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家族(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太阳家族(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太阳家族(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探索宇宙

太阳家族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2.愿意合作交流了与探索和发现事物奥秘的欲望。

3.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引入对太阳系的研究。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

1.交流有准备——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

2.初步构建新知

(1)师生交流收集资料

(2)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新知

3.明确恒星.太阳系组成的概念

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活动二:探究太阳系

1.太阳系到底有什么呢?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2.选择一、两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3.深入研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4.交流整理后的资料。

5.进行研究小结,提点课本上的资料卡。

活动三:实践操作(制作太阳系模型)

1.请你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缩小捏成橡皮泥模型,然后在小组内举起模型,按照太阳与八大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的。

2.生动手操作,通过建立模型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展示各小组作品并给予评价。

(三)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四)问题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恒星?

答: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问题二:太阳系的组成?

答: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问题三:行星是如何判断的?

答:在太阳系中,凡满足下列三个判断的定义为“行星”:1.绕日运行;2.近似球状;3.轨道清空。

问题四:为什么冥王星不属于行星?

答: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问题五: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答: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它由冰物质及有机化合物和灰尘组成。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成气体形成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那边形成数亿公里的彗尾。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姓名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 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活。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3、细菌有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5、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如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 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7、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8、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9、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10、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11、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2、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13、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 14、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 变化。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5、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6、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7、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8、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9、牛奶中加入醋、啤酒或柠檬等酸性物质都不能喝,加入盐和糖可以喝。 20、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21、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 22、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23、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的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冀人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 太阳家族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太阳家族教学设计 17.太阳系的奥秘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计算从各个行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太阳的时间。 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组成太阳系各个主要星球位置关系的模型。 3.能设法找到相关资料证实本组制作模型的正确性。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学习感受。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制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正确描述太阳系的组成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初步了解行星、恒星、彗星等不同星体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类利用技术和设备探索宇宙。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悉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来认识太阳系的庞大。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太阳系的图片、建立太阳系模型的材料。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1543年,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第一次提出“日心说”时,还,还没有多少人相信他。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由于传播哥白尼的学说,被教会判处死刑。在随后漫长艰苦的科学探索过程中,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从而揭开了太阳系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庞大的太阳系 1.出示太阳系的图片。 2.学生观察:在这张图中,你可以看到哪些天体? 3.学生汇报; 4.介绍: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如果把太阳系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太阳就是一家之主。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吸引着其他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5.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九大行星的知识呢?(其中冥王星为矮行星) 6.学生自由交流。 7.出示表格:(P83) 这是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直径和到太阳距离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什么? 8.学生学习资料。 9.计算: (1)根据行星的体积大小,对九大行星进行排序。 (2)如果可以到太阳去旅行,可以选择每小时飞行2000千米的飞机、每小时飞行40000千米的火箭、每秒钟传播30万千米的“光速飞船”作交通工具,分别需要多长的时间? (3)如果分别使用这三种交通工具,从火星或冥王星到太阳,又各需要多长的时间呢? 10.将计算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太阳系的奥秘 1.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 2.太阳系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姓名:付信刚

全册备课 一、教材特点: 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第一单元微小生物 第一课病毒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 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试题附答案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诊断自测题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构成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开始 的。 2. 、、和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3.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最早发现的。 4.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比早两年。 5.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 6. 和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7. 妈妈孕育胎儿的地方叫。 8、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 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明的是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 明的是现象。 二、明辨是非. 1.塑料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2.所有动物和植物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双胞胎之间的身体差异也是变异现象。() 4.任何生物都会经历一个生长、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5.不同种族的人之间存在着身体特征方面的差异。() 6.人的生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 7.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发育期、成熟期、渐衰期和衰老期四个阶段。()

8.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大小不同,作用也不同。() 三、填图:标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四、我来告诉你。 1.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有什么道理?你能再搜集一些类似的谚语吗? 五、科学探究 我是从哪里来的?写出你的猜想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诊断自测题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等方法都能让身体热起来。 2.摆摆动的快慢与有关。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摆线越短摆动。 3.人们把、、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4.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 5.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6. 电磁铁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它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7. 改变方向或改变线圈的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8、改变或改变,电磁铁的磁力也会改变。 二.明辨是非 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2.几个孩子玩同一个秋千,力气大的荡得快。() 3.人坐着,就不会消耗能量。() 4.电磁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磁性。() 5、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三.珠海拾贝 1.下列电器中用到电磁铁的是()。 ①电热壶②电熨斗③电铃④手电筒 2.钻木取火的方法是利用了()的原理。 ①摩擦生热②热胀冷缩③聚热 四.我研究过: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1 2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3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4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5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6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7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8 9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10 胞、水蕴草细胞 11 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12 13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14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5 16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17 春期。 18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9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20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21 (1)、加强锻炼 22 (2)、合理饮食 23 (3)、保证睡眠 24 (4)、心理咨询 25 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26 生长、发育、衰老、死亡 27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8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29 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30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31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32 象。

五四制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太阳家族》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6课《太阳家族》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太阳家族》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结合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搜集整理和制作模型中,经历操作、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总结。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利用文字呈现了各色的橡皮泥、纸板、铁丝、圆规、彩笔等等本节课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部分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通过呈现学生交流的情景图、太阳系示意图及太阳系的组成。提示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太阳家族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进行交流,说说自己对太阳家族的认识。活动二:探究太阳家族。通过呈现学生交流的情景图、行星的定义及行星的资料卡。引导学生对太阳家族成员做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活动三:制作太阳系模型。通过呈现学生活动的情景图、八大行星体积对比的示意图及“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质量的比较”表格,为学生进行模型制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制作太阳家族模型的活动,使学生将获得的有关太阳家族成员及构成的信息加以巩固和应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让我们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后调查研究活动,使

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太阳家族成员的特点,解释生活中遇到的自然现象,关注最新的研究动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本课遵循查阅资料、交流分享、动手制作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信息的整理归纳,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析】 对于太阳家族,学生并不陌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太阳系各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学生对太阳系的空间观念、太阳系的构成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了解得比较少,这节课就是通过各种相关资料的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比较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八大行星的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2.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太阳系家族模型。 3.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4.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交流。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

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 《生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及试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结构) 5、细胞的种类有:血细胞、肌肉细胞、叶子的薄壁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水蕴草细胞 鸭跖草的下表皮细胞。 6、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死亡 7、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8、人大约在7岁时就开始换牙。 9、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10、青春期: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11、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因人而异,一般女孩比男孩早两年。 12、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13、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 (2)、合理饮食 (3)、保证睡眠 (4)、心理咨询 14、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15、遗传: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16、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 变异。 17、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18、“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都是生物界中的遗传现象。 19、“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讲的是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知识点 20、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 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 21、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 22、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2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 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24、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具有保温作用,可以抵御严寒。 (2)北极熊皮下脂肪很厚,能够抵御严寒。 (3)以富含脂肪的动物为食。 25、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摆出去或摆回来叫摆半次。 26、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 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27、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 (1)荡秋千;(2)钟摆;(3)荡船;(4)摇篮。 28、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29、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30、火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自然力,火的使用宣告了人类茹毛饮血历史的结束, 是人类在文明的征程上迈进的一大步。 31、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32、生活中机械能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1)钻木取火;(2)擦燃火柴;(3)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 (4)流星下落过程发光发热。 33、能量转化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1)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2)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无处不在的能量”、“追寻达尔文的足迹”、“宇宙”、“科技与未来”、4个单元,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点:

六年级科学下册-神秘星空教案-青岛版

精品文档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神秘星空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 2. 注重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 3. 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做出解释与结论。 二、教学重点:认识银河系的基本构成、性状特点及大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宇宙间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牛郎织女》。导入到对于银河的学习。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走进神秘的银河系 1. 先观察课本上52 页图片,认识银河系的形状。 2. 理解为什么在地球上看银河系像一条带子? 3. 认识银河系的组成和大小。 银河系中恒星和行星的数量很多,大约1000 亿——2000 亿颗恒星,1000 亿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如我们用黄豆作比较大约5粒黄豆是 1 克,那么一斤是500克,大约2500粒黄豆,那么1000 亿粒黄豆是多少斤呢?4 千万斤,如果100 斤装一个大袋子,那么可以装40 万袋,2000 亿粒黄豆的话就是8 千万斤,那么就要装80 万袋。要装下1000 亿粒黄豆需要40万个袋子,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一下能装下1000 亿——2000 亿颗恒星的银河系相当于多大的袋子啊。从而想象银河系之大。如果我们画一千亿个0 呢,看来银河系的家庭成员的数量那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啊。 理解1光年、2000光年及10万光年的距离 地球半径约6371 千米,由此算出地球的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1 光年约10 万亿千米,能绕地球 2.5 亿圈。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厚约2000 光年。也就是说沿银河系直径要走10万年,穿过银河系中心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六年级科学《基础训练》答案 第一单元 1.细胞 我想探究的问题:2?细胞有多少种类? ――认识显微镜 我的交流:显微镜由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调焦螺旋等构成。显微镜可以看到 肉体看不到的东西。 我的发现: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观察微小的物体。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体细胞 我的猜想: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我的方案:制作不同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我的记录:洋葱表皮是有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 我的发现: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有血细胞,肌肉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 ――我的收获1?罗伯特?虎克2.细胞细胞3?生长繁殖衰老死去4?血细胞肌肉 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水蕴草细胞5.—个6.略 2.我从哪里来 我想探究的问题:2.双胞胎是怎么回事? ――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的方案:询问医生,上网查资料,找书籍。 我的记录:采访对象:医生阿姨重点内容: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增殖形成胚胎,这就是生命的开始。

在子宫里 我的发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新的细胞开始的。 ――胎儿的成长 我的交流: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和氧气慢慢长大。 我的发现: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大约呆 9个月后,就准备出生了。 ――双胞胎 我的交流:双胞胎有的性别相同,有的性别不同,相貌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 我的发现:性别相同,相貌相似的双胞胎是一个受精卵分裂成的。 试管婴儿 我的交流:在试管里卵子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分裂几次后放回妈妈的子宫, 成长成胎儿。 我的发现:试管婴儿也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 ――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我的方案:在肚子前面负重,做游戏体验一下。 我的发现:妈妈十月怀胎好辛苦。 ――我的收获 (1) ?一个细胞 (2)3 ; 6 ;( 3)9个月(4 )胎儿 3.人的一生 我想研究的问题:2、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人一生身体的变化 我的交流: 发育期: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发育。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21课《太阳家族》粤教版

五年级下册第21 课《太阳家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太阳家族》是《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运动与宇宙”单元的第五课。本课主要帮助学生学习有关太阳系的基本知识。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太阳系的‘家庭成员’”,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和八颗行星等天体组成,并通过模拟活动认识太阳和八颗行星的大小;活动2“太阳系的运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及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也通过电视、书籍等渠道了解到一些行星的名字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知识,但他们对各颗行星的相对大小没有清晰的概念,也不太清楚这些行星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八颗行星和太阳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遥远,不是身边的事物,所以通过借助身边熟悉的物品进行类比学习,学生会更 容易建构相关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1. 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2. 能够通过实践和观察,描述八颗行星与太阳的相对大小及位置。3. 能够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方式。4. 知道月球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5. 体会太阳系的巨大、宇宙的神奇,对探索太阳系的奥秘产生兴趣。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八颗行星与太阳的相对大小及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践和观察,描述八颗行星与太阳的相对大小及位置。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5 米的小卷尺、太阳与八颗行星相对大小数据表、大小气球、打气筒、橡皮泥、地月系和八颗行星的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彬彬、妍妍和波波夜晚观星,发现有一颗红色的亮星——火星。 问题:除了火星,还有哪些行星?太阳系还有哪些成员? 交流:与同学交流自己对太阳系的了解。 任务:了解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及其他基本情况。 (二)活动探究 1. 活动1 太阳系的“家庭成员” 交流:太阳系的主要成员。 小结:地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这八颗行星, 以及其他一些天体与太阳共同组成了太阳系。 问题:你对太阳系的重要“家庭成员”有多少了解呢? 交流:与同学交流太阳与八颗行星的基本情况。 任务:了解太阳与八颗行星的大小。根据太阳与八颗行星相对大小数据表,用身边的物品模拟八颗行星的大小;然后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给太阳家族画一张“全家福”,并标注八颗行星的名称。 活动:小组合作,给太阳、八颗行星按大小排序,寻找合适的物品模拟它们的大小,并画太阳系的“全家福”。 交流:分组展示和介绍八颗行星的大小排序、太阳系的“全家福”,小组间互相评价。 小结:太阳和八颗行星从大到小分别是太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第一课细胞 学习目标: 1.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有生命的物体都会有死亡现象,死亡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 1、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胞 (1)、认识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2)最早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虎克https://www.360docs.net/doc/2a9206518.html,/view/e3f4a001bed5b9f3f90f1cea.html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https://www.360docs.net/doc/2a9206518.html,/v_show/id_XMzYwNTIyMDA0.html (4)展示各种生物细胞https://www.360docs.net/doc/2a9206518.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 il&word=%BF%C6%D1%A7%20%CF%B8%B0%FB%CD%BC%C6%AC&in=27496&cl =2&lm=-1&st=&pn=8&rn=1&di=110368470885&ln=1950&fr=ala0&fm=r s10&fmq=133168743910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2#pn10&0&di60500705595&objURLhttp%3A%2F% https://www.360docs.net/doc/2a9206518.html,%2Fuploadworks%2Fw%2F2211%2F55022112010628 14441790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2a9206518.html,%2Fwork-50 93-40.html&W2950&H2094&T9727&S1498&TPjpg (5)小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本节课件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细胞 教材简析: 在学生的眼里,身边的小动物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小树在一天天长高,自己的身体也在不断生长变化,这些现象对于学生说往往是一个个难解的谜。本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细胞,了解细胞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息息相关。 型:观察分析 学习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字等资料、科学记录表、橡皮泥。 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片标本(每组准备一套含洋葱表皮、口腔上皮细胞、叶子细胞)、相关细胞知识的图片字等资料。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 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学生前搜集的资料,教师出示生物相关图片,提出问题:“绝大多数生物是有什么构成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细胞。 教师出示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教师下发细胞玻片标本、相关资料和科学记录表,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活动,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并利用画图方式做好观察记录。在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进行描述时,使学生了解正确的方法。 教师在学生充分观察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汇报观察发现,展示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第1 细胞 1、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最早发现的。 3、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是单细胞原生动物。 4、洋葱表皮细胞是由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 (会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了解显微镜构造及其使用) 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调焦螺旋等几部分构成。 第2 我从哪里来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 第3 人的一生 1、人的一生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 发育期(0—20岁)、成熟期(20—40岁)、渐衰期(40—60岁)、衰老期(60岁以上) 2、生长、发育、衰老、死亡是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3、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4、如何健康地渡过青春期? (1)加强锻炼(2)合理饮食(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 第4 我像谁 1、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3、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保持生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稳定,使生物能够世代繁衍;而在一定条件下,变异能使生物的特征有所改变,使之能够适应新环境,不断发展。 第二单元无处不在的能量 第5 让身体热起来 1、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人体消耗的能量的主要去向是(工作、学习、娱乐、运动)等。 2、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第6 摆的秘密 1、生活中类似摆的现象有:(1)秋千;(2)钟摆;(3)吊灯;(4)海盗船。 2、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3、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 ⑴对于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 4、实验:摆摆动得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写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摆摆动得快慢可能和摆线长度、摆锤重量以及摆动幅度有关。 我的方案:1、用铁架台、细线、钩码组装一个摆,测量并记录他1分钟摆动的次数。2、在()、()相同的条件下,改变(),再次测量并记录摆1分钟摆动的次数。 第7 钻木取火 1、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是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 2、生活中有很多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如:双手摩擦取暖、滑滑梯、切割机切割金属、商场扶梯、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摩擦、流星等。 3、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太阳家族

20、《太阳家族》 课型:解暗箱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相关信息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太阳家族模型;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适当的方式交流信息、展示研究过程和结果。 2、激发学生想要了解太阳系,乐于探究与发现其中奥秘的欲望;能关注科技的发展,体会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完善中。 3、能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探究太阳系的组成及其特点,知道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借助对图表的分析,完成模型的制作 【教学准备】课件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们就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和研究。(播放太阳系的视频资料) 2、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系就像一粒小小的灰尘,但是在我们眼中它却是非常庞大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太阳系,来认识一下太阳家族的成员。(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太阳家族的成员 1、太阳家族里都有哪些成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借助手头的资料找出太阳家族的成员,并且了解一下它们的特点? 2、学生合作交流。 3、互动交流,出示课件: ①太阳有什么特点? ②你说的这几颗星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被称之为行星。

③卫星是怎么样运动的?它们为什么都绕着太阳转? ④关于彗星你们了解什么? ⑤小行星它主要分布在哪里?目前发现的大约有35万颗。 ⑥太阳系内有难以计数流星体,当流星体进入行星或卫星的大气层就成为流星。 ⑦太阳系中还有大量的气体尘埃,这些都是太阳家族的成员。 4、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大体了解了太阳家族的成员,在太阳家族中有一颗恒星、八颗行星、还有60多颗卫星、不计其数彗星和流星体等很多成员。太阳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这么大的质量吸引着它周围的其他成员围绕着自己运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活动二:探究八大行星 1、在太阳家族中太阳可以说是一家之主,除了太阳,最重要的成员就是行星了,地球就是八大行星中的一颗,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行星。(出示八大行星与太阳的图片)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互动交流: 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体积大小不同、轨道、形状等。 3、刚才同学们从图中了解到了有关八大行星的大小,排列顺序等方面的信息。除此以外,谁还想把你熟悉的行星介绍给大家。(随机出示图片,并补充说明。)活动三:制作模型 1、同学们从图中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如果现在让你们根据这幅图提供的信息,来做一个太阳家族的模型,你们能做出来吗? 2、出示表格指导分析 ①课件出示一组数据,这是目前科学家测定的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半径的对比数据。 ②引导学生读表。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姓名:

全册备课 一、教材特点: 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各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课题课时备注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病毒 1 细菌 1 馒头发霉 1 食用菌 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蜡烛的变化 1 食盐和水泥 1 铁生锈 1 牛奶的变化 1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静止和运动 1 距离和时间 1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1 物体运动方式 1 动物运动 1 第四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白天和黑夜 1 昼夜与生物 1 四季更替 1 玩玩的月亮 1 日食和月食 1 登上月球 1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蚯蚓找家 1 变色龙 1 植物向哪里生长 2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1 珍惜动植物 1 生物的启示 1 研究与实践儿童常见疾病调查 1 观察月相 1 当地生物群落研究 1 期末考试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的一生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括四课内容,分别是《细胞》《我从哪里来》《人的一生》《我像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的内容奠定基础。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亲自查找、搜集和整理资料以及观察、游戏等探究性的学习,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走进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神奇,从而使学生产生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科学、关注自我健康成长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为他们后续的科学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能针对生命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指导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科学知识:知道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生命的基本特征,即由细胞构成,能够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感受到科学并不神秘,能搜集整理信息,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 五、教学措施: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向权威挑战,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包办代替。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5.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科学,让科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7.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六、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一共4课,各用1课时,共用4课时。

六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家族1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探索宇宙 太阳家族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2.愿意合作交流了与探索和发现事物奥秘的欲望。 3.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引入对太阳系的研究。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 1.交流有准备——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 2.初步构建新知 (1)师生交流收集资料 (2)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新知 3.明确恒星.太阳系组成的概念 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活动二:探究太阳系 1.太阳系到底有什么呢?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2.选择一、两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3.深入研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4.交流整理后的资料。 5.进行研究小结,提点课本上的资料卡。 活动三:实践操作(制作太阳系模型)

1.请你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缩小捏成橡皮泥模型,然后在小组内举起模型,按照太阳与八大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的。 2.生动手操作,通过建立模型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展示各小组作品并给予评价。 (三)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四)问题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恒星? 答: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问题二:太阳系的组成? 答: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问题三:行星是如何判断的? 答:在太阳系中,凡满足下列三个判断的定义为“行星”:1.绕日运行;2.近似球状;3.轨道清空。问题四:为什么冥王星不属于行星? 答: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问题五: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答: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它由冰物质及有机化合物和灰尘组成。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成气体形成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那边形成数亿公里的彗尾。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