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醇生产技术

乙二醇生产技术
乙二醇生产技术

乙二醇生产技术分析

乙二醇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等。目前,国内外乙二醇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虽然它工艺成熟,但水比大,能耗高,生产成本较高,为此人们又相继开发出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以及由合成气合成乙二醇等各种新的生产方法,其中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被认为是今后乙二醇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1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乙二醇的主要方法,该工艺是将环氧乙烷(E0)和水按1∶20-22(摩尔比)配成混合水溶液,在管式反应器中于190-220℃、1.0-2.5MPa 下反应,环氧乙烷全部转化为混合醇,生成的乙二醇水溶液含量大约在10%(质量分数)左右,然后经过多效蒸发器脱水提浓和减压精馏分离得到乙二醇及副产物二乙二醇(DEG)和三乙二醇(TEG)等。混合醇中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的摩尔比约为100∶10∶1,产品总收率为88%。不足之处是生产工艺流程长、设备多、能耗高,直接影响乙二醇的生产成本。

目前,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的生产技术基本上由英荷壳牌、美国Halcon-SD以及美国联碳三家公司所垄断。它们的工艺技术和工艺流程基本上相似,即采用乙烯、氧气为原料,在银催化剂、甲烷或氮气致稳剂、氯化物抑制剂存在下,乙烯直接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环氧乙烷进一步与水以一定物质的量比在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水合反应生成乙二醇,乙二醇溶液经蒸发提浓、脱水、分馏得到乙二醇及其它副产品。此外,整个工艺还设置了与其生产能力配套的空分装置、碳酸盐的处理以及废气废液处理等系统。三家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区别体现在催化剂、反应和吸收工艺以及一些技术细节上。

2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

针对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生产乙二醇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选择性,降低用水量,降低反应温度和能耗,世界上许多公司进行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生产乙二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主要有壳牌公司、联碳公司、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等,其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生产,生产方法可分为均相催化水合法和非均相催化水合法两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生产方法是壳牌公司的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和UCC公司的均相催化水合法。

壳牌公司曾采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75-115℃、水与环氧乙烷的重量比为3:1-15:1时,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4%,缺点是水比仍然很高,而且环氧乙烷的转化率仅有70%左右。随后自报道了季铵型酸式碳酸盐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进行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工艺的开发,获得环氧乙烷转化率为96%-98%,乙二醇选择性为97%-98%的试验结果后,增加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此后又开发出类似二氧化硅骨架的聚有机硅烷铵盐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催化下的环氧化物水合工艺。在水/环氧化物摩尔比为1-15∶1,反应温度80-200℃,反应压力0.2-2MPa条件下,环氧乙烷的转化率为72%,乙二醇选择性为95%。2001年壳牌公司又开发出负载于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多

羧酸衍生物催化剂。在水/环氧化物摩尔比为1-6,反应温度90-150℃,反应压力0.2-2MPa 条件下,环氧乙烷的转化率大于97%,乙二醇选择性高于94%。采用该工艺既可进行间歇操作,也可进行连续生产。与现行环氧乙烷高温高压水解工艺相比,该技术可节省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总投资费用的15%左右。最近该公司又成功地开发出第一代水合催化剂S100,并完成了催化剂筛选和40.0万吨/年环氧乙烷水合装置的工艺设计,催化剂水合已经完成了单管和中试,试验经过工程放大试验就有可能在日本装置上实现工业化生产,并将此技术引入国外其它环氧乙烷/乙二醇项目上。

联碳化学公司开展了用含Mo、W或V等多价态过渡金属含氧酸盐(如含(HV2O7)3-、(VO3)-、(V2O7)4-、(VO4)3-、钼酸根、偏钼酸根或钨酸根等的盐类)催化剂进行催化水合的技术研究。阳离子为碱金属、铵盐、季铵盐或季磷盐等。该类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负载在氧化铝、氧化硅或分子筛等惰性载体材料上。这些催化剂对于提高转化率、降低水比及提高选择性均有利,但部分催化剂会流失到产物乙二醇中,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分离提纯步骤,同时也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针对水溶性V、Mo、W催化剂流失的问题,联碳化学公司又开发出具有水滑石结构、水热稳定的混合金属框架催化剂。在水/环氧乙烷的摩尔比为5-7∶1,反应温度为150℃,压力2.0MPa条件下,环氧乙烷的转化率达到96%,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7%。

俄罗斯国力"索维吉赫"科技生产企业也对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合成乙二醇技术进行了研究。其催化体系为离子交换树脂,这些树脂是由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交联的带有季胺基的碳酸氢盐型离子交换树脂。在反应温度为80-130℃,压力0.8-1.6MPa条件下,采用特殊的串联-并联活塞流反应器,环氧乙烷的转化率大于99%,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3%-96%。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采用一种改进过的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反应温度80-130℃、压力0.8-1.6MPa、水/环氧乙烷(摩尔比)为3-7:1、LHSV1.0-3.0h-1条件下,环氧乙烷转化率大于99%,乙二醇选择性达到93%-96%,目前已经完成了中试装置上催化剂的稳定性试验。

陶氏化学公司开发出一种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高选择性催化剂DowexMSA-1。新催化剂是由阴离子交换树脂与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相结合的体系。在水和环氧乙烷的摩尔比为9∶1,反应温度99℃,压力1.2MPa条件下水合,乙二醇的选择性可以达到96.6%。

大连理工大学进行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备乙二醇的均相酸碱协同催化反应体系和非均相催化反应体系的试验,并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乙二醇选择性及反应条件进行了考查。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研究了均相催化水合法合成乙二醇的工艺路线,探讨了催化剂用量、水/环氧乙烷质量比、反应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水/环氧乙烷质量比为4∶1,催化剂质量分数不小于6%,反应温度大于45℃,反应压力超过0.5MPa的工艺条件下,环氧乙烷的转化率达99.8%,乙二醇的选择性达99.0%。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对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开发,发明了一系列专利。其中之一发明了一种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备乙二醇的固体酸催化剂,该催化剂采用α-氧化铝或HZSM-5分子筛作载体,2%-10%的铌氧化物作催化剂,0.01%-5%的锌或镉氧化物作助催化剂,还含有1-10%的粘接剂。在水比为8:1,压力为1.5MPa、温度为150℃、液体空速为3h-1的条件下,催化剂组

成为15%Nb2O5、0.2%CdO时,环氧乙烷转化率为100%,乙二醇选择性达到90%。

江苏工业学院发明了一种季鏻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用作环氧乙烷催化水合的催化剂。制备过程是将卤烷基取代的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按常规方法进行悬浮聚合,得到凝胶或大孔结构的共聚物,再将得到的共聚物与三烷基膦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季鏻化反应,得到的季鏻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特点是催化剂活性高,树脂内部应力小,不易破碎。在温度为100℃、压力为1MPa、空速为3h-1的条件下,环氧乙烷和水的比为1:4.4时,环氧乙烷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乙二醇选择性达到90%以上。

国内一些EO/EG生产装置也进行了EO直接催化水合的试验工作,抚顺石化公司最早进行了工业侧线试验,2003年天津石化完成了工业侧线,采用天津石化公司研究院研制的催化剂,水与EO的摩尔比由28:1下降到20:1,而乙二醇的选择性维持在90%以上。水合配比的降低解决了该装置在高负荷生产时蒸发塔的瓶颈问题,使乙二醇生产能力提高了25%左右;2004年,扬子石化公司完成了加压催化水合法合成乙二醇的中试试验,该工艺与非催化水合法工艺相比,环氧乙烷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提高10%以上。

尽管许多公司在环氧乙烷催化水合生产乙二醇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大降低了水比,提高了环氧乙烷的转化率和乙二醇的选择性,但在催化剂制备、再生和寿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催化剂稳定性不够,制备相当复杂,难以回收利用,有的还会在产品中残留一定量的金属阴离子,需要增加相应的设备来分离,因而采用该方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有待时日。

3 碳酸乙烯酯法

碳酸乙烯酯法合成乙二醇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EC),碳酸乙烯酯再经水解制得乙二醇。该方法又可分为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DMC)联产法和碳酸乙烯酯水解法两种生产方法。

3.1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

该方法的主要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是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碳酸乙烯酯,第二步是碳酸乙烯酯和甲醇(MA)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两步反应都属于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

陶氏化学公司公开了催化酯交换烷烯碳酸酯的专利技术。该技术采用碱金属或碱金属衍生物作催化剂,在200℃反应4h,碳酸乙烯酯转化率为45%。随后,陶氏化学公司在研究中发现,通过及时移走反应生成的碳酸二甲酯和甲醇共沸物,可以提高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生成的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可以通过冷却结晶和萃取精馏的方法进行分离。随后,德国拜耳公司、美国Toxaco公司和英国的BP公司等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催化剂的开发上。Texaco公司开发了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的技术,使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达到了99%以上,乙二醇的选择性达到97%以上,从而为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技术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由于均相催化剂存在回收困难的缺点,所以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技术催化剂的开发主要侧重于非均相催化剂。

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充分利用环氧乙烷装置排放的CO2

资源。世界上工业化生产环氧乙烷绝大多数是乙烯直接催化氧化法,约20%的乙烯消耗在副反应上,副产物主要是CO2。一套30万吨/年的乙二醇装置CO2的年排放量约为10万吨/年。如此大量的CO2排放到空气中,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带来了不良的"温室效应",所以该技术充分利用富产CO2资源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2)碳酸乙烯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产品。碳酸乙烯酯作为一种低毒的多用途化学品,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实现了环氧乙烷和CO2催化合成碳酸乙烯酯的工业化生产。由于碳酸乙烯酯闪点高,贮运安全,是一种很好的中间体,恰好克服了环氧乙烷闪点低、易燃易爆、不易贮运的特点。碳酸乙烯酯可以作为中间产品,也可以直接作为成品出售;(3)高转化率并避免了水作为原料带来的高能耗和杂质问题。该工艺技术的环氧乙烷和碳酸乙烯酯的转化率均在99%以上,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的选择性高达99%。另外由于不用水,产品分离提纯过程能耗大大低于传统环氧乙烷水合法,并避免了水作为原料带来的杂质;(4)高附加是化工产品碳酸二甲酯的理想合成路线。碳酸二甲酯是最近十几年来新崛起的污染小、用途广泛的基础化工原料,被称为21世纪有机合成的基石,其在国际上的用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利用该技术合成碳酸二甲酯,环氧乙烷只是一个"载体",不消耗在碳酸二甲酯中。仅仅引入甲醇就增加了一个附加值很高的产品,所以乙二醇成本可以只考虑环氧乙烷的原料价格,折旧及操作费用全部算到碳酸二甲酯上,将大大降低乙二醇的综合成本,提高乙二醇的竞争力;

(5)该技术的两步反应属于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属于"零排放"的清洁生产工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原料易得,不存在环氧乙烷水合法选择性差的问题,在现有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内,只需要增加生产碳酸乙烯酯的反应步骤就可以生产两个非常有价值的产品,故是今后环氧乙烷生产乙二醇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工艺路线。

3.2 碳酸乙烯酯水解合成法

美国Halcon-SD、联碳、日本触媒等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后相继开发出碳酸乙烯酯水解合成乙二醇的工艺技术。

Halcon-SD公司工艺首先由乙烯、氧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经第一吸收塔和汽提塔后,在第二吸收塔内用含碳酸乙烯酯、乙二醇和碳酸化催化剂的溶液洗涤环氧乙烷蒸气,形成碳酸乙烯酯反应富液,然后进入碳酸化反应器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90℃和6.18MPa 压力下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碳酸乙烯酯从反应液中汽提后分层,上层回到第二吸收塔作为洗涤液,在下层的碳酸乙烯酯中加入水,在同一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乙二醇。Halcon-SD工艺的特点是开发了既适用于碳酸化又适用于水解反应的新型催化剂,乙二醇收率高达99%。另外,Halcon-SD公司在研究中发现,即使环氧乙烷中含有少量水分,仍能保证碳酸乙烯酯的高效中心,这就使环氧乙烷的纯化操作条件不至于过分苛刻,而且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可用同一种催化剂,避免了均相反应中催化剂回收难的难题。但由于碳酸乙烯酯水解制乙二醇需要大型的高压反应槽,且生产成本仍然较高,所以至今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

日本触媒公司研制开发出工业化规模的碳酸乙烯酯水解合成乙二醇工艺。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的酯化反应在催化剂碘化钾存在下,于160℃下进行,环氧乙烷的转化率为99.9%,

碳酸乙烯酯的选择性为100%。碳酸乙烯酯的水解反应用活性氧化铝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140℃、反应压力2.2MPa条件下进行,乙二醇的收率可以达到99.8%。

2002年,由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的以环氧乙烷为原料经碳酸乙烯酯生产乙二醇新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菱化学公司开发的工艺以环氧乙烷装置制得的含水40%的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并使催化剂完全溶解在反应液中,反应几乎可使所有的环氧乙烷全部转化为碳酸乙烯酯和乙二醇,碳酸乙烯酯再在加水分解反应器中全部转化成乙二醇。此过程生成的二氧化碳大部分可以循环再利用,因而不会引起不锈刚设备的腐蚀问题,故反应器可采用不锈钢材。生成的乙二醇进入脱水塔除去水分之后,与催化剂分离,然后在乙二醇塔中精制成高纯度的乙二醇。该催化工艺具有如下特征:(1)单乙二醇选择性超过99%,因而既可减少原料乙烯和氧气的消耗量,又可删除多余的DEG和TEG精制设备和运输设备,从而节约了投资费用;(2)水比为1.2-1.5∶1,接近化学计算值,大大降低了产生蒸汽所需要的能量;

(3)反应采用低温、低压过程,所以在工艺中采用中压蒸汽即可,且用量很少,两步反应所采用的压力均为传统工艺的1/2,且可制得高质量的乙二醇。三菱化学公司于1997年在鹿岛建成一套1.5万吨/年中试装置,并于2001年7月投入运行。

在三菱化学的乙二醇新生产工艺中,催化剂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据称该工艺采用的是基于四价磷的均相催化剂,结构式为(RI)4P+X-,其中RI为烷基和芳基基团,X为卤素基团。采用这种催化剂时,环氧乙烷转化为乙二醇的速率比不采用催化剂时快数百倍,因此反应体系中乙二醇浓度高,环氧乙烷浓度低,副产DEG和TEG更少,乙二醇选择性可以达到99.3%-99.4%。为配合新催化剂的工业化,三菱化学公司还同时解决了反应器材质和高效反应器的开发,包括低催化剂消耗量在内的工艺条件优化以及产品质量提升等问题。2002年4月,三菱化学公司与掌握先进环氧乙烷生产技术的壳牌公司签订了独家转让权,壳牌公司拥有转让权并转让工艺,而三菱化学公司则提供催化剂,以共同推进"Shell/MCC"联合工艺的发展。壳牌公司已经同意对台湾中国人造纤维公司(CMFC)新建的EO/EG装置发放工艺许可证。此工艺包括使用壳牌化学CRI开发的高选择性EO催化剂和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的EO催化水合技术,也是壳牌公司对此技术发放的第一张工艺许可证。CMFC将投资2亿美元在台湾高雄建设一座28万吨/年EO和40万吨/年乙二醇工厂,计划于今年投产。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完成了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乙烯酯,经甲醇酯交换合成乙二醇,联产碳酸二甲酯的全流程工艺开发。该技术针对聚酯合成对乙二醇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开发了适应规模化生产的管式循环反应工艺、分离耦合工艺和乙二醇产品催化精制技术,为低成本、工业化生产乙二醇和廉价碳酸二甲酯提供了技术支撑,其技术潜力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中试开发阶段。

4 乙二醇反应精馏技术

反应精馏是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完成化学反应,同时将反应物及产物精馏分离的一种技术,具有节省能量、设备、投资,加速反应等特点。此技术用于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时,可利用环氧乙烷和乙二醇之间挥发度的差别迅速蒸出环氧乙烷,保持反应区内低的环氧乙烷浓度,不断地从塔底除去乙二醇产品,有效防止环氧乙烷与乙二醇的进一步反应,从而提高

总反应的选择性,而且还可利用反应热进行精馏分离。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活跃。据报道,按反应产物产率25kg/h条件,环氧乙烷水合生产乙二醇的多进料口反应精馏塔含有10块塔板,反应精馏塔的直径为φ1.3m,塔高12m,再沸器的负荷为6.7MW,冷凝器的负荷为7.31MW;第4块和第10块塔板(从下数起)之间为反应区,原料从第10块塔板(最上一块塔板)加入,环氧乙烷从第5-9块塔板上的多个进料口加入。反应生成的乙二醇和混在其中的少量环氧乙烷在第1-4块塔板之间精馏分离,蒸发的环氧乙烷上升到第5块塔板之上继续水合反应,由于环氧乙烷的蒸出,大大减少了环氧乙烷和乙二醇的进一步反应的发生。在水和环氧乙烷的质量比为0.954条件下,塔底流出物组成中乙二醇的质量分数约为95%,其余反应产物基本上为二乙二醇。

乙二醇生产工艺

乙二醇生产工艺

摘要 乙二醇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广泛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薄膜、容器瓶类等聚酯系列产品和汽车防冻剂,但国内乙二醇的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因此,本设计以乙二醇精制为中心和重点,经过严密的计算和论证,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关键词:乙二醇;环氧乙烷;水合法。

目录 前言 (1) 1文献综述........................................................................... 1.1 乙二醇工业的发展[1][2]........................................

前言 乙二醇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大宗有机化工产品。广泛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薄膜、容器瓶类等聚酯系列产品和汽车防冻剂,还可用于除冰剂、表面涂料、表面活性剂、增塑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以及合成乙二醇醚、乙二醛、乙二酸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虽然乙二醇产品用途极广,但国内乙二醇的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乙二醇自给率不足50%,如图1有相当大的部分需要进口,易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发展和技术改造乙二醇工艺设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前那种单纯*增大原料和能源的消耗来提高产量的做法已逐渐被淘汰,继续这种做法的企业已经濒临破产倒闭;现在只有依*科技的力量,通过技术的改造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使各种生产数据得到优化的配置,才是摆脱困境最有效的方法。 乙二醇工艺设计中,乙二醇的精制是整个工艺流程的核心部分,关系着乙二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本设计以乙二醇精制为中心和重点,经过严密的计算和论证,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该技术具有世界共同发展趋向的节能性,是生产乙二醇工艺的重大突破。 图1 我国近些年乙二醇的供需情况 年份 产量 万吨/年 进口量 万吨/年 需求量 万吨/年 自给率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90 80 90 96 94 110 156 174 214 105 160 214 251 339 400 406 480 522 195 240 304 347 433 510 562 654 736 46 33 30 28 22 21 28 27 29 第1章文献综述

乙二醇生产工艺综述

乙二醇生产工艺综述 摘要: 本文通过对石化路线和C1路线生产乙二醇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路线各种工艺的优缺点,针对目前我国石油稀缺,煤炭丰富的现状,重点介绍了由合成气间接合成乙二醇工艺的发展现状。 1、前言: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PET)、塑料、橡胶、聚酯漆、胶粘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以及炸药,也大量用作溶剂、润滑剂、增塑剂和防冻剂等。 目前乙二醇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由乙烯经过银催化剂上的气相氧化生成环氧乙烷,再进行液相非催化水合制得乙二醇产品。该工艺路线完全依赖于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我国石油消费一直呈上涨趋势。面临世界石油资源的日渐短缺,开辟新的乙二醇生产工艺路线成为研究热点。 2、石化路线合成乙二醇方法概述 在石化路线中有环氧乙烷(EO)直接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EC)法路线,EC路线又分EC直接水合生产EG、EC法和甲醇反应联产EG、碳酸二甲酯(DMC)法。 上述方法的基础首先是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因而环氧乙烷的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石化路线生产乙二醇的成本。 1938年荚国UCC公司首先建立了乙烯通过银催化剂气相氧化生产环氧己烷(EO)的工业装置,环氧乙烷再与水蒸气反应合成乙二醇,从而开始了乙二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时代。 目前乙二醇的生产基本上是以乙烯为原料,通过EO非催化液相水合法进行,而银则是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唯一有效的催化剂。通过对环氧乙烷生产成本的分析表明,原料乙烯的消耗占生产成本的70%,所以工业上EO、EG生产技术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EO催化剂的选择性的进一步提高,以实现有效的节约乙烯,提高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虽然人们对石化路线合成乙二醇的催化剂、水合效率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这种工艺任存在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选择性较低;环氧乙烷水

煤制乙二醇工艺流程详细工艺

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 乙二醇是合成聚酯树脂的主要原料,大家熟知的涤纶纤维就是由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合成的。乙二醇还可用作防冻液,w(乙二醇)=55%的水溶液的冰点为-36℃,可用作中国北方冬天汽车必需的冷却液。此外,乙二醇还可用作溶剂和用于化妆品、毛皮加工、烟叶润湿和纺织工业染整等。据预测,2000年乙二醇的世界产量将达到10Mt/a。中国1995年的产量为53×104 t/a,到2000年将达72×104 t/a。 1.乙二醇生产方法综述 现在,乙二醇有多种工业生产方法,但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法仍占主导地位。 (1)环氧乙烷法 可用酸作催化剂,但用得较多的是加压水合: 反应中生成约10%的二乙二醇醚(二甘醇)和三乙二醇醚(三甘醇),它们是有用的化工产品,故反应所得的有用产品总产率按环氧乙烷计接近100%,生成的二乙二醇醚用作纤维素、树胶、涂料、喷漆的溶剂或稀释剂。三乙二醇醚主要用来生产刹车液。它们的售价比乙二醇还高,因此可改善生产装置的经济效益。 环氧乙烷法因环氧乙烷售价高,生产总成本也比较高。 (2)乙烯乙酰氧基化法 乙烯乙酰氧基化法又称奥克西兰(Oxirane)法,它可由乙烯为原料生产乙二醇。工艺分二步进行,第一步乙烯与醋酸反应生成乙二醇-醋酸酯和乙二醇二醋酸酯: 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60℃,反应压力,催化剂TeO2/HBr[w(HBr)=48%的水溶液],还可用醋酸锰加碘化钾作催化剂,乙烯转化率60%,选择性95%~97%,产品分布:乙二醇二醋酸酯70%,乙二醇一醋酸酯25%,乙二醇5%。 第二步是醋酸酯水解生成乙二醇和醋酸:

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7~130℃,压力,选择性95%。 该法的总反应式为: 2CH2=CH2+2H2O+O2→2HOCH2-CH2OH 以乙烯计的摩尔产率为94%,高于以环氧乙烷法生产乙二醇的产率。 该法虽然以廉价的乙烯作原料,但投资和能耗比环氧乙烷法高,经济上是否比环氧乙烷法好尚有争论,再加上醋酸对设备的腐蚀是一个头痛问题,催化剂的再生和回收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致使已开工生产的a生产装置被迫停产关闭。 (3)乙烯氧氯化法 该法又称帝人(Teijin)法。由日本帝人公司开发成功,是对老式的氯乙醇法生产环氧乙烷的改进。采用TiCl3-CuCl2-HCl水溶液为催化剂。化学反应如下: CH2=CH2+TiCl3+H2O→ClCH2-CH2OH+TiCl+HCl ClCH2-CH2OH+H2O→HOCH2-CH2OH+HCl 催化剂再生: TiCl+2CuCl2→2CuCl2+H2O 2CuCl+2HCl+ 1/2 O2→2CuCl2+H2O 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压力,pH<4,乙二醇选择性为89%,乙醛6%,其他(二氧杂环己烷和二乙二醇)5%,如果Cl-∶Ti3+的比例小于4∶1时,乙醛产率将显著增大,在反应温度大于120℃时,氯乙醇可在同一装置内水解。 乙烯的氧氯化亦可在另一个催化剂体系中进行: 催化剂再生: 2Cu+(或2Fe2+)+2H++1/2O2→2Cu2+(或2Fe3+)+H2O 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50~180℃,压力~,乙二醇选择性86%,该法的优点是乙烯消耗定额很低,仅 kg/kg乙二醇,但有强腐蚀性,产物与催化剂溶液的分离比较困难。 (4)由合成气制乙二醇 合成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的总称。现在工业上用煤、天然气和劣质重油为原料可廉价、大量的生产出来,目前主要用来生产甲醇、合成氨、羰基化产品等。由合成气制乙二醇已引

(整理)乙二醇生产制备

乙二醇生產製備 前言 乙二醇在國民經濟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大宗有機化工產品。廣泛用於生產聚酯纖維、薄膜、容器瓶類等聚酯系列產品和汽車防凍劑,還可用於除冰劑、表面塗料、表面活性劑、增塑劑、不飽和聚酯樹脂以及合成乙二醇醚、乙二醛、乙二酸等化工產品的原料,雖然乙二醇產品用途極廣,但國內乙二醇的產量一直無法滿足國內市場的強勁需求,乙二醇自給率不足50%,有相當大的部分需要進口,易受國際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因此,發展和技術改造乙二醇工藝設計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前那種單純*增大原料和能源的消耗來提高產量的做法已逐漸被淘汰,繼續這種做法的企業已經瀕臨破產倒閉;現在只有依*科技的力量,通過技術的改造來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時使各種生產資料得到優化的配置,才是擺脫困境最有效的方法。乙二醇工藝設計中,乙二醇的精製是整個工藝流程的核心部分,關係著乙二醇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因此,本設計以乙二醇精製為中心和重點,經過嚴密的計算和論證,得到了肯定的結果。 該技術具有世界共同發展趨向的節能性,是生產乙二醇工藝的重大突破。

第1章文獻綜述 1.1 乙二醇工業的發展[1][2] 乙二醇是最簡單和最重要的脂肪族二元醇,它在有機化工生產中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原料,尤其廣泛用於聚酯纖維、聚酯塑膠的生產。在汽車、航空、儀錶工業的冷卻系統中,它是抗凍劑的重要成分。在溶劑、潤滑劑、軟化劑,增塑劑和炸藥的生產中也有多種用途。 乙二醇是由Wurtz於1859年首次用氫氧化鉀水解乙二醇二乙酸酯制得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人們利用乙二醇的二硝酸酯能降低甘油凝固點的特性來代替甘油生產炸藥。本世紀20年代,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抗凍劑的需求猛增,導致了乙二醇供不應求。當時是採用氯乙醇皂化法生產乙二醇。50年代中期,聚酯樹脂的開發成功和投入生產,再度刺激了乙二醇工業的發展,由石油化工基本原料乙烯或環氧乙烷的氧化、水解制乙二醇的方法開始佔據主導地位。70年代,在經歷了石油能源危機之後,人們又試圖尋求以天然氣或煤替代石油製備乙二醇的方法,並取得了重大突破。由此可見,乙二醇的生產技術主要有以石油產品和以天然氣(或煤)制得合成氣為原料的兩條途徑。 1.1.1 世界乙二醇工業的概況[2]

现代煤化工煤制乙二醇技术概述

现代煤化工煤制乙二醇技术概述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现代煤化工中煤制乙二醇的技术。简单介绍了乙二醇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煤制乙二醇技术中的直接合成法及间接合成法做了概述;讨论了煤制乙二醇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我国在乙二醇工艺技术中的现状。 关键字:煤制乙二醇;直接合成法;间接合成法;草酸酯法;现状 引言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多种化工产品,如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炸药、涂料和油墨等,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中国,乙二醇主要作为聚酯及防冻液的原料,其中聚酯消费占90%以上,2013年国内乙二醇进口量825万t,进口依存度高达70%左右,市场缺口巨大。2014年,国内新增聚酯产能预计达500万t,将继续拉动乙二醇消费量的增长。乙二醇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乙二醇的生产工艺路线按原料不同可分为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在现阶段,全球主要的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均采用石油路线,也称乙烯路线,即在银催化剂、甲烷或H2致稳剂、氯化物抑制剂存在下,乙烯直接被O2氧化生成环氧乙烷,再与水直接或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乙二醇。石油路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工艺已趋于成熟,但耗水量大,生产过程副产物多且生产原料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无法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因此,结合中国贫油、少气和相对富煤的能源结构特点,开发一条以煤为原料、经济合理的乙二醇合成工艺路线,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国内掀起了开发煤基乙二醇的热潮,煤制乙二醇技术已经成为煤化工行业关注的焦点。

1乙二醇制备技术简介 1.1乙二醇性质简介 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又名甘醇、亚乙基二醇,分子式为HOCH2CH2OH,是无色透明、稍带甜味的黏稠液体。乙二醇是最简单和最重要的脂肪族二元醇,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和各类抗冻剂,前者用于制造纤维、薄膜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其它用途则包括解冻液、表面涂层、照像显影液、水力制动用液体以及油墨等行业。高纯乙二醇可用做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还可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 1.2乙二醇制备的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制备乙二醇 1.1生物质发酵制备乙二醇 本工艺主要是将多糖、淀粉、秸秆等生物质混合发酵后制备多元醇,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原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如大连化物所采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了乙二醇、丙二醇等化工醇产品。 1.2石油路线制备乙二醇 该方法为目前世界上工业乙二醇生产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该工艺以石油裂解产物乙烯为原料,经氧化后制得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水合后得到产物乙二醇,产品的收率可达90%以上。 1.3半石油路线制备乙二醇 该方法是石油路线的优化和改进,具有效率高和能耗小的优点,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仍在实验室中试阶段该方法采用环氧乙烷为原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醋,经过水解得到目标产物乙二醇。

乙二醇工艺路线

乙二醇(EC)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PET)、塑料、橡胶、聚酯漆、胶粘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以及**,也大量用作溶剂、润滑剂、增塑剂和防冻剂等,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据统计,2006年我国乙二醇表观消费量高达560万t,而实际生产总量为156万t,乙二醇进口量超过400万t,国内市场严重供不应求。 传统的乙二醇生产方法是走石油化工路线。1938年由美国UCC 公司首先建立了○1乙烯在银催化剂作用下氧化生成环氧乙烷,再由环氧乙烷水合生成乙二醇的工业装臵,直到目前,该工艺路线仍然是生产乙二醇的主要途径。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后,人们就意识到开拓石油替代资源的重要性,进行了许多以C,为原料合成乙二醇的研究,其中美国的联碳化学公司和日本宇部兴产公司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上世纪80、90年代,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成都有机所、天津大学等也都开展了类似的大量研究工作,并初步显示了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世界石油资源的日渐短缺,开辟新的乙二醇生产工艺以摆脱对石油路线的依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由合成气制乙二醇的主要研发路线,并着重介绍了合成气经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技术的研究现状。 1 合成气制备乙二醇技术路线 合成气原料来源比较广泛,目前以合成气1为原料合成乙二醇的路 1合成气是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要组分,用作化工原料的一种原料气。合成气的原料范围很广,可由煤或焦炭等固体燃料气化产生,也可由天然气和石脑油等轻质烃类制取,还可由重油经部分氧化法生产。

线可归纳为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而间接合成法则是利用了由合成气制造甲醇的成熟技术,由甲醇制甲醛来间接合成乙二醇产品。合成气经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从其技术路线来讲也是一种间接合成工艺。 1.1 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 美国Du Pont公司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展由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的研究,该反应属于气-液反应,反应器为填料塔,反应温度30-80℃,常压,不需要催化剂。反应(1)和(2)是一个循环,循环的物质是NO。 生成草酸酯的总反应: 2CH3OH+2CO+1/2O2→(COOCH3)2+H2O (3) 草酸二乙(甲)酯进一步加氢生成乙醇酸乙(甲)酯或乙二醇: (COOCH3)2+2H2→CH2OHCOOCH3+CH3OH (4) (COOCH3)2+4 H2→(CH2OH)2+2CH3OH (5) 过度加氢则生成乙醇: (CH2OH)2+H2→CH3CH2OH+H2O (6) 由合成气生成乙二醇的总反应为: 2CO+1/2O2+4H2+(CH2OH)汁H2O (7)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草酸酯合成乙二醇的研究最早从液相法开始。 日本宇部兴产和美国联碳公司合作开发通过草酸二烷基酯由合成气间接合成乙二醇的工艺。该工艺先以CO和丁醇为原料,Pd/C 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90℃,压力9.8MPa下,通过液相反应合成草

乙二醇生产技术

煤制气合成聚合级乙二醇新技术 1 技术背景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大量应用的醇类物质中是继甲醇之后的第二大类醇,主要用于生产涤纶纤维、涂料和包装材料用聚酯树脂,占到乙二醇消费量的80%以上,其余用于生产防冻剂、润滑剂、炸药等。 目前,世界上乙二醇的总需求量约2000万吨,其中中国占到了30~40%,下表为我国近些年乙二醇的供需情况。 表1 我国近些年乙二醇的供需情况 年份 产量 万吨/年 进口量 万吨/年 需求量 万吨/年 自给率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90 80 90 96 94 110 156 174 214 105 160 214 251 339 400 406 480 522 195 240 304 347 433 510 562 654 736 46 33 30 28 22 21 28 27 29 由表1可见,2000~2008年,我国乙二醇的需求量和进口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近三年乙二醇的进口依存度高达70%。 当前工业上生产乙二醇主要采用石油路线,由乙烯经气相氧化得环氧乙烷,再经液相催化水合制乙二醇。但我国石油资源不足,存在“富煤、少气、贫油”的能源格局,因此开辟由煤制气生产乙二醇的新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2技术路线及国内外进展 目前研究的煤制气合成乙二醇技术路线主要有三种(如下图所示)。

图1 煤造气合成乙二醇的三种主要技术路线 其中,直接合成法具有理论上最佳的经济价值,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CO + 3H 2 HOCH 2CH 2OH 但此反应在标准状态下属于Gibbs 自由能增加的反应,△G 500k = 6.60×104J/ mol ,热力学上受限制,在温和条件下很难进行,需要催化剂和高温高压条件。上世纪70年代,美国UCC 公司采用铑催化剂,反应压力高达300MPa ;80年代反应压力降至50MPa ,温度降至230℃,但是选择性和转化率仍很低。时至今日,直接法所取得的进展还不足以实现工业化,进一步缓和反应条件并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仍是主要的难点。 间接合成法效益则由于路线各异,取得的进展各不相同,其中甲醇甲醛路线研究的比较多,主要有甲醇脱氢二聚法、二甲醚氧化偶联法、羟基乙酸法、甲醛缩合法、甲醛氢甲酰化法等,但是这些方法研究的还不够深入,离工业化尚有很长距离。 草酸酯法的研究最为深入,分两步进行,CO 与亚硝酸酯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再由草酸酯加氢得乙二醇。该方法先利用醇类与NO 反应生成亚硝酸酯,在贵金属催化剂上与CO 羰基合成得到草酸二酯,草酸二酯再经催化加氢制得乙二醇。主要的反应如下: 草酸酯合成 2CO + 2RONO (COOR)2 + 2NO 反应尾气的再生 2NO + 1/2O 2 + 2ROH 2RONO + H 2O 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 (COOR)2 + 4H 2 (CH 2OH)2 + 2ROH 总反应式为: 2CO + 4H 2 + 1/2O 2 (CH 2OH)2 + H 2O 煤制气经草酸酯合成乙二醇新技术中涉及三项关键催化剂,分别为: (1)高浓度CO 气源中选择性脱氢催化剂 (2)草酸酯合成催化剂 (3)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催化剂 其中,选择性脱氢催化剂主要用于脱除草酸二甲酯合成原料气CO 中少量的H 2,采用变压吸附制得的高浓度CO 气中还存在少量H 2,而H 2对草酸二甲酯合成催化剂会产生毒化作用,导致催化剂活性衰退,影响合成反应的进行,故要求铜基催化剂 贵金属催化剂

年产450吨丁酮乙二醇缩酮的车间工艺设计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年产450吨丁酮乙二醇缩酮的车间工艺设 计 学生: 000 学号: 000 班级: 000 指导教师 000 成绩:

课程设计任务书 (4) 总论 (6) 1.产品概述 (6) 第一章工艺流程概述 (9) 1. 产品介绍 (9) 1.1产品名称:丁酮乙二醇缩酮 (9) 1.2分子式: (9) 1.3产品性质 (9) 1.4产品用途 (10) 2. 工艺流程概述 (10) 2.1合成路线 (10) 2.2生成工艺流程框图[13] (10) 3原辅料介绍 (10) 3.1丁酮 (10) 3.2乙二醇 (11) 4. 对苯二甲酸 (12) 4.1名称:对苯二甲酸 (12) 4.2物理性质 (12) 4.3化学性质 (13) 4.4毒性危害 (13) 5. 环己烷 (13) 5.2物理性质 (14) 5.3化学性质 (14) 5.4毒性和危害 (15) 第二章工艺计算 (15) 第一节物料衡算 (15) 1. 做出物料流程图,确定计算范围 (15) 2物料计算[5] (16) 第二节热量衡算 (18) 1.热量平衡式 (18) 2.热量衡算 (18) 2.3物料带入设备的热量Q1(设室温为25℃) (19) 2.4、反应釜回流过程的热量衡算[10] (19) 2.5加热剂与反应系统交换的总热量Q (20) 2.6.能量汇总表: (20) 第三章设备计算和选型 (20) 3.1.反应罐 (20) 3.1.1材质 (20) 3.1.2.结构 (21) 3.2.搅拌器 (21)

3.3.原料的原始密度的计算 (21) V (21) 3.4每昼夜处理的物料总体积d 3.5.反应器的工艺计算及选型 (21) 3.6选型[12] (22) 第四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4) 4.1物料规格表: (24) 4.2 .车间水.电.水蒸气的消耗量M (25) 4.3成本消耗综合表: (26) 第五章环保安全 (27) 5.1.环境保护 (27) 5.2.安全措施 (28) 第六章设备结构图 (28) 第七章设计的体会和收获 (31) 第八章参考文献 (32)

关于乙二醇生产工艺的基本解释

关于乙二醇生产工艺的基本解释 关于乙二醇生产工艺的基本解释 摘要:熟悉乙二醇的生产工艺,不断加强技术进步是化工产品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对乙二醇工艺特点的基本介绍,阐述乙二醇工艺的一些难点、重点。 关键词:草酸酯加氢合成法乙烯能耗低 一、基本制法 乙二醇的制法,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为目前工业规模生产乙二醇较成熟的生产方法。环氧乙烷和水在加压(2.23MPa)和190~200℃条件下,在管式反应器中直接液相水合制的乙二醇,同时副产品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和多缩聚乙二醇。 煤制乙二醇的潜在工艺路径可以分为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直接合成法是将合成气中的CO及H2一步合成为乙二醇。间接合成法则主要分为通过甲醇甲醛及草酸酯作为中间产物合成,然后加氢获得乙二醇。相对而言,甲醇甲醛路线合成的研究还不深入,离工业化距离远;而草酸酯加氢合成法的实用性较强,适宜进行工业生产。由煤制合成气经草算酯加氢制取乙二醇的三个主要反应为: 氧化酯化反应:2CH3OH+2NO+1/2O2→2CH3ONO+H2O CO偶联反应:2CO+2CH3ONO→(COOCH3}2+2NO 草酸酯加氢反应:(COOCH3}2+4H2→HOCH2CH2OH2CH3OH 总的化学方程式:2CO+4H2+1/2O2→HOCH2CH2OH+H2O 二、主要技术路线 目前,乙二醇的生产主要采用石油路线,即采用乙烯、氧气为原料,在银催化剂、甲烷或氮气致稳剂、氯化物抑制剂存在下,乙烯直接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环氧乙烷再进一步与水以一定物质的量比在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水合反应生成乙二醇,乙二醇溶液经蒸发提浓、脱水、分馏得到乙二醇及其它副产品。此外,整个工艺还设置了与其生产能力配套的空分装置、碳酸盐的处理以及废气废液处理等系统。英荷Shell、美国SD以及美国联碳(UCC)三家公司的专利技术在我国均

乙二醇生产工艺

摘要 乙二醇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广泛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薄膜、容器瓶类等聚酯系列产品和汽车防冻剂,但国内乙二醇的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因此,本设计以乙二醇精制为中心和重点,经过严密的计算和论证,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关键词:乙二醇;环氧乙烷;水合法。

目录 前言 (1) 1文献综述........................................................................... 1.1? 乙二醇工业的发展[1][2]........................................

前? 言 乙二醇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大宗有机化工产品。广泛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薄膜、容器瓶类等聚酯系列产品和汽车防冻剂,还可用于除冰剂、表面涂料、表面活性剂、增塑剂、不饱和聚酯树脂以及合成乙二醇醚、乙二醛、乙二酸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虽然乙二醇产品用途极广,但国内乙二醇的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乙二醇自给率不足50%,如图1有相当大的部分需要进口,易受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发展和技术改造乙二醇工艺设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前那种单纯*增大原料和能源的消耗来提高产量的做法已逐渐被淘汰,继续这种做法的企业已经濒临破产倒闭;现在只有依*科技的力量,通过技术的改造来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使各种生产数据得到优化的配置,才是摆脱困境最有效的方法。 乙二醇工艺设计中,乙二醇的精制是整个工艺流程的核心部分,关系着乙二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本设计以乙二醇精制为中心和重点,经过严密的计算和论证,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该技术具有世界共同发展趋向的节能性,是生产乙二醇工艺的重大突破。 ?图1 我国近些年乙二醇的供需情况 年份 产量 万吨/年 进口量 万吨/年 需求量 万吨/年 自给率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90 80 90 96 94 110 156 174 214 105 160 214 251 339 400 406 480 522 195 240 304 347 433 510 562 654 736 46 33 30 28 22 21 28 27 29 第1章?文献综述 1.1乙二醇工业的发展[1][2] 乙二醇是最简单和最重要的脂肪族二元醇,它在有机化工生产中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原料,尤其广泛用于聚酯纤维、聚酯塑料的生产。在汽车、航空、仪表工业的冷却系统中,它是抗冻剂的重要成分。在溶剂、润滑剂、软化剂,增塑剂和炸药的生产中也有多种用途。 乙二醇是由Wurtz于1859年首次用氢氧化钾水解乙二醇二乙酸酯制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利

乙二醇合成

大致上,EG的合成路线可以分为两类:石油合成路线和非石油合成路线。?? 1石油合成路线? 1。1EO法 Wurtz于1859年首次用氢氧化钾水解乙二醇二乙酸酯制得EG,次年又由环氧乙烷(EO)直接水合制得,至今,该 法仍是世界上大规模生产EG的唯一方法。 1。1。1 EO非催化水合法 EO直接水合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EG的主要方法,该生产技术基本上由英荷壳牌(Shell)、美国Halcon—SD 以及美国联碳(UCC)三家公司所垄断。它们的工艺技术和工艺流程基本上相似,即采用乙烯、氧气为原料,在银催化剂、 甲烷或氮气致稳剂、氯化物抑制剂存在下,乙烯直接氧化生成EO,EO进一步与水以一定物质的量比在管式反应器内进行 水合反应生成EG,EG溶液经蒸发提浓、脱水、分馏得到EG及其他副产品.以UCC的生产工艺为例,水和EO的物质的量 之比为22:1,反应入口温度155oC,出口温度193 oC,反应压力2.1 MPa,EO转化率100 %,水合收率91.3 %。 Shell和SD工艺的反应条件类似,不同的是它们使用的催化剂和添加剂不同. 该工艺中用到大量的水,能耗很大;EO的转化率为100 %,但是产品中EG的选择性只有90 %左右,另外还会产生 9%左右的二乙二醇(DEG)和1 %左右的三乙二醇(TEG)。增加投料中水的比例会提高EG的选择性,但是同时会加大能耗,并增加分离困难. ?虽然EO直接水合法制EG工艺成熟,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方法,但是其自身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因此仍有必 要对其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或者寻求更加高效的替代方法。? 1。1.2 EO催化水合法??为了降低能耗,提高EG的选择性,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对EO水合法制EG的催化剂和添加剂等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Shell公司[17-22]早期采用氟磺酸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后来又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正电中心的固体催化剂以及固载的大环 螯合化合物作为非均相催化剂。树脂型催化剂催化的反应, EG的选择性超过94 %。但是,树脂型催化剂具有一些缺点, 例如寿命短、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不高等等,而固载的大环螯合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克服了这些缺点,并且具有较高的活性, 在与树脂相同的条件下反应5小时,EO的转化率大于99 %,EG的选择性可以达到95 %。最近,Shell公司成功地开发 出了第一代水合催化剂S100,并完成了催化剂筛选和400 kt/a环氧乙烷水合装置的工艺设计。此工艺已经完成中试, 有望用于工业化生产。 ?UCC公司采用含Mo、W、V等多价态金属含氧酸盐作为EO水合催化剂,后来又开发了具有水滑石结构的混合金

全球乙二醇生产工艺路线及成本对比

全球乙二醇生产工艺路线及成本对比 一目前全球乙二醇生产工艺路线及成本对比 目前世界上大规模生产乙二醇的方法有3种: 1)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制乙二醇(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2009年产能6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32%,预计2011年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 2)以石油为原料制乙二醇,2009年全球产能1300万吨,占世界的68%; 3)采用褐煤做原料生产乙二醇(丹化科技),年产能20万吨。 目前中东地区天然气3乙二醇每吨生产成本约250美元。据丹化科技披露,即便能以非常优惠的价格(130元/吨)获得褐煤资源,煤制乙二醇生产成本依然高达2600元/吨(约合380美元/吨)。因此相比天然气制乙二醇,即使加上运费(从中东到中国最新报价20美元/吨),煤制乙二醇也不具备竞争力。 与石油制乙二醇相比,煤制乙二醇是否具备成本优势,取决于国际油价和能否获得廉价煤炭资源。根据丹化科技煤制乙二醇实验数据推算,若煤价为750元/吨,当石油价跌到67美元/桶以下时,煤制乙二醇将不具备成本优势。 以天然气为原料制乙二醇(环氧乙烷水合法):具体工艺路线是:首先以天然气生产乙烯,然后乙烯生产乙二醇。采用该工艺路线,乙二醇的生产成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1)原料成本约为6300元(其中乙烯市场价格按照10 000元/吨计算,成本6 000元);2)其他成本约700元(其中固定成本约330元,动力成本约380元)。 以石油为原料制作乙二醇(环氧乙烷水合法):具体工艺路线是:首先石脑油生产乙烯,然后使用乙烯生产乙二醇,本工艺路线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工艺路线的区别在于获得乙烯的方式,前者通过石脑油制作乙烯,后者通过天然气制

乙二醇工艺流程总结

煤化工知识点之:乙二醇工艺方案的选 择 1 石油路线工艺 化反应,主反应生成环氧乙烷,氧化反应包括选择氧化和深度氧化,其反应过程: 主反应 ( 选择氧化 ) : C 2H 4+1/20尸 C 2H 40+105.5kJ/mol 并列副反应 ( 深度氧化 ) : QH 4+302— 2C02+2H 20+1422 . 6kJ / mol 并列副反应 ( 深度氧化 ) : C 2H 4O+5/2OI 2CO+2H 2O+1316.4kJ/mol 目前此工艺技术全部掌握在外资手中, Shell 、DOW 陶式化学公司)和SD 二家技术的生产能力合计占总生产能力的 91 %,其中Shell 占38%, SD 占31%, DOW 占 22%,余下的9%主要为德国的 BASF 日本的触媒公司、意大利的 SNAM 等公司占有。 由于反应中环氧乙烷与水以 l :20-22( 摩尔比 )混合,需要大量的水,并且水大量过剩,产物中乙二醇的浓度较低,因此为了提纯出产品需蒸发除 去大量的水分,生产工艺流程长、设备多、能耗高、成本较高。 1.2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 针对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生产乙二醇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选择性,降低用水量,降低反应温度和能耗,世界上许多公司进行了环氧乙烷 催化水合生产乙二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生产,生产方法可分为均相催化水合法和非均相催化水合法两种,其中最有 代表性的生产方法是 Shell 公司的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和 UCC 公司的均相催化水合法。 尽管许多公司在环氧乙烷催化水合生产乙二醇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大降低了水比,提高了环氧乙烷的转化率和乙二醇的选择性,但在催 化剂制备、再生和寿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采用该方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待时日。 1.3 通过中间体合成乙二醇 通过中间体合成乙二醇主要有日本三菱化学开发的经碳酸乙烯酯路线和由 Texac 。开发的联产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路线,以及Shell 开发的经 二氧戊环的路线。此外,以乙烯与醋酸为原料,经二醋酸乙烯酯的直接法工艺研究也十分活跃。 ?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技术 该技术的主要过程为两步:首先 C02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碳酸乙烯酯,然后碳酸乙烯酯和甲醇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这两步 反应属于原子利用率 100%的反应。 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时原料易得,不存在环氧乙烷水合法选择性差的问题,在现有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内,只需增加生产 碳酸乙烯酯的反应步骤就可以生产两个非常有价值的产品,故非常具有吸引力。但目前此工艺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碳酸乙烯酯水解合成乙二醇技术 此工艺国外有多个公司在研发,其中以日本三菱化学开发的工艺比较完善。 三菱化学开发的工艺以环氧乙烷装置制的含水 40%的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为原料, 催化剂为基于四价磷的均相催化剂, 结构式为 (Ri )4P+X- ,其 中Ri 为烷基和芳基基团, X 为卤素。采用这种催化剂时,环氧乙烷转化成 EG 的速率比不采用催化剂时快百倍,因此反应体系中的乙二醇浓度高, 乙二醇的选择性可达到 99. 3%?99. 4%。三菱化学打算与掌握先进乙二醇生产技术的 Shell 公司合作。2002年4月,三菱与Shell 签订了独家 转让权,以共同推进“ Shell / MCC 联合工艺,并计划在中东、亚洲新增的装置中推广该工艺。 2 非石油路线工艺 在全球石油资源日益匮乏及石油价格日益上涨的今天,再使用石油路线生产工艺不仅成本非常高,而且原料的来源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非石油 路线制乙二醇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1.1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 1859 年 Wurtz 首次将乙二醇二乙酸酯与氢氧化钾作用制得乙二醇。 接水合法 不断衍生出氯乙醇法、直接氧化法 ( 空气氧化法、氧气氧化法 和纯氧与循环气混合后,进入固定床环氧乙烷反应器,在入口温度约 1860 年,又由环氧乙烷直接水合制得,其后经过不断技术改进,环氧乙烷直 ) 等工艺,最新技术为氧气氧化法,其工艺原理为环氧乙烷氧化反应原料乙烯 200 C ,压力约 2. OMPat 勺条件下,在高选择性银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乙烯氧

乙二醇生产技术

乙二醇生产技术分析 乙二醇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等。目前,国内外乙二醇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虽然它工艺成熟,但水比大,能耗高,生产成本较高,为此人们又相继开发出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以及由合成气合成乙二醇等各种新的生产方法,其中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被认为是今后乙二醇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1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乙二醇的主要方法,该工艺是将环氧乙烷(E0)和水按1∶20-22(摩尔比)配成混合水溶液,在管式反应器中于190-220℃、1.0-2.5MPa 下反应,环氧乙烷全部转化为混合醇,生成的乙二醇水溶液含量大约在10%(质量分数)左右,然后经过多效蒸发器脱水提浓和减压精馏分离得到乙二醇及副产物二乙二醇(DEG)和三乙二醇(TEG)等。混合醇中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的摩尔比约为100∶10∶1,产品总收率为88%。不足之处是生产工艺流程长、设备多、能耗高,直接影响乙二醇的生产成本。 目前,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的生产技术基本上由英荷壳牌、美国Halcon-SD以及美国联碳三家公司所垄断。它们的工艺技术和工艺流程基本上相似,即采用乙烯、氧气为原料,在银催化剂、甲烷或氮气致稳剂、氯化物抑制剂存在下,乙烯直接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环氧乙烷进一步与水以一定物质的量比在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水合反应生成乙二醇,乙二醇溶液经蒸发提浓、脱水、分馏得到乙二醇及其它副产品。此外,整个工艺还设置了与其生产能力配套的空分装置、碳酸盐的处理以及废气废液处理等系统。三家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区别体现在催化剂、反应和吸收工艺以及一些技术细节上。 2 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 针对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生产乙二醇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选择性,降低用水量,降低反应温度和能耗,世界上许多公司进行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生产乙二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主要有壳牌公司、联碳公司、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等,其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生产,生产方法可分为均相催化水合法和非均相催化水合法两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生产方法是壳牌公司的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和UCC公司的均相催化水合法。 壳牌公司曾采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75-115℃、水与环氧乙烷的重量比为3:1-15:1时,乙二醇的选择性为94%,缺点是水比仍然很高,而且环氧乙烷的转化率仅有70%左右。随后自报道了季铵型酸式碳酸盐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进行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工艺的开发,获得环氧乙烷转化率为96%-98%,乙二醇选择性为97%-98%的试验结果后,增加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乙二醇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此后又开发出类似二氧化硅骨架的聚有机硅烷铵盐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催化下的环氧化物水合工艺。在水/环氧化物摩尔比为1-15∶1,反应温度80-200℃,反应压力0.2-2MPa条件下,环氧乙烷的转化率为72%,乙二醇选择性为95%。2001年壳牌公司又开发出负载于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多

年产5万吨乙二醇工艺流程设计

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站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教学站 专业班级 内 容 与 要 求 设计(论文)起止时间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学生姓名教学站点 专业、班级 论文题目 序号评审项目指标分值评分1 工作态度 对待工作严肃认真,学习态度端正。 2 能够正确处理工学矛盾,按照要求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 2 2 工作能力 与水平 能够综合和正确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获取新知识。 1 能够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 毕业设计(论文)所得结论具有应用或参考价值。 1 基本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1 3 论文质量论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文笔流畅,语言通顺。 2 方法科学、论证充分;专业名词术语使用准确。 2 设计类计算正确,工艺可行,设计图纸质量高,标准使用规范。 4 工作量论文正文字数达到8000及以上。不足8000字的,每少500字 扣2分。 8 5 论文格式论文正文字体字号使用正确,图表标注规范。 3 论文排版、打印、装订符合《西安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 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6 6 创新工作中有创新意识;对前人工作有改进、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1 是否同意参加评阅(填写同意或者不同意): 总分30 说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毕业设计(论文)不得参加评阅: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或内容与所学专业不相符的;2、毕业设计(论文)因1/2以上内容与他人论文或文献资料相同,被认定为雷同的;3、正文字数不足6000字的。 评语: 指导教师:年月日

乙二醇概述

1.定义与分类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MEG。化学式为(HOC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包括一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通常所说的乙二醇为一乙二醇(Mono Ethylene Glycol, MEG)。 2.物理和化学性质 2.1 物理性质 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毒性,人类致死剂量约为1.6 g/kg。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甜味、粘稠液体 蒸汽压0.06mmHg(0.06毫米汞柱)/20℃ 粘度25.66mPa.s(16℃) 表面张力46.49 mN/m (20℃) 燃点418℃ 介电常数37(25℃) 2.2 化学性质 乙二醇由于分子量低,性质活泼,可起酯化、醚化、醇化、氧化、缩醛、脱水等反应。 酯化:主要能与无机或有机酸反应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个羟基发生反应,经升高温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两个羟基都形成酯。如与混有硫酸的硝酸反应,则形成二硝酸酯。酰氯或酸酐容易使两个羟基形成酯。 脱水:乙二醇在催化剂(二氧化锰、氧化铝、氧化锌或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失水。 醇化:乙二醇能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用形成醇盐。通常将金属溶于二醇中,只得一元醇盐。 醚化:乙二醇二钠与卤代烷反应,生成乙二醇单醚或双醚。乙二醇二钠与1,2-二溴乙烷反应,生成二氧六环。 氧化:乙二醇容易被氧化,随所用氧化剂或反应条件的不同,可生成各种产物,如乙醇醛HOCH2CHO、乙二醛OHCCHO、乙醇酸HOCH2COOH、草酸HOOCCOOH 及二氧化碳和水。乙二醇与其他二醇不同,经高碘酸氧化可发生碳链断裂。 3.生产工艺和原料 (1)石油路线法 石油路线法均以石油化工产品乙烯或其所制产品环氧乙烷为原料,再经不同反应过程制得乙二醇,国内工业生产实际应用的石油路线法为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

推荐-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工艺设计 精品

高等教育 () 题目:乙二醇生产装置的工艺设计 学号: 学生: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专业:

高等教育()任务书

摘要:乙二醇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广泛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薄膜、容器瓶类等聚酯系列产品和汽车防冻剂,但国内乙二醇的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因此,本设计以乙二醇精制为中心和重点,经过严密的计算和论证,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关键词:乙二醇;环氧乙烷;水合法。 Abstract:Glycol in national economy plays an very important role,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polyester fiber, thin films, such as containers of polyester series products and automobile antifreeze domestic production of ethylene glycol, but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domestic strong market demand. Therefore, this design with ethylene glycol refined as the center and focus, with rigorous calculation and argument, got the positive results. Keywords: glycol; Epoxy ethane; Water leg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