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当前养猪生产疾病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08-06-10

随着近年来养猪生产的日益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方式的改变,除了给养猪业者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单产的正面效应外,同时,也带来了养猪环境的恶化、猪病日益复杂,疾病问题越来越突出,疾病给养猪业的发展和养猪效益制约性也日益凸显出来。

根据笔者的观察,现把当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报告如下:

一、(问题)主要存在的问题:

问题1猪病已成为制约养猪生产的主要障碍。?

问题2猪越来越难养,打的疫苗品种越来越多,用的药越来越好,但效果越来越差。

问题3猪场一旦发病,很难在短期内控制,更别提彻底根除。?

问题4诸多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猪场疾病中最令人头痛,最难解决的头号疾病。

问题5猪场中除仔猪、保育猪易发病外,肥育猪也越来越难养,疾病问题已贯穿养猪生产的全过程。

问题6猪场病死猪的处理缺乏有效的办法,已经成为猪场疾病重要发病,病程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

问题7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地的减少,猪粪尿日益成为污染源,即既成为社会的污染源,同时也成为猪场自身的污染源,成为猪场发病的重要因素之。

问题8人员知识的老化,有关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技术资讯和知识更新,无法处理养猪生产不中断出现的新问题。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探析:

1、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1、片面追求规模效益,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身的管理能力,猪场的周围环境等,盲目扩大规模,在原有猪场基础上扩建猪场,造成猪场在布局、结构上的不合理,给管理带来不便,给疾病流行带来了便利。

误区2、盲目引种,引种片面追求品种的体形外貌,而忽视疫病问题,到处引种,结果往往引种引到哪里,疫病发到哪里,引一次种,给猪场多带一次疾病。

误区3、在疫病控制上,把疫苗当作灵丹妙药,认为一旦疫苗打好就万事大吉,把疫苗当作药物来治疗。

误区4、轻信药商与专家的意见,忽视实际生产情况,病急乱投医,预防用药与治疗用药不分,造成滥用药现象的产生:或因用药不对,导致延误病机,造成疾病一发不可收拾。

2、管理上的误区:?

误区1、在人员的管理上,只考虑用人的成本,忽视人员的素质。缺乏培训和考核的长效机制。人员素质的高低及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猪的生产水平和健康状况。在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即使有好的品种,好的营养,甚至好的制度,最终还得落实到具体的人去执行。假如猪场发病,不同的猪场,即使使用相同的疫苗兽药,相同的措施,而最终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误区2、在建筑布局上,只关心成本和猪舍利用率。认为棚舍越大越好,致使密度偏高,棚舍间距太小;只注意生产管理上的方便,在布局上没有贯彻“全进全出”思想。导致一旦发病无法在短期内切断病源。

误区3、在防疫上,缺乏持久有效的制度化管理措施以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今天有病了,马上到处打听了解,采取消毒、投药等措施,而平时则很少采取相关措施,抱侥幸之心理。在成本考虑上较多,能省则省,致场内疫病好一段时间,过不多长时间又发新病。

误区4、在饲料营养管理上,对添加剂,预混料相对较重视。而对饲料部分的质量把关相对不严。对霉变饲料引起的疾病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许多养猪业主认为肉眼看到霉变才为霉饲料,即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才认为有霉变,殊不知缺乏肉眼所见并不等于无霉变。如一旦换料,猪只出现了减食,甚至厌食、呕吐、神经症状;体表颜色变化,甚至出现有耳朵坏死、皮肤溃疡、拉稀:母猪奶水减少,发情不正常、流产、咬耳、咬尾、脱肛等一系列异常特征均明白反映,饲料有霉变因素的存在。?

误区5、在环境控制上,常常顾此失彼,如夏秋季节重视防暑降温,忽视气候突变对不同日龄的猪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初生仔猪保温及猪舍内温度的控制;在冬春季,往往重视了防冬保暖工作,而忽视了通风换气,致使猪舍内有害气体的增加,致猪仔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

误区6、引种后急于把外来种猪拿来使用,没有的隔离观察场所和一定的时间,导致不是本场猪发病,就是使引进的种猪发病。

3、措施上的误区::

误区1、平时预防注射时,对器具如针头针筒用消毒药浸泡消毒,因灭活弱毒疫苗,导致免疫失败。?

误区2、免疫注射在时间选择上一是图方便,二是凭经验,缺科学的依据,导致免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往往选择在断奶,转群时施打疫

苗。殊不知在断奶转群应激状态下,猪体免疫机能低下,很难达到有效的免疫效果。?

误区3、机械地执行免疫程序,缺乏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灵活执行。如猪群发生疾病或饲料刚添加药物状态下,注射疫苗往往达不到理想之效果。

误区4、免疫注射时不注意一些细节因素,如夏季注射疫苗,冻干疫苗和稀释液的温差,免疫注射时针头的更换,进行的深度,往往因求速度而采用飞针的办法。

误区5、消毒上,只求形式不求效果,主要表现在不注意,在不同场合、不同目的、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不同的消毒药品,配制不同的消毒浓度。

三、近年来猪病流行的特点

1、老病不断或老病以新的形式出现:如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口蹄疫等;

2、新病不断出现:如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病(PMWS);

3、某些因素性疾病呈爆发性流行:如链球菌病(SS)、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APP)、副猪嗜血杆菌病(1P)、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等;

4、混合感染或并发感染日益增多,许多疾病在病原学上呈多病原综合症:如繁殖障碍综合症,呼吸系统综合症,多系统消瘦综合症等(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

5、疾病呈早期化或全程化:如早期感染(60日龄以前的幼龄猪爆发时,往往呈高死亡率,如早期挺过去则在肉猪阶段呈现逐渐消瘦,生长严重迟缓,呈恶病质变化,病程很长)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经济效益;

6、呼吸系统疾病上升为主要疾病,已成为引起猪场死亡最多,治疗最困难,花费最大,效果最差,即令猪场最头痛的头号疾病;

7、因霉变饲料造成猪群发病或因抵抗力下降而致以继发感染的情况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8、慢性感染,持续感染越来越严重,猪场一旦发病,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根除,持续时间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甚至一年,且长期存在,稍不当心,即呈爆发。

四、对策措施

1、加强引种管理。首先尽量少引种,慎引种,达到一定规模的猪场,后备母猪可采用自己培养的办法,必要向外引种。首先要考虑该种猪场的疫情情况,如有一些严重的传染病,尤其本场子没有之疫病,即

使体形外貌再漂亮,也不要去引,免得因小失大,种猪一旦引进,进行一定时间(一般不少于60天)的隔离观察,并采取有关措施,如抽血化验主要传染病的抗体情况,与本场免疫程序的衔接,把本场猪粪便放在后备种猪群,使引进的种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的系统。

2、注意饲料营养管理:首先把好采购的质量关。凡霉变饲料坚决不用,着手在母猪料、仔猪料添加质量过关,适量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其次注意营养平衡防止营养缺乏症或某些营养的超量。

3、采用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并在养猪全过程实施,有条件的猪场尽量采用分区域管理,如母猪繁殖区,仔猪保育区,商品猪肥育区,分隔成相对独立的小区。

4、加强人员的管理,建立培训和考核机制。即要对饲养人员、技术人员制订量化的目标考核管理,又要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人员素质。

5、制订完整的综合性防疫措施:

①平时加强消毒,针对不同场所,不同的消毒目的,选择相应的消毒方法和不同的消毒药。特别注意空栏的彻底消毒,和平时的带猪消毒,对产仔舍、保育猪舍作为重点消毒对象,尽量做到每天一次,消毒时先清洁后消毒,以达到消毒的目的,通过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②对一些烈性传染病采用疫苗注射,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订应根据本地区的发病情况及本场的疫病流行史,参照有关猪场情况科学制订,严格执行。疫苗在使用前后,对猪只进行抗体监测,疫苗必须选购有晶牌质量的厂家,保管使用应符合有关要求、注意操作细节,避免免疫失败;?

③加强环境管理。I、冬天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同时应兼取通风换气,确保空气新鲜。Ⅱ、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同时应控制高温尽可能避免高温高湿。要特别注意季节变换时的昼夜温差变化。如4、5月份,9、10月份,尤其是注意控制温差,防止疾病爆发。Ⅲ、及时移走猪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猪粪尿长期堆放,造成的环境恶化。特别是因粪尿发酵后产生的有害气体,造成猪场空气质量恶化,对自身疫病爆发构成的威胁。

④对一些关键性环节进行药物预防。如母猪产前,产后在饲料中添加泰乐菌素、金霉素、土霉素等预防产后感染:仔猪出生时用得米先或速解灵进行保健性注射;断奶前后一周用阿莫西林以控制链球菌病的发生;保育阶段猪只使用氟苯尼考、利高霉素、乳酸环丙沙星等药物预防

猪呼吸道病的发生;在季节突变时,根据可能发生的疾病,添加一些相关的抗生素进行预防。

⑤定期驱虫。如公、母猪每年春秋二季全场性驱虫或母猪产前进行驱虫。肉猪每批进行1-2次驱虫,驱虫方法即可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也可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

⑥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尽量不要在猪场饲养犬、猫等其它动物,尤其要做好灭鼠灭蚊灭蝇工作,尤其要做好灭鼠,因为老鼠会传布许多疾病.

⑦及时对病、死猪及胎衣、胎胞进行无害化处理。

⑧发现疾病要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办法。发病时既不能病急乱投医,轻信一些药商或所谓专家意见用这用那的贵重药品或者什么做自家药等措施:也不要麻痹大意,延误时机,小病酿成木病。首先应理清头绪,找准原因,准确诊断,采取果断措施。如请有较丰富经验的兽医提出诊断意见辅以必要的实验诊断,以确诊,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病情及早控制下来。

6、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体系。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归纳,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合理的分析,早期发现问题,把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燃。

2010年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与猪肉消费展望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与猪肉消费展望 1949年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业虽然经历多次波动,但是发展迅速,总体上增长较快,生猪出栏量由1952年的6545万头增加到2008年的60960万头,2008年猪肉产量达到4615万t,占肉类产量的比例达60%以上。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建国以来,我国猪肉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占有量迅速提高,20世纪60年代人均占有量为5.22kg,进入21世纪已达36kg以上。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导致的猪肉需求增加,生猪养殖技术的进步,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发展以及龙头企业主导的养猪业兼并与整合。 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生猪养殖业会发生三大明显变化: 猪业兼并重组进程加速按照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生猪养殖和猪肉产品加工业将会涌现出一大批规模大、质量优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主要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出现。虽然近期我国养猪业不会像美国那样由排名第一的企业(Smithfield Foods Inc.)控制全国猪肉加工所需猪肉的52%,但是双汇、雨润、金锣等龙头企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启动并加速国内养

猪业和猪肉制品加工业的兼并重组进程,并在猪肉生产加工中占据绝对重要的份额。 政府监管能力增强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猪肉消费市场的频繁大幅度波动,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在学者们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对生猪行业的监管能力显著增强。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如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生猪良种补贴等,来促进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2009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价格出现连续数月的下跌走势,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2009年6月13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启动了国产冻猪肉的收储工作,稳定了生猪生产,保护了养殖户利益,促进了生猪及猪肉市场稳定发展。此外,我国政府部门在生猪养殖的疫病预防救济方面也积累了成功经验,对于疫情预警、防治、救济反应非常迅速而且成效显著。政府对养猪业和猪肉市场的监管机制逐渐成熟,猪业秩序将趋向稳定。 猪肉产品信息追溯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扩大猪肉消费者对猪肉产品和企业的信任左右着猪肉市场的稳定与猪肉企业的发展状况。过去频繁发生的猪肉质量事件、生猪疫病问题影响了消费者对猪肉产品和部分企业的信任,加剧了猪肉消费的波动乃至动荡。近年来,猪肉产品信息

养殖场环境控制

项选择: 1.下列不是应激猪肉特征得是(C)。 A、 质地较硬 B切面干燥 C色泽淡白 D色泽较暗 2.下列与家畜的环境应激无关的是(D) A、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D.交感—垂体—性腺系统 3.血液醛固酮含量升高,不会使哪一血液指标显著下降?(C) A.血钾B.血钙C、血钠D.血磷 4.能够抑制动物性腺活动的激素是(C) A.甲状腺素B.肾上腺素C、褪黑激素D.去甲肾上腺素 5.家畜环境的应激,目前认为主要受下列哪项的主导(C) A.体液调节B.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D.生长激素 多项选择 1.下列哪些因素为家畜的生物环境因素(BDE) A.空气 B.蚊蝇 C.土壤 D.树木 E.昆虫 2.应激猪的生产的PSE肉具有哪些特征?(ADE) A.色泽苍白B.切面干燥C.质地坚硬 D质地松软E.有渗出液 3.在工厂化养殖中,对动物产生直接影响得因素有(BCDE) A.土壤重金属元素 B.光照 C.气温 D.气湿 E.饲料 判断

自然应激在第一阶段即可结束,强烈而持久的应激源才会发展到第三阶段。(错) 自然应激可以使家畜逐步适应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生产潜力。(对) 应激敏感猪一般对1.5%~5%的氟烷检验呈阴性反应。(错)环境是家畜进行生命和生产活动的三大要素之一。(对) 家畜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均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对) 第二章温热环境 单选题 1.地球上恒温动物的总体平均温度接近多少℃?(B) A.36 B.39 C.42 D.45 2.一般情况下,测定家畜下列测定点的温度,其中皮温最高的是(B) A.直肠 B.腋下 C.尾尖 D.耳尖 3.一般情况下,羔羊体温的正常范围是(C) A.35~37 B.37~39 C.39~40 D.40~42 4.家畜体温的一般估计公式是(B)。(T为平均温度,Tr为直肠温度,Ts为皮肤温度) A.T=0.9Tr+0.1Ts B.T=0.7Tr+0.3Ts C.T=0.6Tr+0.4Ts D.T=0.8Tr+0.2Ts 5.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总产热量最大的是(A) A.马 B.鸡 C.绵羊 D.小白鼠 6.下列几种正常发育的成年动物中,每千克体重产热量最小的是(A) A.马 B.鸡 C.绵羊 D.小白鼠 7.影响家畜传导散热的因素不包括(C)

控制养猪场环境措施

小环境和小气候的控制在规模化、集约化猪场,多采用半封闭和封闭式猪舍养猪。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猪舍时应考虑舍的保温、隔热、通风和降温性能。墙壁和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好,可使猪舍内外形成两种气候,让猪舍内维持一定的恒定温度。在建造猪舍时,猪舍屋顶的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大小不一的建筑材料,使热辐射不能穿透屋顶传入舍内。 屋顶可采用加顶棚的形式,用中间的空气阻隔热辐射。也可将顶棚和屋顶中间变成通风屋顶,使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穿过整个中间层从排风口排除,降低太阳辐射热向猪舍内传导。墙体隔热可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充气材料,亦可采用彩钢板夹心复合板组装墙体。 猪舍通风降温,一是借助通风带走猪舍内的热量,二是在猪体周围形成适宜的气流,以促进猪体的蒸发散热,使其感到舒适。一般情况下,在最热的月份,通风降温所要求的适宜气流速度为1.0米/秒左右。 通风换气是指促进猪舍内空气流通,增加猪舍内外空气交换,改善猪舍内空气环境的一种措施。其主要目的是:排除猪舍内有害气体和多余的水汽。 所用通风换气方法: 一是自然通风换气。该方法是不借助任何动力使猪舍内外的空气进行流通。为此,在建造猪舍时,应把猪场(舍)建在地势开阔、无风障、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猪舍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小,一般为猪舍屋檐高度的3~5倍;猪舍要有足够大的进风口和排风口,以利于形成穿堂风;猪舍应有天窗和地脚窗,有利于增加通风量。在炎热的夏季,夜深后将所有通风口开启直至第二天上午气温上升时再关闭所有通风口,停止自然通风。 二是机械通风换气。机械通风是以风机为动力迫使空气流动的通风方式。在炎热季节利用风机强行把猪舍内污浊的空气排出舍外,使舍内形成负压区,舍外新鲜空气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通过进气口进入猪舍。 降低猪舍空气中的湿度是解决高湿的关键。解决猪舍内高湿除进行通风换气、增加舍内光照时间外,应减少猪舍内水的用量。如采用粪尿分离的干清粪法,减少用水冲洗猪笼和地面次数,经常保持猪舍干燥;在炎热夏季,尽量采用通风换气的降温方法,少用滴水、喷淋用水较多的降温方法;对舍内水管和自动饮水器等要经常检修,防止跑、冒、滴、漏水,保持地面干燥;猪舍内的排污道要经常保持干净不存水,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猪舍灰尘主要来源于猪身、清扫地面的扬尘和饲喂干粉饲料的粉末等。为此,应尽量保持猪舍地面的清洁,减少清扫次数。减少干粉料粉末的飞扬,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适宜的流动速度和空气新鲜。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除通风换气外,还应尽量减少产生有害气体的物质,加强舍内卫生管理,减少粪尿在舍内停留时间。

种猪及生猪养殖防疫技术

种猪饲养和防疫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养猪业关注比较多,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条件也出台了一些措施,现在市场猪比较稳定,从以上情况来说,养猪是有利润的,怎样让利润变成现实的利益,就需要大家加入这个行业中来,把猪养好。要想养好猪就要先做好防疫工作,下面我就如可做好防疫讲以下几点: 一、疫苗接种 生猪疫病的免疫接种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是防治生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接种是指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定期有计划地给健康猪群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接种通常采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品,使猪群产生自动免疫,接种后经过7~21天,可获得数月甚至一年以上的免疫力。紧急接种是指为了迅速扑灭疾病的流行而对尚未发病的猪群进行的临时性免疫接种,紧急接种使用免疫血清较为安全,且立即生效,但血清价格高,用量大,免疫保护期短,在养猪生产中很少使用,多数还是采用疫(菌)苗,紧急接种一般用于发生传染病的疫区及其周围受疫病威胁的地区。 (一)、猪群健康状况检查。接种前应注意猪只是否健康,不健康的猪只不能免疫(不能很好的产生免疫应答,另外加重病情),应做好记录,恢复后补免。 (二)、免疫期间药物使用应当注意的问题。弱毒疫苗

接种后在体有一个繁殖过程。弱毒菌苗因是活菌制品,使用时如果遇到抗菌药会受到抑制或被杀死,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弱毒菌苗免疫前后各10天尽量不要使用抗菌药。弱病毒活疫苗免疫前后各1周以上尽量不要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灭活疫苗则可与抗菌药、抗病毒药物同时使用。 (三)、疫苗稀释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是稀释液选择:主要针对活疫苗。除专用稀释液外,所有弱毒疫苗均使用人用生理盐水稀释(不能用凉开水稀释);二是稀释操作:冻干苗要做真空试验,并注意等温稀释;三是稀释后的保存:疫苗要现用现稀释,弱毒疫苗稀释后尽量在2小时用完,高温季节尤为重要。可保温箱放冰袋或用保温瓶,效果不错。 (四)、生猪疫病免疫接种的常用方法 1、皮下注射法。注射部位多在耳根下,也可在颈部两侧或股侧皮肤较松弛的部位。剪毛,酒精或碘酊消毒,注入疫苗即可。如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但油类疫苗一般不做皮下注射。 2、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多在臀部、股部或颈部肌肉较丰满的部位。剪毛,酒精或碘酊消毒,把针头直刺入肌肉,注入疫苗。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弱毒苗。 3、皮肤刺种猪痘弱毒疫苗常用此法接种,选定皮肤无血管处,用刺种针或钢笔尖蘸取疫苗刺入即可。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a18742268.html,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作者:齐向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7期 摘要: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极大,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危害,严重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猪场环境的控制,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途径主要有控制粪污的排泄和实施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猪场;危害;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控制;粪污 中图分类号:S828. 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3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生猪养殖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调整膳食结构,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养猪的环境,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 1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 在生豬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污的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粪污,以及未被消化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养殖的粪污主要来源于粪尿、未被消化的饲料、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和生活的污水等。 1.1 对大气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不及时清理,会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有害气体伴随着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放到空气中,然后进行扩散和传播,当排出量超出大气环境的净化能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约为148 kg,硫化氢约为13.5kg,可污染的范围为半径5 km,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甚至可随风传播到30 km以外。 1.2 对水体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些未经处理的粪污排放到水体中后,会使水体固体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以及生化需氧量升高。当排入量过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

养猪技术手册

养猪技术手册 第一章我国养猪业概况 第一节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提供肉食 猪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含热量高,含脂肪28%,蛋白质14%,可消化率为75%,猪肉一般占我国人民肉食品总消费的67%左右。 二、提供肥料 三、提供工业原料 猪全身都是宝,猪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特别是内脏生化制药引起了医学界的注意,猪身上副产品的价值大大超过肉的价值。内脏——制药,部分内脏如肾可作人工移植 猪血——食用,家畜饲料,工业方面制胶合板,防水涂料,医药方面治贫血、肠胃病等 猪骨头——提供骨酸、明胶、制药如硫酸软骨素 猪肉——皮草、水解生产明胶 猪毛——鬃毛、毛挺、毛绒毛,作各种毛刷、毛线、线毯、毛呢等纺织品的原料 四、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粮猪比价:衡量猪经济效益好坏的一个指标,一般用当地重要农产品的价值与1Kg猪的毛重价值的比值。一般应为5.5:1合适。 五、出口换取外汇 活猪、猪肉、猪皮、猪鬃毛、肠衣、火腿是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质。 活猪出口量、猪鬃(荣昌猪、云南的富源大河猪)、金华火腿、华南型猪的拷肉很有名,我国地方猪的肉质好而闻名中外。 第二节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史 一、我国养猪业概况 1、养猪数量:自1978年以来,我国猪的年末栏数和年出栏头数以及产猪量基本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近三年处于平衡状态,98、99、2000年猪肉产量分别为3884、4005、4031万吨,人均猪肉 (kg),31.1、31.7、31.3kg,03年肉占55kg/人。 猪肉在全国肉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占80-90%以上,80 年94.8%、85年为93.31、88年81.55%、93年为76.8%、96年为67.51%。 2、品种资源和种质 品种繁多,有126个品种,其中优良地方猪种68个,同时又培育了一些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1. 猪的内环境控制技术 1、利用抗菌素 抗菌素可刺激有益微生物群体的优先繁殖,特别是能合成动物必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如酵母、大肠杆菌的繁殖;同时仰制有害生物,减少和寄主对营养物质的竞争,并降低消化系统类疾病(如痢疾)的发生龙活虎率。抗菌素改善内不幸的作用还在于,可刺激肠壁使之变薄,使肠壁血液供应更加充分,此外,抗菌素还可在缺乏脂溶性维生素或某些矿物质不足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情况下,起到改善和控制的作用。抗菌素主要采用在饲料中作为促进生长的添加剂的方式喂给猪,而且主要应用对象是小猪。 2、利用酶制剂 利用酶制剂控制内环境 酶制剂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饲料中未能利用的养分的吸收率,提高难以消化的饲料原料的价值。同时使粪便中的臭气物质氨气和硫化氢分别减少50%和49%,从而减轻对外环境的污染,改善畜舍卫生环境。 酶制剂对仔猪内环境的作用 仔猪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对内源性酶进行调整,减少以其为介质的有害细菌的繁殖,抑制腹泻发生,同时提高了仔猪的饲料利用率。实践表明,使用含酶类开食料,可使仔猪提高增重8%~12%。 酶制剂对生长猪内环境的作用 以玉米小麦-豆饼粉作基础的日粮,采食加酶日粮的仔猪较对照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都高。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0.4%的纤维素酶,体重36~120公斤阶段较对照提高增重7.6公斤。 3、特殊矿物质对猪内环境的控制效果 天然沸石控制猪内环境的效果天然沸石实现猪内环境控制的机理在于: 3.1 天然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其所含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可交换离子的状态和可溶性盐基形式在在.因此,它通过猪的胃肠时, - 1 -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3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 有效地控制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废渣和恶臭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寻求先进实用、可靠、易行,同时,又能够相对节省处理成本,使得粪污达标排放。成为政府有关部门,畜牧业生产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规模化猪场的环境保护成为关注的焦点 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志着畜禽养殖业污染物的控制,将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时代。表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解决集约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根据养殖规模、分阶段逐步控制,鼓励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逐步实现养猪业的合理布局,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加强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区,已经存在的严重污染问题,做到有计划、分步骤、按照法制化建设的要求,加强综合治理。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规模化猪场的数量逐年增加。据初步测算:一个万头规模化养猪场,常年存栏量约为6000头,每天排放粪尿量约29吨,全年约为10585吨(1)。全国生猪、家禽年产便总量高达5.8亿t,粪水年排放总量高达60亿t。在北京和上海市采用工程化技术措施处理的粪、水量,仅占排放量的3%和4%,存在着大量粪污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许多猪场臭气熏天、蚊蝇成群,地下水的硝酸盐严重超标,既存在着污染环境,同时,也存在着自身污染问题。进行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合理利用,必须进入到法制化管理的重要阶段。 二、规模化猪场环境保护的技术内容 新近制定并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严格地界定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区的适用规模,水冲式、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等指标。 三、规模化养猪场粪污达标排放处理的工艺技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处理的技术方案: 1、污染物的减量问题:鉴于我国劳动力多,水资源缺乏的现实,提倡兴建的工厂化养猪场,改用人工清粪为主,水冲为辅的清粪方式,是从污染源头抓起,减少污染程度的有力措施。通过在湖北省一些猪场采用此技术措施后,万头规模的猪场每日排污量可降低到50~60m3,COD 8000mg/L,与全冲洗清粪方式相比,排污量减少近2/3,有机物含量减少约1/3。据广东的经验:如果日排放污水每增加20m3,那么,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需要增加10万元以上(3)。用水减少之后,配置高压冲洗清洁系统,既能节约水源,又有很好的清洁效果。而且,排出的鲜粪远比粪渣的肥效高数倍,有利于有机肥的制作,值得推广。 2、猪场配置两条排水系统:在猪场设计时,注意将雨水和污水有意地分开,同时,加强管理,提倡节约用水,避免长流水,减少对污水排放量也是十分必要地。 3、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根据养猪场污水水质特性及排水状况,在污水处理工艺前端设置固液分离段,以利粪便与污水初步分离,减少污水处理量,同时,分离后的粪便和人工清除的粪便作进一步堆积发酵处理后,

养猪技术要点

养猪技术要点 猪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猪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既要抓好仔猪的初生、仔猪的断奶乃至生长肥育,更要抓好种猪的饲养管理。 一、仔猪初生关 1、仔猪产生立即清除口鼻粘液,防窒息;并剪牙;同时进行免疫。 2、断脐:将脐带中血液推回体内,距腹部3-5cm处用消毒的细线结扎,并消毒。 3、假死急救:(1)人工呼吸,先清除口鼻粘液,用一手托臂部一手口对口吹气;(2)对鼻吹气;(3)捋脐法;(4)水浴法;将仔猪置于400C温水中,口鼻在外面。 4、吃乳前口服抗菌素或氯霉素,防下痢。 5、固定奶头,大个仔猪,让其吃靠后乳头;小个仔猪吃靠前奶头,吃乳前应消毒乳头,并挤出几滴初乳。 6、补铁:仔猪生后三日内肌注血宝等补血物品。 7、保温、防压、防冻。仔猪生后三日内特别弱小,应特别注意保温、防压、防冻,应日夜监护,分娩舍温应控

制在22-250C之间。 8、一般七天后给仔猪投料,应少量多餐(白天4次,晚2次)。 二、仔猪断奶育肥关 1、建好猪舍,通风向阳。 2、仔猪进舍前一周应彻底清洗、消毒猪舍。 3、断奶前2-3天,哺乳母猪喂料量逐渐减少,从而仔猪多吃料。 4、为预防仔猪下痢,要保持猪床清洁、干燥,供给洁净充足饮水;训练仔猪定点排粪便。 5、驱虫:60日龄投喂驱虫药,左旋咪唑等,按8mg/kg 体重。 6、30-37日龄进行猪瘟或丹毒.肺疫等免疫注射。 7、进猪后训练定点排粪尿,保持猪舍干净,供清洁饮水。 8、应注意观察,有发育不良猪只及体重相差20%之猪,应另圈饲养。 三、种猪的饲养管理 (一)种母猪的选择 1、原种场选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母猪,繁育场选长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生实践作业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作业四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2015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0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0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0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0 (二)环境影响分析 (3)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二、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5)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5) 1.施工废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5)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3.施工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7) 5.水土流失评价与防治措施 (8)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9)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9) 4.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9) 三、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9) (一)简述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10) (二)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0) (三)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的因子 (10) (四)本项目污染治理应关注的因素 (10) (五)给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并指出主要参数的来源及意义 (10) (六)养猪场选址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11)

(七)本项目在项目概况及分析中应交代清楚的内容 (11) (八)给出营运期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2) (九)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的方面 (12) (十)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2) 附录:作业四 (13)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1)废气 1)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放各 、SO2、烟尘。 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 2)土石方装卸、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 (2)废水 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工程的灰浆,建(构)筑物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期,若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d,每人每天用水30L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为d。 (3)噪声 本项目不设计打桩,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推土机、水泥车、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5~90dB(A)。 (4)固废 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是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约d。 (5)水体流失 项目场址区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的农田防护林及灌草丛,养猪场采取半封闭式养殖因此,项目基础工程开挖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1)噪声 表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题(精)教学教材

我国养猪业现状及及今后发展趋势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7~8千年之久的养猪历史,猪为“六畜之首”,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自80年以来,我国养猪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猪的年存栏数和年出栏头数及年产肉量基本呈逐年增长趋势,多年来生猪出栏量保持在6亿头以上,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猪肉产量占世界一半。虽然,我国是公认的生猪大国,但不是生猪强国,和美国等先进技术的养猪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疫病、药残、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但随着文化、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养猪业必然向着集中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工厂化的现代养猪生产体系发展。国外养猪业发展特点: 一、养猪业趋向工业化:养猪场数量逐年减少,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如美国从80年到86年间猪场总数从67.04万个减少到34.7万个(减少48%,每场平均猪数从96头增加到147头。在追求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养猪的现代化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养猪生产。 二、猪品种和类型的转变:脂肪型猪种趋向消亡,而肉用型和瘦肉型猪种在不断增加扩大,这也是国外养猪生产水平高的表现。 三、饲料工业发达:为适应和促进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各国都在研制开发能符合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标准和全价配合饲料,并从原粮的选择、加工配合、营养的需求、饲料的运输等各方面入手,来调制和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和转化效率。 四、高效益的饲养管理新技术:种猪的繁育体系、杂交优势的利用、猪的人工授精、肥猪的全进全出饲养、仔猪的早期隔离断乳和理想蛋白质理论等新的技术理论都被迅速推广运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发展,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养猪业。

养猪技术大全

养猪技术大全 第一章猪的营养与饲料第一节猪的营养需要一、能量二、蛋白质和氨基酸三、矿物质四、维生素五、水第二节猪常用饲料一、青饲料二、青贮饲料三、粗饲料四、能量饲料五、粗蛋白补充饲料六、矿物质饲料七、添加剂饲料第三节日粮配制技术一、配制原则二、猪饲养标准三、配制方法四、典型日粮配方第二章仔猪生产第一节猪场建设一、场址选择二、猪场布局三、猪舍建设四、工厂化养猪圈栏数量计划第二节公母猪的选择一、品种选择二、种猪的选择三、后备猪的培育第三节商品猪生产杂交方式确定一、杂交方式二、杂交优势三、杂交亲本的选择四、我国商品瘦肉猪生产的杂交模式第四节猪的配种一、性成熟与初配年龄二、母猪发情与发情鉴定三、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四、适时配种五、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六、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第五节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一、妊娠诊断二、预产期推算三、胚胎生长发育四、妊娠母猪的日常管理第六节母猪分娩与接产一、产前准备二、接产与助产三、母猪产后的饲养管理第七节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一、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特点二、猪乳房的特点和泌乳机制三、泌乳母猪的日常管理第八节初生仔猪的护理养育一、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

二、初生仔猪的护理和养育三、适时断奶第三章肉猪生产第一节肥育前准备一、圈舍的消毒二、仔猪的准备第二节配制肥育日粮一、肉猪生长发育和营养需要特点二、注意问题第三节肥育猪的饲养管理一、肥育猪的饲养二、饲粮调制三、管理要点四、适时出栏第四章猪病防治第一节猪场的卫生管理一、猪场的消毒制度二、猪场废弃物的处理三、猪的疫苗免疫四、猪的用药五、猪群发病后的紧急处理六、猪购入与卖出时的检疫第二节猪的病毒性传染病一、猪瘟二、口蹄疫三、猪伪狂犬病四、猪细小病毒感染五、猪繁殖障碍综合征六、猪传染性胃肠炎七、猪流行性腹泻八、猪轮状病毒感染九、猪流行性感冒十、非洲猪瘟十一、猪传染性脑脊髓炎十二、猪血凝性脑脊髓炎十三、猪痢疾第三节猪的细菌性传染病一、猪丹毒二、猪肺疫三、仔猪副伤寒四、猪大肠杆菌病五、猪链球菌病六、猪气喘病七、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八、猪梭菌性肠炎九、猪坏死杆菌病十、猪李氏杆菌病十一、猪破伤风十二、猪布氏杆菌病十三、猪钩端螺旋体病十四、猪炭疽病第四节猪寄生虫病一、猪囊虫病二、猪旋毛虫病三、猪弓形体病四、猪球虫病五、猪疥螨病第五节猪普通性疾病一、感冒二、仔猪营养性贫血三、仔猪低血糖症四、产前瘫痪五、产后瘫痪第六节猪中

(环境管理)猪场环境控制重要问题讨论

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 核心提示: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冬季采用密闭猪舍养猪的专业户越来越多,这对提高舍内温度、减少饲料消耗、增加养猪效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有些专业户忽视了其他环境因素的调节与控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影响了养猪效益的提高。 1、通风 不论猪舍大小或养猪数量多少,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猪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并充溢于整个猪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生产中应在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通风半小时左右。也可在猪舍墙上设排气扇,以便随时快速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的太低,引起猪关节炎、感冒、肺炎等疾病。 2、光照 充足而又合理的光照能保证猪的健康生长,这对种猪十分重要。因为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骨骼的发育,特别对哺乳母猪的奶瘫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饮水 水对养猪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水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它对调节体温、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具有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冬季饮水约为猪采食风干料的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要供给猪充足清洁的饮水,可在猪舍内设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也可在饲喂后在食槽中加温水。但不能用过稀的饲料代替饮水。因为饲喂过稀的饲料会冲淡消化液影响消化、减弱咀嚼功能、减少采食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4、温度 猪最适宜的温度是8~20℃,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长发育。要保持猪舍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在冬季应注意作好保暖工作。猪舍的门窗,在夜间或风雪天要挂草帘遮盖,条件允许时,可用塑料薄膜盖严猪舍,有利于提高舍温,增加光照,还可在猪舍的北墙外用玉米秸等搭成风障墙,垛草垛挡风御寒;也可在天棚顶上加稻壳、锯末等作防寒层;地面挖半米深的坑,铺垫软草让小猪钻到里面去保暖。 5、湿度 潮湿空气的导热性为干燥空气的10倍,如果舍内湿度过高,就会使猪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猪更加寒冷,并引发湿疹等疾病。为防猪舍潮湿,圈舍应勤换干土和垫草,训练猪定点排粪尿,确保猪卧的地方清洁干燥。生产中可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 6、应激 冬季气候寒冷,猪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如遇应激,就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消耗增加。因此,要保持猪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着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猪舍,堵塞猪舍内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放药饵以消灭老鼠,防止猫、犬、鼠等进入

我国养猪业概况及国外养猪业发展趋势

我国养猪业概况及国外养猪业发展趋势 刘海良( 100001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一、全国养猪生产情况及在国际上所处地位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畜牧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随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养猪业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2000年生猪年末存栏44681.5万头,肉猪年出栏52673.3万头,猪肉产量达到了4031.4万吨,分别比1999年增长3.6%、3.8%和3.6%,猪肉在全国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占到65.8%。我国生猪存栏数超过了世界总存栏量的一半,肉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基本占到世界总量的50%。猪肉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近28个百分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1999年我国猪的出栏率为124.77%,接近世界平均水平129.01%;头均胴体重为78kg,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存栏猪平均产肉量达到98kg,接近世界平均水平100kg。人均占有肉类46.85kg,其中猪肉31.46kg,分别高于37.79kg和14.79kg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猪的存栏数和出栏数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1.278亿头和3.4835亿头;猪肉产量和人均占有猪肉分别比1978年增加了3129.8万吨和22.46kg(图1-1)。由此看出,猪肉不但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是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的主体,而且在世界猪肉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1-1 我国 的猪 肉产 量与 人均 占有 量 (FAO) 二、我国生猪产销区域明显 、、、、、、、、广西及河北是我国十大生猪主产省,2000年生猪出栏3.39亿头,猪肉产量2576.8万吨,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64.4%和63.9%。生猪年出栏在5000万头以上的有四川和湖南省;年出栏在3000万头以上的有河北、河南和山东省。、吉林及黑龙江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1988年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4.3%,当年出栏生猪3453.4万头,比1991年的1862.0万头增加1591.4万头,年递增率达9.2%,比同期全国62%的年递增率高3个百分点,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我国生猪生产的新产区。猪肉

智能养猪场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养猪场系统解决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2) 第二章项目简介 (2) 第三章系统案 (3) 1. 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 (3) 2. 种猪自动测定系统 (4) 3. 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 (5) 4. 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 (6) 5. 智能养殖管理平台 (6) 6. 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7) 第四章系统优势 (8)

第一章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染的日益重,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想怎么解决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高的问题。同样,为了能让生猪更好更快的生长,只有为猪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产条件,才能达到投入饲料少,获取数量多,猪肉质量好的效果。对于养猪业来说,其生产主要受养殖品种、喂食饲料种类和质量、疫病、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在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的思潮指导下,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的智能化设备开始走入猪场。如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种猪自动测定系统,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智能养殖管理平台,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第二章项目简介 本项目利用网络平台技术、运用云计算法,实现猪场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 智能养殖技术是指将各种传感器技术、信息化环境监测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RFID无线电子标签标识技术、Zigbee局域网无线通讯技术、3G无线远程通讯技术、视频远程监控与自动报警技术、疾病监测监控技术、质量追踪回溯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生长曲线与营养模型动态预测技术,发情自动监测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等,集成开发融对生猪个体识别、环境和个体信息与环境信息智能感知、数据采集与转换、数据有线或无线传输、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以及对生产行为的智能干预和精确、精细饲养于一体养殖管理。 该系统主要由采集层,传输层,控制层,应用层组成。采集层一般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实时采集舍的环境值;传输层主要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的探讨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基本原则是:养猪场内所产生的一切废弃物(主要包括粪便、尿、污水、病死猪等)不可任其污染环境,使恶臭远溢、蚊蝇漫舞,也不可弃之猪场周围、农田、山地或河道而污染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酿成公害,危害人类及猪的健康,必须应用生物发酵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合理地利用,化害为利,并尽可能地在场内或就近处理解决。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米说,最丰要的废弃物是粪尿,污水和病死猪。如果能够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解决了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养猪业发展速度快,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和一部分猪场业主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近90%的规模化养猪场没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给周围环境和人民健康带米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同时埘环境、资源、生态造成了曰益明显的压力和影响。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予以探讨,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指导。 1科学规划规模化养猪场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从合理规划猪场、使用环保型日粮、采用分散清干粪工艺、粪尿及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植树绿化和水源保护等方面着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搞好猪场环境保护的先决条件,否则不仅会影响日后生产,而且会使猪场的环境恶化,或者为了保护猪场环境而付出很高的代价。 在对一个规模化养猪场选址时,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猪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既要考虑到猪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猪场产生的废弃物不要污染周围的环境。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源、水质卫生标准和交通便利等各种因素。规模化养猪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km以上。总之,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应执行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避开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 2开发使用环保型日粮 研究与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是减少氮、磷污染的有效措施。通过提高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而降低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可以间接减少氮的排出量。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每降低l%,氮的排出量就减少8.4%左右。如将日

春季养猪的疾病防治

春季养猪的疾病防治 春天来临,万物更生,细菌、病毒容易孽生繁殖,而熬过寒冬的畜禽往往较瘦,免疫能力和抗病力下降,所以每年冬春之交,动物容易发生疾病和死亡(所谓“春泛”)。以猪而论,常发病有猪瘟、副伤寒、仔猪水肿病、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喘气病、感冒、仔猪低血糖症和疥癣等病。这十几种病是春季常见病,一定要注意防治。 猪瘟贯彻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常发地区(非安全区),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錾?蠹∪庾⑸?~2头份/头,1~2小时后再喂初乳),双月龄再进行二次免疫(2头份/头)。安全区可以进行双月龄一次性免疫。如果有的猪场三周龄首免,双月龄应再免疫一次。种母猪春、秋季各免疫一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免疫一次;种公猪在做好仔猪阶段免疫后,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 仔猪大肠杆菌病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痢)以1日龄~3日龄多见。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仔猪白痢)以2周龄~3周龄多发。仔猪水肿病(红眼病)多发于断奶前后的肥壮仔猪。以上三种病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应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清洁卫生和圈舍干燥。防寒保温,母猪产前15~30天注射大肠杆菌病预防苗,(具体用法参见说明书)仔猪抓好七天补料和过好“三关”(初乳关、初料关、断乳关)。发病仔猪的治疗要实行消炎抗菌、止泻、强心、补液等综合疗法。 仔猪副伤寒(沙门氏杆菌病)多发生于1月龄以上20公斤左右的仔猪,冬春多发,与饲养管理粗放有密切的关系。仔猪断奶(1月龄)后要接种副伤寒疫苗,对仔猪要防寒、防潮湿、分批饲养(密度合适),少吃多餐,喂匀喂饱,不要突然改换饲料,注意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传染性胃肠炎(TGE)和流行性腹泻(PED)俗称冬痢,均为病毒感染,呈一过型流行,早春常有发生。以灰色水泥状下痢、呕吐、脱水为主,大猪很少死亡,10日龄以下仔猪死亡率达50%~100%,尚无理想疫苗。本病发生后注意补充水分(10公斤、1两盐、半斤葡萄糖喂服),猪舍消毒。平时注意保温,饮水清洁,少食多餐。 喘气病(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霉形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喘气,咳嗽,呼吸加快,无热症候而食欲正常,小猪偶有死亡,病变局限于肺心叶、尖叶、中间叶及膈叶前上缘,呈“肉变”或“胰变”(虾肉变),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预防疫苗尚处于试用阶段。发病场要隔离、净化、建立康复猪群;未发病猪场要注意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加入支原净土霉素或卡那霉素。 感冒春季常见病,多为外感风寒、发烧、有时拉稀。可用复方氨基比林稀释青霉素注射。平时注意防寒、防冷风、防潮湿,可内服麻黄、桂枝汤(麻黄、桂枝、防风、荆芥、甘草、生姜煮水)。 仔猪低血糖症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初生仔猪,原因是妊娠母猪后期营养不全或产后无乳,使仔猪能量不足,引发血糖下降。预防应注意母、仔猪喂养并防寒保暧。 疥癣(螨病)是体外寄生虫病,由疥螨虫在皮肤打洞或隧道,吃食皮屑、淋巴液,并产生毒素,使患畜发痒,皮肤发红,擦破结痂,不能安稳睡觉,使猪消瘦或成为'虫僵”(发育不良)。因为螨活动力极强,只要有一两头病猪未注意治疗,可在一个冬春传染到全群。治疗可用1%敌百虫水洗擦患畜(2~3周后再擦洗一次,以杀死刚孵化出的幼螨),伊维菌素注射或养元虫克净内服(0.3克/公斤体重),场地消毒用10%~20%石灰乳。 以上八种春季常见病常常造成猪只大量死亡或影响增重,不可掉以轻心。务必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确保养猪业顺利发展。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与猪肉消费展望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与 猪肉消费展望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与猪肉消费展望 1949年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业虽然经历多次波动,但是发展迅速,总体上增长较快,生猪出栏量由1952年的6545万头增加到2008年的60960万头,2008年猪肉产量达到4615万t,占肉类产量的比例达60%以上。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猪肉生产国,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建国以来,我国猪肉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占有量迅速提高,20世纪60年代人均占有量为,进入21世纪已达36kg以上。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导致的猪肉需求增加,生猪养殖技术的进步,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的发展以及龙头企业主导的养猪业兼并与整合。 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生猪养殖业会发生三大明显变化: 猪业兼并重组进程加速按照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生猪养殖和猪肉产品加工业将会涌现出一大批规模大、质量优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主要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出现。虽然近期我国养猪业不会像美国那样由排名第一的企业(SmithfieldFoodsInc.)控制全国猪肉加工所需猪肉的52%,但是双汇、雨润、金锣等龙头企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启动并加速国

内养猪业和猪肉制品加工业的兼并重组进程,并在猪肉生产加工中占据绝对重要的份额。 政府监管能力增强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猪肉消费市场的频繁大幅度波动,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在学者们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对生猪行业的监管能力显着增强。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如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生猪良种补贴等,来促进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2009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价格出现连续数月的下跌走势,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2009年6月13日,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启动了国产冻猪肉的收储工作,稳定了生猪生产,保护了养殖户利益,促进了生猪及猪肉市场稳定发展。此外,我国政府部门在生猪养殖的疫病预防救济方面也积累了成功经验,对于疫情预警、防治、救济反应非常迅速而且成效显着。政府对养猪业和猪肉市场的监管机制逐渐成熟,猪业秩序将趋向稳定。猪肉产品信息追溯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扩大猪肉消费者对猪肉产品和企业的信任左右着猪肉市场的稳定与猪肉企业的发展状况。过去频繁发生的猪肉质量事件、生猪疫病问题影响了消费者对猪肉产品和部分企业的信任,加剧了猪肉消费的波动乃至动荡。近年来,猪肉产品信

智能养猪场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智能养猪场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背景 (2) 第二章项目简介 (2) 第三章系统方案 (2) 1. 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 (2) 2. 种猪自动测定系统 (3) 3. 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 (4) 4. 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 (5) 5. 智能养殖管理平台 (5) 6. 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5) 第四章系统优势 (6)

第一章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想怎么解决劳动力短缺,劳动成本高的问题。同样,为了能让生猪更好更快的生长,只有为猪创造良好的生存和生产条件,才能达到投入饲料少,获取数量多,猪肉质量好的效果。对于养猪业来说,其生产主要受养殖品种、喂食饲料种类和质量、疫病、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在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的思潮指导下,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的智能化设备开始走入猪场。如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种猪自动测定系统,猪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猪舍环境自动调控系统,智能养殖管理平台,养猪场远程视频监控。 第二章项目简介 本项目利用网络平台技术、运用云计算方法,实现猪场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 智能养殖技术是指将各种传感器技术、信息化环境监测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RFID无线电子标签标识技术、Zigbee局域网无线通讯技术、3G无线远程通讯技术、视频远程监控与自动报警技术、疾病监测监控技术、质量追踪回溯技术、智能云计算技术,生长曲线与营养模型动态预测技术,发情自动监测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等,集成开发融对生猪个体识别、环境和个体信息与环境信息智能感知、数据采集与转换、数据有线或无线传输、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处理、以及对生产行为的智能干预和精确、精细饲养于一体养殖管理。 该系统主要由采集层,传输层,控制层,应用层组成。采集层一般有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氨气传感器,实时采集舍的环境值;传输层主要有无线传输终端,将采集层的数据传输到上位机平台;控制层主要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通风控制,光照控制以及定时喂食,喂水,掏粪等;应用层为用户监控平台,可远程监控各舍的环境情况。 第三章系统方案 1.母猪智能化群养系统 催生母猪智能化群养模式,一是传统饲养的弊端所致,二是动物福利的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