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校史校情

湖州师范学院校史校情
湖州师范学院校史校情

追溯学校历史追寻发展轨迹

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2000年5月,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

2008年是湖州师范学院高等教育50周年暨办学92周年,值此校庆筹备之际,我们寻找到了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湖州教师进修学院、湖州卫生学校的一些史料,虽不完整,却很珍贵。在此,校庆办公室将其编辑在一起,便于广大师生员工、校友和社会各界对湖州师院的发展轨迹有一个初步了解。

湖州师范专科学校

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简称湖州师专,是一所主要为湖州、嘉兴两市培养中学教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校座落于湖州市城东文教区学士路1号,占地269亩,校舍建筑面积65200平方米,固定资产超亿元,图书馆藏书43万余册。教职员工352人,其中专任教师177人,现有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66人。学校共设有中文、政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计算机、艺术和初等教育等10个系,全日制在校本科、专科学生2148人。

学校自1958年创建以来,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现已初步建成学科比较齐全、办学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师范院校,主要办学指标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已培养万余名毕业生,为浙北地区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湖州师专自1958年创建以来,历经坎坷,广大师生筚路蓝缕,发奋图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随风而长,遇雨而大。学校4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一)创建阶段(1958年—1961年)

1958年春,为适应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共吴兴县委决定,在原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校党委,刘杰任党委书记兼校长。学校增设文史、数理两个两年制专科,由吴兴、民兴、德清、安吉等县保送优秀小学教师,并选拔一部分优秀的二年级普师生提前毕业,进入师专班学习。同年秋,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文史、数学、生化三个班,毕业后由嘉兴地区分配。学校初建时,得到了上级党和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

关注和支持,1958年7月7日,《浙江日报》以显著的版面,对湖州师专作了详细介绍。1959年下半年,湖州师范独立出去,办在嘉兴的嘉兴师专并入湖州师专,师资力量大大增强,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同年秋,由全国高考统一招生5个班,学制两年。在此期间,学校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组织师生员工办农场,深入工厂开展义务劳动。校领导以身作则,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艰苦奋斗,勤俭办学。1959年全国勤工俭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专设湖州师专教学成果展览馆,湖州师专成为全国勤工俭学的先进典型,受到国务院的奖励。

1960年秋,经省政府批准,湖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嘉兴师范学院。中共嘉兴地委任命刘杰为党委书记,季玲为副书记,地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剑庭为院长,李玉训为副院长。学院设中文系、数学系和生化科,并设立高师函授部、中学教师进修部、中学教研室等机构。杭州大学援派教师来校任教。当年继续由全国高考统一招收数学、中文、生化各一个班,又由嘉兴地区招收初中毕业生4个班,为五年一贯制。

与此同时,高师函授部招生1000名,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单科结合,学完全部课程为大专毕业程度。进修部招收中文、数学两个班,均为在职初中教师。

(二)调整阶段(1961年一1976年)

1961年下半年,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指示,学校进行了全面调整,对教学、劳动等各方面的任务重新作了安排,增加教学时间,改善师生生活。学校开始缩小规模,停办五年一贯制及外语专业,对五年一贯制275名学生作了妥善安排,教职员工相应减少,部分教师调到嘉兴地区各县中学、师范学校任教,部分干部、职工调到地区机关和文化行政部门工作。

1962年冬,嘉兴师范学院奉命撤消,学校领导干部和学校体制进行了调整,留下副院长李玉训及30余名教职工,改建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招收在职中学教师,担负师资培训任务,隶属地区领导。进修学校设“两部一室”:进修部负责培训中学教导主任和小学校长,组织中学教师备课班;函授部负责嘉兴地区范围高师函授任务,开设中文、数学、化学三个专业,教研室负责组织开展地区各中学教研活动,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外语四门学科。

从1964年4月开始,一部分教职工参加省委社教工作团去萧山搞社教,一部分教职工留校开展函授教学,进行教研活动,并举办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处于“停课闹革命”阶段,教职员工奉命去湖州师范,参加该校的运动。十年浩劫,学校遭到严重破坏,教学设备损失殆尽,校舍也被侵占;一部分改为嘉兴地区革命委员会招待所,另一部分改为嘉兴地区电影公司。

(三)重建时期(1976年—1984年)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教育事业急需整顿提高。由于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严重破坏,中学教师奇缺,培养中学师资成为当务之急。1978年春季,嘉兴地区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决定将湖州师范学校划归地区领导,并在湖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重建湖州师范专科学校。嘉兴地区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地区教育局长丁力兼任组长,进行建校筹备工作。紧接着,浙江师范学院湖州分校成立,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体育四个专业,学制为三年,面向全省招收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5个班231人。时隔不久,经地区研究决定,湖州师专与湖州师范分开,湖州师范校舍划归师专,湖州师范迁至湖州市第五中学原址,原湖州师范学校部分教职工到湖州分校工作。

1979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嘉兴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中共嘉兴地委任命孙健为校党委书记,陈彬为副书记、校长,唐平义为副书记,吴鸣臬为副校长兼教务长。1979年3月,函授部恢复招收第一批高师专科函授生。随着学校的发展,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从1980年开始,在教师中评定专业职称,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981年2月,原校党委书记孙健调离,孟琳到校任校党委书记。1982年9月,学校召开中共嘉兴师专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党委会。经地区批准,孟琳任校党委书记,陈彬、唐平义任副书记。新成立中共嘉兴师专纪律检查委员会,唐平义任纪委书记。

(四)发展阶段(1984年—— 1998年)

1984年,原嘉兴地区建制撤消,分别建立湖州市和嘉兴市。同年6月,中共湖州市委派遣工作组来校进行机构改革,建立了新的校级领导班子:蔡清江任校党委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唐平义任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徐青任校长,陈维杜、潘润身任副校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嘉兴师范专科学校改名为湖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校机构改革后,党委组织科改为组织部,宣传科改为宣传部,教务处设主任,不再设教务长。

1986年7月,中共湖州市委任命蔡清江为校党委书记。同年,原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改为湖州师专进修部,该部党务工作隶属师专党委领导,人事、财务等仍属湖州市教委领导。

1987年秋,开始改革学生教育实习制度。以安吉、平湖两县为试点,实行“回县实习,共同负责”的教育实习管理体制。翌年3月,这种方法推广到湖州、嘉兴两市各县区23所中学,得到当地教育部门、实习学校的广泛支持,开拓了我校教育实习的新路子。

1988年12月,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换届产生新的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蔡清江任党委书记,季国刚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徐青任校长,陈维杜任常务副校长,潘润身、邱世成为副校长。

1990年5月,我校首次实行提前单独招生,在会考和面试的基础上,首先在湖州市招收新生。在当时师专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提前招生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

1993年4月,学校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校党委委员,经中共湖州市委批准,蔡清江任校党委书记,朱伟任副书记。

1994年2月,我校首次通过英国盖普项目组织聘请的两位英籍教师来校任教,我校外语教师也交流到英国任教。7月,经省教委批准,我校首次招收中文、数学教育本科专业新生,在原先培养初中教师的基础上,探索培养高中教师的新路子。

1995年8月,学校党政领导调整充实,蔡清江任校党委书记、校长,朱伟任副书记,沈光海、孙新耀、陈松源任副校长,1996年3月徐鸿炫任副书记。

学校由于校园面积只有37亩,成了远近闻名的“有校无园、有操无场”的袖珍大学,育人环境很不理想,1994年、1995年连续两次受到国家教委黄牌警告,学校发展再次面临关键时刻。1995年8月8日,浙江省省长办公会议正式批准我校易地新建,全校师生努力奋斗了十年的梦想终于成真,同年教师节,举行了隆重的新校奠基仪式,省、市领导及我校师生代表800余人出席了奠基仪式。

1996年春,我校召开校友联谊会筹备会议,决定成立湖州师专校友联谊会。3月,市委、市府召开我校迁建捐资动员大会,截至5月上旬,共收到全市103个单位、系统的捐款共1018.5万元。5月15日,师专新址工地教学楼正式打下具有标志意义的第一根桩;同月,湖州师专迁建工程被列入浙江省'96重点工程。8月底,学校召开湖州师专第四届教代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州师专“九五”规划》和《湖州师专创建省级文明单位规划》,构画了世纪之交我校发展的宏伟蓝图。

1997年5月,学校恢复体育系并新建计算机系;7月,经省教委批准,中文系、政史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招收本科学生,并开设了旅游管理、应用电子技术两个高职班。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母亲怀抱之日,湖州师专终于圆了期盼十年的搬迁梦。在驻湖某部坦克团的鼎力支持下,全体师生奋战10天,完成了整体搬迁。全校师生告别了“有校无园、有操无场”的旧校园,昂首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校园。湖州师专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2月,湖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师范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和湖州的实际情况,积极着手湖

州师专、湖州师范、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湖州师范学院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为组长的湖州师范学院筹建领导小组。

1998年初,省政府、省教委领导多次来校就筹建湖州师范学院进行考察论证。9月,新建初等教育系,招生170人。全校师生同心协力,湖州师院升格工作进展顺利,5月和10月,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和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分别来校就三校联合筹建湖州师院进行论证。12月上旬,学校顺利通过文明校园验收。

即将组建的湖州师院,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曙光。

本文摘自1998年的《湖州师专建校四十周年纪念专辑》

湖州师范学校

湖州师范学校座落在太湖南岸湖州市新华路文教区,东倚汤汤苕溪,与毗山名胜隔水相望;南临碧水如镜的余家漾,风景如画,是湖州市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

湖州师范学校的前身系1916年创办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所址在西河头安定书院。一年内先后改名为浙江省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浙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同时设附属小学。1920年迁址黄沙路原乌程县学(今红旗路市府西院)。1923年并入省立第三中学,称师范部,校址不变。1937年10月日军入侵,湖州沦陷,师范部撤往长兴小溪口转孝丰,不久与省教育厅失去联系而解散。1940年,在孝丰五峰寺设立浙江省第二区各县联立师范讲习所,次年先改名为二区六县联立师资训练所,后又改名为联立简易师范学校。1942年11月改为浙江省立浙西第二临时师范学校。1943年迁灵峰寺(安吉县白水湾乡)。1944—1945年间因战事迁安吉县杭垓乡的上梅和报福乡的统里,以及临安分水合村、淳安威坪等地。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1月复名浙江省立湖州师范学校,迁回湖州天宁寺抗战前省立湖州中学中学部校址。1950年初,学校一度并入湖州中学。1951年2月复校后,吴兴县立初级中学简师科并入。1953年定名为浙江省湖州师范学校,沿用至今。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招生。1970年12月吴兴县革命委员会令撤销师范建制。1974年恢复建制,改招“工农兵学员”,培养初中教师。1978年,省决定以湖州师范学校为基础筹建浙师院分校(今湖州师专)。同时,嘉兴专署、吴兴县决定借湖州四中部分校舍复建湖州师

范学校,并于1979年秋迁入益民路原五中校舍,此后学校进入了稳步发展的复兴阶段。1984年11月经省教育厅、省计经委批准,市政府决定易地重建湖州师范学校,1986年选址定点于湖州东郊余家漾边。l987年9月正式破土动工。1991年6月迁入新址,标志着湖州师范学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新校占地80亩,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总投资约1500万元,学校的总体布局和建筑设计均符合国家教委规定标准。气势雄伟的教学大楼拥有30间教室、25间教师办公室,实验楼建有化学、物理、生物、电脑、语音、电教、微格教学等实验室和写字教室、劳技教室,各种教学实验仪器价值60万元。图书楼藏书6万余册;拥有能容纳232人的学生阅览室和宽敞的教师资料室,有各种期刊400余种。宽敞的阶梯教室有320个座位。食堂可供一千余人同时进餐。心源艺术馆设有钢琴房80间,音乐教室3间,舞蹈教室2间,美术教室3间,音乐实验室1间,学校现有钢琴28架,风琴84架,手风琴23架,铜管乐器45件,民族乐器72件。思源体育馆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并附有攀岩训练设施。学校还有复印机、电脑制版印刷一体机、传真机、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在校园的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建有占地十亩的绿化区,使学校绿化率达46.67%。

1990年以来,香港湖州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亚非纺织集团董事长陆增祺爵士,香港湖州同乡会会长、香港亚非纺织集团副董事长陆增镛先生捐资400万港元,用于建造穆堂楼(教学楼)、怀瑾楼(图书楼)和心源艺术馆、思源体育馆,大大加快了学校的建设步伐。1994年11月,陆增镛先生被市教委聘为湖州师范学校名誉校长,陆增祺爵士被湖州师范学校聘为客座教授。

1993年9月,湖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校,成立湖州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同年10月被列为浙江省教委与德国汉斯·赛得尔基金会合作项目——浙江省富阳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下设点,开展了学校的对外交流。

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含校外普师班、高师预科班),在校学生1957人,教职工135人,有高级讲师12人,讲师42人。

学校已有八十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创办至今,培养了万余毕业生。其中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有全国、省、市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有专家、学者、教授。广大校友在各条战线上,在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为母校争得了无尚光荣。

多年来,湖州师范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严治校,在“面向小学,为小学服务”的办学思想指引下,注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探索办学新路子,为本地基础教育事业输送合格师资,真正起到了“工作母机”的作用。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较高的教师队伍。1989年4月,学校被市教委列为校长负责制试点后,积极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先后拟订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要求》、《教育科研奖励条例》、《教职工津贴、补贴、奖金发放办法》。1994年秋又实行了年级组管理机制,1996年下半年又在全市率先进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试点。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办学活力。同时,在教职员工中倡导“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强化育人意识,提倡为人师表、敬业乐业。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几年来,有17人参加本科函授,有6人进研究生班深造,全校教师合格率已达86.3%。青年教师占了全校教师总数的66.8%,因此,学校把培养青年教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让他们与中老年教师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优质课评比、下小学上课和外出观摩,听教育科研讲座等。对新分配进校的青年教师则要求“一年入门、两年过关、三年合格、四年成骨干”。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7人,平均年龄35岁,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1995年以来,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74篇,获奖论文12篇。青年教师方安民荣获九五年度全国曾宪梓教师奖。

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贯彻《中师德育大纲》,逐步建立了以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体系,并积极推行“1234”德育系统工程,即在学生中进行“一个目标、两个转化、三个台阶、四化并进”的系统思想道德教育。强调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形式多样化和德育环境优美化。近年来,学校又重点抓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成立了学生业余党校,参加人数达366人。开展了“不乱丢纸屑瓜皮果壳,不随意践踏草坪,购饭买菜不拥挤插队,不在课桌椅、墙壁上乱涂乱写,不浪费水电粮食,熄灯后不高声喧哗”的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的“六不”活动,号召全体学生争做文明的师范生。学校投入较多经费建设校园文化,组建了广播站、闭路电视系统、铜管乐队,建造了大型宣传橱窗、雕塑群、美术长廊,使学生们置身于潜移默化的隐性德育课堂。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990年以来,学校以实施国家教委新《教学方案》为契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做好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四大块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上,调整了部分课程,增设了联系小学教育、面向农村建设的选修课。在课堂教学方面,强调改进方法,提高45分钟的效率,并通过抓教风、学风、考风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外活动方面,注意突出“师范性”,近年来还利用双休日开辟第二课堂,集中安排兴趣小组和基本功训练活动,参加学生达90%以上。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坚持实行以字、话、艺、体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基

本功过关和会考制度,开展一年一届的“园丁杯”师范生基本功系列比赛。学校大力加强教育实践,建立了一年级见习、二年级小实习、三年级大实习的实践模式,开展了以团(支部)队(少先队)挂钩为形式的下小学活动,在大专班中开展了请市属小学优秀教师当导师的“拜师学教”活动。今年,学校确定长期挂钩的十所小学为教育实践基地。几年来,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普遍反映教学适应期缩短,教师基本功和活动能力增强,受到社会欢迎。学校还努力拓宽办学路子,针对小学技能课教师紧缺的状况,举办了体育、音乐、美术师范班。1994年秋季,被国家教委列为浙江省首批四所招收小学教育专业大专班的试点学校之一,提高了办学层次。学校还在长兴县、德清县教师进修学校设立了普师教学点,与湖州三中合办了幼师班,在湖州二中、湖州一中、菱湖中学等开办了高师预科班,以加快人才的培养。所有这些都主动适应了本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了本市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

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原浙江省副省长李德葆、原国家教委师范司司长金长泽、省教委主任陈文韶、湖州市党政领导及市教委领导等先后来校视察。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系统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浙江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先进教师进修学校、湖州市花园式单位。

湖州师范学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九五”期间学校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末,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设施配备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所多专业、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化的师范学校将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湖州这块富饶美丽的大地上,成为太湖南岸一颗璀臻的明珠。

本文摘自1996年《湖州师范学校校友录》

湖州教师进修学校

自1978年恢复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至今,我校已走过了13年的历程,虽然校史甚短,但却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大致可分为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湖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湖州师专进修部,这四个发展变化阶段。

一、1978—1980

62年冬,嘉兴师院奉命撤销,学校体制调整,留下部分教职工30余人,由李玉训同志负责,在原嘉兴师院的基础上建立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培训中学师资、高师函授等教学工作。该校又于1970年文化革命期间停办。

十年动乱,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之后,师范教育亟需恢复、发展。为此,1978年11月嘉兴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恢复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校,任命蒋纪法同志为筹备组组长,从人民路迁往红旗路。

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在红旗路新建校舍共409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2868平方米,教师宿舍1230平方米,并从各地陆续调入干部及教职员工33人。购置图书4千余册,以及其它教学设施。

1980年各方面的筹备工作就绪,学校组成以蒋纪法、黄力新、邢晋元为领导的三人临时领导班子,下设办公室、教研部、函授部、进修部。是年8月学校正式开展教学工作。函授部当时主要是配合嘉兴师专,在嘉兴、平湖、嘉善、海盐、海宁五县开展高师函授辅导,招收中文、数学二个专业,414名学员。进修部在暑假举办了中学数学、外语、生物教师短训班,参加培训人数共250名。同时又对全区各县教育局局长、县属中学、师范学院的支部书记进行18天的培训。

二、1981—1983

1981年2月嘉兴师专党委书记孙健同志,调来学校任筹备组组长。同年6月嘉兴地区教育局发文,将学校名称改为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我校成为湖州市的第一所成人高校),学校设教务处、函授部、总务处三个部门。全校教职员工多达40余人。

在此期间的教学工作,函授部继续负责嘉兴地区东片五县的高师中文、数学函授教学。另外,我们还先后举办了生物、政治、英语、史地、体育、教导主任、行政干部等8期教师和干部的短训班。参加培训人数共计368人。

三、1983—1985

1983年12月,机构改革,嘉兴地委根据上级市辖县的指示,撤销嘉兴地区,将原嘉兴地区所管辖的县,分别由嘉兴市和湖州市领导。因此,嘉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根据上述精神也一分为二。留在湖州市的改名为湖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学校主要领导仍是孙健同志。虽然分开后有部分教师去嘉兴,但经后来充实,全校教职员工尚有36人。

是年12月杭州大学在本校建立湖州函授站,招收中文本科函授二个班104人;数学本科函授二个班92人。本科面授由杭州大学负责,专科阶段中语言专业的部分课程、数学专业全部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本校教师承担。

在此期间师资短训班有初中校长班34人,新概念英语班28人,英语自学辅导班33人,生物班20人。

四、1985—1990

1985年2月,湖州市教委根据省教委已有师专的地市不再设立教师进修学院的指示精神,将学院并入湖州师专,命名为湖州师专进修部。并决定孙健同志调离,由石英任进修部副书记兼副主任,凌培任副主任,卜可夫为协理员。学校分设部办公室、总务组及中文、数学、政史、公共课四个教研组。1987年2月石英调离进修部,由厉创平任进修部书记兼主任,凌培任副主任。1989年3月厉创平调往市电大,学校党支部领导工作由梅孝坤代理,凌培主持学校行政工作。

在这期间,学校教学任务较重。有杭大函授,85年开始我校又招收政史、中文等3个大专班。87年市教委在我校设立中小学教师专业考核办公室,决定由我校负责管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考核工作。此外,还举办了英语、数学、生物教师短训班4期,中学校长干训班4期。我们在完成上述各项教学任务时,从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地点、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上,都体现了成人高校的特点,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办学。

随着学校的发展,任务的扩大,为把学校的管理工作搞得更好,学校制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同时学校也重视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1987年开始评定教师职称,首批取得副教授职称的有2人、讲师11人,助教9人,88年晋升副教授1人。为了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从86年开始,学校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学术讨论会,有些论文已在全国刊物发表。近年来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也不断得到扩充。现有藏书18929册,期刊报纸146份,为教师备课科研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经过13年来的师资培训,目前农村中学学历不合格的教师逐年减少。因此再搞学历教学感到生源不足、难以为继。当前摆在我们成人高校面前的一大新的重要任务,就是把教学重点从学历培训转入继续教育。在这转折阶段,有许多新的任务要我们去完成,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研究。

13年来我们为湖州的教育事业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已培养了中文、数学专业的大专和本科函授生共计808人;大专中文、政史、党政专业的毕业生114人;乡镇企业财会专业结业生82人;在专业考核工作方面,初中教师有796课次获得及格,56人取得了合格证书;举办了数学、生物、英语、政治、体育等学科的中学教师短训班21期、884人;举办校长、教导主任短训班和校长干训班11期、457人。

本文摘自《湖州师专进修部1978—1990年发展情况的案卷》

湖州卫生学校

湖州卫生学校于1988年1月经浙江省教委、计经委批准,由原湖州职工中等卫校,湖州一院护校,湖州二院护校合并改建而成。1988年秋季正式招生,设医士、护士、助产士三个专业,总规模可达到在校学生600人,1990年8月在校学生478人(其中职工中专学生35人),有11个教学班,是一所综合性的普通中等卫生学校,为培养湖州市中等医学卫生人材的教育基地,1月7日为校庆日。

湖州卫生学校的前身,原湖州职工中等卫校和湖州一院护校。湖州二院护校分别有13年和10年的办学历史,为全省培养放射医士、检验士、护士、医士等专业的职工中专毕业生197人,普通中专护士专业毕业生500人,此外还举办了中医、中药等1~2年制培训班及其他各类短训班共计学员2500余人,为培养合格的中等医药卫生专业人才作出了贡献。

湖州卫校现设湖州三天门,原湖州一院护校和湖州二院护校为学校的第一、二分部。目前学校总占地面积43亩,建筑面积10431.07㎡,其中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办公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楼、饭厅,生活福利用房等。另有小型运动场地二个。

学校建立后设置校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总务科、财务科,并分设第一分部、第二分部。教务科下设九个教研组,分别为政体、语、英、教研组,数理化教研组,解剖病理教研组,生物微寄教研组,生理生化教研组,基础护理教研组,外妇科教研组、内科教研组,中医教研组,全校指挥系统逐步走向正规合理,在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支持下进行了设备更新,使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初具规模,全校图书8600余册,其中专业技术书籍6000册,阅览室订阅报刊80余种;建立了物理、化学、解剖、生理、药理、病理、微寄、基础护理、内科、外科等实验室10个和电化室1个,全校主要教学仪器有180余件,总价值13多万元。

学校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兼职教师(校长、副校长)2人,按学科分类,普通科教师12人,医学基础课教师14人,临床课教师19人。教师中获高级职称者2人,中级职称者15人,学校为提高教师业务和教学水平,4人参加大学本科程度的师资培训班,1人参加函授学习。

学校于1988年12月建立中共湖州卫生学校总支委员会,下设二个党支部,拥有党员23人,其中知识分子11人,占党员总数48%,同月成立共青团湖州卫生学校委员会,现设11个团支部。共青团员共428人,其中教工团员20人,同月还建立湖州卫生学校首届工会委员会,下设工会小组5人,工会会员75人。

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实用性人才,在校内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党的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热爱专业、医德医风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授以各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教育,学校成立来共培养毕业生普通中专242人(由原湖州一、二院护校招生)职工中专120人(由原湖州职工中等卫校招生),主要分配到本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及原省内选送单位,为本省卫生事业作出贡献。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卫生先进单位。

现任校长兼中共总支书记陈天民。

一、历史沿革:

湖州卫校前身之一,湖州职工中等卫校是由吴兴县赤脚医生大学沿革而来。根据原吴兴县卫生局规划于1976年7月开始筹建吴兴县赤脚医生大学,1977年2月7日正式成立,当时校址在南浔镇小莲庄。1978年2月更名吴兴县卫生学校,1979年11月2日经浙江省卫生厅批准改建为吴兴县卫生进修学校,1981年撤县建市,改名为湖州市卫生进修学校,同年11月7日校址迁到湖州三天门。

1983年6月27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湖州职工中等卫生学校,并保留湖州市卫生进修学校牌子。同年9月嘉兴地区撤销,湖州市改为省辖市。学校由新组建的湖州市卫生局领导。

1988年1月7日湖州职工中等卫校与湖州一院护校、湖州二院护校合并改建为湖州卫生学校,继续保留湖州卫生进修学校牌子。同年7月成立湖州卫校筹建组,9月完成合并任务并正式招生,1989年3月筹建组撤销。由市卫生局正式任命原长兴县卫生局长陈天民同志为校长,高级讲师黄胜利同志任副校长。

附表一:历任校长更迭表

二、人员配备和科室设置:

(一)人员配备

1976年吴兴县赤脚医生大学筹建时有工作人员18人,其中教师4人,1978年工作人员增至21人,其中教师9人。1981年学校搬迁,工作人员增至44人,其中教师12人。1983年工作人员调整为33人,其中教师11人。1987年工作人员又增至40人,其中教师增至21人。

1988年湖州卫生学校建立,工作人员71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兼任教师(校长、副校长)2人,按照学科分类、普通课教师12人,医学基础课教师14人,临床课教师19人。

(二)科室设置:

1976年成立吴兴县赤脚医生大学筹建组,未设置科室,1977年设置校办公室、教务科、总务科,直至1988年湖州卫校建立,设置校办公室、教务处、学生科、总务科、财务科、并分设第一分部、第二分部,教务处下设九个教研组,全校指挥系统逐步走向正规合理。

党政领导

学校概况

湖州师范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2000年5月,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2005年11月,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学校位于历史悠久、山水清远、交通便捷的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东邻上海、南靠杭州、北接南京,与苏州、无锡隔太湖相望,是太湖周围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区位优势明显。

学校现占地1600余亩,校舍总面积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有东、中、西三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四季景色宜人。有商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等12个下属学院,1个独立学院——求真学院,4所附属医院。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7000人,成教在册函授学生32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藏书量170余万册,国内外期刊2000余种。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46个本科专业。有1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省A类重点学科,4个省B类重点学科;2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省重点专业,7个省重点建设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精品课程;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生源充足,学生就业率已连续七年位于全省本科院校前列。

现有专任教师1015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08人,副高职称教师25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5余人。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部级岗位科学家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钱江高级人才(省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

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百名“两课”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5人。

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37项。在权威、一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65篇,SCI、EI、ISTP三大索引论文557篇。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与湖州市政府、浙江大学三方共建湖州发展研究院,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15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承接服务地方项目500余项,其中一项与企业合作项目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进行校际互访、学生交流、教师进修、专家讲学等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合作。学校目前已开展了留学生教育,招收了美国、加拿大、乌克兰、韩国、也门、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多国学生来校学习。

“十二五”发展期间,学校将以特色兴校为总战略,以加强内涵建设为总抓手,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特色构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大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