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下小数加减法易错点专项练习

新人教版四下小数加减法易错点专项练习
新人教版四下小数加减法易错点专项练习

一、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5元6角2分+3元零2分

1t30kg+980kg 4m35cm+5m70cm 10kg—4kg800kg 4km800m--3km50m

6km--2km860m 3元7角5分+10元8分12kg---9kg80g 7km50m—3km500m

8米33厘米+12米8厘米

29千克27克---7千克280克

20吨600千克---4吨650千克

80米27厘米+27米68厘米12米6分米—6米28厘米

3千米—2千米720米

20千克—15千克850克

二、列式计算

1)75与46的积加上46与25的积,和是多少?

2)125乘46与8的积,结果是多少?

3)18.6与6.3的和减去9.21,差是多少?4)2.43.15加上38.4与27.3的差,和是多少?

5)3.2与3.5的差,加上5.9与4.3的和,得多少?

6)600减去15乘6的积,差是多少?

7)比38的14倍多180的数是多少?

8)6除156的商与119的2倍的和是多少?

9)甲数为50,乙数比甲数的2倍多10,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8厘米=( )分米=()米

1.125千米=()米

6.25米=()分米=()厘米

3.75千克=()千克()克

5吨20千克=()吨8分45秒=()秒

2角5分=()元

2米4分米=()米

6吨16千克=()吨

3.5元=()元()角

7.2米=()米()分米

6.08吨=()吨()千克

9.07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5平方米60平方分米=()平方米

2.4千克=()克

4.23吨=()千克12.3千米=()米7.89千克=()千克()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71、72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的算理,即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三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 生: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 生:测量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用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生:超市和商店里。

师:的确如此,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用到小数。哪些同学有过购物的经验?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题:小数加减法) 师: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说明其中道理。 二、自主探究 1、小数加法 (1)课件呈现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在书店里,小女孩想买2本书,小男孩想买1本词典。 师:一起来看这两本书的价格,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课件呈现提出的问题)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1)6.45+4.29 (2)6.45-4.29 师:这两个算式分别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四下小数加减法练习题

8.54-5.98+5.06 27.38-(5.34+2.62) 17.83-9.5-7.73 14.52-(4.68+7.75) 15.25+4.72+4.55 11.23-(4.68-2.65)3.1+25.78+6.7 12.25+(5.28-4.66) 13.35-4.68+2.65 计算下面各题(二) 23.75-8.64-3.36 21.6-(3.13-0.35) 12.83-(1.83+6.25)15.89+(6.75-5.89) 34.52-17.8-12.2 2.86-(8.66-7.63)46.52-37.68 16.35+8.97 22-11.04

16.08-(4.8+3.1) 5.7+(3.59-1.45) 5.27-2.86-0.66 17.52-9.87+3.65 4.57+3.17+3.39 5.83+(3.4-1.25)15.89+(6.75-5.89) 34.52-17.8-12.2 2.86-(8.66-7.63) 计算下面各题(四) 3.45+8.37+1.3 7.85+12.34-10.7 35.6-(1.8+12.63)8.54-5.98+5.06 27.38-(5.34+2.62) 17.83-9.5-7.73 12-6.23 27.38-4.66 48.96-2.68

3.72-2.9+1.5 6.22+1.32+0.9 4.6+8.68-3.77 25-4.63-5.37 8.23+(8.5-5.24) 12.7-(5.33+6.7)3.25+1.83-3.27 12.83+(2.15+1.75) 12.78-(4.27+2.34) 计算下面各题(六) 35.72-(5.72+5.1) 4.74+(2.8-1.65) 55.24-(16.38+7.88)15.17-6.8-3.12 2.39+(5.42+7.61) 4.58-(2.7-1.45)47.8-12.22 13.03-0.97 7-6.02

(完整)小数乘除法易错题

(完整)小数乘除法易错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小数乘除法易错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小数乘除法易错题的全部内容。

一。选择把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下列算式中,商最大的是( ) A.45÷0。34 B。 4.5÷34 C。4。5÷0.34 (2)下面算式的商是循环小数的是( ) A。13.32÷15 B.3.38÷1。8 C。3÷40 (3)下列算式中,商大于被除数的是() A.3。6÷4.3 B3。9÷0。89 C 1。54÷2。3 (4)在小数除法中,被除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除数扩大到原来的十倍,商()A不变 B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 C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5)一种汽车行驶300千米用了25.5升汽油,求每千米的耗油量的算式是( ),求一升汽油可行驶多远的算式是() A 300÷25.5 B 25.5÷300 C 25.5×300 (6)3。67÷0。32商的最高位是( ) A.个位。 B。十位。 C。百分位 (7)在○里填上“﹥”“﹤或“=” 5。7×0.79○5。7×1。01 7×3.87○3。87×7 1。35×0.98○1。35 6。78×3.5○67.8×0.35 1.46×1。85○1。46 8.37×3。2○ 2.6784 (8)0.25×0.3的积是()位小数。 A 一 B 两 C 三 (9)下列算式中,积最小的是( ) A 0.61×308 B 6.1 ×3。08 C 0.061×3080 (10)a×b=3.5,a缩小到它的100分之一,要是结果为7,B要( ) A 扩大到它的100倍 B 缩小到它的100分之一 C 扩大到它的200倍 (11)6。4×a﹥6.4,下面的答案()正确 A a>1 B a< 1 C 无法确定 二、填空 (1)0。152÷0。04的商是()位小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2)23÷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 (3)12。5÷5=1.25÷()=()÷50=0.125÷( ) (4)根据1768÷68=26,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①17。68÷6.8=() ②1。768÷68=( ) ③176.8÷0.68=() ④1.768÷0.68=( ) ⑤17680÷6.8=( ) ⑥17.68÷17.68=( )

新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般的小数加减计算》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王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还记得什么是加法吗?减法呢? 预设: 学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学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2.出示: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厘米。

教师: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 学生1: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83+59=142(厘米)。 学生2: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83-59=24(厘米)。 3.教师: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学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学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4.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口算题打印版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口算题 姓名:班别: 8.60-6.39= 8.49+6.71= 8.06+1.37= 2.91+5.54= 2.44+4.86= 17.40-4.04= 0.45+5.47= 7.68-6.50= 3.83+9.45= 3.90-2.76= 6.01+5.39= 2.98+3.26= 6.97-5.97= 8.25-4.64= 5.82-4.73= 8.78-0.52= 1.27+0.31= 8.42-7.04= 16.76+6.61= 0.41+0.95= 4.15+7.08= 2.59+9.10= 3.51+9.00= 4.54+2.55= 8.70+1.16= 1.31+5.61= 7.21-0.77= 8.64-7.85= 8.68+0.84= 2.62+3.19= 5.93-1.20= 3.66+5.90= 6.14-2.01= 5.58+0.13= 5.15-4.79= 5.29+6.33= 5.86-1.95= 3.79-3.47= 8.89-0.20= 7.42+9.92= 3.58-2.87= 7.31-2.51= 8.81-5.75= 6.67-2.72= 3.04+5.71= 1.73+4.32= 4.47+9.24= 8.53+3.94= 8.36-3.72= 6.78-1.84= 6.35-2.83= 4.36+ 7.50= 7.57+6.82= 5.18+2.34= 8.74-6.93= 7.96+2.29= 4.58+5.79= 1.05+9.02= 4.30-4.19= 4.94-2.06= 7.93-4.75= 6.03-2.94= 4.62+3.02= 9.32+3.40= 5.43+3.23= 3.55+5.33= 8.21- 4.90= 2.38+2.40= 9.28+1.69= 6.89-0.88= 4.97+7.29= 3.34+4.51= 6.29+0.67= 9.60+0.73= 2.23+ 5.50= 9.81-0.09= 2.80+ 6.46= 7.74+1.48= 4.22-2.66= 8.28+7.36= 7.48-6.52= 4.64-3.25= 5.62+2.82= 6.63+7.16= 5.94-0.36= 8.80+7.97= 7.87+9.72= 8.76+0.75= 7.37-4.92= 7.52-1.82= 3.42+6.99= 4.06+4.85= 7.55+7.05= 9.40-8.83= 7.41-2.14= 2.53+4.77= 8.23-2.35= 4.45+6.35= 1.00+4.02= 5.20-1.50=

新人教版小数加减法

新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般的小数加减计算》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王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还记得什么是加法吗?减法呢? 预设: 学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学生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出示:妈妈把一根绳子截成两段,一段长83厘米,另一段长59厘米。 教师:你能根据妈妈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 学生1: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83+59=142(厘米)。 学生2:两根绳子相差多少厘米?83-59=24(厘米)。 3.教师:这两道都是整数加减法的题目,你能说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学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学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4.教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般的小数加、减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小数加法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计算题

四年级下册小数计算题 班级姓名 1、4.5+5.87-6.12 2、7.19-(0.18+6.19) 3、4.64+5.78+1.36+5.22 4、14.76-5.83+1.24 5、60.42-18.7+2.58 6、 52.3+64.7-3.25 7、 12.75-3.64-5.3+1.54 8、 8.15-3.78-2.22 9、98.24+16.93 10、0.99+0.01= 11、1.2+0.37= 12、4.03-0.43= 13、0.14+5.62= 14、 4.8-3.48= 15、8.46-0.63= 16、 1.37+8.95= 17、14.5+6.28= 18、7.52-2.09= 19、22.27-9.86= 20、17.21+27.07= 21、10.93-6.76=

22、5.26-0.92= 23、51.27-8.66= 24、9.5+4.85= 25、9.5-4.85= 26、3.92+1.1= 27、10.97+11.7= 28、62.98+0.56= 29、12.53+4.67= 30、7.2-6.45= 31、5-0.41= 32、21.32-(6.32+8.3) 33、21.32-6.32+8.3 34、12.45-(1.35+0.65) = = = 35、15+8.3 = 36、25—2.55= 37、0.86—0.6= 38、1.2+0.37= 39、0.99+0.1= 40、4.03-0.43= 41、0.14+5.62= 42、4.8-3.48= 43、10.9-0.99= 44、14.5+6.28= 45、7.52-2.09= 46、17.21+27.07= 47、9.5+4.85= 48、9.5-4.85= 49、3.92+1.1= 50、1.9-0.99=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除法知识点整理

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学知识点: 1、计算 (1)小数乘法 会计算小数乘法。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求积的近似值:算出精确值后再根据要求保留相应位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⑴四舍五入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32+4.9-0.9 4.8-4.8×0.5 (1.25-0.125)×8 7.09×10.8-0.8×7.09 4.8×100.1 56.5×99+56.5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就扩大它们的乘积倍。 小数乘法中的比大小 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0) 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0) 当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因数。 练习 2.14×8()2.14 0.84×0.27()0.84 0.35×14()0.35×8() 1.06× 2.5()1.06 2.56×8.32()8.32 1.8×23()23 2.7×0.43()2.7 3.6×0.15()3.6 (2)小数除法 会计算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法则: 利用商不变性质,将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再根据除数是整数的方法进行计算,除到哪位商哪位,被除数的小数点和商的小数点对齐。 求商的近似值:根据要求除到所需保留位数的后一位即可。 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小数除法的简算,能进行小数除法的估算。 循环小数: ①能正确的识别循环小数、有限小数 ②能根据余数的特点正确的找到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③能够进行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的比大小。会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④循环小数相关概念 有限小数: 小数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小数 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小数位数是无限的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四年级下数学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 发现不同 知识框架 一. 教学内容: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讲解。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汇总更加清楚地了解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 教学过程: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要点: 1、小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 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二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2、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再一一比较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3、小数加减法的方法与乘法的区别: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而乘法是最右面对齐。所以小 数加减法的对位一定要跟乘法区别开。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是一般有加有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有 括号的先运算括号里的。碰到能简算的要简算。 有这样四种情况能进行简算: (1)a+b+c,a和c能凑整,那么要用到加法的结合律使a、c结合。a+b+c=a+c+b (2)a-(b+c)或a-(b-c),a、b运算起来比较简单,那么这时就不一定要先运算括号里的,可以应用去括号变符号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先运算a-b而使题目变得简单。a-(b+c)=a-b-c或a-(b -c)=a-b+c。

(3)a-b-c,b、c进行加法运算比较简单,这时要运用加括号变符号的方法进行运算。a-b-c=a -(b+c)。 (4)a-b-c或a+b-c,a、c运算起来比较简单,这时可以运用带着符号搬家的方法进行运算。a-b -c=a-c-b或a+b-c=a-c+b 例题精讲 一、填空 【例 1】(1)0.28里面有()个0.01;0.143里面有()个0.001。 (2)3.64的3在()位上,表示()个();6在()位上,表示()个();4在()位上,表示()个()。 (3)6个1、5个0.01和4个0.001组成的数是()。读作()。 (4)5.005中,左边的5在()位上,表示()个()。右边的5在()位上,表示()个()。 (5)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大9.9,原来的数是()。【例 2】8角=()元 500米=()千米 460克=()千克 48厘米=()分米=()米 760毫米=()米 570千克=()吨 54平方分米=()平方米 0.035千克=()克 【例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使等式成立。 2.5()=0.25() 0.7()=700() 5.68()=5()680() 4()1()=4.1()

小数乘除法易错题整理知识分享

第一单元易错题整理 一、填空 1、10.8元的十分之五是()元。 2.17吨的百分之七是()吨。 2、用简便技法写出2÷11的商是()。 3、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3.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4、甲乙两个数的商是4.7,如果甲数和乙数同时扩大5倍,商是()。如果甲数扩大10倍,乙数缩小10倍,商是()。 5、一辆小轿车5分钟行驶8千米。这辆小轿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千米,如果行驶1千米平均用()分钟。 6、一张打印纸的厚度是0.09毫米,将它连续对折4次后,这时纸的厚度是()毫米。 7、m是任意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那么m乘0.1等于m除以()。 8、把一个长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面积减少了28平方厘米,这时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厘米。 9、把5.7、5.27、5.27、5.7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0、如果甲数的小数点向做移动两位就等于乙数,那么()数是()数的()倍。 如果甲乙两数的差是34.65那么甲数是(),乙数是()。班级:姓名: 二、解决问题 1、三年级植树300棵,四年级植的棵树比三年级的2.25倍还多30棵。三、四年级共植树多少棵? 2、某市市内电话的计费标准是:前3分钟共计费0.3元,以后每分钟计费0.15元(不足1分钟的按1分钟计费)。在市区内,刘菲给张伟打了4分18秒的电话,刘菲应付电话费多少元? 3、自来水公司关于“阶梯水价”的新规定:每户每月用水15吨以内(含15吨)按每吨1.2元计算;超过15吨的,超出吨数按每吨5元收费。小光家这个月交水费28元,这个月小光家用水量是多少吨? 三、能简算的就简算 1、1.25×0.4×25×0.8 2、6.9×10.1 3、12.5×8.8 4、2.72÷[(9.2-7.5)×0.5] 5、 1.36÷0.25 6、(7.5-2.3×0.4)÷0.01 7、0.77×9.5+0.77×1.5-0.77

四下小数加减法简算

三年级下“创新思维数学讲义”—— 重叠问题 邵玲 热身场 新学期里,学校组织了口算比赛和作文竞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三(3)班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经过班委会共同商议,决定给参加口算比赛的20名同学和参加作文竞赛的15名同学每人发一份纪念品。当班长将35份纪念品发到同学们的手里后发现却多出了5份,这是怎么回事儿呀?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对了!因为有5位同学既参加了口算比赛又参加了作文竞赛,所以奖品就多出了5份。在我们的生活还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重叠问题。 健身园 【例1】把两根一样长的纸条像下图粘在一起。如果粘好后的纸条长120厘米,中间重叠的部分是20厘米,这两根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分析与思考】如果将纸条拉开,总长度是多少呢? 【练一练】 1、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钉成后的木板长56厘米,中间重叠的部分长12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2、把两根一样长的短绳连成2米长的长绳,中间接头部分(即重叠部分)长10厘米,原来的两根短绳分别长多少厘米? 【例2】某班共有53人。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有37人,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的有31人,每人至少参加了一个兴趣小组。这个班有多少学生两种兴趣小组都参加了? 【分析与思考】把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和语文兴趣小组的人合起来超过了班级的总人数,这是为什么呢? 【练一练】 1、三(2)班组织班级跳绳和踢毽子比赛,要求每个同学至少报一项。经过老师统计,有23人报名参加踢毽子比赛,34名同学报名参加跳绳比赛,已知三(2)班共有45人,那么有多少同学两个比赛都参加了? 2、两块木板各长80厘米,像下图这样钉成一块长140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合部分是多少厘米? 【例3】三年级某班组织了一次象棋和军棋的棋类比赛,参加象棋比赛的有10人,参加军

人教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赛课一等奖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推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 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文具店,售货员出现在学生面前) 引入: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具,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文具,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文具?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文具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文具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文具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文具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文具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文具?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年级小数加减法计算题

四年级下册计算题库(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数位相同的加减法(竖式计算) 5.5+4.5= 3.27-2.49= 11.65-7.39= 19.01-7 .99= 7.51+0.49= 5.48-3.25= 4.8+18.9= 10.3+ 58.7= 8.03-4.56= 9.03-8.57= 4.17+2.53= 5.07-0.98= 5.67-0.73= 13.18+5.27= 5.16+7.89= 26.8+3.02= 6.07-4.993= 3.7+2.36= 15.4+2.97= 10.2-8.75= 7.81-3.735= 12.16+5.347= 0.4-0.125= 18.7+3.96= 9.6+4.78= 5.67-0.845= 0.506-0.19= 11.04-7.3= 1.4-0.405= 62.1-17.07 1.4-0.405= 3.906+0.66= 43.5-27.34= 15.98-3.9= 75.6-3.55= 5.94+10.7= 12.03+0.875= 37.8+3.02= 0.704-0.25= 10.1-0.55=10+10.1= 27+8.03= 26+7.98= 13.99+1= 7.88+2 = 95-9.85= 20-9.42= 35.09-11= 96.85-85= 45.45-45=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递等式计算)

5.03-2.5+0.96 22.8-5.23-9.125 23.66+4.34-3.56 5.6-0.81-1.29 15.9+3.26+4.17 6 7.2+41.5-71.39 10.75+0.4-9.473 16.23+8.92-7.56 50-2 8.5-13.45 13.79-9.653+170.57 1.5+0.68-0.306 72.8-8 .6+5.84 20.8-(15.98-3.9) 32.5+(5.07+6.13) 3.52-( 4.66-3.82) 3.小数加减简便运算(递等式计算) 0.9+1.08+0.92+0.1 5.26+3.43+0.74 5.6 +2.7+4.4 0.15+7.62+7.85 51.27-8.66-1.34 48. 14-2.43-7.57 18.76-3.47-0.53 5.17-1.8-3.2 70.8-1.25-1.75 4.02-3.5+0.98 4.25-0.83+0.75 2 3.04-0.8-13.4-6.2 15.13+4.92-5.13 3.98-1.5+6.02 4.8+1.2-4.8+1.2 30.99-(8.5+15.99)

(易错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2)

(易错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 1.计算(8.9+8.9+8.9+8.9)×2.5时,()最简便。 A. (4×8.9)×2.5 B. (8.9×2.5)×4 C. 8.9×(4×2.5) 2.的积是()位小数。 A. 20 B. 21 C. 22 D. 23 3.1.01×25=() A. 2.525 B. 25.25 C. 252.5 4.两个因数相乘,积有四位小数,已知一个因数是3.9,另一个因数()是3.615。 A. 可能 B. 一定 C. 不可能 5.将8.65×0.3的积保留两位小数,正确的是() A. 2.60 B. 2.59 C. 2.595 6.买4个风筝需要()元。 A. 12.2 B. 32.8 C. 328 7.超市里最便宜的玩具车是每辆26.50元,最贵的是每辆68.90元,贝贝要买4辆送人,一共需要花()元。 A. 少于100 B. 100~275.6 C. 106~275.6 D. 大于300 8.下列算式中乘积可能是46的选项是()。 A. 2. □□×14 B. 6.□□×8 C. 5.□□×8 D. 7. □□×7 9.下列三个选项中,有并且仅有一个选项是7.6× 的积,它是()。(表示一 个两位小数) A. 5.016 B. 6.46 C. 7.98 10.下面各算式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是()。 A. (0.25×8)×0.4 B. 2.6×3.7+2.6×6.3 C. 0.79×2+7.9×98 11.与4.3×4.3+4.3×5.6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A. 4.3×(1+5.6) B. 4.3×9.9 C. 5.6+4.3×4.3 D. 4.3×10.1 12.0.38×201=0.38×(200+1)=0.38×200+0.38运用了乘法的()。 A. 交换律 B. 结合律 C. 分配律 D. 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填空题 13.计算1.6×3.05时,先计算出________×________的积,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________位 点上小数点。 14.根据23×45=1035,那么10.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7.2+7.2+7.2+7.2+7.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7.15×0.7的积是________位小数,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是________。

(完整word版)小数乘法易错题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填空。 1.0.15小时=()分20500平方米=()公顷 24分=()0.5公顷=()平方米 35dm2=()cm27.4m2=()dm2 7.5m=()cm 2350m2=()公顷 500平方米=()公顷3平方米70平方分米=()平方米 3小时15分=()小时 1.8时=()时()分 2.15小时=()分7.6米=()米()厘米 2.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2.56,这个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3.13.65扩大到原数的()倍是13.65;6.8缩小到原数的()是0.068。 4. 1.205×0.35的积有()位小数;14.7里有()个0.7。 5.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后,比原数大1237.5,这个数是()。 6. 3.6×1.9+0.36×81=36×(1.9+ )。 7.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3.6分钟,锯成8段要()分钟。 8.0.85×0.06的积有()位小数,1.04×17的积有()位小数。 9. 1.265保留一位小数是(),精确到百分位是(); 0.95×36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十分位大约是(); 10.两个因数的积是3.75,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积应是()。 11. 3.6里有()个十分之一,82个百分之一是();0.24里有()个0.01。 1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0.8米,它的周长是()米,面积是()平方米。如 果长扩大为原来的10倍,宽不变,面积就()。 1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一个新数,与原数相差44.55,原数是()。 14.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近似值是10.00,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判断: 1.近似数5.2与近似数5.20完全相同。() 2.把7.6×0.346改写成76× 3.46,积扩大到原来的20倍。() 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4.两个两位小数相乘,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5.任何数乘0.1都会变小。() 6.一个数的1.25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7.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8.一个数乘0.8,积比原来的数小。() 9.近似数7.0和7的大小相等,但精确度不一样。() 10.8.4×0.5就是求8.4的一半是多少。() 11.两个都比1小的数(0除外)相乘,积一定小于其中的每一个因数。()

最新人教版数学 小数加减法(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并且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不仅丰富了数的运算的内容,同时更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通过出示购书的生活环境,让学生结合熟悉的情境来学习,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原理,掌握一般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比较、归纳、推理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了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增强计算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 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意 义和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 减法及混合运算。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体会小数的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小数加减法(1)(1课时) (2)小数加减法(2)(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5)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6)练习课(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和知识 经验进行分析,找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将整数加减 法的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自主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练习

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练习 姓名:_________ 一、填一填 ①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______对齐,也就是把______对齐, 再按照______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_____点上小数点. ② 7.83与2.37的和与差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③ 1与0.09多____________,25个0.01比25小_____________ ④甲数是16.9,比乙数多7.26,甲、乙两数之和是_____________ 二、火眼金睛辩对错。 (1)整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2)4.72+0.1-4.72+0.1=0 ----------------------- ( ) (3)计算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有0的要把0去掉 ----()(4)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定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 (5)一个数减去9.09得8.1,求这个数列式是9.09+8.1。--- ( ) 三、计算 1、口算。 3.2+1.8= 0.9+0.6= 0.1-0.01= 1.2-0.12= 1-0.385= 3.2-2.3= 0.76-0.38= 15-7.35= 2.1+0.2= 0.3+0.7= 3.6+1.6= 7.5-0.5= 2、脱式计算 0.43+0.8+6.95 9.8-0.67-2.59 16.33-9.47+7.32

45.55-6.82+15.23 34.52-17.87-12.36 4.57+3.17+3.86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3.7+0.98+0.02+4.3 150-31.1-18.9 6.51-(0.83+1.51) 17.05-(2.05-6.4) 3.73+5.28+4.27+4.72 17.83-9.5+1.17-0.5 8.54-5.96-2.04 27.38-5.34+2.62-4.66 21.63-(8.5+9.63) 四、列式计算: 1、甲数是15.24,比乙数多7.6,乙数是多少? 2、3.58加上7.08与5.1的差,和是多少?

小数乘除法易错题综合练习

小数乘除法易错题综合练习 一、填空 1、1.5时=()分 2.12千米=()千米()米 2、计算1.2×0.48时,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积就()倍,要是原式的积不变,乘得的积应该()。 3、城市绿化队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两端都栽),每隔2.5米栽1棵,两旁各栽了1229棵,这条路长()米。 4、9.9×7.8=()×7.8-()×7.8=()。 5、根据下面算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6×54=1944 ()×()=19.44 ()×()=194.4 ()×()=1.944 ()×()=0.1944 6、去掉3.36的小数点后,这个数比原数扩大()倍,扩大后的数比原数增加()。 7、 7. 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3.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8. 一辆小轿车5分钟行驶8千米。这辆小轿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千米,如果行驶1千米平均用()分钟。 9、两个数的乘积是7.6,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5倍,那么积是()。 10. 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大19.8,原来的数是( ) 11.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到百分位后是3.90,那么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二、判断 1、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数,结果不一定比原来小。() 2、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结果一定大于这个数。() 3、0.24平方米就是24平方分米,0.24小时就是24分。() 4、两个因数相乘,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叶一定有几位小数。

() 5、1.896保留两位小数约是1.90。() 6、一个大于0的数的1.25倍一定比原数大。() 三、选择 1、要使3.65×□>3.65,那么□应是()。 (1)大于1的数(2)小于1的数(3)等于1 2、下列各数中精确到百分位的是()。 (1)2.560 (2)10.00 (3)500 (4)7.560 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为2.81,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1)2.814 (2)2.815 (3)2.805 (4)2.795 4、商最大的算式是( ) 1. 6.5÷1.25 2. 6.5÷0.125 3. 6.5÷12.5 5、下面算式中,积最小的是() 1. 0.51×203 2.5.1×203 3. 0.051×20300 6、下列算式中与84÷0.03相等的式子是() 1. 8.4÷0.3 2. 8.4÷0.03 3.840÷0.003 4. 8400÷30 四、解决问题 1.洋洋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读掉了,结果比原来多3.6,原来的小数是多少? 2.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就比原数大32.76,求原数是多少?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和原数的和是1 4.85,求原数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四下数学小数加减法

4.39-1.25=2.37-1.63=9.76-2.38= 5.08+8.45=7.33-3.6=4.04+2.4=9.73-2.15=8.25-4.43=4.85-2.18= 6.59-2.79=9.14+3.19=9.57-3.37=4.66+4.23=4.99+2.55=2.07+4.17=8.61+6.91= 7.5+ 8.47=6.29-1.36= 6.84+4.22= 7.26+8.44= 6.72+5.58= 7.64+6.42= 2.7+ 3.92= 5.01+9.47= 8.04-4.71= 4.48-1.84= 9.81-5.02= 2.44-2.15= 8.12+7.88= 8.22-2.35= 8.3+1.67= 8.47+4.12= 6.01+9.28= 9.97+9.89= 8+2.66= 9.08-8.37= 4.77-2.86= 5.83+9.25= 5.56+9.9= 6.12+ 7.91= 4.81+2.52= 9.85+1.91= 9.03-6.64= 3.83+9.29= 9.54-3.19= 4.12+7.95= 6.53-1.65= 6.81-1.24= 8.76-2.63= 9.59-5.78= 8.84-4.52=

7.59-1.75=2.55+3.21=2.34+1.1=1.68+8.61=8.55-3.09=5.31-4.94=3.14+5.72= 1.6+6.87= 2.81+4.98=4.29- 3.82=8.51+3.44=8.75-7.04=3.64-3.1=6.83-6.64=8.77-2.78=5.21+ 4.66=7.58- 5.02=9.57-7.41= 7.46+6.39= 4.33+3.48= 8.84+6.94= 9.95-2.97= 6.35-5.18= 7.85+1.95= 8.34-7.56= 2.84-2.36= 9.82+9.17= 7.68-6.08= 3.33+9.91= 9.17+7.69= 8.17-5.11= 9.26+1.82= 5.63-2.3= 3.61+7.18= 5.32+5.71= 1.35+7.87= 1.94+7.96= 8.05+6.48= 5.52+1.24= 8.32-4.31= 7.84-4.37= 6.65-6.61= 8.05-2.53= 4.6+9.41= 8.83-6.6= 8.8+4.86= 6.36+5.52= 2.58+4.95= 7.92-3.69= 2.54+5.63= 2.07+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