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青霉素复方制剂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青霉素复方制剂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青霉素复方制剂

常用抗菌药物用药字典—青霉素复方制剂【药品】氨苄西林/舒巴坦

【规格和剂型】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1)0.75g(氨苄西林钠0.5g、舒巴坦钠0.25g)。(2)1.5g(氨苄西林钠1g、舒巴坦钠0.5g)。(3)2.25g(氨苄西林1.5g,舒巴坦0.75g)。(4)3g(氨苄西林钠2g、舒巴坦钠1g)。

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片: 375 mg (氨苄西林钠250mg ,舒巴坦钠125 mg) 。

【抗菌谱】ABX指南P573

由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属和拟杆菌属(包括-)引起的产科感染。

由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轩菌属、克雷伯菌属(包括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谱】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P299

舒巴坦与氨苄西林联合后,可保护氨苄西林免受β-内酰胺酶水解,使其抗菌谱扩大至产β-内酰胺酶的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等,脆弱拟杆菌、梭杆菌属和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也对本品敏感。其他对氨苄西林敏感的细菌对本品仍然敏感。但本品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摩根菌属等抗菌作用差。

【抗菌谱】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P100

对包括产酶菌株在内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球菌、肠球菌属、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淋球菌、梭杆菌属、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及包括脆弱拟杆菌在内的拟杆菌属均具抗菌活性。

对铜绿假单胞菌、枸橼酸杆菌、普罗威登菌、肠杆菌属、莫根菌属和沙雷菌属无作用

【国家处方集用法用量】P420

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将一次药量溶于50 ~100ml 稀释液中,于10 ~15 分钟静脉滴注。成人一次1. 5~ 3g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下同) ,每6小时1次。肌内注射一日剂量不超过6 g ,静脉用药一日剂量不超过12g (舒巴坦钠一日剂量最高不超过4g) 。儿童按体重一日100~200mg/kg ,分次给药。肾功能受损患者的患者(肌醉清除率每分钟≤30 ml) ,应减少给药次数。

【热病推荐剂量和用法】P94 1.5~3g IV q6h;治疗不动杆菌:3g(氨苄西林2g/舒巴坦1g)IV q4h

【ABX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573

成人常规剂量

中度感染1.5g ( 1 g氯气苦西林、0.5g舒已沮) IV q6h。

重度感染: 3 g(2g氨莘商林、1g 舒巴坦) IV q6h。

不动忏菌属MDR(日最低浓度) : 3g (2g 氨苄西林、1 g 舒巴坦) IV q4d 达到每天18~24g 氨苄西林、9~12g舒巴坦有效(舒巴坦是抗不动菌属的活性集团)。

肾功能不全时的调整剂量

GFR50~80 mL/min 同时向药量1. 5-3.0 g q6h。

GFR1O-50 mL/min 时用药量GFR>30 mL/min;1.5~3.0g q6h; GFR

15-29mL/min,1.5~3.0 g q12h。

GFR<10 mL/min:GFR<15 mL/min,1.5~3.0 g q24h. HD 1.5 g q12h 及透析后氨苄西林2 g。

血液透析1.5 g q12h 及透析后氨苄西林2 g。

血渡过滤:CVVH: 3 g q12h;CVVHD:3 g q8h。

【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推荐剂量和用法】P299

氨苄西林/舒巴坦可供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成人剂量为每次1.5 ~3 g氨苄西林与舒巴坦剂量比为2:1,以下同),每6小时1次,每日舒巴坦总量不得超过4g。

肾功能损害患者按内生肌酐清除率减量应用(延长给药间隔):内生肌酐清除率大于30 ml/min时,每次1.5 ~3g,每6~8小时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15~ 29 ml/min时,每次1.5 ~3 g,每12小时1次;内生肌酐清除率5~14 ml/min时,每次1.5 ~3g,每24小时1次。

舒他西林口服,每次375 - 750 mg,每日2次。体重低于30 kg的儿童,每日剂量为50 mg/kg,分2次服用,体重超过30 kg者可按成人剂量给药。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100

成人

-常规剂量

深部肌内注射一次0.75~1.5g,每6小时1次。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6g。

静脉给药一次1.5~3g,每6小时1次。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2g(其中舒巴坦钠一日剂量最高不超过4g)。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肾功能不全者须根据血浆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1)血浆肌酐清除率大于或等于30mL/min者,其半衰期为1小时,给药间期应调整为每6-8小时1次。

(2)血浆肌酐清除率为15-29mL/min者,其半衰期为5小时,给药间期应调整为每12小时1次。(3)血浆肌酐清除率为5-14mL/min者,其半衰期为9小时,给药间期应调整为每24小时1次。

儿童

·常规剂量

·静脉给药一日0.1-0.2g/kg,分次给药。

[国外用法用量参考]

成人

·常规剂量

·肌内注射每6小时1次,一次1.5g(氨苄西林钠1g、舒巴坦钠0.5g)或3g(氨苄西林钠2g、舒巴坦钠1g)。舒巴坦一日总量不超过4g。

·静脉给药同肌内注射。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对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推荐剂量见下表。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调整表

肌酐清除率(mL/min) 剂量

≥ 30 1.5~3g/q6~8h

15~29 1.5~3g/q12h

5~14 1.5~3g/q24h

·肝功能不全时剂i

有慢性肝病的患者,每日肌内或静脉给药3~9g的剂量较安全。

儿童

·常规剂量

·肌内注射

1.早产儿和第一周婴儿:推荐剂量为一日0.15g/kg,每12小时给药1次(剂量包括氨苄西林、舒巴坦两者的总和,下同)。

2.大于一周的新生儿和婴儿:推荐剂量为一日0.15g/kg,每6~8小时给药1次。

·静脉给药同肌内注射。

【药品】哌拉西林/舒巴坦

【规格和剂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①1.25g,②2.5g

【抗菌谱】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P95

体外试验表明本药对下列细菌有体外抗菌活性;

革兰阴性菌:对产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强,对嗜血杆菌属(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菌属、普罗威登菌属、不动杆菌属、摩根杆菌属、弧杆菌属、耶尔森菌属、淋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革兰阳性菌:对产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化脓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厌氧菌:脆弱类杆菌、其他类杆菌、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等。

【国家处方集用法用量】P423

静脉滴注:使用前,先将本品溶于适量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纳注射液,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释至500 ~1 000 ml 滴注,滴注时间为30~ 60分钟。

【热病推荐剂量和用法】未收录

【ABX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未收录

【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推荐剂量和用法】未收录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95

成人

·常规剂量

-静脉滴注一次2.5-5g,每12小时1次;严重或难治性感染时,每8小时1次。一日最大用量不得超过20g(舒巴坦最大剂量为一日4g)。疗程通常为

7-14日。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肾功能不全时应酌情调整剂量。

·老年人热量

老年患者(65岁以上)剂量酌减。

【药品】美洛西林/舒巴坦

【规格与剂型】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1)1.25g(美洛西林钠1.0g、舒巴坦钠0.25g)。(2)2.5g(美洛西林钠2.0g、舒巴坦钠0.5g)。

【抗菌谱】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P105

本药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包括有氧和厌氧株)均有杀菌作用,且体外对多数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体外试验表明,本药可增强对多种产酶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不动杆菌属、粪产碱杆菌、黏质沙雷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枸橼酸杆菌、痢疾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抗菌作用。此外,体外试验表明本药还对下列细菌有体外抗菌活性: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摩根菌、克雷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属、肺炎链球菌、消化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梭菌属、梭杆菌属、多形杆菌属等。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427

成人

·常规剂量

·静脉滴注一次2.5~3.75g(美洛西林钠2~3g、舒巴坦钠0.5~0.75g),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疗程7~14日。每日最高剂量不宜超过15g(美洛西林

钠12g、舒巴坦3g)。用适量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每次滴注时间为30~50分钟。

儿童

·常规剂量

·静脉滴注

1.对1~14岁儿童或体质量超过3kg的婴儿:一次75mg/kg,一日2-3次。

2.体质量不足3kg的婴儿:一次75mg/kg,一日2次。

【药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规格和剂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① 4.5 g (哌拉西林钠4g ,他唑巴坦钠0.5g) ,② 3.375 g (哌拉西林钠3 g ,他唑巴坦钠0.375g); ③2.25 g(哌拉西林钠2g ,他唑巴坦钠0.25 g);④1. 125 g (哌拉西林钠1 g ,他唑巴坦钠0.125 g) 。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P94……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1)0.5625g(哌拉西林钠0.5g、三唑巴坦钠

0.0625g)。(2)1.125g(哌拉西林钠1g、三唑巴坦钠0.125g)。(3)2.25g(哌拉西林钠2g、三唑巴坦钠0.25g)。(4)3.375g(哌拉西林钠3g、三唑巴坦钠0.375g)。

(5)4.5g(哌拉西林钠4g、三唑巴坦钠0.5g).

【抗菌谱】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P303……

他唑巴坦与哌拉西林组合可保护后者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扩大其抗菌谱,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多数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其抗菌谱较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广,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相近,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摩根摩根菌、不动杆菌属、沙雷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但其中不包括产Richmond-Sykes I型β-内酰胺酶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的脆弱拟杆菌及其他拟杆菌如普通拟杆菌、多形拟杆菌等,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等也对本品敏感。

【抗菌谱】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P94

本药抗菌谱包括:(1)大肠埃希菌、枸橼酸菌属、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雷氏普罗维登斯菌、斯氏普罗维登斯菌、毗邻单胞菌类志贺菌、摩氏摩根菌、沙雷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假单胞菌属、淋病奈瑟菌、脑膜炎球菌等革兰阴性菌。(2)链球菌属、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奴卡菌属等革兰阳性菌。(3)类杆菌属、类杆菌属脆弱杆菌族、消化链球菌属、梭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费氏球菌属及放线菌属等厌氧菌。

【国家处方集用法用量】P423……

(1 )用法:用20ml稀释液(氯化钠注射液或灭菌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立即加入250ml 液体(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至少30分钟,疗程为7 ~10 日。医院获得性肺炎疗程为7 ~14 日。并可根据病情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2) 用量:①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静脉滴注,一次4.5 g ,每8小时1次,或一次3.375 g,每6小时1次。治疗获得性肺炎时,起始剂量为一次3.375 g ,每4小时1次,同时合并使用氨基糖昔类药物;如果未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可根据感染程度及病情考虑停用氨基糖昔类药物。②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法见表9-4。③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一次最大剂量为2.25 g ,每8小时1次,并在一次血液透析后追加0.75 g。

【热病推荐剂量和用法】P427……

标准剂量(非铜绿假单胞菌)3.375g IV q6h或 4.5g IV q8h

标准剂量(铜绿假单胞菌)3.375g IV q4h或 4.5g IV q6h

延长注射方案:在30分钟内注射4.5g作为负荷剂量,4小时后,3.375g IV q8h,4小时输注(CrCl≥20),或3.375g IV q12h,4小时输注(CrCl<20)囊性纤维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50~450mg/(kg·d)分次,q4~6h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环丙沙星或妥布霉素

【ABX指南推荐剂量和用法】P686……

成人常用剂量

静脉给药,1次3.375 g,每6小时给药1次。

医源性肺炎,假单胞菌感染或严重感染:静脉给药,1次3.375g,每4小时给药1次或1次4.5g,每6小时给药1次。

肾功能不全时的调整剂量

GFR 50~80mL/min: GFR>40 mL/min: 3.375 g,每6小时给药1次(假单胞菌感染或严重感染, 1次4.5 g,每6小时给药1 次)。

GFR 10~50: GFR 20~40 mL/min: 2.25g,每6小时给药1次,严重感染或假单胞菌感染,1次4.5 g,每8小时给药1次。

GFR<10: GFR<20 mL/min: 2.25 g,每8小时给药1次或3.375g,每12小时给药1 次。严重感染或假单胞菌感染,1次4.5 g,每12小时给药1次。

血液透析:2.25g,每8~12小时给药1次,透析后追加0.75g。严重感染或假单胞菌感染,1 次2.25 g,每8小时给药1次,透析后追加0.75g。

腹膜透析:1次2.25 g,每8~12小时给药1次。严重感染或假单胞菌感染1次2.25g,每8 小时给药1次。

血液滤过: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1次2.25g,每6小时给药1次。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D) :静脉给药,1 次2.25~3.375 g,每6小时给药1次,严重感染:静脉给药,1次3.375g 每6~8小时给药1次。

【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汪复主编)推荐剂量和用法】P304……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常用剂量为每次3. 375g静脉滴注,每6小时给药1次。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初始剂量应为每次3. 375g静脉滴注,每4小耐给药1次,并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直到能除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儿应用该药的安全性和疗效未建立。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按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内生肌酐清除率40~ 90 ml/min者每日剂量12 g/1.5g,分4次使用;20 ~ 40 ml/min者每日剂量8 g/1g,分4次使用;低于20 ml/min者每日剂量6g/0. 75 g,分4次使用。血液透析患者的最大剂量为2.25 g,每8小时给药1次。血液透析可清除部分药物,透析后应补给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75g。

【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P94……

推荐剂量和用法

成人

·常规剂量

-静脉滴注

1.一般感染:一次3.375g(含哌拉西林3.0g、三唑巴坦0.375g;下同),每6小时1次,疗程7~10日。

2.医院获得性肺炎:起始量3.375g.每4小时1次,疗程7~14日,也可根据病情及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肾功能不全者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1)肌酐清除率为

40-90mL/min者,一次3.375g,每6小时1次,一日总量13.5g(哌拉西林12g、三唑巴坦1.5g)。(2)肌酐清除率为20~40mL/min者,一次2.25g,每6小时1次,一日总量9g(哌拉西林8g、三唑巴坦1g)。(3)肌酐清除率小于20mL/min者,一次2.25g,每8小时1次,一日总量6.75g(哌拉西林6g、三唑巴坦0.75g),

·透析时剂量

血液透析者一次最大剂量为2.25g,每8小时1次,并在每次血液透析后可追加0.75g。

儿童

·常规剂量

-静脉给药12岁以上儿童的常用剂量同成人;12岁以下儿童的剂量尚未正式确定。

[国外用法用量参考]

成人

·常规剂量

·静脉给药

1.一般感染:推荐剂量为每6小时3.375g,一次给药时间应超过30分钟;一日总剂量为13.5g(哌拉西林钠12g、三唑巴坦钠1.5g)。

2.医院获得性肺炎:推荐剂量为每4小时3.375g,并且宜与氨基糖苷类药联合应用。

3.严重全身性感染:一日总剂量为13.5~20.5g(哌拉西林钠12~18g、三唑巴坦钠1.5~2.5g),每4~6小时分次静脉给药。

·肾功能不全时剂量

肌酐清除率高于40mL/min者,给予正常剂量;肌酐清除率为

20~40mL/min者,一日总剂量为9g(哌拉西林钠8g、三唑巴坦钠1g),分4次给药;肌酐清除率小于20mL/min者,一日总剂量为6.75g(哌拉西林钠6g、三唑巴坦钠0.75g),分3次给药。

儿童

·常规剂量

静脉给药阑尾炎、腹膜炎:2~9个月儿童,推荐剂量为每8小时(哌拉西林80mg/三唑巴坦10mg)/kg;9个月以上儿童(体质量≤40kg),推荐剂量为每8小时(哌拉西林100mg/三唑巴坦12.5mg)/kg;体质量超过40kg的9个月及以上儿童的用量同成人。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步骤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步骤 1.确定抗菌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 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定义:为药物主要适应证的平均每日维持剂量(成人)。来源: (1)WHO制定的限定日剂量值 (2) 其中未收载的药品可按《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或药品说明书取该药品的平均剂量作为限定日剂量。 如:某药品,1日3次,每次0.1~0 .3g,取平均剂量0.2g×3次,则DDD为0.6g 2. 将限定时间段内各种抗菌药物的销售数量均折合成与DDD值相同的计量单位(g、mg或万IU) 如:某药品,一年销售2000盒,每盒10粒,每粒0.2g,则该药品的销售数量为2000×10×0.2=4000g 3. 求得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 公式:用药频度(DDDs)=某药品年消耗量/该药品的限定日剂量(DDD) 可以利用用药频度分析评价药物在临床的地位。DDDs大,反映患者(处方)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用量越大;反之说明患者(处方)已较少使用。 DDDs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成分无关的计量单位,从而可以估计药物消耗的趋势并在不同群体和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比较。 上例中:用药频度(DDDs)=4000g/0.6g=6666.67(无单位数值) 4. 将限定时间段内所有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求和,得到累计抗菌药物消耗量

5. 计算同期用药总人天数 公式: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6. 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 公式: 注:不计入累计DDDs的部分: (1) 外用抗菌药物:如氧氟沙星滴耳剂、妥布霉素滴眼液、硝酸咪康唑乳膏等外用制剂; (2) 抗病毒药物不计入累计DDDs,不计算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内。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数)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λ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每100人天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λ DDD值: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计算:(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用于不同的适应症时,DDD 值也 不同。 λ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除以DDD值(克/DDD 值)。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λ λ同期是指某段时间,一般多以年度计。 λ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平均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最新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 (一)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 防用抗菌药物。 4.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 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表1-1 手术切口类别 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

(用药频度)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

DDDs(用药频度)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 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确定了 将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并给其下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消耗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DDD 是一个比值,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可以进行数值上的比较,某药的DDD数值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DDD :限定日剂量。《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 同人群的限制。 DDDs:用药频度。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DDDs 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DDDc:限定日费用。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 值。DDDc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DUI药物利用指数:是以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可作为判别临床 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若DUI大于1.0,说明医生日剂量大于DDD,用药不合理。

具体计算方法: DDDs (用药频度) 表达方式: 值该药(某药某一时期销售总量 一定时期某药DDD g DDDs ) 某药一定时期销售总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分别计算同期其销售总量( g),最后求和得到该 品种消耗的总量(g ) DDD(defined daily dose):成人限定日剂量。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表达方式: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数)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使用强度抗菌药物 100DDD 如计算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即为该医院住院患者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 DDDs 相加;计算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 耗量(累计DDD 数)为该科室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 DDDs 相加。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住院患 者平均住院天数

抗菌药物用药常见问题

抗菌药物用药常见问题 炎症、感染、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物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而感 抗菌药物用药常见问题 炎症、感染、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物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 抗生素以前叫抗菌素,它是从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而得来,用来抑制甚至杀灭细菌,霉菌等有害菌种的药物。 ????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菌药物、抗生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 ????抗菌药物所指的范围较广,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物。它包括化学合成药,如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药,也包括抗生素,还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 常用抗菌药物有哪些 ? ? 大体上将抗菌药物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碳青烯类。 ? ? 青霉素类:氨卡西林(氨苄青霉素),羟氨卡青霉素(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等.青霉素类主要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感染等。 ? ? 优点:杀菌能力强,毒副作用小,孕妇及儿童使用比较安全,不影响肝肾功能。 ? ? ?头孢菌素类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药物:头孢唑林(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口服类常用的有:头孢羟氨苄(先锋7号)。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肾脏毒性低。注射类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类有:头孢克洛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比第二代更低。第四代在抗菌谱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前三代。 总之,头孢菌素类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低等优点。但价格有点昂贵。它还有可能与青霉素过敏者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应用第三代和第四代也有可能将体内正常有益菌杀死,易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 ????碳青酶烯类 ? ? 该类抗菌药物是迄今开发的抗菌药物类中抗菌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不推荐一般患者使用该类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常用的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一般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但是普遍存在有肾毒性和耳毒性。 ????喹诺酮类:即通常所说的沙星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等。抗菌谱广,对能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但对青少年软骨发育有影响,不宜18岁以下患者使用。 抗菌药物的危害 ? ? ?抗菌药物可以治疗大多数由于细菌引起的疾病,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大剂量的使用问题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 ? ? ?过敏反应: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 ? ?肝损害;长期服用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可以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淤滞。 ? ? ?肾损害:大多数抗菌药物均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到抗菌药物损害。该类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四环素,第一代头孢菌素。 ? ? ?血液系统损害:抗菌药物的滥用也会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减少。甚至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 ?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可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有

抗菌药物DDD值及各种指标计算方法

抗菌药物D D D值及各种指标计算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的通知 [ 晋卫办医政〔2011〕39号] 各市卫生局、厅直厅管医疗机构: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精神,确保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与数据计算的科学、准确和统一,现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计算方法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责成专人负责,熟 悉和掌握相关内容,准确调查和计算相关数据与指标,并有效利用相关数据指导和干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二、为方便全省医疗机构计算抗菌药DDDs,使其具有较好的可比 性,全省抗菌药物DDD值均采用附件二提供数据。 三、儿童医院抗菌药物DDD值暂以成人1/3来计算。 四、医疗机构要按照《山西省卫生厅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 整治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指标与数据。对不能及时上报或弄虚作假的医疗机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联系人:省卫生厅医政处牛晓辉刘玉伟范惠霞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附件一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附件二成人抗菌药物DDD值 附件三抗菌药物相关指标与数据统计表格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附件一 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一、处方指标(Prescription indicators)。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表达方式: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表达方式: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表达方式:

DDDs(用药频度)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pdf

DDDs(用药频度)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计算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确定了将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并给其下定义为:用于主要治疗目的的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以DDD作为测量单位,较以往单纯的药品金额和消耗量更合理,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以及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同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药物的使用频度。DDD 是一个比值,同类药物和不同类药物的DDD可以进行数值上的比较,某药的DDD数值大,说明用药频度高,用药强度大,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DDD :限定日剂量。《中国药典》(2005年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同人群的限制。 DDDs:用药频度。DDDs=该药年销售总量(g)/该药的DDD值。DDDs 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 DDDc:限定日费用。DDDc=该药年销售总金额(元)/该药的DDDs 值。DDDc代表药品的总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DUI药物利用指数:是以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若DUI大于1.0,说明医生日剂量大于DDD,用药不合理。

具体计算方法: DDDs (用药频度) 表达方式: 值 该药(某药某一时期销售总量一定时期某药DDD g DDDs )= 某药一定时期销售总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分别计算同期其销售总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量(g ) DDD(defined daily dose):成人限定日剂量。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表达方式: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数)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100DDD ?= 如计算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即为该医院住院患者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 相加;计算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 数)为该科室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 相加。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青霉素类药物表

窄谱青霉素类青霉素钠苄青霉素;苄青霉素G;苄西林;海巴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苄基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G钠;青霉素钠。 青霉素钾苄青霉素;苄青霉素G;苄西林;海巴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苄基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G钾;青霉素钾。 苄星青霉素安唐西林;比西林;苄星青;苄星青霉素G;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二苄乙二胺青霉素;唐西灵;二乙胺青霉素G;乙二胺青霉素;太陀西林;苯乍生;本新青霉素。 普鲁卡因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苄青霉素普鲁卡因;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混悬剂;普清;普鲁卡因苄青霉素混悬剂。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萘夫西林钠乙氧萘青霉素钠;新青Ⅲ;新青霉素Ⅲ;新青三乙氧萘青霉素;欣轻三。 苯唑西林钠安迪灵;苯甲异噁唑青霉素;苯甲异噁唑青霉素钠;苯唑青霉素;苯唑青霉素钠;苯唑西林钠;新青霉素Ⅱ号;新青霉素Ⅱ钠;新青霉素Ⅱ;苯唑西林;青霉素P12. 氟氯西林钠伊芬;福氯平;氟氯苯甲异噁唑青霉素;氟氯苯唑青霉素;氟氯苯唑青霉素钠;氟氯青霉素;氟氯青霉素钠;氟氯西林钠。 氯唑西林钠奥格林;开力;帕得灵;全霉林;英威博;浦康倍;瑞普林;棠诺;安美林;二叶绿; 立达欣;邻氯苯甲异噁唑青霉素;邻青霉素;邻青霉素钠;邻氯西林;邻氯西林钠;氯 苯西林;氯苯西林钠;氯苯唑青霉素钠;氯唑青;氯唑青霉素;氯唑西林钠;邻氯苯唑 甲异噁唑青霉素;米沙西林-S;欧苯宁。 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安比西林;安必仙;安必欣;安必林;欧倍林;恩必欣;安比先;安西林; 伊西德。 阿扑西林钠天冬羟氨青霉素;TA-058;Aspaxicil-lin;ASPC. 阿莫西林钠羧氨苄青霉素;益萨林;安心;海夫安;阿摩青霉素;凯瑟林;可力。 抗单胞菌青霉素羧苄西林钠羧苄青霉素;羧苄西林;卡比西林;羧苄青;卡比西;锋舒林。 替卡西林钠α羧基噻吩青霉素;的卡青霉素;的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替卡西林;替卡西林钠; 替卡青霉素;替卡青霉素钠;铁卡霉素。 阿洛西林钠阿乐欣;苯咪唑青霉素;康恩贝;中诺新抗;可乐欣;咪氨苄西林钠;氧咪苄青霉素; 唑酮氨苄青霉素;鑫达益;阿尔欣;安美兰;天宁林;天西林。 美洛西林钠拜朋;磺苯咪唑青霉素钠;磺苯氨苄青霉素钠;诺美;诺塞林;天林;力扬。 哌拉西林钠哔哌青霉素钠;哔哌西林;哌氨苄青霉素;哌拉西林二钠;氧哌嗪青霉素钠;唯依旺; 更欣。 呋布西林钠呋苄青霉素钠;呋苄西林钠;呋脲苄青霉素钠;呋脲苄西林钠;卓利菲尔。 磺苄西林钠磺苄青霉素钠;格达西林钠;磺西林;可达西林;卡他西林;α—磺酸苄基青霉素;美罗;万普建。 复合制剂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 钠 安佳洛;凯天佳;中诺克奇;爱罗苏;安立新;安洛欣;氨苄—邻氯青霉素钠;氨氯青 霉素钠;氨氯西林钠;氨唑青霉素钠;氨唑西林钠;白罗仙;美佳林;中诺莫奈;中诺 威林;西扶新;欣多凯;二叶安。 阿莫西林钠氟氯西林 钠 氟羟青霉素;氟羟西林;弗威;昆柏;新灭菌;氟羧西林。

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汇总

《2012年XXXX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五、重点内容 (二)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综合医院)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抗菌药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0.5至 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I类切口手术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

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 38号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 【简介】 青霉素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 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为皮肤反应,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本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使用本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对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不提倡。 【分类】 按其特点可分为: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等。 耐酶青霉素:如苯唑青霉素(新青Ⅱ号)、氯唑青霉素等。 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呋苄青霉素等。 氮咪青霉素:如美西林及其酯匹美西林等,其特点为较耐酶,对某些阴性杆菌(如大肠、克雷伯氏和沙门氏菌)有效,但对绿脓杆菌效差。 【作用】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则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 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2017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各科室须严格遵照执行。 一、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一)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原则上应选择一、二代或三代头孢类等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二)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 (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三)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三、预防用药条件 (一)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

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大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二)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手术)1、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2、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三)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四、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1、抗菌药物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1)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2)针对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污染菌种类选用。 2、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 3、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 4、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题及答案

1、下列对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的认识,错误的是() A、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可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B、老年患者无用药禁忌者可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C、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可按重度肾功能减退减量给药 D、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药物应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慎用,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据此调整剂量 2、下列哪项不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A、下呼吸道感染 B、血流感染 C、上呼吸道感染 D、盆腔感染 E、肾盂肾炎 3、下列哪些品种不属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A、氨苄西林/舒巴坦 B、头孢拉定/舒巴坦 C、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E、头孢哌酮/舒巴坦 4、治疗气性坏疽宜选药物是() A、红霉素 B、磺胺嘧啶 C、青霉素 D、氧氟沙星 E、利福平 5、下列不属于治疗皮肤炭疽的药物是() A、阿莫西林 B、环丙沙星 C、多西环素 D、甲硝唑 E、左氧氟沙星 6、治疗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宜选药物为() A、多西环素 B、利奈唑胺 C、头孢唑林 D、氨基糖苷类 E、红霉素

7、猩红热的治疗药物首选()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大环内脂类 D、磺胺类 E、头霉素类 8、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 A、曲霉 B、星形诺卡菌 C、肺炎链球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分枝杆菌 9、下列关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发生反应时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A、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药 B、如发生过敏反应,减少用药剂量 C、发生休克反应,应给予吸氧及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D、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就地抢救 E、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 10、下列关于气性坏疽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患者住单间病房并实施床旁接触隔离 B、早期足量应用抗需氧菌药物,合并厌氧菌感染时联合应用抗厌氧菌药物 C、疗程视病情及感染程度酌情而定 D、必要时应截肢 E、尽早进行清创术,清除感染组织及坏死组织,取创口分泌物做需氧及厌氧培养 11、万古霉素对以下哪些微生物敏感() A、真菌、病毒 B、螺旋体 C、支原体、衣原体 D、军团菌 E、葡萄球菌、链球菌 21、()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克林霉素 D、第三代头孢 E、两性霉素B 22、氨基糖苷类的抗结核药是()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指标计算方法说明 (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X 100% 。 同期就诊总人次 目的:在总体水平上,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患者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患者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患者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总例数X 100%。 同期总出院人数 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此项是以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 使用率=1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例数X 100% 。 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 目的:测算I类切口手术病例预防用药的水平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例数:只指用于预防用药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同期I类切口手术总例数:是按I类切口手术例数统计 (4)接受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率= 术前0.5-2.0 小时内给药例数X 100%。 同期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总例数 (5)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 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中送检例数 x 100%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方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 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DDD值参考

1.D D D s(用药频度)表达方式: 某药一定时期销售总量:是指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厂家,分别计算同期其销售总量(g),最后求和得到该品种消耗的总量(g) DDD(defined daily dose):成人限定日剂量。 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表达方式: 如计算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即为该医院住院患者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相加;计算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为该科室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相加。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同期出院患者人数×同期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成人抗菌药物DDD值 药品名称规格单位单剂量剂量单位DDD值 单位DDD 青霉素钠注射剂支 MU 克 3.6g 青霉素钠注射剂4MU 支 MU 克 3.6g 青霉素钠注射剂支 MU 克 3.6g 青霉素Ⅴ片0.125g 片 g 克 2.0g 青霉素Ⅴ片0.25g 片 g 克 2.0g 苯唑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 g 克 2.0g 苯唑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g 克 2.0g 氯唑西林胶囊0.125g 粒 g 克 2.0g 氯唑西林胶囊0.25g 粒 g 克 2.0g 氯唑西林胶囊0.5g 粒 g 克 2.0g

氯唑西林颗粒剂50mg 包 mg 克 2.0g 氯唑西林注射剂0.5g 支 g 克 2.0g 氟氯西林胶囊0.125g 片 g 克 2.0g 氟氯西林注射剂0.5g 支 g 克 2.0g 氟氯西林注射剂 1.0g 支 g 克 2.0g 氨苄西林钠胶囊0.25g 粒 g 克 2.0g 氨苄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 g 克 2.0g 阿莫西林胶囊0.25g 粒 g 克 1.0g 阿莫西林胶囊0.5g 粒 g 克 1.0g 阿莫西林干糖浆125mg 袋 mg 克 1.0g 阿莫西林颗粒125mg 袋 mg 克 1.0g 阿莫西林注射剂0.5g 支 g 克 1.0g 阿莫西林注射剂 2.0g 支 g 克 1.0g 阿莫西林片0.25g 片 g 克 1.0g 哌拉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2.0g 支 g 克14.0g 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3.0g 支 g 克14.0g 替卡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g 克15.0g 替卡西林钠注射剂 3.0g 支 g 克15.0g 替卡西林钠注射剂 6.0g 支 g 克15.0g 美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 g 克 1.2g 美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g 克 1.2g 美洛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g 克 6.0g 美洛西林钠注射剂 2.0g 支 g 克 6.0g 阿洛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g 克12.0g 阿洛西林钠注射剂 2.0g 支 g 克12.0g 阿洛西林钠注射剂 3.0g 支 g 克12.0g 阿洛西林钠注射剂 4.0g 支 g 克12.0g 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支 MU 克0.6g 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支 MU 克0.6g 苄星青霉素注射剂支 MU 克 3.6g 羧苄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g 克12.0g 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g 克15.0g 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2.0g 支 g 克15.0g 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5.0g 支 g 克15.0g 呋布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 g 克 6.0g 奈夫西林钠胶囊0.25g 粒 g 克 3.0g 奈夫西林注射剂 1.0g 支 g 克 5.0g 双氯西林钠胶囊0.25g 粒 g 克 2.0g 阿帕西林钠注射剂 1.0g 支 g 克8.0g 阿扑西林钠注射剂0.5g 支 g 克 3.0g 匹美西林钠胶囊0.25g 粒 g 克0.6g 仑氨西林片0.25g 粒 g 克0.8g

抗菌药物所致药热的几个问题

抗菌药物所致药热的几个问题 上海长征医院缪晓辉教授 摘要:抗菌药物热是指因药物的化学结构及患者的特异体质,在用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异性的发热反应。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以Ⅲ型变态反应最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用药后立即,或用药后7~14天出现的无法用当前病症解释的低热至中等热,可伴有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等。主要诊断依据是:用药后体温上升;停药后体温复常;无明确的感染证据。处理原则:在排除感染的基础上,停药观察;感染尚未控制者,更换致热可能性较小的抗菌药物,并简化治疗;或合并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抗菌药物的品种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滥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所谓“药源性疾病”也越趋多见,其中“药热”便是较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1,2]。我院感染科在近两年内因“发热原因未明”收治的住院病人中,有近15%的病例最终确诊为抗菌药物所致的药物热(以下简称抗菌药物热),而在住院期间因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人,发生药热者更不鲜见。然而,多年来我们在参与院内外“发热原因未明”会诊过程中,多次发现某些比较典型的抗菌药物热病例,由于未引起经治医生的注意和重视而没有得到及时确诊。由此,有必要提醒大家:不可忽视抗菌药物热! 有关抗菌药物相关药热的病案报告常见诸于各种药学、药理杂志,但以药热为专题的系统论述尚不多见。本文综合有关资料,并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体会,阐述抗菌药物热的几个问题。 1、药热的概念 广义地讲,使用某种药物后所发生的发热反应,均属于“药热”的范畴,它包括了变态反应性和非变态反应性两种类型。狭义地说,药热是指因药物的化学结构及患者的特异体质,在用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异性的发热反应,它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仅发生于少数特异体质者,药物和发热两者之间不会因用药剂量大小或时间长短构成因果关系。本文着重讨论变态反应性药热,即狭义的药热,但有必要首先对非变态反应性药热的成因作简要介绍。 非变态反应性药热的类型及成因如下:①病原体释放致热源。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病原体被大量杀灭后,释放出的抗原物质、内毒素等引起发热等症状,与药物本身无关,称之为雅里希-赫克斯海默反应(Jarisch-Herxheimer reaction。见于抗菌药物治疗梅毒、沟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回归热等。这类反应很像药物变态反应,但是多数病例在继续治疗过程中,反应逐渐消退,不同于中毒和变态反应;②外源性致热源的作用。包括两种情况:第一,使用了被致热源污染的药物或液体,严格地讲这不应归类于药物热。第二,大多数细胞因子的基因工程产品,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使用之初或整个使用过程中可见发热反应。另外,注射菌苗或蛋白质疫苗所致发热亦属此列;③继发于组织损伤的不良反应。药物损伤红细胞、肝细胞后,引起的溶血或肝炎可产生发热;④内生致热源的释放。常见于药物肌内注射所致的无菌性炎症;⑤其它,如应用甲状腺制剂后的组织代谢加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因血管收缩和散热减少、苯丙胺(Amphetamine,安非他命)中毒相关的中枢性发热,等等。 2、抗菌药物热的发生机制 抗菌药物(包括其它药物)所致药物热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药热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常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是微生物分泌的有机物质,为半抗原,本身无免疫原性,一旦与体内的载体物质如白蛋白、变性DNA或细菌代谢产物结合,形成“载体-半抗原”复合物后则具备了抗原性,可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包括针对自身成分在内的免疫应答。与药热有关的这种变态反应以Ⅲ型,即免疫复合物型多见,也可能为Ⅱ型或Ⅳ型变态反应。临床药理学的研究结果支持药热为变态反应的推测:①药热与抗菌药物的药理特性无关,可表现为速发性,也可以是迟发的;②药热的发生率与抗菌药物用量无线性关系;③停药后的较短时间内药热消失;④某种抗菌药物仅在少数病人产生药热,可能与特异体质有关;⑤药热常与皮疹同时出现。资料表明,绝大多数抗菌药物可致药热,常见的有: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大多数头孢菌素、链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利福霉素、两性霉素等。 3、抗菌药物热的临床表现 3.1 发热一般出现在投药后7~14d ,短则1d(有人报告最短为1h),长则数周。热型大多为弛张热、稽留热,或微热。不伴皮疹者体温多于停药后2~3d内降至正常,皮疹严重者发热可持续较长时间。

医院抗菌药物管理

北川中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杭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的计算

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的计算 1、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管理的范围: 纳入统计的抗菌药物: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病原的药物)。 不纳入统计的:(1)非外用:抗病毒药、抗结核药、抗寄生虫药、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2)外用药:皮肤科的乳膏(红霉素软膏),五官科的滴眼液、眼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妇产科用于冲洗的药物(甲硝唑),肠道准备(肠道手术时口服或灌肠用于杀灭肠道细菌但不吸收入血的抗菌药物:阿米卡星)等外用药;(3)皮试用药。 2、成人限定日剂量(DDD值): 成人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一个药品以主要适应证用于成年人的维持平均日剂量。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版)、《新编药物学》(17版)及相关药物药品说明书。 DDD值提供了一种与药物价格和配方无关的测量单位,不能够等同处方日剂量(PDD , Prescribed Daily Dose)。凡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复合制剂,在计算DDD数时,其DDD只考虑β-内酰胺酶类药物的含量,不统计酶抑制剂的量。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用药途径)不同DDD值也不同。 3、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 DDDs:用药频度,一定时期内某药品的销售总量(不同剂型、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该药品换算成单位为克的量),不受药品价格、包装剂量、治疗分类的影响,解决了不

同药物的每次用量,日用几次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 表达方式: 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使用频率越高,对该药的选择倾向高。DDDs越小,说明对该类药物的使用较少。 累计DDD数,即抗菌药物消耗量,数值为住院患者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相加。不同药物的DDDs可以累加,不同科室的DDDs也可以累加。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 ):单位为每百人天,为每100人每天累计消耗抗菌药物的DDDs。用于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深度。 表达方式: 如计算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即为该医院住院患者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相加;计算某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它的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为该科室消耗的所有抗菌药物DDDs相加。 5、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措施: ㈠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为同期所有出院病人住院天数相加。常用同期出院患者人数乘以同期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某一时期住院患者的人数及每个病人的住院天数相对固定,该数值一般来说是无法人为控制的,无可操作性。因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主要受抗菌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