山脉,c唐古拉山脉,柴达木盆地。 2.气候:典型特征:气温低(高寒)。 3.河流:图中的d金沙江,e怒江,f澜沧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4.城市:g拉萨,h格尔木,i西宁。西宁是青藏地区最大的城市,地处湟水谷地,是 青藏高原的门户。拉萨坐落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是西南边陲的重要城市,是历史文化名 城。 5.交通:(1)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2)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特征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 —阿尔金山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 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 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 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 雅山

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 寒冷,全年降水少。气温年较差、 日较差大。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 吐鲁番盆地西部托克逊是全国降水 最少的地区,新疆西北部准噶尔盆 地受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与北冰 洋水汽可以进入,降水略多。 高原山地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是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太阳辐射强 烈,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自东南 向西北递减。 植被自东向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典 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自东南向西北:山地森林—高山草原— 高山草甸—高山荒漠 农业 有利条 件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不利条 件 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热量不足 农业分 布地区 牧业:内蒙古牧区在贺兰山以东, 地表水资源丰富,草场质量好;新 疆牧场在天山、阿尔泰山,夏季牧 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山麓地 带,是垂直分布的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黄 河水)、河西走廊(祁连山冰雪融 水)、新疆绿洲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青稞、小麦、豌豆) 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镍、稀土储量 大。包头的钢铁工业;白云鄂博的 稀土工业;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 金昌以镍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 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能(亚欧板块和印 度洋板块交界)、风能 环境问题荒漠化、沙尘暴

教案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 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全书教材分析:分区地理中区域差异就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就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就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与基础。而第一节课又就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就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其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角度上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本节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突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性,问题性,开放性,过程性与民主性。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为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关注细节,重视评价,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与主动探究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三、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四、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五、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中国地理,赵济版。精华版+珍藏版+背诵版

1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 第一节 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12世纪初(北宋)时,人口超过1亿。 第二节 区位与疆界 ·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5个 ·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新疆与毗邻国家的路底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8国) ·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 ·15条主要国际河流 ·国土面积=陆地面积960 ×104 km2 +海域面积300 ×104 km2(四大海域)=1 260 ×104 (km2) ·我国是一个重要的海洋大国,按联合国通过的《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我国周围海区应划归我国主权和主权利益所管辖的海域,包括内水、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共约300×104 km2。这是我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中国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 一、地表结构 (一)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 (二)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均属构造断陷区域。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准噶尔盆地中分布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特古沙漠 四川盆地又称“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水系稠密,人口众多,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是我国富饶的地区之一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三)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集中分布于东部第三级地形阶梯上的东西向与北东向山脉之间的网格中,面积辽阔,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为全国主要农耕基地。 (四)山地 1南北向山脉:自北而南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以及著 名的横断山等。 2东西向山脉:主要有三列, 北列是天山和阴山;中列是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南列为喜马拉雅山和南岭。 这三列山脉间距大致相等,各约8个纬度,具有明显的等距性。 阴山、秦岭海拔1 000~2 000 m 左右,南岭仅1 000 m 上下。这些山脉都是我国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如阴山构成了内蒙古高原的边缘,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之间的分水岭,更是区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也是华中与华南的分界3北西向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半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喀 喇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4北东向山脉:主要分布在东部,自西向东分为: 西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 东列北起长白山,经千山、鲁中低山丘陵到武夷山; 外列分布在大陆外侧的台湾岛上,玉山海拔3 952 m , 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 (五)丘陵 中国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自北向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中国东南地区是丘陵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地区,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的这一地区统称为东南丘陵。其中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地区称为江南丘陵;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境内的为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江、福建两省境内的为浙闽丘陵。辽东丘陵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上,山东丘陵主要分布在

第二章中国地理分区南方地区

第二章中国地理分区南方地区(绿色中国) 一、读图、填图题 读图1,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山脉名称分别是: ①②③④⑤ (2)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河湖名称分别是: ⑥⑦⑧⑨⑩ (3)图中字母(大写)所代表的矿产地及其矿产种类分别是: A B C D E F G H (4)图中字母(小写) 所代表的城市名称分别是: a b c d e f g h i j 2.读图2,完成下列要求。

(1)请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三个铁路枢纽城市名称,以及在此交会的铁路干线名称(要求按铁路延伸方向填写名称)。枢纽城市①,在此交会的铁路干线有: 枢纽城市②,在此交会的铁路干线有: 枢纽城市③,在此交会的铁路干线有: (2)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它们分别是:甲,乙 丙;其中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有 (填写文字代号)。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读图3,回答1一3题。 1.下列城市的形成区位与a市相同的是:( ) A.拉萨 B.攀枝花 C.武汉 D.深圳

2.图中b铁路线的名称是:( ) A.京九线 B.京广线 C.焦柳线 D.宝成线 3.在对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能引起:( ) A.土地荒漠化 B.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 C.次生盐碱化和地面沉降 D.水域面积减少 南方丘陵山区不仅在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中独具特征,而且在国内也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是南方丘陵山区一大特色;然而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治理难度较大。据此回答4---6题。 4.我国南方处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没有形成沙漠,其主要原因是:( )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气压带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深受夏季风影响 5.南方丘陵山区建立立体农业体系,与之无关的因素是:( ) A.土地类型结构 B.人均耕地 C.劳动力素质 D.生态环境 6.改造红壤的主要措施是:( ) A.多施化肥 B.多浇水 C.修梯田 D.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 读等高线地形图4,回各7 -- 9题。 7.图中最高山峰的山麓处自然带类型应是:( ) A.热带季雨林 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高山草甸 8.图中500米以下的平原区农业发达,土质肥沃,其土壤类型是:( ) A.红壤 B.紫色土 C.黑土 D.黄土 9.图示区域内,最具发展潜力的能源是:( ) A.太阳 B.水能 C.煤炭 D.核能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地理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要求第一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通过“比较”活动认识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第二明确“四大地理区域”各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通过“比较”活动揭示各个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本节的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对区域差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程度,理解区域划分的作用,掌握区域划分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宏观区域差异。可从生活实例出发,认识区域划分的方法,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地理学习能力:七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习惯,已基本掌握了地理读图、看图的方法,具有一定绘图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初步完成老师的问题;但学生整体的分析、归纳能力,仍然较弱,比较依赖老师或优生分析解答。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归纳。通过“提问—探究—小结”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学生有了一定的读图能力,析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自主探究完成老师的问题,为学习本节课提供了能力基础。 2、知识水平: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情况,行政区域划分,经济概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学好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奠定了知识基础。 3心理特性:七年级学生兴趣较浓,求知欲较强,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荣誉感强,部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岭、淮河一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以及地理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读图查找地理界线,通过读图讨论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家乡所在地区的区域特征,找出与相邻地区的差异。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 指导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和主动探究。基于本节课空间分布思维的特点和学生本身对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故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结合导学案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集图片、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教学方法: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绘制简易“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准备地区景观图片,导学案。 (2)学生准备:七年级下册课本、地图册、彩笔。 七、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