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先导项目总体技术方案

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先导项目总体技术方案
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先导项目总体技术方案

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先导项目总体技术方案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1.1.2.承办单位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1.4.编制依据

1.2.项目概况

第二章总体方案

2.1.总体目标

2.2.互联互通平台框架

2.2.1.总体框架

2.2.2.基础网络架构

2.3.内容集成分发和融合服务平台先导项目

2.3.1.服务能力

2.3.2.平台架构

2.4.广电云平台先导项目

2.4.1.建设目标

2.4.2.建设内容

2.4.3.体系架构

2.4.4.网络组织

2.5.IDC机房基础配套设施先导项目

2.6.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传输系统)先导项目,

2.6.1.建设需求

2.6.2.建设内容

2.7.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数据网络系统)先导项目

2.7.1.建设需求

2.7.2.建设目标

2.7.3.建设内容

2.7.4.网络拓扑

2.8.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互联网接入应用系统)先导项目

2.8.1.建设目标

2.8.2.多媒体通讯系统

2.8.3.CDN与内容调度系统

2.8.4.流量采集分析系统

2.8.5.DNS域名解析系统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全国有线电视网互联互通网平台先导项目技术方案。1.1.2.承办单位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公司”) 1.1.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1)国网公司的定位

2010年1月国务院发布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方案要求“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初步形成竞争的产业格局”,为此总局组织制定了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技术方案,并于201 1年通过论证后作为国家级公司组织方案组成部分上报国务院。

根据《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国网公司从事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基于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开展三网融合业务(包括互联网视听节目传输服务、固定网的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是国家赋予国网公司的职责。

(2)国家和行业发展背景

2013年8月国家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2013]31号),指出要“将宽带网络作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综合利用有线、无线技术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

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要求,并分别提出到2015年“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比例达到80%”和到2020年“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比例超过95%”的两个阶段目标。

继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发布以后,2013年8月国家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指导意见(国发[2013]32号),进一步加大推进三网融合力度,明确了“加快电信和广电业务双向进入,在试点基础上于2013年下半年逐步向全国推广”的指导思想。在此背景下工信部等八部委在实施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意见当中明确提出了2013年目标:即新增FTTH(光纤入户)覆盖家庭超过3500万户,新增3G基站l 8万个,新增WLAN接入点130万个,新增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500万户,新增3G用户1亿户,新增通宽带的行政

村1.8万个,使用4M以上及宽带接入用户超过70%等。据2月21日《人民邮电报》报道,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全国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6000万户,累计超过1.55亿户。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电信运营商发放TD-LTE牌照,并取消了对中国移动固网业务的经营限制,形成了三大运营商“全网络、全牌照、全业务”的经营格局,各电信运营商积极推动4G建设,全力打造“有线无线无缝融合、

2G/3G/4G/WiFi多网协同”的下一代宽带基础设施。为应对三网融合后的市场竞争压力,各省广电网络对开展互联互通工作提出了迫切需求。

(3)与136工程的关系

按照国网公司的定位,为满足当前各省网络公司的现实迫切需求,依据总局组织制定的《全国有线电视网互联互通平台总体方案》框架,拟先行建设方案中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内容分发交换中心、内容管理系统、运营支撑系统和骨干传输交换系统;并增加了内容分发交换中心和骨干传输交换系统对开展互联网业务和通信业务的支撑能力,同时将内容管理系统调整为按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提供监管接口。

作为136工程和国网公司的先导项目,为便于项目实施,将建设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1)内容集成分发和融合服务平台;

2)广电云平台:含广电云和IDC机房基础配套设施;

3)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系统:含传输系统、数据网络系统和互联网接入应用系统。

内容集成分发和融合服务平台、广电云平台实现内容分发交换中心、内容管理系统、运营支撑系统的功能,口交换和内容分发网系统具备骨干传输交换系统对各类业务的支撑能力。本方案与136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集成分发和融合服务平台、广电云平台、IDC机房基础配套设施、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包含传输系统、数据网络和互联网接入应用系统等)。

本项目建成后,可支撑全国200多套高清节目交换(H.264或AVS+编码格式TS流8Mbps带宽)、1000万B2C用户的多终端融合业务、100个B2B客户节目内容交易、30个省(市、区)的互联互通、各省骨干节点双归互连到核心节点的40Gbps带宽,以及相应的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监管能力。

第二章总体方案

2.1.总体目标

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分布全国的现有基础设施和广播电视节目以及新闻资讯、电子政务、文化共享、互动教育、金融、医疗、旅游等资源,运用云计算技术,按照“云-管-端”架构,建设新型绿色节能的广电媒体内容数据中心,构建全国有线电视网互联互通平台。

利用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络系统实现全国和省际之间、有线电视网与电信网之间内容的高速传输交换,为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和省际间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和多媒体通信服务,为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提供各内容集成基地的内容以及其它全国性内容,提供跨地区点播、互联网内容、多媒体通讯服务,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通过内容集成分发和融合服务平台集成、加工并提供各类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内容,实现多渠道管理,实现跨网络、多终端的协同运营和多屏互动。

2.2.互联互通平台框架

2.2.1.总体框架

本项目由内容集成分发和融合服务平台、广电云平台、IDC机房基础配套设施、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传输系统)、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数据网络系统)和口交换和内容分发网(互联网接入应用系统)6个子项组成。

能力,支撑国网内容集成分发和融合服务平台及其它应用系统,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4.2.建设内容

广电云平台先导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

·广电云平台的IT硬件系统:北京、西安、华东地区三地数据中心云平台配有的1000台机架式通用服务器和8PB的存储系统。

·每个数据中心与国干网、互联网相连,互联带宽2*100G,北京、西安、华东地区三地数据中心在其核心层通过国干网采用Mac over IP技术实现大二层互联,互联带宽2*10G。2.4.3.体系架构

广电云平台的业务主要包括几个模块:内容集成分发和融合服务业务、云平台租赁业务、云平台开发测试业务、桌面云业务等。综合广电云平台的各项业务需求,形成平台整体架构,包括云基础支撑平台即IaaS层(支撑全业务的基础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平台、云平台安全系统、桌面云系统(生产桌面云和办公桌面云)。广电云体系架构图如下所示。

总建筑面积约为2000m2,主机房面积为5OOm2。2.6.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传输系统)先导项目2.6.1.建设需求

为国干网数据核心节点互连、省骨干节点双归互连到核心节点、IDC节点(北京、西安、华东地区)互连,以及安全播出提供光传输通道:

1)满足全国30个省(市、区)的互联互通;

2)支撑IP数据平台;

3)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和成都六个核心节点间提供160Gbps互联带宽;

4)为各省骨干节点双归互连到核心节点提供40Gbps带宽;

5)为三个IDC节点互连提供20Gbps带宽;

6)为安全播出提供20Gbps带宽。

2.6.2.建设内容

1) 新建

a)新建北京一武汉—广州(简称京武广)80x100Gbps OTN 传输系统,初期带宽规模为6×100Gbps;

b)新建南宁—广州(含湛江.海口)80x100Gbps OTN传输系统,初期南宁—广州带宽规模为4×1000bps,湛江一海口带宽规模为1×100Gbps(简称粤桂链、湛海链);

c)新建兰州一西宁(简称兰西链)80x100Gbps OTN传输系统,

初期带宽规模为1x100Gbps。

2) 扩容

a)在现有京沪链、沪穗链80x10Gbps华为OTN系统上扩容,京沪链现有10Gbps(支持80波道)从19波扩容至71波(扩容52x10Gbps波长),沪穗链现有10Gbps(支持80波道)从22波扩容至54波(扩容32~10Gbps波长);

b)在现有西部(西北环、西环、西南环)80x10Gbps华为OTN 系统上扩容,现有10Gbps OTN系统支持80波道,西北环从24波扩容至80波(扩容56x10Gbps波长),西环从22波扩容至60波(扩容38x10Gbps波长),西南环从18波扩容至50波(扩容32x10Gbps波长);

c)在现有兰乌链80x 10Gbps华为OTN系统上扩容,现有10Gbps(支持80波道)从4波扩容至10波(扩容6x10Gbps 波长);

d)在现有东北链80x10Gbps华为DWDM系统上扩容,现有10Gbps(支持80波道)从4波扩容至30波(扩容26x10Gbps波长);

e)在现有武合链80x10Gbps华为DWDM系统上扩容,现有10Gbps(支持80波道)从23波扩容至51波(扩容28x10Gbps波长);

f)在现有石太链80x10Gbps华为DWDM系统上扩容,现有

10Gbps(支持80波道)从12波扩容至18波(扩容6x10Gbps 波长);

g)在现有浙赣湘80x10Gbps中兴DWDM系统上扩容,现有

10Gbps(支持80波道)从6波扩容至14波(扩容8×10Gbps

波长)。

2.7.IP交换和内容分发网(数据网络系统)先导项目2.7.1.建设需求

为国干网数据核心节点互连、省骨干节点双归互连到核心节点、DC节点(北京、西安、华东地区)互连,以及安全播出提供口数据逻辑通道。

2.7.2.建设目标

在国干网4万公里光缆及现有80×10Gbps容量的D 数据网基础上,通过升级、扩容实现IP交换数据网的建设,形成一个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互联互通的全国数据网。

核心节点建设:升级扩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和成都6个核心节点,任意两节点间互联带宽为160G。

骨干节点建设:升级扩容北京、武汉、成都、重庆、兰州、上海、广州、西安、沈阳、南京、郑州、长春、哈尔滨、天津、济南、合肥、杭州、南昌、长沙、福州、海口、南宁、昆明、贵阳、西宁、新疆、宁夏、呼市、石家庄、太原,30

个骨干节点,每个节点具备互联带宽80(3、接入带宽40G 的能力。

NAP点建设:新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南京、重庆、郑州、西安共10个互联网交换中心NAP,每节点具备与IP交换网骨干节点、与电信网互联带宽不低于60G的能力。

2.7.3.建设内容

1.核心节点

成都、西安2个核心节点新增路由器及板卡;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个核心节点路由器升级并扩容板卡。

2.骨干节点

上海、广州、西安、沈阳、南京、郑州、长春、哈尔滨、天津、济南、合肥、杭州、南昌、长沙、福州、海口、南宁、昆明、贵阳、西宁、新疆、宁夏、呼市、石家庄、太原,计25个骨干节点,每节点新增1台路由器;北京、武汉、成都、重庆、兰州,5个骨干节点路由器扩容。

3.NAP点

北京、上海、广州3个骨干节点,每节点新增l台边界路由器在互联网交换中心进行№心互联;武汉、成都、西安、沈阳、南京、重庆、郑州7个骨干节点,每节点新增1台边界路由器在互联网交换中心进行对等直联。2.7.4.网络拓扑

各节点路由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中石化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中石化 云计算平台工程技术方案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第1章.基本情况6 1.1.项目名称6 1.2.业主单位6 1.3.项目背景6 1.3.1.XX技术发展方向6 1.3. 2.有关XX公开的相关要求7 1.4.建设规模7 1.5.投资概算10 1.6.设计依据10 1.7.设计范围10 1.8.设计分工11 第2章.现状及需求分析11 2.1.项目意义及建设必要性11 2.2.现状分析13 2.3.需求分析13 2.3.1.长期需求13 2.3.2.本期需求14 第3章.总体设计16 3.1.建设目标16 3.1.1.预期总目标16 3.1.2.阶段性目标17

3.2.建设内容18 3.3.系统的总体结构18 3.3.1.设计原则18 3.3.2.XX本土化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建设思路20 3.3. 4.总体拓扑结构22 3.4.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25 3.5.质量保证体系26 第4章.建设方案27 4.1.网络资源池28 4.1.1.组网物理拓扑图28 4.1.2.网络负载均衡设计30 4.1.3.网络虚拟化设计32 4.1.4.IP地址及DNS规划36 4.1. 5.网络端口资源估算41 4.2.计算资源池41 4.2.1.计算资源池架构41 4.2.2.应用系统分析42 4.2.3.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44 4.2.4.计算资源池部署47 4.2. 5.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48 4.3.云计算管理平台51

4.3.1.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52 4.3.2.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61 4.4.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71 4.4.1.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71 4.4.2.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目标73 4.4.3.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74 4.4.4.IaaS层安全74 4.4. 5.PaaS层安全89 4.4.6.SaaS层安全90 4.4.7.公共安全92 4.4.8.安全管理制度98 4.4.9.云安全服务100 4.5.机房方案100 4.5.1.机房设备集中管理100 4.5.2.布线系统101 4.5.3.机房系统102 4.5.4.UPS配置方案104 4.6.标准化工作109 4.6.1.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109 4.6.2.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110 第5章.设备配置要求112 第6章.项目实施与运行维护117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信息系统总体技术方案模板

信息系统总体方案

目录 4管理信息系统 (3) 4.1系统体系 (3) 4.1.1系统结构 (3) 4.1.2信息共享和信息接口 (3) 4.2应用架构和模式 (3) 4.2.1应用架构 (3) 4.2.2应用模式 (3) 4.3应用功能设计 (3) 4.4数据采集方案 (3) 4.5网络设计 (4) 4.5.1现状和需求 (4) 4.5.2广域网结构 (4) 4.5.3局域网结构 (4) 4.5.4网络与信息安全设计 (4) 4.6系统配置 (5) 4.6.1配置原则和范围 (5) 4.6.2系统配置能力估算 (5) 4.6.2.1服务器处理能力估算 (5) 4.6.2.2内存估算 (5) 4.6.2.3存储容量估算 (5) 4.6.2.4应用服务器处理能力估算 (5) 4.6.2.5应用服务器数量估算 (5) 4.6.3系统配置建议 (5) 4.7系统平台和运行环境 (5)

4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目标: 建设范围: 设计依据: 4.1系统体系 4.1.1系统结构 4.1.2信息共享和信息接口4.2应用架构和模式 4.2.1应用架构 4.2.2应用模式 4.3应用功能设计 4.4数据采集方案 ●数据采集 ●数据量分析

4.5网络设计 4.5.1现状和需求 4.5.2广域网结构 4.5.3局域网结构 4.5.4网络与信息安全设计 (1)应用系统网络访问漏洞控制 (2)数字签名与认证 (3) 数据传输的机密性。 (4)防病毒体系

4.6系统配置 4.6.1配置原则和范围 4.6.2系统配置能力估算 4.6.2.1服务器处理能力估算 4.6.2.2内存估算 4.6.2.3存储容量估算 4.6.2.4应用服务器处理能力估算4.6.2.5应用服务器数量估算4.6.3系统配置建议 4.7系统平台和运行环境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物流信息系统的核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 2 开放性的供应链事务处理系统 ..................................................... 4 功能需求 ................................................................... 5 应用托管: ..................................................................... 6 物流增值应用系统 ............................................................... 7 物流交易撮合 ............................................................... 7 公告板 ..................................................................... 7 第三方认证 CA ............................................................ 7 货物追踪 ................................................................... 7 装运管理 ................................................................... 7 运输工具调度 ............................................................... 8 进出口申报作业 ............................................................. 8 费用结算支持 ............................................................... 8 合同&协议管理 .............................................................. 8 物流平台构建模式 ............................................................... 9 商业服务框架 .............................................................. 10 商业连接器 ................................................................ 11 供应链集成 ................................................................ 12 社区管理 .................................................................. 13 竞拍服务 .................................................................. 14 目录管理 (ASP 模式) ....................................................... 15 物流信息平台模块列表 .......................................................... 17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运营模式 ...................................................... 18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竞争优势 ................................................ 19 营销战略及经营计划 ........................................................ 20 利润来源 .................................................................. 21 发展前景 .................................................................. 23

数据平台系统项目-技术方案

数据平台系统项目-技术方案

数据平台项目

目录 第1章方案总述 (1) 1.1 前言 (1) 1.2 项目背景 (1) 1.3 项目目标 (2) 1.4 项目建设原则 (2) 第2章系统建设规划 (3) 2.1 项目建设目标的理解 (3) 2.1.1 项目建设范围 (3) 2.1.2 项目建设内容 (3) 2.2 分行数据平台的建设目标 (4) 2.2.1 分行数据平台一期建设目标 (5) 2.2.2 分行数据平台二期建设目标 (5) 第3章整体设计方案 (5) 3.1 系统设计方法论 (5) 3.1.1 方法论 (5) 3.1.2 设计原则 (6) 3.2 数据平台技术体系 (11) 3.2.1 数据平台逻辑架构 (11) 3.2.2 数据采集设计 (14) 3.3 数据平台数据体系 (19)

3.3.1 数据架构设计 (19) 3.3.2 数据模型设计 (21) 3.3.3 灵活查询功能架构 (29) 3.3.4 数据备份与恢复 (29) 3.4 数据平台应用体系 (32) 3.4.1 统一报表平台 (32) 3.4.2 数据图表化展示 (82) 3.5 数据平台设计关键点 (90) 3.5.1 数据平台性能保障 (90) 3.5.2 时间窗口 (98) 3.5.3 备份策略 (99) 3.5.4 数据模型的历史数据存储 (99) 3.5.5 源系统变更影响分析 (101) 第4章软件及推荐硬件设备配置方案 (102) 4.1 系统软件方案 (102) 4.1.1 统一报表平台 (103)

第1章方案总述 1.1前言 我们衷心感谢贵行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为贵行的数据平台建设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的建议书,并通过我们的方案建议书为及其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帮助。 我们期盼与贵行共同努力,以我们在兄弟分行和其他银行实施同类项目的经验以及我们使您的愿景变成现实的能力,为贵行IT建设增添一个新的里程碑,也为我们与贵行的真诚合作启动一个良好的开端。 该项目除了可以用宇信易诚所具有的经验和技术为贵行提供帮助外,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与贵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宝贵机会。我们为这个目标所做出的努力正反映了这一点,我们愿意建立一个灵活的商务策略,和服务质量有竞争力的专家团队来满足贵行的需要。 1.2项目背景 随着贵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不断增多,业务数据量的规模也在急速膨胀。分行数据整合平台作为贵行的数据整合中心,需紧密衔接

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系统技术投标方案

XXX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5) 1.1.项目背景 (5) 1.2.项目概况 (6) 1.3.项目建设目标 (7) 1.4.项目建设内容 (8) 1.5.项目特点及重难点 (11) 1.6.项目建设标准依据 (12) 2.项目需求分析 (13) 2.1.平台建设整体需求 (13) 2.1.1................................................. 建设指标要求 13 2.1.2................................................. 平台技术需求 13 2.1. 3................................................. 平台安全需求 14 2.2.平台系统应用对象分析 (14) 2.2.1................................... 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工作人员 14 2.2.2...................................... 条线业务部门及相关领导 15 2.2. 3................................................. 社区办事居民 15 2.3.业务需求分析 (15) 2.3.1................................................. 业务功能分析 15 2.3.2................................................. 业务流程分析 16 2.4.平台功能需求 (18) 2.4.1................................... 公共服务事务受理服务需求 18 2.4.2............................................ 业务整合对接需求 19 2.4. 3................................................. 后台管理需求 19 2.4.4................................. 综合绩效评估和分析决策需求 20 2.5.业务梳理及规范与标准制定需求 (21) 2.6.配套硬件建设需求 (21) 2.6.1.......................................... 网络与安全设备需求 21

云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中嘉华诚业务云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2011年6月

目录 1总体描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项目背景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的优势.....................................................................................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实施效果................................................................................. 错误!未指定书签。2系统详细建设方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总体架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组网建设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 组网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 资源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3 组网方案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 应用拓扑建设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1应用设计需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2应用拓扑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 云计算能力升级扩展方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1 网络带宽资源升级.........................................................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2 计算资源池(池内存池存储池)扩展流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3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软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硬件配置清单及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

资源管理平台系统-技术方案

资源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文档修改记录 版本号修改内容描述修改人修改日期V0.1 建立 V1.0 修订

目录 1概述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 建设目标 (1) 1.4 设计原则 (2) 1.5 术语及缩略语 (2) 1.6 引用文件 (3) 2主要功能与战术技术指标 (3) 2.1 总体要求 (3) 2.1.1 可定制性 (4) 2.1.2 可靠性 (4) 2.1.3 可扩展性 (4) 2.1.4 实用性 (4) 2.1.5 安全性 (4) 2.1.6 易维护性 (5) 2.2 主要功能要求 (5) 2.2.1 集成架构设计 (5) 2.2.1.1 硬件设施及基础监控层 (5) 2.2.1.2 采集管理平台层 (5) 2.2.1.3 资源层 (5) 2.2.1.4 应用层 (6) 2.2.2 业务系统集成注册发布管理 (7) 2.2.3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7) 2.3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8) 2.3.1 响应时间 (8) 2.3.2 可用性指标 (8)

3系统总体设计 (10) 3.1 系统体系结构 (10) 3.1.1 系统组成 (10) 3.1.2 组成架构 (12) 3.1.3 技术体制 (14) 3.2 系统使用流程 (14) 3.2.1 用户角色 (14) 3.2.2 工作流程 (16) 4分系统设计 (18) 4.1 系统运维管理功能 (18) 4.2 注册发布管理功能 (18) 4.2.1 功能组成 (19) 4.2.2 形式审查 (19) 4.2.2.1 功能说明 (19) 4.2.2.2 业务流程 (19) 4.2.2.3 外部信息关系 (20) 4.2.3 数据审核 (21) 4.2.3.1 功能说明 (21) 4.2.3.2 业务流程 (21) 4.2.3.3 外部信息关系 (22) 4.2.4 数据发布 (23) 4.2.4.1 功能说明 (23) 4.2.4.2 业务流程 (23) 4.2.5 数据查询 (23) 4.2.5.1 授权内数据查询 (23) 4.2.5.1.1 功能说明 (23) 4.2.5.1.2 业务流程 (24) 4.2.5.2 授权外数据查询 (24)

方案-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方案(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

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交易平台建设方案 技术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目的,通过创新交易方式和服务模式,为我市十大产业培植壮大,提供一个集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过程服务为一体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 一、建设思路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总体思路,围绕构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平台中心任务,面向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十大产业提升,针对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资源共享与集成等提供服务;二是面向企业技术创新所需,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提供综合服务;三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提供服务。 二、建设重点 (一)信息服务 1、技术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在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信息,提供定向信息服务。 2、创新源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研究领域、优势专业、研究动态信息。 3、人才信息。建立我市专家数据库(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对接国内外创新团队、咨询顾问、专家数据库等。

4、产业技术发展信息。围绕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产业调查,产业信息推送服务。 (二)技术交易 依托科技综合服务大厅,开展技术交易线下服务;依托互联网络对接国内外技术交易市场和数据库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易线上服务; 1、线下服务 围绕我市十大产业体系,全方位集聚与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服务资源,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划分为如下功能区:1)综合服务区:设置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质认定、技术交易、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中介代理九个服务窗口。 2)科技创新展示区:设有科技产业、科技载体、科技服务等展区,集中展示市情、科技工作发展、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品、科技成果、区域科技创新等。 3)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区:通过展示、推介、转化、交易服务功能,打造国内一流的成果转化转移服务平台。进行技术经纪人活动、项目交流与对接、线下成果交易。常年举办科技成果交易对接会、专项定题座谈会、信息发布会、项目路演、科技培训等。 2、线上服务

软件平台运维技术方案1总体方案

软件平台运维技术方案 1.1 总体维护方案 全面保障招标人信息、应用系统平稳运行及有效应用,总体目标如下: 建立系统运维机制。提供全程运维服务,出现故障应能及时告警。必须建立完善的运维机制,包括运维团队、运维方案、运维制度、应急预案等:不发生六级及以上通信设备事件。不发生因云平台环境原因造成的系统故障、停机等事件。 信息安全。运维人员严格遵守有关信息安全与保密管理规定,运维期不得发生六级及以上信息安全事件。 运行指标要求。主机系统(包括存储)可用率不低于99.99%。主机系统可用率=(总时间-主机计划外停机时间)/总时间*100%。应用系统可用率不低于99.99%。应用系统可用率=(总时间-计划外停机时间)/总时间*100%。网络可用率不低于99.99%。信息网络可用率=(总时间-计划外网络中断时间)/总时间*100% 服务满意度。服务态度端正,有问必答,用语规范,态度诚恳,耐心解答用户疑难,虚心听取用户意见,处理业务不拖拉,不推诿。客户服务满意度达到99%以上。客户服务年投诉次数小于4次。 问题响应效率。从开始处理后3个小时内解决的问题占全部问题的比重不得低于80%;在一个小时内响应的问题占全部问题的比重不得低于95%;客户端、网络、用户管理、权限变更、操作类问题一个工作日内解决,业务流程、系统配置、权限设计类问题视问题的情况,一般在5个工作日内解决,系统变更业务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新需求、开发类问题需视开发及测试情况尽快解决。 恢复措施。具备自动或手动恢复措施,以便在发生错误时能够快速地恢复正常运行。软件系统故障时,自动恢复时间< 30分钟,手工恢复时间< 4 小时。 1.1.1 信息资产统计服务 此项服务为基本服务,包含在运行维护服务中,帮助我们对用户现有的信息资产情况进行了解,更好的提供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

广东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培育建设实施方案 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将广东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的目标,根据《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以及《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的地区,加快智能制造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链整合、配套分工和价值提升,利用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将智能制造从点、线延伸到面,全面推动广东省制造业发展,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主要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各地市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突出地区发展重点与特色,规划建设各地市

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 市场主导,省市联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挥省市(区)各方优势,省市联手在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应用为先,示范带动。通过推广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和产品,发挥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推动作用,首先充分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树立各类、各层次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充分带动智能制造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总体目标。 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建设一批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具有公益性与开放性的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培育建设50个左右各类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做大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规模,力争形成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地市、产业特色明显、创新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同时逐步完善服务平台体系,建设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联盟。 ——各类服务平台累计为行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服务的次数达到每年500次以上;每年累计开展各类智能制造技术培训或讲座200次以上,每年累计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不少于10000人次。 ——服务平台实施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推广应用,运用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生产装备、生产过程、产品和

人才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人才网平台项目建 设方案 1 项目概述 1.1人力资源与就业背景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当前,人才资源流动配置和有效解决人才资源供需矛盾成为社会与企业面临的难题。面对人才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双难现象,人才服务机构应重点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对接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为人才求职和单位用人搭建有效的服务桥梁,有效的帮助用人单位寻找到合适人才,帮助人才寻找合适岗位。 建设强大的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促成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才服务企业完美结合,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供需双方实时对接。 1.2项目建设总体思路 打造智能化人才交流平台,有效整合国内外人才服务机构优质资源和全社会人才服务需求信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不断创新公益服务与人才配置协调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人才服务网络搜索系统、人才服务信息数据库和人才服务供需对接特色网站,实现PC网+微信网+wap网三维一体智能人才平台,有效的覆盖来源于PC端、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手机浏览器访问)、微信用户,利用微信等信息工具的传播转发便利性,帮助网站实现人气提升。

2项目设计方案 2.1系统需求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人才服务网将建设一个功能强大、使用简便、响应快速、性能稳定、信息安全的平台。 2.2 内容 人才服务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才服务网PC网页、微信公众平台网、wap移动端、系统管理等。 2.3功能定位 2.3.1全开放的人才服务平台 平台允许个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注册成平台用户,用人单位能通过网站发布单位信息、人才需求信息,通过平台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需要的人才,浏览简历并对合适的简历发出面试邀请;个人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布简历,并可通过平台寻找合适的用人单位及职务,投放简历;通过特殊人才供需平台,为VIP客户定向的寻找专业高端人才,为高端人才定向寻找对口单位。所有的服务流程都由双方发起、运作和完成,在信息化平台上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的场化运行。 2.3.2 搜索引擎 建立站内搜索功能,帮助个人及企业会员便捷的按照自己需求搜索岗位或人才简历。 2.3.3动态人才服务信息数据库 充分引入加盟服务机构的海量服务信息资源,保证了平台人才信息数据的实

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第1章.基本情况 1.1. 项目名称 XX单位XX云计算平台工程。 1.2. 业主单位 XX单位。 1.3. 项目背景 1.3.1. XX技术发展方向 XX,即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web2.0、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我国XX建设也发生着变化。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就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方向,要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应用。

1.3. 2. 有关XX公开的相关要求 全国XX领导小组发布了《关于开展依托XX平台加强县级政府XX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就开展依托XX平台加强县级政府XX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提出了相关意见。要求在试点县(市、区),用一年左右时间,建立和完善统一的XX平台,充分利用平台全面、准确发布政府信息公开事项,实时、规办理主要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并实现电子监察全覆盖,为在全国全面推行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1.4. 建设规模 本期建设规模为(后续根据实际服务器及机房环境进行调整):

1.5. 投资概算 本项目本期工程概算总投资为XXXX万元(人民币)。 1.6.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GB50174-93)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GB50052-92)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GBJ—83)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GB50057-94)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守则》(GB7450-87)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GBJ79-95) 《中华人民国标准》(BMB3-1999) 《涉密信息设备使用现场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要求》(BMZ1-2000)《涉及国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技术要求》(BMZ1-2000) 《涉及国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方案设计指南》(BMZ2-2001)《涉及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测试指南》(BMZ3-2001) 1.7. 设计围 本方案涉及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基本情况;

短信平台技术方案通用版

短信平台技术方案

目录 1 总体描述 (4) 1.1 说明 (4) 1.2 遵循规范 (4) 1.3 缩略语 (4) 2 系统体系架构 (5) 2.1 系统逻辑结构 (5) 2.2 系统模块结构 (6) 2.3 接入运营商 (6) 2.4 接入方式 (7) 2.5 网络拓扑图 (8) 2.6 技术平台选用 (8) 2.6.1 J2EE平台 (9) 2.7 系统特点 (10) 2.7.1 快速应用开发优势 (10) 2.7.2 信息处理的速度优势 (10) 2.7.3 灵活的扩展性能 (10) 2.7.4 分布式的信息路由 (11) 2.7.5 系统的扩展性和伸缩性强 (11) 2.7.6 内容分布式存储和统一访问管理 (11) 2.7.7 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 (11) 3 平台模块 (12) 3.1 通讯协议模块 (12) 3.1.1 中国移动CMPP网关 (12) 3.1.2 中国联通SGIP网关 (12) 3.1.3 中国电信SMPG/ISAG网关: (12) 3.1.4 国际标准的SMPP网关: (12) 3.1.5 调度系统: (12) 3.1.6 网关监控系统: (12) 3.1.7 数据缓冲的基本方法 (12) 3.1.8 数据缓存的目的 (13) 3.2 业务处理模块 (13) 3.2.1 短信业务管理 (13) 3.2.2 短信上行处理 (13) 3.2.3 短信发送管理 (13) 3.2.4 短信审核管理 (13) 3.2.5 短信用户管理 (14) 3.2.6 短信日志 (14) 3.3 业务统计模块 (14) 3.3.1 短信上行统计 (14) 3.3.2 短信下行统计 (14) 3.3.3 短信点播统计 (14) 3.3.4 短信包月统计 (15)

云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中嘉华诚业务云平台 项目技术方案 2011年6月 中嘉华诚云平台建设技术方案 目录 1总体描述 (3) 1.1项目背景概述 (3) Applogic的优势...................................................................................................... 1.2 3 实施效果................................................................................................................... 4 1.3 系统详细建设方案 (72) 2.1总体架构 (7) 组网建设方案2.2 (8) 2.2.1 组网方案 (8) 资源配置......................................................................................................... 10 2.2.2 组网方案特点................................................................................................. 12.2.3 0 应用拓扑建设方案................................................................................................. 12.3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运营方案

技术交易交流平台建设方案说明:本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修改

技术交易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为目的,通过创新交易方式和服务模式,为我市十大产业培植壮大,提供一个集信息服务、交易服务和过程服务为一体的技术转移综合服务平台。 一、建设思路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总体思路,围绕构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平台中心任务,面向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面向十大产业提升,针对产业科技发展、创新资源共享与集成等提供服务;二是面向企业技术创新所需,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等提供综合服务;三是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提供服务。 二、建设重点 (一)信息服务 1、技术信息。搜集、整理、发布在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信息,提供定向信息服务。 2、创新源信息。搜集、整理、发布科研院所技术成果、研究领域、优势专业、研究动态信息。 3、人才信息。建立我市专家数据库(专业方向、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对接国内外创新团队、咨询顾问、专家数据库等。 4、产业技术发展信息。围绕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产业调查,产业信息推送服务。 (二)技术交易

依托科技综合服务大厅,开展技术交易线下服务;依托互联网络对接国内外技术交易市场和数据库服务平台,开展技术交易线上服务; 1、线下服务 围绕我市十大产业体系,全方位集聚与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服务资源,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划分为如下功能区: 1)综合服务区:设置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质认定、技术交易、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科技金融、中介代理九个服务窗口。 2)科技创新展示区:设有科技产业、科技载体、科技服务等展区,集中展示市情、科技工作发展、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产品、科技成果、区域科技创新等。 3)成果转化及技术交易区:通过展示、推介、转化、交易服务功能,打造国内一流的成果转化转移服务平台。进行技术经纪人活动、项目交流与对接、线下成果交易。常年举办科技成果交易对接会、专项定题座谈会、信息发布会、项目路演、科技培训等。 2、线上服务 1)与北方技术交易市场、中国技术交易网、上海技术交易网、科易网、中国技术交易所、中国浙江网上技术交易市场等对接,掌握项目供需、技术交易、区域创新、国际合作等信息。 2)与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大型数据库端口连接,获取、分析、推送文献资源元数据,形成大数据云租用或者建设本地镜像。

智慧平台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分析报告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智慧平台建设项目解决方案

第1章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 智某某某区级平台建设项目 1.2. 建设目标 为贯彻落实《某某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意见征集工作的意见》(京政办发〔2014〕21号),进一步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畅通人民意见建议征集渠道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1.3. 建设内容 为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反映渠道畅通,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推某某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共某某市门某某区委办公室某某市门某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京门办发〔2015〕3号),结某某区实际现状,以为民服务中心现有平台为基础,以贯彻落实《实时意见》为关键,以有效做好人民意见建议征集工作为目标,进一步丰富案件类型、改进工作流程,升级改造或扩展现有平台系统,依托为民服务信息平台新建与人民建议意见征集配套的系统。本期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现有为民服务信息平台改造、为民服务网站改版和新建其他业务系统。 1.4. 建设地点 门某某区政府为民服务中心机房。 门某某区政府经信委机房。

门头沟为民服务中心机房 1.5. 建设周期 智某某某区级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周期6个月。 项目整体规划为2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截止到2016年11月底(以11月份完成招投标为参考)前完成包括为智某某某区级平台的需求调研、平台功能设计; 第二阶段 截止到2017年5月底完成平台主体建设功能。系统进入测试联调阶段,并于2017年7月份初正式上线运行。 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410万元,其某某市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建设费用240万元,人民意见建议征集精细化管理费用40万元,职能单位领导值机管理费用40万元,为民服务中心原功能模块升级改造费用40万元,IP呼叫系统扩容费用50万元,详见投资估算表。 1.7. 主要结论和建议 本项目是门某某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促进智慧门头沟建设的步伐,为增强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企事业的服务水平,以进一步实现政府服务化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所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本项采用国际上先进技术,系统采用的产品等均为成熟稳定产品,在国内外的项目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技术保证,建设基础良好。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建设目标和内容明确、建设方案和规模合理且采用成熟技术、实施方案和项目组织机构落实、投资估算满足现阶段控制要求。建议尽快立项实施,确保项目按计划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