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招贤纳士③曹操联合孙权④实行屯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文武皆秀的齐鲁大地,有崇武尚勇的风气和重视兵学的传统,在5 000多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涌现出诸多军事名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齐鲁英才们各为其主,在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其中,诸葛亮(今山东临沂人)促使刘备与孙权结盟,在中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城濮之战

3.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魏吴

D.蜀吴魏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诗描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他是()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5.“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八王之乱”,这些历史史实导致的共同后果是()

A.发展了西晋经济

B.巩固的西晋统治

C.加速了西晋的衰亡

D.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6.西晋末年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7.西晋初年出现了“八王之乱”,这场混乱的直接目的是()

A.争夺地盘

B.争夺皇位

C.争夺人口

D.争夺国宝

8.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的是()

A.氐族

B.羯族

C.鲜卑族

D.羌族

9.公元383年,使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的战争是()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10.小明同学绘制了一幅鲜卑族活动中心迁移历程图,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鲜卑族活动中心迁移状况的是()

A.大兴安岭一带→大同一带→洛阳一带

B.大兴安岭一带→洛阳一带→大同一带

C.洛阳一带→大同一带→大兴安岭一带

D.大同一带→大兴安岭一带→洛阳一带

11.中国古代有位改革家,果断地抛弃本民族落后的东西,积极吸纳汉族的先进文明,使本民族得到快速发展,并且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他是()

A.商鞅

B.秦始皇

C.张骞

D.北魏孝文帝

12.下图反映了北魏经过改革后出现“胡人汉服”的社会时尚。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是()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

13.下列有关东晋南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晋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

B.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宋”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D.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14.东汉末年,大批北方民众南迁,他们主要定居在()

A.四川地区

B.岭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淮河中下游地区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

A.成都

B.洛阳

C.建康

D.长安

1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大量田地被开垦②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使用粪肥④南方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D.勤劳致富

18.下列发明中为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的是()

A.甲骨文的出现

B.造纸术的发明

C.小篆的出现

D.印刷术的发明

19.顾恺之不仅擅长绘画,文章和诗也写得很好。时人称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以下属于顾恺之代表作的是()

A.《步辇图》

B.《洛神赋图》

C.《送子天王图》

D.《清明上河图》

20.下列各图中,能够反映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中外文化有机融合

特点的是()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6分,第22题14分,第23题20分,共

60分)

2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和哪次战役有关?交战的双方分别是谁?(6分)(2)战争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12分)

(3)该战役对当时中国的南北方各有什么影响?(4分)

(4)除图二所示的成语外,你还知道哪些和该战役有关的成语?

(4分)

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频繁,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

民族迁徙的浪潮。与此同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表格中的相关问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

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

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北史》

材料二“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提到的“魏主”指的是谁。他想把都城迁到哪儿?(8分)

(2)材料二体现了“魏主”在哪一方面的改革?“北语”指哪一民族的语言?(8分)

(3)“魏主”进行的这次改革有何历史作用?(2分)

(4)通过对“魏主”改革的分析,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2分)

答案

1.C

2.B

3.C

4.D

5.C

6.C

7.B

8.C

9.B 10.A 11.D 12.D

13.C 14.C 15.C 16.A 17.B 18.B 19.B 20.A

21.(1)淝水之战。前秦和东晋。

(2)结果:东晋胜利,前秦失败。原因:前秦军中的汉族和其他少

数民族的将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前秦军队劳师远征;苻坚指挥失误;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团结一致,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3)对北方: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对南方:东晋的胜利,使南方获得暂时的稳定,为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

提供了有利条件。

(4)风声鹤唳;投鞭断流。

22.(1)吴;东晋;南京。

(2)政权分立。

(3)北方人南迁,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4)《兰亭序》。

23.(1)“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洛阳。

(2)学习汉语。鲜卑族。

(3)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

化进程。

(4)中华文明是由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等等。(本题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