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井专项施工方案

泵井专项施工方案
泵井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1.1 工程概况……………………………………………………………………………

2

1.2 工期要求……………………………………………………………………………

2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

3

2.1 组织准备……………………………………………………………………………

3

2.2 技术准备……………………………………………………………………………

4

2.3 现场准备……………………………………………………………………………

4

第三章人员机械计划及进度计划……………………………………………………

5

3.1 人员投入计划………………………………………………………………………

5

3.2 机械投入计划………………………………………………………………………

6

3.3 施工进度计划………………………………………………………………………

7

第四章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8

4.1泵井概况……………………………………………………………………………

8

4.2施工流程……………………………………………………………………………

8

4.2.1 基础处理 (9)

4.2.2 基坑开挖 (11)

4.2.3 结构模板施工 (13)

4.2.4 结构砼浇筑 (13)

4.2.5 满水试验 (18)

4.2.6 回填 (19)

第五章环保文明施工...........................................................................21 5.1 环保文明施工措施...........................................................................21第六章安全施工技术措施.....................................................................23 6.1 安全生产保证架构...........................................................................25 6.2 安全生产措施 (25)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一、工程名称:沥滘污水处理系统附属工程——无害化处理工程

二、工程位置:本工程所在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沥滘污水处理厂内。

三、工程规模及技术要求

本工程属于沥滘污水处理系统无害化处理站的新增工程,由于调节池原湿式泵改为干式泵,故需增设泵井。由于本工程的实际挖深度超过4m,

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基坑开挖和支护方案,并且在施工中严格按方案实施。由于新增泵井处于调节池和围墙之间,距离调节池外侧仅80cm, 根据业主和监理要求,施工中不得采用基坑放坡大开挖施工方案,必须采用密扣拉森钢板桩支护。

1.2工期要求

我司经过精心组织设计,合理配置资源,计划安排总工期为39个日历日,尽可能早地将优良的产品交给业主。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

2.1组织准备

滘污水处理厂无害化站处理站土建施工项目经理部”。项目部下设工程技术部、计划合同部等五个职能部门,分管本工程下属的所有施工队伍。本工程中的项目组织架构如下:

2.2技术准备

一、图纸会审、技术交底

1、收到施工图后,项目总工程师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对比现场实际情况,形成记录,同时提交现场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对需要澄清、修改的问题书面答复后,施工严格按照修改的施工图及设计变更图纸进行。

2、组织技术交底,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向施工班组交底。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有关环保、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等文件。

二、桩点交接及复核测量

在现场已有精密的导线和水准网,测量工程师领导测量人员及时按照测量三级复核制度的要求组织控制桩点的复测,进行泵井的施工放样。

三、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项目总工程师根据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记录以及适用于本工程的各种施工规范,结合现场实际条件,将工程概况、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等及时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以便工程能顺利进行。

2.3现场准备

施工电源和水源暂定考虑从沥滘污水处理厂接驳。施工单位在电源和水源的总接入点安装独立的电表和水表,并按施工中的实际用量向建设单位交纳水电费。电线用电线杆平行施工工作面架设,主要工作面按用电需要设置三相五线电箱。施工用水干管为DN50钢管,埋地大于50cm敷设。

第三章人员机械计划及进度计划3.1 劳动力投入计划

3.2 机械投入计划

3.3 施工进度计划

第四章分项工程施工工艺

4.1 泵井概况

本泵井工程,按7度三级抗震设防,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其中构筑物采用强度等级C25混凝土,抗渗等级S6。泵井结构尺寸为4.7m×6.2m,基础采用ф500深层水泥搅拌桩共48根,设计桩长入持力层1m以上,平均桩长14m。原地面相对标高-0.3,池顶设计相对标高-0.2m,池底设计相对标高-3.3m,池底集水坑设计相对标高-3.8m。由于厂区绿化和道路侧平石与调节池等构筑物已于2005年6月中旬完成,施工新增泵井前,必须将原有绿化花生藤300m2以及侧平石20m挖除,待泵井施工完毕后再恢复绿化以及侧平石。

4.2.施工流程

4.2.1基础处理

深层搅拌桩是用搅拌机械将水泥固化剂和地基土相拌和,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的一种方法。工艺要求:桩径为D500,采用高压喷浆工艺,成桩过程中采用四搅四喷的做法,水泥用量不少于50kg/m,水泥采用42.5R 转窑普通硅酸盐水泥。

一、施工流程

二、施工要点

1、施工前的准备。

(1)场地准备。搞好场地的三通(路、水、电)一平(将场地内的绿化植被、地表杂土、腐植土及硬土层清除并平整、压实,场地内局部地洼的地方分层回填粘土并按设计要求压实),探查地下是否有障碍物,如有即

进行清除或迁移。

(2)测量定位。根据设计要求的桩间距测放桩位,并用木桩标识。如因地下障碍物等原因需要改动原设计位置,需经得设计、监理的同意。(3)试桩。先按不同的地质段进行试桩,以掌握现场的成桩经验和技术参数。

2、搅拌桩成桩

(1)桩机对中。用吊机将搅拌桩机移吊到桩位上方,调正导轨垂直度,钻头对正桩位。

(2)预拌下沉。待搅拌机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后,启动电机,放松起吊钢丝绳,空压机送电,使钻头沿导轨逐渐切土下沉到设计深度,钻进的速度根据试桩确定的参数并由电机的电流监测标控制,如果下沉的速度达不到要求,即从输浆系统补给清水以利钻进。

(3)制备水泥浆。待搅拌机下沉到一定的深度时,开始按设计确定的水灰比拌制水泥浆,待压浆前将水泥浆倒进入集料中。

(4)提升喷浆搅拌。搅拌机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压入路基中,边喷浆边旋转,边按试桩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搅拌机,搅拌提升速度≤0.8m/min,停浆面比设计桩顶标高高出50cm。。

(5)重复上、下搅拌。再次将搅拌机边旋边沉入土中,至设计加固深度再将搅拌机提升出地面。

(6)清洗。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开启灰浆泵,将管路中残存的水泥浆清洗干净,清除搅拌头上的土。

(7)重复上述布骤四次,再移机进行下一桩的施工。

(8)操作人员将每根桩的钻进时间、提升时间、提升速度、提升的次数、钻进的深度等进行记录。

3、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养护7天,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4、质量保证的技术措施

(1)保证垂直度: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整,并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倾斜、移动。要注意保证机架和钻杆的垂直度,如发现偏差过大,及时调整。

(2)桩机就位:必须对中,对中误差不得大于4%,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

(3)水泥浆不得离析,水泥浆停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如停置时间过长,不得使用。

5、确保加固强度和均匀性

(1)严格控制喷浆量,搅拌桩的施工应连续进行。输浆阶段必须保证足够的输浆压力,连续供浆。一旦停浆,将搅拌头下沉到停浆点0.5米以下。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搅拌;如停工40分钟以上,必须立即进行全面清洗,防止水泥在设备和管道中结块,影响施工。

(2)严格控制搅拌时的下沉和提升速度,保证加固范围内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搅拌。

(3)遇到地下障碍物的处理方法: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地下障碍物使钻杆无法钻进时,及时通知监理、设计人员,及时采取补桩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4.2.2基坑开挖

一、由于本工程规模稍大,埋藏也较深其设计池顶标高-0.20m,垫层顶面标高-3.85m,由于现状地面实际标高在-0.3~-0.5m之间,实际基坑开挖深度为3.5~4.2m之间。基坑宽度最宽处为6.2m。由于新增泵井处于调节池和围墙之间,距离调节池外侧仅80cm, 根据业主和监理要求,施工中不得采用基坑放坡大开挖施工方案,故需采用密扣钢板桩支护方案。

坡检底的方法,边坡及底宽根据现场情况,保证泵井的开挖线离围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回填土数量,将此部分留在附近场地,其它多余土方按业主指定地点弃土,土方施工中测量应密切配合,防止超挖,减少土方持力层的暴露时间,加快基础垫层施工。考虑本工程地质情况,在土方施工时应注意,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大面积开挖其排水量较大,故土方开挖时在所挖基坑集水井,集水井要求比开挖的深度大1.5m以上,并且每井配抽水泵作好排水设施的准备,保证土方开挖正常进行。在所挖

土方场地坡顶设置截水沟进行排水,其整个现场排水有良好的走向和布置。

四、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槽)和管沟时,为使不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用人工清理。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工作,相邻基坑开挖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作好基础,以防止对基土的扰动。开挖过程中,对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和标高等的变化经常检查,作好原始记录及绘出断面图。如发现基底土质与设计不符合时,需经有关人员研究处理,并作出隐蔽工程记录。

4.2.3结构模板施工

一、底板侧模:采用240mm厚砖墙侧壁兼作外模,外模内侧作1:3水泥砂浆15mm厚抹灰层,便于作外防水,侧墙模板采用组合钢板。

二、结构内采用满堂脚手架模板施工支撑体系,采用48×3.5mm脚手钢管搭设。由于受到结构形状限制,内脚手架步距为1.8m,立杆间距不大于1.5m。内脚手架搭设的关键在于稳定性,为此立杆要垂直、间距一致、形状规整、立杆底要有可靠的支点。内脚手架搭设要比结构施工段高出10m 左右,以便于钢筋工程施工及临时支承钢筋。

三、模板拼装时,接缝要严密,模板间缝隙大于2mm时,应采用海绵条嵌填。

4.2.4结构砼浇筑

一、混凝土浇筑方案

1、工程结构采用商品砼,施工前先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砼由专用搅拌运输车运至现场,采用砼地泵泵送到浇筑部位,并设一台备用。

2、浇筑顺序

1、砼浇筑前检查模板拼接是否紧密,支撑系统是否牢固,并在浇筑过程中定时进行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观测。

2、施工缝位置的留设、止水带及周边防水体系的安装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并注意仔细振捣此部位,使止水带周边砼密实。

3、在浇砼前清干净模板内杂物,并用水将模板湿润。

4、混凝土灌注应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避免因超高而使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一般采用串桶、溜槽或振动流管下落。

5、混凝土采用振捣器振捣,振捣时间宜为10~30S,并以混凝土开始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一般立模振捣高度不宜超过3m。对于某些部分因结构因素使振捣高度较大时,采用开“门子板”措施,即在侧面每隔一定距离开一个口子。

6、振捣器插入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一倍,插入下层混凝土不小于5CM,振捣时不能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种止水带等,表面振捣器移距应与已

振捣混凝土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

7、养护及拆模

防水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温差不得超过15°C,顶板混凝土完成后,须在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拆除支顶架。

8、本工程砼施工属大体积砼浇筑,除采用防水砼外,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降低砼的水化热,以减少结构温度裂缝的出现,提高结构自身的自防水能。

(1)本工程采用集料级配防水砼,通过选择适宜的砂石级配,控制水灰比,形成细骨料、水泥砂浆紧紧包裹着粗骨料,切断砼沿石子表面的毛细渗水通道,改变毛细管分布状态,增强砼的沾滞性,减少骨料的变位移动,以提高砼的整体密实性。达到防水抗渗的目的。

(2)防水混凝土运输: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防水砼漏浆和离析,当有离析、泌水产生时,应在入模前进行二次搅拌。在夏季高温季节,要注意运输造成的坍落度损失,在搅拌时预先增加估计损失量或者采用缓凝型减水剂。(3)防水混凝土浇捣:防水砼入模时的自由倾落高度应比普通砼自由倾落高度小些,若超过1.5m,就要采用串筒、溜槽或用在模板中部开门子板的办法,降低自由倾落高度,以免造成石子滚落堆积,砼离析现象。防水砼不允许用人工振捣,必须采用机械振捣,每次振捣以达到表面泛浆无气泡排出为好,不得超振或漏振。每层厚度一般为300~400mm,在下层砼初凝前,就接着浇满上一层砼。

(4)防水砼应防止浇筑后打洞,项留孔洞和预埋件应在砼浇捣前预留、

予埋好。

(5)接缝处理

施工缝是水工池子防水的薄弱环节。本工程对施工缝的基本要求是:泵井底板应采用连续浇满方法,不留施工缝。泵井的第一次施工缝留在高出池底板表面600mm的结构壁上采用止水钢板缝,止水钢板按设计规格尺寸制作安装。止水钢板缝是将止水钢板的下部—半埋设在先浇的混凝土中,当继续浇满施工缝以上砼时,先凿毛接口砼,清除浮灰杂物,用水冲干净,保持湿润,然后涂纯水泥浆二遍,再铺1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防水砼配

4.2.5 满水试验

一、准备工作

充水之前首先将泵井内清理干净,以免充水后池内浮渣漂浮水面,影响测试精度。池内外缺陷要修补平整,对于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口等都加以临时封堵,同时还必须严格检查充水及排水闸口,不得有渗漏现象发生,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即设置充水水位观测标尺,用以观察充水时水位所达到的深度,水位观测标尺可以用立于水池中部的塔尺,也可在池壁内侧弹线标注标高控制线,接着做好充水和放水系统的准备,搭设测试平台及出入水池的人行通道。

二、充水

向池内充水分三阶段进行,为了安全起见充水速度不可太快,一般情况下每天充水深度控制在2米以内,第一次充水深度为设计水深的1/3,当充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时,应及时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如无明显渗漏即可一次充水至第一次充水的深度,第二次充水至设计水深的2/3,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深。每次充水至要求水深后,静待24小时再测读24小时水位下降值,并对水池作外观检查,计算其渗水量。如发现渗水量过大或明显渗水时,应停止充水并分析其原因,进行处理后再继续进行。三、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从立于池中的水位观测标尺或画于池壁上的水位标高控制线上直接观察,当充水至需要水深时停止充水,当24小时后无异常情况时,即可安设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水位初读数,再隔24小时进行水位末读数的测读,连续测定的时间按实际情况而定,如果第一次测定的渗水量超过标

准允许值,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可以继续延长观测。

四、确定蒸发量

在测定水池水位下降的同时,必须对蒸发量的大小进行定量的测定,在作业现场,用薄钢板焊成直径为50厘米,高50厘米的水箱,经检查无任何渗漏的条件下在其间充水约30厘米置于水池中部,使水箱内外水位基本保持一致,在测读水池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内的水位,以作为蒸发量的参考。

五、抹灰和防渗处理

闭水试验完成后尽早完成抹灰和防渗处理,防水涂料按设计要求施工,防水涂料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迎水面和背水面按图纸要求遍数涂抹,转角位置精心施工防止漏涂。涂抹完毕后,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防止曝晒,阴干养护24小时。

4.2.6回填

一、待构筑物主体施工完毕后,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土方回填,但必须视各构筑物的抗浮要求,在基本满足抗浮要求或采取措施保证构筑物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土方回填。

二、土方回填利用机械、人工配合、其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辅以人工沿结构物周边均匀进行。分层回填,厚度为300mm,最后夯实高度高出设计面50mm,预留沉降量。质量控制与检验,土料运至施工现场应有专职人员检验土质,是否符合要求,用插钎检验铺土厚度。

三、每层填土压实之后,要对碾压(夯实)质量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一般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取样试验干密度,求出密实度,或用轻便触探仪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