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小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一、课题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突出体现教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必经之路,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的正确、合理、迅速、简捷程度反映了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的发展水平。只有抓好口算,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据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把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之一。目前,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口算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材原因

1、从教材的编写看,实验教材比义务教材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而教学时间并没有增加,加上各单元之间知识的跳跃性大和计算器的使用,新课程标准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客观上对学生口算能力训练不到位,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家长和教师在思想上产生松懈情绪,放松了对口算的练习。

2、新课程中教学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口算教学的训练不够,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在数学课堂中看到每天利用几分钟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形式丰富的口算训练。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口算教学

往往从生活中引人,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算法,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然后再进行口算的训练,训练的时间大大缩短,训练的量不足,导致学生口算技能下降。

(二)教师原因

1、教师在口算教学思想上不够重视,对口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是把口算作为笔算教学的基础,反正学生会计算就行,至于口算的方法并不重要,忽视口算的隐性价值,对口算方法不够重视,指导力度不够。在口算教学中,有的教师所采取的训练方式不当:要么就是口算的形式单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么就是形式过于花哨,反而没有达到训练的实效。

2、受应试教育影响,现在对学生测试方式主要还是以笔试为主,对测试的时间不作要求,口算只有一个结果。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口算也可以笔算完成。为了取得好成绩,有的老师重结果、轻过程,只满足于口算正确,不愿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甚至要求学生用笔算完成,从客观上使得学生产生惰性,因此学生喜欢在草稿本或桌子上打草稿,从而导致"笔算式"口算。

(三)学生原因

1、算理不熟练的原因。我们知道,明确与熟练算理是计算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学生算理不熟练,只是停留于"照葫芦画瓢"式的模仿口算,不是"用脑子去算",而仅仅是"在脑子里算"(懂得口算方法,但不知这样算得道理)。就会导致计算能力不强,错误频出。

2、不良口算习惯原因。口算练习本身便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学生往往会提不起兴趣,所以出现了许多不良的计算习惯:如定性不好,即使短短5分钟也集中不了精神,容易分心,有些学生喜欢东张

西望、抓耳挠腮,还有的学生为了单纯追求书写的速度,数字或者符号写得潦草,导致下一步算错看错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口算能力。

3、心理因素原因。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活泼的,他们爱动、好动,喜欢接受新事物,口算练习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些学生在做口算题时,往往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当数目小、算式简单时,易生"轻敌"思想,而当数目大、计算复杂时,又表现出烦躁、厌烦情绪,甚至个别学生还会急得哭。口算时,一些学生常常不能全面仔细地看题,不假思索,提起笔就匆匆写得数,做完了也不检查。

基于以上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从低年级口算教学这一小处着眼,围绕教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急需解决的现实的、真实的问题,共同反思与研讨,以此建构一种互动、对话的研究平台和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和提炼,形成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成果共享。

二、课题研究的结果

通过将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对口算教学和学生的口算训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了更深层的研究。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影响估算和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口算能力提高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计算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口算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还可为以后学好数学打

下良好基础。经过实践、探索、研究、证明提高口算能力对培育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其他数学能力都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将近两年的课题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经验增强了。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对本课题研究,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很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教育理论书籍、撰写课题博客、写读书笔记,我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学的能力提高了。

(一)、教师方面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发展,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教育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本次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共进行了8节口算课堂教学展示,逐步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投影仪、教具和教学光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理解口算算理,让学生熟练、准确地进行口算。

2、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课标》等刊物,或者上网查找资料,主要学习了《口算训练之我见》、《新课程中口算教学方法初探》、《学生口算兴趣的培养》。

(二)、学生方面

1、在课题研究前,大部分学生口算能力较弱,准确率较低,即使会口算的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说出口算算理和方法。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有了一定的口算速度,准确率大大地提高了。而且课堂上,学生也能

说出口算算理,以及不同的口算方法。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对于口算题的兴趣正逐步增强,由厌算到想算再到乐算。

4、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

总之,学生在口算训练中,感受到了口算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不断进取的决心。

(三)、科研方面

口算初级--计时口算--心算,这三步,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方式、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反思

虽然在课题研究上,我们取得了点点滴滴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由于学生存在差异,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心算的方法,所以导致口算准确率低。

(二)、学生口算的题量有点少,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

(三)、在口算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过于单一。

总之,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一番耕耘,就有一番收获。研究证明,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确实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和估算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将这项课题研究深入开展下去,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更深层次的问题,将这一课题推广开来。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我对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使我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让使得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逐步改正。同时,

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责任心。

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尚处在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一般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活动,概括为伴有词语的表现,保留在头脑中,进而借助于表象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定势。的进位加法,都是通过摆小棒,移小棒,凑小棒的操作活动,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规律,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

低年级儿童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如果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旧知识和新知识一起练。针对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的特点,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从而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遗忘,今年的二年级口算,就是把一至二年级所有类型的口算练习整合一些口算卡片上,使新旧知识能互相沟通,也加深对新旧知识的印象,减少对知识的遗忘。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又复习旧知识,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加、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认知结构第二、多种算法结合起来练。视算是通过眼看题,口说得数;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所以口算时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参与练习,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形式。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他们结合起来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为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第三、多表扬和多鼓励。孩子们需要表扬和鼓励,枯燥的口算很快会让学生失去练习兴趣。教师除了改变口算比赛的形式外,更需要给学生积极的表扬,赞美、鼓励等都是很好的评价方法。

虽然我的课题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不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肯定还有一些不足,这都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继续进一步的完善。总之,虽然我的课题研究马上就要结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只要我的口算教学在继续,我的课题研究就会继续下去,我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它将继续伴随我的数学教学生涯进行下去,直至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更加完美。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抓好口算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看见算式,很快得出答案,听见算式脱口说出得数,且准确率达98%以上。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教会学生用"凑十法"学口算。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8+3的表象:先出示装有8个乒乓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3个乒乓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乒乓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3个乒乓球中拿2个乒乓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乒乓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8就想到8和几凑成10。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教会学生弄清算理学口算。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7+

6=13时,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7比10少3,求7与6之和,应把7+6分成2次加,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6+7"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教会学生加强训练学口算。弄清算理加强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4-8=?",问学生"14-8等于几呢?""等于6。"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根据一道加法可改编成两道减法的算理,想8+几得13"。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二)、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1、用"凑十法"口算。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加数"凑整"。

如24+15+5=?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那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能凑成整十数的先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如94-35-15,启发学生:连减算式中,因是减了再减,可以直接把两个减数一次减去。就"得先把两个减数合起来。如两个减数刚好凑成整十,更利于我们口算。

3)连乘中因数"凑整"。

如254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400。

2、运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8,原式变成2542=1002=200。

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三)、每堂课上安排练。

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5~6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提高口算迅速和准确率。

(四)、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口算卡片开火车"等等。

通过以上做法,学生的口算提高较快,达到预想效果。

五、思想上要重视口算

(一)、口算练习很难持之以恒。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需求,孩子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也充充裕裕,想要把口算练习达到天天练,课课练,也是很难实现的。

(二)、思想认识不足。

不少教师对口算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究其缘故,一是对口算的意思与作用认识不深,没有深刻领会《新大纲》的有关精神;

另一地方是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占考试比重不高的口算刻意淡化,如只是在考试前才集中抓一下,忽视《新大纲》"坚持频繁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教学规定,造成学生口算能力通通低下,错误率高的不良后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