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测量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 刘明达

浅析建筑工程测量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 刘明达
浅析建筑工程测量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 刘明达

浅析建筑工程测量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刘明达

发表时间:2019-05-06T15:47:08.07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2期作者:刘明达

[导读] 本文就建筑工程测量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鸡西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158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并且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建筑施工的测量以及土石工程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应该提高施工的技术和水平,只有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但是,现阶段,在进行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测量以及土石方工程的施工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危害着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建筑工程测量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就目前来看,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着支柱,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筑工程测量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现阶段,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加深了对施工质量的研究。但是,在施工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加大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和研究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对其进行浅析,希望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有效的帮助。

1测量控制

1.1平面控制

测量控制点由业主提供,根据本建筑平面结构,应用的控制原则应为先总体后局部,从而在定位建筑物的过程中构建一个统一的控制网。在测量地下结构中,偷电放线工作应对轴线控制桩进行应用,它位于周边矩形控制网基础上,在测量-0.030m以上的结构中,测站应根据已经标记号的楼层十字线为基础,应用常规措施有效测量不同楼层中的边线和控制线。

1.2垂准控制

将控制点基点埋设于一层楼板之上,将100mm×100mm、厚度为10mm的铁板预埋在一层楼板中,砼浇筑时是预埋的时间,将钢筋焊接于地板之上,其拥有8cm长度、4φ12。在将放线应用于-0.030m结构层中时,需要对矩形平面控制网进行应用,逐个标注每一个控制点位置,并进行详细的复核,在对直径为1mm的小孔进行打造的过程中,需要对电钻进行应用,同时将两个对顶红油漆三角画在点的一旁,说明该点在应用过程中,可以作为平面坐标几点进行主体结构的向上传递。测量中对天顶法进行应用,控制点同每一层楼板的对应位置应对洞口进行预留,其大小应为200mm×200mm。测站设置在一层楼板基点位置,测量的楼层面当中的十字丝是锁定垂准点的关键位置,孔边上应用墨斗线,规划改正放出的控制点以后,将常规的投点放线应用于楼层当中。

1.3高程控制

场区高程控制系统必须构建于施工现场当中,其构建过程中应用的水准点应当由业主或相关部门进行提供。将4个稳定而坚固的砼设置在建筑物的四周,它起到半永久性水准基点的功能。施工中,为了保证顺准点的精确性,应实施定期的检测和复核,从而提升检测数据的精度。当一层完成施工以后,将+1.000m的标高点设置在建筑物的柱脚和周边墙上,当向上传递高程的过程中,以标高为出发点对钢卷尺进行应用将其引致楼层,从而在测设楼层水平标高的过程中,对水准仪进行应用。当到达建筑的18层时,对标高控制点进行重新建立,针对建筑18层以上的标高来讲,应以该控制点为基础进行上引。

1.4沉降观测

将沉降观测点设置在建筑四周,在对半永久性水准点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使用+0.500m标高。“四固定”应应用于沉降观测过程中,在对每一层结构进行观测以后,在工程竣工以后还需要继续定期进行观测,第一年应每月进行以及沉降观测,第二年延长至每两月1次观测,直到建筑沉降不发生变化为止。

2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测量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是我国建筑施工的关键,在施工你的过程中困难的程度会增加,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进行,因此,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及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1开挖

计算基坑边坡坡角,根据当地建筑构建经验,以8.5m为基础进行基坑深度的计算,20KPA活荷载是坡顶的考虑因素,其可以转换成9.5m基坑深度,根据工程特点,可以按高宽比1∶06放坡,将一个平台设置于地面以下4m位置处,其拥有1.0m的宽度。在开挖中,具体的施工工艺如下:对反铲挖掘机进行应用,开挖中应日夜不间断施工,挖出的土应转移到指定地点,不可以堆放在基坑周边,从而为边坡的稳定性奠定基础。分两层、由北至南是开挖的顺序,首层开挖过程中,在到达难免位置时,应对15%坡度的坡道进行留置。开挖过程中,设备很难对边角的位置进行有效的挖掘,此时可以适当的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清坡工作,保证机械作业可以对松土进行清理位置。将200mm 厚度预留在基底位置,以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清底,实现找平。开挖中,测量人员在控制基坑底标高的过程中,应对水准仪进行利用,以轮流的方式进行控制,有效防止超挖现象。同时在预防雨水对基坑产生浸泡的过程中,可以将集水井和排水沟设置在底部四周。

2.2回填

在实施填土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含水量在涂料中的值进行测定,如果拥有过大的含水量,应对风干、掺入干土以及翻松等方式进行利用,如果测定过程中发现土料过干,应首先对其进行润湿,提升压实遍数。填土中针对建筑物相对的两端,应分层、均匀、同时进行填方,起点为最低处,从下至上,应保证水平均匀的铺填土料,并进行夯实。夯实过程中对蛙式打夯机进行应用,铺土中每层应保持在低于250mm的厚度,人工夯实中,这一厚度应小于200mm,在对压路机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这一厚度为小于150mm。初步整平是打夯前的主要措施,打夯过程中也拥有固定的方向,保证一夯压半夯,努力实现夯夯相连,均匀分布,两夯之间不存在任何缝隙。在管道部位回填的过程中,应以人工为主,夯实中应从管道两侧同时开展,直至管顶0.5m以上高度为止,接下来才能够应用打夯机进行夯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