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试题整理

生态文明建设试题整理
生态文明建设试题整理

生态文明建设试题整理

————————————————————————————————作者: ————————————————————————————————日期:

《生态文明建设》测试题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A、全面

B、可持续

C、又快又好D、协调

2、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 C)轨道。

A、民主化

B、规范化

C、法制化

D、有序化

3、循环经济的特征是( B )。

A、能量梯次使用B、以上都是

C、物质闭路循环

D、以上都不是

4、(B)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B、绿色发展 C、循环发展 D、生态发展

5、(A)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

B、生态文化

C、生态和谐

D、生态精神

6、“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价值论视角

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的视角

7、2008年1月2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C)次集体学习时间明确强调“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A、四

B、二C、三D、五

8、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B)

A、艰巨性

B、人文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9、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 )

A、两者都不是

B、两者都是C、经济结构 D、能源结构

10、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B )

A、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 C、物理与化学修复D、以上都是

11、(A)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A、生态精神

B、生态文明C、生态和谐 D、生态文化

12、“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A、生产方式层次

B、物质层次

C、生活方式层次D、以上都不是

13、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 D)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

A、自然哲学

B、社会学

C、伦理学

D、经济学

14、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 B )

A、一种思维活动

B、生物行为

C、生活的感觉

D、地、水、风、火

15、“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C)

A、物质层面B、生产方式层面

C、生活方式层面

D、以上都不是

16、将(D)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A、治理环境

B、节约资源

C、保护生态

D、保护环境

17、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 A )

A、经济型

B、生态型

C、文化性

D、以上都不对

18、( D )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A、人口结构问题

B、人口分布问题

C、人口素质问题

D、人口数量问题

19、系统的(C )动态均衡发展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

A、规范化

B、辩证化

C、机制化

D、开放化

20、( A)报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文明被提高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高度。

A、十八大

B、十七大

C、十七大四中全会 D、十八大四中全会

21、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 B D)并重的产业结构。(多选题)

A、环境友好性B、资本密集型C、市场导向性D、劳动密集型

22、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哪些项?

(ABCD )(多选题)

A、认为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务

B、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同义的不同表达

C、认为除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务

D、认为除了有形的公共产品之外的政府为民众提供的无形的消费服务就是公共服务

23、国土资源包括(ABD)(多选题)

A、土地

B、矿产

C、天空D、海洋

24、坚持( AC )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多选题)

A、保护环境B、保护资源C、节约资源 D、提高效率

25、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特征?( ABCD )(多选题)

A、自组织性 B、整体性 C、多样性D、动态性

26、“环境财政”重点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矿山生态恢复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实现( CD )开发的良性循环。(多选题)

A、矿山资源

B、生态保护

C、土地资源

D、生态治理

27、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那个层面来展开?( ABC)(多选题)

A、废弃物的无害处理B、资源高效利用

C、资源的循环利用

D、以上都不是

28、我国已建立的国内环境、灾害、气象信息共享的数据资源的基础主要有( ACD )。(多选题)

A、信息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和管理经验

B、信息技术发达

C、环境、灾害方面的信息姿态或数据库

D、有利益信息共享的社会环境

29、目前我国资源、环境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体制与机制的不适应造成的,如政府职能的( ABD ),造成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不适应。(多选题)

A、“越位”B、“错位”C、“到位”D、“不到位”

30、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包括( ABCD )。(多选题)

A、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

B、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

C、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

D、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

31-40(判断题)(每题2分)

31、人类中心主义是近代以来在科技发展、人道主义思想勃兴、启蒙思想振起的背景下形成的,将人视为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被看成是可以任意政府改造的对象。(判断题)

【正确】

32、保护生态环境不必依靠制度。(判断题)

【错误】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33、传统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判断题)

【错误】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34、在十八大上,胡锦涛在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判断题)

【错误】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从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5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作出了重大部署。

35、生态系统演化是生态系统各项因素变化的综合结果。

【正确】

36、生态工业的发展理念,是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是一种既满足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要求,又最大限度地发展工业生产的最优化模式。

【正确】

37、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

【错误】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废物和传染性的废物等几大类。固体废物的管理主要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

38、环境产品提供是政府的职责,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

【正确】

39、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的“四位一体”,使生态文明建设提审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神态文明的

新时代。

【错误】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40、“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错误】“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1.“生态文明是关于世界样态和过程的生态学描述”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B)(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文化形态的视角C价值论视角 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2.循环经济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C )。 (单选 )

A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B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D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

3.“根据草本动物食性,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在养殖业中的天然饲料功能,构建种养链条” 属于(A )。(单选 )

A种植——饲料——养殖产业链 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

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4.节能、省料、节水属于生态工业的( C)。(单选 )

A辩证观点 B指标C目标 D以上都是

5.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具有推进绿色评价、唤起生态觉醒、伸张公平正义、调节行为等(C)功能。(单选)

A特定 B基本C导向 D定向

6.科学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机制系构建涉及打造(A )GDP增长机制。 (单选)

A生态经济B绿色经济 C低碳经济 D环保经济

7.保持并完善(B )的基本地位,同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倡导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相适应。 (单选)

A《环境基本法》 B《环境保护法》C《环境法》 D《环境影响评价法》

8.(B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 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单选)

A生态赔偿机制 B生态补偿机制 C生态偿付机制D生态赔付机制

9.发展(B )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单选)

A绿色发展 B循环经济 C生态发展 D低碳发展

10.以下属于物种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的有(ABCD)。 (多选)

A中性作用B竞争作用 C抗生作用 D捕食作用

11.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ABD),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多选 )

A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 C以环境友好为目标 D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12.自然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独自存在的, 但只有人才有意识, 才能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 (判断 )正确

13.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制度支持, 它的实施将带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判断 ) 正确

14.循环经济的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 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 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判断)正确

15.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国土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必然选择。 (判断) 正确16.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来自工业部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判断) 正确

17.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同发展的文化,是21世纪人类面对诸多生存危机所作出的新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也是一种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在发展中实现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生态适应和社会觉醒。 (判断)正确

18.人口增长会导致能源供应紧张,而且会缩短化石燃料的耗竭时间。 (判断)正确

19.渔业包括(D )。(单选)

A海洋渔业B海洋养殖种植 C河湖养殖种植D以上都是

20.生态修复的构成要素是(D )。(单选)

A生物修复B物理与化学修复 C植物修复 D以上都是

21.根据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紧迫性以及各类服务所涉及公共利益的重要性,环保公共服务的核心内容可以界定为(D )。(单选 )

A环境监管服务 B环境治理服务C环境应急服务 D以上都是

22.(C ),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单选 )

A人口和谐发展B人口自然发展 C人口均衡发展 D人合理发展

2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A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

A又好又快B协调C全面 D可持续

24.人类生态学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学,是关于以下哪些选项相互作用的研究?(ABC ) (多选)

A人B社会 C自然界D以上都不是

25.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ABC )。 (多选)

A低碳产品B低碳技术 C低碳能源 D以上都不是

26.在生产过程中,循环经济观要求遵循“3R”原则是(ABC )。(多选)

A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 B产品的再使用原则

C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 D以上都不是

27.生态民主包括(ABCD )。 (多选)

A社会生态系统的民主B自然生态系统的民主

C社会和自然构成的大生态系统的民主D人与自然构成的大生态系统的民主

2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要在(ABCD )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选 )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保护资源D提高效率

29.坚持(ABD )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多选 )

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保护资源 D提高效率

30.公民环境权的存在,要求人们必须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多元考虑,合理分配不同利益团体对环境资源的价值需求。在行政规划中要确立以(AC )的观念,促成政府与公民间的平等交流,构建现代公共治理服务理念。 (多选)

A预防为主 B治理为主C持续发展 D协调发展

31.“美丽中国”体现着(ACD),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多选)

A环境美 B生活美C生态美 D自然美

32.在生态系统中, 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判断 )

33.正确

33.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判断) 正确

34.土壤是进行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活动的地壳表层。 (判断 ) 错误

35.生态旅游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 (判断 ) 错误

36.“吃、住、行、游、购、娱” 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判断 )正确

37.环保公共服务的普惠性,是指环保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健康安全的基本生存环境,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环境条件。 (判断 ) 正确

38.生态文化价值取向是指以关爱自然,珍惜资源, 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核心价值观一种优势观念形态,是“自然的人格化与人格化的自然”实现最佳融合的一种文化选择。 (判断 ) 错误

39.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 (判断 ) 正确

40.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者(B)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 (单选) A、杜绝 B、禁止C、避免D、停止

1.生态旅游于(C )年首次提出。 (单选)

A1981 B1982 C1983D1984

2.建设( B),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单选 )

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 C生态精神 D生态和谐

3.在(B )上,胡锦涛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即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单选 )

A十六大四中全会B十七大 C十七大三中全会 D十七大四中全会

4.党的( D)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单选 )

A十七届二中全会B十七届三中全会 C十七届四中全会D十七届五中全会

5.生态活动必须符合科学的生态观和生态规律, 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追求最好的(D)。(单选 )

A生态利润 B生态利益 C生态收益 D生态效益

6.以下属于按人类生产方式的变迁来划分的文明的是(ABD )。(多选)

A游牧文明 B生态文明 C社会主义文明 D工业文明

7.人类生态学包括的方向有(ACD )。 (多选 )

A地理学 B自然学C文化学 D社会学

8.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分类, 水体废气物的来源可以分为(ABC )。(多选 )

A物理性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 C生物性污染源 D人文性污染源

9.人类必须有这样的生态精神:履行生态道德义务和责任,(ABD ),保护地球,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准则, 人类的发展应以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为前提。(多选 ) A尊重生态B尊重自然 C顺应自然 D善待自然

10.要树立新的人口意识,共同为实现(ABC )创造良好的环境。 (多选 )

A生育文明B家庭幸福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家庭文明

11.生态问题包括(ABCD )等。(多选)

A生态失衡B环境污染C能源枯竭D人口膨胀

12.自然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意志而独自存在的,但只有人才有意识, 才能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 (判断)正确

13.企业、生产基地等经济实体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 是经济活动的最小细胞。 (判断 ) 正确

14.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一直以行政起主导作用, 这是由执法活动的优势、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决定的。(判断 ) 正确

15.遵守法律是社会主义国家保证法被公正、正确贯彻执行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保证。 (判断 ) 错误

16.健全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建立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实现环境行政的统一高效管理,积极解决行政主体权限争议和不作为。(判断 ) 正确

17.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判断 ) 正确18.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判断 ) 正确

19.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 (判断 ) 正确20.“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面?(B ) (单选) A物质层面 B生产方式层面C生活方式层面 D以上都不是

21.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D )? (单选)

A低碳产品 B低碳技术 C低碳能源 D以上都对

22.“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生产目标和消费”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中的(A)。(单选 )

A减量化(reduce)原则B再使用(reuse)原则 C再循环(recycle)原则 D以上都不是

23.“畜禽粪便经过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烧饭、储粮保鲜、孵鸡等方面”属于( A)。(单选)

A废弃物——能源或病虫害防治产业链 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

C养殖——废弃物——养殖产业链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24.生态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C )。 (单选 )

A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B生态农业不同于工业的根本特点

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25.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方向是(A )。(单选)

A农业一体化 B农业现代化C农业工业化 D以上都是

26.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A )。(单选 )

A经济性B文化性 C生态性 D以上都不对

27.环境保护工作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A ),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单选 )

A生态文明B生态安全C生态平衡D生态保护

28.“(A )”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单选 ) A绿色发展B循环发展 C生态发展D低碳发展

29.从“真”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实际存在的真相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第一要务,加强经济管理,推进经济(A)发展,实现经济富强、发达的目标。 (单选 )

A又好又快B协调C全面 D可持续

30.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途径包括(AB )。 (多选 )

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C转变政府职能D以上都不对

31.生态精神是(AD)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多选 )

A尊重自然B敬畏自然 C平衡生态D保护生态

32.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 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BC )。 (多选 ) A劳动者质量的提高B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C人力资本的积累 D自然资本的积累

33.尽管美学趣味千差万别,但(BCD )的全球化语境下的美学境界是可以被奉为人类高尚的审美境界的。(多选 )

A美己之美 B美人之美 C各美其美D美美与共

1.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到,辩证自然观认为物质具有运动性和主体性。 (填空 )

2.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填空)

3.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填空 )

4.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 )。(单选)

A生命 B共同体C生命共同体 D以上都不是

6.保持并完善(B )的基本地位,同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调整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相适应。(单选 )

A《环境基本法》B《环境保护法》 C《环境法》D《环境影响评价法》

7.以追求真善美智圣的统一为目标,实现和谐生态,走向(A )。(单选)

A生态文明 B生态安全C生态平衡D生态保护

8.生态文化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而创造的文化,它包括(ABCD )、生态工程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制度等。(多选)

A生态意识B生态美学 C生态旅游D生态教育

9.综合运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AD)的根本途径。(多选 )

A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B统筹解决发展问题 C促进经济发展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实现(ABCD )。 (多选 )

A低生态破坏 B高经济效益 C低污染排放 D低资源能源消耗

15.请简述造成环保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 (简答 )

首先,各地区间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等先天条件相差巨大,而产业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结构性差异更使得各地环境保护的起点截然不同。其次,各地区间财政能力与环保投入相差悬殊,政府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高低不齐,而管理体制和基本制度的缺陷更使得公共服务中权利、机会和结果的不平等成为结构性问题。因此,通过环保公共服务的持续推进,逐步实现环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维护基本的社会公平和正义,也应成为政府的首要责任内容。

1.“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的融合文明” ,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D) (单选 )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文化形态的视角 C价值论视角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2.生态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B )。 (单选 )

A阳光B土地C水分 D以上都不是

4.(A )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

(单选 )

A全球化 B生态化 C私有化D社会化

5.(B )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单选 )

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

6.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时,注重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B),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单选)

A绿色经济B循环经济 C环保经济 D新型经济

7.生态活动必须符合科学的生态观和生态规律,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 追求最好的(D )。(单选 )

A生态利润 B生态利益C生态收益 D生态效益

8.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的论述中, 生态社会和谐包括(ABC )。 (多选)

A社会生态和谐 B自然生态和谐 C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D以上都正确

9.我国现阶段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重大任务包括(AB )。(多选 )

A遵循空间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 B增强空间结构的有机组织性

C努力促进经济增长D以上都不是

10.生态信息业中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包括(ABD )。(多选)

A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信息化B政务管理信息化C国土咨询信息化 D信息服务社会化

11.生态文化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而创造的文化,它包括()、生态工程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制度等。 (多选)

A生态意识 B生态美学 C生态旅游D生态教育

12.推进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中提到,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受制于污染(AC)总体调控。 (多选 )

A区域性B方位性C流域性D空间性

13.在十七大上, 胡锦涛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 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即(ABCD )等。 (多选)

A增强发展协调性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C加强文化建设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一.选择:

1.2010年戛纳电视节期间,意大利一发行公司购买了我国完全自主原创的《星系宝贝》3D高清动画作品,这部动画片选取了与四川人饮食生活密切相关的辣椒和花椒为主角,通过讲述蔬果宝贝团队的冒险故事,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大自然、抵制污染的理念。将川菜的“味道”动画化、精神化,成为面向全世界的一道精美的精神大餐。上述动画片的开发和出口,有利于

①倡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②引导人们保护动植物,善待自然界其他生命③促进我国和意大利的文化交流④在全世界杜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溱与洧,方涣涣兮……”《诗经》中记录了溱(zhēn)水和洧(wěi)水曾经的清澈与美丽。经考证,溱水和洧水最终在我省某市西南交汇,现称为双泊(jì)河。而上述曾被“诗经))誉为最美的河,如今却泛起层层白沫,发出难闻的味道。不仅仅如此,事实上,河南近六成的地表水已成为毫无用处的劣v类“废水”……

这告诉我们①我国水资源已经完全枯划②人与自然之间应和谐相处

③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④实施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我国在1990—2005年单位GDP的能耗下降了46%,现决定到

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数据

及漫画启示我们

①必须发展低碳经济②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

③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④必须降低我国国内生产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已经从一句口号逐步演变为人们身体力行的日常行动。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①就是要求我们过艰苦朴素的生活②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④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5.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的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大家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3月27日20时30分,2010年“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相继拉开了序幕。“地球一小时”活动

①呼吁和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与习惯②说明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③体现了大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④开展的时间太短,没什么效果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6.我市在街头设立了自来水洗手处。一日,自来水哗哗的流着,一位小朋友拨开旁观者,踮起脚,伸出小手拧紧水龙头。上述情景给你的感受是()

①市民的环境意识都很强②环保行动要从我做起③环境保护需要人人参与、

人人动手④环保行动应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A 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心得体会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

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 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 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试题满分分

总分10分,得分10分 1. (填空 ) 2. (填空 ) 3.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使其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这就使得公共产品使 (填空 ) 4.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单选 )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发展 C改变消费模式 D经济增长 5.“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中的()。 (单选 ) A减量化(reduce)原则 B再使用(reuse)原则 C再循环(recycle)原则 D以上都不是 6.以下属于生态旅游规划内容的是()。 (单选 ) A环境教育 B科学普及 C精神文明建设 D以上都是 7.“价值在()的等级中增加,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 产生价值,人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 (单选 )

A自然演替

B自然进化 C社会演替 D社会进化 8.生态旅游商品的特点包括()。 (多选 ) A地方性 B环保性 C实用性 D方便性 9.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对人和其他生命的生存有价值,(),是人和其他生命生存的基础。 (多选 ) A保持生态系统整体性稳态 B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 C维护生态平衡 D保护生物多样性 10.建议制定关于生态补偿的行政法规,使参与生态补偿工作的执法者的行为和行政执法过程受法律约束,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态补偿的(),还有利于提高政府补偿的效率。 (多选 ) A程序化 B透明化 C法制化 D公开化 11.狭义的生态文明,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社会文明形态,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强调共生共存、全面的和谐。 (判断 ) 正确错误

论文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 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 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 全面、协调、绿色发展的态势, 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 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态文明是绿色发展战略向人们展示出的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思想战略: (1)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2)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3)探索促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生态文明揭示了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刻内涵 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不仅需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精神文明为指导, 更需要以生态文明为支撑。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绿色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长期以来,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以物质文明为中心的, 这本来无可厚非, 但当物质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阶段后, 人类文明出现了片面、畸形发展的态势。近二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 工业废弃物无情地排放、倾泄,改变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 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类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的规模和手段每一次质的飞跃, 都将伴随着这种危机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恶化和尖锐化表明, 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繁荣”, 只能是短暂、表面的现象, 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由此可见, 绿色发展观念是人类在遭到“大自然报复”后长期反思的产物,是人类走出困境、摆脱危机、求得永续生存和发展的科学战略, 也是当今可供人类选择的唯一途径。

二、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 绿色发展战略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以科学技术为内核、以社会文明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客观上为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从而拓展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领域。 首先, 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表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从而赋予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历史重任。“绿色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发展, 发展取决于人的素质。人是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也是最终的目标。在生态环境问题上, 人是最大的污染源和破坏者, 同时又是治理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最终决定力量。在全球面临生态危机, 人类又要追求生存和发展权利的时候, 人类一方面不能凭借手中的技术和力量去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 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去深入挖掘和利用人类自身智慧, 去开拓新的资源。以人的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发展基础的时代, 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素质极大提高的时代,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 其次, 绿色发展战略强调要以科学技术为内核, 表明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才是高质量的和绿色的发展, 从而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改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且可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今天我们要积极保护资源、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实现“向自然索取速度”与“自然界恢复速度”的绿色平衡, 确保生态价值的增殖, 建立科学的“天人合一”

生态文明建设试题整理

生态文明建设试题整理

————————————————————————————————作者: ————————————————————————————————日期:

《生态文明建设》测试题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A、全面 B、可持续 C、又快又好D、协调 2、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 C)轨道。 A、民主化 B、规范化 C、法制化 D、有序化 3、循环经济的特征是( B )。 A、能量梯次使用B、以上都是 C、物质闭路循环 D、以上都不是 4、(B)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B、绿色发展 C、循环发展 D、生态发展 5、(A)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 B、生态文化 C、生态和谐 D、生态精神 6、“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价值论视角 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的视角 7、2008年1月2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C)次集体学习时间明确强调“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A、四 B、二C、三D、五 8、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B) A、艰巨性 B、人文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9、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 ) A、两者都不是 B、两者都是C、经济结构 D、能源结构 10、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B ) A、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 C、物理与化学修复D、以上都是 11、(A)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 A、生态精神 B、生态文明C、生态和谐 D、生态文化 12、“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A、生产方式层次 B、物质层次 C、生活方式层次D、以上都不是 13、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 D)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 A、自然哲学 B、社会学 C、伦理学 D、经济学 14、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 B ) A、一种思维活动 B、生物行为 C、生活的感觉 D、地、水、风、火 15、“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C) A、物质层面B、生产方式层面 C、生活方式层面 D、以上都不是 16、将(D)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A、治理环境 B、节约资源 C、保护生态 D、保护环境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七届五中全会培训班讲稿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西峡县委党校党校王亚冰 这一讲我们讲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最年轻的建设。说她年轻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七大上才首次写入党代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生态文明再次做了强调。这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这一讲我准备将四个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特征 二、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四个依据 三、近年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四、“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举措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由“生态”与“文明”两个词合成。什么是“生态”?“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是指房屋、家庭,19世纪中叶以来具有了现代意义,主要是指自然界诸系统之间的交错复杂关系。 什么是“文明”?我国古代人对文明做了各种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解释是,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现代对文明的解释一般是:“文明”

是一个与野蛮相对应的范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指人类在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全部积极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表征着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开化状态。 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在这个文明阶段,人类对资源的采伐是有限的,除了捕猎一些动物外,几乎谈不上对生态有什么影响,并且所得到的资源还不够维持生命的延续,因此,人类的寿命是很短的。同时,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现象,导致把自然现象视为神的造化,出现灵论、巫术、图腾崇拜等,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是一种原始的绿色文明。 2、农业文明(黄色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这个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加强,从简单的捕猎升级到种植和养殖,基本能解决一些温饱问题,并且人类的寿命也随之增长,私有制也开始出现。由于大量的烧山、砍伐森林,用于耕作,城建(森林与含水),致使资源逐渐在减少,但是这时候人类数量不多,虽说与自然的关系是轻、中度的掠夺与被掠夺关系,但是影响还不是很大。 3、工业文明(黑色文明):自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一切为了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人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时三百年。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化石能源的超速消耗,导致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2)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导致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3)生物技术的不当应用,导致科学伦理、生物入侵等问题;(4)人口爆炸,导致更多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5)军事科学的发展,导致人类生存安全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篇一:生态文明论文 生态文明论文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

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第一,强调统筹各种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的共同推进。第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第三,强调采用市场手段实现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还提出新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

生态文明建设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测试题 120单选题(每题2分) 1、资源与环境就是经济社会( B)发展得物质基础与保障,经济得发展离不开资源与环境得支撑。 A、全面 B、可持续 C、又快又好 D、协调 2、建立与完善环保立法与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得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与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 C )轨道。 A、民主化 B、规范化 C、法制化 D、有序化 3、循环经济得特征就是( B )。 A、能量梯次使用 B、以上都就是 C、物质闭路循环 D、以上都不就是 4、( B)得核心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得关系。 A、低碳发展 B、绿色发展 C、循环发展 D、生态发展 5、( A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得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得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 B、生态文化 C、生态与谐 D、生态精神 6、“生态文明就是自然、人、社会价值得生态定位与选择”就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B ) A、世界演化图景得视角 B、价值论视角 C、社会文明得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得视角 7、2008年1月2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 C )次集体学习时间明确强调“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得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A、四 B、二 C、三 D、五

8、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得特征?( B ) A、艰巨性 B、人文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9、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 B ) A、两者都不就是 B、两者都就是 C、经济结构 D、能源结构 10、生态修复得基本形式就是( A )A就是错得 A、生物修复 B、植物修复 C、物理与化学修复 D、以上都就是 11、( A )就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得强烈得精神信仰,就是一种理性得、具有生态智慧得信念。 A、生态精神 B、生态文明 C、生态与谐 D、生态文化 12、“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A) A、生产方式层次 B、物质层次 C、生活方式层次 D、以上都不就是 13、通过认识与实践,形成( D)与生态相结合得生态化理论。 A、自然哲学 B、社会学 C、伦理学 D、经济学 14、佛教认为,生命中得行就是( B ) A、一种思维活动 B、生物行为 C、生活得感觉 D、地、水、风、火 15、“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得满足,崇尚精神与文化得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C ) A、物质层面 B、生产方式层面 C、生活方式层面 D、以上都不就是 16、将( D)纳入政府得工作目标与政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与环保主管部门得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与环境管理部门得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测试题 1-20单选题(每题2分) 1、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 A、全面 B、可持续 C、又快又好 D、协调 2、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和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C )轨道。 A、化 B、规化 C、法制化 D、有序化 3、循环经济的特征是(B )。 A、能量梯次使用 B、以上都是 C、物质闭路循环

D、以上都不是 4、(B)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A、低碳发展 B、绿色发展 C、循环发展 D、生态发展 5、(A )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 B、生态文化 C、生态和谐 D、生态精神 6、“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以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价值论视角 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的视角 7、2008年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C )次集体学习时间明确强调“贯

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A、四 B、二 C、三 D、五 8、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B) A、艰巨性 B、人文性 C、长期性 D、复杂性 9、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 A、两者都不是 B、两者都是 C、经济结构 D、能源结构 10、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A)A是错的 A、生物修复 B、植物修复

完整版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试题及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读本 1.发展绿色经济的导向是()。(1.0 分) A.生态科技 B.能源类型 C.市场 D.资本我的答案:A X答错 2.2016年12月,为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评价考核工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1.0 分) A.《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B.《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C.《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方案》 D.《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部际协作机制组成单位成员名单》我的答案:A 2答对 3.2017年6月1 日,()宣布退出《巴黎协定》。(1.0分)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我的答案:B "答对 4.()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1.0分)

A.十六大报告 B.十七大报告 C.十八大报告 D.十九大报告我的答案:D X答错 5.截至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1.0 分) A.2 B.3 C.4 D. 5 我的答案:B X答错 6.从()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0分) A.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 B.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 C.资源利用程度 D.资源节约 我的答案:C "答对7.在世界范围内,先污染后治理的代表国家是()。(1.0分)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我的答案:B X答错

8.()是指如果某一国生产的产品不能达到进口国在节能和减排方面设定的标准, 就将被征收的特别关税。(1.0分) A.碳税 B.碳关税 C.环境税 D.资源税我的答案:B "答对 9.在我国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优化开发区域不包括()。( 1.0分) A.环渤海区域 B.长三角区域 C.珠三角区域 D.北部湾地区 我的答案:A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最重要的是从哪些方面做起?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环保工作者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履行职责,承担生态治理的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一、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彻底消除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摈弃旧的观念,改变一些政府官员惟GDP增长论英雄的观念。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我们转变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设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需要我们环保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用好这一制度,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使国家保护环境的意志在经济发展中真正得到体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内涵。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必将有力地促进包括政治文明在内的其他文明的进步,将对中国

未来的发展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二、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在当前经济发展中,我们仍然存在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尤为严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需要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才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在全社会确立这一思想和观念。 我们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要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告诉广大民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和可靠保证,有益于人类的身心健康,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净化人的心灵,规约人们的行为,推动人的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进化。 我们环保工作者尤其是基层环保工作者,常年奋战在环保工作第一线,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全社会宣传环保,促进环保工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环保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变成我们自己的自觉行动,更要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宣传生态文明,提高生态意识,继续发挥我们在宣传环保、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方针政

2013年广东生态文明建设试题答案

2013 年《广东生态文明建设》试题 姓名考试序号单位成绩 一、填空题(共20 题,每空 1 分,共20分) 1、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生态环境)成为我国发展的矛盾中心。 3、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可以由自然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三个维度去论述。 4、中国古人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处理自然界的奥秘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由与自然对抗走向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性理念转变。 5、(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是中国儒家生态哲学思想的典型代表。中国传统道家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行为准则。 6、(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柱与核心。 7、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主要包括(社会文明建设规划)、经济文明建设规划和(环境文明建设规划)三大内容。 8、构建低碳消费模式重点要从(低碳饮食)和(低碳日用)两方面入手。 9、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与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准确评价、科学规划、定量考核和具体实施的依据。 10、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1、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生态 效益)最大化。 12、(生态文明建设)是新的”中国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题,每题 2 分,共20 分) 1、十八大报告在”四位一体“的基础上,提出将( C )纳入其中,变为五位 一体。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如果生态文明系统不能向人类持续提供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要素时,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失去了载体和基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涵也无法全面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且直接影响着人类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近年来生态破坏给我们带来的灾难,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人们已经逐步的达成了一种共识;我们的发展需要和自然相协调,需要走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我们得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地降低在发展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它反映了人类的自身活动和自然关系进步程度、是人与自然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将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建设。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我党也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方针,以使我国建设为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独立章节,这是对人和自然关系认识的进一步升华,也足以说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国中处于低位; 境保护。加上我国是世界上 水量2000 30% 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二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三是要加强生

生态文明建设教程试题1

1(单选题)“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从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 A、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 B、价值论视角 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D、文化形态的视角 2(单选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 A.两都不是 B.两者都是 C.能源结构 D.经济结构 3.(单选题)“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面?() A. 物质层面 B. 生活方式层面 C. 生产方式层面 D. 以上都不是 4.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A. 生活方式层面 B. 物质层面 C. 以上都不是 D. 生产方式层面 5. 2008年1月2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次集体学习明确强调“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方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A. 三 6.()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生态文明 7.()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A.生态精神 B.生态和谐 C.生态文化 D.生态文明 8.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B.可持续

9.循环经济的特征是()。 A.以上都是 B.物质闭路循环 C.能量梯次使用 D.以上都不是 10.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 A.经济性 B.以上都不对 C.文化性 D.生态性 11(单选题).将()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成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A.保护生态 B.治理环境 C.保护环境 D.节约资源 12(单选题).()报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生态文明被提高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高度。 A.十八大 13(单选题).系统的()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 A.规范化 B.开放化 C.机制化 D.辩证化 14(单选题).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 A.生物的行为 B.地、水、风、火 C.一种思维活动 D.生活的感觉 15(单选题).()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A.人口结构问题 B.人口素质问题 C.人口分布问题 D.人口数量问题 16(单选题).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 A.伦理学

生态文明论文

注重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会化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 十八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第一,强调统筹各种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的共同推进。第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第三,强调采用市场手段实现生态文明。 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还提出新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次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工业时代的国民生产总值呈指数增长的同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攫取、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呈现加速和全球化趋势。全球性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的凸显,表明人类已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当前我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然资源日趋短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和生态系统持续恶化。 资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由于经济发展迅猛,我国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压力越来越大,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首先,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又相对匮乏,从而导致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就更少。其次,我国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第三,我国资源供求矛盾突出,一些矿产已经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举世瞩目,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面临的环境压力也极为沉重,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及有害化学品污染以及环境物理性污染等集中出现,远远超出环境承载力。 生态系统持续恶化。现在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四大自然生命系统,大气生态系统、水源生态系统和能源矿产生态系统三大自然环境系统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我们的生活中,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水危机、沙漠化、气候异常、土壤酸碱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生态文明建设试题5分1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 (填空 2.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确保生态环 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填空 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 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填空 4.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简答 5.( ),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 (单选 ) A社会文明 B文化文明 C生态文明 D可持续发展 6.( )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单选 ) A工业废弃物 B矿业废弃物 C放射性废弃物 D生活垃圾

7.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核心是( )。 (单选 A知情权 B选择权 C生存权 D参与权 8.我国在法律上承认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诉性,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诉讼环节上,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 重重:( )。 (单选 A难以举证 B难以起诉 C难以鉴定评估 D以上都是 9.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应该( )。 (多选 A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B制定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的整体规划 C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引进 D建立完整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10.雾霾的危害有( )。 (多选 A对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B影响交通安全 C破坏电力系统 D危害农业生产

11.目前关于公平的争论,主要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公平观:( )。 (多选 A起点公平 B过程公平 C结果公平 D立法公平 12.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 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 (判断 正确错误 1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判断 ) 正确错误 14.环境法应当是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基本法。 (判断 正确错误 15.作为公共产品的生态产品,由于消费中的非竞争性往往导致“公地的悲剧”,即过度使用,资源耗竭。 (判断 正确错误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1简介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十八大报告原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行为关系 姓名:孙玉国 学号:1032001407988 指导教师:李亚兰 教学点:徐州广播电视大学 2011 年10 月20 日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签名:孙玉国日期:2011年10月20日

目录 导语 (1) 主体 一、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 1、什么是生态文明。 2、建设生态文明于全球关系。 3、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 2、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三、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和公共行为研究 1、了解全球经济发展。 2、解读环境报告。 3、公共行为改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文仲.公众参与环保有新途径[N].中国环境报,2008-11-19(03). [2]万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N].人民日报,2009-04-06(01) [3]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储复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4] 薛晓源,陈家刚.从生态启蒙到生态治理[M]//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45..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