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汪曾祺《詹大胖子》小说语言的音乐美

浅论汪曾祺《詹大胖子》小说语言的音乐美
浅论汪曾祺《詹大胖子》小说语言的音乐美

浅论汪曾祺《詹大胖子》小说语言的音乐美

气韵生动的小说语言,情感浓郁,富有音乐美。在小说《詹大胖子》中,汪曾祺通过押韵、叠音、长短句搭配,以及对仗、排比、反复等手法的运用,使其小说语言具有了特有的音乐审美价值。

标签:汪曾祺小说语言《詹大胖子》音乐性

在中国艺术领域中,文学和音乐的深刻关联由来已久。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据可循。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通过特定的写作手法,如能准确把握且运用,富于音乐性的文学作品无疑更为难得。汪曾祺正是这样一位注重语言音乐性的作家。在其短篇小说《詹大胖子》中,小说语言的音乐性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小说美学。据此,本文试图探寻音乐性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实现这一艺术效果的写作手法。

一、整齐和谐美

语言学家王力认为,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三个方面。其中音乐的整齐美应用在语言上,就形成了语言的对偶和排比[1](P463-471)。《詹大胖子》中,作者运用了很多对偶和比较松散的对比性的词语、句子以及排比句,为读者带来了整齐和谐的美感。例如:

(1)他偶尔喝一点酒,生一点气。

(2)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3)詹大胖子和学生生活最直接有关的,除了摇上课铃、下课铃——打上课钟、下课钟之外,是他卖花生糖、芝麻糖。

这些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词组和句子用以表达两种相连或相对的意思,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一种匀称整齐之美。

(4)大礼堂门前左右两边各有一道,校园外边一道,幼稚园门外两边各有一道。

(5)有两棵桃树,两颗李树,一棵柳树,有一架十姊妹,一架紫藤。

(6)怕小偷进来偷了油印机、偷了铜钟、偷了烧开水的白铁壶。

这些从孩童视角出发的语句,稚拙朴素、充满童趣,而相同字韵每隔一段距离反复出现,又增添了回环美。排比词句在文中的运用,绝不是声音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强化了节奏感,甚至在意义上也得以延伸。例(6)中反复使用“偷”字,其实也暗指詹大胖子已洞悉了张蕴之与王文惠偷情一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