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十四课

14第十四课
14第十四课

教学内容主教材:对墙投掷小沙包副教材:25米往返跑接力

教材分析本课的投掷小沙包是练习投掷动作的安全方式,同时小沙包也是学生爱玩的玩具之一,学会掷小沙包,学生就会懂得投掷要全身用力才能投远,这也会以后的投掷实心球和铅球等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肯定在电视里看到过投掷,但他们一定没有看清投掷的细微动作。蹬腿、转身、送髕、挥臂……这一系列动作,他们一定没有看清。在教学中,我会把投掷的技术动作分解出来,因为投掷太难学了。

教学

目标

让学生对投掷技术有一个朦胧的认识。着重让他们的手上动作正确

教学

重点

学会快速有力的挥臂掷出动作

教学

难点

腿、腰、手动作的连贯性。

备注栏:

教学过程

课的结构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及要求

组织形式

及要求

准备部分一、教学常

二、准备活

(一)、4+2

跳短绳

(二)、双人

跳长绳

(三)、后踢

腿跑

(四)、仆步

压腿

(五)立卧撑

一、老师活动:

讲讲上课要求,问清哪

些学生没有来上体育

课,弄清他们为什么没

来,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二、学生活动:

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三、要求

大家要动起来,有热感

就合格了

一、组织:

×××××

×××××

×××××

×××××

二、要求

做准备活动不要乱,

小组长要当好小老

3

5 各

基本部分一、对墙投掷

小沙包

二、25米往

返跑

动作:绕过

对面的标志

物返回

一、对墙投掷小沙包

(一)、老师活动

1.学生集体练习

2.师生讨论学生的练习

的技术

3.老师把科学的技术动

作告诉大家

4.老师示范

(二)、学生活动

1.认真和老师讨论

2.有问题及时问老师

3.分组练习

(三)、要求

蹬腿、转身、顶髕、挥

臂……让沙包从肩上过

去。

二、25米往返跑

(一)、老师活动:

讲讲游戏规则

(二)、学生分组比赛

(三)、要求:

.1哪个弄倒绕标,哪个

扶,不能代扶

一、对墙投掷小沙包

(一)、组织:

+++

+++

+++

+++

+++

+++

(二)、要求

1.听老师口令练习

2.练习要按顺序

3.动作要规范

二、25米往返跑

·

·

·

·

(一)、组织

(二)要求:传接棒

15

12

10

3

20

2.不能抢跑要好,要快速跑

结束部分一、放松活

(一)、升降

小开合

(二)、升降

大开合

二、总结

(一)、纪律

(二)、技术

(三)、参与

一、老师活动:

示范讲解

二、学生活动

全体学生跟随老师动起

三、要求:

(一)、不要紧张,学不

像老师的动作不要紧,

只要感到轻松就行

(二)、注意呼吸,要缓,

要细,要长

一、组织:

×××××

×××××

×××××

×××××

二、要求:

小组长要当好小老

师,要与老师一起管

3

2

2 口

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102次练习密度:33-35%

课后记录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案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备课:

附:模版不能改动,正文部分用5号宋体填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教案

第十四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及代表作;书法"宋四家和赵孟顺"。 2.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宋元时期史学、文学的繁荣发展与其历史背景之间关系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宋元文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作品的学习和了解,提高学生对宋词、散文等的阅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通过文学作品透析历史的能力。通过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及采用编年体体裁编写史书的学习和了解,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裁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方法。通过介绍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使学生了解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紧密联系,教给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事物的方法。在学习"文化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注重从整体上、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和把握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习方法。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和教育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以此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对宋元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杰出成就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文学家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现实社会、关怀民情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以此教育学生做人要德才兼备。通过对五代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对艺术的感受、理解和情趣,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并使学生珍惜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弘扬民族文化。 二、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等。 难点:《资治通鉴》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宋朝为什么词发展的辉煌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社会科学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中国古代史学界有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并称为“二司马”,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引导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时间,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鉴于司马光和司马迁都对我国古代史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把他们并称为“二司马”。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2)肥硕()(3)鳊鱼() (4)乌桕()(5)栖息()(6)寥阔()(7)枯涸()(8)清冽()(9)芦篷()(10)梦寐() 2.填空: 本诗作者,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代表诗集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的。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在农家里。() (3)秋天在渔船上。() (4)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第14课 美国独立战争

第14课美国独立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列克星顿打响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2、记住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基本内容及意义,。 3、掌握独立战争的性质及历史意义。 4、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5、通过学习《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知道重要历史文件的出 台对国家和历史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找出自己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 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一、美国独立战争前的北美状况(独立战争的背景):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纷纷到美洲展开殖民活动,屠杀本地 的印第安人,强占殖民地。美国独立前是国的殖民地, 其居民来自英国等国的移民。英国最初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 个殖民地。18世纪中叶,北美逐渐形成了新兴的 民族,到六七十年代,英国强化了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2、各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激化,纷纷反抗,并联合起来。1774年, 12个殖民地代表在 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要求英国取消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英国拒 绝,各殖民地纷纷组织民兵与英国战斗。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经过: 1、原因: 2、开始:年4月,马萨诸塞民兵在打响 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即列克星顿枪声。 3、建军:1775年5月,13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 议,决定武装反抗英国,整编大陆军,6月任命 为大陆军总司令。 4、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执笔起草的《》。 《独立宣言》的内容: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彻底与英国脱 离关系,成为自由独立的;宣布了资产阶 级、原则,宣告。 实际上宣告了美国独立。 后来确定月日为美国的独立日。 宣言的性质:是一份伟大的历史文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成为1789年法国《》的范 本。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14课 秋天》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与春天的浓妍.①(yàn)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芜.②(wú)杂茂密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富有个性的季节,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秋天蕴藉.③(jí)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是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伸张它慵懒断魂的双臂,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而冬夜万籁俱寂作客梦乡的时候,惟有秋天,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没有懊悔与惊愕.④(ě),没有固执与软弱,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⑤(yùn)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宁静,以你的博大浑厚消解着春的轻佻.⑥(ti āo)与夏的轻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缄.⑦(jiān)其口,“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热泪盈眶.⑧(kuāng)的感动写进生命的十四行诗。 A.①⑥⑧B.③④⑦C.②④⑤D.②⑥⑦ 2.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泰戈尔,英国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C.“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出自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所著的《秋天》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作者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秋天》为读者描写了农家生活,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告诉人们在春天的大好时光可以尽情游乐,不要急着做计划。 4.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14第十四课

教学内容主教材:对墙投掷小沙包副教材:25米往返跑接力 教材分析本课的投掷小沙包是练习投掷动作的安全方式,同时小沙包也是学生爱玩的玩具之一,学会掷小沙包,学生就会懂得投掷要全身用力才能投远,这也会以后的投掷实心球和铅球等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肯定在电视里看到过投掷,但他们一定没有看清投掷的细微动作。蹬腿、转身、送髕、挥臂……这一系列动作,他们一定没有看清。在教学中,我会把投掷的技术动作分解出来,因为投掷太难学了。 教学 目标 让学生对投掷技术有一个朦胧的认识。着重让他们的手上动作正确 教学 重点 学会快速有力的挥臂掷出动作 教学 难点 腿、腰、手动作的连贯性。 备注栏:

教学过程 课的结构教学 内容 教法、学法 及要求 组织形式 及要求 时 间 次 数 强 度 器 材 准备部分一、教学常 规 二、准备活 动 (一)、4+2 跳短绳 (二)、双人 跳长绳 (三)、后踢 腿跑 (四)、仆步 压腿 (五)立卧撑 一、老师活动: 讲讲上课要求,问清哪 些学生没有来上体育 课,弄清他们为什么没 来,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二、学生活动: 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三、要求 大家要动起来,有热感 就合格了 一、组织: ××××× ××××× ××××× ××××× ◎ 二、要求 做准备活动不要乱, 小组长要当好小老 师 3 5 各 动 作 做 一 次 小 偏 中 口 哨 一 个 基本部分一、对墙投掷 小沙包 二、25米往 返跑 动作:绕过 对面的标志 物返回 一、对墙投掷小沙包 (一)、老师活动 1.学生集体练习 2.师生讨论学生的练习 的技术 3.老师把科学的技术动 作告诉大家 4.老师示范 (二)、学生活动 1.认真和老师讨论 2.有问题及时问老师 3.分组练习 (三)、要求 蹬腿、转身、顶髕、挥 臂……让沙包从肩上过 去。 二、25米往返跑 (一)、老师活动: 讲讲游戏规则 (二)、学生分组比赛 (三)、要求: .1哪个弄倒绕标,哪个 扶,不能代扶 一、对墙投掷小沙包 (一)、组织: +++ +++ +++ +++ +++ +++ ○ (二)、要求 1.听老师口令练习 2.练习要按顺序 3.动作要规范 二、25米往返跑 · · · · (一)、组织 (二)要求:传接棒 15 12 10 3 小 中 偏 大 20 个 小 沙 包

第14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导学案(含答案)

黄盖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学生姓名:第组第号评价: 备课时间:10月31日主备教师:宋银舫 课题:第14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学习目标: 1.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2.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学习纲要 一.“南美的独立者”玻利瓦尔 1.拉美民族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 2.玻利瓦尔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3.圣马丁在南美解放斗争中的贡献 4.拉美独立运动的意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 2.章西女王反抗英国殖民侵略的英勇斗争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 学习重点 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学习难点 1.拉美独立战争的历史背景 2.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提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亚非拉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抗争。通过思考:“殖民地人民为什么抗争,抗争什么?”来学习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一.拉美独立战争 1.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和掠夺,给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的大规模的民族独立战争。 2.1816年,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东部建立根据地,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4年,他的战友苏克雷在阿亚库巧大败西班牙军队,清除了西班牙殖民军在南美的最后一个据点,解放秘鲁全境,拉美独立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3.1826年,西班牙在南美的最后一支军队向玻利瓦尔投降,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由于功勋卓著,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委内瑞拉的“祖国之父”。 4.拉美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3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国家格局。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5.19世纪上半期,英国对印度实行疯狂的殖民掠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印度人民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1857年,印度密拉特城的土兵因受到英国殖民者的侮辱。奋起反抗,发动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6.1858年3月,英军攻打章西,章西女王亲临前线与敌奋战,几次打退了英军。在防守瓜廖尔时,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阵亡。 7.印度民族大起义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并有力地支援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相关链接(根据相关链接,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对海外市场和原料的迫切要求,英国加紧向印度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这就摧毁了当地的传统手工业,造成大批手工业工人失业。著名的棉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人口为15万,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于19世纪40年代末征服整个印度后,对印度实行高压统治。殖民当局急于直接统治印度,以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对印度的封建王公不仅剥夺其政治权利,还兼并其土地,这就激起了封建王公的不满。 合作探究(通读第三遍课文,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拥护和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二是有利的国际条件,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法国大革命特别是拿破仑战争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打击。三是有一批杰出领导人如玻利瓦尔、圣马丁等的组织领导和直接指挥。四是革命措施正确,又实现了联合协作共同抗敌。五是参加独立战争的广大将士的英勇作战。 2.印度民族大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有力地支援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蜜蜂》课堂实录汇编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你们了解蜜蜂吗? 生1:我知道蜜蜂能采蜜, 生2:我还知道蜜蜂能传播花粉, 生3:我从课外书上知道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师:是啊,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的能力,离开蜂房很远,他照样能飞回来,法国科学家听说蜜蜂有这样的能力,于是,他就想做一项实验来证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四课《蜜蜂》,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研究蜜蜂的,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自学课文,自学的时候,要读准备生字词语的音,还要把课文读正确。 生自学课文。 师:大家自学得很认真,先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些词语是由要认的生字组成的,请大家来读一读?谁愿意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试验,证实,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沿途,陌生,超常。闷了很久,几乎,尽管。 生:在这些词语当中,还有一个词语非常难读,老师想请大家再来读一读。 证实。证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请大家再读一读。 请大家在课文当中找到带有证实和阻力这两个词语的句子,再去读一读。 生自读句子。 师: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1:读带有证实的句子。 师:读得非常好,让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带有证实的句子。 师:谁找到带有阻力这个词语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生1:读带有阻力这个词语的句子。 师:读得非常好,让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生3:我发现这个课文当中有好几个多音字呢 师:你可真仔细呀, 师:请大家赶紧去找一找,这一课中有哪些多音字。 生:闷,几, 生:尽 师:这几个多音字组成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词语:闷了很久,几乎,尽管 师:读得很好,同学们,你们能找到带有这三个多音字的句子,把它认真地读一读吗? 我们把刚才自己找到的三句话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带有多音字的三个句子。 师:很好,刚才有一些难读的词语和多音字,我们找到了相关的句子,把它们读正确了。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非常好,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弄明白了吗? 生1:我想问问陌生是什么意思? 生2:陌生的意思就是不熟悉。准备无误是什么意思呢? 师:准确无误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准备无误这个词语的句子,再去读一读吗?生自读这个句子。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 第14课《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第一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第三课。美国独立战争是欧美三大资产阶级革命之一。无论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发展还是从美国自身来看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美国国父-----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和美国初创时期的贡献,特别是他的忠诚效劳,分文不取,廉洁奉公,为了自已国家主动放弃权利等精神值得学生学习。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独立战争是美国的起点,它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的独立》这节课的重点在“独立”二字,要让学生掌握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更要让学生理解独立战争为何能够在劣势中取胜这样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进程及其影响。 (2)掌握《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主要内容、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2.过程与方法: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中重大事件和历史意义; (2)《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 (3)理解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结合史实评价华盛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美国独立战争是正义、进步的事业。 (2)北美是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移民和非洲的黑人共同开发出来的,是创建美国的主要力量。 (3)正确了解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杰出人物对民族、对国家、对历史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美国诞生的过程。 学习难点: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四、重难点突破设想:

第十四课文件

第十四课文件 在DOS操作中,我们所谈及的文件称之为外部文件。外部文件是存储在外部设备上,如:外存储器上,可由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管理,如用dir、type等命令直接对文件进行操作。 Pascal所谈及的文件,称之为内部文件。内部文件的特点是文件的实体(实际文件)也是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成为外部文件的一分子,但在使用时必须在程序内部以一定的语句与实际文件联系起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用内部文件的逻辑名对实际文件进行操作。内部文件的逻辑名必须符合PASCAL语言标识符的取名规则。 Pascal中的文件主要用于存放大量的数据。如:成绩管理,原始数据很多,使用文件先将其存入磁盘,通过程序读出文件中的数据再进行处理,比不使用文件要来得方便、有效。 Pascal中的一个文件定义为同一类型的元素组成的线性序列。文件中的各个元素按一定顺序排列,可以从头至尾访问每一个元素,从定义上看,文件与数组相似,但它们之间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文件的每一个元素顺序存贮于外部文件设备上(如磁盘上)。因此文件可以在程序进行前由Pascal 程序或用文字编辑软件,如edit、ws、Turbo Pascal的edit命令等产生,或在运行过程中由程序产生,且运行完后,依然存贮在外部设备上。 (2)在系统内部,通过文件指针来管理对文件的访问。文件指针是一个保存程序在文件中位置踪迹的计算器,在一固定时刻,程序仅能对文件中的一个元素进行读或写的操作,在向文件写入一个元素或从文件读取一个元素后,相应的文件指针就前进到下一元素位置。而数组是按下标访问。 (3)在文件类型定义中无需规定文件的长度即元素的个数,就是说元素的数据可动态改变,一个文件可以非常之大,包含许许多多元素,也可以没有任何元素,即为一个空文件。而数组的元素个数则是确定的。 使用文件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说明文件类型,定义文件标识符;

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4课《蜜蜂》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部编版最新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蜜蜂》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共6题;共32分) 1.看拼音写词语。 míng tang dìng shíbài fǎng wán j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比一比,组词语 论________ 辨________ 准________ 组________ 轮________ 辩________ 推________ 阻________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尽管……但……不是……而是……无论……都…… ①蜜蜂________飞到哪里,________可以回到原处。 ②蜜蜂靠的________超常的记忆力,________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③________蜜蜂逆风而飞,离家两公里多路,________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4.我能根据课文《蜜蜂》内容,给下面的句子排列顺序。 ________我叫小女儿守在蜂窝旁,自己走出二里多,多放飞蜜蜂。 ________我在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________蜜蜂四面飞散,我一边沿途观察,一边猜测思考。 ________我在自家花园蜂窝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5.按课文《蜜蜂》内容填空。 《蜜蜂》这一篇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科学态度和________的科学作风。 6.修改病句 ①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身体。 ②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果子。 ③我们要做到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6分) 7.读语段,完成练习。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它们面临的恶劣环境,心里推测它们一定都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可是没等我跨进家门,爱格兰就冲过来,她的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冲着我喊道_____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_____它们在2点40分的时候到达窝里_____还带来了满身的花粉_____ (1)在这段话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她冲着我喊道________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________它们在2点40分的时候到达窝里 ________还带来了满身的花粉________ (2)“我”为什么推测蜜蜂找不到家?“我”的推测对吗? (3)当得知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爱格兰的心情怎样?“我”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 (4)两只蜜蜂飞回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说明了什么?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蜜蜂,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蜇人。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蜇人,蜇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 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喜爱。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蜜蜂在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 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2)下面的这句话,你觉得放到短文的哪个位置上比较合适? 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 (3)工蜂是如何判断风向的?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2)肥硕()(3)鳊鱼() (4)乌桕()(5)栖息()(6)寥阔()(7)枯涸()(8)清冽()(9)芦篷()(10)梦寐() 2.填空: 本诗作者,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代表诗集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的。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在农家里。() (3)秋天在渔船上。() (4)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第14课《秋天》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14课《秋天》教案(人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1) 一、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前预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预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四、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闻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讲〝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悲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然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欢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不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咨询题组:a.什么缘故讲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情?你喜爱这首诗吗?什么缘故?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咨询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讲明秋天的天气特点;提到农家:稻香、镰刀表达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宽敞;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女孩思恋图。 c.天的喜爱、颂扬的感情。 2、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比图片展开想像,描画自己喜爱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咨询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画你喜爱的一幅图画,并讲讲什么缘故喜爱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爱的语句,讲讲你什么缘故喜爱,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咨询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爱的一节诗。讲讲什么缘故喜爱。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画画面。学生描画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欢乐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练习)(含解析)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选择题 1.下列行迹是日本法西斯所为的有() ①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犹太人 ②南京大屠杀 ③九一八事变 ④七七事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建立法西斯政权。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1937年12月日本进行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法西斯行为令人发指。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①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迫害犹太人是德国法西斯的行为,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的ABC,故选D。 2.结合所学知识推断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变化,根据你的推断,可知纳粹党()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 B.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 C.因经济危机加剧而发展 D.极具欺骗性、煽动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德国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纳粹党人数不断增加。因此,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随经济危机的加深不断增加,选项C符合题意。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材料不能体现,选项A不符合;根植于普通人民群众,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选项D材料不能体现。故选C。 3.下面大事年表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 C.法西斯国家的形成与疯狂扩张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C

【解析】依据大事年表信息分析可知,题干中表述了意大利、德国、日本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所以C项符合题意;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后果及影响,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这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下图记录了1938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会议反映了英法推行的政策是( ) A.纵容政策 B.侵略政策 C.法西斯政策 D.不结盟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了德国,反映了大国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的绥靖纵容的政策推向了顶峰。BCD 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5.《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B.“协约国”的暴行 C.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D.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就任国家的总统和总理,标志着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他宣扬种族灭绝主义,疯狂的迫害和屠杀犹太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6.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史实中,与德国法西斯上台有直接关联的是() A.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 B.墨索里尼进军罗马 C.纳粹残酷屠杀犹太人 D.日军制造九一八亊变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希特勒出任国家总理是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故选项A符合题意;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纳粹残酷屠杀犹太人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故选项C

第14课启蒙运动

第14课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2启蒙及启蒙运动的含义。 3启蒙运动的时间、地点、核心思想、内容、目的、批判的对象、实质。 4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及其思想主张。 5三权分立的具体内容、实行三权分立的目的、影响。 6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地位 7为什么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8 卢梭思想主张、地位。 9卢梭思想有什么特点?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他的政治理想是什么。(人民性、平民和小资产阶级、人民主权的民主共和国) 10 康德的思想主张、地位。 11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 1欧洲资本主义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推翻封建制度。 2宗教神学和封建制度严重束缚社会发展。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二孟德斯鸠的主张、目的及影响。 (一)主张:1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学说; 2倡导法的精神,个人自由要受法律约束; 3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二)目的:防止君主专制,确保公民政治自由。 (三)影响: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四)实践:美国的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三伏尔泰的主张、地位。 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2抨击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 3建立君主立宪制。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地位::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四卢梭的思想主张、地位 1天赋人权 2提出“人民主权”的口号,主张民主共和制 3社会契约说4革命合法性 5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地位: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六卢梭思想的特点?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他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特点:人民性;代表了平民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理想是建立人民主权的民主共和国。 五康德的主张、地位 2康德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历史地位: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六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1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批判专制的王权、天主教教权、贵族特权)2主张:个人自由、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权力制约与平衡、实行法制,追求科学,构建“理性的王国”。 七如何评价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1启蒙思想家们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抨击专制度制度和天主教会,破除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解放了人们思想。 2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 4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中国辛亥革命)。 5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6对世界: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异同 (1)从背景上看,两次运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刚刚兴起的资产阶级从人和人性角度出发,从宗教蒙昧状态下的觉醒;启蒙运动则是资本主义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专制主义政治的阻碍后资产阶级的一种公然的思想反抗和动员。 (2)从时间上看,前者发生在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后者发生在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时期。 (3)从地区和中心方面来看,前者首先从意大利开始,然后向欧洲扩展,后者最早在英国出现,随后发展到欧洲大陆。前者的中心在意大利;后者的中心在法国。 (4)从思想主张来看,前者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基督教会,抨击天主教会的教义;后者全面指向封建制度,批判专制主义和等级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学说,强调理性。后者的反封建主张比人文主义者的思想主张更系统,更全面。 (5)从影响看,两次运动都是重大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世界意义。文艺复兴打击了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推动了欧洲范围宗教改

《传统文化》的第十四课时

七(上)语文教案备课时间:第十四周上课教师:张雪莹课型:新授编号:14 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义以为上》 【教学目标】1、理解“义以为上”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义以为上”的名句。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义以为上”的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义以为上”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君子在面对利益时,如何去获取?这就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所面对的利益应当取还是不应当取?如果利益已有了明确而正当的所有者,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不应当去夺取。如果获取利益时必然会导致社会利益或他人利益的损失,则是不义之利。 (二)获取利益的手段是否正当?获取方式合“道”的,就是正当的利益;如果运用欺许、威胁等非法的方式取得利益,那么就是不义之财。 当然,如果用正义的方式取得了利益,却不能以特合“义”的方式去分配和享用,也违背了“义”的原则。应该根据个人实际付出的程度分配利益,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二、新课教学: 1、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 注释:①介:通“芥”,小草。 语译:如果不符合正义,如果不符合正道,即使一根小草也不随便交给人,不随便 从别人那里取得。 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语译:孔子说:“如果富贵可以(在合乎义理的情况下)求得,即使是执守卫的小 官吏,我也愿意去做。如果不能求得,就安守于我所喜好的(义理)。” 3孟子曰:“非其道,则一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孟子·腾文公下》 语译:子说:“不合乎正道,就不能接受他人的给予,哪怕只是一筐饭。 三、思考讨论: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什么是“义以为上”?在今天,我们是否有必要学习和继承传统的“义以为上”观?谈一谈你的看法。 2.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举办豪华宴席显示身份高贵,用名牌物品炫耀富有,穿奇装异服以满足虚荣心……用“义”的观念衡量下这些做法是否正确,在班里开展一次讨论会,说说你的认识。 四、延伸阅读:叶澄衷抬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内容预览: 14、秋天 一、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四、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 美国独立战争》学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四课美国独立战争》学案华东 师大版 <学习目标> 一、知识识记(1)了解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知道在列克星敦打响了独立战争第一枪。(2)了解《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知道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3)知道华盛顿领导大陆军英勇奋战,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4)了解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华盛顿当选为美国联邦政府首任总统。 二、能力培养(1)通过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的学习,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探究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作用,可观的认识和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作用。(2)比较1787年宪法与《权利法案》。 <学习重难点> 1、重点(1)认识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2)探讨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加深对美国队战争历史影响的认识。 2、难点(1)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2)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 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如何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要点追踪 1、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开始于哪里()。 2、《独立宣言》颁布时间年月日。 3《独立宣言》的内容: 4、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 二、能力培养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波士顿倾茶事件 B、莱克星顿枪声 C、大陆会议召开 D、《独立宣言》发表 2、美国独立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标志是() A、约克镇英军投降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华盛顿当选为美国总统 3、美国独立战争取得最重要的成果()

A、国家获得独立 B、制定1787年宪法 C、获得了法国、荷兰的帮助 D、华盛顿任总统 4、“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八年军旅生涯,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执政,值国家最艰难之时。这位伟人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玻利瓦尔 三、分析与探究 问题一:为什么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问题二:如何评价华盛顿? 四、检测反馈 1、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A 、英国政府对北美人民的高压政策 B、北美统一民族和统一市场的形成 C、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发展 D 、北美人民反抗斗争情绪高涨 2、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 A、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B、北美13个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 A、革命前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B、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C、革命过程并不曲折 D、革命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