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市规划师--背熟必过系列之规划原理

注册城市规划师--背熟必过系列之规划原理
注册城市规划师--背熟必过系列之规划原理

规划原理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P3、美国是最早采用大都市区概念的国家,1980年后改称为大都市统计区。还有英国的“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和“大都市经济劳动区”,澳大利亚的“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瑞典的“劳动--市场区”以及日本的都市圈等。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先提出大都市带概念,当时世界存在6大都市带:①美国东北部都市带、②美国五大湖都市带、③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④英格兰大都市带、⑤西北欧大都市带、⑥上海大都市带。

3个可能成为大都市带的地区:①巴西里约和圣保罗的复合体②地中海沿岸城市区③洛杉矶为中心太平洋沿岸地区。 P4、城市与乡村的区别:①集聚规模、②生产效率、③生产力结构、④职能、⑤物质形态、⑥文化观念。

乡村的基本特征:①人口、建筑区域生产地等相对分散②明显的均质性③建筑密度低④社会结构单一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P6、城市和乡村间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科学意义的界线:①城市到乡村是渐变的,有的是交错的、②城市本身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城市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生着变化。 我国的市镇设置2个标准:①人口规模(←20--50--100→)、②城镇的政治经济地位。 中国市制一般称为广域型市制。

我国市制有两个基本特点:①市制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②市制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双重性。

农村采用三种方式给城市提供强大动力:①直接投资、②提 供廉价劳动力、③提供廉价土地。

乡村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农业和畜牧业②形式较单一③自给自足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的城乡统筹包括:①统筹城乡经济资源②统筹城乡政治资源③统筹城乡社会资源

P8、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 现代城市发展凸显的动力机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①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②科技革命与创新、③全球化与新经济、④城市文化特质。

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城市的腹地、城市发展的动力。 P9、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 ①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②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 ③从生产性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 ④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P10、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政治制度

城市化初始动力----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工业化,后续动力----第三产业。

P11、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P12、城镇化的基本阶段:集聚城镇化阶段、郊区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P13、我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攀枝花、鞍山、东营、克拉玛依)。

②商业短缺时期以乡镇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③市场经济早起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的城镇化模式。④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P14、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①城镇化过程经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②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③各级城市普遍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加速,成为接驳世界经济的空间单元。 ④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①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

②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③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④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P17、城市的最显著特征是人口密集,因此社会问题集中地发生在城市里。

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必然促进:①人的素质不断提高②人与人的关系不断改善③人与自然的和谐。

健康的城镇化:①不是单纯追求人口意义的城镇化②依靠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城镇化③注重城市整体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世界上168个国家和地区按城市化水平: 人均GNP 城市化水平|人均GNP 城市化水平 1000刀以下 30%以下|1000--3000 30--50% 3000--7000 50--70%|7000刀以上 70%以上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规划原理

P19、古典时期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了一系列城邦国家。在该时期,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营寨城平面上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街道,通向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中心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欧洲许多大城市由其发展而来,如巴黎、伦敦等。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

中世纪教堂和广场:。10世纪以后,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缓慢,形成了十分有机的城市形态)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下,建设了一系列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街道和公共建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

绝对君权古典思潮影响下,轴线放射的街道(香榭丽舍大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协和广场)。

P2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基础

①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乌托邦”

1817欧文“协和村”4/5财产美国印第安纳州建新协和村、1829傅里叶“法郎吉”1500-2000人社区

②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1868《贫民窟清理法》、1890《工人住房法》、1909《住房、城镇规划等法》

③行政实践---法国巴黎改建 1853豪斯曼

④技术基础---城市美化 1893芝加哥博览会

⑤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P26、现代城市规划的早起思想

①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四周永久性的农业地带环绕,土地共有,委员会委托管理。人口限制在3.2万。

②勒.柯布西埃1922明天城市:总300万人(40万摩天大楼,60万板式住宅,200万花园住宅)

1930光辉城市:立体交通

霍华德、柯布西埃规划思想比较共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不同点:霍华德-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③索尼娅·玛塔1882线性城市:城市交通为前提

1882年提出西班牙工程师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城市形态-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实践-斯大林格勒、哥本哈根1948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轴线延伸。

④戈涅20世纪初工业城市:提出功能分区思想

⑤卡米洛·西谛1889《城市建设艺术》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

⑥格迪斯1915《进化中的城市》、芒福德-区域规划

P34、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梅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5)经济全球化理论

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城市不断增长)、相当集中(城市人口增长仍然高于郊区)、相当分散(郊区增长超过城市)、绝对分散(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P36、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1920年,恩温提出卫星城理论: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更强调了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有机疏散:①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②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合的用途③保护一切老的新的使用价值。

广亩城:赖特1932《消失中的城市》《宽阔的田野》

P39、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1966豪尔《世界城市》①②③④⑤

1986弗里德曼

《世界城市假说》

1957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大都市带人口下限25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250人。

P44同心圆:1923伯吉斯以芝加哥为例提出5个同心圆:CBD、

规划原理

过渡区、工人居住区、良好住宅区、通勤区。 扇形理论:1939霍伊特多核心理论:1945哈里斯和乌尔曼 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伊萨德任务,决定城市土地租金的要素有:①与中央商务区的距离②顾客到该址的可达性③竞争者的数目和他们的位置④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

P49、邻里单位理论:1929佩里①规模②边界③开放空间④机构用地⑤地方商业⑥内部道路系统

1961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认为街道要有生命力的三个条件:①街道必须是安全的②必须保持有不断的观察③街道本身特别是人行道上必须不停的有使用者。 城市规划方法论:①综合规划方法论(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②分离渐进方法论(理论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结合)③混合审视方法论④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⑤倡导性规划方法论(达维多夫和雷纳,《规划的选择理论》)

P56、1933《雅典宪章》现代建筑运动、物质空间决定论、城市发展终极状态下各类用地关系的描述 1977

《马丘比丘宪章》主要理论思想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终极状态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1、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1)规划理念的演变城市历史约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4000年。规划思想最早形成:周代规划思想多元化: 东周儒家-礼制-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管子、老子-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商君书》阐述了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

2)唐长安城:中轴对称、东西两市、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皇城位于内城的内部中央,宫城位于皇城东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道家阴阳五行思想。

明清北京城:北部收缩2.5km 、南部扩展0.5km 。突出8km 中轴线。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皇城南形成商肆。 3)明南京城依山傍水,布局灵活,自然观理念占主导的典型城市格局。

P66、19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推进市政改革的进程中,中国的一部分主要城市,如上海、南京、重庆、天津、杭州、成都、武昌以及郑州、无锡等城市相继运用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或在欧美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城市规划设计。

P67、《大上海都市计划》运用了卫星城市、邻里单位、有机疏散、以及道路分级等规划理论思想。

P69、1951年2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中指出“在城市建设计划中,应贯彻为生产,为工人阶级服务的观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城市建设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城市和某些新工业区的建设。大多数城市旧区按照“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方针。“重点建设,稳步前进”。

1956年,国务院撤销城市建设总局,成立国家城建部,国家建委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是新中国第一部重要的城市规划立法。

1957年,国家先后批准了西安、兰州、太原、洛阳、包头、成都、郑州、哈尔滨、吉林、沈阳、抚顺等15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和部分详细规划。 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规划条例》这是新中国城市规划专业领域第一部基本法规。

1989.12.26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城市规划法》并与1990年4月1日开始实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 显示,全国城镇化水平已达36.22%。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城乡规划法》并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

国家划定行政区域依据:①政权建设②经济建设③行政管理 7、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式

1)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①各国的经济体系越来越开放②资源跨国流动扩张③跨国公司地位愈突出④信息、通讯、交通的革命

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城镇体系垂直结构。 “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的基本特点: ①跨国公司总部②金融中心③生产性服务业④知识创新基地和市场⑤信息、通讯和交通枢纽

工业城市复兴的三种类型:①城市中央商务区的重塑②城市更新和滨水地区再开发③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

规划原理

2)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底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知识经济四个特点:科技创新-成为重要的发展资源;信息技术-使知识以有限知识传播;服务产业-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人力因素-空前重要。高科技园区四种类型: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以大学所提供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基础;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无直接地域联系;技术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作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一项计划;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影响居民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原因:①居民对社区生活条件的满意程度 ②居民的社区认同程度③居民在社区内的社会关系④居民在社区内的居住年限⑤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

4)可持续发展 1987年,联合国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992年,联合国发布《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变革现行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关于人类住区的八个方面的内容:①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②改善人类住区的管理③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④促进供水、下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节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⑤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⑥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规划和管理⑦促进科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据⑧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住区开发的能力。 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①循环使用土地与建筑②改善城市环境③优化地区管理④旧区复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内容⑤国家政策应当鼓励创新⑥高密度⑦加强城市规划与设计。

当代社会经济条件下,重要的实践有:①都市村庄模式②紧凑发展模式③产业园区

美国“精明增长”的原则:

“都市村落”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住区发展模式,它所具有的特点是:①紧凑的形态②适当的密度③混合用地④公共交通主导⑤面对步行者的街道⑥调适性强的建筑。 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都是地域性综合规划,国土规划主要是依据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进行的战略布局,国土规划考虑的问题更为宏观和长远。 进行区域规划较普遍的国家----德国, 区域规划最早始于-----前苏联。

我国的区域规划工作是围绕着大规模基本建设开展的。

第三章 城市规划任务、体系及与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和空间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三种属性,即城市规划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政府职能,又是一项社会活动。

P91、城市规划作为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①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的配置即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进行直接的控制②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管理的实质是对开发权的控制,这种管理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演变及其需求,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建设实行管理和控制。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法》法律 国务院-------------------《…条例》行政法规 建设部--------------《…规定&办法》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门及各级政府-----《…条例》行政规章 地方各级立法人大及常委会-----------地方法规 建设部--------------《…规范&标准》部门标准 完整的城市体系分析,包括了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和城市地域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

制定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

制定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基本程序:

制定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程序:

第四章 城镇体系规划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概念:①城镇体系规划是以一个完整的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城镇体系②城镇体系的核心是中心城市

③城镇体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城镇所组成

④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城镇体系发展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与微观、结构与功能、物质与非物质、自力与人为等方面来认识。

低水平均衡 极核发展 扩散阶段 高水平均衡

城镇体系规划主要作用:①上下衔接②基础设施布局③资源保护和利用④城市之间有序竞争和合作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①因地制宜②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③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④可持续发展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明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战略与分期目标 ②确立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与差别化战略 ③规划全国城镇体系的总体空间格局 ④构架全国重大基础设施支持系统 ⑤特定与重点地区的规划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原则: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

①制定全省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②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③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④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⑤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⑥按照规划提出的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和整体部署,充分利用产业政策、税收和金融政策、土地开发政策等,引导人口有序流动,经济活动和建设活动健康合理有序的发展。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五章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

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前瞻性的研究包括:城市定位、城市布局、城市功能。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纲要成果:①文字说明③专题研究报告 ②图纸(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市域城镇分布现状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图、市域空间管制示意图、城市现状图、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图、其他必要的分析图纸)不含各项专业规划图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基本要求:①规划编制规范化②规划编制的针对性③科学性④综合性 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 1)定性分析:两种: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而需要量化的问题,如用地指标的确定。) 2)定量分析: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极差、标准差、离散系数)、一元线形回归分析、多元回归、线性规划模型、系统评价法(矩阵综合评价法、概率评价法、投入产出法、德尔菲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 3)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投影法、透视法)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用于功能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绿化分析);等值线法(地形分析的等高线图、交通可达性分析、环境评价的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方格网法(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多层叠加的综合分析);图表法(用于经济、社会各种因素的比较分析)。 P116、总体规划的现状调查

①区域环境调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

②历史文化环境的调查:

①自然环境的特色②文物古迹的特色③城市格局的特色④城市轮廓景观⑤建筑风格⑥其他物质精神的特色

③自然环境的调查

④社会环境调查:人口、社会组织和结构

⑤经济环境调查:城市整体经济状况、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⑥广域规划及上位规划⑦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⑧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的调查⑨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及非建设用地的调查⑩城市住房及居住环境调查、市政公用工程、环境状况等调查

P118、现状调查的方法

现场踏勘(最基本的手段)(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调查、交通量调查)

抽样或问卷调查(调查群体的观点、意愿、意见等) 访谈和座谈会调查(①无文字记载的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等方面②尚未形成文字或对一些愿望与涉嫌的调查如部门、领导以及广大市民对未来发展的设想与愿望等③针对某些关于城市规划重要决策问题收集专业人士的意见) 文献资料搜集(城市人口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中所涉及的主要文献有:历年的统计资料、城市规划志、城市报章发布的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消息。 水资源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制约工业的发展。矿产资源决定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因素:①自然条件、②人工环境、③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形态结构、④规划及政策性因素、⑤其他

规划原理

因素

城市发展目标:①经济发展目标②社会发展目标③城市建设目标④环境保护目标

城市性质:①城市性质关注的是城市最主要的职能,是对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②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③城市性质应该体现城市的个性,反映其所在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地理、自然等因素的特点④城市建设的总纲。

研究城市性质应有国家、区域、城市本身三个层次。

确定城市性质一般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

城市性质的影响因素:城市规模的大小、用地布局结构、市政公用设施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就是人口总数:即在建设用地范围中居住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人口以及暂住期在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的总和。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千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中人口的8.87%。

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同2000年相比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

这次人口普查覆盖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根据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将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计入在内的全国人口总数为1,370,536,875人

城市总体规划采用的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综合平衡法--人口规模难以确定,需要增长资料的

时间序列法--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稳定的

相关分析法--影响发展因素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

区位法--城镇体系、等级完善、接近中心地模式

职工带眷系数法--新建工矿小城镇

校核的方法(环境容量法、比例分配法、类比法)

在城市规划中,需研究的人口构成情况有:年龄、性别、家庭、劳动、职业等构成情况

城市人口容量有三个特性:①有限性②可变性③稳定性

城市用地的特殊性:①区位的极端重要性②开发经营的集约型③土地使用功能的固定性④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城市用地的分类 8大类,35中类,42小类。总规: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中类为主,小类为辅;详规:达到小

类深度。

P128、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

①城市自然条件②城市现状条件③经济技术条件④历史文化条件

P129、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以划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三大类。细分为①城镇建设用地②乡村建设用地③交通用地④其他建设用地⑤农业生产用地⑥生态旅游用地。

市域城乡空间进行生态适宜性分区: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按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提法和目标来分区: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发展区。

中心城区空间管制: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规划区是由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划定规划区须遵循的原则:①科学发展观②城乡统筹③因地制宜、实事求是④可操作性

规划原理

城市形态分类:①集中型(长短轴之比小于4:1)②带型(长短轴之比大于4:1)③放射型(3个以上发展方向)④星座型(一大三小)⑤组团型(两个以上独立团块)⑥散点型(无明确团块)

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1)工程地质条件: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地震(有活动断裂带地区,慎重),强震区不宜建设城市,地震断裂带上可设置绿化带,不得进行建设。城市上游不宜建设水库。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对待地面水,存在两方面问题,水对城市的影响-防洪标准、措施的合理制定,保证城市建设的安全。城市建设可能对原有水系的破坏-过量取水、污水的大量排放、改变水道与断面等。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后两者可为城市水源,承压水可为城市主要水源,地下水过量开采,会形成漏斗。对地下水有污染的建设项目不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方向。3)气候条件

7、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建设条件的评价更强调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主要影响因素分三个层次:(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他因素;(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城市规划。(3)因子层:更小的侧面。

评价因素——地基承载力、地形坡度、地下水位、洪水淹没深度、工程地质。

一类用地——适于建设用地,地形坡度在10%以下,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地下水位低,没有百年一遇洪水淹没危险,地质条件良好。

二类用地——采取工程措施后适于建设用地,土质较差,地下水位较浅,洪水淹没深度不超过1-1.5m,地形坡度较大,地质条件需要采取工程准备措施。

三类用地——不适于建设用地。地形坡度超过20%,洪水淹没深度超过1.5m,有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农业价值高的丰产田,矿藏水源地,永久性和军事设施。

城市总体布局主要模式

城市布局空间形态的最基本形态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集中式可分为单中心块聚式和多中心组团式,分散式又可分为带状、星状、环状、放射状等。

影响居住用地指标拟定的主要因素:①城市规模②城市性质③自然条件④城市用地标准

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用地规模的因素:①城市性质②城市规模③城市经济发展水平④居民生活习惯⑤城市布局

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①用地的形状和规模②地形要求③水源要求④能源要求⑤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⑥工业的特殊要求⑦其他要求:工业用地应避开以下地区:军事用地、水利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以及矿物蕴藏地区、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地区以及生态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

城市中布置工业用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建设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②防止废水污染③防止工业废渣污染④防止噪声干扰

地方化经济就是要求生产厂与同类厂布置在一起,由于生产厂的集中而降低成本,经济性来源于三个方面:生产所需的中间投入的规模经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性和交通运输的经济性。

卫生防护带中,可以布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停留时间不长的建筑,如消防车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构筑物等,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防护带内。

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规划原理

城市综合交通:即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城市综合交通分为 从地域关系上---------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从形式上------ 地上、地下、路面、轨道、水上 从运输性质上-------------客运交通、货运交通 从交通位置上-----道路上的交通、道路外的交通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①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②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③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

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元素包括:连线、交通工具、站场、管理规则和人员。

洛杉矶--高速公路网、伦敦--地铁网、纽约--发达的地铁和公交系统、巴黎--地铁网和公交网

我国城市形态的同心圆模式与采用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作为客运工具有关。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目标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基本工作内容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内容

P181、城市交通调查包括:①城市交通基础资料调查②城市道路交通调查③交通出行OD 调查(交通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未来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性,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工作)

①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社会经济类资料(人口、就业、收入、消费、产值);运输现状类资料(公交客运总量、货运总量、对外总量);交通设施资料(各类车辆保有量、出行率、交通枢纽及停车设施);道路环境污染与治理资料;分析、预测车辆、客货运量的增长。

②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现状交通量(机非人)在路的时空分布;过境交通对路网的影响;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③OD 调查:居民出行抽样调查和货运抽样调查

居民出行OD 调查的对象包括年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属性(家庭住址、用地性质、家庭成员情况、经济收入等)和出行特征(出行起终点、出行目的、出行次数、出行时间、出行路线、交通方式的选择)

抽样率应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大小在4%-20%之间选用。(我国日平均出行次数为2.0-2.8,国外2.4-3)

了解不同货物运输量、货运车辆的时空分布规律。货运与城市土地使用特征、经济条件之间关系。

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预测。

现状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不能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

系统缺陷-----------------南北不通,东西不畅 用地性质不协调-------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 细部存在缺陷---------------重要节点交通拥堵

机动车总量的发展预测方法:收入弹性系数法、趋势外推法、千人拥有法。

主要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交通区划分需符合的条件:

规划原理

交通发展政策: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②特大城市应逐步发展地铁等快速轨道交通③适量发展私人交通

历史上形成的城镇大多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如汉口、广州、重庆、扬州等;现代城市也往往是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如上海、郑州、石家庄、徐州、株洲等。

城市范围内的铁路设施基本上分为两类:直接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客、货运设施,如客运站(小城市布置在城区边缘,大城市在中心区边缘布置。通过式、尽端式、混合式)、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等;另一类似与城市生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铁路专用设施,如编组站(为货运列车服务的专业性车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等

P190、公路分类按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按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沟通乡、村的地方公路)

长途汽车站:客运站(设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

干路与公路相连)货运站、技术站:

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车站、维修保养站、加油站、停车场、旅馆、餐厅、邮局、商店)

港口城市要妥善处理岸线使用、港区布置及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库场储存及后方集疏四个环节的布置。

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

航空港避免跑道轴线方向穿过市区,跑道中心与城区边缘最小距离5-7km ,如果跑道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近城市的一端与城区边缘的距离至少保持15km 以上。国际航空港与城区距离一般应超过10km 。 影响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P194、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①道路应成为划分组团、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②成为组团、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③景观骨架)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①道路功能与用地性质相协调(交通性不能安排可产生大量人流的生活性用地如居住、商业中心、大型公建) ②道路系统完整(各级道路级配合理),交通均衡分布(减少多余的出行距离及不必要的往返运输和迂回运输,减少跨越分区或组团的远距离交通) ③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一般城市8-15%,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15-20%)④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⑤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不大于120。⑥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3)满足工程管线的布置 4)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P198、常见的道路网形式:

①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地形平坦,利于布置,对角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穿越中心区。

②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联系外围,环形干道利于中心外的市区和郊区联系。放射形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行干道使城市呈同心圆扩张。 ③自由式道路:非直线系数较大,较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④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大城市发展后期效果较好。

⑤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干道作纽带,串联较小范围的道路网,兰州。

低让高、次让主、生活让交通、适当分离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对于特大城市,可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对于较大城市,通过立体交叉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城市快速路网连接,对于小城镇,通过立交引出交通干道,与主干道连接。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可 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要避免直通城市中心,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四

个部分。

设计车速大于50km/h 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 道路横断面类型:一块板:适合机非交通量一方较大,另一方较小,或两方都不大的状况,“钟摆式”交通流,占地小,投资省,通过交叉口时间短,交叉口通行效率高的优点。两块板:解决了对向快速车流干扰,车速大于50时设置,具有景观绿化要求,有高差的分割带,机非分离,可在量大的一侧设辅路。三块板:机非分道行使,保障交通安全;景观

规划原理

好;对向机动影响;适合机动车量不十分大而又有车速、畅通要求,自行车量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交通性客运干道;不适合机动和自行车量都大的交通性干道,城市快速路,占地大,投资高,交叉口通行受限。四块板:解决对向影响,交叉口问题多,占地投资大,不宜采用。

市级物流中心:布置在城市外围环路与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相交的地方。在中心,可结合商业和工业用地的布置,安排若干次一级的流通中心。

道路交通设施:跨河桥梁和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人行天桥和地道)等

城市公共停车场(包括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规划城市人口人均0.8-1.0㎡安排,其中机动车站80-90%,自行车占10-20%。在城市中心地区,可以按社会拥有客运车辆数的15%-20%规划停车用地。一般这类停车场地布置在商业、文娱中心的外围,步行距离100-150m为宜。

主干路不允许路边临时停车,只能在适当位置设置路外停车场;次干路应尽可能设置路外停车场,也可以考虑设置少量路边临时停车带,但需要设分隔带与车行道分离。

城市道路项目:(各地城市一律暂停批准红线宽度超过80

米(含80米):城市主要干道包括绿化带的红线宽度,小城市和镇不得超过40米,中等城市不得超过55米,大城市不得超过70米;城市人口在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城市主要干道确需超过70米的,应当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专项说明。要改进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针对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规划路网布局,加大路网密度,改善交通组织管理。)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及图纸;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功能、骨架要求);交通规划初步方案(交通量预测及分配,道路面积密度的预测);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深入研究道路红线、断面、交叉口);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含平面图、横断面图);说明书。

行人交通系统包括:人行道、人行天桥、地道、步行街区。P213、步行适宜出行距离------------400-1000m

自行车适宜出行距离--------------------4-8km

公共交通适宜出行距离------------------<20km

小汽车适宜出行距离------------------10-40km

考核服务质量的四方面:迅速、准点、方便、舒适。规划要求:大中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控制私人交通工具过度发展,小城市完善市区至郊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

公交车大城市800-1000人/辆标准车;中小城市1200-1500人/辆标准车。

公交线路网密度达到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地区2-2.5km/km2。

市区公共汽车线路长度8-12km,快速轨道不宜大于40分钟行程。

平均换成系数大城市不大于1.5,中小城市不大于1.3。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人口200万以上(GDP超过200亿元)控制并预留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的路线和用地。

单向客运能力:公交8-12千人次/h,无轨电车8-10千人次/h,有轨电车10-15千人次/h,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15-30千人次/h,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30-60千人次/h。公共交通线路系统规划小城镇可不设。中等城市形成以公共汽车(相邻组团及市级大型人流集散点)为主体的系统,带状设置快速公交汽车线路。大城市以快速大运量轨道公共交通(组团间、组团与市中心、联系市级大型人流集散点客运)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三套线路网:正常线路网+高峰线路+通宵线路。类型有:棋盘、中心放射、环线、混合、主辅线型五种。公交站场规划:公交车场、公交枢纽站(客运换乘枢纽“三条以上线路汇合点,占地1-2公顷”首末站“一条线路占地1000平方米,三条线路占地3000平方米”和到发站“占地规模不超过1000

平方米)和公交停靠站

公共交通规划必须符合的原则:

同向换乘距离不大于50米,异向换乘距离不大于100米,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方向迎面错开30米,在道路平面立交或立体交叉设置的,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交叉口处的公交停靠站应该布置在交叉口出口50m 以外的位置,不宜布置在交叉口进口前的位置,特别是左转停靠站。快速路、主干路上的停靠站采用港湾式布置。

第八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条件:

三个层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

概念:保护文物特别丰富(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市区或郊区),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规划原理

故都型: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沈阳、大同、荆州、咸阳、邯郸、福州、重庆。

传统风貌型:平遥、韩城、榆林、镇远、阆中、荆州、临海、商丘、祁县、歙县、赣州、大理、丽江、苏州、泉州、绍兴、建水、潮州、梅州、同仁。

风景名胜型:承德、桂林、扬州、苏州、绍兴、镇江、常熟、敦煌、曲阜、都江堰、乐山、天水、邹城、昆明、肇庆、吉林、杭州、西安、北京、南京、大理、丽江、建水、青岛、洛阳、岳阳

地方及民族特色型:拉萨、日喀则、大理、丽江、喀什、江孜、银川、呼和浩特、建水、潮州、梅州、巍山、同仁、福州、吉林、集安、柳州、琼山。

近现代史迹型: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哈尔滨、青岛、长汀、南昌、延安、遵义、济南、沈阳、南京。

特殊职能型:泉州、宁波、景德镇、自贡、寿县、亳州、大同、武威、张掖、佛山、广州、榆林、阆中、武汉。

一般古迹型:徐州、济南、长沙、成都、沈阳、郑州、淮安、保定、襄樊、宜宾、正定、漳州、临淄、衢州、聊城、泸州、南阳、咸阳、钟祥、岳阳、雷州、新绛、代县、汉中、浚县、随州、柳州、琼山、集安。

可分四种情况:

古城格局风貌比较完整,可全面保护(平遥古城、丽江古城)。古城风貌犹存,格局、空间关系有值得保护之处(北京中轴线,苏州宋以来的水路并行格局、西安明城格局)。古城格局已经不存在,还有若干体现传统风貌的街区。少数名城已经无历史街区,全力保护好文物古迹周围环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筑控制要求;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

保护规划的基础资料收集:

街巷格局的保护:对历史保护区内现存街巷的空间尺度、街巷立面和铺地等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要求和整治措施。

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特征:①历史文化街区是有一定的规模,并具有较完整的或可整治的景观风貌,能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在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②有一定比例的真实遗存,携带着真实的历史信息③历史文化街区不但记载了过去城市的大量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不断并继续记载着当今城市发展的大量信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地段概念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

1964年5月《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提出古迹与其环境不可分离的概念

1987年《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

2003年12月17日《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原则:

城市水资源规划

①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②供用水现状③供需水量预测及平衡分析④水资源保障战略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城市河湖水系规划

城市能源规划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

高压走廊的宽度:电压====宽度

550kv====60-75m ,330kv====35-45m ,220kv====30-45m 110-66kv====15-30m ,35kv====12-20m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城市气源分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和生物气(沼气)

城市供热工程规划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城市工程管线种类与特点 六种: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热力、燃气。按输送方式分:压力管线(给水、煤气、灰渣);重力自流管线(污水、雨水)。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架空线(电力线、电话线);地铺管线(雨水沟渠、地面轨道);地埋管线(深埋:给水、排水、湿煤气;浅埋:热力、电信、电力)按弯曲程度:可弯曲(电力、电信、自来水管道);易弯曲(电力、电信、污水管道)。

共沟原则:热力不与电力、通讯电缆及压力管道共沟;排水在沟底(在腐蚀之上)可能影响的(易燃、毒、腐蚀)不共沟,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同沟。 d:共杆原则:同一性质合杆,电信与供电不合(特殊电信加皮线),高压输电与电信平行时,考虑干扰问题。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划定湿地、水源保护区等应当控制开发建设的生态敏感区范围;落实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基础市政基础设施。

城市绿地系统功能:①改善小气候②改善空气质量③减少地表径流④减灾功能⑤改善城市景观⑥对游憩活动的承载功能⑦城市节能

城市绿地划分为五大类:①公园绿地②生产绿地③防护绿地

④附属绿地⑤其他绿地

城市绿地指标: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②城市绿地率③城市绿化覆盖率

《新用地标准》: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指标≥10㎡,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固废污染控制目标: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城市竖向规划

总规阶段的内容: ①设计等高线法②高程箭头法③纵横断面法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1)概念: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指通过视觉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 2)内容

3)原则:舒适性、审美、生态环境、因借、历史文化保护、整体性原则。 防灾工程设施的布局

1)防洪防涝工程设施:堤墙、排洪沟渠、防洪闸和排涝设施组成。

当堤顶设放浪墙时,提顶标高应高于洪水位0.5米以上。排洪沟的弯道半径不得小于5倍的设计水面宽度,安全超高为0.5米。 2)城市抗震设施

避震和震时疏散:就地、中程(1-2公里半径内)、远程。

规划原理

疏散通道:宽度不小于15米,为城市干道。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应有2条不经过市区的过境公里,间距大于20公里。疏散场地:6度设防区,人均1平方米;9度,人均2.5平方米;(远离火灾,地势较高,无崩塌、地裂、滑坡危险,易于供水供电的区域。

3)城市消防设施 :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消火栓、水池、望塔。消防站:一级:6-7辆车,占地3000平方米。

二级:4-5辆车,占地2500平方米。

三级:3辆车,占地2000平方米。

微型:3辆车,占地200平方米。

布局:责任区4-7平方公里,接警5分钟到达。港口城市设水上消防站,大企业设专业消防站。消防车要进出方便,与医院、学校及人流集中建筑保持50米以上距离。确保自身安全-与危险品、易燃易爆品生产储运点间距200米以上,且位于上风向或侧风向。

消防栓设置:沿路设置,靠近路口,间距不大于200米,道路宽度大于60米时,双侧设置,消防栓距离建筑大于50

厘米,保证消防车通道的建设。

4)人防工程:避开重要军事目标,距离危险品设施50-100米,距离生活地点小于100米,布局要面上分散,点上集中,有重点的组成群体,便于开发利用。主要工程:指挥所、医疗救护专业队、后勤保障、人员掩蔽工事、疏散干道。

5)城市生命线系统

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

保证设施建设的高标准、地下化、设施节点的防灾处理、设施的备用率。道路消防要求:建筑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超过220米,设消防通道。沿街建筑连接街道与内院的通道间距不大于80米,消防道路宽度大于3.5米,净空不小于4米,尽端式回车场不小于15乘15米。(2)建筑消防间距:多层之间:6米;多层与高层:9米;高层之间:13米。)建筑消防间距:多层之间:6米;多层与高层:9米;高层之间:13米。

(3)建筑设计要求:高层建筑主体有不小于四分之一周长的防火面。

d:城市人防标准:战时留城人口占30%-40%,按人均1-1.5平方米建设工事。成片居住区按总建筑面积2%或建筑总投资6%设人防工程。

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①规划区②控制范围③建设用地④绿地⑤基础及公共设施⑥自然及历史文化保护⑦防灾减

灾第六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意义:①完善城市体系规划的需要②发挥规划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③加强城市监督管理的需要

近期建设规划制定的依据:①法定程序批准的总体规划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③地图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等

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内容:

近期规划的成果:①文本②图纸③相应说明的附件

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七章城市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以规划的综合性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城市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的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

我国的土地使用控制模式是偏于规划主导型的一种综合型的土地使用控制模式。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发展中不断进行探索,主要有2个方面:①对控制性规划的法制化的努力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控制,试图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导和调控手段弥补控制性详细规划不足。

规划原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新时期的发展趋势:①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区规定与用地编码进行规范②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明确编制内容与编制方式,提供主要控制指标的赋值参考标准。③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制图规范和数据标准。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征:①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②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③横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④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通则式、判例式)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及与权威性相容的灵活性,使规划管理人员在规划实施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争、有法可依,以法制取代人治。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特点:①地域性②法制化管理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

指标确定的四种方法:①测算法(由研究计算得出)②标准法(根据规范和经验确定)③类比法(借鉴同类型城市和地段的相关案例比较总结)④反算法(通过试做修建规划和形体设想方案估算)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方式:①指标量化②条文规定③图则标定④城市设计引导⑤规定性与指导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涉及:①噪声振动允许标准值②水污染废气允许排放量、浓度③固体废弃物控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5级:国家、省、地、县、乡。 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体量、体形、色差提出指导性意见。

对建筑高度限定的依据:①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

线电通信的净空与走廊通道要求②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街区等的风貌保护要求③城市设计中的天际轮廓线控制、视觉走廊、景观通道、街道尺度等方面的控制要求④相关建筑规范中关于高度分级的相关规定与要求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①用地性质②容积率③建筑高度④建筑密度⑤绿化率⑥公共绿地面积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修建性详细规划基本特点:①以具体、详细的建设项目为对象,实施性较强②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③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

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②坚持因地制宜③坚持协调的原则 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

规划原理

第八章 镇、乡和村庄规划

城镇是指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乡村是指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

被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镇为建制镇,其余为集镇。县城关镇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其他镇是县级建制以下的一级

行政单元,而集镇不是一级行政单元。

镇规划的原则:

①人本主义原则②可持续发展原则③区域协同、城乡协调发展原则④因地制宜原则⑤市场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原则

镇规划的作用:

镇规划的特点:①镇规划的对象的特点②镇规划的技术特点③镇规划的实践特点

镇规划的主要任务:

镇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现状布局、建设条件、资源环境条件、对外交通条件、城镇性质、发展机制。

成果图有: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图、位置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市政设施规划图

乡和村庄规划的主要任务:

乡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乡驻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乡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 村庄规划的编制内容: “节水、节地、节能、节材”

集镇人口预测: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通勤人口

乡建设规划的内容:

村庄规划编制的内容:

村庄整治规划“三图三表一书”:现状图、规划图、设施图 主要指标表、工程量测算表、行动计划表、说明书 2010年11月4日发布的《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中对于滩涂的开发利用,可用于水产品养殖、滨水旅游,可

建设的设施有:养殖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其生态保育的要求:严格保护水面范围。

农民住宅设计应符合紧凑、合理、卫生、安全的要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条件:

目前已公布了5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内容:

第九章 其他主要规划类型

邻里单位的六条原则:

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①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路所穿越的完整地段②小区内有一套完善的居民日常使用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绿地、道路等③小区规模与配套设施相对应,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

规划原理

对应的小区人口规模的下限,以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①区位及规划要求②场地及环境条件③人的生活需求④经济性、社会管理制度等 居住综合区是指居住和工作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可以由住宅与商业、文化、办公以及无污染工业等相结

合。

居住区道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组团道路、宅间小

路四级。

建筑日照具有杀毒、净化空气、提高温度、心理等作用。 公共绿地应符合集中成片,最小宽度不小于8m 、面积不少于400㎡,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等要求。 居住区绿地分为居住区公园、小区级绿地、组团绿地、宅间绿地四个层次。

居住区的配建设施标准要考虑的因素有:居住区人口规模、千人指标、区位条件等。

道路最小坡度不低于0.2%,最大坡度不大于8%。 平坡<5%<台阶<8%<混合

居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①安全卫生的要求②物质舒适性的要求③精神享受性的要求④与城市相协调的要求⑤可持续性的要求⑥产业化的要求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由省人民政府申报,由国务院审批命名;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市(县)级人民政府申报,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命名。

小--20k ㎡--中--100k ㎡--大--500k ㎡--特大

游客容量由一次性游客容量、日游客容量、年游客容量三个层次。具体测算方法:线路法、卡口法、面积法、综合平衡法等。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的主体是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 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

编制主体是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现代城市设计的概念由西方城市美化运动起源的。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都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都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两者的研究对象、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

基本一致。

第十章 城市规划实施

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节城市建设的手段:

财政机制在城市规划实施中有着重要地位,表现为: ①通过公共财政的预算拨款,直接投资兴建重要的城市设施 ②发行财政债券来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加强城市建设 ③通过税收杠杆来促进和限制某些投资和建设活动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手段:

①建设用地的管理

②建设工程的管理

③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

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行政监督、立法机构监督、社会监督

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因素:①政治组织管理②城市发展状况③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④法律保障⑤城市规划的体制 公共性设施开发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①城市规划必须为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进行选址②确定项目建设用地的位置和范围③提出在特定地点进行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 公共性设施开发的项目的提出大致分为弥补型、发展型。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形式主要包括:①城市规划展览系统、

②规划方案听证会③研讨会④规划过程中的民意调查⑤规

规划原理

划成果网上咨询

公共性设施开发项目的步骤:①项目设想阶段②可行性研究

阶段③项目决策阶段④项目实施阶段⑤项目投入使用阶段

商业性开发步骤:①项目构想与策划阶段②建设用地的获得

③项目投融资阶段④项目实施阶段⑤销售与经营

第六章:城市规划的实施 10个知识点

1、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概念

政府实施城市规划:直接行为、控制和引导行为。

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行为:

2、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

1)目的:

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使城市经济、社会和建设活

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的按照规划进行。

2)作用:为了使城市的功能与物质性设施及空间组织之间

不断趋于平衡。

3、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及政府行政职能的关系

1)与公共政策:要有公共政策来干预市场的自发过程,克

服其缺陷,保障社会公众利益。

2)与行政权力:

4、城市规划行政行为与其他公共行政行为的关系:相互配

合和衔接。

5、行政区划的有关知识

1)概念

2)基本要素

3)合理的行政区划

6、城市规划实施机制

1)法律机制

2)行政机制

3)财政机制

4)经济机制

5)社会机制

7、城市规划实施原则:5大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法无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行”

行政合理行原则:自由裁量权;

行政效率原则:

行政统一原则:

行政公开原则: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学习笔记 原创学习笔记

原理(一) 一、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农民和农村: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 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4、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 5、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6、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 7、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 8、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1)单中心到多中心,2)平面到立体,3)从生产性空间到生活性空间,4)从分离的物质空间到连续的多样空间。 9、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 10、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 11、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2、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13、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 14、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15、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 16、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的城市典型格局) 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 2、中世纪以城堡和教堂为中心。 3、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 4、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以工殿花园。 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法案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弟)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 6、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城区用地只占1/6,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中心城)1898年。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四周是永久农业地带。土地归公众的有。 7、柯布希埃,1922年“明天城市,300万人,24栋60层住40万人。然后60万人住多层,最外围200万人住花园住宅。“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 8、玛塔,西班牙,线形城市,500米宽,要多长有多长;戈,,的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西帝(城市设计之父),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生物学家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

2008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 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 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 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B.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11.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 1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 ) A.综合性 B. 战略性 C.政策性 D.实践性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规原理试题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规原理试题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规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的? ( ) A. 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 )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 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 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3.对城市化的提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4.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 C.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5.唐长安城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 包括( ). A.中轴线对称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 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6.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巴黎改建对城市结构进行了重组,这项重组是通过( )来实现的。A.工人住宅的建设B.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 D.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7.《马丘比丘宪章》将下列哪项列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和交通四大功能。 C.人的需要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D.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 8.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效应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2019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共7页word资料

单选题: 1、城市的理解是最理想的聚居地? 人类创造理想生活的场所 2、大都市区功能地域概念: 法国都市国情调查区 加拿大的国情调查大都市区 英国的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和大都市经济劳动区 澳大利亚的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 瑞典的劳动—市场区。 3、城镇发展应避免那个阶段: 空间分异等阶段 城市更新与再城市化 4、40个车位停车场最合理布局:C A 55×14 B 45×14 C 55×18 D 45×18 5、错误:城市规划的组织和实施有各地人民政府承担 34城市规划实施错误的:B个人房地产开发对规划产生负面影响 6、不是城市实施内容: A拟定规划设计条件 B产业优惠政策 C行政许可 编制专项规划,以保证工程设计与具体建设行动开展 7、省域体系规划原则错误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基本农田方针与国民经济计划和计划 8、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错误的:生产力布局的依据 9、社会调查不包括:城市居民收入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0、矿产城市不容易形成类型:星座型 11、城市职能定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职能 12、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形成原因错误的: 龙山农耕社会 赵国意识形态 汉长安地形原因 13、错误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居住区级配套设施

14、城市交通(规划?)作用:完善子系统等 15、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规划人口人均0.8-1.0平米 16、紫线定义: A保护范围线 B控制范围线 17、污水错误的: 18、不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居住小区内绿地林地等 19、下面错误的(B) A、1929年南京“首都计划”采用功能分区 B、1929年南京“首都计划”采用方格网路网 C、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采用有机疏散理论 D、1949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代表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20、城市“四线”不需要划定的:首末站(好象) 21、与全球化(?)正确的:担当管理/控制职能必须在大城市CBD 担当研究/开发职能,在……小城镇发展制造向第三国家转移,在(?)无法生存 22、不属于法律规划:村庄控规 23、预测城镇化水平关联最小的: 综合增长率、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 24、交通战略方面的(忘了,请记的给回忆出来) 25、交通需求与关联最小的:城市人口结构 26、:防洪标准错误: A防洪标准与城市经济地位有关 B山洪比河洪标准高 C校核标准比设计标准高 D频率为0.5/百年,200年重现期 27、错误:地下空间各层次规划审批机关方面的内容 28、公共设施错误: 规模由城市人口决定 可以有政府,团体和私人投资开发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5)

2008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全真模拟试题(五) 单项选择题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 A.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B.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提纲,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主线 C.确定区域规划中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 D.论证城市在区域空间发展中的地位 2.下列关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提出的有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正确的对应关系是()。①索里亚·玛塔(SofiaYmata);②西谛(CamilloSitte);③戈涅(TonyGarnler);④格迪斯(PattickGeddes);⑤工业城市;⑥城市形态研究;⑦线形城市; ⑧现代城市演进学说。 A.①—⑥;②—⑧;③—⑦;④—⑤ B.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C.②—⑥;①—⑧;③—⑤;④—⑦ 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3.地块控制性指标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属于指导性指标的为()。 A.人口容量、建筑形式 B.用地面积、性质 C.容积率 D.建筑密度 4.衡量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用地规划结合的程度,很重要的一条标准,是看其是否最大程度()。 A.减少居民出行次数 B.减少货物的周转周期 C.减少交通 D.减少道路长度 5.下列关于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陈述错误的是()。 A.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

D.城市分散发展理论包括了田国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等 C.城市分散发展理论是建立在通过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的 D.城市发展理论认为,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 6.索里亚·码塔的线形城市以()为前提。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7.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行为的运作是指()。 A.城市运输系统 B.城市道路系统 C.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D.城市对外交通系统 8.我国公路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可分为()。 A.国道、省道、县道 B.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C.国道、省道、市道、县道 D.国道、省道、市道 9.青岛市的城市职能有:外贸、海港、纺织机械工业、国防、疗养、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可见青岛的城市性质是()城市。 A.港口 B.轻工业 C.疗养 D.海洋科学研究 10.机场的选址应()。 A.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2007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2007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的?()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 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 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3.对城市化的提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4.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 C.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5.唐长安城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括(). A.中轴线对称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6.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巴黎改建对城市结构进行了重组,这项重组是通过()来实现的。A。工人住宅的建设B.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D.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7.《马丘比丘宪章》将下列哪项列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和交通四大功能。 页脚内容1

201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九

2014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九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二至四选项符合题意。少选、错选都不得分) 81.关于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正在逐步形成 B.城市的发展更加受到国际资本的影响 C.城市之间水平性的地域分工体系成为主导 https://www.360docs.net/doc/2a2628922.html,/forum-63-1.html D.城市之间的相互竞争将不断加剧 E.中小城市与周边大城市的联系有可能会削弱 82、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有( )。 A、在城市发展中,坚决限制城市用地的进一步扩展 B、保护城市的支脉和自然生态环境 C、优先使用城市中的弃置地 D、鼓励建设低密度的居住区

E、提高公众参与的程度 83、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规模经济理论认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成本就会上升 B、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基本经济部类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C、增长极核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受限集中在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城市 D、集聚经济理论认为,城市不同产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使城市的集聚效应得以发挥 E、梯度发展理论认为,产业的梯度扩散将产生累进效应 84、下列规划类型中,属于法律规定的有( )。 A、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B、乡域村庄体系规划 C、镇修建性详细规划 D、村庄规划 E、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 85、关于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和允许建设的范围

B、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规划条件,作为国有土体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C、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擅自改变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组成部分的规划条件 D、建设单位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 E、建设单位申请变更规划条件,变更内容不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86、关于居住区规划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公共绿地至少应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https://www.360docs.net/doc/2a2628922.html,/forum-63-1.html B、公共绿地中,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C、宽度小于8米,面积小于400平方米的绿地不计入公共绿地 D、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符合机动车道的要求 E、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80米 87、调查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包括( )。 https://www.360docs.net/doc/2a2628922.html,/forum-63-1.html

注册城市规划师报考条件

注册城市规划师报考条件 根据《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全部科目级别考试: 1.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大专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6年。 2.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4年;或取得城市规划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5年。 3.取得通过评估的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3年。 4.取得城市规划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并从事城市规则业务工作满3年。 5.取得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学位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2年。 6.取得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并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满1年。

附件2 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报名表 档案号 (保证成绩滚动管理,请老考生务必填写原档案号,新考生不用填写档案号) 报名序号

一、请考生用钢笔填写汉字和代码,代码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二、代码:*报考级别:2、考二科 4、考四科 *报考专业:01、注册城市规划师 *专业技术职务: 1、正高级 2、副高级 3、中级 4、助理级 5、员级 *所学专业: 1、与报考专业相同 2、与报考专业相近 3、与报考专业不同 4、无专业 *本专业最高学历:1.博士 2.硕士 3.大学本科4.大学专科 5.中专 6.其他 *单位性质: 1、机关 2、事业 3、企业 4、其他 *科目:1.城市规划原理 2.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3.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4.城市规划实务 三、“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和人事(职改)部门意见”栏为考试合格后填写并加盖公章存入本人档案。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第二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与畜牧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2、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就是生产发展与人类第二次分工的产物。城市就是伴随着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3、城镇就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一般就是工业、商业、交通与文教的集中地,就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就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就是防御部落战争。 中国古代一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都有深而广的城壕。 欧洲罗马时期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不少罗马营寨城,后来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基础。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其外围开人工沟、架设吊桥。在城市的平面布置中,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

兵器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建设。中国在宋代,火药已大量用于战争,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使得一些城墙或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对欧洲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主依靠掠夺奴隶与殖民地大量的财富,驱使奴隶无偿地为她们建造罗马城及豪华的宫殿、寺庙、浴池、斗兽场等。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很小。真至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而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就是地主所有制,地主通过代理人征收地租,可以居住在城市。 欧洲就是封建领主人制,封建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与领地的庄园中。 中国的城市就是政治与经济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中国虽有很长的海岸线,航海技术也较发达,但始终未

注册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概念 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的基本特征 概念相对存在要素聚集发展的动态化和多样化系统性 当今城市地域的新类型 大都市区:美国/反映大城市及其辐射区域在美国社会生活中 不断增长的事实。 大都市带:大都市带是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 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 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 简·戈特曼(法国地理学家1957 年) 全球城市区域: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 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 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空间现象。 城市与乡村的差别与联系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集聚规模生产效率生产力结构职能差异物质形态差异文化观念差异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物质联系、经济联系服务联系、技术联系人口迁移联系、社会作用联系组织关系 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 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失衡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主要动因 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科技革命与创新 全球化与新经济城市文化特质 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 (1)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2)从平面空间环见到立体空间环境。 (3)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 (4)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 (3)经济与技术因素(4)政策制度因素 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有形城镇化无形城镇化 城镇化的水平的测度 普遍接受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指标) 计算公式:PU=U/P 其中:PU——城市化水平或城镇化率 U——城镇常住人口 P——区域总人口 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 (1)农村剩余贡献(2)工业化推进(3)制度变迁促进(4)市场机制导向

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

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 为保证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有关精神,经研究决定,对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的认定,具体办法如下: 一、认定范围: 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咨询等相关业务工作,1997年底以前担任建筑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二、申报条件: 同时具备以下二项条件的人员,可申请认定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 (一)学历和业务工作年限符合下列条件之—: 1.1970年以前(含1970年)城市规划专业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15年;或相近专业本科毕业,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20年。 2.1970年以前(含1970年)城市规划专业大专毕业,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20年;或相近专业大专毕业,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25年。 3.1970年以前(含1970年)城市规划专业中专毕业,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满25年;相近专业中专毕业,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累计满30年。 (二)技术资历和工作业绩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并完成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总体规划一项,或中、小城市总体规划2项。 2.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大城市分区规划3项。 3.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并完成详细规划5项。 4.连续担任甲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副总规划师及以上技术管理职务5年以上。 5.连续担任负责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部门主要负责人满5年,且所担任职务对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负有直接责任。 三、认定组织: 由建设部、人事部组成“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领导小组”,负责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建设部城乡规划司。 四、认定程序: (一)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可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由所在单位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并附下列材料: 1.《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 2.学历证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原件。 3.单位出具的技术资历、业务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证明文件。 (二)备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的申报人员进行审核,经本地区、本部门人事部门审核同意后提出推荐名单报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地推荐的人员进行资格初审,提出拟定的人员名单,报领导小组审核。 (四)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申请认定资格的人员进行审核,将合格人员名单报建设部、人事部办理批准手续。 五、上报材料时间: 请各地将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申报材料于1999年7月30日前报认定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后不再进行认定工作。 六、认定要求: (一)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按本办法确定的范围和程序要求进行审核,并对认定人员实行总量控制。 (二)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认定工作的领导,严格认定程序,确保认定工作的质量。对申请认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地区和个人,一经查实,即行取消该地区或部门的申报权和个人的申报资格。 七、凡是申请认定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均按本办法办理。

注册城市规划师--背熟必过系列之规划原理

规划原理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P3、美国是最早采用大都市区概念的国家,1980年后改称为大都市统计区。还有英国的“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和“大都市经济劳动区”,澳大利亚的“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瑞典的“劳动--市场区”以及日本的都市圈等。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先提出大都市带概念,当时世界存在6大都市带:①美国东北部都市带、②美国五大湖都市带、③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④英格兰大都市带、⑤西北欧大都市带、⑥上海大都市带。 3个可能成为大都市带的地区:①巴西里约和圣保罗的复合体②地中海沿岸城市区③洛杉矶为中心太平洋沿岸地区。 P4、城市与乡村的区别:①集聚规模、②生产效率、③生产力结构、④职能、⑤物质形态、⑥文化观念。 乡村的基本特征:①人口、建筑区域生产地等相对分散②明显的均质性③建筑密度低④社会结构单一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 P6、城市和乡村间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科学意义的界线:①城市到乡村是渐变的,有的是交错的、②城市本身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城市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生着变化。 我国的市镇设置2个标准:①人口规模(←20--50--100→)、②城镇的政治经济地位。 中国市制一般称为广域型市制。 我国市制有两个基本特点:①市制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②市制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双重性。 农村采用三种方式给城市提供强大动力:①直接投资、②提 供廉价劳动力、③提供廉价土地。 乡村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农业和畜牧业②形式较单一③自给自足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的城乡统筹包括:①统筹城乡经济资源②统筹城乡政治资源③统筹城乡社会资源 P8、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 现代城市发展凸显的动力机制,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①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②科技革命与创新、③全球化与新经济、④城市文化特质。 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城市的腹地、城市发展的动力。 P9、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 ①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②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 ③从生产性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 ④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P10、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 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政治制度 城市化初始动力----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工业化,后续动力----第三产业。 P11、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 P12、城镇化的基本阶段:集聚城镇化阶段、郊区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P13、我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攀枝花、鞍山、东营、克拉玛依)。 ②商业短缺时期以乡镇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③市场经济早起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的城镇化模式。④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P14、我国城镇化发展总体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①城镇化过程经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②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③各级城市普遍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加速,成为接驳世界经济的空间单元。 ④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①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 ②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③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④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P17、城市的最显著特征是人口密集,因此社会问题集中地发生在城市里。 健康的社会环境是必然促进:①人的素质不断提高②人与人的关系不断改善③人与自然的和谐。 健康的城镇化:①不是单纯追求人口意义的城镇化②依靠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城镇化③注重城市整体质量的提高 通过对世界上168个国家和地区按城市化水平: 人均GNP 城市化水平|人均GNP 城市化水平 1000刀以下 30%以下|1000--3000 30--50% 3000--7000 50--70%|7000刀以上 70%以上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模拟试题

1 在下列城市中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称是(C) A 南京B苏州C 常熟D 扬州 2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B) A 经济 B 速度C规范D秩序 3历史地段土地使用调整的途径:(A) ①保持原用途②恢复原用途③纳入部分其他用途④改为新的用途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以下什么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和保障(A) A.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 B.城市规划 C.历史沿革 D.城市居民的认知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C)大类 A.46 B.68 C.10 D.73 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例尺一般为(C) A、1/20000---1/5000 B、1/10000---1/5000 C、1/10000---1/2000 D、1/30000---1/2000 7某消防站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有车五辆,则该消防站为(B) A、一级消防站 B、二级消防站 C、三级消防站 D、四级消防站 8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专家的经验认为(C )层住宅无论从建筑造价和节约用地来看都是比较经济的。 A 4 B 5 C 6 D 7 9下面哪个类型是内廊式住宅和外廊式住宅的变形式,一般用于高层住宅。(C) A 并联式 B 梯间式 C 跃廊式 D 内天井式

10(C)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 B.人车共存 C.人车混行 D.人车部分分行 11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以下属于它的有(C) A 商业服务内部的 B 对外交通设施内部的 C 包装加工车间的 D 工业企业内部的 12郊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包括:(A) A疏散一些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工业企业 B.大城市建成区的蔓延 C城郊防护林待遭到破坏 D农田蔬菜地遭受蚕食 13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的总体期限一般为(B)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A.10 B。20 C。30 D。50 1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A)相协调。 A 广场尺度 B 广场布局 C 广场规模 D 广场功能 15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A 800~1000m B400~500m C 150~200m D50~100m 16混合通道时,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约为(C) A.300辆/时 B.350辆/时 C.400辆/时 D.450辆/时 17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中,(B)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登记报审材料要求及申报程序

附件2: 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登记报审材料要求及申报程序(在线版) (暂行) (个人、企业、省级部门申报使用) 一、个人申报 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2a2628922.html,/,点击“个人版入口”进行用户注册,注册后使用姓名、身份证号及密码登录进行申报工作(具体操作详见https://www.360docs.net/doc/2a2628922.html,/页面中的《系统操作手册》P.1-21)。 一、以下申报种类均须提交相关纸质材料并在线提交电子表格 (申报人员纸质申请表须由电子表格直接打印生成) 1.办理初始注册或登记的人员 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资格证书签发之日起,三年之内(含三年)可申请办理初始注册或登记。逾期申办人员须完成一个注册周期120学时的继续教育(必修40学时、选修80学时),并提交相关证明。 提交材料:《注册城市规划师初始注册申请表》或《注册城市规划师初始登记申请表》纸质材料一式两份(须有本人手写签字并粘贴本人近期一寸免冠标准照,并加盖单位公章和所在省级管理部门公章)、资格证书复印件(两部印章页及个人信息页)、身份证复印件、申报注册人员的聘用合同或申报登记人员的人事在岗证明。 凡申报人员均须使用原报考时使用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登录个人版进

行申报。如身份证号码正常升位的,须提交新身份证复印件;如身份证号码非正常升位或变更、姓名变更的,须提交公安户籍部门出具的身份证明文件和新身份证复印件。 2.办理续期注册或登记的人员 注册城市规划师可在注册或登记有效期满前三个月之内,申报办理续期注册或续期登记。 提交材料:《注册城市规划师续期注册申请表》或《注册城市规划师续期登记申请表》纸质材料一式两份(须有本人手写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和所在省级管理部门公章)、完成继续教育的相关证明材料、注册人员与单位的续聘合同或登记人员的人事在岗证明。 凡申报人员均须使用前一次申报所用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登录个人版进行申报。身份证号码正常升位的,须提交新身份证复印件;如身份证号码非正常升位或变更、姓名变更,须提交公安户籍部门出具的身份证明文件和新身份证复印件。 3.办理变更注册或登记的人员 凡注册城市规划师在注册或登记证书有效期内变更工作单位的,须申报办理变更注册或变更登记。 提交材料:《注册城市规划师变更注册申请表》或《注册城市规划师变更登记申请表》纸质材料一式两份(须有本人手写签字并加盖新单位公章和原、新所在省级管理部门公章)、注册或登记证书原件、注册人员与新单位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 原理(一) 一、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城市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 2、农民和农村: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 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4、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 5、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 6、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兼顾、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 7、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8、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 从地域类型上划分,包括了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设区市、不设区市(或自治州辖市)三个层次。 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四个等级。目前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省级),25个副省级市,280余个地级市、370余个县级市。 9、中型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引“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的主战场;大城市是基地 10、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因素:制造业地位下降、经济呈服务化 11、城乡经济联系:(有市场形式、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资本流动、生产联系、消费和购物形式、收入流、行业结构和地区间商品流动。) 城乡物质联系:(是公路网、水网、铁路网、生态相互联系。) 城乡服务联系:(信用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商业和技术服务、交通服务) 12、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 13、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14、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1)单至多-经济/社会/交通2)平至立-立体交通/地下化3)生产至生活4)分离均匀质至多样 15、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 16、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