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东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东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东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物流业、尤其是城市的物流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中

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因此,非常必要进行城市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本文首先对比了国内外城市物流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然后通过研究分析东营市物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物流需求进行预测,提出了东营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与建议。围绕“两个中心,五个保障”的总体思路,对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以及物流信息平台规划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在城市物流需求预测中,分析物流节点、物流园区和货运枢纽功能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对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确保了预测数据的精度和可信性。在基础设施规划中提出了物流节点规划方法、园区选址模型。在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中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体系、设计原则等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和基本实现形式,并对其效益进行了评价。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物流需求;节点;选址模型;信息平台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物质资源流动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被广泛认为是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利润源泉。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的需要,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有效推进更深层次的区域产业分工与优势资源整合,服务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均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被各地区作为新的经济发展引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已于2009年12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复。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月4日,国务院又以1号文件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更是在文中明确指出“东营和滨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被强化,成为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东营作为“黄”“蓝”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地区,成为了许多商业集团和中外企业的投资理想之地。“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将为东营市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就意味着东营接下来的发展中将有更多的人流、物流,如何实现其快速便捷的流动,这就是现代物流业所需解决的问

题。同时,<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为东营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把东营等城市确定为省级物流节点城市。以前,东营市主要采取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做法来吸引投资商,而现在投资商将投资环境作为首选考虑因素,许多投资商希望投资地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业作为其经济增长的服务保障。同时,山东省交通运输业也于2008年提出了“大路网大港口大物流”的发展目标,研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是顺应山东省甚至全国交通运输业大的

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和东营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1.1.2研究的意义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沿海一类开放城市,北临渤海、东濒莱州湾,西与滨州接壤,南与淄博、潍坊毗邻,是京、津、塘与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及黄河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近几年来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己成为东营市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开辟新的产业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东营市吸引投资、铸就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东营作为“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交汇区,加快物流业发展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第一、有利于转变东营市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现代物流业最

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把社会商品的产、运、销等各个环节有效连接,统一支配,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变得加速,尽可能地降低社会商品在流通环节的支出费用。因此,东营市将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实现地区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整合社会资源”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第二、有利于促使东营市产业结构优化。现代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它的发展可以改变第三产业在东营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低的现状,同时可以集聚本地区的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发展要素,使与之相关的其他第三产业如:金融业、外经贸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业等行业也同时发展,对优化东营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使东营市走出依赖传统产业一石油业发展的困境,加快建设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整合社会资源,集聚发展内力,促使东营经济向多元化、合理化、协调化方向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有利于东营的投资环境得到改善。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的规模,特别是“黄”“蓝’’两大战略的实施,国际国内许多资本瞄准了东营这一投资沃土,东营在招商引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随着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物流发展状况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看做是一个不可忽视且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和考察条件。为此,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逐步完善物流系统,是东营市改

善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知名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第四、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过去的商品流通过程中,社会商品从生产到消费,需要许多环节,需要被转手装卸许多次,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浪费时间。多式联运、一单到底的现代物流模式,可以将物耗降低许多。由于社会分工日趋细化发展起来的现代物流业,会将由于水平不高、条块分割的物流方式造成的极大数物耗大大降低。据不完全统计,货物自运车辆占全社会运输车辆达70%,空载率为37%,每年因装卸运输不当的损失达500亿,保管不善的损失达30亿。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达40%以上。使社会各种运力有效运行,减少空载率,即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排放,保护了环境。

第1章前言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现代物流发展的研究,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自己实际的物流发展模式,其发展物流的经验与各自的特点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广泛的重视,其他国家纷纷学习与借鉴。美国可以说是当今世界物流业发展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美国并没有旨在直接调整物流产业发展的所谓“国家物流产业政策”或者“物流产业发展规

划”,也没有所谓发展“物流产业”这样_个概念,甚至于连所谓物流产业的定义都还没有【9】。同样,在美国也没有所谓“社会物流”或“宏观物流”之说。大家所讨论和研究的就是企业物流或商业物流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与企业生产和营销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流管理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等。事实上,所谓物流和物流管理的概念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指的就是有组织的管理运筹活动,是军队和企业组织发挥系统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中心说,,可以说是美国对物流的认识,这种认识认为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并不是”节耗””降低成本”,而是有利于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企业提高社会竞争力【l】。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综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专业的运输、仓储服务商和区域性配送服务商分工合作的产业形态,各类物流服务商面向细分的市场培育核心能力,客户可以选择功能性物流服务商,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来整合功能性服务商、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形成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的物流业务之中的现代物流体烈”】。而日本物流发展的起步比美国晚很多,但是日本政府非常重视,许多企业也非常支持,积极参与,加快了日本对物流的研究,促使了日本物流功能的整合,现代物流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也拥有了自身独特的经验和方法,跻身于现代物流先进国家行列。“利润中心说,,是同本对物流认识的代表,这种

认识认为企业可以通过物流活动来产生一些直接的和间接

的利润,企业利润的主要活动包括了物流活动,从而物流活动也为国民经济进行创利【l】。日本的物流管理,已经形成了适合其国情的运输系统现代化、仓储系统现代化、装卸搬运系统现代化、包装标准化、信息处理现代化的现代化流通体系。欧洲对物流的认识比较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理念比较突出,着重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成本中心说,,是欧洲对物流认识的代表,在整个企业战略中将物流作为营销活动的成本产生影响因素,企业成本的高低取决于物流,它既可以是产生点,也可以是降低成本剧¨。随着欧共体的产生,形成了欧洲共同市场,欧洲物流也朝着企业物流社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应用第三方物流的水平比美国和日本的水平高。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物流概念是于1978年从日本引入的,90年代特别是近几年来现代物流的研究应用都有了跨越式地发展【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被提上了国家优先发展行业之列,越来越被重视,并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可行的措施发展现代物流。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加速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大多数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和长远规划中的重

要发展产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发展迅速,各地加快了如交通主通道、物流中心、园区的等物流基本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物流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层次、多样化,从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也应运而生,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条件。然而,比起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还远远落后【6l。系统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物流活动尚未开始,较少的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社会上未达到一定的比例,旺盛的物流市场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由于管理体制的不统一、不顺畅,造成了各地区各自规划自己的物流发展,物流相关资源没有形成有效整合,与集成系统化的现代物流内涵不一致,阻碍了现代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还未建立完善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所需的交通基础设施缺乏统一化、长远化规划,大大影响了我国现代物流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和网购等网络经济的广泛兴起,全球现代物流服务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遍布世界的每一国家甚至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内物流产业先后经历保护、适度放开、全面开放这几个过渡阶段,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也正在抵触排斥中融合,信息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已经是我国物流产业大的发展趋势。

1.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的内容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部门,需要协调许多方面关系利益。本文将对东营市物流业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真如何使现代物流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调查研究、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实施规划的措施等过程,以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现代物流理论、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相关经验,.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东营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1.3.2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2)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注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4)实地调查研究。

1.3.3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本课题将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通过查阅关于现代物流的最新文章著作,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通过到物流企业及市内大型物流需求企业调查、与东营市物流业有关专家学者讨教等方式,找出东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研究提出能满足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中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

规划。

第2章东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2.1东营市概况

东营一座新兴城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沿海一类开放城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第三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北面是渤海,东面是莱洲湾,西南分别与滨州、淄博、潍坊相邻,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流域经济带的交汇点,是东北经济区与华北、中原经济区海陆通道的控制点,距青岛、济南均为200多公里,距离北京480公里、天津360公里,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至韩国汉城的直线距离为670公里,至日本长崎的直线距离为1150公里。所处的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斗岛和辽东斗岛环抱的地理中心,北靠京津唐地区,南与烟台、潍坊、青岛等城市组成斗岛城市群,是渤海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之一。从长远发展看,具备形成区域物流枢纽的区位条件。东营还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境内公路、水路、铁路等运输线路纵横交错,是全省交通物流网络的重要环节。“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东营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的有利条件。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正式批复,东营成为全省唯一整体纳入“黄”、“蓝”两大板块的城市。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域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前沿城市,东营在两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充分获得政策支持的优势。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东营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资源广袤、油气和海洋资源丰富、淡水资源相对充沛,拥有承接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2.2东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东营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东营市“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和国家、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东营市现代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批物流园区、综合性物流中心、专业化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东营市物流企业发展到225家,其中物流及配送企业96家、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各类运输公司129家。全市物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利税1.99亿元、利润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34%和43%。盛运物流、华泰物流、西郊货场物流、胜利物流等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企业相继涌现。

2.2.1物流企业多元化主体已经形成

交通运输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延伸服务,发展成为社会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部分仓储企业通过扩建改造,改变经营方式,转化为物流企业。华泰集团、万达集团等企业的内

部物流机构演化而成立物流公司,在为企业本身的采购、生产、销售提供物流服务同时,也对外提供物流服务。盛运物流、西郊货场物流、金丰棉花仓储物流公司等一些面向大企业和全社会服务的专业物流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东营市以物流冠名的企业50余家,从事货物配送、信息服务的个体业户300余家。已形成了以山东盛运物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物流企业和以东营华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

业物流为主导,以个体配货业户为补充的物流市场。2.2.2物流产业集聚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围绕东营市重点工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商贸中心、货物集散地,逐步形成了西郊货场物流中心、西营水果批发市场等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截止2009年底,东营市已有72处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其中有11处营业收入过亿元。华泰物流园区、西郊货场物流等一批物流园区均具一定规模,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2.3现代物流发展交通平台初具规模

截止2010年底,全市仓储面积达到85万平方米,公路通车里程8002.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1公里,威乌高速公路与东港高速公路、东青高速公路形成了完善的高速公路网。铁路与胶济、京九铁路贯通,已经开工建设的黄大铁路和即将开工的德龙烟铁路横贯东营全境。东营港被国家批准为一类开放口岸,2x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已正式

开港通航,2x5万、2x5000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前期基础工作已经完成。东营港物流园区规划已经完成,中海油将投资16.95亿元建设100万吨原油储备库。现代物流发展赖以依托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备。

(1)铁路东营市境内仅有淄(博)东(营)铁路,淄东铁路正线89公里,东营境内长20.5公里。线路系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线路区间日均查定通过能力为20对车,上下牵引定数为2000吨。有三条支线,胜利发电厂支线13公里,胜利石化总厂支线4公里,胜利油田中心库支线2公里。

(2)公路。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高速公路181.1公里,一级公路302公里,二级公路544.5公里,三级公路364.9公里,四级公路6610.4公里,二级以上公路的比重占12.8%。高速或一级公路通达东营市境内所有县(市、区),绝大部分县(市、区)与东营市政府驻地由一级及以上公路相连接,相邻县(市、区)由二级及以上公路相连,乡镇和行政村通油路率分别达到100%和99.9%,公路建设连续多年走在了全省同行业的前列,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构筑环渤海公路大格局和促进东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的重要交通支撑。

(3)港口东营港由四个港区组成,分别为东营港区、广利港区、广北港区和刁口港区。截止2009年底,东营港共

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9个,最大靠泊能力3万吨级,年通过能力615万吨、20万人次。2009年港口吞吐量共计完成104.47万吨。

(4)航空东营市民航机场,已经开通了东营一北京、东营一上海和重庆一东营一大连的航线。2001.2009年,东营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57514人次,完成货邮行包1774.12吨。其中2009年保障航班起降1490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7.6万人次。2.2.4物流信息化已起步发展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近几年以来,东营市加快了对数据、宽带网络等信息化建设,逐步提高了地区信息化程度,联通、铁通、移动等多家通信运营企业相互竞争,并存发展,国内比较领先的通讯基础设施和通讯能已经基本具备,初步建立了纵横交错、覆盖广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山东盛运物流有限公司已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总投资2292万元。主要由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物流交易信息平台、货代管理系统、GPS/GIS/GSM车辆定位系统七部分组成。不仅提供物流信息发布,物流运作优化调度,物流费用即时结算等工具性的功能,而且为供需链中的各企业提供了一个物资运转的电子交易市场和物流运作的信息传递桥梁,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东营华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和东营交运集团也正在计

划建设自己的信息平台。

2.3东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问题分析

虽然东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但由于“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广大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大型企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非常突出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2.3.1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东营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经信、规划、服务业发展、交通运输等多个部门,也包涵了包装、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这就要求涉及到的政府部门间必须建立统一顺畅的综合协调机制,要求建立起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来保障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然而,受条块分割、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虽然东营市已明确经信部门为政府物流业主管部门,但经信部门对自己在物流业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还不十分明确,其他相关部门也存在着应付的思想,各部门对自己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应有的权利和责任还未充分发挥,有效合作、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还未形成。在缺少现代物流体系的情况下,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物流资源是根本做不到,成为了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阻碍。

2.3.2综合物流运输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协调,物流专

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

东营市的许多企业仍然延续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模式,采油、物资供应处等大多数油田单位采取自己发展物流的方式,近几年才出现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并且东营市内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服务功能比较单一,信息化程度很低;有些物流企业是原来的运输企业改名而来,仅提供仓储、运输等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运力、信息等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没有应用好现代物流管理方法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这一有利工具,现代物流管理水平较低。技术力量、人员素质等方面,欠缺规范化、专业化的基础,存在着不少漏洞。铁路线网络不很健全,现仅有淄东支线,铁路运输覆盖率具有严重的方向性差异;由于东营航线少,飞机场功能不完善,航空物流货运体系建设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货物运输、储存、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很大限制,严重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全面发展。

2.3.3信息化发展缓慢

尽管现在大多数运输车辆都按装了GPS定位系统,但大多数未连接入网。交通信息化发展缺少统筹规划,各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绝大多数信息化应用停留在初级阶段,系统功能不完善,且各部门信息化自成体系,信息资源没有连接成网,缺少应有的整合共享,物流信息不及时、不

畅通,严重阻碍了现代物流业的全面发展。

2.3.4扶持物流发展的法规政策少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关于扶持东营市物流产业及物流体系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建设相对不足,如各类中介组织的培育政策,物流园区投资、建设、运营政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运营政策,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的产业政策等等,都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规定。

2.3.5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随着主导产业企业需求的进~步增长和客户需求范围扩大

与层次的不断提升,1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第三方物流将迅速发展甚至第四方物流将逐渐兴起,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拥有独特的技术和适时调控能力,并且要全域性覆盖。现在物流业市场上符合发展要求的物流人才较少,而且层次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物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信息化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第3章东营市物流需求预测

3.1物流节点综述

3.1.1物流节点、园区和货运枢纽的概念

物流节点(10西sticsnodes)是指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列。物流:节点广义讲是指所有进行物资中转、集散和储运的节点,包括公路枢纽、火车货

运站、港口、空港、大型公共仓库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狭义上讲仅仅指现代物流意义的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和配送网点。城市物流园区是为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理集结地。物流园区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物流园区在郊区或城乡边缘地带统一规划,临近交通干道附近专辟土地,实行政策优惠,吸引物流企业在此集聚,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同时,使物流基础设施与城市景观相协调。货运枢纽是物流园区的基础功能区,也是大型物流基地赖以形成的重要基础条件【2||。货运枢纽是在综合运输和物流网络中起重要作用的物流节点,设备完备、功能齐全、货物吞吐量大,而且能够为各物流配送区提供货物集散功能支持。在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发展中,加快货运枢纽的规划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货运枢纽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物流的技术升级和服务升级,对于改善物流投资环境、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立,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社会化开放型高效物流体系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城市、地区和国

家物流发展水平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3.1.2物流节点、园区和货运枢纽的功能

(1)管理功能有效管理决定着物流节点系统运行的效率和水平。作为集管理、指挥、调度、信息、衔接及货物处理为一体的物流综合设施,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转的有序化和正常化,系统功能的高效实现取决于物流节点的管理职能实现的情况。

(2)信息功能物流节点是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的信息采集、分类、传递、汇总、发送的汇聚地,复杂物流储单元以这种信息作用为基础联结成有机整体。在现代的整个物流系统中,每一个独立点都是物流信息的一个点,把这样许多个信息点和物流系统的信息中心连接应用,能够指挥、管理、调度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网络便形成了。

(3)衔接功能物流节点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它通过转换运输方式使陆路、水路、航空不同运输手段相衔接;它的加工功能使干线运输和物流配送相衔接;它的储存功能使不同步的供应物流和需求物流相衔接;它通过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应用使整个“门到门”运输相衔接,使之运行顺畅,毫无脱节。物流园区作为城市物流节点的规模化、综合化,同时具有以下各种功能,具体为:内陆口岸功能;货物集散、中转和运输组织功能;物流配送功能;装卸储存功能;中介代理功能;流通加工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商品检验功能;

通讯信息功能;咨询与培训功能等十大功能。货运枢纽作为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承担着物流园区的核心功能,即:内陆口岸、物流集散、中转和运输组织、配送、装卸储存、通讯信息等六大功能。物流园区通过实现集成化的多式联运,智能化的在库管理和现代化的信息通讯,为厂商提供在城市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的基础平台;为城市大型商业流通基础设施提供物流支持;提高物流基础设施以及物流运作的一体化程度;促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流通业的长远发展。而货运枢纽则正是“物流港”的作用。

3.2东营市物流需求预测

3.2.1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东营市“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计划、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东营市交通发展规划、东营市商业和工业企业发展规划等,考虑到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等因素,预测特征年东营市的不同运输方式的货运量、货物种类构成等,为物流节点的分布、规模规划提供基本依据。通过因素分析对物流发展影响分析如下:

(1)人口增长与分布,“十一五’’期间,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3.89‰,人口小幅增长。2010年末户籍人口184.87万人,其中,男性93.14万人、女性91.73万人。全市共出生16480人,人口出生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12.08 09:15:45 自2001年国务院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8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等9个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来,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等一系列与物流相关的政策措施后,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鼓励物流业开放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深化,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从统计角度了解国家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和区域发展状况以及物流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依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等资料,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它是运用系统观念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与环节集成整合,实现一体化运作,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复合型产业。为行文方便,以下将“现代物流业”简称“物流业”。 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按行业、地区代表性原则,物流业可划分为专业物流活动和自主物流活动。其中,专业物流活动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铁路货物运输,货运火车站,其他铁路运输辅助活动”等21个行业小类;自主物流活动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等4大行业门类,是这些行业门类中一些规模实力较大企业的选择,即这些规模实力较大企业本身承担自己企业生产产品的物流活动。本项目的研究与上述行业界定的口径是一致的。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六大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六大发展趋势 任*星北京物资学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民生的各方面影响,更加重视物流的现代化建设。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1、电子物流 2、 3、全球化物流 4、网络化物流 5、基于的物流 6、一体化物流。 1:电子物流: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它具体表现为:业务流程的步骤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商务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和数字化;业务处理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为实现个性化;企业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等。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的物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电子化使得跨国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更加强烈。 2:指在物流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得到最充分利用。它包括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既要考虑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 3: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目标,相当数量的大型跨国企业的出现,这一趋势也促成了企业产品的核心部件和主体部分标准化的进程。这些跨国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润,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在全球范围内选择生产基地和供应源,安排企业的生产活动,通过采集、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全球化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实现全球化物流。 4:网络化是指物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列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种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而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例如配送中心向供应商发放订单就可以利用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对下游分销商的送货通知也可通过网上的分销系统、甚至是移动手持设备来实现,等等。 5:供应链物流是为了顺利实现与活动有关的,运作、活动、销售活动和,进行综合性

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03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 的比重为21.4%,比1991年下降2.6个百分点,比1997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大。总的看,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一是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不到2次,批发、零售业周转速度不到3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公路货运空驶率高达47%。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少、服务水平低。中国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比重还比较低。物流服务企业规模偏小,多数仍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效率低,速度慢,损耗大。三是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但在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仍然较慢。四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铁路建设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程度差,路网密度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03年中国运输网络密度仅为19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4.6公里/万人,美国分别为6869公里和254公里,德国为14680公里和66公里,印度为5404公里和22公里,巴西为1886公里和118公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功能不强,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体制障碍。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根除。充分竞争的物流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二是政策障碍。税收、工商注册、土地、收费等一些政策还不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技术标准障碍。物流的不同环节、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技术、信息标准不统一,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电子教案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明明 来源:《商业经济》2017年第03期 [摘要] 现代物流业作为推动市场经济深化前进的动力之一,跻身21世纪几大最具发展前景朝阳产业之列。然而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市场需求基础受限,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现有管理体制缺乏改革创新,物流专业优秀人才匮乏。因此提出构建并完善信息平台,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重视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建设与投入,完善管理与标准化模式并注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合理化建议,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086-03 Abstract: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one of the driven forc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arket economy, is one of the sunrise industries of the 21st century with development prospect. However,there are proble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limited market demand basis, poor service quality and standard, backward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and shortage of logistic talents.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cluding developing information platforms, raising service quality and standard, invest more 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equipment, sound the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pattern, focus on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末才开始正式重视着手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顺应贸易往来的商业发展趋势,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为主的基础物流运输设施体系。我国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大,且发展势头迅猛。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物流运输设施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短期内还是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等公共设施工程大规模的建设起来。2003年国内以万吨级为单位的沿海港口多达六百个,港口的增设极大的优化了物流业的运输线路,同时也为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了更好的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之匹配的相应辅助性设施也随之涌现,物流业的主体核心设施快速的成长比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等。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取得了质的飞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报告 论文题目: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及措施分析 学员姓名:胡亚娟 准考证号: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工作单位: 导师姓名: 日期:2012 年 1 月 5 日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3) (一)、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不断增长 (4)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粗放式扩张阶段且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4) (三)、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4) 二、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4) (一)、我国物流领域缺乏配套法规 (4) (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广泛应用 (5) (三)、对物行业的认识水平及政策透明度不够 (5) (四)、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5) (五)、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5)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5) (一)、大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物流集团 (5) (二)、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6) (三)、加强行业标准化 (6) (四)、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6) (五)、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6) (六)、培养与引进物流专业人才 (6) (七)、设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6) (八)、倡导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6) 【参考文献】 (7)

浅论我国现代物流业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的加快,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资源获取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全球范围内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已成为趋势。构筑一个将适当数量的适当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条件适当的质量和适当的成本交付给客户的高效率物流体系,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推广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战略,持续的经济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合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物流现代物流业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新技术迅猛发展,国际贸易逐步从实体交易中演变出多种形式,以满足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物流不但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快速转型,物流业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也越来越明显。 物流,最早是以二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物资供应建立的“后勤”(Logistics)理论为原型的。当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布置,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后勤”体系被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才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物流,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现代物流的定义不断更新(以下定义仅供参考):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利润源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起步。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物流业受到传统体制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展不均,加上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物流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物流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我国加入WTO 后,在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竞争中,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生产和销售等企业不断吸收经验,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物流外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我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45%的企业计划在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供应商,其中有超过70%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企业,有60%表示愿意

中国的近现代物流的发展

1.2中国的近现代物流的发展 中国近代的物流是在传统的观念、经营理念和政府的束缚下发展的。近代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我国经济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轮船、火车、电报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国民产业都是在制度下限下产生发展的,由于统治者思想的腐朽、保守、偏见使得近代物流业发展迟缓。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对外贸易也迅速增加。以上海为例,1843年到1844年美国和英国设立的洋行有11家,到了1876年就有200多家。随着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外商也在中国大规模发展经营航运业。1864年到1894,这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多。先不谈中国的国内贸易,就海外贸易来说中国的货运发展迅速,数量也是很大的。中国出口了大量的茶叶等,也从国外获得了大量的棉纺织品和机器等。 因此中国的近代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是加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 物流这一概念是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我国的,但是现代物流在我国的正式快速发展是从1992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的作用日渐受到企业的重视,由过去的末端行业逐渐发展为先导行业。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也得到迅猛发展,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8.4(万亿),200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增加到了48.1(万亿),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增加到了75.2(万亿),2009年虽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依然增加到了96.7(万亿),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增加到了177.3(万亿)。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物流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物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

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漯河宏运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货运业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一、发展现状 漯河宏运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是河南省交通行业二十家大型汽车运输企业之一,其前身为河南省漯河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旅客运输、货物运输、驾驶员培训、汽车销售等,企业总资产2 亿多元,07年被评为中国道路运输企业百强第七十九位。公司货运业自2000年开始从零重新起步发展,在政府各级部门特别是交通局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车辆已达到2000台,吨位达到2万余吨,货运业务以散装货物运输为主,开展有部分零担配送、信息服务、合同运输等,年完成运量近400万吨,换算周转量近40000万吨公里,年实现营业收入2亿多元,上交各种税费1千多万元。 二、存在问题 1、运力结构(主要为普通敞蓬小型、中型货车、)经营结构(从事普通货物运输)不尽合理,成本高、效率低。 2、公司组织化程度低,车辆基本处于单车单放状态,运输安全形势不好,车辆实栽率低,企业效益不高。 3、对发展现代物流的理念、认识不够到位,同时由于社会物流综合体系、物流综合规划不健全,发展现代物流缺乏信心,向

现代物流转型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4、货源开发极其艰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5、基础设施(货运站场)建设有待完善和加大投资。 三、发展设想及打算 1、发展设想 在漯河市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公司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巩固漯河货运企业龙头地位;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至少建成一个标准化的物流基础设施;科学化的物流信息系统,规模化的物流服务网络,个性化的物流管理体系,使公司迅速向能为工、商等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转型。 2、发展规划 3、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 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要加快物流(货运)站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公司铁东物流大院的相关建设,要在论证立项的基础上,继续建设仓储库房、露天货场,食堂、洗浴中心等配套设施,形成人、货、车集中中心。要争取在2011年在漯河西部选择合适地址征地建设各种配套设施齐全的第二个大规模物流站场,引进1-2个货运分公司经营。还可以考虑对原燕山汽车站进行改造,主要部分建设成仓储库房,经营仓储业务。二是要加强货源开发。要成立统一货源开发领导机构(也可以称为货运调度中心),积极参加河南省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务部 公安部 铁道部文件 交通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印发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我国观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附后)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推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努力探索,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快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主题词:物流政策意见通知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教言部、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人事部、劳动部、国家质检总局、目家统计局、国家外汇局、国家邮政局、国务院信息办、国家标准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经委、交委)、商务厅(外经贸厅),公安厅(局),交通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商局,各铁路局(广铁集团),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天津、上海海关特派办、各直属海关.各民航地区管理局。 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加快发展观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观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观代物流服务体系,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调整观行行政管理方式 1.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为物流企业办理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发布决定规定外,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 2.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和联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加强对货运代理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取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加强后续监督和管理。改革民航货运销售代理审批制度,由民航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新的民航货运代理管理办法。对危险

浅谈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浅谈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5-08-04 来源:未知作者:1025 点击:1904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 关键词:物流;发展;趋势 物流业的形成,是现代产业演化、升级的产物,作为一个将生产与销售连接起来的中间部门,为企业更快的将商品和服务传送到消费者手中,为消费者更便利的获得商品和服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专业化分工推进到更高的层次,引起了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在现代大生产的格局中,物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以及获取利润的努力互动,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而产生的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更大空间。 现代物流已被我国政府、企业所重视,显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传统物流(运输、仓储等)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新打造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再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作业一体化 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其系统整合的概念,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 2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活动不但活动范围广阔、涉及部门众多,而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EDI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和条形码技术的普及应用,则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水平,使商品在各种需求层面上的流动更加容易和迅捷。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和物流创新的动力。 3物流管理自动化 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其效果是省力化。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普遍使用的物流自动化设施有很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我国也正在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这些自动化设施。自动化设施的应用,可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 4物流管理智能化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1、引子 新中国的现代物流业,如果从引进概念的1978年算起,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基本是同步的。各地政府换届后想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2010年国民经济增长的幅度应该超过预期目标。况且中国经济总量基数较高,在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将带来物流规模的进一步扩张。据预测,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不会低于18%,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可达10%左右,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基本上可以保持在2009年的水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物流活动的范围、物流速度也进入迅速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正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才可能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综合起来作为整体进行管理,使物流进入现代物流发展阶段。通过搭建“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从而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事实证明,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提升中国进入全球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企业物流服务的现状 对于中国企业物流服务的现状体现在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我国物流理论研 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21世纪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的加快,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资源获取手段发生重大变化,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即全球范围内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已蓬勃发展。构筑一个将适当数量的适当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以适当的条件适当的质量和适当的成本交付给客户的高效率物流体系,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当前国内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我国物流发展过程中来自物流企业和社会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值得思考的六个具体问题,指出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给出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现代物流业、物流现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speed accelerat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and resource acquisition means to produce major change, known as "the third profit source "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namely, global procurement, production, sales and customer service to flourish. To construct a proper amount of the appropriate product, at the right time and the right place, with proper conditions appropriate quality and proper cost for delivery to the customer and efficient logistics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current domestic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discussed current our country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social problems in the market, put forward our coun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worth to think of six specific problem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and presents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developing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Key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he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货运与物流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市及我公司物流发展趋势 现代化物流是经济发展和信息发展的产物,他将极大推动道路运输运输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促进道路运输企业转变经营观念,由传统、单一的普通货物运输向物流企业转化,发展现代化物流业是专业货物运输的根本出路和必然发展方向。 企业概况 江苏泰和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是2002年8月成立的货运代理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元。2005年8月,经市运输管理部门批准,增加也危险品运输资质。公司经过不断发展,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逐步建全,现有职工人数81(其中管理人员15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人,业务人员27人,维修人员10人,驾驶员、押运员27人),2010年代理进出口货物22万吨。运输货物万吨,集装箱2800标箱,年营业额万元,实现利润万元。本公司的服务宗旨为:立足服务业,建立企业文化,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运作机制;稳定客户群体,发展长期货种、创新服务、永续经营;遵纪守法、合理利润、持续发展,为发展连云港市经济作贡献。 当前货运与物流发展形势 一、加快物流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当前我市的物流公司一般多为中小公司,经营的品种单一,大都采用原始手段进行管理。信息不通,造成资源浪费,为此,企业之间应该实行联营、联动,依靠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由单一经营转变为全方位多途径经营。 二、做好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货运与物流企业发展现代化物流要

正确选择切入点,做好市场定位,对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公司发展方向上可能将要合作的伙伴进行分析归类并提前做好市场调研,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公关策略。 三、以点带面,发挥龙头行业优势。扶持一批上规模上档次运输企业,让他们在物流行业发挥主力军作用,打破传统经营思路,建立货运场站,利用甩挂运输的政策,实施仓储与配送结合的多式联运模式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信息管理,打造信息共享。行业管理部门和货运物流企业要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公用,同时也能及时发出政策舆论导向,引导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企业怎么样调整结构、做大做强 一、有效整合资源、拓展延伸服务。道路运输企业大多具有仓储、运输等资源,就我公司的仓储形势,就比较单一,制约我们全方位发展,因此合理利用我们的资源,利用我公司投资发展已经运行的物流场站来延伸和拓展我们的物流发展和物流服务是我们当前首要考虑的战略目标,也是我们打开运输瓶颈的必走之路。 二、广泛拓展合作能力完善道路运输网络。物流发展需要企业间横向,通过不同分工和协助,进行物流服务的优势互补,使分散的物流形成网络,以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竞争力。 三、注重吸纳和培养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把人才培养提高整体队伍素质作为发展现代化物流的重要问题来抓。不拘一格地吸纳、使用人才,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打造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现代化物流知识和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并成为当前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中在中国从事生产、销售及采购活动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发展迅速,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此外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如私营企业、快速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围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流程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储运设施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我国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年投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其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与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连通。此外edi、erp、mrp、gps等一些围绕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促进物流效率的提高。 在包装与搬运设施方面,现代包装技术和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物流活动中的货物运输的散乱状况和传统的手工搬运方式,并且带动了包装、搬运等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目前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山东等地政府极为重视本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并已开始着手研究和制定地区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促进政策。其中,深圳市已明确将物流产业作为支持深圳市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初步制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的策略;北京市就物流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设施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规划;天津市也根据其城市功能定位和物流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积极研究制定天津现代物流发展纲要。 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如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交通部、外经贸部等,也从不同角度关注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地研究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二、虽然中国物流尚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