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1999—2004年上市公司的经验*

辛清泉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510275)

林斌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510275)

作者简介:

辛清泉,男,1975年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博士生,在《会计研究》、《经济科学》、《财经研究》、《审计研究》、《管理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

林斌,男,1962年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会计系主任。

通讯作者:辛清泉

通讯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04级博士生邮编:510275

E-mail:qingquanx@https://www.360docs.net/doc/2a5367013.html,

*作者特别感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徐莉萍副教授、龚凯颂副教授、杨德明博士、郑国坚博士、王彦超博士的建议和批评。作者文责自负。

中国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1999—2004年上市公司的经验

内容提要:本文借鉴以市场价值为基础Mueller and Reardon(1993)模型和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Baumol等(1970)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4年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率仅为2.6%,并且,资本投资回报率远低于资本成本,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相当低劣。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考察了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环境对资本投资回报有正面影响;国有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整体上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有利于资本投资业绩的改善;而股权制衡的正面效用依赖于控股股东的性质。在进一步考察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的交互性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后,我们发现,二者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

关键词:资本投资投资回报率投资环境所有权结构

JEL分类:E22;G31;G32;

一、引言

资本投资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无可置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但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存在着“高投资—低效率”和“宏观好,微观不好”等问题(易纲、林明,2003;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5)。显然,改革过程的粗放式投资模式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

近年来,关于中国总体投资效率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①,但从微观角度探讨企业投资效率的经验文献却依然匮乏。俞乔等(2002)基于1993—1997年132家大中型乡镇企业的调查数据,对非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企业的财务结构、市场地位和所有权状况会对其投资决策产生影响,但他们的研究并未直接涉及投资效率问题。白重恩、路江涌和陶志刚(2004)基于2002年外资企业的数据,就投资环境对外资企业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投资环境对企业效益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他们的研究同样没有直接测算投资效率。张峥、孟晓静和刘力(2004)则借助Fama and French(1999)的模型,对中国1990—2001年A股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和投资回报进行了度量,发现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整体上似乎高于资本成本,但流通股东的综合投资业绩却整体上为负。他们认为,中国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被严重高估和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动机是导致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

与上述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不同的是,本文首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4年的面板数据,借鉴以市场价值为基础Mueller and Reardon(1993)模型和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Baumol, Heim,Malkiel and Quandt(1970)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进行直接估算。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投资环境、所有权结构以及二者的交互性对企业资本投资①关于中国总投资效率的讨论可参见张军(2005)、秦朵和宋海岩(200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组(2004)、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5)、王小鲁和樊刚(2000)以及王曦(2005)等。

回报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效率堪忧,但投资环境的改善和适当的所有权安排有助于企业投资效率的提高。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我们直接估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所有权安排两个角度对企业投资效率进行了分析,从而为理解转轨经济中的企业投资行为和投资效率提供了来自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第二,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尚不成熟这一特征,我们分别使用了以市场为基础和以会计为基础的资本投资回报估算模型,研究结论因而更为稳健;第三,在有关中国公司治理的现有文献中,对于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的交互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补充证据。

本文的后续部分安排如下:第二节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第三节介绍了两个资本投资回报估算模型的基本原理,第四节交代了本文的数据样本和研究变量,第五节汇报了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估算结果,第六节分析了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最后是全文总结。

二、文献回顾

由于本研究横跨几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因此,在本部分,我们对现有文献按照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估算

从经验文献上看,最早对企业投资回报进行大样本的估算是Baumol等(1970,以下简称BHMQ)。BHMQ着眼于不同资金来源的资本投资和会计盈余的关联,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美国公司1949—1963年内部资金的再投资回报率大约为3%到4.6%,并且,内部资金的投资回报率明显低于负债和权益的投资回报。这同资本结构的融资优序理论(hierarchy of finance)是一致的。BHMQ将其研究发现解释为公司管理层对企业规模增长的盲目追求导致了投资的低回报。

BHMQ(1970)的论文引导了不少后续研究的跟随。Whittington(1972)以英国公司为研究样本,得到了和BHMQ一致的结论。但是,Friend and Husic(1973)对BHMQ的结论进行了挑战。他们指出,BHMQ的模型没有考虑尺度效应(scale effect)。当用企业账面资产对回归方程进行平减后,发现不同资金来源的投资回报之间的差异几乎消失了。Friend and Husic(1973)的结论随后得到了Brealey等(1976)和McFetridge(1978)的经验支持。

上述早期的研究在投资回报率的估计上,无一例外地使用了以盈余为基础的会计指标。到上世纪90年代,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指标开始应用于资本投资回报的估计之中。Mueller and Reardon(1993)的文献是这一领域的领先之作。他们的方法是用企业的市场价值对投资进行回归,从而得到边际意义上的托宾q值(即投资回报r和资本成本i的比值)。采用这一研究方法,Mueller and Reardon(1993)对美国1969—1988年699家公司的投资回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大约有80%的公司投资回报低于其资本成本。由Mueller and Reardon (1993)所开创的这一研究方法在Muller and Yurtoglu(2000)、Gugler等(2003,2004)等研究中得到了更进一步地应用。

与Mueller and Reardon(1993)的思路不同,Fama and French(1999)借鉴标准公司财务教科书中的“内部报酬率(IRR)”这一思想,将证券市场中的所有非金融类公司看成一个大投资项目。进一步的,当所有公司的期末市场价值累计额和估计期间内的所有公司净现金流入的累计额的折现值等于所有公司的期初市场价值之和时,投资的资本成本被确定。同时,当所有公司的期末会计账面价值累计额和估计期间内的所有公司净现金流入的累计额的折现值等于所有公司的期初会计账面价值之和时,投资回报率被确定。Fama and French (1999)通过对1950—1996年间美国资本市场的估计,发现美国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为5.95%,而投资回报为7.38%,投资回报整体上大于资本成本。

尽管Fama and French(1999)的理论思想无可厚非,但他们的模型对于估计期间的长度有较高要求,因此,对于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而言,该模型在应用上可能会受到限制。特别的,当估计期间较短时,折现率的确定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期末和期初的市场价值的差额,当证券市场由于一些非经济性因素发生较大幅度的震动时,折现率的确定很难保证其科学性。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未采用这一方法。

(二)投资环境与投资效率

投资环境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Stern(2002)认为,投资环境(investment climate)由现有和预期的政策、制度和行为环境构成,它将影响与投资相联的回报和风险。进一步的,Stern(2002)将投资环境解构成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开放性、良好的治理和强大的制度以及基础设施的质量三个方面。Dollar等(2003)认为,投资环境影响投资效率的逻辑在于,如果一国或一个地区制度腐败或者当地政府没有提供可靠的投资服务,则投资的预期回报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从而会导致投资效率的损失。

迄今,已有一系列的经验证据支持了投资环境对投资决策质量和企业业绩的正面影响。Mueller and Yurtoglu(2000)发现,一国的法律环境对公司投资业绩有着显著影响,那些以英国法为起源的普通法系国家中的公司投资业绩要显著好于成文法系国家。Gugler等(2003,2004)进一步拓展了Mueller and Yurtoglu(2000)的研究,他们发现,法律起源、公司治理制度、会计标准、契约执行质量都能部分地解释各国公司投资回报的差异①。Dollar等(2003)通过对孟加拉国、中国、埃塞俄比亚和巴基斯坦四个发展中国家服装企业的大样本调查,发现投资环境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影响。Cull and Xu(2005)则从制度、产权的安全性以及金融发展等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00—2002年中国18个城市760家企业的再投资决策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企业被侵占的风险、契约执行质量以及获得外部资金的可能性在各个城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别,而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对企业的再投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表明投资环境是影响中国企业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白重恩等(2004)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各城市的投资环境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外资企业经济效益。

①值得注意的是,Gugler等(2004)的跨国研究样本中包括了中国1994—1999年间的70家上市公司。他们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边际投资回报率(即投资回报和资本成本的比例)仅有0.45,在46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巴基斯坦和哥伦比亚,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在投资业绩上完全没有与其经济整体增长速度相匹配。

(三)所有权、投资与企业绩效

所有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于这一领域的文献综述可参见Shleifer and Vishny (1997)、Denis and McConnell (2003)和陈信元等(2004)。但是,从Jensen and Meckling (1976)这篇关于所有权结构的源头性文献来看,投资是连接所有权结构和公司价值的关键性环节。即所有权结构首先会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公司的投资决策继而又会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然而,现有的文献大都绕过了投资这一环节,而直接检验所有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沿着上述思路,Cho (1998)首先对所有权结构、投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公司内部人股权比例与投资支出呈非线形关系,并且,这种非线形关系同Morck 等(1988)发现的所有权结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非常相似,这说明所有权结构的确影响了投资,继而影响了公司价值。但是,当将内生性问题纳入所有权结构和公司价值的分析框架后,Cho (1998)发现,是公司价值影响了所有权结构,而不是相反。由此,Cho (1998)认为,以前文献中关于所有权结构外生性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

Gugler 等(2004)则直接检验了所有权结构对公司投资回报的影响。通过采用Mueller and Reardon (1993)的投资回报估算方法,他们发现,对于英国法系起源的国家而言,家族企业控股的公司其投资业绩更优,而金融机构控股的公司其投资业绩更劣。国家控股的公司在法国法系起源的国家其投资业绩表现更好,在德国法系起源的公司表现更差,在英国法系起源的国家以及亚洲国家中则不存在差异。对于美国公司的研究表明,公司内部人持股比例同投资回报存在着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三阶段非线形关系,这同Morck 等(1988)关于所有权结构和公司价值的结论是一致的。

我们的研究试图将以上分离的文献联系起来。特别的,我们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的交互性对公司投资业绩的影响。投资环境和所有权安排是一种互补关系抑或替代关系?由于跨国间的研究难于控制各国之间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其研究结论可能产生偏差,因此,着眼于中国这个最大的转轨经济国家,我们希望能为上述问题提供补充证据。

三、资本投资回报的估算:两个模型

(一)基于Mueller and Reardon (1993)的市场模型

Mueller and Reardon (1993)的思想来自传统的净现金流折现模型。令t I 是企业在t 期的投资,t j CF +是投资t I 在t j +期产生的现金流,t i 是企业在t 期的折现率。则投资t I 在t 期的现值t PV 为:

1(1)

t j

t j

j t CF PV i ∞

+==+∑

(1)

假定投资t I 以一定的投资回报率t r 持久地赚取投资收益,则t I 的现值t PV 也可写成: t t

t t

I r PV i =

(2) 这里,

t

t

r i 衡量的是投资回报和资本成本的比值,不妨以t q 表示。如果企业着眼于股东财富最大化考虑,应该确保投资的1t q ≥,否则,该项投资便是一种价值摧毁行动。在此基础上,Mueller and Reardon (1993)认为,t q 衡量的是投资的边际回报,它比平均意义上的托宾q 更能反映企业的投资业绩。

在t 期末,企业的市场价值t M 由期初的市场价值(1t M -)加上本期投资的现值(t PV ),减去期除资产的折旧额(折旧率t δ),以及加上一个市场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误差项(t u )构成,即有:

11t t t t t t M M PV M u δ--=+-+ (3)

将(2)式代入(3)式,移项,并在方程两边同除于1t M -以消除尺度效应,得到:

1111

t t t t t t t t M M I u

q M M M δ-----=-++ (4)

在(4)式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各个公司的t M 和t I 等相关变量,然后通过回归便可得到一定期间内一国公司的平均t q ,即投资回报和资本成本的比值。这就是Mueller and Reardon (1993)模型的基本思想。

(二)基于BHMQ (1970)的会计模型

BHMQ (1970)的模型强调当前投资对未来会计盈余增长的贡献。假定企业t 期的投资

t I 从1t +期开始持久地产生收益t rI ,且投资回报率r 保持不变,令t E 为t 期的会计盈余,

则有:

1100E E E rI ?=-=

22101()E E E r I I ?=-=+ 332012()E E E r I I I ?=-=++ ……

0121()h h E r I I I I -?=++++

尽管以上任何一个方程都允许我们计算出r ,但考虑到r 在各期间的波动性以及误差的存在,在估计投资回报率r 上,应该尽可能利用多期间的数据。为此,可以将以上方程相加,从而得到:

1

01211

[(1)(2)]()h

h t

h t t t E

r hI h I h I I r h t I --==?=+-+-+=-∑∑ (5)

(5)式是BHMQ 建立回归模型的基础。考虑到风险对投资回报的影响,BHMQ 在模型中加了一个风险变量risk ,同时,考虑到会计盈余可能存在着与投资无关的自然增长,BHMQ 在方程中加入了一个截距项,由此,回归方程为:

1

011

()h

h t

t t t E

a r h t I a risk ε-==?=+-++∑∑ (6)

这里,0a 为截距项,1a 为风险的回归系数,ε为回归残差。但是,Friend 和Husic (1973)认为,(6)式没有控制尺度效应,因此需要在方程两边同除企业资产A 以控制这一影响,其中,A 为估计期间内企业总资产的平均值。由此,方程变为:

1

1

001()h

h t

t t t E

h t I a risk r a A

A A A A

ε

-==?-=+++∑∑ (7) 本文的研究便是以(4)式的市场模型和(7)式的会计模型为基础,通过1999—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别估算出中国上市公司的两个投资回报指标q 和r ,然后,在(4)式和(7)式中引入投资环境变量和所有权结构变量,以考察二者及其交互性对公司投资业绩的影响。

四、样本数据和变量描述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中国证券市场1999年至2004年共6年的所有纯A 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样本的选择遵循以下标准:(1)剔除金融类公司;(2)要求上市年限相对较长,一方面是为确保公司投资行为相对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模型估计的需要。具体而言,对于市场模型而言,考虑到面板数据估计的特点,我们要求样本公司至少有5年可供估计的数据;对于会计模型而言,由于需要使用多期的累计数,因此样本被限制为上市日期在1999年12月31日之前的公司。(3)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于本文所使用到的因变量和主要解释变量,剔除0%—1%和99%—100%之间的极端值样本。此外,我们也剔除了一些数据缺失的样本。在进行上述筛选后,最后共有676家公司的3969个观察值可用于市场模型的估计,有670个公司样本可用于会计模型的估计。

本文所使用的主要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查询系统。所有权结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色诺芬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色诺芬数据库将“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这一指标分成七类,对于“集体控股”、“社会团体控股”、“职工持股会控股”和“不能识别”四类最终控制人类型,考虑到研究的需要,我们通过手工查阅公司年度报告的方法,将其进一步分成国有和非国有两类。

我们使用鲁明泓和潘镇(2002)提供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投资环境指数来衡量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投资环境的差异。鲁明泓和潘镇(2002)在借鉴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使用1990—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省市流向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编制出中国各地区的投资环境指标。由于鲁明泓和潘镇(2002)的指标只截止到2000年,考虑到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在不同年度间应该相对稳定,我们采用了鲁明泓和潘镇(2002)报告的2000 年度数据(具体参见表1)。

表1 中国各地区投资环境指数(2000年)

地区综合指数地区综合指数地区综合指数

安徽北京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河北河南

1.45

13.75

10.18

1.43

11.81

2.16

0.25

7.29

2.35

0.87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山东

1.40

2.60

3.23

2.52

5.94

3.01

5.50

0.66

1.80

4.58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重庆

2.46

2.55

15.60

1.93

8.38

2.20

2.15

5.67

2.85

注:青海、西藏两地区数据缺失。资料来源于鲁明泓、潘镇(2002)。

在表1中,综合指数越大代表该地区投资环境越好。从表中可见,上海、北京和广东是投资环境表现最好的三个地区,而贵州、内蒙古和河南投资环境表现最差。并且,各地区的综合指数差异较大,说明各地区公司所面临的外部投资环境差异明显。

(二)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本文中的两个回归模型主要是基于(4)式的市场模型和(7)式的会计模型而展开的。回归模型所涉及的主要变量包括公司市场价值、会计盈余、资本投资、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等五种变量。考虑到公司规模和风险对投资回报的影响,我们在模型中也加入了这两个变量。两个模型所使用的变量符号和定义见表2。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的资本投资从广义上讲包括固定资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购建支出、公司并购支出、研究与开发支出(R&D)和广告支出等。考虑到并购支出的非持续性以及其它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所研究的资本投资局限为企业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上的投资支出,其数值等于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现金”一项。另外,在△MV的计算上,考虑到因股东新增权益(如配股、增发等)所带来的企业

净资产增值同资本投资没有关系,因此将该部分在计算公司净资产市场价值变动额中予以扣除。最后,不同于市场模型,会计模型的估计是使用1999—2003年五年的累计数。因此,对于所有权结构等变量,取这五年的简单平均数。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表2 市场模型和会计模型中的变量定义

A栏:市场模型

注:a 之所以减去投资收益,是因为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因股权投资或债权投资产生的收益或损失,这和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收益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在计算盈余时予以扣除。

表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五、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率:估算结果

表4分别报告了采用市场模型和会计模型估算的资本投资回报率结果。其中,市场模型估计的是资本投资回报和资本成本的比值q,会计模型估计的是资本投资回报率r。由于市场模型的估计采用的是6年的非均衡面板数据,我们同时报告了混合回归和控制企业水平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此外,市场模型控制了行业效应和年度效应,会计模型控制了行业效应,但结果没有汇报。

从市场模型1可见,在混合回归下,资本投资的边际回报q仅为0.6442,远小于1,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平均而言其投资回报低于资本成本,印证了中国经济可能的确存在着“宏观好,微观不好”的局面①。在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情况下(市场模型2),INV的系数降为0.5193,说明采用简单的混合回归可能高估了资本投资的边际回报②。从会计模型的回归结果看,INV 的系数为0.0261,表明上市公司在1999—2003年间平均的资本投资的回报率r仅为2.61%,这个比例远低于当前5%左右的银行贷款利率,说明中国上市公司所从事的投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价值摧毁而不是价值创造。

在市场模型3和4中,我们希望进一步考察资本投资回报在1999—2004年间的变动趋势。为此,我们插入了5个年度变量和资本投资INV的乘积项。从表中可以发现,1999至2001年三年间的资本投资业绩有较大幅度的震动。相对于1999年,2000年的投资业绩大幅度下降,而2001年又有大幅度的上升,2002年至2004年资本投资业绩则相对平稳,都略高有于1999年的投资业绩水平,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出现了缓慢好转的情形。

从控制变量回归结果看,公司规模Size在市场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但在会计模型中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说明规模对公司价值的增长有负面影响,但对会计盈余的影响不

①Gugler等(2004)采用混合回归的方法,对中国1994—1999年间的70家上市公司的估算得到q更低,仅为0.45。尽管我们估算的q要远大于0.45,但由于选择的样本不同,我们尚无法判断是否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率相对于Gugler等(2004)的估计期出现了显著改善的迹象。

②混合回归忽视了个体差异。

大。风险变量Beta在市场模型中其系数为正但不显著,但在会计模型中显著为负,表明公司的市场风险对会计盈余可能存在着负面影响。

注:市场模型的因变量为△MV,会计模型的因变量为△EARN;括号中是回归系数的标准差,并经White 异方差稳健性修正;市场模型控制了行业效应和年度效应,会计模型控制了行业效应,但回归结果没有报告;行业按证监会的分类标准(除制造业继续划分为小类外,其他行业以大类为准),共有20 个行业虚拟量;年度虚拟变量控制不同年份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共5个年度虚拟变量。***、**、*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0.01、0.05、0.10。

六、投资环境、所有权和资本投资回报

(一)投资环境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

为考察投资环境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我们在回归模型中引入了投资环境和资本投资的乘积项ENV×INV。理论上预期投资环境应当对资本投资回报有正面影响,该乘积项的回归系数应该显著为正。表5的市场模型1和会计模型1给出了相应地回归结果。其中,市场模型控制了企业水平上的固定效应,此外,所有回归均控制了行业和年度效应,但结果没有汇报。从表5中可以发现,ENV*INV的回归系数在市场模型1中为0.0100,在会计模型1中为0.0013,均在5%水平下显著,表明投资环境的改善的确对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有积极作用。从经济意义角度分析投资环境的作用,如果投资环境综合指数提高1,公司资

本投资的边际回报q将增加0.01,投资回报率r将增加0.0013。在本研究中,投资环境综合指数的最大值为15.60,最小值为0.25。这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中国投资环境最好的上海相对于投资环境最差的贵州,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指标q和r将分别高出0.1535和2%,经济意义明显。

表5 投资环境、所有权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多元回归结果

注:研究样本剔除掉了投资环境数据缺失的公司以及1999—2004年最终控制人性质不详和最终控制人性质发生变更的公司;市场模型的因变量为△MV,会计模型的因变量为△EARN;括号中是回归系数的标准差,

并经White异方差稳健性修正;市场模型控制了行业效应和年度效应,会计模型控制了行业效应,但回归结果没有报告;行业按证监会的分类标准(除制造业继续划分为小类外,其他行业以大类为准),共有20 个行业虚拟量;年度虚拟变量控制不同年份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共5个年度虚拟变量。***、**、*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0.01、0.05、0.10。

(二)所有权结构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

所有权结构对中国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较为深入的讨论①。已有的经验表明,国有上市公司在总体业绩表现上劣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但集中的国有股权则因政府的监督作用能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田利辉,2005;李涛,2005)。在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上,有证据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同公司价值存在U型关系(白重恩等,2005;夏立军、方轶强,2005),但徐莉萍等(2006)却未发现这一U型关系的存在。徐莉萍等(2006)进一步发现,无论控制股东属于何种类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都同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线形关系。在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上,现有的证据远未得到一致的结论。白重恩(2005)发现,第二到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夏立军和方轶强(2005)的结论却正好相反。而徐莉萍等(2006)发现,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依赖于外部大股东的性质,从而表明股权制衡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相机治理功能。

与上述研究不同,我们希望直接考察所有权结构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为此,我们在模型中引入了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State)、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以及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集中度(H2_10)这三个变量同资本投资(INV)的乘积项。理论上讲,国有产权可能通过两条渠道影响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一是国有企业对预算软约束的预期以及政府出于非经济目的对国有企业的干预,可能导致国有企业投资决策的低效率,从而损害了资本投资业绩;二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经理的监督以及在土地、税收以及市场准入方面的优惠待遇又可能导致国有产权对企业的资本投资业绩有正面影响。那么,国有产权的这两种效应究竟孰强孰弱,显然需要通过经验检验予以回答。从表5的回归结果看,如果单独考察所有权结构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在市场模型2中,State×INV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的边际资本投资回报率q同非国有企业相比并不明显处于下风。但在会计模型2中,State×INV的系数为负,并在10%水平下显著,说明整体而言,国有企业的资本投资回报率r的确要劣于非国有企业。由于市场模型q衡量的是资本投资回报和资本成本的比值,既然q不显著,而r显著,这可能意味着国有企业的资本成本要低于非国有企业。②然而,在将投资环境ENV和所有权结构的影响同时纳入回归方程后(市场模型4和会计模型4),State×INV的系数都变成显著为负,这说明平均而言,国有产权对资本投资回报的消极作用要强于其积极作用。

表5的市场模型2和会计模型2也报告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

①陈信元等(2005)对2004年前出现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于这些文献,本文不再赘述。

②的确,国有企业无论是在贷款获得、贷款利率以及贷款豁免上,其享受的待遇一般都要优于非国有企业。此外,上市公司的配股和增发政策也可能向国有企业倾斜。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国有上市公司的实际资本成本要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

TOP1*INV在两个模型中其系数都显著为正,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控股股东对公司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为正向的激励效应(incentive effect),而不是负向的侵占效应(entrenchment effect)。为考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是否存在非线形的U型关系,我们也在两个模型中引入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与资本投资的乘积项,结果发现该乘积项的回归系数并不显著(结果未报告),这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同资本投资回报存在显著的正向线形关系,而没有证据表明非线形关系的存在,这同徐莉萍等(2006)的结论是一致的。

我们希望进一步检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资本投资回报的正向影响是否因最终控制人性质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为此,我们将第一股东持股比例分解成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制两类,并分别设置变量ST_Top1和PR_Top1。当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ST_Top1取值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否则为0;当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私有产权性质时,PR_Top1取值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否则为0。从表5的市场模型3和会计模型3的回归结果看,ST_Top1*INV和PR_Top1*INV的回归系数都为正,并且都显著。尽管PR_Top1*INV的回归系数要略高于ST_Top1*INV回归系数,但Wald系数约束性检验表明,两个系数差异并不显著,说明无论是国有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的上升都有利于资本投资业绩的改善。

在股权制衡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机制上,理论上认为,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将有利于其发挥对企业内部大股东和经理的监督职能,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从而可能更有力地限制企业作出过度投资的冲动,因而对提高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有积极效果。但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践而言,由于普遍存在着第一大股东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这可能会削弱了其他大股东的力量。此外,其他大股东也可能选择同控股股东合谋来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夏立军和方轶强,2005),这也会降低股权制衡对资本投资的正向效应。从表5的结果中容易发现,在市场模型2和4中,H2_10*INV的回归系数尽管为正,但不显著,说明高的股权制衡度并未提升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和资本成本的比值q。然而,从会计模型2和4的回归结果看,H2_10*INV的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股权制衡度对公司投资回报率r又有正向影响。

最后,我们也希望考察股权制衡度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是否与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类型有关。为此,我们设置了STH2_10和PRH2_10两个变量。当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时,STH2_10取值为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否则为0;当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私有产权性质时,PRH2_10取值为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否则为0。从表5的市场模型3和会计模型3的回归结果看,STH2_10*INV的回归系数在两个模型中一负一正,但均不显著,而PRH2_10*INV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并且至少在10%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当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国有性质时,由于政府等国有控股部门在中国经济中的强势地位,上市公司的其他大股东难于发挥其监督职能,从而无法对国有控股股东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导致股权制衡正向作用不明显。但是,对于控股股东为私有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

而言,股权制衡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上述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在对资本投资业绩的改善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状态依存。

(三)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的交互性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

在本节中,我们希望进一步考察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的相互作用对公司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考察两个或多个因素的交互作用的一种理想方式是在回归模型中同时引入这些因素及其乘积项。然而,在本研究中,当我们在模型中同时放入投资环境、所有权结构以及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的乘积项后,由于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我们很难对回归系数做出解释。

①为此,我们退而求其次,通过采用分组回归的方法以克服这一问题。考虑到目前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的观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政策实践上都趋于一致,几乎没有异议。而在关于产权改革上,学术界则颇有争论。为此,从研究的政策含义角度考虑,我们将样本按照各省的投资环境指数分成高低两组,以考察所有权结构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是否依赖于投资环境。表6报告了相应的回归结果。

表6 所有权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按投资环境分组的回归结果

注:市场模型的因变量为△MV,会计模型的因变量为△EARN;括号中是回归系数的标准差,并经White ①统计表明,在本样本中,ENV*INV和ENV*State*INV的相关系数为0.87,ENV*INV和ENV*Top1*INV 的相关系数为0.91,H2_10*INV和ENV*H2_10*INV的相关系数为0.83,表明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严重。

异方差稳健性修正;分组标准按照各省的投资环境指数,并尽可能等分成两组;市场模型控制了行业效应和年度效应,会计模型控制了行业效应,但回归结果没有报告;行业按证监会的分类标准(除制造业继续划分为小类外,其他行业以大类为准),共有20 个行业虚拟量;年度虚拟变量控制不同年份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共5个年度虚拟变量。***、**、*分别表示显著性水平0.01、0.05、0.10。

表6的结果表明,所有权结构和资本投资回报的关系的确受到了投资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投资环境差的地区,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业绩要更劣于私有产权控制的上市公司,而在投资环境好的地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在投资业绩的差异上表现为不显著。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投资回报的影响上,无论是在投资环境好的地区还是差的地区,控股股东集中的股权结构都有利于资本投资业绩的改善。在股权制衡方面,证据表明,在投资环境好的地区,股权制衡度同资本投资回报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在投资环境差的地区,股权制衡的正向效应不复存在,甚至可能损害了资本投资业绩(市场模型1中H2_10*INV 的系数为负,尽管不显著)。基于上述证据,我们认为,在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上,投资环境和所有权两种因素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换言之,外部投资环境的建设和所有权的适当安排对于上市公司资本投资业绩的改善是一种相互促进关系。同时,上述证据也进一步表明,所有权结构的内部治理功能是一种依赖于外部环境,具有明显的状态依存性。我们认为,在现有的关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文献中,这个结论是很新颖的。

七、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基于以市场价值为基础和会计盈余为基础的资本投资回报估算模型,以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进行了估算。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资本投资回报率平均为2.6%左右,资本回报与资本成本的比值平均只有0.52,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效率堪忧。在投资环境这一因素上,我们发现,投资环境同资本投资回报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在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会更高。对于所有权这一因素,我们发现:(1)整体而言,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不及私有产权控制的上市公司;(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同资本投资回报存在显著的正向线形关系,并且,这种正向线形关系无论是在国有上市公司还是在私有产权控制的上市公司中都存在。这表明集中的股权结构更多地表现为正面的“激励效应”;(3)股权制衡总体上对资本投资回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股权制衡的正面效用受制于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性质。如果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则股权制衡的作用较难发挥。而如果上市最终控制人为私有产权性质,则股权制衡的正向效应更为明显。

接着,我们对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在将研究样本按照投资环境高低分组进行回归后,我们发现:(1)在投资环境较差的地区,国有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业绩要显著劣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而在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两者的资本投资业绩差异不明显;(2)无论是在投资环境好的地区还是差的地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都同资本投资回

报呈显著的正向关系;(3)在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股权制衡的正面效用显著存在。而在投资环境较差的地区,股权制衡的正面效应不复存在,甚至对资本投资业绩有损害作用。由此,我们认为,在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的关系上,两者更多地表明为一种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已有的文献表明,中国经济的改革进程中存在着因过度投资需求而导致的投资效率损失,并且投资需求几乎不受资本成本的影响(秦朵和宋海岩,2003)。本文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在提升上市公司资本投资业绩上,加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产权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对国有上市公司尤其如此。如果不考虑外部投资环境的现实,而一味强调所有权结构的调整,其作用很可能大打折扣。本文的结论也可适当推广到世界上许多经济转轨进程中的国家中去。

参考文献

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2004:《投资环境对外资企业效益的影响——来自企业层面的证据》,《经济研究》第9期。

白重恩、刘俏、陆洲、宋敏、张俊喜,2005:《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第2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2004:《产权约束、投资低效与通货紧缩》,《经济研究》第9期。

陈信元、陈冬华、朱凯,2004:《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文献回顾与未来研究方向》,《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第6卷第4期。

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5:《高投资、宏观成本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经济研究》第10期。

李涛,2005:《国有股权、经营风险、预算软约束与公司业绩: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经济研究》第7期。

鲁明泓、潘镇,2002:《中国各地区投资环境评估与比较:1990~2000》,《管理世界》第11期。

秦朵、宋海岩,2003:《改革中的过度投资需求和效率损失》,《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4期。

田利辉,2005:《国有股权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U型曲线和政府股东两手论》,《经济研究》第10期。

王曦,2005:《经济转型中的投资行为与投资总量》,《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

王小鲁、樊刚,2000:《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

夏立军、方轶强,2005:《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经济研究》第5期。

徐莉萍、辛宇、陈工孟,2006:《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经济研究》第1期。易纲、林明,2003:《理解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俞乔、陈剑波、杨江、张玮,2002:《非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研究》,《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3期。

张军,2005:《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经济的增长》,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峥、孟晓静、刘力,2004:《A股上市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与投资回报——从内部报酬率的视角观察》,《经济研究》第8期。

Baumol, W. J., P. Heim, B. G. Malkiel and R. E. Quandt ,1970, `Earnings Retention, New Capital and the Growth of the Firm,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2, 345-355.

Brealey. R.A., S. D. Hodges, and D. Capron, 1976, The Return on Alternative Sources of Finance,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8,469-477.

Cho, M.H, 1998, Ownership 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the Corporate Value: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7, 103-121.

Cull. R., and Xu. L., Institutions, Ownership,and Finance: The Determinants of Profit Reinvestment among Chinese Firm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7, 117-146. Denis, D., and J. McConnell, 2003,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38, 1-36.

Dollar, D., M. Hallward-Driemeier, and T. Mengistae, 2003 ,Investment Climate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Fama, E. F., and K. French, 1999, The Corporate Cost of Capital and the Return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Journal of Finance 54, 1939-67.

Friend, I., and F. Husic, 1973, Efficiency of Corporate Investment,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5, 122-127.

Gugler, K., D.C. Mueller and Yurtoglu, B., 2003,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Investment Returns I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conomic Journal 113, 511-539.

Gugler, K., D.C. Mueller and Yurtoglu, B., 2004,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Returns on Investment,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47, 589–633.

Jensen, M, and W.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305-360.

McFetridge. D.G., 1978, The Efficiency Implications of Earnings Return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0,218-224.

Morck, R., Shleifer A., and R. Vishny, 1988,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 Valu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293-315.

Mueller, D. C. and E. Reardon,1993, Rates of Return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60, 430-453.

Mueller, D. C., and Yurtoglu, B., 2000, Country Legal Environme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Performance, German Economic Review 1, 187-220.

Shleifer, A., and R.Vishny, 1997, 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52, 737-783.

Stern Nicholas , 2002 , A Strategy for Development, World Bank Working Papers. Whittington.G., 1972, The Profitability of Retained Earning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54,152-160.

Estimation of Return o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Analysis

of Affecting Factor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China’s Liste d Companies

Abstract:Based on Mueller and Reardon(1993)model and Baumol et al.(1970)model, this paper estimates return on capital investmen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for 1999-2004. We find that return ratio on investmen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is o nly 2.6% which is far less the corporate cost of capital. This conclusion shows investment efficiency is very poor. Subsequently,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investment climat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on the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We find that investment climate has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and investment performance of state-controlled firms is inferior to other firms. We also fin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and linear between investment performance and the largest shareholder’s ownership, an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power balance with shareholder structure is dependence on the property types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More importantly, after exami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vestment climat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our results appear to exist some degree of complimentarily between two pairs.

Key Words:Capital Investment; Return Ration on Investment; Investment Climate; Ownership Structure;

JEL Classification:E22;G31;G32;

如何衡量人力资本的ROI

如何衡量人力资本的ROI Maximizing Your Return on People 【作者中文名】劳里·巴锡;丹尼尔·麦克默里 【作者英文名】Laurie Bassi;Daniel McMurrer 【中文关键词】员工发展;绩效评估;流程分析;生产力 管理者都喜欢说“员工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然而,说归说,很多人仍将员工当做成本来管理。这种做 法非常危险,因为对许多组织而言,员工是长期竞争优势的唯一来源。公司如果不在员工身上投资,不仅 业绩会受损,甚至连生存都会受到威胁。 很多企业之所以仍然把员工看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一直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用来衡量人力资本管理对利润所做的贡献。这里指的人力资本管理,涉及领导力开发、工作设计,以及知识分享等内 容。可喜的是,他们现在终于有了方法可用。 我们历时十年开发了一个人力资本管理评估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帮助组织预测绩效、确定人员投资的最佳领域,以及正确理解投资于人力资本的长期价值。 在构建这个体系时,首先是要判断哪些人力资本管理因素对组织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可以预测组织绩效的人力资本管理核心驱动因素有五大类:领导力、员工工作安排、知识可 及性、员工队伍优化,以及组织学习能力。每一类又可以细分为至少四个小项。例如,领导力包括管理沟 通、参与度、管理技能、高管技能、领导力开发,以及继任规划体系几个方面。 接下来,我们采取问卷的形式为组织在这五个方面的实践评分,从而判断人力资本管理能力的高低、辨别人力资本管理方面的优劣之处,并且找出人力资本管理具体实践的进步或退步与组织绩效的改进或不 足之间的关系。 评估时,我们用1~5分评判每项实践的“成熟度”。例如,在高管技能方面,1分表示绩效不佳,即成熟度低;5分表示绩效优良,即成熟度高。因此,对比前后几次调查中的成熟度,我们就能发现每一项 实践的进步或退步情况,从而确定改进重点,直接推动绩效改善。 五年来,我们应用这个工具帮助42个组织改善了绩效。例如,它指导美国标准公司提高了销售收入、改善了工厂的安全管理。它还帮助南卡罗来纳州博福特郡学区找到了学生成绩太差的根源,并且提高了学 生的成绩。另外,我们跟踪了11家金融服务公司,发现公司的人力资本管理成熟度越高,它们的股票在其 后一年内的回报率也越高。 无论你所在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你都可以使用这个框架进行自我诊断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组织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那些影响绩效的人力资本管理因素也会改变。因此,定期衡量和调整人力资本管理实践,以及确定它们与组织绩效之间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量化投资分析资本市场分析报告

DUFE 实证金融与量化投资 学号:2015100406 专业:数量经济学 姓名:金博

一.阅读伯南克的“金融危机如何演变为经济危机?”,谈谈对金融体系、危机时央行的应对措施的认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007—2009年那场金融危机,全球所有国家无一幸免都受到极大冲击影响,影响力之广,持续期之长,是前所未有的。当危机发生时,全球的金融体系已经是更加复杂化和一体化了,而监管体系并没有跟上这些变化,这就导致美国金融界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可以类比的案例,而且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可以直接拿来借鉴的应对举措。但如果将这场危机放到历史视角下去理解,却是很有意义的。 在当前这场危机的直接诱发因素之间,最显著的两个因素就是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但这场危机之所以导致美国付出如此惨重的经济和金融代价,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恐慌本身,可以说,恐慌造成的代价不会小于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造成的代价。对于金融危机的形成,是不同金融机构,不同金融市场,不同金融行业间风险的溢出,在人们,机构,市场的恐慌中一点点传染,慢慢扩大造成的。金融体系间联系越紧密,传播的越快,最终造成的结果越严重,影响越广越深。 在此次危机中,美联储也是花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才意识到了这场危机的存在,并逐渐了解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随着对形势的了解越来越清楚,美国金融界便借鉴过去应对金融恐慌的经验,去指导他们对这场新危机的判断,并指导他们采取的对策。美联储的应对举措主要有4个元素:(1)降低利率,支持经济;(2)提供紧急贷款,增强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推动金融体系恢复稳定;(3)采取救助举措(必要时,与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进行协调),防止金融机构无序倒闭;(4)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银行开展压力测试,评估其财务状况(和财政部及其他银行监管机构联合实施)。 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确实让我们见识到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中国在构建自己的金融安全体系时,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对风险和危机的防范,使金融体系具备对风险和危机的抵抗力。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需要加快金融的对内自由化,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谈到应对措施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认为我国需要做的,一是尽可能减少现有损失,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在减少损失方面,中国要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强与美国各界的沟通,特别是政府沟通,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同时,我国应认真研究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形势,避免错误的投资。二是应充分评估金融机构的损失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尤其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防止损失在国内的传递和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其次,金融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强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监管部门需要与市场主体保持一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第一单元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中国走上经济改革之路是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先决条件。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资金通过行政手段逐级下拨到生产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萌生的经济和社会土壤。 第一节中国历史上的证券 春秋战国时期,王国的举贷的王侯的放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债券。明末清初,在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历史上股票的雏形。 1872年(清朝同治十一年),洋务派仿照西方发起创立的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向社会公开招股,中国最早的股票出现了。 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证券市场曾经非常活跃,成为远东重要的金融中心。 第二节股份制改革和股票的出现 从1978年开始,中国农村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地区的农民自发采用“以资带劳、以劳带资”的方式集资,兴办了一批合股经营的股份制乡镇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经济最早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84年,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1984—1986年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86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国营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试点,半公开或公开发行股票,股票的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股票一般按面值发行,且保本、保息、保分红,到期偿还,具有一定债券的特性;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早期股份制尝试198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支行代理抚顺红砖厂面向企业发行280万股股票,获得成功。1980年7月,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按面值向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发行股票,招股2 000股,每股1万元,至1983年实际募资1 4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载的第一家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1983年7月,广东省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特区报》刊登招股公告,以县财政为担保,向社会发行股票集资1 300万元。这是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定期3年的股票。这是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 第三节债券的出现 1. 国债。中国于1981年7月重新开始发行国债。当时国债的特点是周期较长(10年)、不可转让,对购券的企业支付较低的利息,对居民支付较高的利息。尽管此时购买国债近乎一种行政摊派,但国债的出现仍旧唤醒了很多人的投资意识。 2. 企业债。从1982年开始,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集资并支付利息,最初的企业债开始出现。到1986年底,这种没有法规约束的企业债总量约为100多亿元。

论人力资本投资.doc

论人力资本投资 摘要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其产生有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客观必然。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有政府、企业和个人。 1. 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 1.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发展 1.1.1 人的有用才能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地把工人技能的增长视为社会经济进步和经济福利增长的源泉。他说:“在社会的固定资产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的有用才能。” 1.1.2 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一种资本。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第一个认识到,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一种资本。他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说:“所有的投资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 1.1.3 资本也包括无形资本。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资本与收入的本质》及《利率理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资本概念。他说:“任何可以带来收益的东西(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可以称之为资产,而这些资产的市场价格就是资本。” 1.1.4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兹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其代表作为《论人力资本投资》,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其主要贡献在于,传统的经济学普遍强调的是物力资本的作用,认为机器、设备、厂房、资金等物力资本的存量规模尤其是积累快慢,是促进或限制经济增长的主 1 要因素。舒尔兹则把这种认识颠倒过来了。 1.1.5 加里·贝克尔将人力资本投资应用于微观家庭行为分析。如教育培训、婚姻、生育、歧视、犯罪等。 1.2 人力资本投资的涵义 任何就其本身来说是用来提高人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收益能力的初始性投资。 1.2.1教育、训练、改善健康状况等投资是增加一个人所掌握的人力资本数量,即知识和技能水平。 1.2.2重新寻找工作、流动则是以改善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个人所拥有的既定的知识和技能所能够获得的收益为目的。 2 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2.1 特点 2.1.1 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因素较多。 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或客体不是非生命的物体,而是具有一定的智力、体力、精力和生命的人。所以,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要受社会、经济、文化、家庭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人先天的智商、偏好、行为与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人力资本投资评估中需要考察的因素就显得更为复杂。 2.1.2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多元性。 人力资本投资取向受诸如社会经济体制、个人及家庭收入、企业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形成人力资本的基础途径??教育的投资者主要是政府;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后,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开始

中国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1999—2004年上市公司的经验* 辛清泉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510275) 林斌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510275) 作者简介: 辛清泉,男,1975年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博士生,在《会计研究》、《经济科学》、《财经研究》、《审计研究》、《管理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 林斌,男,1962年生,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会计系主任。 通讯作者:辛清泉 通讯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04级博士生邮编:510275 E-mail:qingquanx@https://www.360docs.net/doc/2a5367013.html, *作者特别感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徐莉萍副教授、龚凯颂副教授、杨德明博士、郑国坚博士、王彦超博士的建议和批评。作者文责自负。

中国资本投资回报率的估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1999—2004年上市公司的经验 内容提要:本文借鉴以市场价值为基础Mueller and Reardon(1993)模型和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Baumol等(1970)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4年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率仅为2.6%,并且,资本投资回报率远低于资本成本,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相当低劣。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考察了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环境对资本投资回报有正面影响;国有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整体上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有利于资本投资业绩的改善;而股权制衡的正面效用依赖于控股股东的性质。在进一步考察投资环境和所有权结构的交互性对资本投资回报的影响后,我们发现,二者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 关键词:资本投资投资回报率投资环境所有权结构 JEL分类:E22;G31;G32; 一、引言 资本投资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无可置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但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却存在着“高投资—低效率”和“宏观好,微观不好”等问题(易纲、林明,2003;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5)。显然,改革过程的粗放式投资模式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 近年来,关于中国总体投资效率的研究文献比较丰富①,但从微观角度探讨企业投资效率的经验文献却依然匮乏。俞乔等(2002)基于1993—1997年132家大中型乡镇企业的调查数据,对非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企业的财务结构、市场地位和所有权状况会对其投资决策产生影响,但他们的研究并未直接涉及投资效率问题。白重恩、路江涌和陶志刚(2004)基于2002年外资企业的数据,就投资环境对外资企业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投资环境对企业效益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他们的研究同样没有直接测算投资效率。张峥、孟晓静和刘力(2004)则借助Fama and French(1999)的模型,对中国1990—2001年A股上市公司的资本成本和投资回报进行了度量,发现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整体上似乎高于资本成本,但流通股东的综合投资业绩却整体上为负。他们认为,中国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被严重高估和上市公司的过度融资动机是导致这一矛盾现象的原因。 与上述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不同的是,本文首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4年的面板数据,借鉴以市场价值为基础Mueller and Reardon(1993)模型和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Baumol, Heim,Malkiel and Quandt(1970)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投资回报率进行直接估算。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投资环境、所有权结构以及二者的交互性对企业资本投资①关于中国总投资效率的讨论可参见张军(2005)、秦朵和宋海岩(200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组(2004)、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2005)、王小鲁和樊刚(2000)以及王曦(2005)等。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利润率与资金回报率

利润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 利润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 区别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利润率 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2.两者按同一方向变化 3.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4.两者反映的关系不同 利润率公式 利润率(profit rate)利润率 利润÷成本×100%=利润率利润率常用百分比表示。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 表现形式 利润率

企业利润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销售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的利润,反映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关系。 ②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销售成本总额之比。它表明单位销售成本获得的利润,反映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③产值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它表明单位产值获得的利润,反映产值与利润的关系。 ④资金利润率。一定时期的销售利润总额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资金获得的销售利润,反映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 ⑤净利润率。一定时期的净利润(税后利润)与销售净额的比率。它表明单位销售收入获得税后利润的能力,反映销售收入与净利润的关系。 主要因素 利润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是同一个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数量的对比得出的不同比率。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而且在量上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利润率是经常变动的,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反之,剩余价值率低,利润率也低。因此,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

资本回报率对投资率的影响——中美日对比研究

资本回报率对投资率的影响——中美日对比研究 孙文凯1肖耿2 杨秀科 3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3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作者介绍: 孙文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数量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应用计量分析,中国经济。通讯地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邮编:100872。电话:010‐82500319。电子邮件:sunwk@https://www.360docs.net/doc/2a5367013.html,。 肖耿,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汇率、开放经济。通讯地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邮编:100084。电话:010‐62797363。电子邮件:gxiao@https://www.360docs.net/doc/2a5367013.html,。 杨秀科,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双硕士,研究选题为FDI作用及趋势。联系电话:852‐51390513(香港)。电子邮件:yangxiuke@https://www.360docs.net/doc/2a5367013.html,。 注:本文参加了2009年10月23、24日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经济办公室等联合主办的中美贸易研讨会,该研讨会是一次主要针对中美贸易与投资的学术讨论会。 致谢:本文得到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B. Koopman和该委员会资深经济学家Judith M. Dean,以及许善达教授的非常有价值的评论和建议,特此感谢。

资本回报率对投资率的影响——中美日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美国和日本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计算,分析中国为何有如此高的国内投资率和快速增长的FDI,并预测今后投资率和FDI的可能走势。本文有几个结论:(1)中国居高不下的投资率是由于中国具有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在美国和日本总体资本回报率很高的时期,他们的投资率也较高。(2)由于中国资本回报率又显著高于其他大国,因此带来了FDI的较快速增长。(3)至少对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而言,资本回报率在过去三十年尚未出现收敛,这意味着投资率差异会持续,FDI也将会持续涌入中国。(4)分析显示资本回报率虽然严重受到经济周期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资本回报率遵从一个递减的趋势。日本和美国的经验表明,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资本回报率经历递减之后将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将不可避免的有所降低。但是,由于中国的劳动者份额及资本-产出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国的高资本回报率将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关键词:资本回报率;投资率;FDI; Effect of Return to Capital on Investment Ratio –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mong China, US and Japa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why unusual high investment ratio and increasing FDI emerge in China based on the return to capital among China, US and Japan. We also try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future investment climate and the change of FDI in China. Four important findings are obtained: (1) the reason that China continues to top in the investment rate is because of the high return to capital in the country. During the period with high return to capital in US and Japan, their investment rat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oday. (2) The comparatively higher return to capital brings surging FDI into China. (3) The return to capital among the three countries doesn’t converge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 This implies that difference of investment ratio among the three countries will last and FDI continuously flows into China. (4) Although the return to capital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cycle, it follows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long run. The experiences from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dicate that return to capital decreases in the long run and is likely to remain relatively stable after yea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implies that the return to capital in China will inevitably decrease in the future. However, it seems that the return to capital in China will continue to be high for a period of time as the labor’s share and capital-output ratio in China are still very low, which means that the high investment rate in China is likely to last for a couple of years. Keywords: Return to Capital; Investment Rate; FDI; 一、引言 在过去短短的十几年中,中国的投资率快速上升并超越日本及美国,从1990年的25.86%升至2006年的42.74%。这个趋势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有很大差异。在此期间,日本的投资率从32.32%减至23.46%,美国的投资率则在26%左右波动。与此同时,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下文简写为FDI)以年均高达19.97%的增速涌入中国,从1990年的35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924亿美元。FDI的不断涌入以及投资率的持续上升表明资本正不断聚集于中国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我们不禁关注几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使得中国对投资者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中国如此之高的投资率具有可持续性吗?中国的FDI能否持续增长?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对判断中国今后持续发展以及发展模式至关重要。要回答这些问题,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计算中国及其它主要经济体的资本回报率:如果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持续居高不下,那么中国的高投资率将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显著高于其它主要国家的资本回报率,那么FDI将有可能会继续涌入中国。同时,要探寻高投资率及不断上升的FDI是否可以持续,最为直观的方法就是找出影响资本回报率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今后走势。 关于中国的高投资率及不断上升的FDI,许多学者及政府部门都作了相关探讨。他们认为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投资以及外商投资等因素的驱动使得中国的投资率居高不下,而廉价的生产要素、巨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及聚集经济等因素的驱动使得FDI不断涌入中国。虽然已有若干学者估算过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并得出中国的资本回报率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结论,但是,我们尚未发现有学者采用跨国资本回报率差异这个市场经济的基本指标去解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中国省际资本回报率的地区差距胡凯

2012年5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第10卷第3期江畅:论智慧of Hubei University Economics 201098卷第5期Vol.8No.5Dec.2010本刊特稿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2012年5月第10卷第3期 Vol.10No.3May.2012荩博士专栏收稿日期:2012-03-31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中法蔡元培合作科研项目(留金欧[2010]6050);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T200808) 作者简介:胡凯(1975-),男,湖北天门人,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摘要:资本回报率高低决定资本流向。本文在严格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出中国省际资本存量后,运用边际资本产出来测算省际资本回报率并分析其地区差距。测算结果表明:1993~2007年中国中部与东部地区的资本回报率差距在缩小,而西部与东部地区的资本回报率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中国目前还不存在明显的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趋势。投资环境差异是形成地区间资本回报率差距的制度原因,中西部地区引资竞争的关键是改善地区制度环境。 关键词:永续盘存法;资本回报率;制度环境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6X (2012)03-0080-07 胡 凯 大国崛起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从投资来看,东部地区仍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之地,即便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也不例外①。在“为增长而竞争”的地区招商引资竞争中,尽管中西部地区竞相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和沿海地区的产业资本转移,但除毗邻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安徽、湖南、江西等省份以外,产业梯度差更大的其他中西部地区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大规模外部资本流入。按照经济起飞阶段理论,欠发达地区以适度投资来实现经济追赶具有阶段合理性,但在资本日趋自由流动背景下,外来资本最终是否会流入以及流入何地则取决于当地的资本回报率高低。显然,只有当企业预期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时,企业家才具有投资意愿。因而,测算中国地区间的资本回报率并分析其差距,对于解释外资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地区间产业资本流向、地区间创业数量差距等均具有直观的说服力。与既有研究不同,本文在测算中国省际资本回报率的基础 上,重点分析中国地区间资本回报率的差距,并从制度因素来加以解释,研究发现中国地区间的资本回报率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收敛趋势,相反,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的资本回报率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而营商环境差异是导致这一趋势的重要制度原因。 一、文献回顾 资本回报率即资本边际产出(MPK ),是资本投入所带来的回报与所用资本之间的比值关系,前者是流量,后者是存量。Hall and Jorgenson (1967)在研究税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时,较早提出了以资本租金作为资本回报率的测算指标。 [1] 在实证研究中, 他们不仅考虑了资本品价格指数的波动,还区分了资本品中的建筑和设备投资,使之更能客观反映资本回报率的高低。Caselli and Feyrer (2007)认为,经济增长意义上的资本指的是可再生资本,而非全部资本,后者还包括自然资本如土地和自然资源。 [2] 穷 国的自然资本丰富,因而以全部资本收入作为可再生资本收入会高估穷国的资本边际产出,而一旦考虑到资本品相对价格和可再生资本份额的影响,则穷国和富国之间的资本回报率极为近似,这从资本 中国省际资本回报率的地区差距 (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80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评估措施

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的评估措施人力资本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8世纪,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已经使用了这个概念。1992年,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还获得了诺贝尔奖。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是个人与社会对人进行投资,并获得经济利益的途径。在经济学家看来,人力资本是指对人力进行投资,从而提高其工作能力与技能而形成的资本。 在管理界看来,人力资本的定义更广一些。比如,特雷西(William R. Tracey)在其撰写的The Human Resources Glossary一书中,将人力资本定义为组织从员工的忠诚、创造力、奉献、成就和生产率中得到的回报。它与机器的生产能力和研发投资同样重要,甚至有可能更重要。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与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本的定义不同,但有一点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人力资本代表组织在员工身上所做的投资与随后获得的成功之间的关系。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面:在一个年营收只有50亿美元的公司中,CEO向董事会建议公司下一年度做一个18亿美元的新投资。在描述这项投资时,CEO对将来的回报非常乐观,虽然他并不清楚回报具体有多少,甚至没办法做出可靠的预测。但是,他肯定这是一项很有必要的投资,并会为公司带来回报。CEO解释说,公司必须做出这一相当于年营收40%的投资,因为根据行业对标数据,其他公司也在做类似的投资。于是,公司决定投资。但随着投资的逐步推进,CEO 承认,它能产生多少回报还是不清楚。但是,他要求继续投资。 这里所说的投资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虽然这个例子看起来很极端,不过当企业决定投资于员工时,上述这种场面便每年都会发生。企业批准这种投资预算往往基于一种信念,假定这些投资会有回报。 对员工所做的投资和其后会产生的回报之间的关系太不确定了,这使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要么太多,要么太少—两者都可能酿成灾难。 幸运的是,企业可以通过实施几种策略达到人力资本投资的最佳规模:最小投资策略、最大投资策略、投资回报率策略。我们分析了每种策略可能导致的结果,这样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在选择之前仔细比较它们,最终做出决定。 最小投资策略

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年发展报告

中国证券市场20年发展报告 一、二十年资本大国路 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的成立算起,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整整二十个春秋。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最初的“老八股”到如今近2000家的上市公司,从市值区区几千亿到如今接近二十五万亿居全球第三的市值规模。中国资本市场用了仅仅二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路程。历经二十年的风雨洗礼,中国跨入了资本大国之行列。 (一)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到现在近两千家。1990至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由8家发展为1740家,增长了200多倍。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图11990年-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家数走势图 (二)沪深A股市值跃居全球第二。截至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达到24.27万亿元水平(3.57万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了100.88%,成功超越日本(3.53万亿美元),成为列美国(15.08万亿美元)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

数据来源:市值管理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a5367013.html,/ 图5-21990年-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市值与GDP走势图 (三)A股投资账户数已超1亿,增长神速。(机构投资者) 截至2010年09月03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4,691.84万户,B股账户248.45万户;有效账户12,860.42万户。基金账户数3,297.32万户。截至2010年7月底,证券投资基金有626只,当月交易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达559.23亿元。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2009年上交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规模 图5-32002 2002— (四)证券市场强大的融资功能促进了千万企业的发展壮大

经济资本回报率

经济资本回报率 小额贷款是我们的招牌产品,是强化县域服务三农的有效法宝,在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人口流动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额贷款业务,国家成立邮储银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发挥邮储网络规模大、客户资源多、接触面广的优势,推动解决社区、三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而小额贷款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业务,邮政旗帜对外能够独树一帜,争取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对而可以培养企业经验,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信心,不断强化邮储银行的品牌和社会地位。在县域地区,由于大型企业不多,消费贷款可用的抵押物较少,因而小额贷款更应该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点业务,同时小额贷款具有小额、分散特征,这本身就是银行业分散风险的理想模式,而对小额贷款客户的调查、风险管理、贷后管理,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经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技术,只要严守合规底线,整体风险一定是可控的。 一)坚持把发展做为第一要务。(二)切实抓好小额贷款发展。小额贷款无论在产品设计、客户定位,业务流程还是风控机制,都是非常严谨和科学的,是没有问题的,目前部分地方出的问题固然有自然灾害、经济下行等客观原因的影响,但主要是违规操作造成的,如山西阳泉发生的冒名贷款,垒大户事件,充分暴露出我们部分管理人员,甚至领导干部风险意识缺失,授意默许信贷人员违规,对制度执行把关不严,对违规行为放任不管,查处不力,导致风险不断积累,这是

非常严肃的问题,需要我们各级高管人员认真对待。(三)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三、切实做好信贷合规文化和风险内控机制建设。信贷文化的本质就是合规文化,在合规文化建设上,要坚持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带头倡导诚信正直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引导员工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使诚信合规内化为员工的共同认知和行为习惯。要宣传主动合规,全员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狠抓作风建设,严格制度落实,培养信贷人员专注严谨的职业习惯, 一切悲剧都是源于不当激励。一是严禁未经过调查研究简单下达分解任务指标,二是严禁滥用职权受益、指使或强迫员工违规办理业务,三是严禁违反规定办理顶冒名贷款,还旧借新及掩盖资产质量恶化问题的行为,同时对广大信贷人员也提三点要求,一是务必建立底线思维意识牢固坚守法律道德合规底线,任何情况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是务必按规律按制度要求办事,扎实做好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等各流程的基础性工作,三是务必加强学习,不断提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银行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考虑到小额贷款的特殊性,要探索建立独立的小额贷款队伍晋升机制,防止基层小额贷款骨干及优秀小额信贷员的流逝,在行内形成做小贷光荣的文化,要严格信贷人员准入退出管理,加强道德品质审查,真正将品行好能吃苦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留在信贷队伍当中, 13年是零售信贷业务发展和质量管理升级年,总体指导思想是,通过抓战略、抓发展、抓合规、抓机制、抓动力,实现零售信贷业务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