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老年人康复训练的方法5-

痴呆老年人康复训练的方法5-
痴呆老年人康复训练的方法5-

【瑞健国际】痴呆老年人康复训练的方法

2016-05-25 瑞健国际

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是老年人智能急剧衰退的一种病症。由于智力和认知功能的衰退造成了痴呆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减退。我国老年痴呆的主要亚型是阿尔茨海默痴呆和以血管性痴呆为主的非阿尔茨海默痴呆。阿尔茨海默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引起脑功能逐渐衰退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迄今未明,老年人以记忆障碍为最初表现,此后逐渐出现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最终不能独立生活,由于许多人还未能认识这种疾病,把它看作是“年

龄老化的一种正常表现”而忽视了治疗。65 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 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痴呆是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完全康复是不现实的。然而,可以通过康复手段,采取调整、适应、补偿和特殊关照的方法,尽量保存痴呆老年人残存的功能,尽量保持老年人的生活独立性,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康复训练的方法。

针对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劳动或文体活动中,选出一些老年人感兴趣,能帮助其恢复功能和技能的作业,让老年人按指定要求进行训练,以逐步恢复其功能。例如刺绣、针织、工艺品等手工操作,或书法、绘画及拼七巧板等游戏。作业疗法可使老年人集中精神,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放松精神、调节情绪、增强体力和耐力,增强独立感、愉快感,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帮助老年人记住所居住的环境、周围的人、最近进行的活动、新近发生的国外大事和时间。可利用记忆辅助物,也可利用视、听等设备,如录音、录像配合训练。每日活动安排要从简单到复杂进行训练,或将整个练习分为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训练。

训练老年人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充分利用残存脑力。如,排列数字:给老年人 3 数字卡片,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然后每次另给1 数字卡,请他根据数字大小,插进自己已排好的3 卡片中。训练推理:从工具、动物、植物、食品等容中,随便指出一项如食品,让他尽量多地说出与食品有关的东西。

训练分类:给老年人一列有30 项物品名称的清单,并告知这30 项物品分别属于食品、家具、衣服三类中的一类,要求老年人进行分类。其他例如动脑筋游戏、谜语、小组讨论及时事评论等;其他文字游戏,记名字和配对游戏。虽然这些活动未必能够改善记忆力,但有助于老年人发展不同的策略,提升其自信。故此类活动也可视作辅助策略的练习,甚至是一般刺激智能的方法。

“音乐治疗”是有计划地运用音乐去改善一些在智能、身体及社交方面有欠缺的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它对一些人是工作,但对其他人却可能是文娱活动。它的多元化和力量涉及不同的层面,包括功能、感官、认知、社交和情绪。音乐对身心都有正面的影响,如促进情绪改变、增强情感上的反应,促进情绪健康及改善社交技巧。对某些人来说,甚至可以加强人、物和地方的认知。若配合一些身体活动,亦有助促进健康。

对一些焦躁的痴呆老年人,音乐亦有舒缓和安定的作用。

音乐活动的种类繁多,可包括听音乐、唱歌、敲击乐器、音乐体操等。而且音乐活动可融于日常生活,在不同时间播放不同的音乐,有助老年人对时间的认知。

“美术治疗”是借美术活动作沟通媒介,通过治疗关系去满足参加者在情绪、社交及发展方面的需要、治疗对象甚为广泛,包括长期病老年人、痴呆老年人及抑郁症老年人等。不少学者认为参与美术及手工艺小组能建立自尊、增强大小肌肉的协调、增加能力及技能、改善认知能力、促进创意表达、兴趣及社交、改善决断力和避免退化。

美术治疗着重过程多于结果。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参与者能明白自己的需要和了解潜意识的想法。由于它糅合了情感、认知及人生经历,对参与者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活动。而且,美术能实现幻想,鼓励情感流露,亦能给予身体各项感官刺激。此外,美术活动也是社交元素,能减少冷漠与抑郁。

“缅怀治疗”是一种在老年人精神科广泛采用的治疗媒介,且适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及老年抑郁症。缅怀可借不同形式进行,包括个别回想、与人面谈、小组分享、展览及话剧等。由于其多元化和易于融合在日常活动与交谈中,很多医院及服务老年人的机构都乐于采用。

随着痴呆老年人的近期记忆力衰退,加上老年人在判断能力,语言、思维、运算及理解能力的退减,老年人会逐渐与现实脱节,以致与人沟通存在障碍。缅怀治疗是利用老年人所拥有的记忆媒介,去鼓励老

年人与人沟通与交往。由于远期记忆是一些实在的材料,老年人可以在没有压力下抒发自己的意见与情感。在分享过往岁月及成就的时候,老年人的个人尊严得以维护,且有助于他们重新肯定自己。与此同时,老年人会感到被接纳和谅解,与别人的分享也给予一个学习和认同的机会,使老年人得到更大的支持去面对目前或将来的挑战。

一般缅怀活动会糅合开心与不快的记忆。因为过分着眼于开心的回忆会造成逃避现实;只侧重于不快往事却又会令老年人情绪低落。故此,训练人员应抱着谨慎态度。一些研究也显示,合适的缅怀活动有助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满足感,减少抑郁及改善生活质量。

徒手或借助器械,让老年人进行各种改善运动功能的方法,以恢复运动功能,并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僵直。运动疗法结合刺激大脑的训练配合适度的运动既可以避免老年人蜗居于室减少失用的产生,也对改善抑郁等精神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刺激大脑的训练如上所述,运动方面可以徒手或借助器械,让老年人进行各种改善运动功能的锻炼,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具体方法有散步、做广播体操和节律性活动、进行各种小组趣味活动、进行关节活动围的维持训练和肌力增强训练、坐位和立位平衡训练。

上肢的被动活动(如图3–35 所示)可在仰卧或坐位下进行。注意不能勉强活动至最大角度,否则会引起关节损伤和对于疼痛的恐惧。

根据老人情况,每个动作做3 ~ 5 次。下肢的被动活动:参见脑卒中部分。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制定训练的次数。股四头肌肌力较弱时,可以在坐位进行膝部的屈曲、伸展训练(如图3–36a 所示)。当臀部肌力减退时,可以进行臀中肌、髂腰肌、臀大肌等的肌力增强训练(如图3–36b 所示)。另外,还可以通过坐位下足趾抓毛巾、从椅子上站起等训练,强化下肢肌力。坐、立位的平衡训练:可参见脑卒中部分。

除良好的生活护理外,加强沟通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支持性心理治疗对老年人很有帮助。康复人员应与痴呆老年人保持亲密良好关系,争取老年人合作,建立治病信心。要细心照顾其日常生活,尽量督促和训练自己进餐、穿衣、盥洗、如厕。陪伴老年人到室外散步。二便不能自理者,应掌握二便规律、定时督促、反复训练。环境的安排很重要,利用一些特别的环境设计,如大标志及指示等,再配合护理者的接触,协助老年人熟悉现在的居住环境,让他们不会因感到迷惘而惶恐不安;日常用品最好置于醒目或靠近手边的地方。为帮

助记忆,钟表和日历要挂在墙上或案头,厕所和房门可悬挂标牌,以免迷失方向,老年人的床最好是比较低矮的,这样他们起床或躺下都比较方便。

为使老年人易于独自行走并防止摔伤,在走廊、过道、浴室或厕所宜加设扶手。

开始与老年人谈话时,先称呼老年人的名字,并介绍自己来引起老年人的注意,与老年人保持目光的接触。交谈时,语速慢,耐心聆听老年人的说话。训练者应抱积极的态度及弹性处理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当老年人有幻觉或妄想的行为时,应避免与他争辩事情的真实性,反而要接纳及安抚他的情绪。此外,适当的赞赏可以鼓励老年人积极与人沟通。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量根据老年人的体力、耐力、年龄、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等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不引起疲劳为原则。此外,老年人多合并有骨质疏松,训练时动作轻柔,注意防护以免骨折。

痴呆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因此,对全社会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痴呆的认识,才能做到“三早”,预防老年性痴呆,要从中年开始做起。如在前期干预,或在轻型期及早发现,并立即采取干预措施,完全可以避免老年性痴呆发生,并能使它在一定程度上往好的方向转化。

拥有好的饮食规律可有效预防老年性痴呆。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需要足够的蛋白质、热能、卵磷脂、胆碱、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为此,首先要做到膳食平衡,老年人需做到早睡早起,“三定、三高、三低、两戒”。“三定”:定时、定量、定质;“三高”: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高维生素;“三低”:低脂肪、低热量、低盐;“两戒”:戒烟、戒酒。在此基础上再注意补充各种必要的营养要素。中老年人多吃富含锌、锰、硒、锗类的食物,如海产品、贝壳类、鱼类、乳类、豆类、坚果类、蚕蛹、大蒜、蘑菇等食物,对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是很有益的。少吃或不吃含铝多的食物。

“脑子越用越灵。”老年人存在大脑的生理性衰退,脑细胞一旦遭到损伤,就很难再恢复如前,因此老年人应有意识地加强脑功能的锻炼,做到勤动脑、多观察思考。如坚持每日看书读报、写字、听广播、看电视、下棋、练剑等。

患有痴呆的老年人应按时服药,每天进行适当适度的健康锻炼,对大脑是一种良性刺激,可改善大脑血液供应,使大脑细胞活跃起来。这些活动均有利维持大脑的功能。

残疾人康复训练知识交流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Xxx社区服务中心 Xx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推进我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根据县xxxx号“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基础工作意见的通知,xxxx海盐县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局关于印发残疾人康复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实际,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为全面提升我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就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从而使我镇残疾人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将xxxx具体开展的几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xxxx,我们全面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现已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x个,残疾人规范化康复站x个,康复服务站x个,主要做到了五个抓:抓宣传发动,抓组织网络,抓队伍培训,抓资源整合,抓康复训练。实现六个有: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医生,有服务内容,有训练器具,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确保了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xxxx年前,我们联合各行政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调查摸底,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xx人,残疾人总数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人,听力残疾x人,精神残疾x人。持有残疾证x人,占调查摸底数的x%.并对这xxx残疾人建立健全健康康复档案(精神残疾按精神防治专项管理服务),做到每人一册、按要求进行随访、每年不少于x次、对重点对象随访不少于x次的要求。并把每次随访的结果记录在康复手册中。xxxx年我们在x月份前完成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做到了一人一册台帐的建立,同时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现持有二代残疾人证有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x人,听力残疾xx人,听力语言残疾xx人精神残疾xx人、第二代残疾人比第一代减少xx人。xxxx新增残疾人xx人。我们对第一、第二代持证残疾人做好衔接工作,同时对x个重点康复对象进行重点康复服务,并且建立助残结对训练服务。xxx 年,我镇累计康复需求服务xxx人,康复医疗服务xxx人次,训练指导服务xxx人次,心理支持xx人人次,知识普及xx人次,用品用具服务xx人次,达到了规定要求。 三、康复人员培训。我镇现有康复员xx名,康复调查员x名,均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中心对康复员先后进行了x次培训指导。 四、开展康复训练服务。中心从xxxx年x月开始,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康复中心对残疾人开放,并安排康复医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现已有xx名残疾人接受了康复训练活动服务。 以上几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不足,如康复服务记录内容不详,在服务中存在不实现象。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康复训练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预防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老年性痴呆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预防很重要。 1.针对老年性痴呆的发病规律进行预防 与老年性痴呆相关的很多危险因素与人们平时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预防老年痴呆应从中青年做起。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休息习惯和用脑习惯,尽量避免患上一些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还应控制血脂、避免脑外伤等。 2.重视营养,均衡饮食 多食用三高(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和三低(低脂肪、低糖、低盐)食品,戒烟、戒酒。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防止体重增加, 避免使用铝制炊具等。 3.坚持适度的锻炼,减缓大脑的衰老 经常做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增进循环系统健康,促进足够的氧气供应大脑,保持脑细胞代谢旺盛。手的运动对大脑是一种良性刺激,可增加脑血流量,满足大脑的需求,因此老年人应频繁活动手指。 4.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老年人尽量避免不良心理刺激,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遇事要想得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心理上的年轻是一剂最好的健脑良药。

5.老有所为,勤于用脑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用脑到老,在生活中不断有所创造。老年人要多走出家门,多参加社会活动。平常要常看有益的书报杂志、影视节目,练练书法、学学绘画,或与人对弈、弹拉歌曲,也可学电脑、学外语、玩智力拼图和模型等。 6.注意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疾病信号 如发现记忆力减退、判断力差、书写困难、言语障碍、人格改变等,要尽早就医。 老年痴呆症的康复训练

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老年痴呆症的治疗非常重要,而日常生活中的康复训练也不可少,两者相辅相成,治愈的希望要大得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老年痴呆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训练一、思维障碍康复训练:充分利用残存脑力,如数字排序训练、物品分类训练计算能力训练等,训练患者的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 训练二、情感障碍康复训练:对情感障碍的患者多给予信息及语言刺激训练,对患者关心、体贴,多与其交谈沟通,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对思维活跃及紊乱的患者,改变话题,分散注意力,转移思路,保持情绪平稳,使思维恢复至正常状态。对有妄想的患者,与患者交谈时,注意谈话技巧,不可贸然触及患者的妄想内容。对幻听、幻视的患者,要稳定情绪,分散注意力,尽快将其引导到正常 的情境中来。 训练三、记忆障碍康复训练:应反复训练患者记忆居住的环境、物品的放置、周围的人和事物。指导患者制定生活作息时间表,让其主动关心日期、时间的变化。每日活动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组织患者看电视、玩扑克、下跳棋、玩智力拼图或给患者一些数字卡,训练患者从小到大排列等,以锻炼患者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训练四、定向力障碍康复训练:包括对时间、地点及人物认知训练,诱导患者产生正向的行为改变,尽可能随时纠正或提醒患者产生正确的人、时间、地点的概念,使患者减少因定向力错误而引起的恐慌和不安。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残疾人是很常见的,这样人群受到很大声保护,对这样人群需要注意,一定不能有歧视的现象,否则对残疾人心理会造成损害,使得残疾人有一些心理疾病产生,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都有什么呢,残疾人康复训练上也是有很多方面,对这些残疾人也是需要进行了解,下面就详细介绍下。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法: 1.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要有满意的健康心境心理。 有了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就会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的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的定义: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的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 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 四级≥0.1~<0.3 二、什么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他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 2.行走:是个人在定向的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的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 因为定向的主要目的即为行走服务,定向是行走的前提,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的根本保证,没有定向的行走是典型的“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的地,所以,行走也通常是定向的目的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的 使学员形成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的必要性 行走的基础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的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的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促进其他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使其获得更多的信息;形成个体的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发育、发展,强化身体的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的社会学习,丰富其的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活动的方案

关于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的方案(试行) 乡镇残联: 为了有效提高和改善肢体残疾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解决他们由于经济困难而无法得到正规机构及时系统的康复训练而耽误改善和补偿部分身体功能的最佳时机等问题。经研究,利用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场地,试点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开展肢体残疾人康复(保健)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康复训练(保健)对象 脑出血、脑梗塞、脑瘫、脊髓损伤、骨折、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功能障碍的肢体残疾人,居住在县城或县城周边,能方便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康复训练,首期康复训练对象暂定15-20人,重点是轻度能自理的残疾人,已办证残疾人优先。 二、康复训练(保健)内容: 1、对患者实现康复训练: 针对不同康复对象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通过按摩、器械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综合康复,进行规范的、不少于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帮助其提高运动功能、生活自理的能力。 2、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帮助家属树立全面康复理念,掌握康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康复训练在家庭中得到进一步延伸,促进患者实现康复最佳效果。 三、康复训练(保健)时间:

首期康复训练时间暂定二个月,每个星期二、四的上午进行半天训练,每次康复训练安排按摩师2名。 四、其它事项: 1、对参加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暂不收取任何费用,县残联组织康复保健人员免费提供康复训练。 2、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提供残疾人证和身份证,建立个人康复训练档案(见附表)。 3、康复训练(保健)对象按康复训练计划,在康复训练时间内自己到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康复训练室,参加康复训练活动。县残联对康复训练对象酌情给予交通补贴。 4、试点结束后,其他乡镇参照执行。 附件: 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改良巴氏指数) 2、康复训练情况个案表 东至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6年4月26日 发送:各乡镇残联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方案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体系,才能使“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得以实现。为了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中心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对残疾人康复工作设计以下工作方案: 残疾人康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加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中心辖区内共有残疾人1394人,在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残疾人康复服务,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康复服务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一、康复服务工作形式 康复服务工作形式的多样化将赋予这项工作具有生命力,我们将在三个层面上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康复服务,避免出现重复单一的机械式的工作而被残疾人否认。三个层面分别为“中心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关爱”。 1、中心康复 中心康复是指适用于一些具有生理功能恢复可能性较大且功能恢复后对提高生命质量有很大帮助的残疾人,但是康复过程需要一定的康复器材而且这些器材是不可能上门提供的,需要残疾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站来进行康复训练的。

2、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适用于大部分残疾人,这些残疾人一般不需要专业的康复器材,可以通过参加健康体检、健康知识讲座、健康行为指导、个性化心理疏导等各种形式的服务,从而达到生理及心理上的康复。这类形式的康复服务由社区康复指导医生及残联专干共同完成。 3、家庭关爱 家庭关爱可分为二个阶段循环地进行。首先,每年在确定康复服务人群前进行一次摸底,了解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及特殊需求,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针对性的体格检查,这项工作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另一方面为我们确定被康复对象有了科学的依据。其次,我们可以有条件地选择一些卧病在床且到中心康复有困难的残疾人进行家庭康复。 二、主要工作要求 (一)、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指导等基本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 (二)、对各类残疾人提供相应社区康复服务: 1.为辖区内患偏瘫、截瘫、小儿麻痹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订训练计划,指导在残疾人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

老年痴呆症的评估与认知康复治疗

老年痴呆症的评估与认知康复治疗 (Assessment an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n Dementia) 李月英( 香港) 葵涌医院 背景: 香港人口有急剧老化的现象。根据香港统计处的数据显示,于1991年的65 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口占香港 8.7%,于2004年增长至11.9%,及至2031年则会增加至约25%。于1988 年赵凤琴教授于本港进行的老年痴呆症流行病率研究显示,65 岁或以上的长者约有4%患有老年痴呆症,70 岁或以上的长者则约有6% 患有老年痴呆症。 海外研究显示,80 岁或以上的长者约有20%患老年痴呆症,病发比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于1997 年在护理安老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约37%的长者患有老年痴呆症。因此,及早对老年痴呆症病 者进行评估及订定适切的认知训练是对老年痴呆症病者很重要的。 技术分享:评估老年痴呆症长者包括以下几方面:精神状况,身体功能,日常生活操作,家居支持及环境设计等。作业治疗师会因应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标准的评估工具。常用的认知能力评估工具包括: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Mattis Dementia Rating Scale(DRS), Kendrick Cognitive Tests for the Elderly, FULD Object Memory Evaluation, Clifton Assessment Procedures of the Elderly, 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 Hierarchi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Severe Impairment Battery, Ellen 's Diagnostic Module, Clock Drawing Test , Silver ' s Test 等。评估 情绪方面,我们会采用老人忧郁症短量表Chinese Version Geriatric Depression Short Form 。日常生 活评估工具包括:Modified Barthel Index, Lawton IADL Scale, Chinese Disability Assessment for Dementia , Assessment Motor & Process Scale 等。评估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素和生活压力与及居住 环境( 包括实物环境及人物环境) 是痴呆症患者的康复中很重要的一环,评估工具包括:WHOQO(LBref) & QOLin Alzheimer ' s Disease (QOL-AD),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 Relatives Stress Scale, Zarit Carer Stress Index 及Safety Assessment of Function & the Environment for Rehabilitation(SAFER) 等。评估痴呆症患者的发展阶段,我们会使用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 (GDS) 及Functional Assessment Staging Test (FAST) 。 痴呆症患者有认知缺损,他们的近期记忆较差,集中注意力也较弱。执行及处理日常生活事情也有相当的困难,以致能否安全地在小区生活也是一个疑问。 「认知残障模式」(COGNITIVE DISABILITY MODEL, Katz, 2004) 应用于老年痴呆症的复康,旨在增加患者的功能及减低他们的残障。训练患者的策略是因应长者的认知能力而改变环境,以增强痴呆症患者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作业治疗师会因应患者个别的需要,订定有系统的认知及记忆训练,并提供一些记忆改善设施,以协助痴呆症患者在小区生活,并改善生活质素。记忆策略包括「组织法」、「重复法」、「分类法」、 「联想法」及善用记忆辅助工具等。 英国的研究显示,有系统的记忆训练可以改善早期痴呆症患者的记忆及减少伤残障碍。 认知训练包括不同的训练活动:现实导向训练、怀缅治疗、记忆训练、计算机软件训练、认知剌激训练等。伦敦的随机临床测验(RCT)研究显示(Spector, 2003) , 201位在小区的长者,参与认知剌激治疗后,在认 知能力及生活质素两方面都有改善。 6个随机临床测验现实导向训练的研究(RCT)显示(Spector, 2005),共125位痴呆症患者,67人在实验组, 58人在非实验组,现实导向训练可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改善认知能力和行为问题。 =记忆训练包括打麻将、配对游戏、骨排游戏、宾哥游戏、拼图活动、问答活动及教授记忆力策略等。陈章明教授及余枝胜医生于2005 年在香港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三十位居住老人院的长者,参与打麻将治疗后,认知、情绪及运算能力方面也有改善。痴呆症的情度则由中度痴呆症进展到轻度痴呆症。其实打麻将治疗也是一种切合中国文化的认知训练活动。 因应痴呆症患者的教育背景,治疗师可编写阅读及书写的认知训练活动。作业治疗师可与家人商讨家居认知训练计划,定期检讨复康计划,以切合患者的情况。 结论作业治疗师会因应个别痴呆症患者的能力和需要及痴呆症患者的发展阶段而提供适当的评估及认知复康训练。治疗师会定期与家人一起检讨复康计划,以协助痴呆症之长者能够活得精采,长者及其家人会有较佳的生活质素。 老年痴呆症的评估与认知康复治疗 (Assessment and 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on Dementia) 李月英( 香港) 葵涌医院 Backgraound: In HK, the population is ageing rapidly. According to data of HKCensus & Statistic Dept., there was about 8.7 %, 11.9% and would be increased to about 25% of the elderly are of age 65 or above in 1991, 2004 and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附件: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 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1— 二、分级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 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五)技术水平 1(功能测评和能力评估: 脑瘫儿童功能测评:运动发育、肌张力、姿势异常、智力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 — 2— 智残儿童能力评估: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2(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残疾人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得内容: 一、视力:盲人定向行走训练、低视力视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二、听力语言:听觉语言能力训练、语言矫治、双语训练、手语指导等。 三、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社会适应训练等、 四、智力:运动能力训练、感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等。 五、精神:社会适应训练、作业训练、娱(体)疗等 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一、视力残疾得有关概念 1、视力残疾得定义:视力残疾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与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与低视力。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康复基本知识 2、视力残疾得分级(此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 类别级别最佳矫正视力?盲一级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四级≥0、1~<0.3 二、什么就是定向与行走 1、定向:就是指个人运用感觉信息确定自己在环境中得位置以及确认自己与其她物体之间关系、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得心理过程。 2、行走:就是个人在定向得基础上依靠肢体在环境中空间位置得变化移动即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3。定向通常与行走密切相关?因为定向得主要目得即为行走服务,定向就是行走得前提,就是行走方向性、正确性得根本保证,没有定向得行走就是典型得“瞎撞",所以,定向也为行走服务;但就是如果没有行走,定向得再精确个体也不能达到目得地,所以,行走也通常就是定向得目得之一,二者相辅相成。 4、定向行走目得?使学员形成正确得时间与空间概念,初步掌握定向行走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基本做到在室内、学校、常用公共交通设施等环境中安全、有效、自然、独立地行走。 三、视力残疾人学习定向行走得必要性 行走得基础就是定向。而对视力残疾人而言,独立行走对促进个体得发展意义除了上述意义之外,还具有特别得意义: 1、心理方面:促进其认识到自己得存在;促进其她概念得形成与发展;拓展个体活动范围及认知得广度与深度,使其获得更多得信息;形成个体得自尊与自信心。 2。身体方面:促进其身体各方面机能得发育、发展,强化身体得机能,提高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 3.社会化方面:为其创造更多得社会交往机会,促进个人得社会学习,丰富其得社会阅历,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得能力;为其将来创造更多得就业机会。 4、日常生活技能方面:促进并改进个人得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5。此外,定向行走对视力残疾人实现自身得人生价值也意义重大:只有自己能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奉献于社会。

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1

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㈠镇级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1、BWQ-LM-A肋木 2、BWS-JT肩梯 3、BWB-ZXQ双轮助行器 4、BWB-SJG四角拐 5、BWB-SZ手杖 6、BWX-GJY股四头肌训练椅 7、BWS-SXS-A上肢协调练习器 8、BWS-ZXZ重锤式手指肌力训练桌 9、BWQ-FSQ放松按摩器 10、BWQ-PQ偏瘫康复器 11、BWO-OT可调式OT桌 12、BWQ-SD-B系列沙袋 13、BWO-REC认知图形插板 以上各4套 ㈡社区级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1、BWQ-LM-A肋木 2、BWB-ZXQ双轮助行器 3、BWB-SJG四角拐 4、BWB-SZ手杖 5、BWQ-FSQ放松按摩器 6、BWQ-PQ偏瘫康复器 7、BWO-OT可调式OT桌 8、BWQ-SD-B系列沙袋 9、BWS-HD-A滑轮吊环训练器

10、BWS-SXS-A上肢协调练习器 11、BWO-REC认知图形插板 以上各38套 ㈢残疾人家庭用康复训练器材及辅助器具配备清单 1、BWS-HD-B滑轮吊环训练器(120套) 2、BWS-ZTK-B简易肢体康复器(100套) 3、BWB-SJG四角拐(100支) 4、BWB-SZ手杖(100支) 5、BWB-YZ腋杖(100支) 6、天乐牌9812型助听器(300只) 7、闪光门铃(200只) ㈣0—6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钱丽芳中医诊所)训练器材配备清单 1、ZDZ-5台式经络导频治疗仪 2、PJ/1-9S小儿脑瘫专业设备基础训练器材(小#) 3、示范光盘 4、BWR-ZJ-A儿童站立架 5、BWR-ZJY坐姿矫正椅 6、BWR-YYT儿童液压踏步器 7、BWR-ZXQ-A儿童双轮助行器 8、PJ/11足部内翻矫正器 9、BWR-ZK肢体康复器 10、BWR-KD010羊角球 11、BWR-CXB磁性板 12、BWR-BSQ-B巴氏球 13、BWR-LEL641创意接龙 以上各1套

老年痴呆的康复

第二节老年痴呆的康复 痴呆以老年最为常见,年龄越大,其发生率越高。伴随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们晚年健康的一大隐患。老年痴呆是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它是一种严重的、退行性脑疾患。老年痴呆具有不同程度的痴呆表现和明显的生活自理能力减退,治疗也比较困难。但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康复的早期介入,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均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一、概述 老年痴呆,是发生在早老期和老年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综合症,是一种没有意识改变,但获得性全面皮质功能下降,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通常指智能的异常恶化从而影响认知功能的多个方面,如抽象、思维、定向、判断和记忆力下降等。 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国内外虽做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尚未取得满意效果。我国传统中医中药有一定优势,近年来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分类和病因 痴呆可根据很多方法进行分类,如依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痴呆和继发性痴呆;依基本原理可分变性性痴呆、代谢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依解剖定位可分为皮质性痴呆、额叶-皮质下痴呆、中线痴呆和混合型痴呆。目前,老年痴呆的国际分类分为:一是血管性痴呆,二是老年性痴呆,余为混合型。 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是Alzheimer型痴呆(AD)。有家族遗传性和散发性两种。主要病因为: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异常)、神经递质因素(大脑皮层的乙酰胆碱、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等神经传导介质缺少)、慢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因素、生活习惯因素(饮食、运动、休养、吸烟和饮酒嗜好等)等。还与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梅毒、铝中毒(铝含量是正常人 1.5-30倍)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多由重要的特定部位的脑梗死所致,脑梗死引起的痴呆分为:多发性皮质梗死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 (MID)、大脑深部基底核的多发性梗死及白质疏松症痴呆和大脑深部广泛病变所致痴呆,包括Binswanger型痴呆,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低灌注状态所致的痴呆以及慢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所致出血性痴呆。 混合型痴呆,指既有老年性痴呆又有血管性痴呆或其他类型痴呆。多梗死性痴呆同时累及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故称为混合性痴呆。 此外,头部外伤、硬膜外血肿、脑肿瘤、脑外伤、癫痫的持续发作,以及正常压力脑积水等原因均可引起老年痴呆症。老年人长期情绪抑郁、离群独居、丧偶、文盲、低语言水平、缺乏体力及脑力锻炼等,也可加快脑衰老的进程,诱发老年痴呆症。 2.流行病学 老年痴呆与年龄老化有密切关系。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在≥6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0%;≥80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更高;而在≥8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竟达1/3。65~69岁老年人每年的发病率是1.4‰,70~74岁者是3.9‰,75~79岁者是16.7‰,到85岁时增至45.4‰。目前我国已有500万痴呆患者,预测到2025年将有1009万患者,给社会和家庭达斯莱沉重的负担,也给医疗服务提出了严峻的课题。 社区中>65岁美国老人中,6%-8%发生老年性痴呆,>85岁的老人中老年性痴呆为15%-20%;随年龄增长,每5年其发病率增长1倍,平均患病时间为10年,而>65岁的日本老人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为2%-11%,平均患病时间为5-10年。我国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较日本、欧美国家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 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 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 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 展 ),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 出 现( 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 现) ,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 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 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 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 碍, 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 其 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 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 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知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 ( 语言或动作均可 )。 学习的范围有: (1)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2)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3)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4)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 )、公共场所、交通标志等。 (5)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方位、时间、颜色、 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小孩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日必须进行 5 的最基 本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 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 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日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 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人 (包括儿童与成人 ) 交往的能力,作为社 会 的一名成员,小孩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 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小孩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儿童之需要游戏,犹如成人之需要工作,儿童从游戏中学 习, “游戏”就成为儿童学习的媒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长伴侣。游戏能增进儿童身体的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老年痴呆的康复治疗研究

老年痴呆的康复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4-08-13T10:40:20.2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牟喜荣 [导读] 在对老年痴呆患者治愈后所存在的康复治疗工作,是延长患者生命的有利条件,也是必要的措施。 牟喜荣 (青岛市民政老年病康复医院 266071)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2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康复治疗的 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痴呆康复治疗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88-02 目前,在临床医学上,老年痴呆患者数量逐年提高。许多老年痴呆患者,依靠药物治疗,并不能实现治疗的目的。许多老年痴呆患者由于缺少必要的康复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痴呆患者在日常的药物治疗后,需要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为此在本文中从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康复治疗的措施,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1年至2012我院接收的老年痴呆患者60例,并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2组,每组有3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在65周岁到70周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6.5士1.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66周岁到71周岁,平均年龄在65.5士1.6岁。2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主要进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1]。首先,为患者每日进行全面的查体,对出现新的病情及时的治疗[2]。尤其是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血压进行每日测量,并跟踪记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血压高引起新的疾病,进而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其次,是通过脑力激发的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大脑的刺激。主要的方法有记忆唤醒、营造气氛以及刺激兴趣。在记忆唤醒康复治疗中,主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所处的生活,以及人生经历的不同,提出具体不同的康复方案。在营造气氛方面,主要是给老年痴呆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治疗的环境与氛围。在刺激兴趣上也是针对不同的老年痴呆患者的不同兴趣,投其所好,进一步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再次,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改善,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住院环境的颜色上,应该采用中性色为主,并且在患者的病房中以及活动室等等都应该标有标记。二是,为老年患者开展活动,可以开展简单的竞赛,将患者分成若干个小组来认图,看哪个患者认的图最多等等,这样,能够进一步对患者的精神进行刺激。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开展的活动时间不宜太长,太长的话容易导致患者的疲劳感,使患者感觉到厌烦,不利于疾病的康复[3]。最后,还应该对患者开展日常活动训练,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确保患者具备最为基本的生活能力,其日常活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洗手,洗脸以及梳头等等。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康复治疗措施,不断的促进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本次临床治疗期为15天,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出现的异常情况,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神志意识清醒,反应灵敏。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一大部分,神志较为清醒,反应较为灵敏。无效: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后无任何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对比分析表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我国已经步入到老年社会,而老年痴呆疾病是在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因此,积极的寻找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具有非常大帮助的[4]。 在临床医学上,老年痴呆患者主要表现在身体失去灵活性,有的老年痴呆患者语言表达能力降低,四肢僵硬,不能自由活动,患者还会脾气变得异常的暴躁,出现轻生的想法等等病症。老年痴呆症状的出现给患者以及家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尤其是患者,病症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与生活的质量,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此种病症,从近几年的医学调查与研究发现,患病的群体大都集中在年龄为65周岁到78周岁之间,依靠日常的药物治疗,是难以达到痊愈的效果,会增加新的病症。在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对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最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是必要的。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在药物治疗阶段后,添加必要的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存质量。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过程与康复治疗的手段,必须依据医护人员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后,给出有效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