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摘录)

一般规定

第2.1.1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设置空气调节:

一、对于高级民用建筑,当采用采暖通风达不到舒适性温湿度标准时:

二、对于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采用暖通风达不到工艺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时。

注:本条的"高级民用建筑",系指对室内温湿度、空气清洁程度和噪声标准等环境功能要求较严格,装备水平较高的建筑物,如国家级宾馆、会堂、剧院、图书馆、体育馆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上述各类重点建筑物。

第2.1.2条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空气调节房间的面积和散热、散湿设备。当采用局部空气调节器或局部区域 空气调节能满足 要求时,不应采用全室性空气调节。

层高大于是10M的高大建筑物,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分层空气 调节。

第2.1.3条 室内保持正压的空气 调节房间,其正压温度值不应大于50Pa(5mmH2O)。

第2.1.4条 空气调节房间应尽量集中布置。室内温度和使用要求相近的空气调节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2.1.5条 空气调节房间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空气调节器的类别,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但最大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2.1.5所规定的数值。

围护结构最大传热系数[W/(m2.oC)][Kcal/m2.h.°c] 表2.5.1

工艺性空气调节

室温允许波动

围护结构名称

±0.1~0.2±0.5>=±1.0舒适性空气调节

屋盖 ------0.8(0.7) 1.0(0.9)

顶棚 0.5(0.4)0.8(0.7)0.9(0.8) 1.2(1.0)

外墙 ---0.8(0.7) 1.0(0.9) 1.5(1.3)内墙和楼板 0.7(0.6)0.9(0.8) 1.2(1.0) 2.0(1.7)

注:1表中内寺和楼板的有关数值,仅适用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3oC时;2确定围护结构 的传热系数时,尚应符合本规范第3.1.4条的规定。

第2.1.6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基等于±0.5oC时,其围护热情性指标,不宜小于表2.1.6的规定。

围护结构最小热情性指标 表2.1.6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o:C)

围护结构名称

±0.1~0.2±0.5

外墙 ---4

屋盖和顶棚 45

第2.1.7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的外墙、外墙朝向及其所在层次,应符合表2.1.7的要求。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o:C)外墙 外墙朝向 层次 >=±1.0宜减少外墙 宜北向 宜避免顶层

±0.5不宜有外墙 如有外墙壁时,宜北向宜底层

±0.1~0.2不应有外墙 ----宜底层

注:1: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0.5oc的空气调节房间,宜布置在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较大的空气调节房间之中,当布置在单层建筑物内时,宜设通风屋顶.2:本条和本规范第2.1.9条规定的"北向",适用于北纬23.5o以北的地区:北纬23.5o以南的地区,可相应地采用南向.

第2.1.8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外窗面积应尽量减少,并应采取密封和遮阳措施。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oc的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部分窗扇宜能开启。

注: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外窗宜采用双层玻璃窗:舒适性空所调节器房间,有条件时,外窗亦可采用双层玻璃窗。

第2.1.9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1.0oC时,外窗应尽量北向:±1.0oC 时,不应有东、西向外窗;±0.5oC时,不宜有外窗,如有外窗时,应北向。

第2.1.10条 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的门和门斗,应符合表2.1.10的要求.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开启频繁的外门,宜设六斗必要时,可设置空气幕。

门和门斗 表2.1.10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o:C)外门和门斗 内门和门斗

>=±1.0不宜有外门,如有经常开启的外门时,

应设门斗

门两侧温差大于等于7o:C时,宜设

门斗

±0.5不应有外门,如有外门时,必须设门斗门两侧温差大于3o:C时,宜设门斗

±0.1~0.2--门不宜通向室温基数不同或室温允许被动范围大于是±1.0o:C的邻室

注:外门门缝应严密,当门两侧的温度大于或等于7o时,应采用保温门。

负荷计算

2.2.1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得热量,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 :

一、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

二、透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

三、人体散热量;

四、照明散热量;

五、设备、器具、管道及其他室内热源的散热量;

六、食品或物料的散热量;

七、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热量;

八、伴随各种散湿过和产生的潜热量。

第2.2.2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各项得热量的种类和性质以及房间的蓄热特性,分别进行计算。 通过围护结构进入室内的不稳定传热量、透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人体散热量以及

非全天使用的设备、照明灯具的散热量等形成的冷负荷,宜按不稳定传热方法计算确定;不宜把上述得热量的逐时值直接作为各相应时刻冷负荷的即时值。

第2.2.3条 计算围护结构传热量时,室外或邻室计算温度,宜按下列情况分别确定;

一、对于外窗,采用室外计算逐时温度按本规范第2.2.10条式(2.2.10)计算;

二、对于外墙和屋顶,采用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按下式计算:

tzs=tsh+(ρJ/αW)(2.2.3-1)

式中tZS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综合温度(oC)

tsh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oC),按本规范第2.2.10条式的规定采用;

ρ--围护结构外表面对于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

J--围护结构所在朝向的逐时太阳能总辐射照度(W/m2),按本规范附录四采用;

αW--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W/m2.oC]。

注:舒适性空气调节屋间和室温允许被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oC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其非轻型外墙,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按下式计算:

tzp=twp+ρJP/αW (2.2.3.-2)

式中 tz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综合温度(oC);

JP--围护结构所在朝向太阳总辐射照度的日平均温度(oC),按本规范附录四采用;

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oC),按本规范第2.2.9条的规定采用;

ρ、αW --同式(2.2.3-1)。

三、对于隔墙、楼板等内围护结构,当邻室为非空气调节房间时,采用邻室计算平均温度,按下式计算:

tls=twp+Δtls (2.2.3-2)

式中tls--邻室计算平均温度(oC)

twp--同式(2.2.3-2)

Δtls--邻邦室计算平均温度与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的差值(oC),宜按表2.2.3采用。

温度的差值 表2.2.3

邻室散热量

很少(如办公室和走廊)1~2

<23W/m23

23~116W/m2[20~100kcal/m2.h)]5

第2.2.4条 外墙和屋顶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宜按下式计算:

CL=KF(twl-tn) (2.2.4-1)

式中 CL--外墙和屋顶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W);

K--外墙壁或屋顶的传热系数[W/m2.oC];

F--外墙或屋顶的面积(m2);

twl--外墙可屋顶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oC),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朝向和构造、外表面颜色和粗糙程度以及空气调节房间的蓄热特性,可按本规范第5.2.3条确定的T 值通过计算确定;

tn--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oC)

注: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1.0oC 的房间,其非轻型外墙传热形成的泠负荷,可近似接下式

计算:

CL=KF( tzp-tn )(2.2.4-2)

式中 CL --个墙传热形成的冷负荷(W);

K,F,tn--同式(2.2.4-1);

tzp--同式(2.2.3-2).

第2.2.5条 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宜按下式计算;

CL=KF( twl-tn )(2.2.5)

CL--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W);

twl--外窗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和空气调节房间的蓄热特性,可按本规范第2.2.10条确定的T 值,通过计算确定;

K,F,tn --同式(2.2.4-1).

第2.2.6条 空气调节房间与邻室的夏季温差大于3 时,宜按下式计算通过隔墙、楼板等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CL=KF(tls-tn)(2.2.6)

式中CL---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W);

K,F,tn --同式(2.2.4)

tls---同式(2.2.3-3).

第2.2.7条 舒适性空气调节房间,夏季不可计算通过地面传达室热形成的冷负荷。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有外墙壁时,宜计算距墙壁2M范围内的地面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第2.2.8条 计算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时,应考虑空气调节房间内、外遮阳设施以及附近高大建筑物或遮挡物的影响。

第2.2.9条 透过下班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形成的冷负荷,宜按遮阳设施的类型和空气调节房间蓄热特性等因素,分别计算确定。

第2.2.10条 确定人体、照明和设备等散热形成产冷负荷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适宜的群集系数、负荷系数和同时使用系数,有条件时,应有要用实测数值。

当上述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占室内冷负荷的比率较小时,可不考虑房间蓄热特性的影响。

第2.2.11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计算散湿量,应根据下列各项确定:

一、人体散湿量;

二、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湿量;

三、化学反应过程的散湿量;

四、各种潮湿表面、液面或液流的散湿量;

五、食品或其他料的散湿量;

六、设备散湿量。

第2.2.13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

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空气调节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值或各房间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新风冷负荷以及通风机、水泵、冷水管和水箱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第2.2.14条 空气调节系统的冬季热负荷,宜按本规范采暖第二节计算;但室外计算中心温度,应按本规范第2.2.5条的规定采用。

气流组织

第2.4.1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气流组织,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要求,并结合建筑物特点、内部装修、工艺布置以及设备散热等因素综合考虑,通过计算确定。

第2.4.2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送风机及送风口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等侧送,有条件时,侧送气流宜内贴附.工艺性空气调节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或等于±0.5oC 时,侧送气流应贴附;

二、当有吊顶可得用时,应根据房间高度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型、方型和条缝型散流器和孔板送风,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工作区内要求风速软件包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就采用孔板送风。

三、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大于或等于±0.1oC 的高大厂房,可采用喷口或旋流风口送风。

注:1、工艺设备对侧送气流有一定的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使工作区的风速成不能满足要求时,不应采用侧送。

2、电子计算机房,当其设备散热大且上都有排热装置时,可采用地板送内方式。

3、设置窗式空调器和风机组时,不宜使气流直接吹向人体。

第2.4.3条 采用贴附侧送,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送风中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

二、送风口内应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偏斜的导流片

三、射流流程中不得有阻挡物.

第2.4.4条 采用孔板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但净高不应小于0.2m;

二、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3~5M/S;除送风射程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在送风口处,宜装设防止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或挡板.

第2.4.5条 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生活区或工作区宜处于回流区;

二、喷口直径可采用0.2-0.8M;

三、喷口的安装高度,应根据房间高度和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确定,但不宜低于房间高度0.5倍;

四、兼作热风采暖时,应考虑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可能性。

第2.4.6条 分层空气调节的气流组织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空气调节区宜采用双侧送风,当房间跨度小于是18M时,可采用单元侧送风,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

二、侧送多股平行射流应互相搭接,采用双侧送风时,两侧相向气流尚应在生活区或工作区以上搭接;

三、应尽量减少非空气调节区的热泪盈眶转移,必要时,就在非空气调节区的热转移,必要时,应在非空气调节区设置送排风装置.

注:送风口的构造,应能满足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要求。

第2.4.7条 空气调节系统的夏季送风温度,应根据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和气流射程长度以及是否巾附等因素确定。在满足舒适和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加大送风温差。舒适性空气调节,当送风高度小于或等到于5m时,不宜大于是10oC;工艺性空气调节,宜按表2.4.7采用.

送风温差 表2.4.7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oC)送风温差(oC)

>±1.0<=15

±1.06~10

±2.03~6

±1.0~0.22~3

注:生活区或工作区处于下送气流的扩散区时,送风温差应通过计算确定。

第2.4.8条 空气调节房间的换气次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每小时不宜小于5次,但高大房间应按其冷负荷通过计算确定;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不宜小于表2.4.8所列的数值.

换气次数 表2.4.8

室温允许被动范围(oC)每小时换气次数注

±1.05高大房间除外

±0.58

±0.1~0.212工作时间不送风的除外

第2.4.9条 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就根据送风方式、送风口类型、安装高度、室内允许风速和噪声标准等因素确定。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

第2.4.10条 回风口的布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内和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采用侧送时,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

二、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风,但走廊的断面风速不宜过大。

第2.4.11条 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宜按表2.4.11选用。

回风口的吸风速度 表2.4.11

回风口的位置 吸风速度

房间上部 4.0~5.0

房间下部 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

地点时

3.0~

4.0

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

1.5~

2.0

点时

用于走廊回风时 1.0~1.5

空气处理

第2.5.1条 冷却空气时应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分别采用以下处理方式:

一、采用循环水蒸发冷却;

二、条件允许时,利用地下水,深井回灌水或山涧水等天然冷源冷却;

三、采用人工冷源冷却。

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蒸发冷却和天然冷源等自然冷却方式,当其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人工冷源。

注:采用地下水、深井回灌水等冷源时,应尽量做到回水的利用。

第2.5.2条 空气冷却装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循环水蒸发冷却或采用地下水,深井回灌水、山涧水作为冷源时,宜选用喷水室;

二、采用人工冷源时,宜选用水冷式表面冷却器或喷水室,有条件时,亦氟利昂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

注:当要求冬季或过渡季节利用循环水进行绝热加湿或利用喷水增加空气处理的饱和度时,可采用有喷水装置的水冷式表面冷却器。

第2.5.3条 利用氟利昂直接蒸发或水冷式表面冷却器时,空气与氟利昂或冷水应逆向流动;冷却器迎风面的空气质量流速,宜采用2.3 ~3.5kg/(m2.s)。

第2.5.4条 氟利昂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的蒸发温度,应比空气的出口于球温度至少低3.5oC ;满负荷时,蒸发温度不宜低于0oC ;低负荷时,应防止其表面结冰。

第2.5.5条 冰冷式表面冷却器的冷水进中温度,应比空气的出口于球温度至少 低于3.5oC ;冷水温升宜采用2.5~~6.5oC ;管内冷水流速宜采用0.6~0.8M/S。

第2.5.6条 采用水冷式表面冷却器时,如无特殊情况,不得用盐水作冷媒;采用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时,严禁氨作制冷剂。

第2.5.7条 采用喷水室处理空气时,若以人工冷源作冷媒,其冷水温升值宜采用3~~5 oC 若以天然冷源作冷媒,其温升值应通过计算确定。

第2.5.8条 当进行喷水室热工计算时,应考虑挡水板的过水量对处理后空气参数的影响。

第2.5.9条 空气调节系统的热媒,宜采用热泪盈眶水或蒸汽。当某些房间的温湿度需要单独进行控制,且安装和选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装置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室温调节加热器可采用电加热器。对于工艺性空气调节系统,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小于±1.0oC时,室温调节加热器就采用电加热器。

第2.5.10条 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和回风(不包括二次回风)宜过滤,过滤设备宜采用无纺布或泡沫塑料等作滤料的过滤器。空气过滤器的阻力,宜按终阻力计算。

空调功率计算方法

空调功率计算方法 我们现在讲空调的大小主要用匹来表示:1匹、1.5匹。匹是指空调的消耗功率,平时我们所说的空调 是多少匹,是根据空调消耗的功率算岀空调的制冷量,而市场上常用匹来描述空调器制冷量的大小。这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匹的制冷量大约为2000大卡,换算成国际单位瓦应乘以 1.162,这样,1 匹制冷量应为2000大卡X1.162 = 2324W。这里的W (瓦)即表示制冷量,而1.5匹的制冷量应为2000 大卡X1.5 X1.162 = 3486W。 通常情况下,家庭普通房间每平方米所需的制冷量为115-145W ,客厅、饭厅每平方米所需的制冷量为 145-175W 。比如,某家庭客厅使用面积为15平方米,若按每平方米所需制冷量160W 考虑,则所 需空调制冷量为:160VX 15 = 2400W。这样,就可根据所需2400W 的制冷量对应选购具有2500W 制冷量的KF-25GW型分体壁挂式空调器。所谓能效比也称性能系数,就是一台空调器的制冷量与其 耗电功率的比值。通常,空调器的能效比接近3或大于3为佳,就属于节能型空调器。 空调器的制冷量/制热量: 1、空调器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在单位时间内,从密闭房间内排岀的热量称为空调器的制冷量。 2、空调器在进行制热运转时,在单位时间内从密闭房间内释放岀的热量称为空调器的制热量。 3、每平方米空调需要150W 制冷量:从而推出房间面积使用空调的计算公式: 制冷量/150W= 房间的面积;房间的面积+2=适应最大面积;房间的面积-2=适应最小面积 例如:KFR-2601GW/BP 制冷量:2600W 2600/150=17 17+2=19 17-2=15 所以该空调适用面 积为:15-19就的房间,空调的匹数也由此而来。 根据制冷量给空调分类: 1P : 2300W-2500W 1.25P:2600W-2800W 1.5P : 3000W-3600W 2P:4000W-5200W 2.5P:5800W-6200W 3P:6500W-7200W

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为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空调系统工程设计。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属中小型办公建筑,本建筑总建筑面积4138m2,空调面积2833m2。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建筑高度33.9m。全楼冷负荷为191千瓦,全楼采用水冷机组进行集中供给空调方式。 此设计中的建筑主要房间为办公室,大多面积较小,且各房间互不连通,应使所选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房间的独立控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房间内布置吊顶的风机盘管,采用暗装的形式。将该集中系统设为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入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由百叶风口下送和侧送。水系统采用闭式双管同程式,冷水泵三台,两用一备;冷却水泵选三台,两用一备。 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主机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水量的计算确定风管路和水管路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新风机和水泵。 依据相关的空调设计手册所提供的参数,进一步完成新风机组、水泵、热水机组等的选型,从而将其反应在图纸上,最终完成整个空调系统设计。 关键词: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负荷;管路设计;制冷机组:冷水机组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Harbin Wangjiang Design Group office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rbin Wangjiang Group is a small and medium-sized office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s, the total floor area of building is 4138m2, air-conditioned area is 2833m2. There are eight floor of the building, building height is 33.9m. Cooling load for the entire floor, 191 kilowatts, the whole floor using Central Cooling Chillers to focus on the way . This design of the main room of the building for office, most of them is very small, and the rooms are not connected, the selecte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achiev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each room,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selection of fan-coil plus fresh air system. Arrangement in the room ceiling fan coil units, using the dark form of equipment. Set the focus on fan-coil system, plus an independent air system, fresh air from the outdoor unit to deal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wind to the indoor air enthalpy value, do not bear the load of indoor. All bear the indoor fan-coil cooling load and part of its new rheumatoid load. Fan-coil plus an independent air system sent by the Venetian and the under side air delivery. Closed water system with a dual-track program, three cold-water pump, dual-use a prepared; cooling pumps three elections, one prepared by dual-use. In the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selection of host and fan coil units, and air volume, the calculation of water, the wind pipe and water pipes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road and check the resistance to the most disadvantaged and the loop to determine the pressure head new fans and pumps. Based on the relevant manuals provided by air-conditioning design parameters, and further completion of the new air units, water pumps, hot water units, such as the selection, which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ir drawings,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entir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Key words: PAU+FCU systems; load; pipeline design; refrigeration machine; Chillers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初步设计)

综合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建筑物是一幢具有商业、餐饮、娱乐、办公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办公楼,地处繁华都市上海。总层数为6层(含地下一层),其中地上首层为商场、超市;二层为中餐厅、西餐厅;三层为娱乐城、大小包厢(酒吧、咖啡间);四、五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区域;地下室为中央空调机房及停车场。地下一层、地上一二三层层高均为4.5m,四、五层层高为3.8m,建筑物地面总高度为22.6m。总建筑面积约为6800㎡,空调面积4722㎡,计算冷负荷为916.537kW,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为194W/㎡。 该建筑物有关资料如下: 1、屋面 结构与表1-6(b)中序号1相同,保温材料为沥青膨胀珍珠岩,厚度为50mm。 2、外墙 红砖墙,厚度为240mm,墙外表面为水泥砂浆抹灰加浅色喷浆,墙为70mm 厚的充气混凝土保温层,内粉刷加油漆。 3、外窗 单层钢窗,玻璃为5mm厚普通玻璃,有活动百叶帘作为内遮阳。 4、人数 人员数的确定是根据各房间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单位提出的要求确定的,详细安排见附表1。 5、照明设备 由建筑电气专业提供,照明设备为暗装荧光灯,整流器设置在顶棚内,荧光罩无通风孔,功率为65W/㎡。 6、空调每天使用时间 一、二、三层为14小时,即8:00~22:00; 四、五层为8小时,即8:00~16:00。 二、空调系统的划分和空调方式的确定 根据各类房间的使用功能,为了运行管理和调节的方便,拟将一、二、三层的商场、超市、中餐厅、西餐厅、娱乐城各作为一独立单元,采用一次回风集中式空调系统;三层东侧、四层及五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为了运行管理的方便,拟将冷冻水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二、三层为一个水系统,四、五层为一个水系统,竖管和各层水平支管均采用同程式。整个冷冻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水量、双管制的闭式循环。冷热源拟采用水冷式螺杆热泵机组。 本建筑物为非高层建筑,并且建筑物除地下层外各房间均有外窗自然采光。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

1.工程概况及主要设计参数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基本设计参数 (1) 1.3 设计依据 (3) 2.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3) 2.1空调房间的冷负荷计算 (3) 2.2湿负荷计算 (8) 2.3热负荷计算 (9) 3系统方案确定 (18) 3.1系统的分区 (18) 3.2空调系统的分类 (19) 3.3空调系统的比较 (20) 3.4空调系统方式的确定 (24) 3.4 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 (27) 3.5空气处理设备选型 (29) 4.室内气流组织形式的确定及计算 (33) 4.1 送、回风口的型式 (33) 4.2 气流组织形式 (35) 4.3 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38) 5水系统设计 (44) 5.1水系统简介 (44) 5.2水系统的管路设计计算 (49) 5.4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51) 5.5系统管材的选择 (54) 6.风管的布置及其水力计算 (55) 6.1风管设计的基本知识 (55) 6.2风管的水力计算 (58) 7.空调制冷机房设计 (63) 7.1空调冷水系统 (63) 7.2热水循环系统.................................................................................. - 66 - 7.3冷冻水系统设计.............................................................................. - 68 - 7.4冷却水系统...................................................................................... - 71 - 7.5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定压与膨胀.................................................. - 74 - 7.6 管道的水力计算............................................................................. - 76 -8系统保温及消声、减震........................................................... - 79 - 8.1管道及设备的保温.......................................................................... - 79 -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 1、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第1页) 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则称为“空调”。(第2页) 工艺性;舒适性。 3、湿空气是指和的混合气体。(第5页) 干空气;水蒸气。 4、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与之和。(第5页) 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在理论上,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第11页) 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和空调设备的基本依据。(第20页)送风量;容量。 7、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 和。(第20页) 得热量;得湿量。 8、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第20页) 冷负荷;热负荷。 9、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第20页) 冷负荷;湿负荷。 10、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和室内要求维持的为依据。(第20页) 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和。(第20页) 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与。(第20页) 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调和空调。(第20页) 舒适性;工艺性。 14、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衣着情况),,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等六个因素。(第23页)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15、指标代表了对同一环境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因此可用该指标预测热环境下人体的热反应。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的差别,故用指标来表示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第25页)PMV(预期平均投票);PPD(预期不满意百分率)。 16、ISO 7730对PMV—PPD指标的推荐值为:PPD<10%,即PMV值在-0.5~+0.5之间,相当于在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第25页) 17、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规定采暖与空气调节室内的热舒适性指标宜为:-1≤PMV≤+1,PPD≈26%。(第25页)

暖通空调复习答案

(0757)《暖通空调》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集中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源、输送管网和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2、根据供暖系统散热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 3、以对流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对流供暖。 4、辐射供暖是以辐射传热为主的一种供暖方式。 5、利用热空气作为热媒,向室内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 6、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在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主要靠水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环。 7、蒸汽采暖系统按干管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8、蒸汽采暖系统按立管布置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蒸汽采暖系统。 9、蒸汽采暖系统按回水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蒸汽采暖系统两种形式。 10、集中供热系统都是由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11、热负荷概算法一般有两种: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和单位体积热指标法。 12、我国目前常用的铸铁柱型散热器类型主要有二柱M-132、四柱、五柱三种类型 13、最常用的疏水器主要有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热静力型疏水器三种。 14、按照通风系统的作用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5、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常用形式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下排等。 16、局部排风系统由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等组成。 17、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有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 18、自然通风可分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管道式自然通风和渗透通风等形式。 19、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有风量、风压、轴功率、有效功率、效率、转数。 20、常见的避风天窗有矩形天窗、下沉式天窗、曲线形天窗等形式。 21、通风系统常用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 22、一般把为生产或科学实验过程服务的空调称为工艺性空调,而把为保证人体舒适的空调称为舒适性空调。 2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2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2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 26、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27、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有许多方法,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是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 28、按所使用空气的来源分类,空调系统可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混合式系统。 29、根据空调机组的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分体式和组合式三种形式的空调机组。 30、空调系统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上送下回方式、上送上回方式、中送风方式、下送风方式。 31、空调系统常见的空调送风方式有侧向送风、散流器送风、孔板送风、喷口送风、条缝送风、旋流送风等。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系统? 学生学号:? 131807011 ? ?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生姓名:蔡世坤 学生成绩: ????????? ? 指导教师:?? 崔鹏 ?? 教师职称: 设计日期: _ 2017年1月________ 第一章设计资料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基本参数 (3) 1.2.1室外参数 (3) 1.2.2 土建参数 (4) 第二章负荷计算 (5) 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 (5) 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5)

2.1.2内围护冷负荷 (6) 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6) 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5设备散热冷负荷 (7) 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 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 (16) 第四章夏季空调过程设计 (20) 4.1送风状态确定 (18) 4.2汇总于下表 (18) 4.3送风量计算 (19) 4.4新风量计算 (20) 4.5总排风量的计算 (20) 第六章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 (22) 6.1气流组织计算 (22) 第七章布置风管、进行风管水力计算,水管水力计算 (24) 7.1风管的布置 (24) 7.2风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25) 参考文献 (27)

摘要 本设计是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根据此楼功能要求,本建筑需要夏季提供冷负荷。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功能调整的灵活性及使用安全可靠。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水系统形式后,此工程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双管制系统:为满足整栋大楼需求,并且为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本设计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模块机组。根据夏季空调计算负荷依次选择机组、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口,最后还要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采取消声、防振和保温等措施。 第一章设计资料 1.1设计题目 济南市某街道空调工程设计 1.2设计基本参数 1.2.1室外参数 纬度:28.13 度 经度:112.55度 海拔高度:68mAS 冬季大气压力:1018.3 pa 夏季大气压力:995.6 pa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

空调毕业设计说明书

……………………. ………………. ………………… 山东农业大学 毕 业 设 计 题目:南京实验楼集中空调系统设计 院 部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2010级3班 届 次 2010 学生姓名 孙晴 学 号 20103496 指导教师 王萌 二O 一四年六月十四日 装 订 线 ……………….……. …………. …………. ………

目录 一. 设计资料及说明 (1) 二. 空调设计方案分析 (2) 三. 负荷计算 (4) 四.空气处理过程设计 (12) 五. 房间气流组织方案设计 (14) 六. 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15) 七.风系统的水力计算 (17) 八. 冷热源的设计和布置 (19) 九.空调设备明细表 (20) 十.空调系统消声减振的设计方案 (22) 十一.空调系统控制和调节 (24) . . . 参考文献 (24) 致谢词 (25) 附录(附件) (26)

南京实验楼集中空调系统设计 作者:孙晴 10建环3班 指导老师:王萌 设计内容简介: 对南京实验楼集中空调系统进行了设计。该实验楼共三层,建筑总面积6738.24m2,其功能包括:实验室、教室、办公室。该中心总冷负荷880.83kw,总热负荷744.02kw。基于冷负荷、湿负荷、热湿比及其功能区特点,并考虑到经济性和可行性,确定出了该实验楼的具体所适用的空调系统方案,并针对此方案进行了水管风管的布置、水力计算、设备选型及设备布置及对设备的消声减振的设计。

1 设计说明及资料 1.1原始资料 1.1.1 设计地区:江苏南京 1.1.2 建筑资料:该实验楼为五层建筑,第一、二、三层有实验室,内厅,卫生间等,第四层有实验室,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第五层有教室,卫生间。现以提供各层结构平面图等。每层层高除二层为5.4m外均为4.5m,吊顶3m(局部可低)1.1.3 室内设计参数 表1-1-1 1.2 室外气象资料和围护结构资料 1.2.1室外气象资料 表1-2-1 1.2.2围护结构资料 外窗-------普通玻璃,传热系数为3.6 w/m2.℃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

《空气调节技术》试题库2 第一部分 问答题 1.空气调节的任务是什么? 2.中央空调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3.空气调节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物质及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什么作用 4.空气调节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划分这两类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5.简述中央空调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6.你能举出一些应用空气调节系统的实际例子吗?它们是属于哪一类空气调节系统? 第二部分 习题 1.湿空气的组成成分有哪些?为什么要把含量很少的水蒸汽作为一个重要的成分来考虑? 2.,湿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和湿空气的水蒸汽饱和分压力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否受大气压力的影响? 3.房间内空气干球温度为20℃,相对湿度%50=?,压力为0.1Mpa ,如果穿过室内的冷水管道表面温度为8℃,那么管道表面是否会有凝结水产生?为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4.请解释下列物理现象:①在寒冷的冬季,人在室外说话时,为什么能看得见从嘴里冒出的“白气”?②为什么浴室在夏天不像冬天那样雾气腾腾?③试说明秋天早晨的雾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空气温度一提高雾就消失了?④冬天,有些汽车把热风吹到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就可以防止结霜,这是什么原因?⑤冬季室内供暖,为什么会导致空气干燥?应采取什么措施方可使空气湿润些? 5.两种空气环境的相对湿度都一样,但一个温度高,一个温度低,试问从吸湿能力上看,能说它们是同样干燥吗?为什么? 6.在某一空气环境中,让1kg 温度为t ℃的水吸收空气的热全部蒸发,试问此时空气状态如何变化?在i-d 图上又如何表示?

7.测得空调房间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大气压力后,应怎样计算该房间空气的含湿量、相对湿度和焓? 8.空气温度是20℃,大气压力为0.1MPa ,相对温度%501=?,如果空气经过处理后,温度下降到15℃,相对湿度增加到%902=?,试问空气焓值变化了多少? 9.已知大气压力B=0.1MPa ,空气温度t1=18℃,1?=50%,空气吸收了热量Q=14000kJ/h 和湿量W=2kg/h 后,温度为t2=25℃,利用h-d 图,求出状态变化后空气的其他状态参数2?,h2,d2各是多少? 10.已知大气压力为101325Pa ,空气状态变化前的干球温度t1=20℃,状态变化后的干球温度t2=30℃,相对湿度2?=50%,状态变化过程的角系数kJ/kg 5000=ε。试用h-d 图求空气状态点的各参数1?、h1、d1各是多少? 11.某空调房间的长、宽、高为5m 33.3m 33m ,经实测室内空气温度为20℃,压力101325Pa ,水蒸汽分压力为1400Pa ,试求:①室内空含湿量d ;②室内空气的比焓h ;③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④室内干空气的质量;⑤室内水蒸汽的质量?⑥如果使室内空气沿等温线加湿至饱和状态,问变化的角系数是多少?加入的水蒸汽量是多少? 12.空调房间内气压为101325Pa ,空气的干球温度为20℃,外墙内表面的温度为7℃,为了不使墙面上产生凝结水,求室内空气最大允许相对湿度和最大允许含湿量是多少? 13.将空气由t1=25℃,%701=?冷却到t2=15℃,%1002=?。问:①每公斤干空气失去水分是多少克?②每公斤干空气失去的显热是多少kJ ?③水凝结时放出的潜热是多少kJ ?④空气状态变化时失去的总热量是多少kJ ? 14.当大气压变化时空气的哪些状态参数发生变化?怎样变化? 15、试求t=26℃时干空气的密度。当地大气压力B=101325Pa 。 16、已知空气温度t=-10℃,大气压力B=101325Pa ,相对湿度φ=70%。试比较干空气和湿空气的密度。 17、已知房间内空气温度t=20℃,相对湿度φ=50%,所在地区大气压力B=101325Pa ,试计算空气的含湿量。 18、某地大气压力B=101325Pa 。测得当时空气温度t=30℃,相对湿度φ=80%。试计算该空气的含湿量。若空气达到饱和状态(φ=100%),试计算该空气的饱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目录 1工程概述 (1) 2设计依据 (1) 2.1设计目的 (1) 2.2设计任务书 (1) 2.2.1 空调冷、湿负荷计算 (1) 2.2.2 空调过程设计计算 (2) 2.2.3空调的热湿处理设备选择 (2) 2.2.4送风系统的设计 (2) 2.2.5空调水系统的设计 (2) 2.2.6空调系统消声减震设计 (4) 2.3设计规及标准 (4) 3设计参数 (4) 3.1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 (4) 3.2室设计参数 (5) 4空调冷、湿负荷计算 (5) 4.1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 (5) 4.2设备、照明和人体散得热形成的冷负荷的计算 (7) 4.3设备散热冷负荷 (7) 4.4空调总冷负荷的计算 (8) 4.5空调湿负荷计算 (8)

5空调方案的设计 (9) 5.1空调方式的确定 (9) 5.1.1 全空气空调系统:(方案一) (9) 5.1.2 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方案二) (9) 5.2空气处理过程设计 (9) 5.3. 空调系统的方案确定及风量计算 (9) 6送风系统的设计 (11) 6.1送风系统的设计 (11) 6.2散流器的选择 (12) 6.3送风管道的阻力计算 (12) 6.3.1 利用假定流速法 (12) 6.3.2 选择风管流速 (13) 6.3.3 计算风道的总阻力 (13) 6.4风机的选型 (15) 7水系统的设计 (16) 7.1水系统方案的确定 (16) 7.1.1空调冷水系统的竖向分区 (16) 7.1.2空调冷却水系统 (16) 7.2制冷机组制冷量的确定 (17) 7.3制冷机组的选择 (17) 7.4冷冻水量及循环水量 (17) 7.4.1冷冻水量 (17)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某市某综合楼空调系统设计 系别能源与动力学院班级建环本121/122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校内 任务下达时间: 2015年 12 月 24 日 起止日期:2016年 3 月1日起——至 2016年 6 月日止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批准 1、论文的原始资料及依据:

(一)题目来源:某市某综合楼建筑结构图 (二)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1)土建资料 详见建筑图纸。 (2) 气象参数:根据本市的气象资料确定; (3)建筑参数: 外墙体结构:根据地区自行选定,如δ=370 m m红砖,内外抹灰20mm 屋面:根据地区自行选定,如200mm厚混凝土板加12.5mm厚加气混凝土保温层。 外窗:根据地区自行选定,如标准玻璃的单层钢窗,全部挂淡色窗帘,(4)室内空调设计参数:温度t n=26℃; 湿度φn=60%; 风速不大于0.3 m/s。 (5)照明容量: 40W/m2 (6)房间人数:0.5人/m2,群集系数0.92 (三)设计主要技术关键 正确进行空调负荷和新风量的计算,确定出冷气方案,合理地布置管道,并进行水力计算,合理选择及布置设备,做好气流组织。 2、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空调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步骤,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空调方案,会计算空调系统的负荷量和新风负荷量,能合理布置管道和设备,了解空调设备的型式及用途,会进行设备的选型,合理进行气流组织,会计算水管、风道的阻力,选取水泵、风机等。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 空调系统的设计 (1)、由建筑物所在地区确定室内外气象参数; 夏季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室内温度、湿度、风速、新风量等参数。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空调系统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航站楼底层空调系统设计 班级节能1101 学生姓名曹洪 学号 1809110109 日期2013年12月 指导教师张广丽 2013年12月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2 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空调冷负荷的计算4 2.1主要设计参数4 2.2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一层左边国际营业厅冷、湿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第三章空调设备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空气分布2 4.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2 4.2散流器布置的原则2

4.3风系统水力计算4 4.4风口布置4 参考文献5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按照分组要求,本工程分别位于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均为地上建筑,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办公楼4432平方米。航站楼底层层高5.10m,二到四层3.9m。底层包括国际营业厅、监控室、配载室、办公门厅等。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热力供暖,蒸汽压力为0.6MPa。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给水提供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55℃,供水压力约350KPa。 空调冷热媒参数冷水供回水温度:7-12℃;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 要求进行地上一层的夏季空调系统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围护结构参数表 结构类型类型 传热 系数 (w/m2) 标准规定值 外墙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 定 0.43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屋面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 地自行确定 0.38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外窗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 2.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空调器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 R22(CHF2Cl,二氟一氯甲烷)是目前应用十分普遍的一种制冷剂,其ODP 为0.034,GWP为1700,由于它含有氯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即将被禁用。从对环境的长期影响来看, 自然工质比合成工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 R1270(俗称丙烯)。 丙烯优点是易于获得,价格低廉,凝固点低,对金属不腐蚀。丙烯可燃, 消耗臭氧潜能值为零, 环保性能好,对人体的毒性也近于零毒性,饱和蒸汽压接近R22。丙烯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和COP与R22接近, 压缩比和排气温度也低于R22,这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运行寿命。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新型制冷剂将逐步取代R22等对环境有破坏的制冷剂。本文的内容是设计出以R1270为工质的分体式家用空调器,制冷量为3500W。首先选以R22作工质的压缩机型号,我选择的的型号是SL211CV,然后进行热力计算,算得制冷量为3747W,冷凝热负荷为4707W。冷凝器的迎风面积为0.3957m2,蒸发器的迎风面积为0.4997m2。节流装置选用直径2mm,长1.46m的毛细管,最后用SolidWorks绘制室外机三维图。 关键词:R22 ,R1270,替代工质,空调,设计

ABSTRACT R22 (CHF C)is a very common application of refrigerant, the ODP is 2 0.034, GWP is 1700, because it contains chlorine atoms, has damaging effects on the ozone layer, is about to be disabled. From long-term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the synthesis of natural refrigerant than refrigerant has unparalleled advantages, such as R1270 (commonly known as propylene). Propylene advantage of easy access, low cost, low freezing point, non-corrosive metal. Propylene flammable, zero ozonedepleting potential, goo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the toxicity of the human body may be close to zero toxicity, saturation vapor pressure close to R22. Propylene refregeration unit volume and the R22 and COP close to the compression ratio and exhaust temperature is also lower than the R22, which is conducive to enhance the operational life of the compresso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he new refrigerant R22 will be gradually replaced by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refrigerants. This article is designed for the working fluid in the R1270 home split air conditioners, refrigeration capacity of 3500W. First elected to conduct a qualitative R22 compressor models, I chose to model is the SL211CV, and then proceed to the heat, the cooling capacity can be said for the 3747W, condensing heat load of 4707W. Condenser area of the wind 0.3957m2, evaporator area of the wind 0.4997m2. Selection of cutting device diameter 2mm, length of capillary 1.46m, and finally with SolidWorks of three-dimensional graph drawing outdoor unit. Key words:R22 ,R1270,substitute,air conditioning,project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常用设计计算公式 总热量:Unit:kcal/h 1RT=3.5kw 1P=2.324kw 1kw=860kcal/h 1k=4.27J 1.QT=QS+QL 空气冷却:QT=0.24*&*L*(h1-h2) 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L -----室内总送风量M3/H h1 -----空气的初焓值kJ/kg H2 -----空气的终焓值kJ/kg 2,显热量: Unit:kcal/h QS=Cp*&*L*(T1-T2)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 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3,潜热量: Unit:kcal/h QL=600*&*L*(W1-W2) W1 ----空气最初水分含量kg/ kg W2 ----空气最终水分含量kg/ kg 4,冷冻水量: Unit:L/S V1=Q1/4.187*(T1-T2) Q 1-----主机制冷量(KW), T1-T2 -----主机进出水温差 5,冷却水量: Unit:L/S V2=Q2/4.187*(T1-T2)

Q2=Q1+N Q2-----冷却热量KW T1-T2 -----主机冷却水进出水温度 N -----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 6,电机满载电流计算: Unit:A FAL=N/1.732*U*COS@ 7,新风量: Unit:M3/H L0 =n*V n -----房间换气次数V -----房间体积 8,送风量: Unit:M3/H 空气冷却:L= QS/ Cp*&*(T1-T2) QS -----显热量kcal/h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9,风机功率: Unit:KW N1=L1*H1/102*n1*n2 L1 -----风机风量(L/S) H1 -----风机风压(mH2O) n1 -----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联传动取1;皮带传动取0.9 10,水泵功率: Unit:KW N2=L2*H2*r/102*n3*n4 L2 -----水流速(L/S) H2 -----水泵压头(mH2O) n3 -----水泵效率=0.7~0.85 n4 -----传动效率=0.9~1.0 r -----液体比重(水的比重为1kg/l) 11,水管管径: Unit:mm D=35.68*根号L2/ v L2 -----水流速(L/S) v -----水设计流速(m/s) 12,空气加湿量: Unit:g R=LX*1.3*(h1-h2)

暖通空调复习题 (2)

一、填空题 1、集中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源、输送管网和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2、根据供暖系统散热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 3、以对流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对流供暖。 4、辐射供暖是以辐射传热为主的一种供暖方式。 5、利用热空气作为热媒,向室内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 6、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在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主要靠水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环。 7、蒸汽采暖系统按干管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8、蒸汽采暖系统按立管布置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蒸汽采暖系统。 9、蒸汽采暖系统按回水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蒸汽采暖系统两种形式。 10、集中供热系统都是由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11、热负荷概算法一般有两种: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和单位体积热指标法。 12、我国目前常用的铸铁柱型散热器类型主要有二柱M-132、四柱、五柱三种类型 13、最常用的疏水器主要有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热静力型疏水器三种。 14、按照通风系统的作用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5、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常用形式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下排等。 16、局部排风系统由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等组成。 17、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有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 18、自然通风可分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管道式自然通风和渗透通风等形式。 19、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有风量、风压、轴功率、有效功率、效率、转数。 20、常见的避风天窗有矩形天窗、下沉式天窗、曲线形天窗等形式。 21、通风系统常用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 22、一般把为生产或科学实验过程服务的空调称为工艺性空调,而把为保证人体舒适的空调称为舒适性空调。 2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2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单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 2011年6月20日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指导书 1.课和设计任务和要求 1.1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以小组方式进行,每小组人数5~10人,各小组从给出的建筑物中选出一定区域范围(空调面积不少于600㎡),并根据建筑结构和用途,进行该区域范围的局部空调工程设计。 1.2编写该空调工程的设计书、设计书不少于5000字,计算机打印。 1.3绘制该空调工程的风管平面图、水管平面图、机房布置图、设备安装图,图纸量折合一张A1以上,尽可能用计算机绘制。 2.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 2.1设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并装订成册: 2.1.1封面 2.1.2设计任务书 2.1.3目录 2.1.4前言 前言内容:工程名称、建筑面积、空调建筑面积、功能、人流量、所处的地域、方位等。 2.1.5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内容如下: ⑴明确说明室内空气参数的要求 对各空调间夏季温、湿度要求。若对温度和湿度无特殊要求,则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⑵阐明当地主要设计气象参数 空调室外空气夏季计算干球温度;室外空气夏季计算湿球温度;室外空气夏季相对湿度;夏季大气压力。 ⑶列表说明各空调房间的设计条件 夏季的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新风量。 ⑷阐明空调系统方式的选择及其依据和服务范围 全风系统及其选择依据;空气-水系统及其选择依据;全分散式系统及其选择依据; 防火排烟及特殊系统及其选择依据。

⑸阐明空调系统的划分、组成与其服务区域,并列表说明各系统的送风量、夏季的设计 负荷、空气调节方式、气流组织分布; ⑹阐明冷源的选择及其依据; ⑺对冷冻水系统应说明如下问题: 供回水温度、供水量;不同管径管材材质的选择;管道附件的选择情况; ⑻对风系统应说明如下问题: 对风管材料、厚度、加工方法、联接方式的选择及其依据(可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确定);管道穿越变形缝的措施;调节阀、防火阀的选择及配套说明;管道支、挂、托架的要求;选配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的型号、规格及其依据,对设备、风机安装的要求;对管道防腐保温的要求;对施工的要求。 ⑼对调试的要求和设计全年运行管理工况的说明分析(包括对自控系统的要求和调整)。 2.1.6设计计算及其结论列表汇总 设计计算内容如下: ⑴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及汇总表(尽可能用计算机计算,并配以平面图和围护结构构造 图; ⑵各空调房间送风量和新风量计算(尽可能用计算机)并列表汇总; ⑶风系统、水系统的阻力计算; ⑷保温层厚度计算; ⑸空气处理设备选型计算; 以上计算要求每种只举一例进行计算,其它列表汇总。 2.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⑴本空调工程总建筑面积(㎡)。 ⑵本空调工程空调面积(㎡)。 ⑶夏季设计冷负荷(KW)。 ⑷空调房间中最大冷负荷指标(W/㎡);空调房间中最小冷负荷指标(W/㎡);空调房 间中平均冷负荷指标(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