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同步练习(有答案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同步练习(有答案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同步练习(有答案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同步练习(有答案部编人教版)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和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4课日本

明治维新知|识|目|标①了解日本的幕府统治及倒幕运动。②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③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时间: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2.政策:德川幕府推行__________,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危机:1853年和1854年,________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二、倒幕运动 1.背景:日本________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2.策略: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3.概况: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____________”政变,支持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4.结果: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________。三、明治维新下图是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明治维新开始于哪一年?这次改革有哪些内容?对日本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1.时间:从________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内容 (1)政治上,____________,实现中央集权。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____________。 (3)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____________”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社会生活上,提倡“__________”,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__________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影响: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____________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

______________的道路。课堂小结 1.本课可以采用图示法记忆明治维新的必然性 2.本课可以采用数字四个“一”记忆新学内容一个封建政府:德川幕府。一场运动:倒幕运动。一次政变: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一次资本主义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时间 646年 1868年学习中国西方性质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内容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统一赋税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三种方式 (1)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法国、美国。 (2)民族独立战争:美国。 (3)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日本。 3.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既要重视经济发展,也要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反对民族压迫,捍卫国家独立;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外来先进事物,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2.明治维新(1868年)和戊戌变法(1898年)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成功了,戊戌变法失败了。

【知识梳理】一 2.锁国政策 3.美国二 1.黄金 3.王政复古4.东京三 1.1868 2.废藩置县新式军队殖产兴业文明开化3.资本主义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生字词拼音解释

2019春语文九年级下册各课生词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隧洞[suì dòng] 蜗行[wō xíng]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 淤滩yū tān淤泥形成的滩地。 驳船[bóchuán]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带动的船,用于运输货物;有时亦载客,通常由拖轮拖带。簇新[cù xīn]极新;全新 笑涡[xiào wō] 喷薄[pēn bó] 1.汹涌激荡 2.强烈散发、迸发 3.形容事物出现时气势壮盛4.雨雪纷飞 伤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伤痕累累。 2、梅岭三章 阎罗[yán luó] 1.地狱之王。梵语Yamarāja音译阎魔罗阇的简称。义译为平等王,或译为缚,即缚罪人之义 2.旧时比喻刚正、不畏权势的执法官3.比喻极凶恶的人。 捷报[jié bào]胜利的消息。 血雨腥风[xuè yǔ xīng fēng]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取义成仁[qǔ yì chéng rén]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3、短诗五首 漫漫màn màn 1.广远无际2.长;久3.昏愦糊涂。装饰[zhuāng shì] 1.指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化妆打扮2.起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 舵手[duò shǒu] 1.操舵驾驶船的人2.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人。 4、海燕 苍茫[cāng máng]空旷辽远 高傲[gāo ào] 1.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2.装出一副优越的样子 海鸥[hǎi ōu]海上常见的一种海鸟。性喜群飞,羽毛多黑白相间,以鱼螺、昆虫或谷物、植物嫩叶等为食。 飞窜[fēi cuàn] 飞逐。 蠢笨[chǔn bèn]笨拙;不灵便的。熄灭[xī miè] 1. 指物体不再燃烧。在这一代年轻人中进取心的火花决没有熄灭。2. 灯火灭了。过了一会儿,门厅的灯光熄灭了 5.孔乙己 荤菜[hūn cài]有肉的菜;有辛味的蔬菜。 侍候shì hòu 伺候;服侍。 绰号[chuò hào] 外号;诨号。 伤疤[shāng bā]由于新的结缔组织取代了受伤的组织而在皮肤上或内部器官中留下的伤痕。比喻曾经受到的创痛和挫折。 笔砚[bǐ yàn]笔和砚。泛指文具。 惋惜[wǎn xī]表示同情、可惜。 夹袄jiá ǎo 1.双层的上衣。 2.裌襖:夹上衣。乱蓬蓬luàn péng péng 形容散乱不齐。 唠唠叨叨láo lao dāo dāo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bù xiè zhì biàn 1.认为不值得分辩2.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鲁迅《孔乙己》 羼chàn水 间jiàn或 唠唠叨叨:说话明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 6、变色龙 贱jiàn 1. 价钱低,与“贵”相对:~卖。~价。 2. 旧时指地位卑下:~民。贫~。卑~。微~。 3. 谦辞,旧称与自己有关的:~姓。~躯。~内(妻子)。 4. 骂人的话:~人。 5. 指撒娇或不尊重、不知好歹:这孩子又和妈~。犯~。 6. 轻视:“常人贵远~近,向声背实”。 拧nǐng起眉头 [ nǐng ] 1.扭转,控制住东西的一部分而绞转:~螺丝钉。 2.相反,不顺:别让他俩闹~了。 [ níng ] 1.握住物体的两端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手巾。 2.用两个手指扭住皮肉使劲转动:~他一下。 [ nìng ] 倔强,别扭,不驯服:~脾气。犯~。 筛子[shāi zi]用竹条、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可以把细碎的东西漏下去,较粗的成块的留在上面,以达到分选的目的。 坎肩kǎn jiān 不带袖子的上衣。古时也称半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1课,古代埃及 1、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2、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3、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4、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5、古埃及文明没能延续。★★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2、“两河流域文明”大体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围。★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4、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并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鼎盛。★★★ 5、《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5、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6、《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印度文明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2、古印度文明遗址:哈拉巴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时期。★★★ 4、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5、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的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6、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世称他为释迦牟尼。★ 7、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7、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古代希腊城邦 1、古代希腊的地理特点:多山、耕地有限、港湾众多。★ 2、希腊最早的文明是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希腊城邦的特点是“小国寡民”。★★ 4、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 3、雅典的民主不是充分的民主。★ 三、亚历山大帝国 1、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统一希腊,并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推荐电影:《亚历山大大帝》) 2、如何评价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一、罗马共和国 1、位置:意大利半岛。★ 2、罗马共和国的权力长期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 3、平民和贵族斗争争取到的政治权利: (1)设立保民官。★★★ (2)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4、罗马通过布匿战争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部地中海地区。★★★

2019全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全新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5.领导人 (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 (2)南部地区:圣马丁。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 3.组成: 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3)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4)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家,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5)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6、成效: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7、意义及局限性 (1)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地外扩张准备了条件(新首都:圣彼得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1、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2、开始: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目的: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地主利益。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5.意义及局限性 (1)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局限性)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重点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中考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说课讲解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 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精编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世界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一课古代埃及 【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 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世纪,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新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讲义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 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5.领导人 (1)北部地区:玻利瓦尔; (2)南部地区:圣马丁。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 (1)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政治压迫。 (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 1857年 3.组成: 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彼得一世 4、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1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推荐】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 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背诵课文及译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背诵课文及译文汇总 1、鱼我所欲也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 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 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质教案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了解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掌握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 方法 搜集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日本从闭关锁国到被迫打开国门,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转变,培养学生放眼看世界的眼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20世纪初日本人的生活:大街上随处可见留着短发、穿西服的男子;人们吃西餐、开舞会、听西洋音乐;政府办了许多工矿企业,还鼓励发展私营的工商业;工厂、银行、邮政局、铁路等新鲜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家长有义务送学龄儿童接受教育,不服从者将受罚…… 试着想象一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明治维新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历史条件)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日本“内忧外患”的时局特点。 提示:(1)内忧:幕府统治腐朽,闭关锁国,陷入统治危机。(2)外患:美国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民族危机严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了解幕府时代政治状况。 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等级示意图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倒幕派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2)武装倒幕的经过如何? (3)倒幕的结果怎样?

提示:幕府统治被推翻后,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是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 目标导学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阅读材料,认识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展示: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附图解) 图一:推行地税改革,允许土地买卖。地税成了日本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促进了经济发展)。 图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建铁路。促进了日本交通的发展。 图三:提倡“文明开化”,建立新式学堂。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图四:政府投资兴办近代企业,即“殖产兴业”。促进了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 2.阅读教材和上述材料,列表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领域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目标导学三: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和改革成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改革措施,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 提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总结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提示: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学案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导学 单 元 线 索

第1课古代埃及 板块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 简述尼罗河文明发展历史。 答案:(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个小国。 课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堂 (3)新王国时代,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探 (4)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究 过渡语:古代埃及的科学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金字塔是其典型的文明标志。 板块二金字塔 (1)象征古代埃及国王尊严的是图,名为。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4.“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僖之旅的主题歌。如果他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 B )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古巴比伦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堂探究板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请简要介绍。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是在怎样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的呢? 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试对古巴比伦王国作一简要概述。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发展:汉谟拉比在位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板块三《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材料二第1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部编版语文资源(bbbywzy) + 部编教育(bbjy121)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阅读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部编版语文资源(bbbywzy) + 部编教育(bbjy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