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具运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学具运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学具运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学具运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学具运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

方案

江山市淤头小学周冬英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识记的对象成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由于学习者积极地参加活动,记忆效果会明显地提高。”充分发挥新教材中学具操作的功能和优势,通过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跃的情绪状态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从而促使学生对识记材料的极大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就会感到新颖奇趣,容易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充分在感知中形成概念,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方法规律,形成各种学习能力。加强学具操作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课程标准》中还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

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在蕴含思维的“数学活动”中产生。所以,对儿童来说,学数学,并不等于就是去记数学、去背数学、去练数学、去考数学,而更应是“做数学”。即学习并不仅仅是听,也不仅仅是看,更应该是自己动手做。学具是知识的载体,它最根本的价值目标是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数学学具就是通过“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经历数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观察,切实深刻的操作、试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体味数学,从而内化数学思维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新课标》非常强调学具在课堂中的使用。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把学生的学具操作过程当成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流于形式。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出现学具操作无目的和学具操作形式单一的现象。国外“做中学”研究比较成功,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

三、课题界定

数学操作活动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供给学生足够的实物材料、创设

一定的环境,引导他们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进行学习的活动。

1、验证性操作活动

这类操作是教师先讲解、演示、归纳,再让学生通过实物或图片进行操作验证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形式。操作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

2、探索性操作活动

这类操作是围绕某一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实物或图片进行摆弄、操作、尝试,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知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与思维的目的性。

3、创造性操作活动

这是提供某一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开展具有多种选择性结果的一种操作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想象和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优化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操作运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促进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2、转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构建一种积极、主动、自主的教学活动,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营造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1、文献研究法:努力把握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动态,扩大对外交流,及时调整研究步骤。

2、实验研究法:按照随机原则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建立实验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测试,积极、妥善地收集各种数据,运用先进的统计手段对数据进行定量、定性的描述。

3、行动研究法:在平时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对有关变量实施控制,一方面加强在自然进程中的观察,以便取得更为真实的材料。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中,采用对特殊群体中的个体研究,通过跟踪、观察、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

另外还通过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实验方法的研究,使此项实验更规范、科学。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课题负责人曾参加过市级课题研究并结题,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课题组成员都在教育第一线,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2、学校对教科研工作比较重视,能提供必要的经济、物质保证。

3、课题组成员围绕本课题已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收集大量的有关学具制作和使用的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的重要性,对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任务、方法、过程、价值取向等都有了明确的认识。

4、学校网站上《教育科研》栏目为课题研究提供了问题讨论、成果共享的交流平台。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 4月—5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搜集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研究阶段( 6月—20XX年5月)

根据研究方案全面展开研究,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完成中期成果报告,积累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期间学习林昌华编著《学校教育评价》李志宏著《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刘兼著《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孔企平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等四部专著,完成四篇读书笔记,2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3、总结提高阶段(20XX年6月-- 20XX年10月)

总结研究成果,完成研究论文,撰写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分工

周冬英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撰写研究方案

姜小红搜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毛明慧搜集资料、上研讨课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1_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1_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文化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 研究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数学文化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经重庆市教育学会审批,于2015年9月被列为市教育学会“2015-2017”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这标志着数学教育目标全面转向了素质教育。从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趋势来看,许多国家都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人才竞争的重要策略。 对小学生而言,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基本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与运算能力,体会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价值观,都是他们所需要的数学素养。 然而,实践告诉我们,小学数学学习大多以教科书为载体,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关注不够,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正是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是天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学生的有效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式的单一课堂,也不是学生的随意无止境的乱动,而是学生在数学文化的殿堂中润物细无声的与数学思想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如何让数学文化浸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就成为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二)研究的意义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通俗地说,数学素养就是一种职业习惯,即“三句话不离本行”。在现代科学中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十分重要,这种能力不是表现在死记硬背,不光表现在计算能力,在计算机时代特别表现在建模能力,建模能力的基础就是数学素养。思想比公式更重要,建模比计算更重要。学数学,用数学,对它始终有兴趣,是培养数学素养的好条件、好方法、好场所。从而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更多的现代数学的概念和思想、提高数学悟性和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1.终生教育理论。 从终生教育的理念来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人需要终生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多地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培养必备的数学素养。 2.课标的基本理念。 新教材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编印的教科书,新课标与新教材的关系正可谓是“一纲一本”,依托新教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需要在课标的理念指引下,学有价值的、必需的数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 梅州市梅县教育局教研室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去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并明确要求我们要全面加强学习培训,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是加强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作为教研员,我们担负重任。 我们经常深入我县山区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广泛调研,发现有部分教师尤其是山区年龄较大的教师(近十年来我县没招录年轻数学科教师,年老教师占的比例比较大)很难融入到学习课改的氛围中,跟不上课改的步伐,成了课改的旁观者,他们仍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存在:照本宣科多,创新活动少;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记忆操练多,智慧启迪少;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千人一面多,发展个性少;智商关注多,情商关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实然学习多,应然学习少;提倡苦学多,创造乐学少(“十多十少”)等等,与时代教育的主题旋律格格不入。 另一方面,目前我县小学教学现状,教育发展不均街,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存在一定差距(见附表数据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仍然比较低下。 近三年梅县小学抽检年级数学教学成绩分析表 基于这种现状,在全县小学范围内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尽早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县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这也正是我们确定课题内容的原因之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下,以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基础,主动地探索、发现、总结、实践的反复过程,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所需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汲取建构主义精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平台和资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原理指出,人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充分发挥,创造的灵感常常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闪现。这一原理应用在教学上,就是落实三维目标,需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名称: 课题:培养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撑。无论从何种角度讲,我们都呼唤并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2、计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培养中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学阶段 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中学阶段学习实数,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中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2、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3、运算不认真 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验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及课题的意义: 在21世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的教学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其教学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看似热闹的问答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权利,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灵气和学习的乐趣。同时,还存在着“四重四轻”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这些现状表明: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突破原有传统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情境,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发展,就有必要在建立教育新理念的同时,构筑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课改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因此,我校开展小学数学“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同时能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点燃激情,便于更好的理解新知识;“自主探究”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的数学情感与学习态度,使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该课题研究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起到关键作用,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能否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关系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成才打好牢固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 中期报告 龙门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社会、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二、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前阶段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能进一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真正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 (2)提高校本研究的实效。真正完善“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通过课题研究,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生活化”的教学规律,并及时总结优秀研究成果。 (3)深入开展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我们的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们的课堂有新

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3.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课研,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高效课堂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等,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搞专题研究、学术沙龙等活动形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每个成员都撰写了专题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校领导小组为课题组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课题培训和研讨活动,使得研究人员开阔了视野,吸取了经验,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分期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理论的界定,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确定研究的重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申报书立项材料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书 课题名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 学科分类小学数学 课题负责人XXX 负责人所在单位(盖章)XXX 研究起讫时期2017年9月--2018年12月 联系电话 XXX 邮政编码 333111 通讯地址XXX 电子信箱 XXX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印制

填表说明 1、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以同样规格,可以打印填表), 书写要清晰、工整。 2、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用A4复印, 于左侧装订成册。 。 3、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 ........... 4、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要自行加页。 5、申报书须经课题负责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 公章后方可报送。 6、课题编号及第八、九、十项不用填写。

一、基本情况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础

三、课题论证 (1)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效性的课堂练习的方法与策略,提升学生素养。 (3)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发挥实验班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运用研究成果,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推动我校教改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理论假说 基于我校学生彻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能健康和谐的成长,如果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的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达到我校的科研目标。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我校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现状研究;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高练习有效的原则和方法; (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4)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评价标准。 4、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课堂练习有哪些有效的行为方式 (2)难点:怎样促成其有效性 5、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 综合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我们发现,对于有效的课堂佳偶哦模式的研究和行动研究,目前国内外已起步,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练习有效性的问题还在探讨中。 6、研究的意义与课题特色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课题研究方案 峰尾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开放性的数学教学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活动化?、?生活化?和?个性化?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对数学课程、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广大数学教师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实验教材使得教师对数学课有了全新的认识。老师们的课堂开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但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许多形式主义的倾向依然存在。以前是满堂灌,现在是满堂问、满堂议。过于强调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学法、统一的练习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教与学依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状态,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我们要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把课堂变为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变单一的教师讲解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此,我们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以此来探索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个

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也探索在数学活动化的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活动,是指人在与周围现实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有目的地影响客体,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即活动只能在人身上发生,并指向自觉的目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活动也应该是发生在人身上,根据自身的目的需要,自主、自觉的一种行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是两个不同理论层面的概念。它比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具有更广的范畴,包括了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等。?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属于研究性学习的范畴。主要指以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数学意识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最新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参与人员】一年级教师 【研究依据】 一、问题的提出。 可以说,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计算教学更可以说是贯穿于我们教学过程始终的!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可是反观我们的现状,却不难发现下面一些问题。 1、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不高; 学生们对于计算教学真的是喜爱不起来,经过调查发现,孩子们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大的时间去研究。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的现实情况就是,老师讲的时候煞费苦心、极其卖力,孩子们却根本不买账,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更不会装假,更有甚者都很高兴地玩到了桌子底下。 2、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非常的低; 由于学生们普遍对于计算的不够重视,因此计算的准确率低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可是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会做这些计算题,而往往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数、计算过程不够仔细、嫌麻烦不愿意进行验算等等造成的。 3、普遍没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但是现在大多数的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有加以关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4、计算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问题的形成,固然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是我更认为和我们数学教师的主观认识息息相关。大多数老师认为,在现如今的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备受瞩目了,而且新的课程标准中似乎也对计算的要求相对降低了很多,以往的一些好的方法并没有坚持和传承下来,这些无疑都深深地影响到了现在的计算教学,也是造成现在孩子们普遍计算能力大幅下降的根源之一。

二、研究的价值。 从一年级小学生开始,就打好口算的基础,这必将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为:小学阶段,中高年级的计算教学大多数都是建立在20以内加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的,经过上个学年段的初步调研,我发现很多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恰在于此;另外,学生们进入中学阶段的学习中,计算能力的高低也会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现如今的中高考体制下,对于计算的要求很高、计算量也相对较大。所以,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就打好计算的基础,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了。 三、预计的突破。 学年的数学教师能够在我们共同研究的过程中,认识到一年级小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把握这次学习与研究的机会,掌握相关知识理论,对于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等都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适当提高与加强。 【研究目标】 一、基础目标。 1、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能够认真书写; 2、能够看清计算符号,准确进行计算; 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加强数学应用。 二、终极目标。 1、利用计算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2、掌握算理算法,使学生能够准确计算; 3、初步奠定基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研究步骤】 1、对数学教师进行摸底,了解教师现状; 2、小结出值得推广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 3、了解教师所需,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知识理论的学习与研讨。 4、典型口算试题及学生出现错误的一般性分析; 5、优秀教师经验交流;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三、研究现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校本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尤其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的习惯方面就是一张白纸,亟待我们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科研工作相对落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式的研究》课题 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的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 数学课堂导入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一堂课的开头,十分重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新课,巧妙而又准确的导入,可以先声夺人,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唤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机,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二)情境引入为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的构建提供线索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合理的情境引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才能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 通过教案以及网络搜集一些典型课堂导入案例,分析其从哪些角度引入本课,是怎样考虑的。在具体教学中是如何做到承上启下的。这些导入是如何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又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的。 (二)小学数学课导入的类型的研究 处理好课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肯定的,但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起始,却是应当认真推敲的。绝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套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要选用不同的类型。所以针对不同课型进行课堂导入设计,再和同事讨论、修改,然后形成教案进行课堂实践。 (三)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情景 通过前面的研究、学习,针对本科目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与同科目教师共同研究,形成教学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实际课堂教学,课后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修改教学设计,并再一次进行课堂教学。最终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 (四)积累一批有探讨价值的个案,探究原因。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 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新安镇中心小学苏基发 一、研究的现状 当前我校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诠释上,以及对相关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与编排呈现的研究和比较上多一些。在此我想对我任教的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作一点比较实际的研究。 1.对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相关内容的研究。如:学科教育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2.对中年级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的研究。例如:现代教育科学中《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分析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点,根据其学习特点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多项教学要求。教育科研中《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指出,从生活实际认识空间与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

习空间与图形,等等。 二、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空间与图形”教学建议的实效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究中,很多教学建议都是理论的,对于实际教学没有实效性的帮助,而且教师要经过理论来要寻找到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是比较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实证研究找到可行方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研究才能有效帮助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作为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更是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力的持续度,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而且也是要备学生,这样把教学建议的理论向有效、可行的教学研究转向。 2.“空间与图形”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环境 教师上课地点都是教室,要想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上课状态,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环境——自然环境中的课堂。课标里说了,“空间与图形”删除了教材中许多“繁、难、偏”内容和表述,使教材语言的表示更加简单、科学、专业。而且“空间与图形”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但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对于教学的内容不是很复杂,教学过程大多都是实际的动手操作,也是较容易在课外完成的教学任务。那么,换一换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龙头中心小学张辉)

《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以传授甚至是知识的灌输为主,但就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出类拔萃的人才来,这样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给学校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学生知识的掌握无法赶上知识增加的速度,学生知识量的积累不能使学生获得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美国杰出的管理大师彼得.圣洁说:“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因此惟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才是根本!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为价值取向。 当前教育界普遍感受到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性,但对于学习力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究竟在学校教育中怎样实施,特别是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缺乏具体的实践和研究。 我们认为在构建高效课堂、学习型学校中,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着眼于人的发展,从学生层面来讲,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因此我们学校经过慎重考虑,把《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力》作为课题来进行实验。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一实验,探索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方法和途径,提升我校学生的学习力。 二、课题实验的目标: 1、通过研究,总结出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2、通过研究,创建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体系。 3、通过课题实验,提升我校学生的学习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课题的理论假设: 1、究竟什么是学习力,理论界普遍认为:学习力就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之总和。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力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而不是重点放在掌握多少知识获得多少分数上。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去独立地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

最新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小学二年级数学如何把口算与笔算综合运用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现存问题及研究意义)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必须经历口算到笔算的过渡阶段,但是笔算是基于口算的基础,才能够开展的,二年级上学期虽然安排了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但是它们是建立在口算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处理笔算,要把它们同口算联系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比较口算和笔算两种算法,让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根据这种联系发现他们在计算方法上的共同性。再次,在笔算中特别是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凡是能口算的要鼓励学生口算,将两种计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其计算能力。 二、研究的实施(对象和范围;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 研究对象:二年级小学生。 研究范围:有关低年级加、减、乘、除的口算、笔算的内容。 课题研究步骤和时间(一)(2011年10月)准备阶段 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确定研究课题,填写“教师个人课题研究”申请表。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为开展个人课题研究做好准备。 (二)(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实施阶段实施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1.调查摸底:通过测试、谈话、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现状。 2.分析原因:对测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口算和笔算存在的问题,分析出错原

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3.确定口算和笔算能力较弱的个案,做好个案分析研究,及时记录、整理资料,写个案分析。 4.将对学生口算和笔算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记录、整理、反思,为撰写论文积累素材。 (三)(2012年7月至9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1、“对口算和笔算再思考”的论文,2、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对二年级学生笔算和口算能力进行分析和测试,发现学生计算存在的问题。(2)个案分析法:通过教师结合自身计算问题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3)经验总结法。在对计算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4)行动研究法: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具体方法如下(1)吃透二年级数学教材,了解小学阶段的计算内容。(2)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寻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3)关注每一个孩子,把握弱势群体,使他们不失去学习的自信心。(4)出多种形式的计算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并调查研究。(5)利用课前2分钟对学生进行10道听算或10道口算的训练。(6)定期抽时间对学生进行速度和准确性的登记和对比 三、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实验假设或理论依据;关键词的界定)等 研究目标:

[精选]小学数学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资料

《小学数学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学研究》 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 新安镇中心小学苏基发 一、研究的现状 目前我校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诠释上,以及对相关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与编排呈现的研究和比较上多一些。在此我想对我任教的中年级“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作一点比较实际的研究。 1.对中年级空间与图形教材相关内容的研究。如:学科教育中《空间与图形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的初步研究》着重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并就教材编制过程中有关内容结构体系、如何把握好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述。 2.对中年级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的研究。例如:现代教育科学中《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分析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特点,根据其学习特点提出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多项教学要求。教育科研中《谈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指出,从生活实际认识空间与图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空间与图形,等等。 二、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1.“空间与图形”教学建议的实效性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研究中,很多教学建议都是理论的,对于实际教学没有实效性的帮助,而且教师要通过理论来要寻找到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是比较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实证研究找到可行方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这样的研究才能有效帮助教师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多联系生活实际,任何知识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作为数学中的几何知识、更是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力的持续度,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而且也是要备学生,这样把教学建议的理论向有效、可行的教学研究转向。 2.“空间与图形”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环境 教师上课地点都是教室,要想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上课状态,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的环境——自然环境中的课堂。课标里说了,“空间与图形”删除了教材中许多“繁、难、偏”内容和表述,使教材语言的表达更加简单、科学、专业。而且“空间与图形”内容是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教会学生基础知识,而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对于教学的内容不是很复杂,教学过程大多都是实际的动手操作,也是较容易在课外完成的教学任务。那么,换一换教学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直接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一种比较广阔自由的环境下学习,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立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的培养,在大自然与生活中学习,那将是一种全新的课堂。“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将

高效课堂课题研究11范文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校决定,在总结以往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 以《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全面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加强领导,保证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组织全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 组长:丁建国 副组长:黄伟霞、张振海、韩杰峡、胡进朝、 成员:胡邦霞、李松峰、冯松刚、朱锁霞、杨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胡邦霞同志兼任,负责对活动的日常组织和部署,办公室设在教科室。推行学校领导分包年级、学科制度,具体分工如下:丁建国校长负责数学组,张振海书记负责理化生教研组,黄伟霞副校长负责英语教研组,胡进朝副校长负责体音美计教研组,韩杰峡副校长负责语文教研组,胡邦霞主任负责政史地教研组。校级领导、处室主任参与、督促、指导各年级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管理工作机制。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思路和目标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校本研修为主要途径,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师能;把教师的师能转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优势,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二)工作目标 1、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提升,业务素质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大幅提升。 2、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普遍提高。 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4、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利用三年时间将初中学段教材的知识结构图绘制完成。 6、实验和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 四、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主要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有扎实有效的“课前”、“课中”、“课后”等重要环节作保证。学校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引导和促使全体教师在以下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确保高效课堂构建工作的稳步推进。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

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