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花芽分化BD

(完整版)花芽分化BD
(完整版)花芽分化BD

花芽分化

目录

简介

什么是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过程。

花芽分化是指植物茎生长点由分生出叶片、腋芽转变为分化出花序或花朵的过程。花芽分化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生理和形态标志。这一全过程由花芽分化前的诱导阶段及之后的花序与花分化的具体进程所组成。一般花芽分化可分为生理分化、形态分化两个阶段。芽内生长点在生理状态上向花芽转化的过程,称为生理分化。花芽生理分化完成的状态,称作花发端。此后,便开始花芽发育的形态变化过程,称为形态分化。

花芽分化的原理

花芽分化的变化规律与各种植物品种的特性及其活动状况有关;还与外界环境条件以及农业技术措施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掌握其规律,并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下,充分满足花芽分化对内外条件的要求,使每年有数量足够和质量好的花芽形成,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花芽分化分为生理分化期和形态分化期。生理分化期先于形态分化期1个月左右。花芽生理分化主要是积累组建花芽的营养物质以及激素调节物质、遗传物质等共同协调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各种物质在生长点细胞群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为形态分化奠定的物质基础。但是这时的叶芽生长点组织,尚未发生形态变化。

生理分化完成后,在植株体内的激素和外界条件调节影响下,叶原基的物质代谢及生长点组织形态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可区分出花芽和叶芽,这就进入了花芽的形态分化期,并逐渐发育形成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直到开花前才完成整个花器的发育。

花芽分化首先取决于植物体内的营养水平,具体说就是取决于芽生长点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液浓度又取决于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同时又受体内内源调节物质(如脱落酸、赤霉素、细胞激动素等)和外源调节物质(如多效唑、B9、乙烯利、矮壮素等)的制约。相反激素的多少与运转方向又受体

(五)不定期分化类型

每年只分化一次花芽,但无一定时期,只要达到一定的叶面积就能开花,主要视植物体自身养分的积累程度而异,如凤梨科和芭蕉科的某些种类。

促进花芽分化的方法

第一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防治病虫害

主要是培养健壮的一二年生春梢,每年也有夏秋梢。防治病虫害可使作物免受病虫的危害实现正常生长。

第二适时水肥供应

秋冬季适当控制水分的供应,降低土壤含水量,以土壤含水率20~25%为宜。秋梢转绿老熟后不施或少施速效氮肥,防止抽吐冬梢,抑制有机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促进花芽分化。

第三露根、晒根或断根

幼年树或成年空怀树在秋冬季对根系进行露根、晒根或断根处理,可起到抑制水分的吸收,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但受天气和根系生长状态的影响较大,如遇秋冬季降雨较多或主根过于强大而深扎,垂直根过多,水平根不发达等情况,这了处理不能达到促进花芽分化的月的,如遇秋冬季干旱效果才显著。

第四环割促花

(1)环割促花的原理:在果树花芽分化机理研究中,存在激素学说和营养学说两种意见。

从激素学说观点来看,环割处理后,可以降低促进柑橘生长、抑制花芽分化的内源激素包括赤霉酸(GA3)、细胞激动素 (CTK)、吲哚乙酸(IAA)的含量,提高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的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的含量,从而起到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从营养学说观点来看,环割处理后,切断了韧皮部筛管的通路,造成碳水化合物向地下根系转移受阻,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和活动,影响了根系正常的水分吸收,起到了控制水分供应的作用。增加了环割(环扎、环剥)口上部树冠或枝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提高了树体内树液的浓度和碳氮(C/N)比,从而促进了花芽分化。

(2)环割的对象:环割的对象是可以进入结果期而没有花的幼年树和成年空怀树。

(3)环割的时间:由于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以及同一植株的不同生长点,柚树花芽生理分化期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环剥摘叶法测定柚树花芽生理分化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至12月上旬陆续进行。为此,柚树环割的时间选择在9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止,在这一时间范围内环割促花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在气温变幅很大的四月中旬至11月中旬环割,容易产生落叶过多等问题,一般不在此段时间内环割。应选在天气温暖的9月下旬和10月上旬,或气温降低已稳定的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这两段时间环割。还需根据各地的不同气候环境条件来选择环割的最佳时间,一般大于或等于10℃年积温在6000~6500℃左右的地区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环割为宜,在大于或等于10℃年积温在7000℃以上的地区在12月上旬环割为佳。由于柚树皮较厚,环割后容易愈合。因此,对于初结果树及徒长性很强的空怀树,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及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分别环割1次,如此环割:两次,对保证足够花量较有把握。

(4)环割工具的选择:环割工具的刀口过厚,会引起伤口间隔过大,而不容易愈合,使愈合时间拖长,根系长期得不到营养供应,吸收能力转弱,而地上部分较长时间水分及无机元素营养供应不足,容易引起大量落叶,树势衰弱,翌年虽花多,但坐果率不高;影响产量的提高。如果选用环割工具的刀口过薄,则伤口容易愈合,不过促花效果不好。一般选用大号电工刀作环割工具为佳,使用电工刀前不宜磨得过薄或过快,以把刀口原有的棱角磨去为适度。

(5)环割的部位:环割的部位必须根据不同的树龄选择不同的部位。开始进入结果的幼年树选在主干与主枝交接口下方比较光滑平整的主干上。成年壮旺柚树以选在主枝的光滑平整部位上环割为佳。随着树龄的增加,环割部位可以逐渐向上移。为防止因环割造成根的有机营养缺乏,导致大量落叶,成年树可留1~2枝低位的小主枝或侧枝不割,让其输送光合产物养根。

(6)环割的操作方法:环割时使用阴力,按压刀身至刀口刚进入本质部的深度为宜。抓刀的手需保持稳定,刀身与地面保持平行。刀身不能上下摇摆;这样会造成进刀口上下皮层与木质部离位,引起伤口过大,愈合时

间过长,环割时切忌重重复复地往返割,这样伤口也会过大;进行闭圈全环,必须将皮层全切断;不能留下部分韧皮部筛管通道不割,以免削弱环割的效果。

环割后15天内必须经常在柚园检查,环割后有无引起落叶的现象。如发现有落叶过多的柚树,必须及时防止继续落叶,可用0.3~0.5%的尿素或硫酸铵水,淋在吸收根生长较集中的范围内,可防止大量落叶,在环割后飞个月内切忌使用容易引起落叶的农药,如石硫合剂、松脂合刑和柴油乳剂等。环割20天以后检查环割的效果,叶片如果能由浓绿转变为微黄绿色为有效;叶片一直不退绿则需考虑再环割1次,直至叶色退绿,促花才能见效。

第五环剥促花

环剥促花与环割促花的原理、时间、工具、部位以及处理后的管理均相同。只是环剥的对象和操作方法不同。

环剥的对象是特别壮旺的成年空怀树,长期不开花结果,过于徒长的柚树,可进行环剥促花。但由于环剥处理后,伤口过大,不容易愈合,翌年又开花结果过多,严重损伤树势,不易恢复。因此,能采用环割的方法达到预期促花效果的柚树,一般不采用环剥促花处理。环剥的方法是用刀在皮层上下距离 2~4毫米中间环割两刀,把两刀口中间的皮层剥去。环剥促花不宜采用全环剥,必须留一定宽度的范围不环剥,可根据树干干围的大小来增减不环剥的宽度,一般留下2~4厘米宽的皮层不环剥为宜。或留下1~2条低位的小主枝不环割以养根系。

第六环扎促花

环扎促花与环割促花的原理、对象、部位和处理后的管理均一样,而与环割的时间和操作方法不同。柚树的环扎时间必须比环割的时间提前,在9月中旬左右进行为宜。因为环扎时用人力收紧铁线,不能立即切断韧皮部的通道,必须经过一段时间,随着树干粗度的生长增大,铁线才能扎紧树干,抑制有机营养向扎线以下运输,起到环扎促花的作用。一般环扎50天左右才能解去铁线。过早解去铁线,会影响环扎促花的效果。过迟解

去铁线,常使根系受到过分抑制,叶片过度变黄及落叶过多,使树势过分削弱,花量虽多,但坐果率不高。环扎促花及时解扎的标准以叶色已从浓绿转变为微黄绿色时解扎为佳。全果园不必机械地规定统一时间解扎,而是哪一株,哪一枝条达到解扎标准,就解扎哪一株,哪一枝。同样需要留下1~2条低位的小主枝不环扎,以养根系。初结果,营养生长偏旺的柚树或营养生长过旺的“空怀树”,采取环割、环扎、环剥、断根等措施促进花芽分化是既经济方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但在柚树进入盛产期后(8~10年生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已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只要当年挂果量不过多,结果母枝健壮,施足肥,不偏施氮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适当,花芽分化期适当控水,一般都能正常开花,在那时就不一定再用环割、环扎、环剥的措施促花了。

高等植物花芽分化机理研究进展

第28卷 第2期 经济林研究 V o l.28 No.2 2010年6月Nonwood F orest Research Jun.2010 高等植物花芽分化机理研究进展 郜爱玲,李建安,刘 儒,何志祥,孙 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 花芽分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发生过程,是植物体内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 了解植物花芽分化的机理对于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进行花期调控,缩短果树童期,加速植物的育种进程,实现植物的遗传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对近年来高等植物花芽分化机理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花芽分化与环境因素、植物激素的关系,与激素有关的花芽分化机理假说及花芽分化的分子机理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高等植物;花芽分化;机理;分子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 Q94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3-8981(2010)02-0131-06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in higher plants G A O A i ling,L I Jian an,L IU R u,HE Zhi x iang,SU N Y ing (T he key Lab of N on w ood Fo rest P roducts o f Fo restry M inistr y,Central South U niversity of Fo restry&T echnolo gy,Chang sha410004,Hunan,China) Abstract:Flow er bud differentiation is a highly co mplex bio chemical and physiolog ical mor pho genesis pro cess,w hich is the r esult of all kinds of factor s interacting and coo rdinating tog et her in plants.U 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flow er bud differentiatio n of plants has g reat significance fo r making reasonable measures contr ol flo wer ing,shor tening the fr uit trees child stag e,speeding up process o f breeding and achiev ing genetic reg ulatio n of plants.Advances in research on hig her plant flo wer bud differ ent iatio n mechanism w ere r eview ed,including relationship betw eenit and env iro nmental facto rs,relat ionship betw een it and plant hor mones,flow er bud differentiatio n mechanism hy po theses relat ed to ho rmones,mo lecular mechanism of flo wer bud differentiatio n,and so o n. Key words:higher plants;flow er bud differentiat ion;mechanism;molecular g enetics 开花是高等植物生活史上的一个质变过程,是植物生殖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志。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便由叶芽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为花芽生理和组织状态,发育成花器官雏形,这个过程称作花芽分化(flow er bud differentiation)。花芽分化是有花植物发育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花芽分化机理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方法,打破了花芽分化机理研究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极大地推动了花芽分化机理的研究。本文中就近10多年来花芽分化机理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更好地研究植物花芽分化机理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0 01 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油桐成花机理及其对激素信号的分子应答!(30671710)。 作者简介:郜爱玲(1972-),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林栽培育种。 通讯作者:李建安(1964-),男,湖南茶陵人。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林培育与林木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 E mail:lja0733@https://www.360docs.net/doc/2b10731312.html,。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参考答案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参 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简单蛋白:水解时只有氨基酸的蛋白质。 3.结合蛋白:水解时不仅产生氨基酸还产生其他化合物,即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成为附因子。 4.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5.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时,生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并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二、填空题 1.零负正 2.两条或两条以上三级 3.α-螺旋、β-折叠、β-转角 4.碱基磷酸戊糖 5.超螺旋 三、单项选择题 3. 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五、简答题 1.简述RNA的种类及功能。 答: RNA: 包括mRNA:信使RNA,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tRNA:转运RN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转氨基酸的。 rRNA: 核糖体RN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类型。

答: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折叠、盘绕而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或结构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自由回转等。 3.比较DNA 和RNA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区别。 (1)构成DNA 的碱基为A、T、G、C;而RNA 的碱基为A、U、C、G; (2)构成DNA 的戊糖是β-D-2-脱氧核糖;而构成RNA 的戊糖为β-D-核糖。 (3)DNA 的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而RNA 的结构以单链为主,只是在单链中局部可形成双链结构。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叫米氏常数。 2.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叫单体酶。 3.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 4.与酶蛋白结合较松驰的辅因子。 5.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的辅因子。 二、填空题 1.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2.酶蛋白辅因子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四、多项选择题 1.A B C 2.D EK 五、简答题 1.酶不同于其他催化剂的特点有哪些? 答:酶所催化的反应条件都很温和(常温、常压下); 酶催化据有高效性;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酶的催化活性可控制。 六、论述题 1.论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影响;抑制剂影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激活剂影响。 第三章参考答案

花芽分化

图1-1 番茄花芽0级图1-2 番茄花芽1级图1-3 番茄花芽2级 图1-4 番茄花芽3级图1-4 番茄花芽4级 图2-1 茄子花芽0级图2-2 茄子花芽1级图2-3 茄子花芽2级图2-4 茄子花芽3级图2-5 茄子花芽4级 花冠 花萼 雌蕊 雄蕊 花萼原基 花冠原基 雄蕊原基 雌蕊原基 花萼 花冠 雄蕊 雌蕊 花萼原基 雄蕊原基 雌蕊原基 花冠原基

图3-1 辣椒花芽0级 图3-2 辣椒花芽1级 图3-3 辣椒花芽2级 图3-4 辣椒花芽3级 图3-5 辣椒花芽4级 图4-1黄瓜花芽分化0级 图4-2黄瓜花芽分化1级 图4-3黄瓜花芽分化2级 图4-4-1 黄瓜雄花花芽3级 图4-5-1 黄瓜雄花花芽4级 花萼原基 雄蕊原基 雌蕊原基 花冠原基 花萼 花冠 雄蕊 雌蕊 雄蕊原基 花萼 花冠 雄蕊 花冠原基 花萼原基

图4-4-2 黄瓜雌花花芽3级图4-5-2 黄瓜雌花花芽4级 图5-1 南瓜花芽分化0级图5-2 南瓜花芽分化1级图5-3 南瓜花芽分化2级 3.结果与分析 3.1番茄的花芽分化 番茄子叶期开始为花芽分化0级特征如图1-1,之后出现1级特征如图1-2,而在两片真叶时期出现2级特征见图1-3,在达到肉眼可见的小花蕾的时候达到3级见图1-4,而大花蕾则彰显的番茄花芽进入发育的4级状态见图1-5,详细分布见表1。 3.2茄子的花芽分化 茄子子叶期有花芽0级特征见图2-1,而出现一片真叶时出现1级特征见图2-2,之后部分出现2级特征见图2-3,而出现肉眼可见小花蕾时即为出现3级特征见图2-4,而大花蕾即有明显的4级特征见图2-5,详细分布见表1。 3.3辣椒的花芽分化 辣椒子叶期展现花芽0级见图3-1,之后在子叶期未出现真叶时出现1级特征见图3-2,当出现四片真叶时达到2级特征见图3-3,出现肉眼可见小花蕾程度时出现3级特征见图3-4,而成长到大花蕾时即为出现4级特征见图3-5,详细分布见表1。 花萼 花冠 雌蕊 花萼原基 花冠原基 雌蕊原基

(完整版)花芽分化BD

花芽分化 目录 简介 什么是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过程。 花芽分化是指植物茎生长点由分生出叶片、腋芽转变为分化出花序或花朵的过程。花芽分化是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生理和形态标志。这一全过程由花芽分化前的诱导阶段及之后的花序与花分化的具体进程所组成。一般花芽分化可分为生理分化、形态分化两个阶段。芽内生长点在生理状态上向花芽转化的过程,称为生理分化。花芽生理分化完成的状态,称作花发端。此后,便开始花芽发育的形态变化过程,称为形态分化。 花芽分化的原理 花芽分化的变化规律与各种植物品种的特性及其活动状况有关;还与外界环境条件以及农业技术措施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掌握其规律,并在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下,充分满足花芽分化对内外条件的要求,使每年有数量足够和质量好的花芽形成,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花芽分化分为生理分化期和形态分化期。生理分化期先于形态分化期1个月左右。花芽生理分化主要是积累组建花芽的营养物质以及激素调节物质、遗传物质等共同协调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各种物质在生长点细胞群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是为形态分化奠定的物质基础。但是这时的叶芽生长点组织,尚未发生形态变化。 生理分化完成后,在植株体内的激素和外界条件调节影响下,叶原基的物质代谢及生长点组织形态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可区分出花芽和叶芽,这就进入了花芽的形态分化期,并逐渐发育形成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直到开花前才完成整个花器的发育。 花芽分化首先取决于植物体内的营养水平,具体说就是取决于芽生长点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液浓度又取决于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同时又受体内内源调节物质(如脱落酸、赤霉素、细胞激动素等)和外源调节物质(如多效唑、B9、乙烯利、矮壮素等)的制约。相反激素的多少与运转方向又受体

植物花芽分化生理

专题一植物花芽分化生理 一、植物花芽分化机理(学说) 二、植物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花芽分化是有花植物发育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形态建成过程。这一过程是在植物体内外因子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协调下完成。 ●了解植物花芽分化的机理对于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进行花期调控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情况下,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便由叶芽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变为花芽生理和组织状态,然后发育成花器官原基雏形,此过程称之为花芽分化。 ●由于花芽分化对植物开花的数量、质量以及坐果率都有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产量。因此,对植物花芽分化的生理生化研究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植物花芽分化机理(学说) ●1、花芽分化的临界节数学说 ●苹果的花芽是一个带有21个叶状物的短缩枝轴,其上由下而上螺旋状地排列着9片鳞片,3片过渡叶,6片真叶和3片苞叶,花原基着生于顶端及其下苞叶和远轴真叶的叶腋中(图1-6)。 ●苹果花芽分化取决于芽轴上相邻叶原基形成的间隔时间——间隔期。 ●苹果的芽只有达到一定的临界节数后,梢尖及其下的叶腋中才有可能开始成花诱导。 ●临界节数具有品种特征,如苹果品种橘苹为20节,金冠为16节。 ●在果树生产实践中,一方面可以看到充实饱满芽的中轴上产生的节数通常较多,也容易成花; 但另一方面,象苹果和梨等树种的腋花芽,其成花的临界节数也仅需8-10节,与顶花芽迥异。 因此,关于成花临界节数的理论,尚待重新认识和研讨,特别在不同树种方面更是如此。 2、碳氮比学说和蛋白质成花学说 ●Klebs(1903、1918)最早提出,只有当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比含氮化合物在数量上占优势时,植物才开始开花。 ●Kraus和Kraybill(1918)通过对番茄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碳氮比学说,即营养生长的强度和花芽的形成取决于碳水化合物与氮的数量之比。 ●该学说提出后获得了广泛的支持。1920-1940年期间,不少人即以果树为试材验证碳氮比(C/N)学说的正确性,运用了遮光、摘叶、修剪和施氮等措施作为处理,结果如图1-7和表1-2。 总结: ●碳水化合物既是结构物质又是能量提供者,它的积累与花芽分化密切相关,对此人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李天红的试验表明,虽然碳水化合物对红富士苹果花芽孕育的启动影响较小,但是它对花芽形成的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吴月燕研究了葡萄叶片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对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芽分化进度与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中的淀粉积累有利于花芽分化,叶片的淀粉含量与花芽分化呈显著正相关。 3、花芽分化的激素平衡学说 ●试验1:将苹果幼果挖去果心和种子,结果这种果实经手术后生长基本正常,并在同一短枝上形成花芽。 ●若在挖去果心和种子的空腔内加入0.1%的2,4-D羊毛脂软膏,则在同一短枝上就不会再有花芽发生。 ●由此推想,在自然发育的胚中能产生一种激素,可以阻止该短枝上花芽的形成。 ●试验2:无子果实的结实作用对翌年短枝的开花没有任何影响。 ●试验3:在花后不同时期的疏果试验中也证明苹果种子的发育抑制花芽的形成,并主要发生在受精5周以后。 ●结论:果实发育对花芽形成的限制因子不是营养竞争所致,而是由种子所产生的某种激素。 ●这类激素主要是赤霉素类的物质,尤其是GA4+7,并被称为“抑花激素”。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参考答案精编版

植物生理生化作业题参考答案精编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植物生理生化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排列顺序。 2.简单蛋白:水解时只有氨基酸的蛋白质。 3.结合蛋白:水解时不仅产生氨基酸还产生其他化合物,即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成为附因子。 4.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 5.天然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时,生物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但并未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该过程称为蛋白质变性。 二、填空题 1.零负正 2.两条或两条以上三级 3.α-螺旋、β-折叠、β-转角 4.碱基磷酸戊糖 5.超螺旋 三、单项选择题 3. B 四、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五、简答题 1.简述RNA的种类及功能。 答: RNA: 包括mRNA:信使RNA,蛋白质合成的模版。 tRNA:转运RNA,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运转氨基酸的。 rRNA: 核糖体RNA,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类型。

答: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折叠、盘绕而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或结构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自由回转等。 3.比较DNA 和RNA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区别。 (1)构成DNA 的碱基为A、T、G、C;而RNA 的碱基为A、U、C、G; (2)构成DNA 的戊糖是β-D-2-脱氧核糖;而构成RNA 的戊糖为β-D-核糖。(3)DNA 的结构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而RNA 的结构以单链为主,只是在单链中局部可形成双链结构。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叫米氏常数。 2.只有一条多肽链的酶叫单体酶。 3.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 4.与酶蛋白结合较松驰的辅因子。 5.与酶蛋白结合牢固的辅因子。 二、填空题 1.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专一性 2.酶蛋白辅因子 三、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四、多项选择题 1.A B C 2.D EK 五、简答题 1.酶不同于其他催化剂的特点有哪些? 答:酶所催化的反应条件都很温和(常温、常压下); 酶催化据有高效性; 酶催化具有专一性; 酶的催化活性可控制。 六、论述题 1.论述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影响;抑制剂影响(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不可逆抑制);激活剂影响。 第三章参考答案

草莓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草莓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摘要:概述了花芽分化机理的5种假说,综述了在草莓花芽分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草莓花芽分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其他园艺作物花芽分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展望了草莓花芽分化今后的研究方向。 草莓的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素有“水果皇后”的美誉深受生产者,消费者青睐。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草莓提出了成熟期早、结果期长、品质优的新要求,而目前生产上设施草莓上市期一般为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1月底前的早期果产量较低,这制约了大棚草莓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培育早发壮苗的基础上积极采取促进花芽分化的技术是草莓提早成熟以及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必要措施。花芽分化是有花植物发育的关键阶段,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形态建成的过程是在植物体内外因子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协调下完成的,因此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也很多。除外界因素以外,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因也极其复杂,其中内源激素是花芽分化的关键养分是花芽分化的基础,基因表达是花芽分化的途径。 本文旨在概述花芽分化机理假说的基础上,综述近十几年来人们在促进草莓花芽分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借鉴其他园艺作物中花芽分化的研究成果,以期为研究草莓花芽分化机理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1 花芽分化机理假说 1.1 营养假说 1977年Sachs 提出了营养假说,即生长点内部不同组织所获得的营养差异决定花芽的形成与否,当中心分生组织获得较多的养分供应时,则转向花芽分化方向发育。 1.2 碳氮比理论 Klebes提出了开花的碳氮比理论,认为植物体内氮化合物与同化糖类含量的比例是决定花芽和分化的关键,当碳占优势时,花芽分化受促进;当氮占优势时营养生长受到促进但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不是成花的唯一决定因子。 1.3 基因表达假说 Bernier等[5]提出了基因表达假说:花的形成受多种相互交叉的途径控制不同的成花诱导刺激可以启动不同的成花基因,只要有一条途径畅通,那么花芽分化就能启动。 1.4 激素平衡假说激素平衡假说人们在长期研究花芽孕育同激素的关系时发现,花芽孕育是各种激素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结果该假说提出了花芽孕育所需的条件或激素环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5 激素信号调节假说激素信号调节假说正在发育的果实种子所输出的激素是果树花芽分化的信使,而否定了前人所提出的碳、氮化合物对果树花芽分化起决定作用的假说但该假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仅涉及正在发育果实的种子,而未包括旺盛营养生长的梢尖输出的激素信号 2 草莓花芽分化的影响因素 2.1 外界因子对草莓花芽分化的影响 2.1.1 温度和光照目前,温度和光照对草莓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较多[8-10]。一般认为,草莓花芽分化的温度为5~27℃,适宜温度为10~20℃,平均为15℃;5℃以下时花芽分化停止,高温和低温对花芽分化均有抑制作用。叶少平等[11]研究表明:草莓薄层水耕栽培采用液冷装置对幼苗进行低温、黑暗处理以促进花芽分化,实现了10月初开始采收的超促成早熟栽培。Manakasem等[12]认为,短日照品种在长日照下花芽分化受到抑制,

植物的生殖生理作业及答案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花熟状态:植物经过一定阶段的生长发育后,所达到的能感受环境条件诱导而开花的生 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 2.花发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应及其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的全 过程,称为花发端。 3.芽分化:指花原基的形成、花芽各部分的分化与成熟的全过程,即花器官形成。 4.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5.春化处理: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人为的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促进成花的措 施称为春化处理。 6.去春化作用:已春化的植物或萌动种子,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置于高温条件下,春 化效果即行消失,这种现象叫去春化作用。 7.再春化作用:大多数去春化的植物返回到低温条件下,又可重新进行春化,而且低温的 效应是可以累加的,这种去春化的植物再度被低温恢复春化的现象称为再春化作用。8.春化素:植物在春化过程中形成的某种开花刺激物质,称为春化素,但至今尚未能从植 物中分离鉴定出来。 9.短日春化现象:在黑麦等某些禾谷类作物中,短日照处理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春化处理, 这种现象称为短日春化现象。 10.光周期与光周期现象:在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叫光周期。植物对光周期的反 应叫光周期现象。 11.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 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诱导。 12.诱导周期数:植物达到开花所需要的适宜光周期数。不同植物所需的诱导周期数不同。 13.光周期效应:植物经过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后的效果可以在植物体内保留而不消失的现象 称为光周期效应。 14.临界日长: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 照时数。 15.临界暗期: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 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16.长日植物: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必须长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小麦、天仙 子等 17.短日植物: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必须小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菊花、苍 耳等。 18.日中性植物:植物的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其它条件满足,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 能开花的植物。如月季、黄瓜等。 19.中日性植物:只有在中等日照长度的条件下才能开花,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条件下均保 持营养生长状态的植物叫中日性植物。如甘蔗等。 20.两极光周期植物:与中日性植物相反,这类植物在中等日照条件下保持营养生长状态, 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如狗尾草等。 21.同源异型:分生组织系列产物中的一类成员转变为该系列中形态或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成 员。 22.同源异型突变:有时植物的某一重要器官位置发生了被另一起源相同的器官替代的突 变,如花瓣部位被雄蕊替代,这种遗传变异现象成为同源异型突变。

什么是花芽分化

常听人说花芽分化,到底什么是花芽分化呢? 柑橘花芽分化是指柑橘由营养生长过度到生殖生长的转折点,他开始于芽的原始体出现,结束于芽的雌雄蕊的形成。 一、柑橘花芽分化的过程 柑橘花芽从叶芽转化为花芽,从花器官完全分化为止,这段时期称为花芽分化期 花芽分化期一般分为生理分化期和形态分化期 生理分化期 生理分化期先于形态分化期一个月左右,积累形成花芽的营养物质、激素调节物质,遗传物质等,这时叶芽生长点组织(芽眼)尚未发生形态变化 形态分化期 生理分化期完成后,生长点组织(芽眼)形态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可以区分出花芽和叶芽,就进入了花芽的形态分化期 二、花芽分化的进化机理 一般柑橘营养生长到一定程度,就开花结果,但也有隔年开花,及几年不开花或一年开两次花的,是什么因素决定开花呢,一个芽决定开花还是出叶(花芽还是叶芽),其内部变化是怎样?了解掌握柑橘成花的机理问题,人工就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开花和出叶的数量,克服隔年结果,保证连年高产 这里简略介绍几种比较流行的花芽分化机理 1、营养物质总量与花芽分化 2、一个芽开花还是长叶,主要取决于芽及枝条碳水化合物储藏的多少,决定于开花的不是碳水化合物的绝对量而是相对量。 3、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光合产物)并不一定促使柑橘成花,必须是碳水化合物比无机物占优势时,才可以开花,相反,氮占优势则出芽,即所谓的碳氮比。 4、促进柑橘开花。往往采取环割,圈枝(除去木质部5cm表皮用黄泥保果外套塑料袋)。结扎(停止果树生长,但是不想让他枯死,就是给果树结扎的意思),或控水、断根等办法,这就是增加地上部分碳水化合物积累,减少地下部分对水分和氮的吸收两个方面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值(比如,我们要一杯水变甜,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多放一些糖,另一个是少放一些水,前者相当于环割,圈枝,结扎促进开花的原因,而后者是利用控水、断根等促进开花) 5、氮:足够的氮素营养可促进多种果树花芽分化,增加木质部汁液中细胞分裂素含量,但大量施氮,会导致徒长,赤霉素(植物激素:刺激叶和芽的生长,植物各部分的赤霉素含量不同,种子里最丰富,特别是在成熟期)含量上升,抑制成花,不利于花芽分化。 6、磷:树体中有效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调控着果树的花芽分化,能够促进花芽形成。(能量元素,植物运转的动力,过量会导致早熟) 7、钾: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重要物质,而光合产物的含量是影响柑橘花芽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钾元素提高影响着激素水平,树体缺钾有类似于赤霉素的抑花作用。 在柑橘芽生理分化期前,喷施锌、钼、硼、镁钙等营养元素能促进成花,增加结果母枝的数量,因此,各种营养物质可通过不同相互作用,影响柑橘生长发育过程。 三、内源激素与花芽分化 上面我们讲了柑橘树体的营养水平和女物质代谢方面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但是,是什么机制来控制物质代谢呢?这其中与植物内源激素密切相关! 1、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对花芽孕育起促进作用,自柑橘花芽分化期,柑橘花芽内细胞分裂素的水平逐渐增加,在形态分化初期达到最高水平。

观赏植物的花芽分化

《观赏植物花期控制》教案

第一课时4、花芽分化应具备的条件:(植物芽顶端分生组织的三个发育阶段) ①一定的营养生长阶段 花芽分化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那我们依旧从花的生长发育阶段来看,种 子在发芽后需要经历一个营养生长阶段才能进入生殖生长,若不经过一定 的营养生长,即使在适宜开花的条件下也不能开花,通常把这种状态叫做 童期。在具有开花能力之前的发育阶段。幼年期的长短,因植物类型的不同存 在很大差异。例如,日本牵牛、油菜等,几乎没有幼年期,萌发后2~3天, 就可感受外界因素——光周期的影响,诱导花芽分化。大多数植物都有相 当长的幼年期。特别是树木,幼年期可达几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 年就换钱) ②进入花熟期:指植物可进行花芽分化的年龄。(成年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长是一个基础,但仅有营养生长还不够,植物在要想进行花芽分化, 还需要达到一种可以进行花芽分化的状态,然后才可感受外界条件而进行 花芽分化,那也就是进入花熟期。它与幼年期的区别是具有花芽分化能力。 ③花芽诱导期 ④诱导条件 5、总结:这一全过程由花芽分化前的诱导阶段及之后的花序与花分化的具 体进程所组成。一般花芽分化可分为生理分化、形态分化两个阶段。生理 分化期先于形态分化期1个月左右 生理分化期 形态分化期 6、花芽形态分化类型 7、花芽可分两种类型:纯花芽和混合花芽。 8、花芽分化的类型 3.1生理分化 导入:生理分化期是控制分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也称“花芽分化临界期”。 3.1.1 遗传物质的变化 1、遗传物质、DNA 2、遗传物质变化过程 总结:观赏植物花芽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DNA—RAN—蛋白质,这一遗 传信息传递转化的过程的最终结果 如何启动 ①指令细胞的作用(P35) ②开花刺激物:开花刺激物的作用可能活化了开花基因,从而生产花原基 发端所必需的mRNA等物质,但这仅是一个设想,其作用过程并不清楚, RNA、蛋白质的产生于开花的相互联系还缺少确凿的证据,即使从分子生 物学的途径探究出花芽分化的分子基础,但是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了 解植物体开花的宏观过程还会有着一定的距离,因为分子生物学所解决的 幻灯片

植物生理学之 第八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

第八章植物的成花生理 一、名词解释 l.花熟状态2.春化作用3.光周期4.光周期现象5.光周期反应类型6.长日植物(LDP)7.临界日长8.短日植物(SDP)9.日中性植物(NDP )10.去春化作用11.春化处理12.春化素13.长--短日植物14.短一长日植物15.临界夜长(临界暗期)16.光周期诱导17.光周期效应18.暗期间断现象19.花芽分化20.性别表现21.再春化作用 二、填空题 1. 在短日照的昼夜周期条件下,在暗期用闪光进行暗期间断,则会产生______效应,从而促进______开花,抑制______开花。 2. 春化作用感受部位是______,而光周期感受部位是______,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____。 3. 在温带地区,春末夏初开花的植物一般为______植物,秋季开花的植物一般为______植物。 4.当光期长暗期短,或暗期为红光中断,均使Pfr/Pr的比值______,有利于开花刺激物的合成,引起开花。长夜导致Pfr______而延迟开花。 5.SDP南种北引时生育期______,所以应引______熟品种,LDP南种北引时生育期______,所以应引______熟品种. 6.高比例的Pfr/Pr促进______植物成花,抑制______植物成花;低比例的Pfr/Pr是在______条件下形成的,因此______条件促进______植物开花,抑制______植物开花。 7.大多数植物春化作用最有效的温度是______℃,去春化作用的温度是______℃。 8.光周期对植物性别分化有影响,长日条件一般诱导LDP______花分化,而诱导SDP______花分化。 9.植物激素也影响植物的性别分化,以黄瓜为例,用生长素处理,则促进黄瓜______花增多,用GA处理则促进黄瓜______花增多。 10.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一般是先开______,后开______。 11.在果树栽培中,常常应用环状剥皮,绞缢枝干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积累较多的糖分,提高______比值,从而促进开花。 12.诱导高等植物成花的外界条件是______。 13.雌雄异花植物来说,处于适宜光周期时多开______,处于不适宜光周期则多开______。

植物生理学重点

一.成花诱导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温度: 相对低温型:低温处理促进植物开花,如冬性一年生植物,种子吸涨后即可感受低温 绝对低温型:若不经低温处理,植物绝对不能开花,如二年生植物,营养体达到一定大小才能感受低温。 低温与条件: 各类植物通过春化时要求低温持续的时间不同,在一定时间内,春化的效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和作为呼吸底物的糖分 (3)光照 春化之前,充足的光照可促进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通过春化。 时期、部位和刺激传导 (1)时期 大多数一年生植物(冬小麦)在种子吸胀后即可接受低温诱导,在种子萌发和苗期均可进行。而需低温的二年生植物(胡萝卜、月见草等)只有绿苗达到一定大小才能通过春化。 (2)部位 感受低温的部位:茎尖端的生长点 春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1)呼吸速率—春化处理的较高 (2)核酸代谢 在春化过程中核酸(特别是RNA)含量增加,代谢加速,而且RNA性质有所变化。 (3)蛋白质代谢 可溶性Pr及游离AA含量(Pro)增加。 (4)GA含量增加 一些需春化的植物(如天仙子、白菜、胡萝卜等)未经低温处理,若施用GA也能开花。GA 以某种方式部分代替低温的作用。 春化作用的机理 前体物低温中间产物低温最终产物(完成春化) 高温 中间产物分解(解除春化)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A、人工春化,加速成花,提早成熟 (1)“闷麦法” —春天补种冬小麦 (2)春小麦低温处理—早熟,躲开干热风,利于后季作物的生长 (3)加速育种过程—冬性作物的育种 B、指导引种 引种时应注意原产地所处的纬度,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如北种南引,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

高中生物竞赛教程 第11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一、教学时数 计划教学时6 学时。 二、教学大纲基本要求 了解春化作用的概念、反应类型、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了解光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光周期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了解花器官形成和性别表现,了解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过渡、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以及了解一些有效的调控措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一) 重点 1 .植物通过春化的条件、春化作用的机理以及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春化处理、调种引种和控制花期等。 2 .光周期现象类型、光周期诱导的机理、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以及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引种、育种、控制花期、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3 .花器官形成和性别表现,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以及调控措施:水肥、温度、激素等。 ( 二) 难点 1 .春化作用的机理。 2 .光周期诱导的机理。 3 .光敏色素在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4 .性别分化与表达的一般规律及其调控。 在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中,花芽分化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转折点,标志着植物幼年期的结束和成熟期的到来。完成幼年期生长的植株的开花,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其中低温和光周期是成花诱导的主要外界条件。 一些二年生植物和冬性一年生植物的成花需要低温的诱导,即春化作用。植物感受春化的部位是茎尖的生长点,多数一年生植物在种子吸涨后即可接受春化,而多数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只有当营养体长到一定大小时才能接受春化。植物在春化过程中,体内代谢发生了深刻变化。完成春化以后,植物能稳定保持春化刺激的效果,直至开花。在未完成春化过程之前,高温处理可引起去春化作用。 光周期对植物成花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短日植物、长日植物和日中性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片,形成的开花刺激物能够传导,从而引起茎尖端发生成花反应。暗期长度对短日植物的成花诱导比日长更为重要。暗期间断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而促进长日植物开花。光敏色素参与了植物的开花过程,P fr/p r的相对比值影响植物的成花过程,短日植物的成花在暗期前期要求“高P fr反应”,在暗期后期要求“低P fr反应”,长日植物与此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