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答案

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答案
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答案

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c.为学习心理与教育测量和评价打下基础。

3.先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答:一项实验研究结果要用何种统计方法去分析,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只有做到对数据分析正确,才能对统计方法做出正确地选用。选用统计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首先,要分析一下实验数据是否合理,即所或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2)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3)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答:(1)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属于随机变量。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科学研究中因观测人员、观测工具、观测条件的变化而具有随机变化的现象。在心理和教育科学领域,研究获得的数据资料也具有一定随机性质。观测数据的这种特点,称为变异性。即便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观测同一事物,只要是进行多次,那么获得的数据就不会完全相同。随着测量工具的完善和精确,数据的这种随机性变化就更明显。例如,人们对同一年级或同一年龄儿童甚至对同一个人进行同一学科的学业测试,或对同一个心理特点进行评量、观察多次,得到的数据绝不会全然相同,这些数据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造成数据变异的原因,出自观测过程中一些偶然的不可控制的因素,称随机因素。随机因素使测量产生的误差称作随机误差。由于这种随机误差的存在,使得在相同条件下观测的结果常常不止一个,并且事前无法确定,这是客观世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称这类现象为随机现象。在教育和心理科学的各类研究中,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内在的种种心理现象,不仅由客观上一些偶然因素会引起测量误差,由实验者和被试主观上一些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也会造成测量误差,这些偶然因素十分复杂,因而造成的随机误差就更大,也就是使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具有更明显的变异性。

5。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答:根据其各自的定义,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大圆表示研究对象的全体,也

就是总体;大圆中的小圆表示其中一个样本,大圆中所有的点代表的是样本。

6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答:(1)参数是描述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样本的特征值称作统计量。

(2)区别:1参数是从总体中计算得到的量数,代表总体特征,一个常数。统计量是从一个样本中计算得到的量数,它描述一组数据的情况,是一个变量,随样本的变化而变化。2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样本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3)联系:1参数通常是通过样本特征值来预测得到,

8、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什么?

(1)17.0千克(2)89.85厘米(3)199.2秒(4)17人(5)25本(6)93.5分

答:上面的数据中测量数据有:(1)17.0千克(2)89.85厘米(3)199.2秒(6)93.5分计数数据有:(4)17人(5)25本。

(2)17.0千克、89.85厘米、199.2秒、93.5分,这些数据是借助一定的重量、长度、时间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数据,分别代表事物的重量、长度、时间或者分数。

9符号代表的意义(课本20页)

分别代表(1)总体平均数,期望值(2)样本平均数(3)总体之间的相关系数(4)样本间的相关系数(5)总体标准差(6)样本标准差(7)总体间的回归系数(8)有限个体数目的总体【张书中的表示,课本19页】(9)样本容量,样本大小

第二章答案

9.7.8—12.2 10. 2.73—11.98 11. 0.094—3.74 P=0.01 14?—2.098 P=0.05 13.

0.386—0.695 14. 0.32—0.95

第八章,8. t=3.6 p<0.005 9. t=2.59 p<0.01 10. t=1.93 p>0.05

11. Z=0.75 p>0.1

第九章,6. F=1.38 P>0.05 7. F=73.88 P<0.01 8. F=11.81 P<0.01

第十二章,4. Y=22.1+0.59X F=10.68 0.95区间20.45—70.95

第十四章,4. 380 5. 526 6. 37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07章习题解答

1. 何谓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点估计就是总体参数不清楚时,用一个特定的值,即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但估计的参数为数轴上某一点。 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它不具体指出总体参数是多少,能指出总体未知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点估计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缺点是点估计总以误差的存在为前提,且不能提供正确估计的概率。 区间估计的优点是用概率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程度,缺点是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估计值。 2以方差的区间估计为例说明区间估计的原理 根据χ2分布: 总体方差的.95或.99置信区间为: 即总体参数(方差)落入上述区间的概率为1-α,其值为95%或99% 3.总体平均数估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总体方法为点估计好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又分为: (1) 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故依据正态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2)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3)当总体非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只有在n 大于30时渐近T 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渐近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 4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应根据何种分布计算? 应根据Fisher 的Z 分布进行计算 5.解 依据样本分布理论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 其标准误为: 其置信区间为: 该科成绩的真实分数有95%的可能性在78.55----83.45之间。 6.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形,故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T 分布 其标准误为: 用df=99差T 值表,然后用直线内插法求得t α/2=1.987 其置信区间为: 该学区教学成绩的平均值有95%的可能在78.61---81.39之间。 7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计算标准误 ()()222212221σσσχnS S n X X n =-=-=-∑()()22/121222/2111)(ααχσχ----<<-n n S n S n 25.116 5===n x σσ45 .8355.7825.1*96.18125.1*96.1812/2/<<+<<-?+<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282)《教育统计学》网上作业题及答 案 1:第一批次 2:第二批次 3:第三批次 4:第四批次 5:第五批次 1:[判断题] 要了解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需计算该组数据的差异量。 参考答案:正确 一、名词解释题 1、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2、教学过程就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3、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微型课程是一种容量很小的课程,它一般是作为短期的选修课程,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强调深度而不强调广度的课程。 二、简答题 1、在“教”和“学”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教师的教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唯有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才能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把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唯有发挥主观积极性,才能在主动探究的学习中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学生唯有经过自己的体验,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班级教学的不足: 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学活动往往需要教师加强控制,因此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一致,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由于班级教学常常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虽然对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3、教学环境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健康功能、美育功能。 4、布置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该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学习任务应该与训练目标相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应该是巩固新知识的过程;学习任务应该是积极有效的。 布置学习任务应该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习任务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多样化。 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三、判断说理题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比率数据 2、变量、随机变量、观测值 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总体、个体和样本 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统计图表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100 N f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复习资料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 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100 N f

精选-《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A.x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y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y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D.x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答:(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者正确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3)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 (4)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训练科学的推理与思维方法。 2.统计图表的作用有哪几方面? 1)表明同类统计事项指标的对比关系; (2)揭示总体内部的结构; (3)反映统计事项的发展动态; (4)分析统计事项之间的依存关系; (5)说明总体单位的分配; (6)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7)观察统计事项在地域上的分布。 3.简述相关的含义及种类。 答:相关就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100 N f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四、其他统计图表 条形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统计项目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是用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型资料。 圆形图:是用于表示间断型资料比例的图形。圆形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圆中扇形的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各部分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1 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研究内容 ?选择使用统计方法的基本步骤 ?统计数据的基本类型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大致分为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和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两部分。前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数理证明,后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类似的还有生物统计、社会统计、医学统计、人口统计、经济统计等。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 4.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三)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应注意的事项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时,必须要克服畏难情绪。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偏重于应用,只要有中学数学知识就具备了学好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前提。 (2)在学习时要注意重点掌握各种统计方法使用的条件。 (3)要做一定的练习。 2.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方法时要做到: (1)克服“统计无用”与“统计万能”的思想,注意科研道德。 (2)正确选用统计方法,防止误用和乱用统计。 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依不同的分类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分类一 依据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统计学可分为下述三种类别,这是由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也是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如图1-1 所示:

(完整版)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练习卷3附答案(共八套)

练习3 1.按照数据的获得方式,找出下列数据中与其它不同类的数据。( ) A.72克 B.65分 C.10米 D.3台 2.测量数据10.000的下实限是:( ) A.10.999 B.9.999 C.9.9995 D.10.0005 3.欲从某重点中学720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120名调查其视力情况。首先按原有视力记录,将他们的视力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人数分别为108人、360人、252人。若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法,则中等视力水平的学生中应抽取:( ) A.18人 B.60人 C.42人 D. 72人 4.某班期末考试,语文平均成绩为82分,标准差为6.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5.9分;外语平均成绩为66分,标准差为8分,问哪一科成绩的离散程度大?( ) 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无法比较5.假如某班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在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学生成绩时,良等成绩z分数应取值在哪个区间?( ) A.-0.6--0.6 B.-1--1 C.0.6--1.8 D.0.5--2.5 6.在正态分布中,标准差反映了:( ) A.随机变量的波动性 B.正态曲线的对称位置 C.随机变量的平均水平 D.正态曲线的陡峭程度 7.下列数据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是:( ) A.14 B.13 C.17 D.12 8. 某校1970年的教育经费是10万元,2002年的教育经费是121万元,问该校2010 年的教育经费是多少?( ) A.225.63万元 B.278.32万元 C.321.56万元 D.210.00万元 9. 有研究者调查了358名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某项教育措施的评价态度,结果如下: 男性拥护66人,反对106人;女性拥护28人,反对158人,那么性别与评价态度的相关系数为( )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答案

第一章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答案

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略) 第二章统计图表(略) 第三章集中量数 4、平均数约为36.14;中位数约为36.63 5、总平均数为91.72 6、平均联想速度为5.2 7、平均增加率约为11%;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3180人 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 第四章差异量数 5、标准差约为1.37;平均数约为1.19 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03 7、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 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 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11.82;第一四分位为42.89;第三四分位为58.41;四分位差为7.76 第五章相关关系 5、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r=0.8;r R=0.79;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r b=0.069小于0.2.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 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 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0.167 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和0.16 7、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 张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不是J、Q、K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

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 统计学 试卷类别:A 卷□ √ B 卷□ 考试形式:闭卷□√ 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题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 A 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 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 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 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 A . 参数 B. 总体 C .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 A . 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 . 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 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 A. 平均数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 =3,其意义是( )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 .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2. 下列不是次序统计量的是()。 A. 中位数 B. 均值 C. 四分位数 D. 极差 13.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知,当样本容量无限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服从正态分布,其分布的方差为()。 A. B. C. D. 14. 大样本的样本比例之差的抽样分布服从( ) A .正态分布 B .t 分布 C .F 分布 D .开方分布 15. 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的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16.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 A.正态分布 B.t 分布 C. 2χ分布 D.F 分布 17. 对于非正态总体,使用统计量/X z s n μ -= 估计总体均值的条件是()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 第一章概述 描述统计 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得大量数据科学得科学得加以整理概括与表述 作用:使杂乱无章得数字更好得显示出事物得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得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得形式。 2计算数据得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 3计算量事物间得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 3列多列) 推断统计 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得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得理论与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得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 数据类型 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 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得数据。(都就是离散数据) 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得数据。(连续数据) 二根据数据所反映得测量水平 1称名数据(分类) 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得数据。

特点:数字只就是事物得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非参检验) 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 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得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得某种特征得程度得数据。(年级) 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不表示事物特征得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与谐系数以及常规得非参数检验方法。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得数据) 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得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得单位得数据。(成绩温度) 特点:真正得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Z检验 t检验 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 定义:表明量得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身高反应时) 特点:真正得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得数据大多就是顺序数据与等距数据。 三按照数据就是否具有连续性 离散数据连续数据 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 变量: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种想要获得得数据。数据获得前用“x”表示,即为一个可以取不同熟知得物体得属性或事件,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称为变量。观测值:就是研究中确定得某一变量得取值。 随机变量: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得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三总体样本个体 总体:具有某种共同特质得一类事物。(欲研究得研究范围) 样本:构成总体得每个基本单元。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 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 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 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 2. 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 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 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 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4. 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5. 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 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 样本n: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叫样本容量。 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同 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 6. 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 参数:总体的特性称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二者关系:参数是一个常数,统计量随样本而变化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当试验次数=总体大小时,二者为同一指标当总体无限时,二者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参数的估计值 7. 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 8. 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着什么 17.0千克89.85厘米199.2秒93.5分是测量数据 17人25本是计数数据 9. 说明下面符号代表的意义 卩反映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即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 X反映样本平均数 P表示某一事物两个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 r样本相关系数 b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统计指标标准差 s样本标准差 B表示两个特性中体之间数量关系的回归系数第三章集中量数 1. 应用算术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要注意什么问题 应用算术平均数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同质性原则。数据是用同一个观测手段采用相同的观测标准,能反映某一问题的同一方面特质的数据。 ②平均数与个体数据相结合的原则 ③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原则 2. 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个适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哪些资料 中数适用于:①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② 次数分布表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 ③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代表值时

《教育统计学》答案

《教育统计学》答案 一、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是先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将总体各单位(或个体)分为不同的等级或类型,然后按比例或不按比例从每一层中再用简单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构成样本。它可抽到总体内各种类型或水平层次的个体,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强,其原则是各层内个体差越小越好,而层间的差异越大越好。 2. 检验的适用资料是什么?它有哪些用途? 检验是检验计数资料或次数资料实际观察次数分布与理论次数分布之间差异是否显著的方法,是检验计数资料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用途有两个:一是用于按一个分类标志分类的资料,检验各类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是否相符合,即吻合性检验;二是用于按两个分类标志分类的资料,检验这两个分类标志(或因素)之间是否独立,即独立性检验。 3.参数假设检验与非参数假设检验有什么区别? 参数检验法主要有 检验、检验、 检验等,是在假设总体正态分布的前提下,用样本 统计量推断总体相应参数的特征,它受样本容量与总体分布形态限制。在总体分布非正态或分布形态不清时,通过样本信息去推断总体时,不能直接对总体参数进行检验,而是通过检验其分布情况实现的,这时采用的是非参数检验法。它与参数检验最大的区别是对样本信息利用不全面。 4.简述解释和运用相关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两变量间存在相关,仅意味着变量间有关联,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第二,相关系数不是等距的测量单位,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第三,相关系数r 受变量取值区间大小及观测值个数的影响较大。第四,一定的相关系数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才具有意义;在另一种情况下运用便失去了意义。第五,通过实际观测值计算的相关系数,须经过显著性检验确定其是否有意义。 二、计算题 1. 某市去年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八年级学生的近视率为38%,今年在一些中学随机抽取了八年级学生有1200人进行视力检查,患近视的有520人。该市教育局长认为今年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比去年有了明显的减退。教育局长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0H :0p ≤0.38 1H :0p >0.38,Z = n q p p p 00?-= 120062.038.038.01200520 ?-= 3.81 取α=0.01,临界值为33.201.0=Z 。由于计算的Z=3.81,大于0.01水平上的临界值,P <0.01,所以拒绝原假设,认为今年八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比去年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视力比 去年有了非常明显的减退,该局长的结论是合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