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的时钟统一解决方案

胸痛中心的时钟统一解决方案

高危胸痛患者的时间管理是“胸痛中心”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诊疗

时间的及时与否严重影响其救治效果。应通过加强对患者诊治流程的时间管理,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为实现这一目标,使各部门在救治流程的时间能够同步并准确记录,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时间统一方案,具体如下:

一、工具

1. 医用小挂表、胸痛患者管理表

2.每月校对一次,相关工作电脑及系统时间校对。

二、时间节点定义

1.发病时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上腹部不适等系列症状开始时间。计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诊方式获得。

2.呼救时间:首次拨打120 呼救或拨打医院急救电话求救

计时方法:120 记录,本院胸痛中心记录或其他急救机构记录,以接听

电话的时刻为准。

3.到达现场时间:院前急救人员、社区医生或其他医疗机构到达现场时间。计时方法:要求院前人员、其他医疗机构准确计时。

4.首份心电图时间:完成第一份12 或18 导联心电图的时间。计时方法:开始接触医疗人员到完成第一份心电图最后一个导联记录为准。在完成

心电图操作后,应将准确时间记录在心电图上,包括年、月、日、时、分。

5.我院确诊S TEMI 时间:完成首份心电图后,由受过胸痛专科培训的医生确认为STEMI 的时间。

6.抽血时间:首次抽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CK-MB 等)的时间。计时方法:以抽血护士完成标本采集时刻为计时点。

7.给药时间:在确定为A CS 患者,排除各类用药禁忌证后,尽早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8.开始转运时间:在确诊为A CS 并离开现场/医院的时间。计时方法:由转运医护人员在接到病人启动车辆时计时。

9.到达医院大门时间:指进入医院大门或门诊急诊大门的时间。

10.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CK-MB 等)结果时间:指首次取血、快速床边或检验科出结果的时间。

11.呼叫启动导管室时间:开始接触到医疗人员(指院前、受过ACS 培训的急诊科医生、心内科医生)接到电话并决定行PCI 并启动导管室的时

间。

12.溶栓开始至结束时间:指开始注射溶栓药物时间,注射完成时间。

13.到达现场至球囊扩张时间:指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到PCI 介入手术打开球囊时间。

14.D-to-B 时间:指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P CI 介入手术球囊扩张的时间。

15.开始接触医疗人员到再灌注时间:指首次接触医疗人员到溶栓开始或者球囊扩张的时间。

三、时钟统一地点心内科、CCU、ICU、急诊科、导管室、影像科、检验科、功

能检查科各1个。

四、涉及时间校正的诊疗设备

心内科、CCU: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IABP、床旁肌钙蛋白快速检测仪、BNP 检测仪、彩色多普勒仪、Holter、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

板、医护办公室电脑、医护人员手表、手机;

急诊科、ICU:心电图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医护人员手表、手机;

影像科:核磁共振机、螺旋C T 机、DR 机、移动D R 机、办公室电脑;

导管室:血管造影机、多导联生理记录仪、除颤仪、IABP、办公电脑;

检验科:各种化验检测设备、办公电脑;功能检查科:各诊室彩色多普勒仪、便携式彩超机、心电图机、经颅多普勒仪、办公电脑。

五、校正时间的具体方法

将“医用小挂表”与“胸痛患者管理表”同时分别发放给胸痛中心各执行团队,主要包括:院前急救人员、专业科室人员(心内科、CCU、ICU、急诊科、导管室、影像科、检验科、功能检查科等)、胸痛中心协调员等,患者每到一处

诊疗环节就由负责该流程环节的人员在“胸痛患者管理表”上按时间轴记录开始和完成时间,记录人员必须按照“医用小挂表”的时间进行记录,精确至分,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最后将“胸痛患者管理表”交至急诊,统一归档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