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协方差分析

23. 协方差分析
23. 协方差分析

23. 协方差分析

一、基本原理

1. 基本思想

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但它们又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这种影响的变量称为协变量(一般是连续变量)。

例如,研究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映的,而学生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自身知识基础的影响,在考察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

协方差分析将那些难以控制的随机变量作为协变量,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然后再分析控制变量对于观察变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控制变量效果的准确评价。

协方差分析要求协变量应是连续数值型,多个协变量间互相独立,且与控制变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前面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都是一些定性变量,而协方差分析中既包含了定性变量(控制变量),又包含了定量变量(协变量)。

协方差分析在扣除协变量的影响后再对修正后的主效应进行方差分析,是一种把直线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其中的协变量一般是连续性变量,并假设协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这种线性关系在各组一致,即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所建立的回归直线基本平行。

当有一个协变量时,称为一元协方差分析,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协变量时,称为多元协方差分析。

2. 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条件

(1)自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对连续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

(2)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一假设;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是相同的,且不等于0,即各组的回归线是非水平的平行线。否则,就有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无假设;

(3) 自变量与协变量相互独立,若协方差受自变量的影响,那么协方差分析在检验自变量的效应之前对因变量所作的控制调整将是偏倚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效应就会被排除;

(4)各样本来自具有相同方差σ2的正态分布总体,即要求各组方差齐性。

二、协方差理论

1. 观测值=均值+分组变量影响+协变量影响+随机误差. 即

()ij i ij ij y u t x x βε=++-+ (1) 其中,X 为所有协变量的平均值。 注:在方差分析中,协变量影响是包含在随机误差中的,在协方差分析中需要分离出来。

用协变量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y ij (adj)为

(adj)()ij ij ij i ij y y x x u t βε=--=++

就可以对y ij (adj)做方差分析了。关键问题是求出回归系数β.

2. 总离差=分组变量离差+协变量离差+随机误差,

(1)计算总离差平方和时,记

11

()()k n

xy ij ij i j T x x y y ===--∑∑

211

()k n

xx ij i j T x x ===-∑∑ 总离差平方和:211()k n

yy ij i j T y y ===-∑∑

最终要检验分组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无显著作用。原假设H 0:无显著作用。假设检验是在H 0为真条件下进行,可认为t i =0,则

()ij T ij ij y u x x βε=+-+

按最小二乘法原理线性回归可得到β的估计值

?xy T xx

T T β= 记修正的总离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为T yy(adj),则

22(adj)?T xy yy yy xx yy xx T T T T T T β=-=-,自由度为n-2

注:2?T xx T β为回归平方和,若?0T

β=(回归线为水平线),表示协变量x 对y 无作用,用方差分析就可以解决了。

(2)计算组内离差平方和时,记

11

()()k n

xy ij i ij i i j E x x y y ===--∑∑

211()k n

xx ij i i j E x x ===-∑∑

组内总离差平方和:211()k n

yy ij i i j E y y ===-∑∑

根据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各组内回归系数相等(做协方差分析时需要检验这一点),得到组内回归系数βw 的估计值

?xy w xx E E β=

记修正的组内总离差平方和(组内残差平方和)为E yy(adj), 则

22(adj)?xy yy yy w xx yy xx E E E E E E β=-=-, 自由度为n-k-1

其中,2?w xx E β为组内回归平方和,当1??w wk

ββ==L 时,组内总离差平方和认为完全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E yy(adj)就是随机为误差。这里的?w β是1??,,w wk

ββL 的加权平均值。 (3)计算分组变量离差平方和B yy(adj),它反映的是各个水平之间的差异。

2(adj)(adj)(adj)(adj)?T yy yy yy yy xx yy B T E T T E β=-=--

即,分组变量离差=总离差-协变量离差-随机误差。

于是,就可以进行组间无差异检验了:

(adj)(adj)/1

/1yy yy B k F E n k -=--

3. 因此,在做协方差分析前,需要依次做两个假设检验:

(1)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对与各组来说都是相同的,即各组

回归系数相等:1???:w wk w

βββ===L ; 步骤:

① 先按回归系数相等和不相等分别表示模型

()ij i w ij ij y u t x x βε=++-+

()ij i wi ij ij y u t x x βε=++-+

并计算出误差平方和

2(adj)yy yy w xx E E E β=-

211

i k

yy wi xx i S E E β==-∑ 其中,1

i k yy yy i E E ==∑. ② 计算F 值

(adj)11/1

/2yy E S k F S n k --=-

若F 值小于临界值F α,则说明各组回归系数无显著差异(相等)。

(2)这些相等的回归系数?0w

β≠. 即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检验,

2(adj)/1=//(1)

w xx yy E F E n k β=--回归平方和/自由度残差平方和自由度 222

2

/(1)(/)/(1)xy xx

xy yy xy xx yy xx xy E E E n k E E E n k E E E --==----

4. 协方差分析的步骤

(1)检验数据是否满足假设条件:正态分布性、方差齐性、各分组通过协变量预测因变量的回归斜率相同;

(2)检验效应因子的显著性;

(3)估计校正的组均值;

(4)检验校正的组均值之间的差异。

三、R语言实现

协方差分析要求数据满足:正态性、方差齐性、各分组通过协变量预测因变量的回归斜率相同。

R语言用aov()函数进行协方差分析,基本格式为:

aov(formula, data, ...)

其中,data为数据框;

formula为协方差公式形式,形如y~x+A, x为连续型协变量,A 为组别因子。

例1研究分别接受了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3组学生,在数学成绩上是否有显著差异,数据文件“ex28_cov.Rdata”。

先不考虑数学入学成绩,只以“教学方法”为分组变量,“后测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setwd("E:/办公资料/R语言/R语言学习系列/codes")

load("ex28_cov.Rdata")

head(scores)

before after teach

1 39 68 1

2 38 6

3 1

3 51 65 1

4 56 68 1

5 74 74 1

6 40 60 1

attach(scores)

table(teach) #各组的样本数

teach

1 2 3

30 32 33

aggregate(after, by=list(teach), mean) #各组均值 Group.1 x

1 1 62.88333

2 2 72.67188

3 3 65.06061

shapiro.test(after) #正态性检验

Shapiro-Wilk normality test

data: after

W = 0.99105, p-value = 0.7772

bartlett.test(after~teach,data=scores) #方差齐性检验Bartlett test of homogeneity of variances

data: after by teach

Bartlett's K-squared = 0.69854, df = 2, p-value = 0.7052

fit.aov<-aov(after~teach,data=scores)

summary(fit.aov)

Df Sum Sq Mean Sq F value Pr(>F)

teach 2 1662 830.8 10.44 8.23e-05 ***

Residuals 92 7325 79.6

---

Signif.codes: 0 ‘***’ 0.001 ‘**’ 0.01‘*’ 0.05 ‘.’ 0.1 ‘ ’ 1

说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p值=8.23e-05, 远小于0.05, 表明,两种教学方法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但是,后测成绩肯定会受到前测成绩(连续型)的影响,假定前测成绩与教学方法(即组别,是控制变量)不存在交互影响。因此,将后测成绩作为因变量;教学方法作为控制变量;前测成绩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

回归斜率相同检验,即前测成绩与后测成绩的回归线是否平行:

scores1<-subset(scores,teach==1)

scores2<-subset(scores,teach==2)

scores3<-subset(scores,teach==3)

par(mfrow=c(1,3))

plot(scores1$before,scores1$after,xlab="before",ylab= "after",main="teach=1")

abline(lm(after~before,data=scores1))

plot(scores2$before,scores2$after,xlab="before",ylab= "after",main="teach=2")

abline(lm(after~before,data=scores2))

plot(scores3$before,scores3$after,xlab="before",ylab=" after",main="teach=3")

abline(lm(after~before,data=scores3))

可见两组的直线趋势的斜率比较接近(平行),基本符合协方差假定。

除了图形判断外,还可以通过交互作用是否显著,来判断斜率是否相同。因为若前验成绩与教学方法的交互作用显著,则说明前验成绩与后验成绩的关系,依赖于教学方法。

library(multcomp)

fit2<-aov(after~before*teach,data=scores)

summary(fit2)

Df Sum Sq Mean Sq F value Pr(>F) before 1 2432 2432.0 35.391 5.22e-08 ***

teach 2 362 180.9 2.633 0.0775 .

before:teach 2 76 38.2 0.556 0.5752

Residuals 89 6116 68.7

---

Signif.codes: 0 ‘***’ 0.001 ‘**’ 0.01 ‘*’ 0.05 ‘.’ 0.1 ‘ ’ 1说明:交互项的p值=0.5752>0.05, 故不显著,支持了斜率相同的假设。

fit<-aov(after~before+teach,data=scores) #协方差分析

summary(fit)

Df Sum Sq Mean Sq F value Pr(>F)

协方差分析

第十一节协方差分析 (analysis of covariance) 在各种试验设计中,对应变量(dependent variable)Y 研究时,常希望其他可能影响Y的变量在各组间保持基本一致,以达到均衡可比。例如:比较几种药物的降压作用,各试验组在原始血压、性别、年龄等指标应无差异。

第十一节协方差分析 有时这些变量不能控制,须在统计分析时,通过一定方法来消除这些变量的影响后,再对应变量y作出统计推断。称这些影响变量为协变量(Covariate)。 如果所控制的变量是分类变量时,可用多因素的方差分析; 当要控制的变量是连续型变量时,可用协方差分析,以消除协变量的影响,或将协变量化成相等后,对y的修正均数进行方差分析。

第十一节协方差分析 例如:比较几种不同饲料对动物体重增加的作用,可把动物的进食量作为协变量。 比较大学生和运动员的肺活量时,可把身高作为协变量。 比较治疗后二组舒张压的大小,可把治疗前的舒张压作为协变量。

第十一节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协方差分析是把直线回归和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当不同处理结果的y值受协变量x的影响时,先找出y与x的直线关系,求出把x值化为相等后y的修正均数,然后进行比较,这样就能消除x对y的影响,更恰当地评价各种处理的作用。

协方差分析的步骤 ±观察指标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性、各观察相互独立H检验分组因素与协变量x是否有交互作用。对上例,即是否雌雄羔羊进食量相同,它们的体重增加量却不相同。如检验结果分组因素与协变量x间没有交互作用,即说明雌雄羔羊进食量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体重增加量是相同的。进行第二项检验: H检验协变量与应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如果不存在线性关系,则不能简单地运用协方差分析,因为协方差分析是利用协变量x与应变量y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扣除协变量x对y的影响。必要时可考虑进行变量转换。如果检验结果协变量与应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进行第三项检验: H进一步扣除x对y影响的前提下,检验各组的修正均数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协变量和控制变量

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协变量和控制变量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R.A.Fisher发明的,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 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 假定条件和假设检验? 1. 方差分析的假定条件为:(1)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是随机的。(2)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否则可能出现无法解析的输出结果。(3)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分别来自正态分布总体,否则使用非参数分析。(4)各处理条件下的样本方差相同,即具有齐效性。 2. 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假设有K个样本,如果原假设H0样本均数都相同,K个样本有共同的方差σ,则K个样本来自具有共同方差σ和相同均值的总体。如果经过计算,组间均方远远大于组内均方,则推翻原假设,说明样本来自不同的正态总体,说明处理造成均值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否则承认原假设,样本来自相同总体,处理间无差异。 作用 一个复杂的事物,其中往往有许多因素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方差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对该事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显著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等。方差分析是在可比较的数组中,把数据间的总的“变差”按各指定的变差来源进行分解的一种技术。对变差的度量,采用离差平方和。方差分析方法就是从总离差平方和分解出可追溯到指定来源的部分离差平方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经过方差分析若拒绝了检验假设,只能说

spss学习系列23.协方差分析

(一)原理 一、基本思想 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但它们又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这种影响的变量称为协变量(一般是连续变量)。 例如,研究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映的,而学生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自身知识基础的影响,在考察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 协方差分析将那些难以控制的随机变量作为协变量,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然后再分析控制变量对于观察变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控制变量效果的准确评价。 协方差分析要求协变量应是连续数值型,多个协变量间互相独立,且与控制变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前面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都是一些定性变量,而协方差分析中既包含了定性变量(控制变量),又包含了定量变量(协变量)。 协方差分析在扣除协变量的影响后再对修正后的主效应进行方差分析,是一种把直线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其中的协变量一般是连续性变量,并假设协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这种线性关系在各组一致,即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所建立的回归直线基本平行。 当有一个协变量时,称为一元协方差分析,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协变量时,称为多元协方差分析。

二、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条件 (1)自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对连续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 (2)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一假设;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是相同的,且不等于0,即各组的回归线是非水平的平行线。否则,就有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无假设; (3) 自变量与协变量相互独立,若协方差受自变量的影响,那么协方差分析在检验自变量的效应之前对因变量所作的控制调整将是偏倚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效应就会被排除; (4)各样本来自具有相同方差σ2的正态分布总体,即要求各组方差齐性。 三、基本理论 1. 观测值=均值+分组变量影响+协变量影响+随机误差. 即 ()ij i ij ij y u t x x βε=++-+ (1) 其中,X 为所有协变量的平均值。 注:在方差分析中,协变量影响是包含在随机误差中的,在协方差分析中需要分离出来。 用协变量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y ij (adj)为 (adj)()ij ij ij i ij y y x x u t βε=--=++ 就可以对y ij (adj)做方差分析了。关键问题是求出回归系数β. 2. 总离差=分组变量离差+协变量离差+随机误差,

ancova(协方差分析)非参数和随机方法

第7章ANCOV A(协方差分析):非参数和随机方法 Peter S. Petraitis Steven J. Beaupre Arthur E. Dunham 7.1生态学问题 生态学参数往往不能满足参数假定的要求。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随机方法是更常用的参数方法,比如协方差分析(ANCOV A)和回归分析的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使用随机方法很简单,并且由于标准参数ANCOV A为生态学家所熟知,我们用它来激发对非参数和随机方法的优点和存在问题的讨论。我们通过对检验随机和非参数方法分析性别和生境影响响尾蛇种群的个体大小来进行讨论,年龄在这里被作为一个混淆(confounding)因素考虑。 个体大小的变异常见于许多动物中(即, 无脊椎动物: Paine 1976; Lynch1977; Sebens 1982; Holomuzki 1989; 两栖动物: Nevo 1973; Berven1982;Bruce和Hairson 1990; 有鳞的爬行动物:Tinkle 1972;Dunham 1982; Schwaner 1985; Dunham等1989; 哺乳动物:Boyce 1978;Melton 1982; Ralls和Harvey 1985), 并且由于其与许多繁殖特征, 比如成熟年龄,子代个体的数量和大小,和亲代对子代的投入, 有协变关系,从而引起进化生态学家的极大兴趣,(Stearns 1992; Roff 180, 1992)。对个体大小变异的解释包括资源的季节性,质量和可利用性(如,Case 1978; Palmer 1984; Schwaner和Sarre 1988), 基于个体大小的捕食性(Paine 1976), 种群密度(Sigurjonsdottir 1984), 特性替代(Huey和Pianka 1974; Huey 等1974)和生长速率的渐变变异(Roff 1980)。然而个体大小的地理变异可能常由于个体大小决定的生长速率和种群年龄结构的相互作用所致。比如,King(1989)建议种群不同的年龄结构是水蛇(Nerodia sipedon insularm)个体大小变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懂得个体大小时间和地理格局和最终生长率需要对动物年龄的了解和修正以便同龄动物间的比较。 爬行动物的生长和性别个体二态性的格局传统上是利用非线性生长模型技术来分析的(Andrews 1982;Stamps1995)。对非线性模型精确的拟合需要大量的观察样本,这些样本要求很好地分布在所有体态大小范围内,这在野外研究中常是难以实现的要求(第10章)。此外,由于每一条线都有不同的模型拟合,最佳拟合模型形式(如,von Bertalanffy比之于用长度,或其它, 拟合的逻辑斯蒂模型)会发生变化,而比较工作复杂化。同样的,当拟合参数在几个组间进行比较时,第I类错误的概率增加,就如同多元成对t检验的情形。

spss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最棒的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1.协方差分析的提出 无论是单因素方差分析还是多因素方差分析,它们都有一些人为可以控制的控制变量。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但它们又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例如,研究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映的,而学生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自身知识基础的影响,在考察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又比如,考查受教育程度对个人工资是否有显著影响,这时必须考虑工作年限因素。一般情况下,工作年限越长,工资就越高。在研究此问题时必须排除工作年限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再如,如果要了解接受不同处理的小白鼠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体重增加量有无差别,已知体重的增加和小白鼠的进食量有关,接受不同处理的小白鼠其进食量可能不同,这时为了控制进食量对体重增加的影响,可在统计阶段利用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通过统计模型的校正使得各组在“进食量”这个变量的影响上相等,即将进食量作为协变量,然后分析不同处理对小白鼠体重增加量的影响。 为了更加准确地控制变量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应该尽量排除其它在实验设计阶段难以控制或者是无法严格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利用协方差分析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功能。协方差分析将那些难以控制的随机变量作为协变量,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然后再分析控制变量对于观察变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控制变量效果的准确评价。 协方差分析要求协变量应是连续数值型,多个协变量间互相独立,且与控制变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前面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都是一些定性变量,而协方差分析中既包含了定性变量(控制变量),又包含了定量变量(协变量)。协方差分析在扣除协变量的影响后再对修正后的主效应进行方差分析,是一种把直线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其中的协变量一般是连续性变量,并假设协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这种线性关系在各组一致,即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所建立的回归直线基本平行。当有一个协变量时,称为一元协方差分析,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协变量时,称为多元协方差分析。以下将以一元协方差分析为例,讲述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2.协方差分析的计算公式 以单因素协方差分析为例,总的变异平方和表示为: Q Q Q Q ++ 总控制变量协变量随机变量 = 协方差分析仍然采用F检验,其零假设 H为多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下,各总体平均值没有显著差异。 F统计量计算公式为: 2 2 S F S 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 随机变量 =, 2 2 S F S 协变量 协变量 随机变量 = 以上F统计量服从F分布。SPSS将自动计算F值,并根据F分布表给出相应的相伴概率值。 如果F 控制变量 的相伴概率小于或等于显著性水平,则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观察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 果F 协变量 的相伴概率小于或等于显著性水平,则协变量的不同水平对观察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3.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假设条件 (1)自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 (2)对连续变量或定居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 (3)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一假设;(4)协变量的回归系数是相同的。在分类变量形成的各组中,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必须是相等的,即各组的回归线是平行线。如果违背了这一假设,就有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无假设。

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 某城市教育局在一次对全市初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的调查研究中想要考察身心发展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者手机了各学校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相关身心发展量表得分,在分析时以学生所在年级来代表年龄差异,但是由于男同学与女同学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结果中排除性别因素,然而无法在收集数据时只收集男同学的数据或收集女同学的数据,那么该如何排除性别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呢? 在实验设计中,考虑到实际的实验情形,无法一一排除某些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干扰变量),为了排除这些不能在实验处理中所操作的变量,而其结果又会影响因变量,可以通过“统计控制”的方法来弥补实验控制的不足,为了提高实验研究的内在效率,必须将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加以控制,不致产生严重的系统性误差。控制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以随机的方式将被试分配至不同群体;将系统误差加入实验设计,使其变成一个自变量;尽可能控制可控制的系统误差如光纤亮度、噪音等。 实验研究的优点众所周知,即其严密的逻辑性以及可以良好的控制误差,但是让一个标准的实验设计走出实验室,在社会科学领域实施通常比较困难。因此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经常实施的是准实验设计,在准实验设计中无法使用实验控制法来完全控制无关的干扰变量,故经常增加实验内在效度的方法——统计控制法,最常用的便是协方差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ANCOV A)。 顾名思义,协方差分析是方差分析的一种,它也包括自变量与因变量,同方差分析,因变量为连续变量且需要满足方差分析关于因变量的假设条件,自变量为分类变量。不同的是,并不是实验所关注的自变量却为研究者进行控制的一类变量被加入分析,它们被称为“协变量”(covariate),要注意,协变量是连续变量。 1.协方差分析的假设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假设与方差分析相同,包括变量的正态性、观测值独立、方差齐性等,此外还有三个重要的假设: 1)因变量与协方差之间直线关系; 2)所测量的协变量不应有误差,如果选用的是多项的量表,应有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或重 测信度,α系数最好大于0.80。这一假设若被违反会造成犯一类错误的概率上升,降低统计检验力。 3)“组内回归系数同质性”(homogeneity of with in rgression),各实验处理组中一举 协变量(X)预测因变量(Y)的回归线的回归系数要相等,即斜率相等,各条回归线平行。如果斜率不等则不宜直接进行协方差分析。 2.协方差分析的方差分解 方差分析的原理是将因变量的总方差分解成自变量效果(组间)与误差效果(组内)两个部分,再进行F检验。协方差使用的也是这样的方差分析思路,将因变量的总方差先行分割为协变量可解释部分与不可解释部分,不可解释的部分再由方差分析原理进行拆解。协方差分析的方差拆解如下: 3.协方差分析的步骤 协方差分析结合了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的方法,计算方法比较复杂,由于涉及回归分析的基本思路,因此一下内容也许需要在阅读了本章第六部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后理解得更加透彻。 以单因素协方差分析为例说明协方差分析的步骤: 1)协方差分析的准备 (B:组间;W:组内;T:总和;n:组内样本容量;k:组间容量;x:协变量;y:因变量)

SPSS-单因素方差研究分析(ANOVA)-案例解析

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案例解析

作者:日期:

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案例解析 2011-08-30 11:10 这几天一直在忙电信网上营业厅用户体验优化改版事情,今天将我最近学习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今天希望跟大家交流和分享一下: 继续以上一期的样本为例,雌性老鼠和雄性老鼠,在注射毒素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老鼠死亡和存活情况。 研究的问题是:老鼠在注射毒液后,死亡和存活情况,会不会跟性别有关? 样本数据如下所示:(a代表雄性老鼠b代表雌性老鼠0代表死亡1代表活着tim 代表注射毒液后,经过多长时间,观察结果) 点击“分析”一一比较均值------ 单因素AVOVA,如下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只有“两个变量”可选,对于“组别(性别)”变量不可选,这里可能需要进行“转换”对数据重新进行编码, 点击“转换”一“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将a,b"分别用8,9进行替换,得到如 下结果”

組别 g g生存时间tim 生存结局stat us ro a51r3.w \ a70/ 8.00 a131;' a.oo 131I 3 OG i a23 1 I BOO a301 1 9.00 1 a J 300\ 8.00._1 a羽1\ 000 a421\ B.OO a421\ s.oo a450 \ S 00./d h 119 00 b319.0C ]b3 19.00 Tb119 00 101900 b1519.00 ]b 1519.00 b2319.00 〕b3019 00 此时的8代表a(雄性老鼠)9代表b雌性老鼠,移入“因变量列表”框内,将“性别”移入“因子” 按钮,如下所示: 我们将“生存结局”变量框内,点击“两两比较”

23. 协方差分析

23. 协方差分析 一、基本原理 1. 基本思想 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但它们又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这种影响的变量称为协变量(一般是连续变量)。 例如,研究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映的,而学生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自身知识基础的影响,在考察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 协方差分析将那些难以控制的随机变量作为协变量,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然后再分析控制变量对于观察变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控制变量效果的准确评价。 协方差分析要求协变量应是连续数值型,多个协变量间互相独立,且与控制变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前面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都是一些定性变量,而协方差分析中既包含了定性变量(控制变量),又包含了定量变量(协变量)。 协方差分析在扣除协变量的影响后再对修正后的主效应进行方差分析,是一种把直线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其中的协变量一般是连续性变量,并假设协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这种线性关系在各组一致,即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所建立的回归直线基本平行。 当有一个协变量时,称为一元协方差分析,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协变量时,称为多元协方差分析。 2. 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条件 (1)自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对连续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 (2)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一假设;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是相同的,且不等于0,即各组的回归线是非水平的平行线。否则,就有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无假设; (3) 自变量与协变量相互独立,若协方差受自变量的影响,那么协方差分析在检验自变量的效应之前对因变量所作的控制调整将是偏倚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效应就会被排除; (4)各样本来自具有相同方差σ2的正态分布总体,即要求各组方差齐性。 二、协方差理论 1. 观测值=均值+分组变量影响+协变量影响+随机误差. 即 ()ij i ij ij y u t x x βε=++-+ (1) 其中,X 为所有协变量的平均值。 注:在方差分析中,协变量影响是包含在随机误差中的,在协方差分析中需要分离出来。 用协变量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y ij (adj)为 (adj)()ij ij ij i ij y y x x u t βε=--=++

协方差分析理论与案例

协方差分析理论与案例 假设我们有N 个个体的K 个属性在T 个不同时期的样本观测值,用it y ,it x ,…,N,t=1,…,T,k=1,…,K 表示。一般假定y 的观测值是某随机实验的结果,该实验结果在属性向量x 和参数向量θ下的条件概率分布为(,)f y x θ。使用面板数据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利用获取的信息对参数θ进行统计推断,譬如常假设假定的y 是关于x 的线性函数的简单模型。协方差分析检验是识别样本波动源时广泛采用的方法。 方差分析:常指一类特殊的线性假设,这类假设假定随机变量y 的期望值仅与所考察个体所属的类(该类由一个或多个因素决定)有关,但不包括与回归有关的检验。而协方差分析模型具有混合特征,既像回归模型一样包含真正的外生变量,同时又像通常的方差一样允许每个个体的真实关系依赖个体所属的类。 常用来分析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影响的线性模型为: *,1,,,1,,it it it it it y x u i N t T αβ'=++=???=??? 从两个方面对回归系数估计量进行检验:首先,回归斜率系数的同质性;其 次,回归截距系数的同质性。检验过程主要有三步: (1) 检验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期的斜率和截距是否都相等; (2) 检验(各个体或各时期的)回归斜率(向量)是否都相等; (3) 检验各回归截距是否都相等。 显然,如果接受完全同同质性假设(1),则检验步骤中止。但如果拒绝了完全同质性性假设,则(2)将确定回归斜率是否相同。如果没有拒绝斜率系数的同质性假设,则(3)确定回归截距是否相等。(1)是从(2)、(3)分离出来的。 基本思想:在作两组或多组均数1y ,2y ,…,k y 的假设检验前,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找出协变量X 与各组Y 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得在假定X 相等时修定均数1y ',2y ',…,k y '然后用方差分析比较修正均数间的差别,这就是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协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⑴要求各组资料都来自正态总体,且各组的方差相等;(t 检验或方差分析的条件)⑵各组的总体回归系数i β相等,且都不等于0(回归方程检验)。因此,应用协方差分析前,要对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斜率同质性检验),只有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之后才能应用,否则不宜使用。 ⑴各比较组协变量X 与分析指标Y 存在线性关系(按直线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判断)。 ⑵各比较组的总体回归系数i β相等,即各直线平行(绘出回归直线,看是否

数量分析方法模拟试题三 (1)

商务统计方法模拟试题三 一、判断题 1、定义数据结构是在数据视窗中进行的。() 2、在进行二项分布检验时,要求检验变量必须是二值变量。() 3、Kendall相关系数适用于度量定类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4、非参数检验要求样本来自的总体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5、配对样本中个案个数一定是相同的。() 6、在SPSS数据文件中,一行代表一个个案(case)。() 7、单样本t检验也可用于对总体比率进行检验。() 8、在进行方差分析时,若总方差主要是由组内方差引起的,则会拒绝原假设。() 9、二值变量序列中,游程数最小为1.() 10、变量值越大,对应的秩就会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 1、SPSS数据文件默认的扩展名() A、.sps B、.spo C、.sav D、.rtf 2、在SPSS的运行方式中,最常见,对初学者最适用的方式是() A、程序运行方式 B、完全窗口菜单方式 C、混合运行方式 D、联机帮助方式 3、面对100份调查问卷,在进行SPSS数据输入时,应采用() A、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 B、计数数据的组织形式 4、下列关于变量名的取名规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量名的字符数不能超过8个 B、变量名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C、“3G”是一个合法的变量名 D、变量名可以以汉字开头 5、在定义数据结构时,Label是指定义() A、变量名 B、变量名标签 C、变量值标签 D、变量类型 6、“年龄”这个变量属于() A、定类型变量 B、定序型变量 C、定距型变量 7、欲插入一个个案,应选择的一级菜单是() A、File B、Edit C、View D、Data 8、在横向合并时,[Excluded V ariables]框中的变量是() A、两个待合并的数据文件中的所有变量 B、合并后新的数据文件中包括的变量 C、合并后新的数据文件中不包括的变量 D、第二个待合并的数据文件中的变量 9、如果只想对收入大于5000或者职称不小于4级的职工进行计算,应输入的条件表达式是() A、收入>5000or 职称>4 B、收入>5000and 职称>4 C、收入>5000 or not(职称>4) D、收入>5000 or not(职称<4) 10、希望从全部231个个案中随机选出32个个案,应采用的选取方式是() A、指定条件选取 B、近似选取 C、精确选取 D、过滤变量选取 11、分类汇总中,默认计算的是各分类组的()

最新协方差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协方差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协方差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的结合,协方差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混杂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对某 高校六个班一门基础课和一门专业课上下学期的期末成绩进 行了协方差分析.结论显示,协方差分析方法能够对教学效率 做出更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 协方差分析教学效率方差分析 一前言 方差分析是从质量因子探讨不同因素水平对实验指标影响的差异.一般来说,质量因子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回归分析是从数量因子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回归方程来研究实验指标与一个(或几个)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数量因子是不可以人为加以控制的. 协方差分析是建立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基础之上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许多有关效果评价的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可控制的质量因子和不可控制的数量因子同时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采用协方差分析的统计处理方法,将质量因子与数量因子(即协变量)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比如,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要评价教学效率和质量,比较不同班级同一课程的学习效率,除了要考虑使用教程、教师素质、教学方法、

班级学风、学生学习努力程度这些当前影响因素以外,学生的前期学习基础差异也影响着当前的教学效率.为了能够准确地考查评价教学效率,必须消除前期学习基础差异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 方差分析法忽视了学生的基础成绩对当前成绩的影响,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成绩这一混杂因素的影响,仅仅对当前的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得出的结论就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教学效率. 本研究采用协方差分析法,利用一个教学班两个学期的物流管理课程期末成绩和配送中心管理课程期末成绩的数据,对教学效率的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协方差分析及公式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的精确性,需要尽力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即非处理因素(混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各处理间尽量一致,再对各处理因素做方差分析,这就是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在作两组或多组均数yi(i =1,2,…, n)之间的比较前,用直线回归方法找出各组因变量与协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得在假定协变量相等时的修正均数yi(i =1,2,…, n),然后用方差分析比较修正均数的差别.协方差分析涉及一些较深的统计理论, (1)计算各组的均值、平方和及协方和:

第9章方差分析思考与练习-带答案

第九章方差分析 【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2. 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SS SS SS 、、各表示什么含义? 总组间组内 3. 什么是交互效应?请举例说明。 4. 重复测量资料具有何种特点? 5. 为什么总的方差分析的结果为拒绝原假设时,若想进一步了解两两之间的差别需要进行多重比较? 二、最佳选择题 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为 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 B. 误差均方必然小于组间均方 C.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按设计可以分解成几种不同来源 D. 组内方差显著大于组间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 E. 组间方差显著大于组内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

3.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4. 总的方差分析结果有P<0.05,则结论应为 A. 各样本均数全相等 B. 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C. 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 D. 各总体均数全不相等 E. 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 5. 对有k 个处理组,b 个随机区组的资料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其误差的自由度为 A. kb k b -- B. 1kb k b --- C. 2kb k b --- D. 1kb k b --+ E. 2kb k b --+ 6. 2×2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总变异可分解为 A. MS MS MS =+B A 总 B. MS MS MS =+B 总误差 C. SS SS SS =+B 总误差 D. SS SS SS SS =++B A 总误差 E. SS SS SS SS SS =+++B A AB 总误差 7. 观察6只狗服药后不同时间点(2小时、4小时、8小时和24小时)血药浓度的变化,本试验应选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是 A.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 一、基本思想: 在作两组和多组均数之间的比较前,用直线回归的方法找出各组Y与协变量X 之间的数量关系,求得在假定X相等时的修正均数,然后用方差分析比较修正均数之间的差别。 与回归过程区别:重点求修正均数,其次才是比较。 二、要求条件: ◆X与Y的线性关系在各组均成立,且各组间回归系数近似相等; ◆X的取值范围不宜过大。否则修正均数的差值在回归直线的延长线上,不能确定是否仍然满足平行性和线性关系的条件,协方差分析的结论可能不正确。 三、步骤: 1、用“线性回归”检验各组回归系数是否近似相等(先拆分数据); 2、协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要求条件: 单因素方差分析:各样本的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 两因素、多因素方差分析:各样本的独立性、正态性 (配伍设计、交叉设计、正交设计、有重复设计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常用实验设计及分析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 涉及一个处理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要求数据正态性、方差齐性。若经变量变换仍达不到要求,采用非参数方法进行检验。 如果分析结果显示该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应当继续进行各组均数间的两两比较。如果不存在明确的对照组,进行的是验证性研究,宜用LSD 法;若进行多个均数的两两比较(探索性研究),且各组人数相等,宜用Tukey法;其他情况宜用Scheffe法。

配伍设计(随机区组设计): 当只有两个配伍组时,就是配对设计。由于单元格内无重复数据,交互作用和方差齐性不考察。 方法:两因素方差分析。(一应变量,两自变量) 交叉设计:交互作用和方差齐性不考察。 拉丁方设计:交互作用和方差齐性不考察。 正交设计:考查交互作用,方差齐性不考察。 析因设计:考查交互作用,方差齐性不考察。

临床试验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临床试验中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的质量是与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管理密切相关的。就统计分析本身而言,其指导思想是使偏差最小和避免I类错误的增大。 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学试验设计:包括确定样本量的大小、试验设计方法(盲法/开放)(具体见有关章节) 1. 定性资料的概念: ---统计资料中按品质和属性分组计数所得的资料,由定性变量和频数两部分组成。定性变量可分为名义变量(如治疗方法分甲、乙、丙等)和有序变量(如疗效结果分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新药临床研究中,定性资料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有卡方检验、校正的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Ridit检验、秩和检验。 2.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计算率、比等指标,如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并可用各种统计图来表示。 3. x2检验 ---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情况组间均衡性比较,治疗后计数资料的改善情况比较均为双向无序R×C 表资料,用x2检验。当表中理论频数小于5的格子数超过

全部格子数的1/5时,应用Fisher精确检验。 ---如果为2×2表资料,当总样本含量n≥40,且理论频数T均大于5时,用x2检验;当总样本含量n≥40,单有理论频数满足1≤T<5时,用校正的x2检验;当总样本含量n <40或有理论频数<l时,用Fisher精确检验。 ---目前,各种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应用(如SAS)使统计学分析中复杂得运算过程简单化,有条件将双向无序R×C表资料均进行Fisher精确检验。 4. 秩和检验 ---进行组间疗效比较或对量化的症状、体征的改善进行组间比较以及考察疗效与年龄、性别等相关性分析时,这些资料属于单向有序R×C表资料,应采用与"有序性"有联系的秩和检验或Ridit检验。 ---秩和检验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判断各组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可说明对比各组的效果优劣和强弱是x2检验无法做到的。 ---对于单向有序R×C表资料,Ridit检验和秩和检验的意义完全相同,根据试验者的习惯及熟练程度选一种即可。 5. 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注意事项 (1) 不可用x2检验分析一切列联表资料,要根据列联表中定性变量的性质决定统计分析方法。 (2) x2检验中资料要满足公式的要求,不可盲目套用。

SPSS学习系列23. 协方差分析

23. 协方差分析 (一)原理 一、基本思想 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但它们又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这种影响的变量称为协变量(一般是连续变量)。 例如,研究3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反映的,而学生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自身知识基础的影响,在考察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 协方差分析将那些难以控制的随机变量作为协变量,在分析中将其排除,然后再分析控制变量对于观察变量的影响,从而实现对控制变量效果的准确评价。 协方差分析要求协变量应是连续数值型,多个协变量间互相独立,且与控制变量之间没有交互影响。前面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都是一些定性变量,而协方差分析中既包含了定性变量(控制变量),又包含了定量变量(协变量)。 协方差分析在扣除协变量的影响后再对修正后的主效应进行方差分析,是一种把直线回归或多元线性回归与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方法,其中的协变量一般是连续性变量,并假设协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这种线性关系在各组一致,即各组协变量与因变量所建立的回归直线基本平行。 当有一个协变量时,称为一元协方差分析,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协变量时,称为多元协方差分析。 二、协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条件 (1)自变量是分类变量,协变量是定距变量,因变量是连续变量;对连续变量或定距变量的协变量的测量不能有误差; (2)协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关系,可以用协变量和因变量的散点图来检验是否违背这一假设;协变量的回归系数(即各回归线的斜率)是相同的,且不等于0,即各组的回归线是非水平的平行线。否则,就有可能犯第一类错误,即错误地接受虚无假设; (3)自变量与协变量相互独立,若协方差受自变量的影响,那么协方差分析在检验自变量的效应之前对因变量所作的控制调整将是偏倚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间接效应就会被排除; (4)各样本来自具有相同方差σ2的正态分布总体,即要求各组方差齐性。 三、基本理论 1. 观测值=均值+分组变量影响+协变量影响+随机误差. 即 ()ij i ij ij y u t x x βε=++-+(1) 其中,X 为所有协变量的平均值。 注:在方差分析中,协变量影响是包含在随机误差中的,在协方差分析中需要分离出来。 用协变量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y ij (adj)为 (adj)()ij ij ij i ij y y x x u t βε=--=++ 就可以对y ij (adj)做方差分析了。关键问题是求出回归系数β.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μ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μ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 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利用协方差法估计AR模型参数

随机信号分析基础大作业 利用协方差法估计AR模型参数进而估计功率谱 严奎(学号:3222008008) 陈韬(学号:3222008022) 朱燕豪(学号:3222008021) 2011年01月15日

作业综述: 本作业中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将用到的子程序封装在一个类中,防止其他函数的干扰,具有良好的信息内聚性。类中定义的有获得(0,1)分布随机数的函数uniform(),产生高斯分布随机数的函数gauss(),产生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 (p,q )数据的函数arma(),用乔布斯基(Cholesky )算法求解对称正定方程组的函数cholesky (),计算ARMA 模型的功率谱密度的函数psd (),用协方差方法估计AR 模型参数,进而实现功率谱估计的函数covar ()。采用的编程工具是V C++6.0以及VS2010,用MATLAB 对生成的数据进行画图。 一.题目要求 给定一段信号数据及采样率,利用现代谱估计理论编程估计信号的功率谱。 二.基本原理及方法 现代谱估计是通过观测数据估计参数模型再按照求参数模型输出功率的方法估计信号功率谱,主要是针对经典谱估计的分辨率低和方差性能不好等问题提出的,应用最广的是AR 参数模型。现代谱估计的参数模型有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 )模型、自回归(AR )模型、滑动平均(MA )模型,Wold 分解定理阐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任何有限方差的ARMA 或MA 模型的平稳随机过程可以用无限阶的AR 模型表示,任何有限方差的ARMA 或MA 模型的平稳随机过程可以用无限阶的AR 模型表示。但是由于只有AR 模型参数估计是一组线性方程,而实际的物理系统往往是全极点系统,因而AR 应用最广。 我们用协方差法估计AR 模型参数,进而实现功率谱估计。若已知平稳随机序列x (n )的AR 模型为 ∑==-+p i n w i n x i a n x 1 ) ()()()( 其中a (i )是AR 系数,w(n)是均值为零,均方差为σ的白噪声。 1. 计算协方差 ∑-==---=1 ,,1,0,),()(1),(N p n xx p k j k n x j n x P N k j c 2. 用乔布斯基算法解对称正定方程组

协方差分析及协变量

残差平方和 概念: 为了明确解释变量和随机误差各产生的效应是多少,统计学上把数据点与它在回归直线上相应位置的差异称残差,把每个残差的平方后加起来称为残差平方和,它表示随机误差的效应。 意义: 每一点的y值的估计值和实际值的差的平方之和称为残差平方和,而y 的实际值和平均值的差的平方之和称为总平方和。 定义: 协方差是关于如何调节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应,从而更加有效地分析实验处理效应的一种统计技术,也是对实验进行统计控制的一种综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 意义 当研究者知道有些协变量会影响因变量,却不能够控制和不感兴趣时(当研究学习时间对学习绩效的影响,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础、智力学习兴趣就是协变量),可以在实验处理前予以观测,然后在统计时运用协方差分析来处理。 将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自变量中分离出去,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精确度和统计检验灵敏度。 方差是用来度量单个变量“自身变异”大小的总体参数,方差越大,该变量的变异越大; 协方差是用来度量两个变量之间“协同变异”大小的总体参数,即二个变量相互影响大小的参数,协方差的绝对值越大,二个变量相互影响越大。

对于仅涉及单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其总变异仅为“自身变异”(如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资料,“自身变异”是指由处理和随机误差所引起的变异),因而可以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 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协方差分析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方法 (一)回归模型的协方差分析 如果那些不能很好地进行试验控制的因素是可量测的,且又和试验结果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就可利用这种直线回归关系将各处理的观测值都矫正到初始条件相同时的结果,使得处理间的比较能在相同基础上进行,而得出正确结论。这一做法在统计上称为统计控制。 这时所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是将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这种协方差分析称为回归模型的协方差分析。 (二)相关模型的协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中根据均方MS与期望均方EMS间的关系,可获得不同变异来源的方差分量估计值;在协方差分析中,根据均积MP与期望均积EMP间的关系,可获得不同变异来源的协方差分量估计值。 这种协方差分析称为相关模型的协方差分析。 残差平方和: 为了明确解释变量和随机误差各产生的效应是多少,统计学上把数据点与它在回归直线上相应位置的差异称残差,把每个残差的平方后加起来称为残差平方和,它表示随机误差的效应。 回归平方和 总偏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残差平方和。 残差平方和与总平方和的比值越小,判定系数 r2 的值就越大。 协变量:在实验的设计中,协变量是一个独立变量(解释变量),不为实验者所操纵,但仍影响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